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镍接触性皮炎的斑贴试验及其组织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8
1
作者 陆东庆 王晓鸿 +2 位作者 高兴华 易先平 陈洪铎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斑贴试验在金属过敏等环境与职业性皮炎中的诊断价值 ,了解镍接触性皮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应用欧洲标准抗原系列斑贴试验检测 110例疑诊为接触性皮炎患者 ,并对 13例硫酸镍 (5 % )斑贴试验不同时段阳性反应皮肤进行活... 目的 探讨斑贴试验在金属过敏等环境与职业性皮炎中的诊断价值 ,了解镍接触性皮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应用欧洲标准抗原系列斑贴试验检测 110例疑诊为接触性皮炎患者 ,并对 13例硫酸镍 (5 % )斑贴试验不同时段阳性反应皮肤进行活检。结果  3 9例接触性皮炎患者对硫酸镍敏感 (占 3 5 5 % ) ,其中阳性反应皮肤组织学特征为 :2 4h时表皮轻度海绵变性和灶状空泡变性 ,少许嗜酸性粒细胞外渗 ;48~ 72h时表皮和真皮炎症达高峰 ,主要是CD45RO+ T细胞和CD68+ 巨噬细胞分布于炎症表皮及真皮血管周围。 96h~ 5d时表皮轻度增生 ,不同细胞成分参与修复过程。结论 硫酸镍是引起湿疹皮炎类疾病的主要接触变应原 ,镍皮炎病理学改变符合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硫酸镍 斑贴试验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信息化的产物──虚拟企业的运营模式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易先平 陈凌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3-144,共2页
虚拟企业运营模式产生有其时代的背景与内涵以及独具的特征,其与传统企业运营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它具有关键的支撑技术。中国的传统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战略决策,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
关键词 虚拟企业 企业运营模式 信息技术 企业核心竞争力 传统企业
下载PDF
PCNA和Ki-67在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雷爱萍 刘添慧 +2 位作者 易先平 周明 苏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10期1858-1860,共3页
目的:研究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及细胞增殖活性,为其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114例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20例多形性腺瘤、9例多形性腺瘤生长活跃型及9例恶性多形性腺瘤... 目的:研究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及细胞增殖活性,为其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114例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20例多形性腺瘤、9例多形性腺瘤生长活跃型及9例恶性多形性腺瘤采用SABC和LSAB免疫组化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恶性多形性腺瘤的PCNA及Ki-6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多形性腺瘤及多形性腺瘤生长活跃型,其PI值较后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良性多形性腺瘤的复发组PCNA和Ki-67的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组,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CNA和Ki-67检测在判断多形性腺瘤恶性增殖方面有重要意义,对良性多形性腺瘤复发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多形性腺瘤 PCNA KI-67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房地产销售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易先平 徐辉 《华东经济管理》 2001年第6期47-48,58,共3页
本文首先指出了传统的房地产销售预测方法的不足。为了改进原有的预测方法 ,作者结合影响单个房地产销售量各项因素的特殊性和模糊性 ,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与方法 ,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并将其成功地运用于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理论... 本文首先指出了传统的房地产销售预测方法的不足。为了改进原有的预测方法 ,作者结合影响单个房地产销售量各项因素的特殊性和模糊性 ,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与方法 ,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并将其成功地运用于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理论与方法具有较高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销售 预测 模糊数学 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业
下载PDF
介绍一种新的玻璃器皿及玻片清洗剂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晓鸿 易先平 苟新敏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377-377,共1页
关键词 玻璃器皿 玻片清洗剂 组化染色 银离子反应 操作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判断肿瘤预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易先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82-385,共4页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判断肿瘤预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易先平综述毛永荣审校免疫组化方法在肿瘤病理诊断中主要用于肿瘤标记物识别及各种肿瘤的鉴别诊断,近年来已有较多用于判断肿瘤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报道。本文重点介绍应用免疫组化...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判断肿瘤预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易先平综述毛永荣审校免疫组化方法在肿瘤病理诊断中主要用于肿瘤标记物识别及各种肿瘤的鉴别诊断,近年来已有较多用于判断肿瘤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报道。本文重点介绍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的激素受体、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预后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怀富 詹鸣 +3 位作者 韩从辉 易先平 王亚南 郑克立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9-230,共2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集团检诊对临床前列腺癌诊断的影响。方法门诊检查40岁以上男性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共计400例,活检筛查出前列腺癌病例数,将患者分组进行比较。分别分为前列腺癌组(PCa组),前列腺增生组(BPH组),其他疾病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集团检诊对临床前列腺癌诊断的影响。方法门诊检查40岁以上男性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共计400例,活检筛查出前列腺癌病例数,将患者分组进行比较。分别分为前列腺癌组(PCa组),前列腺增生组(BPH组),其他疾病组(对照组)。3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检测TPSA,FPSA,FPSA/TPSA和PSAD值分别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PSA界限值定为4ng/ml时,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53.3%,准确度为68.0%;PSA界限值定为10ng/ml时,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83.3%,准确度为82.0%。用PSAD诊断前列腺癌,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86.7%,准确度为86.0%。BPH组与PCa组的FPSA,TPS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a癌组的FPSA/TPSA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及前列腺增生组(P<0.01);PCa组PSAD明显大于对照组和BPH组(P<0.01)。结论将PSA与PSAD结合使用,可提高特异度和敏感度。检测FPSA/TPSA和PSAD比单一检测FPSA,TPSA可显著提高对PCa诊断的特异性及符合率,对前列腺体积较大的BPH和PCa患者,检测PSAD更有意义。集团检诊可以真正揭示国人前列腺癌的发病现状,可明显增加临床前列腺癌特别是早期癌的诊断例数,是实现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诊断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下载PDF
CT引导下20G切割式穿刺活检针在胸部病变活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相猛 柳学国 +7 位作者 梁明柱 王国杰 张丽静 秦培鑫 陈凯 何燕丽 丁香莲 易先平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0年第4期91-98,共8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20G切割式穿刺活检针在胸部病变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并发症情况。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72例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病例,所用的活检器材均为20G切割式穿刺活检针。纵隔病变5例,胸膜病变5例,肺部病变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20G切割式穿刺活检针在胸部病变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并发症情况。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72例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病例,所用的活检器材均为20G切割式穿刺活检针。纵隔病变5例,胸膜病变5例,肺部病变62例。统计穿刺活检诊断准确性,恶性病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析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58例,良性病变8例,非特异性诊断6例,后均经手术切除、临床治疗或随访证实。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95.8%(66/72),恶性病变诊断敏感性95.1%(58/61),特异性为100%(11/11),无假阳性病例。6例(8.3%)发生并发症:气胸4例,肺泡出血1例,少量咯血1例。结论:采用20G切割式穿刺活检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准确率高、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放射学 介入 胸部疾病
原文传递
EGFR和细胞角蛋白7在几种皮肤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晓鸿 孔梅 +3 位作者 钱明 林宇静 陆东庆 易先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4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EGFR 细胞角蛋白7 皮肤病 恶性肿瘤 PAGET病 转膜糖蛋白 上皮细胞 过度表达
下载PDF
C-erbB-2和细胞角蛋白在Paget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东庆 王晓鸿 +2 位作者 李振华 高兴华 易先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癌基因蛋白 C-erbB-2和细胞角蛋白(CK)在 Paget 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房 Paget 病(MPD)12例,乳房外 Paget 病(EPD)5例、外阴鳞癌(SCC)8例及外阴皮炎对照皮损中 C-erbB-2及 CK(AE1/AE3)的表... 【目的】探讨癌基因蛋白 C-erbB-2和细胞角蛋白(CK)在 Paget 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房 Paget 病(MPD)12例,乳房外 Paget 病(EPD)5例、外阴鳞癌(SCC)8例及外阴皮炎对照皮损中 C-erbB-2及 CK(AE1/AE3)的表达。【结果】C-erbB-2只在 MPD 的 Paget 细胞上表达,而在 EPD、SCC 及对照组中均无表达;CK 在 MPD、EPD及 SCC 中表达的形式不同,MPD 和 EPD 只在 Paget 细胞膜上表达 CK,而 SCC 和皮炎对照组仅在 KC 胞浆内表达 CK。【结论】推测 MPD、EPD 可能来源于腺癌上皮,而不是来源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CK 结合 C-erbB-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有可能成为鉴别 Paget 病等外阴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GET病 外阴肿瘤 癌基因C-ERBB-2 细胞角蛋白
下载PDF
肾脏穿刺活检病理标本的制作与体会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晓鸿 林宇静 +1 位作者 郑燕璇 易先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9期195-196,共2页
关键词 组织学 病理技术 活检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Ki-67抗原在涎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雷爱萍 华培生 +2 位作者 易先平 周明 苏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34-636,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核抗原和Ki-67抗原在不同类型涎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ABC和LSAB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PCNA和Ki-67在17例粘液表皮样癌、12例腺样囊性癌、9例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1)PCNA及Ki-67的增殖指数即PI...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核抗原和Ki-67抗原在不同类型涎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ABC和LSAB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PCNA和Ki-67在17例粘液表皮样癌、12例腺样囊性癌、9例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1)PCNA及Ki-67的增殖指数即PI值在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的不同分级中表达不同,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5)。2)恶性多形性腺瘤PCNA及Ki-67的PI值较高,与腺样囊性癌及粘液表皮样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PCNA及Ki-67的表达水平与涎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复发和转移)明显相关。结论:涎腺癌中PCNA和Ki-67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有关,其PI值可作为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的组织学分级的重要参数,也是诊断恶性多形性腺瘤的重要指标。PCNA和Ki-67的高表达预示着涎腺癌预后的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抗原 涎腺肿瘤
下载PDF
胃癌组织EGFR和VEGF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侯冰宗 李小易 +4 位作者 苏永辉 吴庆 徐家琪 卜巨源 易先平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3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EGFR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88例胃癌标本及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做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EGFR和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EGF... 目的探讨EGFR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88例胃癌标本及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做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EGFR和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EGFR和VEGF在胃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18%和52.27%,两者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EGFR和VEGF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部位无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 EGFR、VEGF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及分期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EGFR VEGF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Ki-67抗原在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雷爱萍 华培生 +2 位作者 易先平 周明 苏建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Ki-67抗原在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量与粘液表皮样癌分级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对17例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ABC和LSAB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PCNA和Ki-67在17例黏液表... 目的: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Ki-67抗原在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量与粘液表皮样癌分级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对17例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ABC和LSAB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PCNA和Ki-67在17例黏液表皮样癌的表达和分布。结果:17例黏液表皮样癌中,高分化型11例(其中1例转移)。低分化型6例(其中4例转移)。PCNA及Ki-67的增殖指数(PI值)在黏液表皮样癌中,低分化型明显高于高分化型(P<0.001)。在发生转移的黏液表皮样癌组中,PCNA及Ki-67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结论:黏液表皮样癌中PCNA和Ki-67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有关,其PI值可作为组织学分级的重要参数。PCNA和Ki-67的高表达预示着黏液表皮样癌预后的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抗原 黏液表皮样癌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误诊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晓鸿 苟新敏 +1 位作者 郑燕璇 易先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5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误诊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左下肢皮肤肿物的组织学以梭形细胞为主,呈车辐状排列,无明显的色素沉着,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极为相似,但是... 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误诊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左下肢皮肤肿物的组织学以梭形细胞为主,呈车辐状排列,无明显的色素沉着,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极为相似,但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为:瘤细胞S-00、HMB-45及Melan-A阳性,诊断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组织学表现多样,形态复杂,诊断时应详细了解病史,认真观察切片,加以辅助检查,以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误诊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组织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Src与FAK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心肌肥大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玲 易先平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478-480,共3页
心肌肥大的启动和发展涉及到多种细胞外信号及相应的多条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Src激酶家族和FAK作为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是整合素信号的早期调控因子,在黏着斑FAK-Src信号复合物的形成在心肌肥大的信号转导通路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 心肌肥大的启动和发展涉及到多种细胞外信号及相应的多条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Src激酶家族和FAK作为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是整合素信号的早期调控因子,在黏着斑FAK-Src信号复合物的形成在心肌肥大的信号转导通路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Src与FAK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心肌肥大信号转导中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 SRC 心肌肥大 细胞信号转导
下载PDF
IgA肾病91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宇静 周文英 +2 位作者 金石昆 易先平 邹和群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2086-2087,共2页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病理学
下载PDF
FAK及FAK在心肌肥大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展宇 易先平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年第4期45-51,共7页
粘着斑激酶是一种在体内广泛表达且结构高度稳定的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研究发现,FAK不仅在各种细胞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许多疾病的发生机制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FAK在心肌肥大信号传导中的作用入手,阐述了FAK在心肌肥... 粘着斑激酶是一种在体内广泛表达且结构高度稳定的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研究发现,FAK不仅在各种细胞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许多疾病的发生机制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FAK在心肌肥大信号传导中的作用入手,阐述了FAK在心肌肥大的适应性重建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磷酸化的FAK还能转移至核内参与肥大基因的转录与调控。全面总结了FAK在心肌肥大发病机制中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着斑激酶 细胞信号传导 心肌肥大
下载PDF
肺腺癌实性结节肿瘤内间质与MDCT早期增强间的相关性
19
作者 王勇 柳学国 +3 位作者 梁明柱 秦培鑫 林宇静 易先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90-1196,共7页
背景与目的:多排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已广泛用于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但其强化机制并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拟研究肺腺癌实性结节肿瘤内间质比例、分布与多排螺旋CT早期增强强化值、强化形态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31例肺腺癌患者,病灶均为... 背景与目的:多排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已广泛用于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但其强化机制并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拟研究肺腺癌实性结节肿瘤内间质比例、分布与多排螺旋CT早期增强强化值、强化形态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31例肺腺癌患者,病灶均为孤立性实性结节行常规多排螺旋CT对比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CT观察指标包括结节净强化值和强化形态。每个结节手术标本的最大切面经HE染色后于低倍镜下共观察约25个视野并分别将图像进行数字化采集,使用半自动分割软件计算结节内平均间质比例。结果:肿瘤内侵袭型间质比例与结节净强化值间呈明显正相关(r=0.483,P=0.006)。31个结节中,18个(58.1%)呈均匀强化,10个(32.3%)呈周围强化,1个(3.2%)呈中心强化,1个(3.2%)呈不对称强化,1个(3.2%)未见强化。18个(58.1%)结节的间质呈混杂分布,11个(35.5%)呈周围分布,1个(3.2%)呈中心分布,1个(3.2%)呈不对称分布。腺泡性腺癌净强化值多数>20Hu,明显高于实性腺癌伴粘液形成亚型(P=0.005)。结论:肺腺癌实性结节的CT强化程度、强化形态分别反映了肿瘤内间质的增殖程度及其分布;充分认识肺腺癌不同亚型的病理特征对理解CT增强中出现的部分假阴性结果具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细胞癌 肺肿瘤 结节间质 CT扫描 诊断
下载PDF
酸性同功铁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学特性的研究
20
作者 游上游 张楚瑜 +1 位作者 黄巍 易先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537-538,共2页
目的:探讨抗不同组织酸性同功铁蛋白(AIF)单克隆抗体(McAb)的免疫学特性。方法:应用聚焦层析技术分别从人胎盘和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分离出低pI值的AIF,常规制备McAb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结果:共筛选到5株抗... 目的:探讨抗不同组织酸性同功铁蛋白(AIF)单克隆抗体(McAb)的免疫学特性。方法:应用聚焦层析技术分别从人胎盘和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分离出低pI值的AIF,常规制备McAb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结果:共筛选到5株抗人胎盘AIF和2株抗人原发性肝癌(PHC)AIF的McAb,即2f8、4g7、4g8、5c3、7a9和4c9、4e2。抗AIFMcAbs均与各自AIF分子上不同抗原决定簇结合,其中针对不同组织AIF的McAb5c3和4e2作用于同一抗原决定簇。使用McAb2f8和4c9,对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与肝硬化和PHC肝组织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阳性率分别为2f8:0、10.0%、76.3%;4c9:0.6.7%、81.6%。结论:人胎盘和PHC组织AIF中存在着共同的抗原决定簇,抗PHCAIFMcAb在免疫诊断中优于抗人胎盘AIFMc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同功铁蛋白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