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_2Ge_7O_(16)中Tb的长余辉发光特性 被引量:4
1
作者 易守军 刘应亮 +3 位作者 张静娴 袁定胜 容建华 黄浪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7-250,235,共5页
本文研究了Cd2Ge7O16∶Tb3+材料的发光及其长余辉性质。指出Tb3+的发光是该离子的5D3鄄7FJ、5D4鄄7FJ两种跃迁产生的;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5D4鄄7FJ跃迁增强,发光颜色由蓝变绿。并把该材料的长余辉性质归结为基质结构中有电子陷阱和空穴... 本文研究了Cd2Ge7O16∶Tb3+材料的发光及其长余辉性质。指出Tb3+的发光是该离子的5D3鄄7FJ、5D4鄄7FJ两种跃迁产生的;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5D4鄄7FJ跃迁增强,发光颜色由蓝变绿。并把该材料的长余辉性质归结为基质结构中有电子陷阱和空穴陷阱。提出余辉机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Ge7O16∶Tb3+ 长余辉 发光机理
下载PDF
纳米Au/核酸适配体/硅量子点荧光传感体系用于黄曲霉毒素B1分析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易守军 黎燕 +4 位作者 张敏 何盼 赵敏 唐春然 曾云龙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7-51,共5页
以自组装方法,构建了Au纳米粒子(AuNPs)/寡核苷酸/硅量子点(SiQDs)复合物荧光传感体系,AuNPs使复合物中咪唑基硅量子点荧光猝灭。样品溶液中存在黄曲霉毒素B1(AF B1)时,复合物中寡核苷酸与AF B1发生特异性反应,释放出咪唑基硅量子点,使... 以自组装方法,构建了Au纳米粒子(AuNPs)/寡核苷酸/硅量子点(SiQDs)复合物荧光传感体系,AuNPs使复合物中咪唑基硅量子点荧光猝灭。样品溶液中存在黄曲霉毒素B1(AF B1)时,复合物中寡核苷酸与AF B1发生特异性反应,释放出咪唑基硅量子点,使体系的荧光得到恢复,并且其荧光强度随加入样品中AF B1量的增大而增强。优化实验条件为缓冲溶液pH=7.5,50 mmol/L NaCl,孵化时间5 min。在最优条件下,AF B1浓度在0.01~1.0 ng/mL范围与体系荧光强度恢复程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测限(3σ)为8 pg/mL。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中AF B1的测定,其回收率在94.0%~106.0%范围,相对标准偏差为2.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量子点 寡核苷酸 荧光传感 黄曲霉毒素B1
下载PDF
镧对呋喃树脂炭的催化石墨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易守军 唐子龙 +2 位作者 夏晓东 李友凤 殴宝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2-585,共4页
报道了镧对呋喃树脂炭的催化石墨化.把氯化镧均匀分散在呋喃树脂中,然后在180℃左右固化,600℃炭化;最后将含有镧的呋喃树脂炭于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考察镧对呋喃树脂炭的催化石墨化效果,通过Scherrer和Bragg方程... 报道了镧对呋喃树脂炭的催化石墨化.把氯化镧均匀分散在呋喃树脂中,然后在180℃左右固化,600℃炭化;最后将含有镧的呋喃树脂炭于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考察镧对呋喃树脂炭的催化石墨化效果,通过Scherrer和Bragg方程分别计算石墨表观微晶尺寸(Lc)和(002)面的层间距(d00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炭材料的形貌变化.结果表明镧对呋喃树脂炭具有明显的催化石墨化作用;呋喃树脂炭的石墨化度随镧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并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有明显变化.在2 400℃时,石墨化效果最好,最小d002值为0.336 0nm,相应的石墨化度为93%.炭的催化石墨化机理遵循碳化物分解和碳的熔解析出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石墨化 呋喃树脂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Pb在锗酸镉基质中的长余辉发光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易守军 刘应亮 +1 位作者 张静娴 袁定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00-1402,M003,共4页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在空气中制得单相 Cd2 Ge7O1 6 ∶ Pb2 +长余辉发光材料 .分析了 Cd2 Ge7O1 6 和Cd2 Ge7O1 6 ∶ Pb2 +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指出 Pb2 +的发光是该离子的 3P1 -1 S0 跃迁产生的 ;分析了Cd2 Ge7O1 6 ∶ Pb2 +的发光存...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在空气中制得单相 Cd2 Ge7O1 6 ∶ Pb2 +长余辉发光材料 .分析了 Cd2 Ge7O1 6 和Cd2 Ge7O1 6 ∶ Pb2 +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指出 Pb2 +的发光是该离子的 3P1 -1 S0 跃迁产生的 ;分析了Cd2 Ge7O1 6 ∶ Pb2 +的发光存在基质对 Pb2 +的能量传递 ;并把长余辉性质归结为基质中 Cd离子的挥发产生的空穴陷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Ge7O16:Pb^2+ 发光 长余辉 能量传递
下载PDF
锗酸镉中镨的长余辉发光特性
5
作者 易守军 刘应亮 +3 位作者 张静娴 袁定胜 容建华 黄浪欢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0-283,共4页
通过高温固相法在空气条件下制得Cd2Ge7O16∶Pr3+长余辉发光材料。测其结构为一单相。分析了Cd2Ge7O16,Cd2Ge7O16∶Pr3+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指出Cd2Ge7O16∶Pr3+的发光是Cd2Ge7O16本身和Pr3+离子发射产生,基质的发光是Cd2Ge7O16中有... 通过高温固相法在空气条件下制得Cd2Ge7O16∶Pr3+长余辉发光材料。测其结构为一单相。分析了Cd2Ge7O16,Cd2Ge7O16∶Pr3+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指出Cd2Ge7O16∶Pr3+的发光是Cd2Ge7O16本身和Pr3+离子发射产生,基质的发光是Cd2Ge7O16中有陷阱能级,电子从导带跃迁到陷阱能级而产生,Pr3+的发光是该离子的4f-4f跃迁产生的;并把该材料的长余辉性质归结为基质结构中有电子陷阱和空穴陷阱,电子陷阱和空穴陷阱分别能储存电子和空穴,从而产生余辉。并提出余辉机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学 Cd2Ge7O16:pr^3+ 长余辉 电子陷阱 空穴陷阱 稀土
下载PDF
电沉积钇对PAN基炭纤维的催化石墨化
6
作者 易守军 吴超 +3 位作者 肖雄 刘露 樊祯 陈金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4,共4页
在硝酸钇的乙醇溶液中将钇电沉积于PAN基炭纤维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炭纤维表面电沉积钇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通过钇的电沉积电量来调节钇在PAN基炭纤维表面的担载量,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考察了不同钇担载量对不同热处理温度下PAN... 在硝酸钇的乙醇溶液中将钇电沉积于PAN基炭纤维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炭纤维表面电沉积钇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通过钇的电沉积电量来调节钇在PAN基炭纤维表面的担载量,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考察了不同钇担载量对不同热处理温度下PAN基炭纤维的催化石墨化效果,通过Scherrer和Bragg方程分别计算了石墨表观微晶尺寸(Lc)和(002)面的层间距(d002).结果表明,钇电沉积层对PAN基炭纤维具有明显的催化石墨化作用,在钇担载量为20%、热处理温度为2 400℃时,层间距d002值最小,为3.362,相应的石墨化度为90%.钇对PAN基炭纤维的催化石墨化机理遵循碳化物分解和碳的熔解析出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基炭纤维 催化石墨化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以CdTe量子点为荧光探针测定黄瓜中链霉素的残留量 被引量:13
7
作者 元晓云 王天伦 +5 位作者 关婷婷 王金龙 黄昊文 易守军 唐春然 曾云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3-467,共5页
基于链霉素使Cd Te量子点荧光增强的特性,建立了以Cd Te量子点为荧光探针检测黄瓜中链霉素残留量的新方法。研究了影响链霉素检测的因素,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链霉素的浓度在5.0×10^-12-1.0×10^-10mol/L范... 基于链霉素使Cd Te量子点荧光增强的特性,建立了以Cd Te量子点为荧光探针检测黄瓜中链霉素残留量的新方法。研究了影响链霉素检测的因素,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链霉素的浓度在5.0×10^-12-1.0×10^-10mol/L范围与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 0,检出限达5.0×10^-13mol/L,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9%-106%。方法具有选择性高、检出限低、简单快速等优点,用于黄瓜中链霉素残留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素 抗生素残留 CDTE量子点 荧光探针 黄瓜
下载PDF
近红外荧光传感法测定中药材中赭曲霉毒素A 被引量:9
8
作者 曾云龙 赵敏 +4 位作者 张敏 易守军 唐春然 夏晓东 贺超才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21,共7页
以近红外荧光碳量子点为探针,以赭曲霉毒素A(OTA)适配体为特异性结合体,建立了近红外荧光核酸适体OTA传感检测平台。研究显示,所建立的近红外荧光核酸适体OTA传感对OTA具有高特异性,其他真菌毒素无明显干扰。研究了传感体系组成、p H值... 以近红外荧光碳量子点为探针,以赭曲霉毒素A(OTA)适配体为特异性结合体,建立了近红外荧光核酸适体OTA传感检测平台。研究显示,所建立的近红外荧光核酸适体OTA传感对OTA具有高特异性,其他真菌毒素无明显干扰。研究了传感体系组成、p H值、孵化时间等因素对近红外荧光传感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优检测条件。在最优检测条件下,OTA浓度在0.015~1.5 ng·m L^(-1)范围与体系荧光强度恢复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8 pg·m L^(-1)。该方法用于连翘、葛根、莲子、麦芽、陈皮、甘草等中草药中痕量OTA的测定,发现这些中药材都存在赭曲霉毒素A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荧光 碳量子点 核酸适体传感 中药材 赭曲霉毒素A
下载PDF
Zn_2SiO_4∶Ga蓝紫色长余辉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文新 张静娴 +4 位作者 易守军 刘应亮 袁定胜 容建华 黄浪欢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2-325,330,共5页
在高温下合成了Zn2SiO4长余辉发光材料;对掺杂Ga后的Zn2SiO4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余辉光谱以及衰减曲线进行分析,指出该材料基质中氧缺陷能级和锌缺陷能级是材料的发光中心;掺杂Ga后的GaZn能级能吸收光子,同时能储存电... 在高温下合成了Zn2SiO4长余辉发光材料;对掺杂Ga后的Zn2SiO4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余辉光谱以及衰减曲线进行分析,指出该材料基质中氧缺陷能级和锌缺陷能级是材料的发光中心;掺杂Ga后的GaZn能级能吸收光子,同时能储存电子,停止激发后,储存的电子缓慢释放,从而产生长余辉发光;同时分析了不同Ga掺杂质量分数对发光强度的影响,指出掺杂质量分数为2%时的发光效果最好;并提出了一个材料发光及长余辉发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锌 长余辉发光 氧缺陷能级
下载PDF
还原扩散法直接制备AB_5型多元贮氢合金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静娴 陈文新 +1 位作者 易守军 刘应亮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74,78,共3页
采用CaH2作为还原剂,稀土氧化物以及其它金属氧化物为原料,直接通过还原扩散反应成功制得了多元贮氢合金La0.4Ce0.1Nd0.2Pr0.3Ni3.55Co0.75Mn0.4Al0.3。
关键词 还原扩散 多元贮氢合金
下载PDF
纳米改性氢氧化铝包覆红磷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友凤 易守军 +1 位作者 叶红齐 刘辉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16,29,共4页
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利用偏铝酸钠溶液碳分法可以制得不同晶体形貌的氢氧化铝。研究了不同晶体形貌的纳米氢氧化铝包覆红磷的稳定性,以溶胶-凝胶法和沉淀法分别进行氢氧化铝包覆超细红磷的实验,通过差热分析、吸湿性测试、扫描电镜和红外... 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利用偏铝酸钠溶液碳分法可以制得不同晶体形貌的氢氧化铝。研究了不同晶体形貌的纳米氢氧化铝包覆红磷的稳定性,以溶胶-凝胶法和沉淀法分别进行氢氧化铝包覆超细红磷的实验,通过差热分析、吸湿性测试、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等方法探讨了包覆材料和包覆工艺以及影响包覆效果的因素,发现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片状氢氧化物微胶囊化红磷的样品稳定性较好,并且其着火点比有机树脂包覆红磷的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铝 纳米改性 包覆红磷 稳定性
下载PDF
高灵敏磁分离荧光传感法检测黄曲酶毒素B1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云龙 张敏 +4 位作者 易守军 何盼 赵敏 夏晓东 唐春然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7-54,共8页
以自组装方式制备了Au@Fe3O4/核酸适体/氨基-碳量子点磁性生物纳米复合物,并提出一种磁分离荧光传感法用于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当样品中有黄曲霉毒素B1时,磁性生物纳米复合物中核酸适体选择性地与黄曲霉毒素B1结合并释放出氨基-碳量子点... 以自组装方式制备了Au@Fe3O4/核酸适体/氨基-碳量子点磁性生物纳米复合物,并提出一种磁分离荧光传感法用于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当样品中有黄曲霉毒素B1时,磁性生物纳米复合物中核酸适体选择性地与黄曲霉毒素B1结合并释放出氨基-碳量子点,经磁性分离后,氨基-碳量子点留在溶液中,体系溶液荧光强度随黄曲霉毒素B1浓度的增大而增强.黄曲霉毒素B1浓度在0.001~1.0ng/mL范围与溶液荧光强度成良好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 4,检测限为0.3pg/mL.该方法利用磁性分离技术,有效地消除了背景荧光影响,改善了荧光传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传感器 痕量分析 黄曲霉毒素B1测定 磁性分离 核酸核酸适体 氨基-碳量子点
下载PDF
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AB_5型多元贮氢合金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静娴 王朋 +2 位作者 陈文新 易守军 刘应亮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2-45,共4页
 以金属的盐类为原料,先利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出金属氧化物前驱体,再将氧化物前驱体与过量的CaH2混合,利用还原扩散反应在900~1000℃下制得多元贮氢合金La0 4Ce0 1Nd0 2Pr0 3Ni3 55Co0 75Mn0.4Al0.3.对生成的材料进行了XRD和SEM分...  以金属的盐类为原料,先利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出金属氧化物前驱体,再将氧化物前驱体与过量的CaH2混合,利用还原扩散反应在900~1000℃下制得多元贮氢合金La0 4Ce0 1Nd0 2Pr0 3Ni3 55Co0 75Mn0.4Al0.3.对生成的材料进行了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合金的结构与LaNi5类似,为CaCu5类型.颗粒大小在2~3μm左右,分布均匀,呈球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AB5型 多元贮氢合金 高分子网络凝胶法 还原扩散法 贮氢能力 金相结构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多功能智能节电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颖 熊德智 +3 位作者 闫庆开 张俊 易守军 金光明 《电工技术》 2009年第2期78-80,共3页
针对闲置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等在非工作时段耗能的特点,运用磁簧开关、继电器、压敏电阻等组成的控制系统,能有效地降低电能浪费。同时这种装置带有网络和电话接口,融合了防雷技术,能有效地保护电脑、电话及其它接入此节电控制系统的设... 针对闲置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等在非工作时段耗能的特点,运用磁簧开关、继电器、压敏电阻等组成的控制系统,能有效地降低电能浪费。同时这种装置带有网络和电话接口,融合了防雷技术,能有效地保护电脑、电话及其它接入此节电控制系统的设备,有效防止雷击或电压变化而产生的有害浪涌对电器的伤害。此装置设计原理简单,开发生产成本低廉,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簧开关 继电器 压敏电阻 负载
下载PDF
水力发电厂安全运行的大系统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易守军 《通讯世界》 2015年第6期176-177,共2页
近年来,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很快,在整个电力系统中,水力发电厂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十分重要。为保证水力发电厂设备的安全可持续运行,必须严格按照设备安全巡视的有关规定,加强管理人员的巡视意识,提高水力发电厂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的巡视质... 近年来,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很快,在整个电力系统中,水力发电厂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十分重要。为保证水力发电厂设备的安全可持续运行,必须严格按照设备安全巡视的有关规定,加强管理人员的巡视意识,提高水力发电厂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的巡视质量。对于水力发电厂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部分管理人员在繁琐的工作中疏于巡视监管,导致了水力发电厂设备频繁出现故障,这样既增加了运营成本,也为电力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威胁了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提高水力发电厂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对于电力企业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发电厂 安全运行 大系统 分析控制
下载PDF
磷钼酸对PAN基炭纤维的催化石墨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露 肖雄 +2 位作者 曹国飞 易守军 陈金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3-378,共6页
本文采用磷钼酸作为催化剂,通过交替直流电解处理,将其担载到炭纤维上,从而促进PAN基炭纤维的石墨化。考察了热处理温度以及电解液中磷钼酸浓度对PAN基炭纤维催化石墨化的影响。催化剂的担载状况、纤维的形貌和结构变化等分别通过能量... 本文采用磷钼酸作为催化剂,通过交替直流电解处理,将其担载到炭纤维上,从而促进PAN基炭纤维的石墨化。考察了热处理温度以及电解液中磷钼酸浓度对PAN基炭纤维催化石墨化的影响。催化剂的担载状况、纤维的形貌和结构变化等分别通过能量散射谱(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激光拉曼光谱(Raman)等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在磷钼酸和磷酸的水溶液中交替直流电解处理,可以有效地破坏PAN基炭纤维的组织结构,促进催化剂在PAN基炭纤维上的担载和分散,对PAN基炭纤维的石墨化起到了明显的促进的作用,经2400℃热处理2小时后,炭纤维的石墨化度提高至95.3%,Lc达到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钼酸 交替直流电解 炭纤维 石墨化
下载PDF
PAN基炭纤维高效催化石墨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俊萍 刘露 +3 位作者 易守军 肖雄 陈金华 崔坤在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4-68,共5页
通过在磷酸和钼酸钠水溶液中交替直流电解,实现磷-钼元素催化剂在PAN基炭纤维上的沉积和分散,以促进其石墨化,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和电解液中钼酸钠浓度对PAN基炭纤维催化石墨化的影响.催化剂的担载状况、纤维的形貌和结构变化等分别通过... 通过在磷酸和钼酸钠水溶液中交替直流电解,实现磷-钼元素催化剂在PAN基炭纤维上的沉积和分散,以促进其石墨化,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和电解液中钼酸钠浓度对PAN基炭纤维催化石墨化的影响.催化剂的担载状况、纤维的形貌和结构变化等分别通过能量散射谱(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交替直流电解处理,可以有效地破坏炭纤维的组织结构,并同步实现催化剂在炭纤维上的分散和沉积,促进了PAN基炭纤维的催化石墨化.交替直流电解处理过的炭纤维经2 400℃热处理后,其石墨化度高达99%,微晶尺寸(Lc)为38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石墨化 炭纤维 交替直流电解
下载PDF
交替电解促进PAN基炭纤维的催化石墨化
18
作者 刘露 樊桢 +2 位作者 易守军 肖雄 陈金华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4-18,共5页
介绍了一种简单的在硼酸和氯化镍溶液中交替电解的方法来促进PAN基炭纤维的催化石墨化,并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和电解液中氯化镍的浓度对PAN基炭纤维催化石墨化的影响。纤维的形貌和结构变化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进... 介绍了一种简单的在硼酸和氯化镍溶液中交替电解的方法来促进PAN基炭纤维的催化石墨化,并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和电解液中氯化镍的浓度对PAN基炭纤维催化石墨化的影响。纤维的形貌和结构变化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交替电解处理,可以有效地破坏炭纤维的组织结构,并同步实现催化剂硼酸和镍在炭纤维上的分散和沉积。交替电解处理过的炭纤维经2400℃热处理1h后,其石墨化度明显提高,达到85%,Lc为1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电解 炭纤维 热处理 石墨化
下载PDF
核酸适体传感法检测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云龙 程圆昕 +4 位作者 易守军 张敏 何盼 赵敏 唐春然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9-594,共6页
以自组装方法,构建了金纳米粒子/核酸适体/Cd Te量子点复合物荧光传感体系,金纳米粒子使复合物中量子点荧光猝灭。样品溶液中存在黄曲霉毒素B1(AFB1)时,复合物中核酸适体选择性地与AFB1结合,并释放出量子点,使体系的荧光得到恢复,其荧... 以自组装方法,构建了金纳米粒子/核酸适体/Cd Te量子点复合物荧光传感体系,金纳米粒子使复合物中量子点荧光猝灭。样品溶液中存在黄曲霉毒素B1(AFB1)时,复合物中核酸适体选择性地与AFB1结合,并释放出量子点,使体系的荧光得到恢复,其荧光强度随加入样品中AFB1的量增大而增大。AFB1浓度在0.005~2.00 ng/m L范围与体系荧光强度恢复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2 pg/m L。该法用于连翘、山楂和甘草等中药材中痕量AFB1测定,取得了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体 量子点 测定 中药材 黄曲霉毒素B1
下载PDF
适配体传感法快速测定啤酒中赭曲霉毒素A 被引量:4
20
作者 易守军 何盼 +4 位作者 欧宝立 张敏 夏晓东 唐春然 曾云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83-2287,共5页
应用自组装方式,构建了金纳米粒子/核酸适体/氨基碳量子点荧光传感赭曲霉毒素A高灵敏检测方法。在pH3.0酒石酸-HCl缓冲溶液中,巯基修饰的赭曲霉毒素A核酸适体在金纳米粒子表面自组装,形成金纳米粒子/核酸适体复合物,再在pH7.0的磷酸盐... 应用自组装方式,构建了金纳米粒子/核酸适体/氨基碳量子点荧光传感赭曲霉毒素A高灵敏检测方法。在pH3.0酒石酸-HCl缓冲溶液中,巯基修饰的赭曲霉毒素A核酸适体在金纳米粒子表面自组装,形成金纳米粒子/核酸适体复合物,再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氨基碳量子点在金纳米粒子/核酸适体复合物上自组装,形成金纳米粒子/核酸适体/氨基碳量子点复合物荧光传感检测体系。金纳米粒子的摩尔吸光系数大、能带宽使其具有强烈的荧光猝灭功能,氨基碳量子点形成金纳米粒子/核酸适体/氨基碳量子点后发生荧光猝灭,此时体系的荧光为背景荧光,其强度记为F0;由于金纳米粒子/核酸适体/氨基碳量子点复合物荧光传感检测体系中核酸适体对赭曲霉毒素A具有特异性识别与结合功能,向金纳米粒子/核酸适体/氨基碳量子点复合物荧光传感检测体系溶液中加入赭曲霉毒素A后,赭曲霉毒素A则与复合物中核酸适体立即发生特异性结合并释放出氨基碳量子点,体系荧光恢复,其荧光强度记为F。依据体系荧光强度的变化(F-F0)与赭曲霉毒素A浓度之间的关系,建立赭曲霉毒素A核酸适体荧光传感检测方法。研究了金纳米粒子和核酸适体摩尔比、孵化时间、pH等因素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优条件为金纳米粒子∶核酸适体t为1∶190、孵化时间为6min、pH7.0时;在最优条件下,赭曲霉毒素A浓度在0.005~1.00ng·mL^-1范围与体系荧光强度变化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F-F0=6.499+211.6c(c为赭曲霉毒素A的浓度,单位:ng·mL^-1),相关系数r为0.9955,按3倍标准差与工作曲线的斜率的比值(3σ/k)计算,得检测限为3pg·mL^-1。在实际样品中的回收率在93.3%~108.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能满足啤酒样品中赭曲霉毒素A快速检测要求。对13个市售啤酒样品进行检测,其中6个样品检出赭曲霉毒素A,污染率为46.15%。受污染样品的赭曲霉毒素A含量在0.008~0.63ng·mL^-1范围。该荧光传感法检测赭曲霉毒素A具有灵敏性好、特异性高、常见真菌毒素无干扰、方法简单、快速,便于大众化推广应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体传感 荧光探针 啤酒 赭曲霉毒素A 痕量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