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脉注射液在老年心肺复苏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易梦秋 王秀芳 张艳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385-5386,共2页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在老年患者心肺复苏(CPR)中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入选病例40例,均为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均为心脏骤停后经CPR心搏恢复≥24 h需要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患者...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在老年患者心肺复苏(CPR)中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入选病例40例,均为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均为心脏骤停后经CPR心搏恢复≥24 h需要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生脉组和对照组。生脉组于心肺复苏早期加用生脉注射液。动态观察比较生脉组与对照组复苏前和复苏后60 min肌酸激酶(CK)-MB、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比较两组复苏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①生脉组各时间段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②各种原因所致心脏骤停中生脉组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③生脉组复苏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④生脉组复苏后60 min SOD水平低于复苏前高于复苏后60 min的对照组SOD水平,生脉组复苏后60 min CK-MB、MDA水平高于生脉组复苏前低于复苏后60 min的对照组CK-MB、MDA水平(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可提高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术后的成功率,减轻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注射液 缺血-再灌注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肌酸激酶同工酶
下载PDF
脓毒症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40
2
作者 易梦秋 余旻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451-3454,共4页
据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每年约3 150万例脓毒症患者和1 940万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每年因脓毒症死亡的人数约530万。近年来,尽管脓毒症的治疗已经取得较大进步,但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仍保持在25%~30%,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死亡率高达50%... 据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每年约3 150万例脓毒症患者和1 940万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每年因脓毒症死亡的人数约530万。近年来,尽管脓毒症的治疗已经取得较大进步,但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仍保持在25%~30%,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死亡率高达50%。所以,急需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来缓解这种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危重病医学 多器官功能障碍 炎症反应 抗原呈递 流行病学调查 介质释放 细胞数目 细胞因子 细胞分化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内源性抑制因子-1在脓毒症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易梦秋 余旻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5期2491-2494,共4页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由不同病因导致的以多个脏器功能障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备受关注但至今尚未阐明。众所周知,免疫系统广泛激活是MODS发展的基础,但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由不同病因导致的以多个脏器功能障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备受关注但至今尚未阐明。众所周知,免疫系统广泛激活是MODS发展的基础,但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MODS中的作用仍未明了。本文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在脓毒症致MODS中的意义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孙晓莉 易梦秋 王海峰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3-154,共2页
对1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同时采取多次血液灌流方法治疗,其总有效率达63.64%,多次血液灌流安全可靠,副作用少。
关键词 血液灌流 百草枯 中毒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许德慧 易梦秋 王晶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4期4579-4580,共2页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吉林油田总医院收治的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法治疗,PFNA组(30例...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吉林油田总医院收治的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法治疗,PFNA组(30例)采用PNFA法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5.2±9.8)min、术中出血量为(98.1±23.2)m 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111.2±10.2)min、术中出血量(221.3±28.7)m L(P<0.01)。Harris标准评分,PFNA组优良率为86.7%,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66.7%,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FNA内固定法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的优点,更适用于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高龄患者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生脉注射液治疗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心肌酶改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马丕勇 孙晓莉 易梦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9-430,共2页
关键词 氟乙酰胺中毒 心肌酶改变 生脉注射液 中毒患者 治疗过程 临床观察 急性中毒 有机氟类 临床常见 毒性作用
下载PDF
血气分析仪与生化仪测定钾、钠、氯离子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程明康 辛艳民 易梦秋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4期106-107,共2页
目的分析比较生化分析仪与血气分析仪测定氯、钠、钾离子的结果。方法 30例住院患者均采集静脉血与动脉血,分别应用生化分析仪与血气分析仪测定氯、钠、钾离子,对比结果。结果血气分析仪动脉全血钾离子明显低于生化分析仪动脉血、静脉... 目的分析比较生化分析仪与血气分析仪测定氯、钠、钾离子的结果。方法 30例住院患者均采集静脉血与动脉血,分别应用生化分析仪与血气分析仪测定氯、钠、钾离子,对比结果。结果血气分析仪动脉全血钾离子明显低于生化分析仪动脉血、静脉血中的钾离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仪动脉全血钠离子与生化分析仪动脉血、静脉血中的钠离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仪动脉全血氯离子与生化分析仪动脉血、静脉血中的氯离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钾离子无法替代生化仪测定静脉血与动脉血钾离子,但是氯离子与钠离子可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气分析仪 生化分析仪 氯离子 钾离子 钠离子
下载PDF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房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娟 袁庆会 +5 位作者 白玉雪 易梦秋 魏秀丽 张晓岩 陈淑娟 马金龙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S1期534-535,536,共1页
目的:分析乳房肿块诊断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乳房实性肿块患者中的50例,分析其乳房肿块声像图.结果:50例患者中,超声定位准确率100%,结果显示43例良性(86%),7例恶性(14%).结论... 目的:分析乳房肿块诊断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乳房实性肿块患者中的50例,分析其乳房肿块声像图.结果:50例患者中,超声定位准确率100%,结果显示43例良性(86%),7例恶性(14%).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为诊断乳房肿块的主要手段,可准确区分肿块的良性和恶性倾向.良性肿块多病发于20~35岁,而恶性肿块多病发于35~ 50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肿块 高频超声 声像图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程明康 易梦秋 刘少华 《中外医疗》 2014年第27期153-154,共2页
目的通过探讨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提高心肌梗死后室性心率失常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后室性心率失常的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通过探讨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提高心肌梗死后室性心率失常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后室性心率失常的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给予患者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24 h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QRS波时间、PR间期、心率、LVEF的变化情况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心电图和心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4%、不良反应率为8.20%,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率失常可以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率并降低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肌梗死后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并发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晓彬 易梦秋 杨旭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2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CGMS对30例空腹血糖≤8.0 mmo/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的老年2型糖尿病因心绞痛发作入院的患者进行连续3 d的动态血糖监...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CGMS对30例空腹血糖≤8.0 mmo/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的老年2型糖尿病因心绞痛发作入院的患者进行连续3 d的动态血糖监测,分析血糖动态变化结果。结果:30例患者中,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18例(60%),血糖值1.7~3.8 mmol/L;发生有症状性低血糖6例(20%),血糖值1.7~3.8 mmol/L。在24例无症状和有症状性低血糖患者中,有20例(66.7%)患者低血糖发生于凌晨0:00-4:30。患者低血糖发生于中餐前10:00-11:30 7例(23.3%)。餐后2 h血糖>11.1 mmol/L 28例(93.3%),其中发生早餐后高血糖22例,血糖值(11.2~22.6)mmol/L;发生午餐后高血糖16例,血糖值(11.5~16.6)mmol/L;发生晚餐后高血糖11例,血糖值(11.4~17.5)mmol/L。结论:对于应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来判定血糖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反复发生心绞痛,需要通过全天多点血糖监测,了解任意时间的血糖情况,作为临床治疗方案调整的基础,达到精细化降糖目的,以避免低血糖诱发心绞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2型糖尿病 心绞痛 血糖控制良好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低血糖 高血糖
下载PDF
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改变及心脏危险事件发生率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明康 刘少华 易梦秋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第9期17-17,19,共2页
目的通过探讨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改变及心脏危险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旨在为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脏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作为研... 目的通过探讨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改变及心脏危险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旨在为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脏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7d内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的变化情况及泵功能Ⅲ级、恶性心律失常、潜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心脏危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Q-Td、J-Td显著延长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泵功能Ⅲ级、恶性心律失常、潜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Q-Td、J-Td显著延长,同时导致心脏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心脏危险事件
下载PDF
“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的形成逻辑、内在机理和推进路径
12
作者 易梦秋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13期168-170,共3页
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马恩经典作家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的指引下进行的百年实践探索,是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及其要求的情况下建立发展的产物。“三治”之间紧密联系,自治是核心,法治和德治是补充... 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马恩经典作家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的指引下进行的百年实践探索,是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及其要求的情况下建立发展的产物。“三治”之间紧密联系,自治是核心,法治和德治是补充,加强对村民自治权的保障,强化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和教化作用,更新治理的手段和方式,有利于推进我国乡村治理事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治合一 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体系
下载PDF
血浆内脂素在不同体质指数冠心病患者的表达探讨
13
作者 程明康 易梦秋 刘少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31期179-18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血浆内脂素在不同体质属冠心病患者的表达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择取2013年2月—2014年2期间在我院通过冠状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94例患者,同时,抽取同期9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根据BMI水平分成肥胖组(即为BMI≥25 ... 目的研究分析血浆内脂素在不同体质属冠心病患者的表达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择取2013年2月—2014年2期间在我院通过冠状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94例患者,同时,抽取同期9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根据BMI水平分成肥胖组(即为BMI≥25 kg/m2)与非肥胖组(即为BMI<25 kg/m2)。抽血检测血浆内脂素水平,同时记录好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等指标。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肥胖冠心病组的血浆内脂素、腰围、TG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对照组(P<0.05);肥胖冠心病组的血浆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肥胖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肥胖冠心病组与非肥胖冠心病组,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血浆内脂素水平、Gensini积分也明显增多(P<0.05)。非肥胖冠心病组、肥胖冠心病组的相关分析显示血浆内脂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1=0.515,P1=0.014;r2=0.609,P2<0.05)、Gensini积分(r1=0.577,P1=0.005;r2=0.717,P2<0.05)呈正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浆内脂素水平相对较高,肥胖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增高程度更显著,不同BMI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与Gensini积分、冠状动脉病边指数呈正比相关性,血浆内脂素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内脂素 冠心病 体质指数 GENSINI积分
下载PDF
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评价
14
作者 程明康 辛艳民 易梦秋 《中国处方药》 2015年第8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42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71例。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口服,治疗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加服吲达帕胺,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42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71例。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口服,治疗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加服吲达帕胺,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血压、血浆内皮素-1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DBP、ET-1较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的降压效果优于依那普利单独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高血压 依那普利 吲达帕胺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肺组织MMP-9、TIMP-1和Ⅳ型胶原的表达 被引量:6
15
作者 易梦秋 余旻 王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3-129,共7页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和Ⅳ型胶原(Ⅳ-C)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肺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MODS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盲肠结扎穿孔(C...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和Ⅳ型胶原(Ⅳ-C)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肺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MODS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盲肠结扎穿孔(CLP)模型组,其中,CLP组又根据造模后不同时点分为MODS 6 h组、MODS 12 h组、MODS 24 h组和MODS 48 h组,每组各8只。采用改良的CLP法构建MODS大鼠模型,于造模后不同时点处死大鼠并收集标本。血液生化检查及血气分析检测各组大鼠肝、肾和肺功能的情况,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MMP-9及TIMP-1含量的变化,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MMP-9及TIMP-1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Ⅳ-C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ODS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肾和肺功能损伤。光镜下对照组肺组织结构无明显改变,模型组肺组织损伤较重。与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血清中TNF-α、IL-1β、MMP-9及TIMP-1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于造模后12~24 h达高峰(P<0.01)。各模型组肺组织MMP-9和TIMP-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MMP-9于造模后12 h达高峰(P<0.01),TIMP-1于造模后24 h达高峰(P<0.01)。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6 h肺组织Ⅳ-C降低不明显,12~48 h显著下降,于24 h降至最低(P<0.01)。结论:MMP-9和TIMP-1通过共同调节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Ⅳ-C的合成和分解,在MODS肺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肺损伤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IV型胶原
下载PDF
以截瘫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一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易梦秋 孙晓莉 +1 位作者 胡艳萍 王哲军 《中国综合临床》 2009年第4期444-445,共2页
1病历摘要 男,36岁。主诉胸痛伴截瘫2h入院。于2008年3月入院前2h工作中突然剧烈胸痛,呈持续性刀剖样,成束带样向背部放散,随即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感,排尿困难。病程中胸闷,头晕,恶心未吐,无发热,无腹痛及便血,无意识障碍。... 1病历摘要 男,36岁。主诉胸痛伴截瘫2h入院。于2008年3月入院前2h工作中突然剧烈胸痛,呈持续性刀剖样,成束带样向背部放散,随即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感,排尿困难。病程中胸闷,头晕,恶心未吐,无发热,无腹痛及便血,无意识障碍。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未系统用药,平日血压波动在150/90mmHg(1mmHg=0.133kP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脊髓缺血 截瘫
原文传递
生脉注射液对心肺复苏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调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易梦秋 孙晓莉 郑雪冰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9-431,共3页
目的将生脉注射液用于心肺复苏早期,探讨其通过调控细胞因子、非特异性抗炎、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40例均为心脏停搏后经心肺复苏心搏恢复1〉24h。需要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患者,随机分为生脉纽和对照纽。2组患者在常规心... 目的将生脉注射液用于心肺复苏早期,探讨其通过调控细胞因子、非特异性抗炎、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40例均为心脏停搏后经心肺复苏心搏恢复1〉24h。需要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患者,随机分为生脉纽和对照纽。2组患者在常规心肺复苏治疗基础上,生脉组于心肺复苏早期加用生脉注射液。动态观察比较生脉组与对照组复苏前和复苏后1、2、6、12、24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指标的变化。结果心肺复苏后2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较正常升高,且生脉组复苏后1、2、6、12、24h血清TNF-α和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可通过调控细胞因子,拮抗全身炎症反应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生脉注射液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小红 周宸 +18 位作者 罗远明 葛慧青 刘辉国 魏海龙 张建初 潘频华 李先华 周晖 程丽娜 易梦秋 张嘉瑞 阿地拉·艾力 彭丽阁 刘玉 蒲佳琪 刘亮 冯海沜 周海霞 易群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692-1699,共8页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21年7月在10家大型综合医院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以AECOPD合并IPA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住院时间段及医院1∶...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21年7月在10家大型综合医院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以AECOPD合并IPA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住院时间段及医院1∶2匹配,并在Excel 2003软件使用随机函数选出不合并曲霉感染的AE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ECOPD患者合并IPA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AECOPD住院患者14007例,其中合并IPA的患者300例,患病率为2.14%。按上述匹配原则纳入600例不合并曲霉感染的AE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及对照组年龄分别为(72.5±9.7)、(73.5±10.3)岁,男性分别占78.0%(234例)和76.8%(461例),两组年龄及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的预后明显较对照组差,表现为住院时间[M(Q_(1),Q_(3))]更长[14(10~20)d比11(8~15)d,P<0.001],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比例更高[16.3%(49例)比10.0%(60例),P=0.006],死亡率更高[4.0%(12例)比1.3%(8例),P=0.011],同时住院费用更高(2.80万元比1.37万元,P<0.001)。病例组的吸烟指数,合并有糖尿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特征方面,病例组咳嗽、咳痰、脓痰、咯血、发热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低于对照组,影像上合并有支气管扩张、肺大泡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糖尿病(OR=1.559,95%CI:1.084~2.24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OR=1.476,95%CI:1.075~2.028)、支气管扩张(OR=1.506,95%CI:1.092~2.078)、肺大泡(OR=1.988,95%CI:1.475~2.678)、血清白蛋白<35 g/L(OR=1.786,95%CI:1.325~2.406)是AECOPD合并IPA的相关因素。结论AECOPD患者合并IPA的发病率较高,预后差。糖尿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扩张、肺大泡、低蛋白血症是AECOPD合并IPA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急性加重期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临床特征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卵巢癌细胞系OVCAR-3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大伟 李妍 +3 位作者 李小晖 易梦秋 李莉巍 魏振彤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001-3003,共3页
目的:分选卵巢癌细胞系OVCAR-3中ABCG2+细胞,并鉴定其肿瘤干细胞特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OVCAR-3中ABCG2+细胞,并通过克隆形成试验、分化能力检测及化疗敏感性分析等试验比较ABCG2+及ABCG2-细胞增殖能力、自我更新及分化能... 目的:分选卵巢癌细胞系OVCAR-3中ABCG2+细胞,并鉴定其肿瘤干细胞特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OVCAR-3中ABCG2+细胞,并通过克隆形成试验、分化能力检测及化疗敏感性分析等试验比较ABCG2+及ABCG2-细胞增殖能力、自我更新及分化能力以及耐药性,并通过RT-PCR检测其干性基因表达量。结果:卵巢癌细胞系OVCAR-3中存在少量ABCG2+细胞,其比例为12.2%。ABCG2+及ABCG2-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8.25%±5.46%及14.35%±3.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G2+及ABCG2-细胞顺铂的IC50值分别为(25.1±5.7)μmol/L及(6.4±3.4)μmol/L,紫杉醇的IC50值分别为(7.28±1.25)μmol/L及(2.14±0.68)μmol/L,两者顺铂及紫杉醇IC50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G2+细胞中Oct4及Nanog基因表达量分别是ABCG2-细胞的2.01±0.45倍及4.56±0.74倍,两者Oct4及Nanog基因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贴壁培养ABCG2+及ABCG2-细胞,ABCG2+细胞群中ABCG2+细胞比例为10.8%,与分选培养前比例相似(P>0.05);ABCG2-细胞群中ABCG2+细胞比例为4.8%,低于分选培养前比例(P<0.05)。结论:卵巢癌细胞系OVCAR-3中ABCG2+细胞所占比例较少,较ABCG2-细胞具有更高的增殖能力、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以及耐药性,并高表达干性基因,符合肿瘤干细胞的基本特征。研究分选的ABCG2+细胞可被视为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是研究卵巢癌干细胞较为理想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肿瘤干细胞 分离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短期预后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海沜 周宸 +19 位作者 罗远明 魏海龙 葛慧青 刘辉国 张建初 潘频华 李先华 周晖 谢秀芳 程丽娜 易梦秋 张嘉瑞 阿地拉·艾力 彭丽阁 刘玉 蒲佳琪 刘亮 张小红 周海霞 易群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9-95,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21年7月国内10家三甲医院因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的患者,以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21年7月国内10家三甲医院因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的患者,以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在慢阻肺急性加重不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病例中,按照2∶1的比例随机选取与病例组同时期同中心住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基础情况、合并症、临床表现及预后等指标的差异,并探讨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总共纳入14007例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其中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338例,发病率为2.41%。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的预后较对照组更差,具体表现在院内死亡率更高(4.4%比1.9%,P=0.02)、住院时间更长[13.0(9.0,19.25)d比(8.0,15.0)d,P=0.002]。在临床特点方面,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出现咳嗽、咯痰、咯脓痰、呼吸困难的比例较对照组更高,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沉降率等)、动脉血气中二氧化碳分压高于对照组,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帕金森病[比值比(odds ratio,OR)=5.1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43~18.49,P=0.012]、支气管扩张(OR=4.97,95%CI 3.70~6.67,P<0.001)、有创机械通气(OR=2.03,95%CI 1.23~3.36,P=0.006)、血清白蛋白<35 g/L(OR=1.40,95%CI 1.04~1.88,P=0.026)、二氧化碳分压≥45 mm Hg(OR=1.38,95%CI 1.01~1.90,P=0.046)是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病率高,预后较差。帕金森病、支气管扩张、有创机械通气、血清白蛋白<35 g/L、二氧化碳分压≥45 mm Hg是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