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53、c-erbB-2和PCNA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晋雯 林志武 +1 位作者 高美钦 杨代兴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5-406,共2页
目的 探讨 p5 3、c erbB 2、PCNA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意义以及其对大肠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 5 3例大肠癌进行上述指标的表达及对比研究。结果 大肠癌p5 3、PCNA、c erbB 2阳性表达分别为 5 2 .83%、9... 目的 探讨 p5 3、c erbB 2、PCNA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意义以及其对大肠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 5 3例大肠癌进行上述指标的表达及对比研究。结果 大肠癌p5 3、PCNA、c erbB 2阳性表达分别为 5 2 .83%、96 .2 3%、5 4 .72 %。p5 3、PCNA、c erbB 2共同阳性表达率为 37.74 % ,与大肠癌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纤维的增生程度、淋巴细胞的浸润及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 .0 5 ) ,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纤维组织的增生程度与癌组织浸润程度呈负相关 (r1=- 0 .4 2 13,P <0 .0 5 )有参考价值。结论 p5 3、c erbB 2、PCNA的联合检测对判断大肠癌预后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癌基因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生物学 预后
下载PDF
骨桥蛋白RNA干扰对人U251胶质瘤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晋雯 李赞 +1 位作者 黄智勇 高美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4-581,共8页
研究下调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对人U251胶质瘤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胶质瘤生长、侵袭的可能机制.应用RNA干扰技术,将OPN基因的慢病毒干扰载体LV-OPNshRNA感染U251细胞.将对照和试验组U251细胞分别接种裸鼠,建立裸鼠... 研究下调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对人U251胶质瘤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胶质瘤生长、侵袭的可能机制.应用RNA干扰技术,将OPN基因的慢病毒干扰载体LV-OPNshRNA感染U251细胞.将对照和试验组U251细胞分别接种裸鼠,建立裸鼠荷瘤模型.3周后测量肿瘤的体积、瘤重并做肿瘤组织病理切片分析;利用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OPN、尿激酶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物(uP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经OPN的RNA干扰后,能显著降低肿瘤组织OPN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侵袭能力,肿瘤体积及重量的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uPA、MMP-2和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肿瘤组织的MVD值和VEGF的表达均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表明,抑制OPN的表达能明显抑制人U251胶质瘤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和侵袭,OPN可能通过激活uPA、MMP-2和MMP-9等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参与胶质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骨桥蛋白 RNA干扰 胶质瘤 裸鼠
原文传递
小RNA干扰骨桥蛋白抑制人U251细胞的体外生长与侵袭 被引量:2
3
作者 晋雯 李赞 +1 位作者 黄智勇 高美钦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慢病毒载体介导的骨桥蛋白(OPN) RNA干扰对人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体外生长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神经胶质瘤生长、侵袭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本实验室已构建并鉴定的OPN特异性短发卡RNA慢病毒表达载体(LV-OPN shRNA)感染... 目的:研究慢病毒载体介导的骨桥蛋白(OPN) RNA干扰对人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体外生长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神经胶质瘤生长、侵袭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本实验室已构建并鉴定的OPN特异性短发卡RNA慢病毒表达载体(LV-OPN shRNA)感染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RT-PCR检测干扰前、后U251细胞OPN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干扰前、后U251细胞OPN、MMP-2、MMP-9、uPA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与未感染组、空载体感染组相比,LV-OPN shRNA感染组OPN mRNA、OPN蛋白及MMP-2、MMP-9、uPA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LV-OPN shRNA感染组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及迁移能力也明显下降.结论:慢病毒载体介导的骨桥蛋白RNA干扰在体外能抑制U251细胞OPN mRNA和蛋白表达, 进而抑制U251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及侵袭,因此可以推测OPN是促进胶质瘤增殖和侵袭的基因之一,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骨桥蛋白 RNA干扰 胶质瘤
下载PDF
Osteopontin特异性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U251胶质瘤细胞中OPN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晋雯 黄智勇 +1 位作者 高美钦 李赞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296-1299,共4页
目的:观察慢病毒表达载体介导的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的影响,为后续的以OPN基因为靶点的神经胶质瘤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筛选出2条针对OPN基因的RNA... 目的:观察慢病毒表达载体介导的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的影响,为后续的以OPN基因为靶点的神经胶质瘤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筛选出2条针对OPN基因的RNAi靶序列,分别与pGCL-GFP载体连接,构建2个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LV-OPNshRNA1,LV-OPNshRNA2;将连接产物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经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将LV-OPNshRNA,pHelper 1.0,pHelper 2.0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颗粒并测定病毒滴度.将包装产生的2种重组慢病毒分别感染U251细胞,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U251细胞OP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与未转染及空转染细胞进行比较.结果:2个慢病毒载体PCR和测序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经包装产生的病毒滴度为8×1010TU/L和5×1010TU/L.感染U251细胞后,OPN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与未感染慢病毒的细胞组及空载体感染组相比均明显下降.结论:成功构建针对OPN基因的2个慢病毒载体OPN shRNA,体外感染U251细胞后可有效抑制OP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骨桥蛋白 慢病毒属 神经胶质瘤
原文传递
大肠癌组织p53、PCNA的定量检测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晋雯 高美钦 杨代兴 《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613-615,共3页
目的 :探讨p5 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自动化图像分析技术及SP法免疫组化 ,对 5 3例大肠癌、30例大肠腺瘤及 10例正常肠黏膜进行p5 3、PCNA的定量检测。结果 :p5 3... 目的 :探讨p5 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自动化图像分析技术及SP法免疫组化 ,对 5 3例大肠癌、30例大肠腺瘤及 10例正常肠黏膜进行p5 3、PCNA的定量检测。结果 :p5 3、PCNA阳性率分别为 5 2 38%、97 73%。上述指标各参数值在正常肠黏膜→腺瘤→腺癌的顺序呈递变趋势 ,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腺癌组中 ,上述各参数值明显增高。p5 3与PCNA呈正相关 ,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定量检测p5 3、PCNA对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病理学 蛋白质P53 核蛋白类 免疫组织化学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预后
下载PDF
肌营养不良症受累肌肉的细胞凋亡 被引量:3
6
作者 晋雯 高美钦 +1 位作者 周琳瑛 张文敏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肌营养不良症(DMD)受累肌肉中细胞凋亡的表达及其与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5例无皮肤肌肉病变的外科手术患者(对照组)和30例DMD患者(DMD组),局部取骨骼肌标本行活组织检查,应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凋亡及... 目的探讨肌营养不良症(DMD)受累肌肉中细胞凋亡的表达及其与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5例无皮肤肌肉病变的外科手术患者(对照组)和30例DMD患者(DMD组),局部取骨骼肌标本行活组织检查,应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DMD组TUNEL及Caspase-3阳性率分别为76.67%和86.67%,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坏死或萎缩肌纤维中,对照组呈阴性表达。阳性率与病程长短有关(r=0.437,P<0.05),与年龄无关(r=-0.273,P>0.05)。凋亡指数与Caspase-3表达呈正相关(r=0.536,P<0.05)。结论人类肌营养不良症骨骼肌细胞凋亡与肌纤维萎缩、坏死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肌萎缩 凋亡 CASPASE-3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人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晋雯 张小容 孔令英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24-129,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乳腺癌细胞株增殖、凋亡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EPO/EPO-R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运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Envision法及蛋白质印迹法... 目的:通过检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乳腺癌细胞株增殖、凋亡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EPO/EPO-R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运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Envision法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中EPO、EPO-R 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采用MTT比色试验、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标记DNA链断端分析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dutp-Biotin nick end-labeling assay,TUNEL)、Transwell小室法观察不同浓度rh-EPO对这两种细胞增殖、凋亡和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CF-7和MDA-MB-231细胞中均表达EPO及EPO-R;MTT比色试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显示,rh-EPO能增强两种细胞株的增殖活性和迁移侵袭能力,而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TUNEL法显示rh-EPO并没有抑制两株细胞凋亡的作用。rh-EPO对于MCF-7的作用效果强于MDA-MB-231细胞。结论:在不影响癌细胞凋亡的情况下,rh-EPO能够促进MCF-7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活性,提高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F-7细胞 MDA-MB-231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 增殖 凋亡 侵袭 乳腺癌
下载PDF
大肠肿瘤多项生物标志定量检测及判别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晋雯 杨代兴 高美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41-544,共4页
目的:对大肠上皮异型增生多指标多参数进行检测,探讨其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大肠癌、不同增生程度的大肠腺瘤及正常肠粘膜进行DNA含量、核形态参数,AgNOR的计数、颗粒形态参数及PCNA、c-erbB-2... 目的:对大肠上皮异型增生多指标多参数进行检测,探讨其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大肠癌、不同增生程度的大肠腺瘤及正常肠粘膜进行DNA含量、核形态参数,AgNOR的计数、颗粒形态参数及PCNA、c-erbB-2、p53等多指标多参数检测,并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建立判别函数。结果:经判别筛选,DNA指数,AgNOR阳性率、平均光密度、颗粒表面因子,c-erbB-2的平均光密度,p53的平均光密度,核的形状因子及平均光密度等8个参数判别能力较大,参数值大多随着正常肠粘膜→Ⅰ级不典型增生腺瘤→Ⅱ级不典型增生腺瘤→Ⅲ级不典型增生腺瘤→腺癌的顺序呈递增趋势,且组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显示这些参数均能较好反映肿瘤的演进过程,由此建立的判别函数回代符合率达96.45%,结果优于单一指标建立的判别。PCNA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需进一步研究。结论: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大肠癌及癌前病变进行多指标多参数的计量分析,具有鉴别诊断的重要意义,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多项生物标志 定量检测 判别分析
下载PDF
P选择素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晋雯 林志武 +1 位作者 高美钦 杨代兴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159-161,i002,共4页
目的 探讨P选择素在结直肠癌细胞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关系及预后的意义。 方法 应用链酶素生物素(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 2例结直肠癌及5例正常肠黏膜进行P选择素的检测。 结果 P选择素在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 目的 探讨P选择素在结直肠癌细胞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关系及预后的意义。 方法 应用链酶素生物素(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 2例结直肠癌及5例正常肠黏膜进行P选择素的检测。 结果 P选择素在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 7.74 % ,其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的组织分型、分化程度均无关,与癌性血栓形成及Dukes分期有关(P <0 .0 5 )。P选择素阳性者5年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期[5 2 .38% ,(33.33±18.5 2 )月]均低于P选择素阴性者[80 .0 0 % ,(5 0 .83±15 .2 3)月,P <0 .0 5 ]。 结论 P选择素在结直肠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转移潜能有关,对判断结直肠癌的预后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P选择素 肿瘤转移 预后
下载PDF
大肠腺瘤与大肠癌细胞核DNA的含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晋雯 杨代兴 高美钦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 检测细胞核 DNA含量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肠粘膜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大肠癌恶性转化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 Feulgen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分别对 5 3例结肠癌及直肠癌、30例大肠腺瘤、10例正常肠粘膜进行 DNA含量分析。 结果 ... 目的 检测细胞核 DNA含量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肠粘膜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大肠癌恶性转化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 Feulgen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分别对 5 3例结肠癌及直肠癌、30例大肠腺瘤、10例正常肠粘膜进行 DNA含量分析。 结果 正常肠粘膜、腺瘤、腺癌三组 DNA含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将检测结果行正常组织与癌组织、腺瘤与腺癌、腺瘤与正常组织之间做两两比较 ,除腺瘤与正常组织之间外 ,其他各组都有显著性差别。 结论  DNA含量测定对早期发现大肠腺癌有重要意义 ,为判断大肠疾病的性质提供细胞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大肠腺癌 细胞核 DNA分析
下载PDF
结肠癌及结肠腺瘤细胞核形态计量指标的逐步判别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晋雯 高美钦 杨代兴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 检测结肠上皮异型增生的形态计量指标 ,探讨其在诊断学中的应用。 方法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 5 3例结肠癌、30例结肠腺瘤及 10例正常肠粘膜进行细胞核 8项参数的测定。 结果 多数参数在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 ,... 目的 检测结肠上皮异型增生的形态计量指标 ,探讨其在诊断学中的应用。 方法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 5 3例结肠癌、30例结肠腺瘤及 10例正常肠粘膜进行细胞核 8项参数的测定。 结果 多数参数在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 ,其中核面积、核最大宽径、平均光密度是判别结肠癌变的最佳参数 ,由此建立的判别函数回代符合率达 82 .95 %。 结论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结肠癌前病变及癌病变进行形态计量分析 ,可作为鉴别诊断中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结肠腺瘤 细胞核 形态计量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病理教学的改进与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晋雯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39-40,共2页
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勇于创新,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尸体解剖和病例讨论在教学中的作用,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应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应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 病理教学 病例讨论 医学人才 尸体解剖 灵活 自身素质 作用 教师 学生 教学方式
下载PDF
新形势下病理学教学形式与探索 被引量:4
13
作者 晋雯 黄爱民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0年第1期13-14,共2页
为了提高病理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文中分析了现阶段病理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新教学内容,增设肿瘤病理学课程,采用高科技手段,加强形象化教学,建立教学网络.开展远程教学等设想。
关键词 病理解剖学 教学改革 网络教学 医学教育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14
作者 晋雯 孔令英 +1 位作者 张小容 杨丽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9期1-4,25,共5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乳腺癌 MDA-MB-231 细胞进行培养.传至5~6代,细胞生长状态稳定后,收集人乳腺癌 MDA-MB-231细胞...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乳腺癌 MDA-MB-231 细胞进行培养.传至5~6代,细胞生长状态稳定后,收集人乳腺癌 MDA-MB-231细胞用于MTT实验.采用MTT法检测 5 组(阴性对照组、rh-EPO A 组、rh-EPO B组、rh-EPO C 组和rh-EPO D 组)MDA-MB-231细胞增殖的情况.用10 μmol·L-1p38MAPK抑制剂SB203580、ERK抑制剂U0126、JNK抑制剂SP600125和NF-κB 抑制剂PDTC预处理人乳腺癌 MDA-MB-231 细胞后,用MTT法检测经100、200、300和400 U·mL-1的rh-EPO(PDTC+EPO 组、SB203580+EPO 组、SP600125+EPO组和U0126+EPO组)诱导后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 阴性对照组、rh-EPO A 组、rh-EPO B组、rh-EPO C 组和rh-EPO D 组 72 h PI值分别为:1.000 0±1.000 0、1.231 8±0.133 0、1.323 9±0.136 0、1.351 7±0.146 0和1.423 1±0.084 0;96 h PI值分别为:1.000 0±1.000 0、1.352 5±0.036 0、1.359 7±0.112 0、1.387 2±0.063 0和1.410 8±0.060 0.rh-EPO A 组、rh-EPO B组、rh-EPO C 组和rh-EPO D 组 72、96 h PI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TC+EPO 组、SB203580+EPO 组72、96 h PI值均较EPO组明显降低(均P<0.05),SP600125+EPO组、U0126+EPO组72、96 h PI值与EPO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h-EPO可能是通过NF-κB、MAPK传导通路发挥效应,促进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 细胞增殖 传导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原癌基因蛋白质C-erb B-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结肠癌中的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晋雯 林志武 +1 位作者 高美钦 杨代兴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蛋白质 C- erb B- 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在结肠癌中含量及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自动化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检测 C- erb B- 2及 PCNA在 10例正常肠粘膜 ,30例结肠腺瘤 ,5 3例结肠...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蛋白质 C- erb B- 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在结肠癌中含量及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自动化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检测 C- erb B- 2及 PCNA在 10例正常肠粘膜 ,30例结肠腺瘤 ,5 3例结肠癌中的表达。 结果 阳性总面积、积分光密度、平均光密度、阳性率 1 、平均光密度 1及半定量测定的阳性率等 6个参数值均按正常肠粘膜→ 级不典型增生腺瘤→ 级不典型增生腺瘤→ 级不典型增生腺瘤→腺癌的顺序呈递变趋势 ,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腺癌组中 ,上述各参数值明显增高。 结论  C- erb B- 2及 PCNA一起可作为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评价预后的指标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结肠癌及癌前病变进行多指标多参数的计量分析 ,具有鉴别诊断的重要意义 ,为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原癌基因蛋白质 C-ERB B-2 PCNA 诊断
下载PDF
大肠癌P^53蛋白的表达与定量检测
16
作者 晋雯 高美钦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2年第7期492-494,共3页
目的:对大肠肿瘤P^53的多参数进行检测,探讨其在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与免疫组化技术对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肠粘膜进行P^53多参数检测,并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建立判别函数。结果:参数值大多随着正... 目的:对大肠肿瘤P^53的多参数进行检测,探讨其在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与免疫组化技术对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肠粘膜进行P^53多参数检测,并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建立判别函数。结果:参数值大多随着正常肠粘膜→腺瘤→腺癌的顺序呈递增趋势,且组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显示这些参数均能较好反映肿瘤的演进过程,由此建立的判别函数回代符合率达86.02%。结论:应用图像分析及免疫组化技术对大肠癌及癌前病变进行P^53的定量分析,具有鉴别诊断的重要意义。为大肠癌的计算机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图像分析 P^53蛋白
下载PDF
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酶的染色技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美钦 晋雯 张文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酶 骨骼肌 ATP酶染色 神经性肌萎缩 肌源性肌萎缩 组织切片
下载PDF
细针穿刺细胞学及细胞块技术在颈部肿大淋巴结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春梁 陈水平 +1 位作者 黄丽云 晋雯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细胞块技术对于明确诊断颈部肿大淋巴结的意义。方法选择颈部肿大淋巴结病例109例行细针穿刺涂片并制备细胞块切片,必要时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比较单纯常规穿刺涂片与涂片联合细胞块切片检查结果,分析相...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细胞块技术对于明确诊断颈部肿大淋巴结的意义。方法选择颈部肿大淋巴结病例109例行细针穿刺涂片并制备细胞块切片,必要时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比较单纯常规穿刺涂片与涂片联合细胞块切片检查结果,分析相应技术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109例中,单纯常规细针穿刺涂片与最终诊断的符合率仅为54.1%,联合细胞块切片符合率为78.9%,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查后符合率则达到95.4%。结论常规细针穿刺涂片联合细胞块切片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于颈部肿大淋巴结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对于少数差分化肿瘤及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针吸 淋巴结 淋巴瘤 淋巴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与标记 细胞诊断学
下载PDF
临床病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丽红 张文敏 +3 位作者 张声 晋雯 杨映红 黄爱民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年第1期13-14,共2页
病理学专业人才短缺、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病理专业人才十分重要。我们通过加强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的"三早"教育、优化课程体系、整合病理资源、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病理学专业人才短缺、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病理专业人才十分重要。我们通过加强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的"三早"教育、优化课程体系、整合病理资源、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等多种方法手段,探索临床病理学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下载PDF
还原型辅酶I四唑氮还原酶的染色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美钦 张文敏 晋雯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464-464,共1页
关键词 NADH四唑还原酶 染色 神经肌病 诊断 肌纤维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