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方案与数据分析
1
作者 李雅轩 张飞雄 +3 位作者 赵昕 胡英考 晏月明 李小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5-89,共5页
微核检测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以及食品安全性检测,由于其可操作性强,亦是大学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方法。本文针对传统方法中本底微核数变异大和检验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及分析方法。对师... 微核检测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以及食品安全性检测,由于其可操作性强,亦是大学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方法。本文针对传统方法中本底微核数变异大和检验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及分析方法。对师生进行课外研究及环境因素的遗传安全性分析与鉴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 微核检测 有丝分裂指数 数据分析 生物统计
下载PDF
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小麦种子醇溶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晏月明 刘广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2-254,共3页
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检测了在不同电泳条件下分离小麦种子醇溶蛋白的效果。结果显示,用碱性缓冲液(0.06mol/L硼酸钠,pH9.0,并含有20%乙腈和1%SDS)及47cm×50μmi.d.毛细管柱,在1... 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检测了在不同电泳条件下分离小麦种子醇溶蛋白的效果。结果显示,用碱性缓冲液(0.06mol/L硼酸钠,pH9.0,并含有20%乙腈和1%SDS)及47cm×50μmi.d.毛细管柱,在15kV电压和30℃的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分辨度和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区带电泳 醇溶蛋白 小麦 分离 贮藏 蛋白
下载PDF
小麦醇溶蛋白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及其在品种鉴定上的利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晏月明 刘广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7-243,共7页
本文探讨了毛细管电泳(CE)技术分离小麦醇溶蛋白的最佳条件及用于品种鉴定的潜力.大量检测结果发现,以下分离条件可获得较高的分辨度和重复性,即CE缓冲液用碱性硼酸钠(pH9.0,并含20%乙腈和1%SDS),毛细管长度47cm,内径50μm,运行电压15kV... 本文探讨了毛细管电泳(CE)技术分离小麦醇溶蛋白的最佳条件及用于品种鉴定的潜力.大量检测结果发现,以下分离条件可获得较高的分辨度和重复性,即CE缓冲液用碱性硼酸钠(pH9.0,并含20%乙腈和1%SDS),毛细管长度47cm,内径50μm,运行电压15kV,毛细管温度30℃.在这些条件下,一个品种在25~30分钟之内,可分离出35个以上的醇溶蛋白组分(峰或峰肩),而且重复性较高,峰迁移时间的偏差最高值在0.03分之内.同一品种在不同年度和不同生态条件下,也表现一致的醇溶蛋白CE模式.17个小麦品种的CE图谱均显示出明显的质量和数量上的差异.其中一些亲缘关系极近的品种,其醇溶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图谱相同,但它们的CE图谱则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毛细管电泳是一项分辨度高、分离速度快、重复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的蛋白质分离新技术,在小麦品种鉴定中具有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溶蛋白 毛细管电泳 品种鉴定 小麦
下载PDF
水稻亚种间杂交再生力特性的遗传 被引量:15
4
作者 晏月明 王绪信 +2 位作者 邵启明 刘保国 任昌福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6期517-521,共5页
以5个广亲和品种为主,配制12个亚种间组合,研究 F_1、F_2、F_3世代再生力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杂种一代再生力多偏向或超过高值亲本,为一显性性状,并具有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F_2再生力呈连续变异,至少有4对基因控制再生力的遗传,广义... 以5个广亲和品种为主,配制12个亚种间组合,研究 F_1、F_2、F_3世代再生力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杂种一代再生力多偏向或超过高值亲本,为一显性性状,并具有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F_2再生力呈连续变异,至少有4对基因控制再生力的遗传,广义遗传力(h_B^2)43.18%~79.73%,遗传进度(ΔG)0.110~0.625(q=5%),相对遗传进度(ΔG′,q=5%)21.91%~56.21%。F_3估算的 h_N^2为38.55%~57.35%,ΔG′为23.52%~51.27%.说明再生力有较好的选择效果。再生力特性与主作的株形和产量性状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培育再生力强,株形优良,产量高的亚种间组合或品种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再生力 杂交育种
下载PDF
小麦谷蛋白亚基的凝胶电泳分离及其品种鉴定 被引量:9
5
作者 晏月明 刘广田 +3 位作者 S.Prodanovic G.Surlan-Mominovic D.Zoric D.Perovic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5,共5页
小麦胚乳贮藏蛋白在去除醇溶蛋白后,再提取高分子量(HMW)和低分子量(LMW)谷蛋白亚基,然后采用酸性(pH3.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方法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在600V电压下(缓冲液温度不超过28℃)... 小麦胚乳贮藏蛋白在去除醇溶蛋白后,再提取高分子量(HMW)和低分子量(LMW)谷蛋白亚基,然后采用酸性(pH3.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方法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在600V电压下(缓冲液温度不超过28℃),一般可在2~3h内完成电泳,并可获得分辨度较高的分离图谱,在电泳谱上可发现两个明显的HMW和LMW谷蛋白亚基区域。通过与标准品种和常规SDS-PAGE方法比较,可对不同品种HMW谷蛋白亚基组成进行快速鉴定。一些重要小麦品种的分析结果显示,各品种LMW谷蛋白亚基组成具有特异性,而且在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变异度,根据HMW和LMW谷蛋白亚基A-PAGE图谱很容易区分不同品种或基因型。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蛋白亚基 A-PAGE 品种鉴定 小麦
下载PDF
小麦胚乳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晏月明 刘广田 +3 位作者 S.Prodanovic D.Zoric G.Surlan-Momirovic N.Mladenov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5-71,共7页
用酸性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A-PAGE,pH3.1)研究了4对醇溶蛋白群(Block)和19个组分在杂种后代的遗传特点。用已知醇溶蛋白Block(等位基因)组成的标准品种鉴定了2个亲本Sana和Francuska4对Block,即Alm和Alf,Ble和Bib,A2f和A21,... 用酸性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A-PAGE,pH3.1)研究了4对醇溶蛋白群(Block)和19个组分在杂种后代的遗传特点。用已知醇溶蛋白Block(等位基因)组成的标准品种鉴定了2个亲本Sana和Francuska4对Block,即Alm和Alf,Ble和Bib,A2f和A21,D2m和D2g,它们分别由同源群1和6组染色体短臂上的Gli-1和Gli2位点编码。正反交F1和F2世代群体的遗传分析显示,每对醇溶蛋白Block呈共显性遗传,由一个等位位点支配,并观察到明显的基因剂量效应。19个不同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分析表明,16个组分由显性单基因控制,3个组分则受控于两对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溶蛋白 小麦 胚乳 蛋白组分 遗传研究
下载PDF
小麦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晏月明 刘广田 +1 位作者 S.Prodanovic D.Zoric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4,共14页
初步探讨了小麦醇溶蛋白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分离的分辨度及其重复性。结果显示:利用碱性硼酸钠缓冲液系统及一个改进的毛细管冲洗程序分离麦醇溶蛋白,可获得较高的分辨度和重复性。通常... 初步探讨了小麦醇溶蛋白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分离的分辨度及其重复性。结果显示:利用碱性硼酸钠缓冲液系统及一个改进的毛细管冲洗程序分离麦醇溶蛋白,可获得较高的分辨度和重复性。通常在30min内一个品种较易分离出40个左右的醇溶蛋白组分,而且重复分离之间峰迁移时间和峰高的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可分别保持在0.2%和4%左右。利用pH2.5酸性磷酸缓冲液(含20%乙腈和0.05%羟基-丙基-甲基纤维素)可分离出20个左右的LMW麦谷蛋白亚基,同时可保持较高的重复性。可见,高效毛细管电泳与常规的A-PAGE和SDS-PAGE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一种操作简单、快速、高分辨的贮藏蛋白分离新技术,在谷物品种鉴定和品质预测等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 小麦 谷蛋白亚基 醇溶蛋白
下载PDF
籼粳交后代米粒垩白度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晏月明 王绪信 +3 位作者 邵启明 刘保国 任昌福 肖月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5期446-449,共4页
对4个籼粳交组合P,F_1,F_2世代米粒垩白度的遗传研究表明,垩白度在杂交F_1代多偏向小值亲本,F_2出现大量超低亲和超高亲分离,呈连续的多峰分布,广义遗传力49.6%~61.8%。米粒垩白度与主要产量性状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通过籼粳杂... 对4个籼粳交组合P,F_1,F_2世代米粒垩白度的遗传研究表明,垩白度在杂交F_1代多偏向小值亲本,F_2出现大量超低亲和超高亲分离,呈连续的多峰分布,广义遗传力49.6%~61.8%。米粒垩白度与主要产量性状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通过籼粳杂交改良稻米垩白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遗传 籼粳交 垩白度
下载PDF
小麦醇溶蛋白的遗传与品质改良 被引量:32
9
作者 晏月明 刘广田 +1 位作者 S.Prodanovic D.Zoric 《麦类作物》 CSCD 1998年第1期1-4,共4页
醇溶蛋白是小麦胚乳中的重要贮藏蛋白,由于它在组成上的高度异质性以及对品质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醇溶蛋白基因定位、后代遗传规律、等位基因变异及其与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醇溶蛋白是小麦胚乳中的重要贮藏蛋白,由于它在组成上的高度异质性以及对品质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醇溶蛋白基因定位、后代遗传规律、等位基因变异及其与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通过醇溶蛋白组成的电泳筛选改良小麦品质的可行性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溶蛋白 遗传 品质改良 小麦
下载PDF
籼粳稻杂交的剑叶形态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晏月明 王绪信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4,共4页
1986—1988年研究了11个籼粳杂种F_1、F_2代6个剑叶形态形状的遗传传递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叶长、叶宽和叶面积最少受2对基因控制,而剑叶开张角、基角和披垂角至少受4对等位基因的支配,皆属数量性状遗传,广义遗传力在60—90%之... 1986—1988年研究了11个籼粳杂种F_1、F_2代6个剑叶形态形状的遗传传递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叶长、叶宽和叶面积最少受2对基因控制,而剑叶开张角、基角和披垂角至少受4对等位基因的支配,皆属数量性状遗传,广义遗传力在60—90%之间。剑叶大小与角度之间无明显相关,剑叶与倒二叶6个相应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通过籼粳杂交进行水稻理想株形育种中,早期世代根据剑叶形态特征进行定向选择将会收到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交 剑叶形态 遗传
下载PDF
作物种子贮藏蛋白高效毛细管电泳及其在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晏月明 刘广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7年第6期16-18,共3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种子贮藏蛋白分离与品种鉴定技术———高效毛细管电泳的原理、特点及其在小麦、水稻、燕麦等作物贮藏蛋白分离与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贮藏蛋白 品种鉴定 作物 种子
下载PDF
3个广亲和品种与籼粳稻的亲和力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晏月明 王绪信 +2 位作者 邵启明 刘保国 任昌福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3期271-274,共4页
对3个广亲和品种02428、CPSLO_(17)和轮回422与籼、粳稻杂种亲和力和颖尖色的遗传研究表明,其杂交后代育性的遗传变异趋势相似.具有一个广亲和品种的组合,F_1花粉育性与结实率均在70%以上,F_2平均结实率为65.1%,呈连续的单峰分布,但60~... 对3个广亲和品种02428、CPSLO_(17)和轮回422与籼、粳稻杂种亲和力和颖尖色的遗传研究表明,其杂交后代育性的遗传变异趋势相似.具有一个广亲和品种的组合,F_1花粉育性与结实率均在70%以上,F_2平均结实率为65.1%,呈连续的单峰分布,但60~80%的分离占绝大多数,F_3结实率提高较快;两个广亲和品种的杂交后代(轮回422×02428),育性明显提高,F_2结实率低于60%的单株很少,F_3群体育性已基本正常。不含广亲和品种的籼粳F_1为半不育,F_2呈正态分布.说明利用广亲和基因可有效地提高籼粳杂种的育性,广亲和力以主效基因控制外,微效多基因也有一定作用。颖尖色在F_2出现3:1或9:7分离,即受一对显性基因或两对互补基因控制,且与高结实率连锁.在某些杂交组合中,杂种早世代颖尖色可作为选择广亲和基因的标记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 选择/广亲和力 籼粳杂交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在作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晏月明 刘保国 杨长寿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3年第3期41-44,共4页
农作品种鉴定是当前国内外种子科学技术的研究重点,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很有希望的品种鉴定新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的原理及优越性,总结了种子贮藏蛋白的RP-HPLC分离技术在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 农作品种鉴定是当前国内外种子科学技术的研究重点,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很有希望的品种鉴定新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的原理及优越性,总结了种子贮藏蛋白的RP-HPLC分离技术在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该方法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蛋白 RP-HPLC 品种鉴定 作物
下载PDF
籼粳杂种一代优势强度及其与亲本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晏月明 王绪信 +2 位作者 刘保国 邵启明 任昌福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5期441-445,共5页
对37个籼粳杂种一代12个主要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强度及其与亲本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单株颍花数、单株生物量重,全生育期、单株穗数、株高和每穗着粒数等性状具很强的超高亲优势和超对照(汕优63)优势。千粒重优势较弱,结实率表现明显的... 对37个籼粳杂种一代12个主要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强度及其与亲本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单株颍花数、单株生物量重,全生育期、单株穗数、株高和每穗着粒数等性状具很强的超高亲优势和超对照(汕优63)优势。千粒重优势较弱,结实率表现明显的负向优势。亲子相关与回归分析表明,株高、单株穗数、穗长、每穗着粒数、着粒密度、千粒重、单株生物量重、单株粒重和全生育期与中亲值和大值亲本的相关与回归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种优势 籼粳杂交 相关性
下载PDF
小麦F_1F_2代籽粒醇溶蛋白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晏月明 刘广田 +4 位作者 S.Prodanovic D.Zoric B.Jovanovic G.Surlan-Mominovic S.Pavlovic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5期409-414,共6页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表征4个小麦品种醇溶蛋白组成,并分析其F1,F2代20个醇溶蛋白组分(带)的遗传模式。结果表明,醇溶蛋白呈共显性遗传,在20个组分中,16个组分由1个显性基因支配,2个组分则受控于2个独...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表征4个小麦品种醇溶蛋白组成,并分析其F1,F2代20个醇溶蛋白组分(带)的遗传模式。结果表明,醇溶蛋白呈共显性遗传,在20个组分中,16个组分由1个显性基因支配,2个组分则受控于2个独立基因,其余2个微小组分,由于在电泳谱上难以准确辨认,其遗传模式未能确定。有5对醇溶蛋白组分是共同遗传,表明每组组分由紧密连锁基因控制。另外,7对醇溶蛋白组分或组分群分别由等位位点的不同等位基因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遗传分析 小麦 醇溶蛋白 杂种二代
下载PDF
直接利用籼粳杂种优势的可能途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晏月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9-41,共3页
引言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水稻育种的主攻方向。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育成杂交水稻,并大面积用于生产的国家,这是继矮化育种成功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在水稻生产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增产作用。目前,就... 引言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水稻育种的主攻方向。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育成杂交水稻,并大面积用于生产的国家,这是继矮化育种成功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在水稻生产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增产作用。目前,就优势利用的范围而言,迄今为止所利用的杂交组合都是通过品种间杂交育成的。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籼粳稻 育种 水稻
下载PDF
种质资源超低温冷冻保存 被引量:2
17
作者 晏月明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25-27,共3页
超低温冷冻保存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现代保存技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近年来已取得了显著进展。超低温保存是将植物种质(包括种子、花粉、胚原、生质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等)贮存在-196℃的液态氮中。由于在此温度下几乎所有的... 超低温冷冻保存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现代保存技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近年来已取得了显著进展。超低温保存是将植物种质(包括种子、花粉、胚原、生质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等)贮存在-196℃的液态氮中。由于在此温度下几乎所有的新陈代谢活动都处于暂停状态,因此从理论上讲,液氮保存可使植物种质得到无限期保存。此外,液氮保存系统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超低温 冷冻保存
下载PDF
籼粳杂种一代部分株叶型性状和生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晏月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2期170-175,共6页
6个籼粳杂种一代的分蘖力、株高、穗长、上部三片叶面积超过高亲值或对照(汕优63)分别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叶片夹角偏向小值亲本,穗颈长、叶片厚度、含水量表现双亲均值,正向或负向优势均未达显著水平。分蘖期至乳熟期的单株叶面积、... 6个籼粳杂种一代的分蘖力、株高、穗长、上部三片叶面积超过高亲值或对照(汕优63)分别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叶片夹角偏向小值亲本,穗颈长、叶片厚度、含水量表现双亲均值,正向或负向优势均未达显著水平。分蘖期至乳熟期的单株叶面积、叶片含氮量的正向优势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叶绿素含量在分蘖盛期未表现明显的优势,抽穗期至乳熟期则显著或极显著超过高亲值或对照。各主要生育时期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具有明显的优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前期较低。抽穗期到乳熟期则极显著超过高亲值和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灿稻 粳稻 杂交种 株叶型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水稻广亲和品种与籼、粳稻的亲和力遗传分析
19
作者 晏月明 王绪信 +1 位作者 邵启明 李祥洪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6-30,共5页
分析了广亲和品种02428,CP—SLO_(17)和轮回422与籼、粳稻杂种F_1、F_2及F_3世代亲和力与颖尖色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具有一个广亲和品种的组合,F_1花粉育性与结实率正常,均在70%以上,F_2结实率呈连续变异,但主要分布在60~80%区域,平... 分析了广亲和品种02428,CP—SLO_(17)和轮回422与籼、粳稻杂种F_1、F_2及F_3世代亲和力与颖尖色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具有一个广亲和品种的组合,F_1花粉育性与结实率正常,均在70%以上,F_2结实率呈连续变异,但主要分布在60~80%区域,平均结实率65.1%,F_3育性变异度与F_2基本一致,但平均结实率有明显提高。两个广亲和品种间杂交后代育性显著提高,F_2结实率低于60%的单株较少,而不含广亲和品种的组合F_1表现半不育,F_2呈正态分布,平均结实率43.4%,主要分布在40~60%之间。以上说明广亲和基因是存在的,广亲和力既受主效基因支配,也有微效基因参与作用。颖尖色出现3∶1或9∶7分离,有色颖尖与高结实率连锁明显,因此,颖尖色可以作为选择广亲和基因的标记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亲和 品种 亲和力 遗传 水稻
下载PDF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 被引量:124
20
作者 何中虎 晏月明 +10 位作者 庄巧生 张艳 夏先春 张勇 王德森 夏兰芹 胡英考 蔡民华 陈新民 阎俊 周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91-1101,共11页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主要进展包括4个方面,(1)从食品品质—性状—蛋白质—DNA四个层次对中国230份小麦品种的6类49个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建立了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了中国面条标准化实验制...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主要进展包括4个方面,(1)从食品品质—性状—蛋白质—DNA四个层次对中国230份小麦品种的6类49个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建立了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了中国面条标准化实验制作与评价方法,明确了选种指标,建立并验证其分子标记选择体系,还优化并完善面包、北方馒头和饼干的评价方法与选种指标;(2)创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酸性毛细管电泳(A-CE)与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质谱(MS)鉴定方法;发现了与面筋强度直接相关的水溶性蛋白WS-6;改进SDS-PAGE方法,明确了面包和面条对亚基组成的要求。筛选出Glu-B1和Glu-D3位点8个亚基的STS标记,明确了Glu-D3位点亚基与基因的关系;在小麦近缘种中鉴定了15个新亚基,丰富了品质改良的候选基因资源;(3)阐明了从农家种、历史改良品种到目前主栽品种的籽粒硬度演变规律和等位变异特点,发现7个新等位基因,修正硬度形成的分子理论;(4)制定全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为全国品质育种提供了3批亲本。为了更好推动中国小麦品质改良工作的发展,建议加强4个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籽粒硬度 贮藏蛋白 面条品质 分子标记 专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