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3
1
作者 普书贞 吴文良 +1 位作者 陈淑峰 庞凤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6-72,共7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不足和水质污染引起的水危机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平衡环境、社会和经济多元利益,寻求先进的法律机制来调节平衡、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不足和水质污染引起的水危机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平衡环境、社会和经济多元利益,寻求先进的法律机制来调节平衡、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共识。开展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是实现流域上下游之间等相关方利益公平的关键所在。但由于我国缺乏生态补偿立法和相应的制度安排,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目前仍面临许多问题: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进展缓慢、法律制度滞后、部分法律法规彼此之间矛盾和相互冲突、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缺位、立法模式不适合当今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等。本文通过对我国有关涉水法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有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和完善的对策,以期对中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推进和进一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资源 生态补偿 法律问题 对策研究
下载PDF
我国有机农产品市场失灵原因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普书贞 吴文良 +1 位作者 张新民 郭岩彬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8-90,共3页
发展有机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提供安全、营养的食品,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重视健康,注重食品安全、营养的消费观念,日益为消费者所接受;消费高质量、高营养的农产品已成趋势。国外有机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增长快速,而我... 发展有机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提供安全、营养的食品,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重视健康,注重食品安全、营养的消费观念,日益为消费者所接受;消费高质量、高营养的农产品已成趋势。国外有机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增长快速,而我国有机农产品的有效需求却增长缓慢,市场失灵现象的原因何在?本文分析认为信息不对称及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外部性未得到合理解决是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有机农产品 市场失灵 原因分析
下载PDF
从耻感文化视角分析日本社会秩序现象 被引量:5
3
作者 普书贞 崔迎春 何小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38,共8页
现代日本社会民众在日常生活以及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过程中,表现出非常有秩序的现象。日本社会的良好秩序现象和日本社会长期以来深受"耻感文化"的影响、"耻感文化"在民众意识深处扎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现代日本社会民众在日常生活以及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过程中,表现出非常有秩序的现象。日本社会的良好秩序现象和日本社会长期以来深受"耻感文化"的影响、"耻感文化"在民众意识深处扎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耻感文化"在日本社会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耻"作为一种不知不觉的潜意识蕴藏于日本人的道德体系之中,制约着各种行为,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日本的"耻感文化"是中国儒家文化中解析出的一个文化元素,但又不同于中国社会的耻文化。日本"耻感文化"社会的形成是通过吸收外来文化并逐渐与本土的制度规范等相适应,外力作用导致了本土文化习俗与传统的突变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入、日本人的共同体意识、等级意识、各种宗教对日本人的影响等是日本"耻感文化"社会形成的主要原因。"耻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日本社会影响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社会 秩序 耻感文化 影响
下载PDF
中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普书贞 吴文良 +1 位作者 陈淑峰 庞凤梅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1年第4期119-126,共8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不足和水质污染引起的水危机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平衡环境、社会和经济多元利益,寻求先进的法律机制来调节平衡、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不足和水质污染引起的水危机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平衡环境、社会和经济多元利益,寻求先进的法律机制来调节平衡、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共识。开展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是实现流域上下游之间等相关方利益公平的关键所在。但由于我国缺乏生态补偿立法和相应的制度安排,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目前仍面临许多问题: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进展缓慢、法律制度滞后、部分法律法规彼此之间矛盾和相互冲突、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缺位、立法模式不适合当今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等。本文通过对我国有关涉水法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有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和完善的对策,以期对中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推进和进一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资源 生态补偿 法律问题 对策研究
下载PDF
多媒体外语教学的优势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普书贞 《高等农业教育》 2009年第10期64-66,共3页
多媒体技术给外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但同时由于使用不当或过分注重形式,多媒体外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对多媒体外语教学中的优势与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发挥好外语教学中多媒体作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外语教学 多媒体 优势与问题分析
下载PDF
作为职业道德常识的日本工匠精神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普书贞 崔迎春 《日本问题研究》 2022年第2期37-45,共9页
工匠精神是优秀职业道德文化的集中体现。日本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诚实、敬业、精益、合作、友善、专注、模仿、创新,主要体现在匠人与事物相遇的修行以及与他者相遇的职业敬畏等方面。工匠精神被融入到日本人的骨髓中,并成为日本国民职业... 工匠精神是优秀职业道德文化的集中体现。日本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诚实、敬业、精益、合作、友善、专注、模仿、创新,主要体现在匠人与事物相遇的修行以及与他者相遇的职业敬畏等方面。工匠精神被融入到日本人的骨髓中,并成为日本国民职业道德的基本常识。在中国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时代价值与社会意义。解析日本工匠精神对其国民职业道德素质养成的影响,对于加速培育和弘扬中国的工匠精神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工匠精神 职业道德 养成 影响
下载PDF
日本匠人文化的形成、发展与当代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普书贞 崔迎春 《今日科苑》 2020年第4期17-23,30,共8页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社会出现了一段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除了受世界格局调整和国内制度改革等因素影响外,日本经济腾飞还得益于现代转型过程中传统匠人文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本现代匠人文化主要形成于江户时代,进入现代社会后得以全...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社会出现了一段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除了受世界格局调整和国内制度改革等因素影响外,日本经济腾飞还得益于现代转型过程中传统匠人文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本现代匠人文化主要形成于江户时代,进入现代社会后得以全面发展。日本社会发展与工匠精神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日本匠人的发展史就是匠人文化的形成史。传统意义上"匠人"是指手艺工人,而现代意义上的"匠人"概念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为日本产品在世界范围的高信誉度以及日本式服务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好评提供了强力的支撑。匠人文化对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巨大。研究日本匠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培育和弘扬我国的"工匠精神",提升各行各业的服务能力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工匠精神 匠人文化 形成和发展
下载PDF
中日高等教育体制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普书贞 佟晓辉 郑海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3年第3期38-39,共2页
资源匮乏的日本之所以能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主要是因为日本的高等教育发达,能给各个领域输送急需的人才.这其中,良好的高等教育体制功不可没.
关键词 高等教育体制 比较 日本 中国
下载PDF
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对策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普书贞 《中国西部科技》 2009年第21期31-33,共3页
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生态与文化多样性、使当地居民受益并使游客享受体验和保护文化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具有较强的环境教育功能,在生态旅游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行之有效。环境教育是生态旅游所特有的环境保护手段、旅游者管理形式和... 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生态与文化多样性、使当地居民受益并使游客享受体验和保护文化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具有较强的环境教育功能,在生态旅游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行之有效。环境教育是生态旅游所特有的环境保护手段、旅游者管理形式和旅游服务内容,是否开展环境教育是区分生态旅游与非生态旅游主要标志。我国生态旅游中存在的环境教育问题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针对我国生态旅游以及环境教育中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以采取的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措施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10
作者 普书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92-194,共3页
"以学生为中心"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20世纪末逐渐成权威性术语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本文从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入手,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20世纪末逐渐成权威性术语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本文从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入手,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理念 日语教学
下载PDF
吕梁地区实施农科教结合的调查与思考
11
作者 普书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76-79,共4页
吕梁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也是全国十八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吕梁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土地、森林、矿产等多种资源的开发前景也十分广阔。但由于人才的缺乏,技术的落后,形不成强有力的龙头产业,致使吕梁地区的资源优势转... 吕梁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也是全国十八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吕梁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土地、森林、矿产等多种资源的开发前景也十分广阔。但由于人才的缺乏,技术的落后,形不成强有力的龙头产业,致使吕梁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不了经济优势。全区324万人,至今有80余万人尚未稳定脱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教结合 地区经济建设 教育综合改革 农村教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 前元 办学经验 资源优势 村校 实验学校
下载PDF
农科教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12
作者 普书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Z1期76-78,共3页
农科教结合就是在政府统筹协调下,使农、科、教等各有关方面形成合力,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推进先进农业科技为动力,以加强农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和适用技术培训为基础,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我国的农科教... 农科教结合就是在政府统筹协调下,使农、科、教等各有关方面形成合力,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推进先进农业科技为动力,以加强农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和适用技术培训为基础,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我国的农科教结合工作萌芽于80年代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教结合 职业技术教育 农业教育 农村经济 安徽省黄山市 农业科技 农业高科技 农村职业学校 科技承包 中国农业大学
下载PDF
与「三」有关的「名数」
13
作者 普书贞 《日语知识》 2010年第3期23-24,共2页
「名数」在日语中读作「あいすぅ」,是把若干个同类事物,用一定的数字归纳起来的名称。包括一般名词、百科术语、流行语,也不乏成语、谚语、典故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熟语群,在日语词汇中占有较为特殊的位置。
关键词 名数 日语词汇 同类事物 流行语 名词 术语 成语 谚语
下载PDF
提高农民素质是为贫困农村发展注入活力的根本措施——吕梁地区扶贫攻坚经验的调查与思考
14
作者 朱启臻 普书贞 +1 位作者 何学彦 陈冬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Z1期83-88,共6页
社会经济发展是人们根据外在资源条件而寻求改变自身生活处境的能动活动过程,从一般角度看,主体发展的可能性与可靠性取决于他能否获得能动性机制,能否获取发展所不可缺少的资源以及能否具备求发展的能力,也就是说资源、能力与机制是主... 社会经济发展是人们根据外在资源条件而寻求改变自身生活处境的能动活动过程,从一般角度看,主体发展的可能性与可靠性取决于他能否获得能动性机制,能否获取发展所不可缺少的资源以及能否具备求发展的能力,也就是说资源、能力与机制是主体获得发展的可能与可靠基础,三者之中缺少任何一个,都可能带来贫困。诚然,资源希缺可开发或引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处境 能动活动 农村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 后备干部队伍 葡萄苗 农村教育 村领导班子 任职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
下载PDF
中日女大学生就业、婚育及家庭意识比较研究
15
作者 崔迎春 普书贞 张哲晰 《日本问题研究》 2017年第1期23-33,共11页
通过在中日两国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对中日两国女大学生的未来理想生活模式、就业、婚育及家庭意识做了实证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日本女大学生对未来理想生活模式的看法虽然呈现多样化发展,但她们不认为应该像男性那样为承担养家责... 通过在中日两国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对中日两国女大学生的未来理想生活模式、就业、婚育及家庭意识做了实证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日本女大学生对未来理想生活模式的看法虽然呈现多样化发展,但她们不认为应该像男性那样为承担养家责任而就业,同时在分担家务及育儿劳动方面,男性仅仅作为女性协助的意识也没有改变。而中国女大学生作为社会职业角色的责任感较强,在就业、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性别平等意识高于日本女大学生,但她们仍重视自己未来作为母亲的角色,在工作与育儿产生矛盾时,选择后者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女大学生 就业 婚育 家庭 性别平等意识
下载PDF
有机农业助力河南扶贫攻坚
16
作者 张新民 普书贞 《河南农业》 2017年第34期62-63,共2页
有机农业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适宜发展有机农业的地区多是偏远地区和山区。但是,偏远地区和山区一般适合发展有机农业,因为这些偏远地区和山区正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是推动扶贫工作的一... 有机农业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适宜发展有机农业的地区多是偏远地区和山区。但是,偏远地区和山区一般适合发展有机农业,因为这些偏远地区和山区正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是推动扶贫工作的一个理想抓手。从河南省有机农业地区的分布情况看,一半以上属于贫困地区,而大多数贫困地区适合发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经济效益好,产品附加值远高于传统农业,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成本优势,提高有机农产品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业 河南省 扶贫攻坚 偏远地区 贫困地区 地区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效益 贫困人口
下载PDF
二战后日本高等新闻教育的重启与转型
17
作者 崔迎春 普书贞 《传媒论坛》 2022年第21期71-74,共4页
高等新闻教育是高等教育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高等新闻教育曾深受德国理论新闻学的影响,二战后在以美国为首的CIE主导下得以重新起步,并于20世纪50-90年代从新闻学向传播学、继而向信息学进行转向与扩展,目前已形成多学科、跨学科布... 高等新闻教育是高等教育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高等新闻教育曾深受德国理论新闻学的影响,二战后在以美国为首的CIE主导下得以重新起步,并于20世纪50-90年代从新闻学向传播学、继而向信息学进行转向与扩展,目前已形成多学科、跨学科布局的高质量学科体系。未来高等新闻教育领域仍将保持重视学术研究和理论教育的学术传统,媒体企业界的OJT制度亦仍会继续发挥培育实践人才的重任,但在媒体和大学的双向需求下,二者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谋求联合发展是长远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高等新闻教育 OJT制度 跨学科 通识化发展
下载PDF
权利情境下的乡村治理——理解村庄二重内卷化的一个分析框架 被引量:7
18
作者 谢晓通 普书贞 王旭 《天府新论》 2020年第4期1-12,共12页
本文在总结多年田野调查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围绕我国农业税费改革后乡村治理领域的内卷化问题,对“内卷化”理论进行了反思与澄清。在此基础上,针对治理实践中的类似内卷化现象,结合既有研究进一步提出“二重内卷化”概念,并强调其积极... 本文在总结多年田野调查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围绕我国农业税费改革后乡村治理领域的内卷化问题,对“内卷化”理论进行了反思与澄清。在此基础上,针对治理实践中的类似内卷化现象,结合既有研究进一步提出“二重内卷化”概念,并强调其积极的价值取向。为解释这一概念所意指的具体命题,我们从诺斯有关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为切入点,立足于“权利”视角,尝试建构一个权利情境分析框架。本文的中心命题是:农业税费改革后,内卷化问题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特性的差异化样态。这种持续性差异使得重构乡村社会秩序具备了现代性的前提条件,而人的因素在其中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以权利情境框架阐释“二重内卷化”现象,旨在强调基层治理形态的权利转向,即乡村社会的治理转型取决于个体能动性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权利意识的觉醒,同时需要厘清关系产权和经济产权两者所处的制度环境及影响差异,完成由自然国家向权利开放秩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卷化 乡村治理 权利情境 二重内卷化 制度变迁
下载PDF
精准扶贫的实践偏离:一个包容性社会政策视角的考量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晓通 普书贞 《深圳社会科学》 2021年第1期140-151,159,共13页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领域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战略转向。从政策设计的初衷来看,精准扶贫的技术靶向旨在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偏离问题。但在实践过程中,精准扶贫在某些地区某些时段却产生了“内卷化”困境的偏离趋势,衍生出“不精...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领域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战略转向。从政策设计的初衷来看,精准扶贫的技术靶向旨在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偏离问题。但在实践过程中,精准扶贫在某些地区某些时段却产生了“内卷化”困境的偏离趋势,衍生出“不精准”或“精准”程度有所差异的治理难题。作为一种伴随社会转型和贫困问题转变而产生的具有强烈包容性的扶贫开发模式,精准扶贫蕴含着我国社会政策重构过程中发展范式转变的重要价值规范。其中,就含有政策制定者对社会正义目标实现的理想追求。本文遵循精准扶贫政策设计的初衷,立足于“包容性社会政策”视角,回溯了其在理念层面上的价值取向。在包容性社会政策话语下,我们论证了社会自由较之社会平等所具有的更为重要的治理意义。在承认贫困户等弱势群体与其他社群之间发展差异的基础之上,我们强调构建能够容纳不同群体和个体实现利益优化和整合的协商机制的重要性。通过考察所在样本点的扶贫实践,我们进一步围绕“包容性”理念所提供的独特进路,分析了不同发展语境下政策执行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并从“宏观制度因素”和“微观个体因素”两个层面,对发生在基层扶贫干部身上的“限制性包容”取向展开探讨。本文的重心,在于重返“包容性”这一政策设计的理念初衷,进而诠释了精准扶贫最初所力图实现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精准偏离 包容性社会政策 限制性包容
下载PDF
突发重大疫情下地方政府行为逻辑的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晓通 普书贞 《领导科学论坛》 2020年第19期37-49,共13页
政府既是公共危机治理的先行者和协调者,也是多元协作主体的一元,对发挥公共危机治理成效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本文基于蔓延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及其防控实践,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内在逻辑和现实困境。分析发现,在... 政府既是公共危机治理的先行者和协调者,也是多元协作主体的一元,对发挥公共危机治理成效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本文基于蔓延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及其防控实践,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内在逻辑和现实困境。分析发现,在治理体制层面,传统科层化治理模式发生了相应转变,地方政府的疫情防控行为表现出理性权威与非理性选择的治理逻辑。在国家与社会关系层面,高效的多元协作机制和社会组织体系还面临着权利缺失的困境。一方面,多元主体受不同价值规范和利益目标的影响,原有社会结构不断出现分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形成了内生的关系网络,社会主体参与危机治理的力量表现式微,造成了“大政府、小社会”的治理格局。公共危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构建以多元共治为核心的公共危机治理体系,重塑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和权责关系,提升多元协作中不同主体的功能和地位,不断完善公共危机治理的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治理 治理逻辑 多元协作 疫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