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水样中五种多环芳烃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定量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冯艾 段晋明 +1 位作者 杜晶晶 景传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2,共7页
首次以多巴胺一步还原法制备了金纳米溶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基底,实现了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检测.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激光粒度仪对金溶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金溶胶粒径均匀,具有良好的... 首次以多巴胺一步还原法制备了金纳米溶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基底,实现了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检测.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激光粒度仪对金溶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金溶胶粒径均匀,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以及稳定性.基于金溶胶表面的多巴胺与PAHs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完成了对PAHs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检测限为10-5—5×10-7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多环芳烃 金溶胶 水污染 快速检测
原文传递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环境污染物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文婧 杜晶晶 景传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7-228,共12页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技术作为一种单分子水平的检测技术在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SERS技术的高灵敏性、可实时检测等特点,在环境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增强基底材料的SERS效应、提高...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技术作为一种单分子水平的检测技术在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SERS技术的高灵敏性、可实时检测等特点,在环境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增强基底材料的SERS效应、提高其选择性和优化实用性的三个方面介绍了SERS技术应用于环境污染物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SERS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可能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 环境污染物 环境检测
原文传递
地下水砷污染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3
作者 罗婷 景传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3,共7页
地下水砷污染是全球饮用水的主要威胁之一,目前全世界有超过一亿人受砷污染地下水问题的困扰.因此,深入研究地下水砷污染的形成机制,对预测地下水中砷的分布及解决地下水砷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归纳总结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 地下水砷污染是全球饮用水的主要威胁之一,目前全世界有超过一亿人受砷污染地下水问题的困扰.因此,深入研究地下水砷污染的形成机制,对预测地下水中砷的分布及解决地下水砷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归纳总结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关于地下水砷污染形成机制的不同解释及最新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铁氧化物还原溶解释放砷机制,并详细讨论了在此机制中微生物和有机碳等因素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砷污染 氧化还原转化
原文传递
有机磷阻燃剂在不同含氧碳纳米管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4
4
作者 严炜 景传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92-1699,共8页
在对单壁碳纳米管(SWCNT)、多壁碳纳米(MWCNT)及其相应含氧碳管的表征基础上,对OPEs的界面吸附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对OPEs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理论最大吸附量可达到412.0 mg·g-1).吸附等温线呈非线性吸附,Freundlich... 在对单壁碳纳米管(SWCNT)、多壁碳纳米(MWCNT)及其相应含氧碳管的表征基础上,对OPEs的界面吸附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对OPEs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理论最大吸附量可达到412.0 mg·g-1).吸附等温线呈非线性吸附,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吸附等温线,校准相关系数分别在0.929—0.999和0.822—0.999范围内.碳纳米管与OPEs间的主要吸附作用机制为疏水相互作用,芳香取代OPEs与碳管管壁间的π-π电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对吸附有重要贡献.碳纳米管对OPEs的最大吸附量由碳管比表面积决定,而不受OPEs本身疏水特性的影响.碳管表面氧化引入的含氧基团能通过减弱碳管表面的疏水性和减少表面有效吸附位点来降低碳管对OPEs的吸附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阻燃剂(OPEs) 碳纳米管 界面行为
原文传递
镉对砷在二氧化钛上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胡珊 聂麦茜 +1 位作者 卢金锁 景传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9-746,共8页
研究了镉与砷共吸附在二氧化钛(TiO2)上的吸附机理以及镉对砷吸附的影响,通过宏观吸附试验、红外光谱(ATR-FTIR)、表面增强拉曼(SERS)、Zeta电位表征和电荷分布多位络合模型(Charge-d istributionmu ltisite comp lexation model,CD-MUS... 研究了镉与砷共吸附在二氧化钛(TiO2)上的吸附机理以及镉对砷吸附的影响,通过宏观吸附试验、红外光谱(ATR-FTIR)、表面增强拉曼(SERS)、Zeta电位表征和电荷分布多位络合模型(Charge-d istributionmu ltisite comp lexation model,CD-MUSIC)得到单砷及砷镉在TiO2上的表面络合形态和镉对砷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As=10 m.gL-1,Cd=75 m.gL-1的砷镉在溶液中不会形成络合物.镉会促进砷在TiO2上的吸附,其机理为:在低浓度及高浓度低pH值(pH 3—5)下主要是形成[Ti2O2AsO2Cd1/3]表面络合物;在高浓度高pH值(pH>5)下主要是形成Cd3(AsO4)2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共吸附 沉淀
原文传递
基于拉曼光谱的卵巢癌诊断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鹿绍宇 王曙光 +1 位作者 刘文婧 景传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84-1788,共5页
卵巢癌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的女性妇科疾病。目前卵巢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测,超声法以及检测血液中肿瘤标志物CA125,但是上述几种方法都存在其固有的缺陷。本研究提出应用拉曼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 卵巢癌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的女性妇科疾病。目前卵巢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测,超声法以及检测血液中肿瘤标志物CA125,但是上述几种方法都存在其固有的缺陷。本研究提出应用拉曼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实现在分子水平上判别诊断卵巢癌。拉曼光谱在正常组织与癌组织之间存在反映其癌变过程物质结构变化的微小差异。因此,通过结合PLS-DA数据模型分析拉曼光谱信息,能够将微小差异放大化,捕获生物分子的显著特征。在研究中,模型的变量数目选择其分类错误率最小时的数值,即隐变量的数目为5,能够捕获大量的官能团特征性信息,通过分析隐变量的p值大小可知5个隐变量均可实现对正常组织与癌组织的有效区分,并且第一个隐变量具有最明显的区分结果。通过模型运算结果可知,该模型对卵巢癌判别的准确性达到85.2%(其中灵敏性为86.2%,特异性为85.4%)。研究结果表明,拉曼光谱技术,通过与PLS-DA模型相结合,可作为卵巢癌临床诊断中的辅助诊断方法,从分子水平上实现对卵巢癌的诊断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拉曼光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
下载PDF
环境介质中锑形态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徐蕾 赵汝松 +1 位作者 景传勇 王霞 《山东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122-133,共12页
评述了近几年不同环境介质中锑的形态分析方法,其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具有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在锑的形态分析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形态分析之前,从复杂基质中提取不同形态锑,并保持其价态的... 评述了近几年不同环境介质中锑的形态分析方法,其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具有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在锑的形态分析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形态分析之前,从复杂基质中提取不同形态锑,并保持其价态的稳定性是关键,灵敏的检测技术与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以及分离技术的融合,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思路。近年来,联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等环境样品中锑形态的检测。最后,探讨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析 前处理技术 液相色谱 联用技术 综述
下载PDF
环境水样中BDE-47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定量定性分析
8
作者 于文文 段晋明 +1 位作者 杜晶晶 景传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79-2184,共6页
本研究利用酵母菌还原氯金酸得到纳米金,经过高温煅烧形成碳骨架支撑的金表面增强拉曼活性基底.以疏水性的多溴联苯醚(PBDEs)作为目标污染物,研究讨论了该基底的灵敏性与均一性.结果表明,基于基底表面碳与BDE-47之间的吸附作用,可以实现... 本研究利用酵母菌还原氯金酸得到纳米金,经过高温煅烧形成碳骨架支撑的金表面增强拉曼活性基底.以疏水性的多溴联苯醚(PBDEs)作为目标污染物,研究讨论了该基底的灵敏性与均一性.结果表明,基于基底表面碳与BDE-47之间的吸附作用,可以实现BDE-47的痕量检测,检测限为5×10^(-8)mol·L^(-1),并且BDE-47特征峰强度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本方法可用于对BDE-47的定性定量分析,本方法对芴、芘等典型疏水污染物也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多溴联苯醚 酵母菌 金纳米颗粒
原文传递
基于Fe_3O_4/Au复合基底的多环芳烃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分析
9
作者 徐建伟 张永丽 +1 位作者 杜晶晶 景传勇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46-150,共5页
合成Fe3O4/Au复合磁性纳米基底,实现了对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测定。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所合成的Fe3O4/Au复合磁性纳米基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复合基底为Fe3O4纳米颗粒与Au纳米颗粒交错结合在一起形... 合成Fe3O4/Au复合磁性纳米基底,实现了对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测定。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所合成的Fe3O4/Au复合磁性纳米基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复合基底为Fe3O4纳米颗粒与Au纳米颗粒交错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复合物;复合基底对外加磁场具有较强的磁响应,使得基底非常易于从被测物基质中快速分离;根据对于水中5种代表性PAHs的检测结果,方法检测限为0.50~0.05μmol/L,并对实际河水样品的混合加标测定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各PAHs的特征峰可以明显地识别出来。研究合成的SERS基底结合便携式拉曼光谱仪,有望拓展SERS技术在复杂基质中多环芳烃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多环芳烃 四氧化三铁 复合纳米基底
下载PDF
功能纳米材料在地下水体优控污染物去除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10
作者 景传勇 马会民 +2 位作者 张忠平 严秀平 杜晶晶 《中国科技成果》 2019年第18期14-15,20,共3页
数十年来,饮用高砷地下水一直是危及我国公众健康的重要环境问题,研究我国砷污染问题面临的首要困境是地下水砷浓度及价态底数不清,仅我国就有上百万口井水水质亟待测定.由于缺乏高效经济的砷现场分析方法,研究人员很难全面掌握我国高... 数十年来,饮用高砷地下水一直是危及我国公众健康的重要环境问题,研究我国砷污染问题面临的首要困境是地下水砷浓度及价态底数不清,仅我国就有上百万口井水水质亟待测定.由于缺乏高效经济的砷现场分析方法,研究人员很难全面掌握我国高砷地下水的分布状况,有可能还存在一些尚未发现的地下水砷污染区域,这势必给我国地砷病防治与研究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纳米材料 污染物去除 基础研究 应用 水体 地下水 环境问题 公众健康
原文传递
应用纳米零价铁处理模拟含Cr(Ⅵ)无氧地下水 被引量:32
11
作者 武甲 田秀君 +1 位作者 王锦 景传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5-652,共8页
研究了实验室自制的纳米零价铁处理模拟含Cr(Ⅵ)无氧地下水的影响因素、吸附动力学,并结合体系中Fe2+浓度、氧化还原电位、Zeta电位和理论计算得到的pe-pH图对纳米零价铁去除Cr(Ⅵ)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零价铁对Cr(Ⅵ)的... 研究了实验室自制的纳米零价铁处理模拟含Cr(Ⅵ)无氧地下水的影响因素、吸附动力学,并结合体系中Fe2+浓度、氧化还原电位、Zeta电位和理论计算得到的pe-pH图对纳米零价铁去除Cr(Ⅵ)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零价铁对Cr(Ⅵ)的去除率随着初始Cr(Ⅵ)/Fe质量比的升高而降低.当溶液的pH为7.0,初始Cr(Ⅵ)/Fe质量比为0.025、0.050、0.075和0.100时,相应地Cr(Ⅵ)的去除率分别为100.0%、85.6%、72.7%和39.6%.酸性条件更有利于纳米零价铁对Cr(Ⅵ)的去除,当初始Cr(Ⅵ)/Fe质量比为0.100,溶液的pH为3.0、5.0、7.0、9.0和11.0时,体系中Cr(Ⅵ)的去除率分别为73.4%、57.6%、39.6%、44.1%和41.2%.纳米零价铁去除Cr(Ⅵ)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当溶液的pH为7.0,初始Cr(Ⅵ)/Fe质量比为0.025时,吸附速率常数(k)最大,为9.76×10-3g.(mg.m in)-1.Cr2O27-吸附到纳米零价铁表面后被迅速地还原为Cr3+,生成的Cr3+与纳米零价铁表面的FeOOH结合生成Cr-Fe膜.而Cr-Fe膜将阻断电子在纳米零价铁与Cr2O27-之间的传输,Cr(Ⅵ)得不到还原,从而纳米零价铁对Cr2O27-的去除以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Cr(Ⅵ) 地下水 动力学 机制
原文传递
我国环境化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爱茜 刘景富 +2 位作者 景传勇 郭良宏 郑明辉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54-659,共6页
因环境问题复杂性而产生的学科交叉特性既是环境化学的特色,又是学科生长点。2010年以来,新型污染物和纳米材料的污染问题以及化学污染导致的健康影响日益引起关注,环境化学的研究范围亦随着实际问题的出现而延展,新型污染物种类持续上... 因环境问题复杂性而产生的学科交叉特性既是环境化学的特色,又是学科生长点。2010年以来,新型污染物和纳米材料的污染问题以及化学污染导致的健康影响日益引起关注,环境化学的研究范围亦随着实际问题的出现而延展,新型污染物种类持续上升。继2010年首次在氟化工厂环境中发现并报道了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碘烷的存在,2011年又基于效应分析成功甄别了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新型溴代污染物,标志着我国在污染物研究方面已从全面跟踪国外研究到部分引领方向转化。继青藏高原环境介质污染物归趋行为研究之后的极地环境科学考察进一步将视野着眼于全球尺度环境问题的解决。得益于上海光源等一批大科学装置的建成,污染物环境界面行为探索已达到分子水平。在纳米材料广泛应用所引发的纳米污染层面,其形成、转化和环境归趋行为的研究亦取得突破。污染生态化学研究方面,借助于先进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理论模拟等先进手段,在污染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探索和联合毒性机制研究上取得了显著进步,环境与健康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这些成果极大丰富了学科内涵,为学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共引用参考文献45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化学 新型污染物 纳米材料 环境与健康
原文传递
二氧化钛滤柱对高砷污酸废水的吸附去除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文凯 阎莉 +1 位作者 段晋明 景传勇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22-1328,共7页
冶炼废水中高浓度砷的去除及回收是环境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提出利用颗粒TiO_2填充滤柱对酸性废水中的高浓度砷进行连续在线吸附去除。经过3个连续串联的TiO_2滤柱,原水中高达2.5 g·L-1的三价砷可降至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以下(&l... 冶炼废水中高浓度砷的去除及回收是环境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提出利用颗粒TiO_2填充滤柱对酸性废水中的高浓度砷进行连续在线吸附去除。经过3个连续串联的TiO_2滤柱,原水中高达2.5 g·L-1的三价砷可降至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以下(<0.5 mg·L^(-1))。空床接触时间(EBCT)实验结果表明,当EBCT=20 min时滤柱中TiO_2可达到最大利用率。使用后的TiO_2颗粒可用H2SO4和Na OH进行反洗再生。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再生后颗粒TiO_2的晶型并未发生变化,能够实现对砷的再吸附。基于同步辐射技术的微束X射线荧光(μ-XRF)分析结果表明,反洗后少量固体残渣中有多种重金属共存。砷的K边微束X射线近边吸收结构(μ-XANES)表明固体残渣中存在五价砷,说明反洗过程中三价砷部分氧化。固体残渣可以通过化学提纯的方式实现砷及多种共存重金属的回收。再生废液可与原酸性废水混合调p H至中性后重新进入滤柱进行吸附去除。提出的利用颗粒TiO_2处理酸性冶炼废水的新方法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高浓度三价砷,吸附剂可重复利用,同时可以实现砷及其他重金属的回收,整个工艺流程几乎不产生废渣,对环境友好的同时可产生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砷 冶炼废水 颗粒TiO2滤柱 吸附剂再生
原文传递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转化甲基砷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文婧 景传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177,共6页
二甲基胂酸(DMA)和一甲基胂酸(MMA)是环境中甲基砷的主要种类.由于农药滥用及含砷废水的释放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应用实验室人工合成纳米TiO2研究了甲基砷(DMA和MMA)光催化转化过程,考察了光照和pH对光催化转化过程的影响,通过测... 二甲基胂酸(DMA)和一甲基胂酸(MMA)是环境中甲基砷的主要种类.由于农药滥用及含砷废水的释放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应用实验室人工合成纳米TiO2研究了甲基砷(DMA和MMA)光催化转化过程,考察了光照和pH对光催化转化过程的影响,通过测定液相及固相中的不同化学形态,解析光催化转化产物.结果表明:UV光照下,相比自然光时,纳米TiO2对DMA和MMA的去除率在不同pH条件下均有提高.pH值的影响为:在低pH条件(pH为3、5)下去除率高,而在高pH条件(pH为7、9)下去除率低,这主要是取决于纳米TiO2的等电点(pHpzc=5.8).转化产物解析结果表明:无光条件下,DMA和MMA均不发生转化;在自然光条件下,纳米TiO2催化少量DMA和MMA发生一步转化,分别形成MMA和As(V);在紫外光条件下,纳米TiO2能够催化几乎全部的DMA和MMA彻底转化,形成As(V).因此,在UV光下,纳米TiO2能够催化DMA和MMA转化为As(V),同时此纳米TiO2对As(V)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所以,UV光照能够显著提高纳米TiO2对DMA和MMA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砷 纳米二氧化钛 光催化转化
原文传递
复合吸附材料TLA的制备及其砷氟共除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辛琳琳 王锦 +1 位作者 景传勇 吕振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5-382,共8页
以硫酸钛、硝酸镧和活性炭为原料,制备了新型的TLA复合吸附剂.比较了TLA和活性氧化铝除砷除氟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pH对除砷除氟效果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 以硫酸钛、硝酸镧和活性炭为原料,制备了新型的TLA复合吸附剂.比较了TLA和活性氧化铝除砷除氟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pH对除砷除氟效果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LA对砷氟的吸附容量显著优于活性氧化铝.在pH为7,砷氟单独存在时,TLA对砷和氟的Langmuir吸附容量分别是30.3mg.g-1和27.8mg.g-1;当砷氟共存时,TLA对砷和氟的Langmuir吸附容量分别是25.1mg.g-1和17.0mg.g-1.TLA对砷、氟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溶液pH值显著影响砷、氟去除效果.电荷分布多位络合模型(Charge-distribution multisite complexation model,CDMUSIC)能准确模拟砷、氟的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吸附材料 砷氟共除 吸附等温线 吸附动力学 电荷分布多位络合模型
原文传递
氯化铁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对地下水中As(Ⅴ)的去除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康英 段晋明 景传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3-529,共7页
为探明氯化铁(Fe Cl3)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对地下水中砷(As)的去除过程及机制,分别进行了批吸附实验、现场絮凝-直接过滤实验、扩展X射线精细结构光谱(EXAFS)及电荷分布多位络合(CD-MUSIC)模拟.采集的地下水样品As主要为五价[As(Ⅴ)],浓度... 为探明氯化铁(Fe Cl3)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对地下水中砷(As)的去除过程及机制,分别进行了批吸附实验、现场絮凝-直接过滤实验、扩展X射线精细结构光谱(EXAFS)及电荷分布多位络合(CD-MUSIC)模拟.采集的地下水样品As主要为五价[As(Ⅴ)],浓度为40μg·L-1.现场柱实验直接过滤工艺中Fe投加量为1.5 mg·L-1,出水As(Ⅴ)浓度均低于10μg·L-1,92 h内可提供64 984 L安全饮用水.固体废物毒性浸出实验表明泥饼浸出液中As浓度为3.4μg·L-1,远低于美国环保署限定值(5 mg·L-1).EXAFS和CD-MUSIC模拟表明Fe Cl3絮凝去除地下水中As(Ⅴ)存在两种机制:在p H 3~9.5范围内,As(Ⅴ)主要以双齿双核吸附在氢氧化铁上;p H>9.5时,As(Ⅴ)主要与Ca2+和Mg2+形成沉淀而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FE CL3 絮凝-直接过滤 电荷分布多位络合模型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原文传递
白云石分离环境样品中的六价铬与三价铬 被引量:7
17
作者 余思伍 牧灏 +1 位作者 李军卫 景传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85-1892,共8页
重金属Cr在环境中存在Cr(Ⅵ)和Cr(Ⅲ)两种氧化态,Cr(Ⅲ)的稳定性强,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Cr(Ⅵ)具有强氧化性和高迁移性,是公认的致癌物质.总Cr含量不能完全反映其环境毒性效应,进行Cr(Ⅲ/Ⅵ)的形态分离对评价其环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重金属Cr在环境中存在Cr(Ⅵ)和Cr(Ⅲ)两种氧化态,Cr(Ⅲ)的稳定性强,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Cr(Ⅵ)具有强氧化性和高迁移性,是公认的致癌物质.总Cr含量不能完全反映其环境毒性效应,进行Cr(Ⅲ/Ⅵ)的形态分离对评价其环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天然白云石粉末(80~100目)为吸附分离材料,研究在pH=4~10的水体中Cr(Ⅲ)与Cr(Ⅵ)的吸附,发现其对Cr(Ⅲ)的吸附率在99%以上,而对Cr(Ⅵ)的吸附不到10%,可用于Cr(Ⅲ/Ⅵ)的分离.Cr(Ⅲ)在白云石上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最大吸附容量为0.3 mg·g^(-1).环境中主要共存物质如Mg^(2+)、Ca^(2+)和腐殖酸对白云石吸附Cr(Ⅲ)无明显的影响,而高浓度(>0.05 mol·L^(-1))的CO_3^(2-)、醋酸和柠檬酸会降低白云石对Cr(Ⅲ)的吸附率.在环境水样(自来水、井水、河水、电镀废水和铬渣提取液)的Cr(Ⅲ/Ⅵ)分离实验中,Cr(Ⅲ)的回收率在80.7%~113.0%之间,Cr(Ⅵ)的回收率在103.4%~121.9%之间.结果表明,利用天然白云石分离Cr(Ⅵ)和Cr(Ⅲ)高效易行,该研究为现场的Cr形态分离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 形态分离 六价铬 三价铬
原文传递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志远 杜晶晶 +1 位作者 杨英歌 景传勇 《光散射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37,共5页
采用多巴胺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分散性良好的纳米金溶胶,并检测了其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基底的性质。粒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金溶胶为平均粒径30nm左右的球形颗粒,并且紫外-可见特征... 采用多巴胺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分散性良好的纳米金溶胶,并检测了其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基底的性质。粒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金溶胶为平均粒径30nm左右的球形颗粒,并且紫外-可见特征吸收峰出现在520nm,为典型的金纳米颗粒特征吸收峰。以罗丹明6G(R6G)为探针分子证明了金溶胶良好的SERS增强效果,用金溶胶对除草剂敌草快(DQ)进行检测,最低检测限可达1×10-7 mol/L。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金溶胶具有良好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敌草快 SERS
原文传递
矿物晶面刻画污染物环境行为
19
作者 阎莉 景传勇 史建波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24年第7期863-866,共4页
Mineral–water interfacial reactions determine the transformation,migration,and fate of contaminants in the environment.Depending on the thermodynamic and chemical conditions of the environment,mineral particles have ... Mineral–water interfacial reactions determine the transformation,migration,and fate of contaminants in the environment.Depending on the thermodynamic and chemical conditions of the environment,mineral particles have different shapes,exposing several facets(Fig.1a).For instance,natural hematite particles are enclosed by the {0 0 1} basal facet and edge {hkl} facets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 instance face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