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紫斑牡丹和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特性及与其致濒的关系 被引量:55
1
作者 景新明 郑光华 +1 位作者 裴颜龙 洪德元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5年第2期84-87,共4页
野生牡丹种子一般较小,而且不同产地之间形状、大小差异较大。其萌发特性与栽培牡丹相比也有较大差异:萌发期长达半年以上,且萌发温度在10~15℃为宜,超过20℃则明显不利于生根及上胚轴生长。四个不同分布地的四川牡丹种子萌... 野生牡丹种子一般较小,而且不同产地之间形状、大小差异较大。其萌发特性与栽培牡丹相比也有较大差异:萌发期长达半年以上,且萌发温度在10~15℃为宜,超过20℃则明显不利于生根及上胚轴生长。四个不同分布地的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率较一致,均在60~77%之间。三个不同产地的紫斑牡丹种子萌发率则相差甚远,分布于甘肃文县的萌发率达76%,而分布于陕西略阳和湖北神农架的萌发率则分别只有12%和4.4%,出苗率则更低。本文认为紫斑牡丹的种子特性是其在自然界处于濒危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紫斑牡丹 四川牡丹 种子萌发 濒危植物
下载PDF
大豆黑河5号和Fiskeby 5号种子对干燥脱水敏感性的差异及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景新明 郑光华 +2 位作者 程红焱 张庆昌 林坚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12,共4页
在同样干燥条件下,中英两个大豆品种对脱水敏感性差异很大:中国品种黑河5号超干后的干裂率高达87%,而英国品种Fiskeby5号则只有17.6%的破裂率。去种皮实验证明:种皮虽对防止大豆种子干燥破裂和吸胀损伤甚为重要,但决定大豆品种... 在同样干燥条件下,中英两个大豆品种对脱水敏感性差异很大:中国品种黑河5号超干后的干裂率高达87%,而英国品种Fiskeby5号则只有17.6%的破裂率。去种皮实验证明:种皮虽对防止大豆种子干燥破裂和吸胀损伤甚为重要,但决定大豆品种间干燥破损度是异的主要因素是品种固有的遗传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子 超干 干燥破裂 种皮
下载PDF
栽培牡丹的种子萌发和贮藏特性(简报) 被引量:56
3
作者 景新明 郑光华 洪德元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5年第4期268-270,共3页
栽培牡丹种子萌发生根前的有2个月的后熟期,去除种皮及各种化学或物理处理对其打破休眠、提高萌发率无明显效果。其上胚轴休眠只有在种子胚根长足3cm时,用100mg/LGA。处理1d或在5℃条件下处理1~2周才可以打破,否则没有效果。
关键词 栽培牡丹 种子 贮藏 萌发 牡丹
下载PDF
4种野生牡丹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及与其致濒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36
4
作者 景新明 郑光华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9年第3期214-221,共8页
与栽培牡丹相比,野生矮牡丹、四川牡丹和紫斑牡丹的种子一般较小,但野生黄牡丹种子则明显大于栽培牡丹。这4 种濒危的野生牡丹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性与栽培牡丹的有明显差异:萌发生根期需半年以上,但通过胚培养可使之减至2 周;萌... 与栽培牡丹相比,野生矮牡丹、四川牡丹和紫斑牡丹的种子一般较小,但野生黄牡丹种子则明显大于栽培牡丹。这4 种濒危的野生牡丹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性与栽培牡丹的有明显差异:萌发生根期需半年以上,但通过胚培养可使之减至2 周;萌发温度以10~15℃为宜, 超过20℃则明显不利于生根及上胚轴生长; 打破上胚轴休眠需要严格的低温;野生牡丹种子的萌发率及打破上胚轴休眠后的出苗率也大大低于栽培牡丹,而且在不同分布地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实验证明:在自然状态下野生牡丹缺乏充分的传粉,特别是居群间的传粉不足,导致其种子质量低下;而野生牡丹种子特殊的萌发特性,特别是严格的上胚轴休眠,则是导致其出苗率极低及自然状态下幼苗和种群稀少的重要内因。生化测定结果表明:在低温打破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过程中,子叶中的萌发促进剂GA3 含量明显升高,抑制剂ABA 含量显著下降;而胚乳中的各种激素含量则变化不大,胚轴中的激素变化无明显规律,因此认为子叶是控制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关键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牡丹 种子萌发 上胚轴休眠 致濒因素
下载PDF
迈向国家植物园——北京植物园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景新明 章丽君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6年第3期255-257,共3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北京植物园 回顾与展望
下载PDF
黑河5号和Fiskeby5号大豆种子超干敏感性的比较
6
作者 景新明 陶嘉龄 +3 位作者 张庆昌 程红焱 林坚 郑光华 《自然杂志》 1992年第6期476-477,共2页
种子超干贮藏在许多正统型种类中已获得较一致的效果,正成为一项很有推广价值的种质贮存技术。但对大豆种子的超干效果,我们的研究结果和英国Reading大学的结论出现差异,主要表现在大豆种子干裂的问题上。因此,
关键词 大豆种子 Fiskeby5 超干 READING 推广价值 干燥处理 活力指数 萌发情况 遗传特性 畸形率
下载PDF
高纯度大豆种子线粒体的分离
7
作者 景新明 尹广鹍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9-394,共6页
利用不连续Percoll梯度分离得到高纯度的大豆(Glycine max)种子线粒体。线粒体制剂中没有检测到胞液、过氧化物体和叶绿素的污染。线粒体的完整性达到97%以上,在0~4℃下至少稳定2小时。
关键词 大豆种子 高纯度线粒体 PERCOLL
下载PDF
孑遗植物水杉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45
8
作者 辛霞 景新明 +2 位作者 孙红梅 林坚 汪晓峰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72-577,共6页
从种子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两个方面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对孑遗植物水杉 (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萌发温度对水杉种子的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有较大影响 ,在 19-2 8℃范围内 ,种子的发芽... 从种子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两个方面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对孑遗植物水杉 (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萌发温度对水杉种子的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有较大影响 ,在 19-2 8℃范围内 ,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活力指数、脱氢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和过氧化氢酶 (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均较高 ,其中在 2 4℃条件下最高 ;当温度低于 15℃或者高于 32℃时 ,种子活力很低 ;10℃条件下种子几乎不萌发。可以认为 ,水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 19- 2 8℃ ,最适温度为 2 4℃。光照萌发试验表明 ,6 5 μmol·m-2 ·s-1(12h/d)光照对水杉种子的萌发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黑暗条件更适于水杉种子的萌发。自然状态下水杉种子质量很差 ,空瘪率超过 90 % ,加之产地春季温度不适于水杉种子的萌发 ,这两者可能是限制水杉种群更新的重要因素。这也许是水杉种群中缺乏幼苗和幼树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种子萌发 温度 光照 脱氢酶 抗氧化酶
下载PDF
水稻种子含水量及其对贮藏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41
9
作者 张玉兰 汪晓峰 +1 位作者 景新明 林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80-1486,共7页
以粳稻幸实(OryzasativaL.subsp.japonicacv.Xingshi),籼稻桂早2号(OryzasativaL.subsp.indicacv.Guizao2)水稻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含水量水稻种子在-20℃和室温(25℃)条件下贮藏5年后的活力变化及其生理生化基础。结果表明,适度超干处... 以粳稻幸实(OryzasativaL.subsp.japonicacv.Xingshi),籼稻桂早2号(OryzasativaL.subsp.indicacv.Guizao2)水稻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含水量水稻种子在-20℃和室温(25℃)条件下贮藏5年后的活力变化及其生理生化基础。结果表明,适度超干处理能延长种子的贮藏寿命,种子活力保持与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密切相关。籼稻桂早2号种子耐干性较强,在含水量降至2.4%时,种子活力与5.8%相比无显著差异,而粳稻幸实种子活力极显著下降。不同含水量水稻种子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与种子活力呈正相关,ABA含量、磷脂酶活性随含水量降低而升高,说明种子耐干性的获得是多种生理机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幸实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大大高于桂早2号,这可能是幸实种子较不耐干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含水量 贮藏寿命 可溶性蛋白含量 种子活力 水稻种子 生理生化基础 抗氧化酶活性 ABA含量 活力变化 超干处理 贮藏温度 共同作用 生理机能 20℃ 正相关 热稳定 磷脂酶 粳稻 籼稻 干性
下载PDF
温度对玉米种子贮藏最适含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10
作者 孙红梅 辛霞 +2 位作者 林坚 汪晓峰 景新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6-662,共7页
将不同含水量的玉米种子分别置于50、35、20℃贮藏,研究温度对种子贮藏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玉米种子贮藏的最适含水量不同,呈现出随贮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的趋势。50℃时的最适含水量为4.3%~5.0%,35℃时的最适含水量为5.4%... 将不同含水量的玉米种子分别置于50、35、20℃贮藏,研究温度对种子贮藏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玉米种子贮藏的最适含水量不同,呈现出随贮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的趋势。50℃时的最适含水量为4.3%~5.0%,35℃时的最适含水量为5.4%~6.2%,而20℃贮藏的最适含水量变化范围较大。经过老化处理后,最适含水量种子比高含水量种子的电导率低30%,抗氧化酶活性保持较好,种子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积累量减少。在种子可溶性糖积累的测定中发现,玉米种子不含有对耐干性起重要作用的水苏糖,这可能是玉米种子贮藏的最适含水量偏高及不耐超干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玉米 种子贮藏 最适含水量 超干贮藏 抗氧化系统 可溶性糖含量
下载PDF
含水量对种子贮藏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82
11
作者 汪晓峰 景新明 郑光华 《Acta Botan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51-557,共7页
The seed moisture content (MC)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seed longevity. It was generally recognized that a further reduction in seed MC below the empirical critical MC (5%) could induce harmful effect o... The seed moisture content (MC)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seed longevity. It was generally recognized that a further reduction in seed MC below the empirical critical MC (5%) could induce harmful effect on seed viability. However, some studies have showed that there is no harmful effect induced by ultradrying in some seeds, and that the storability of ultradried seed is improved during past ten years. It was recently demonstrated that drying seed beyond the optimum MC provided no additional benefit to longevity and may even accelerate the rate of aging. Further researches on the determining of the optimum seed MC might lead to a debate regarding the various parameters involved.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eeds, seed MC can not reflect the actual state of water in seed. Studies on physical state as well as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water in seed w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es for ultradry seed stor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含量 超干贮藏 种子活力 种子寿命 种质保存 植物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耐超干性差异及其热稳定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朱诚 刘信 +2 位作者 曾广文 景新明 吴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7-290,共4页
以不同水稻品种 (籼稻、粳稻、杂交稻等 )为材料 ,研究了品种之间种子耐超干能力的差异及其与热稳定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 ,供试的粳稻品种 (春江 15和春江 6 83)不耐超干 ,当含水量降低至 4.5 %以下 ,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极显著下降 ... 以不同水稻品种 (籼稻、粳稻、杂交稻等 )为材料 ,研究了品种之间种子耐超干能力的差异及其与热稳定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 ,供试的粳稻品种 (春江 15和春江 6 83)不耐超干 ,当含水量降低至 4.5 %以下 ,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极显著下降 ,而籼稻品种 (J10 6和 J174)耐超干能力强 ,含水量降低至 3.5 %以下对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没有影响 ,杂交稻 (汕优 6 3)和中香糯介于两者之间。耐超干的品种存在一特异性的热稳定蛋白条带 ,其分子量为 36 .3k D,而不耐超干的品种种子无此条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 耐超干性 热稳定蛋白 品种
下载PDF
超干贮藏对苤蓝种子抗氧化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孙红梅 景新明 +2 位作者 辛霞 林坚 郑光华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51-757,共7页
超干处理苤蓝(BrassicacaulorapaPasq.)种子含水量由6.6%降至3.7%、1.5%,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未受到影响,但抗老化劣变能力显著提高,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提高,对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系统则无明显影响。经同等老化处理... 超干处理苤蓝(BrassicacaulorapaPasq.)种子含水量由6.6%降至3.7%、1.5%,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未受到影响,但抗老化劣变能力显著提高,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提高,对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系统则无明显影响。经同等老化处理后,含水量为3.7%和1.5%的超干种子内的O·2自由基产生速率与MDA含量明显低于含水量为6.6%的对照种子;超干种子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酶活性保持完好,一旦吸胀萌动,迅速表现出活性,一起协同作用清除种子在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防止脂质过氧化伤害的发生,保证了种子正常快速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干 苤蓝 种子 抗氧化系统
下载PDF
超干处理种子的某些生理生化特性 被引量:21
14
作者 任晓米 朱诚 +1 位作者 曾广文 景新明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5-268,共4页
就种子超干处理后细胞中水分状态变化、膜结构和功能、膜脂过氧化。
关键词 种子 超干处理 膜结构 功能 自由基 清除系统 束缚水 生理生长
下载PDF
超干贮藏榆树种子萌发过程中ATP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0
15
作者 汪晓峰 景新明 +4 位作者 林坚 郑光华 杨世杰 朱诚 曾广文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13-418,T001,共7页
经过超干 (种子含水量 3.73% )贮藏 (普通室温下 2个月 )的榆树种子萌发过程中ATP与可溶性糖含量和ATP酶、淀粉酶、抗氧化酶的活性都高于对照 (种子含水量 9.34% ,普通室温下贮藏 ) 。
关键词 超干贮藏 种子萌发 ATP ATP酶 抗氧化酶 榆树种子 糖分
下载PDF
洋葱种子含水量与贮藏温度对其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朱诚 曾广文 +3 位作者 景新明 林坚 郑光华 吴平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61-266,共6页
不同含水量 (MC 7.1%~ 1.2 % )的洋葱种子贮藏在 3 5℃、室温、15℃和 5℃条件下 1~ 3年 ,适度超干处理能延长种子的贮藏寿命 ;种子的贮藏寿命与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密切相关。种子贮藏的最适含水量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3 ... 不同含水量 (MC 7.1%~ 1.2 % )的洋葱种子贮藏在 3 5℃、室温、15℃和 5℃条件下 1~ 3年 ,适度超干处理能延长种子的贮藏寿命 ;种子的贮藏寿命与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密切相关。种子贮藏的最适含水量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3 5℃时MC为3 .4 % ;室温时为 3 .4 %~ 4 .5 % ;15℃时为 4 .5 %~5 .1%。MC≤ 2 .2 %不利于延长种子寿命。在室温自然条件下贮藏 1~ 3年 ,适度超干种子 (MC 3 .4 % )内MDA和H2 O2 含量、O- ·2 产生速率和LOX活性明显地低于未超干种子 (MC 7.1% )和高度超干种子 (MC1.2 % ) ,而抗氧化酶AsA POD、CAT和SOD的活性显著地高于未超干种子 (MC 7.1% )和高度超干种子 (MC 1.2 % )。据此认为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是适度超干种子耐贮藏的生理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种子 种子寿命 种子贮藏 含水量 温度 脂质过氧化 脂氧合酶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壳斗科几种种子脱水和低温敏感性初探 被引量:13
17
作者 辛霞 林坚 景新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3,共4页
以壳斗科的栓皮栎、麻栎、夏栎、槲栎、锐齿槲栎和青冈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对脱水和低温的敏感性程度来判断种子的贮藏习性。将整粒种子置于室内通风处,进行自然风干,以种子的半致死含水量(LMC50)的高低来判断其脱水敏感性程度。... 以壳斗科的栓皮栎、麻栎、夏栎、槲栎、锐齿槲栎和青冈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对脱水和低温的敏感性程度来判断种子的贮藏习性。将整粒种子置于室内通风处,进行自然风干,以种子的半致死含水量(LMC50)的高低来判断其脱水敏感性程度。将种子用编织袋包装后直接贮藏于-5℃,定期取出种子检测其活力,以种子活力来判断其低温敏感性。实验表明所选几种种子均对脱水和低温敏感,属顽拗性种子。文中还尝试了开放贮藏、半密闭贮藏和密闭贮藏对种子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贮藏需要保持湿度并保证一定的氧气供应(半密闭),而且需要控制适当的低温。5℃的低温只能一定程度上延缓而不能抑制种子的萌发,可以尝试更低的温度进行种子贮藏。种子的贮藏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拗性种子 贮藏 种子活力 发芽率 含水量 半致死含水量
下载PDF
超干小麦种子抗脂质过氧化的效果 被引量:8
18
作者 林坚 汪晓峰 +1 位作者 景新明 郑光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6,共3页
不同含水量小麦种子在 5 0℃、35 C、2 0℃和 5℃密闭贮藏 ,其最适含水量分别为 4 %~ 5 % ,5 %~ 6 % ,7%~ 8% ,5℃贮藏种子的适宜含水量范围较宽 ;最适含水量随贮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种子萌动初期的脱氢酶活性与贮藏结果相一致 ;最... 不同含水量小麦种子在 5 0℃、35 C、2 0℃和 5℃密闭贮藏 ,其最适含水量分别为 4 %~ 5 % ,5 %~ 6 % ,7%~ 8% ,5℃贮藏种子的适宜含水量范围较宽 ;最适含水量随贮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种子萌动初期的脱氢酶活性与贮藏结果相一致 ;最适含水量种子抗脂质过氧化酶系统 (POD,CAT,SOD)活性强于高含水量种子 ,并且减少脂质过氧化毒物丙二醛的积累。由此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子 脂质过氧化 超干种子 种子活力 种子贮藏
下载PDF
超干种子的膜功能与糖组分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9
19
作者 汪晓峰 景新明 +2 位作者 林坚 郑光华 蔡早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3年第1期23-31,共9页
采用两相法分离种子质膜,研究超干处理对种子质膜ATP酶活力及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菜(Brassica pehinensis (Lour )Rupr.)、榆树(Ulmus pumila L.)种子经超干处理后,在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条件下,与在-20℃条件下贮藏的种子比较,... 采用两相法分离种子质膜,研究超干处理对种子质膜ATP酶活力及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菜(Brassica pehinensis (Lour )Rupr.)、榆树(Ulmus pumila L.)种子经超干处理后,在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条件下,与在-20℃条件下贮藏的种子比较,超干贮藏种子质膜ATP酶活力和微粘度无显著变化,过干贮藏种子的效应虽有所下降,但仍比高含水量室温贮藏的对照种子为好。此结果与超干种子具较高活力水平完全一致,说明超干贮藏种了保持了质膜的生理功能,因此提高了种子的耐藏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超干种子中还原糖/非还原糖的比值低于高含水量种子,积累的蔗糖、水苏糖含量与超干种子的耐干力有关。玉米(Zen mays L.)种子中不含水苏糖,这可能是玉米种子较其他种子耐干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干种子 膜功能 糖组分 超干贮藏 ATP酶 微粘度 可溶性糖
下载PDF
超干处理提高榆树种子的耐藏性(简报) 被引量:41
20
作者 程红焱 郑光华 景新明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2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短命的榆树种子,自然贮藏1至2个月失去萌发力,而超干处理后其含水量降至2%以下,活力变化不大。室温下贮藏3个月的种子活力仍很高。超干贮藏与低温贮藏的效果一致。
关键词 种子 超干 耐藏性 榆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