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种“感”的描述哲学——《周易》“感”思想发微
1
作者
曲相儒
杨虎
《当代儒学》
2023年第1期180-202,共23页
在传统超越论哲学的概念机制下展开的解释进路,使那些需要通过原本感通而呈现的重要观念失去了其本真把握方式,为此,需要悬置超越论信念,建立一种指示性的描述哲学进路。就此而言,分析哲学和现象学这两大现代哲学的主流道路均体现了描...
在传统超越论哲学的概念机制下展开的解释进路,使那些需要通过原本感通而呈现的重要观念失去了其本真把握方式,为此,需要悬置超越论信念,建立一种指示性的描述哲学进路。就此而言,分析哲学和现象学这两大现代哲学的主流道路均体现了描述性的哲学特征。中国哲学感通论自始就具有这一特征,以《周易》之“感”为例,源始性的感不是对象化的认知活动,而是对世界意蕴和生活境遇的原本指示,在感中得到把握的是作为世界呈现基础的气和世界呈现境域的情,以及从身到居最后到体的感受过程及其整体意蕴;感通之通一方面强调对意蕴整体的居有,另一方面强调返回世界的生活要求。在这种整全的描述哲学进路中,感通论和现象学、分析哲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反身性的,亦即返回到“做”中保留感受整体;后者是反思性的,描述指向的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感通思想的意义正在于,解开理论的遮蔽,重新发现生活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
《周易》
描述的哲学
超越论
现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感”的哲学和诠释进路--以张载《正蒙》哲学诠释为例
2
作者
曲相儒
杨虎
《当代儒学》
2021年第2期223-243,共21页
近代以来张载哲学的研究有三条进路:1.传统中国哲学解释的延续;2.以对象化思维为基础的西方哲学解释进路;3.现象学的解释进路。前两条进路无一例外地掉入了理论化思维对于生活世界遮蔽的陷阱当中,而后一条进路虽然避开了前面的问题却因...
近代以来张载哲学的研究有三条进路:1.传统中国哲学解释的延续;2.以对象化思维为基础的西方哲学解释进路;3.现象学的解释进路。前两条进路无一例外地掉入了理论化思维对于生活世界遮蔽的陷阱当中,而后一条进路虽然避开了前面的问题却因为和西方形而上学的本质联系而使得其仍无法揭示出完整的张载哲学就里。故而一种“感”的哲学解释在张载哲学中被需要,它一方面抵抗了对象化思维对于生活世界的异化,回到了原始的存在体验当中;另一方面还在这种原始的存在体验当中保留了张载哲学得以诞生的独特经验,这种独特的存在经验就是“感”。借助于现象学对于“感”的考察,本文意在从“感”切入张载哲学诠释,还原张载生活世界、澄清张载理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
现象学
中国哲学特性
张载
正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为不可说的形而上学的“道”与“反者道之动”
3
作者
曲相儒
何容
《今古文创》
2021年第48期42-44,共3页
对于“反者道之动”一句的解释在学界分歧较大,而这一分歧集中在原文中的“反”是“反”还是“返”以及有无关系这两个问题上。本文以简本为标准文本,以“道”作为不可说的形而上学和宇宙生成论这种两意性为核心出发,考察了“反”和“...
对于“反者道之动”一句的解释在学界分歧较大,而这一分歧集中在原文中的“反”是“反”还是“返”以及有无关系这两个问题上。本文以简本为标准文本,以“道”作为不可说的形而上学和宇宙生成论这种两意性为核心出发,考察了“反”和“返”在老子文本中的不同含义以及“有、无”和“道”之间的关系。最后发现,在“反者道之动”一章当中,所说的“道”是不可说的形而上学的,所说的“反”是作为向“道”的方法,故应作“返”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
返
道
不可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感”的描述哲学——《周易》“感”思想发微
1
作者
曲相儒
杨虎
机构
中山大学哲学系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出处
《当代儒学》
2023年第1期180-202,共23页
文摘
在传统超越论哲学的概念机制下展开的解释进路,使那些需要通过原本感通而呈现的重要观念失去了其本真把握方式,为此,需要悬置超越论信念,建立一种指示性的描述哲学进路。就此而言,分析哲学和现象学这两大现代哲学的主流道路均体现了描述性的哲学特征。中国哲学感通论自始就具有这一特征,以《周易》之“感”为例,源始性的感不是对象化的认知活动,而是对世界意蕴和生活境遇的原本指示,在感中得到把握的是作为世界呈现基础的气和世界呈现境域的情,以及从身到居最后到体的感受过程及其整体意蕴;感通之通一方面强调对意蕴整体的居有,另一方面强调返回世界的生活要求。在这种整全的描述哲学进路中,感通论和现象学、分析哲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反身性的,亦即返回到“做”中保留感受整体;后者是反思性的,描述指向的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感通思想的意义正在于,解开理论的遮蔽,重新发现生活本身。
关键词
感
《周易》
描述的哲学
超越论
现象学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感”的哲学和诠释进路--以张载《正蒙》哲学诠释为例
2
作者
曲相儒
杨虎
机构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出处
《当代儒学》
2021年第2期223-243,共21页
文摘
近代以来张载哲学的研究有三条进路:1.传统中国哲学解释的延续;2.以对象化思维为基础的西方哲学解释进路;3.现象学的解释进路。前两条进路无一例外地掉入了理论化思维对于生活世界遮蔽的陷阱当中,而后一条进路虽然避开了前面的问题却因为和西方形而上学的本质联系而使得其仍无法揭示出完整的张载哲学就里。故而一种“感”的哲学解释在张载哲学中被需要,它一方面抵抗了对象化思维对于生活世界的异化,回到了原始的存在体验当中;另一方面还在这种原始的存在体验当中保留了张载哲学得以诞生的独特经验,这种独特的存在经验就是“感”。借助于现象学对于“感”的考察,本文意在从“感”切入张载哲学诠释,还原张载生活世界、澄清张载理论结构。
关键词
感
现象学
中国哲学特性
张载
正蒙
分类号
B2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为不可说的形而上学的“道”与“反者道之动”
3
作者
曲相儒
何容
机构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出处
《今古文创》
2021年第48期42-44,共3页
文摘
对于“反者道之动”一句的解释在学界分歧较大,而这一分歧集中在原文中的“反”是“反”还是“返”以及有无关系这两个问题上。本文以简本为标准文本,以“道”作为不可说的形而上学和宇宙生成论这种两意性为核心出发,考察了“反”和“返”在老子文本中的不同含义以及“有、无”和“道”之间的关系。最后发现,在“反者道之动”一章当中,所说的“道”是不可说的形而上学的,所说的“反”是作为向“道”的方法,故应作“返”理解。
关键词
反
返
道
不可说
分类号
B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种“感”的描述哲学——《周易》“感”思想发微
曲相儒
杨虎
《当代儒学》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种“感”的哲学和诠释进路--以张载《正蒙》哲学诠释为例
曲相儒
杨虎
《当代儒学》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作为不可说的形而上学的“道”与“反者道之动”
曲相儒
何容
《今古文创》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