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廊坊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1
作者 曹传增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F0004-F0004,共1页
下载PDF
影响不结球白菜真空渗入转基因频率的几个因素 被引量:8
2
作者 曹传增 刘凡 +2 位作者 赵泓 蔡民华 徐恒戬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38,共4页
采用不同发育阶段的植物材料及不同菌株,将马铃薯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nⅡ)和蜘蛛杀虫肽(SIP)基因双价转入49菜心,以除草剂抗性株出现频率,以及目的基因的PCR鉴定结果为依据,对影响不结球白菜—49菜心真空渗入转化率的一些因素进行了... 采用不同发育阶段的植物材料及不同菌株,将马铃薯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nⅡ)和蜘蛛杀虫肽(SIP)基因双价转入49菜心,以除草剂抗性株出现频率,以及目的基因的PCR鉴定结果为依据,对影响不结球白菜—49菜心真空渗入转化率的一些因素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植株生长阶段和真空渗入处理时间、所用菌株类型均对转化率有影响,其中以开花初期的植株,利用胭脂碱型农杆菌介导,真空渗入5min的处理方法转化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真空渗入法 转基因 生产频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真空渗入法转pinⅡ基因菜薹外源基因的遗传与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恒戬 刘凡 +3 位作者 王秀峰 赵泓 曹传增 罗晨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1-513,共3页
本研究对利用真空渗入法获得的转bar基因及pinⅡ基因菜薹,进行了外源基因的遗传及表达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外源基因能够稳定遗传。bar基因在T2代的分离大部分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但也有不符合的群体;pinⅡ基... 本研究对利用真空渗入法获得的转bar基因及pinⅡ基因菜薹,进行了外源基因的遗传及表达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外源基因能够稳定遗传。bar基因在T2代的分离大部分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但也有不符合的群体;pinⅡ基因在T2代中稳定表达,但各个株系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较大,因而各个株系的抗虫效果也具有显著差异,即使具有相同外源基因拷贝数的各个株系,其PINⅡ蛋白表达量和抗虫效果也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薹 pinⅡ基因 抗虫 基因表达
下载PDF
Hepassocin:一种作用特异的促肝细胞增殖因子 被引量:4
4
作者 曹传增 杨晓明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20-322,共3页
肝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复杂,众多的细胞因子参与其中,然而,大多数的细胞因子都不具备作用的特异性,它们除了对肝细胞发挥活性作用外,还具有调控其它组织细胞的活性。Hepassocin是一种分子量为34ku的多肽,在肝切除或肝损伤后表达升高,以... 肝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复杂,众多的细胞因子参与其中,然而,大多数的细胞因子都不具备作用的特异性,它们除了对肝细胞发挥活性作用外,还具有调控其它组织细胞的活性。Hepassocin是一种分子量为34ku的多肽,在肝切除或肝损伤后表达升高,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在肝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与HGF、EGF等其它肝增殖相关因子不同的是:Hepassocin是一种特异性的促肝细胞增殖因子。Hepassocin的特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特异性表达于肝脏实质细胞;特异性的作用于正常肝细胞;只对肝细胞有促增殖活性,对其它组织细胞无促增殖活性,同时具有一定的种属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增殖 生长因子 促肝细胞增殖因子
下载PDF
枯草芽胞杆菌基因组混组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俊杰 范文超 +5 位作者 肖晗 关春鸿 曹传增 邵海峰 姜卫红 杨晟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85-1392,共8页
基因组混组作为一种育种方法,通过循环原生质体融合等手段,使得不同菌株来源的基因组能够得到充分重组,增加将正向突变整合到同一重组子中的机会。使用4株带有4种不同标记的枯草芽胞杆菌亲本为初始菌株,通过循环转化、循环转导或循环原... 基因组混组作为一种育种方法,通过循环原生质体融合等手段,使得不同菌株来源的基因组能够得到充分重组,增加将正向突变整合到同一重组子中的机会。使用4株带有4种不同标记的枯草芽胞杆菌亲本为初始菌株,通过循环转化、循环转导或循环原生质体融合的手段进行基因组混组,统计后代中非亲本类型占整个群体的比例,以衡量基因组混组的效果。分别经过5轮循环原生质体融合、循环转化或者循环转导,结果显示,重组程度较高者在后代群体中的比例较低,带有4种标记的后代未出现,带有3种标记的后代最高分别为4.53×10?4、1.64×10?4、4.47×10?3,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天蓝色链霉菌中同样实验的结果:带4种和3种标记的后代分别占2.5%、17%。对比上述实验的结果和文献报道的天蓝色链霉菌、乳杆菌基因组混组的结果,并结合计算机模拟循环融合过程,分析后认为:要达到较充分的基因组混组,需要有能够实现微生物细胞间高频重组的操作技术作为基础,重组频率应该不低于10?3~10?2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混组 枯草芽胞杆菌 分子育种 原生质体融合 转化 转导 计算机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