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和内皮细胞与胃癌的关系
1
作者 李波静 曹凡凡 +4 位作者 徐莉敏 聂志红 韦庭炫 张林根 张登海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7-469,共3页
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PCs)动员入血,能够到达肿瘤组织,并在局部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ECs),共同参与血管生成[1]。由于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转移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而EPCs和ECs备受关注。
关键词 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内皮细胞 外周血 胃癌 肿瘤组织 血管生成 EPCS ECs
下载PDF
浅谈生本理念下的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2
作者 曹凡凡 《世纪之星—初中版》 2021年第27期0003-0004,共2页
九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担负着引导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知识整理的重任,同时对于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数学知识巩固发展、综合应用的拓展延伸都有重要的促进价值。教学中我们要紧扣生本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科学的教学引导。... 九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担负着引导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知识整理的重任,同时对于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数学知识巩固发展、综合应用的拓展延伸都有重要的促进价值。教学中我们要紧扣生本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科学的教学引导。根据大纲的相关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联系学生的认知能力,拓展教学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考 数学 复习 教学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外周中性粒细胞凋亡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刚 俞思伟 +4 位作者 邱丽红 曹凡凡 徐利敏 彭彬 姚峪岚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0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病人外周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凋亡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6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的创伤病人分为A组(ISS<30分,n=16)和B组(ISS≥30分,n=10),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动态观察、比较病人入院时、入院后24 h、4...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病人外周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凋亡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6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的创伤病人分为A组(ISS<30分,n=16)和B组(ISS≥30分,n=10),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动态观察、比较病人入院时、入院后24 h、48 h、72 h、1周PMNs凋亡率的变化及1周内病死率,并与C组(健康者,n=10)比较。结果:创伤病人入院时、24 h及48 h外周PMNs凋亡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B组各时点PMNs凋亡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1周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严重创伤病人外周PMNs凋亡显著抑制,PMNs凋亡率可作为预测严重创伤病人病情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凋亡
下载PDF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凋亡影响
4
作者 冯刚 曹凡凡 +6 位作者 俞思伟 徐利敏 彭彬 邱丽红 姚峪岚 宋琼 金娴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84-285,300,共3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IIT)对严重创伤患者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严重创伤(ISS≥20分),且血糖≥11.1 mmol/L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两组除创伤常规治疗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 目的: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IIT)对严重创伤患者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严重创伤(ISS≥20分),且血糖≥11.1 mmol/L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两组除创伤常规治疗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10~11.1 mmol/L和4.4~6.1 mmol/L范围。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72 h及1周外周血PMNs凋亡率。结果:两组病人的PMNs凋亡率在创伤后24 h明显降低,72 h后恢复;B组治疗48 h、72 h及1周后PMNs凋亡率均明显高于A组。结论:IIT促进严重创伤患者外周血PMNs凋亡,具有调节炎症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高血糖 胰岛素强化治疗 中性粒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