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影像探针^(18)F-FE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何思敏 曹天野 章英剑 《肿瘤影像学》 2014年第3期178-183,共6页
分子影像探针16α-18F-17β-雌二醇(18F-FES)能靶向肿瘤的雌激素受体(ER),通过PET/CT反映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ER表达水平和生物学活性,可用于筛选合适的内分泌治疗患者,并早期预测疗效。18F-FES联合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显像有助于... 分子影像探针16α-18F-17β-雌二醇(18F-FES)能靶向肿瘤的雌激素受体(ER),通过PET/CT反映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ER表达水平和生物学活性,可用于筛选合适的内分泌治疗患者,并早期预测疗效。18F-FES联合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显像有助于包括乳腺和子宫肿瘤在内的原发和转移灶的定性、制订正确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此外,18F-FES也被作为报告探针用于监测基因和细胞治疗的疗效而显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18F-FES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ES PET/CT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内分泌治疗
下载PDF
具有协同表面配体的水溶性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用于活体淋巴结显像 被引量:7
2
作者 高渊 曹天野 李富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43-2048,共6页
通过水热法,以油酸和两亲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协同表面配体,一步水热合成水溶性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NaYF4:20%Yb 1%Tm)。稀土纳米粒径尺寸平均为16 nm,在水溶液中稳定单分散,具有较强上转换发光。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可用于上... 通过水热法,以油酸和两亲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协同表面配体,一步水热合成水溶性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NaYF4:20%Yb 1%Tm)。稀土纳米粒径尺寸平均为16 nm,在水溶液中稳定单分散,具有较强上转换发光。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可用于上转换发光细胞成像。并进一步用于活体淋巴结显像,表现出高的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纳米材料 上转换发光 水热合成 水溶性 淋巴显像
下载PDF
^99mTc-硫胶体不同注射体积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陆晓聆 袁慧瑜 +7 位作者 曹天野 李永霞 马光 卢麟俊 潘禾戎 杨忠毅 程竞仪 章英剑 《肿瘤影像学》 2017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讨^(99m)Tc-硫胶体(sulfur colloid,SC)用于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术的最适注射体积。方法:选择原发性乳腺癌(T_(1~2)N_0M_0)、乳房为中小型-致密型患者150例,按^(99m)Tc-SC注射体积不同分为0.5、1... 目的:探讨^(99m)Tc-硫胶体(sulfur colloid,SC)用于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术的最适注射体积。方法:选择原发性乳腺癌(T_(1~2)N_0M_0)、乳房为中小型-致密型患者150例,按^(99m)Tc-SC注射体积不同分为0.5、1、1.5 mL 3组(每组n=50),术前1 d瘤周深部两点法注射(37 MBq/点),2 h后SPECT显像。比较3组患者腋窝SLN(axillary SLN,ASLN)及内乳SLN(internal mammary SLN,IM-SLN)显像检出率。结果:各组总检出率、ASLN检出率和IM-SLN检出率分别为:96%(48/50)、94%(47/50)、74%(37/50),90%(45/50)、82%(41/50)、68%(34/50),52%(26/50)、32%(16/50)、18%(19/50)。总SLN和ASLN检出率在0.5 mL与1 mL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0.5 mL与1.5 mL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和0.004);IM-SLN检出率在0.5 mL组与其他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注射疼痛评分分别为3.34±1.02、4.58±1.31和5.06±1.42,疼痛持续时间分别为(3.82±1.64)、(6.00±4.48)和(6.58±4.77)min。0.5 mL组疼痛评分、持续时间显著弱于其他两组(P<0.001)。结论:在中小型-致密型乳房患者中,示踪剂注射体积仅为0.5 mL/点即能获得较好的SLN检出率,且对定位IM-SLN有一定优势;同时小体积注射伴随较少的疼痛感,改善了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显像 注射体积 疼痛
下载PDF
乳腺癌淋巴微转移模型的建立及皮内与静脉注射^18F-脱氧葡萄糖的诊断效果
4
作者 李永霞 郑营营 +6 位作者 孙玉云 何思敏 罗建民 张建平 曹天野 王明伟 章英剑 《肿瘤影像学》 2018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小鼠区域性局部皮内和静脉注射^(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后瘤周淋巴结PET/CT成像的差异,评估^(18)F-FDG在肿瘤淋巴结微转移中的成像效果。方法:构建4T1原位乳腺癌淋巴结微转移模型,区域... 目的:探讨乳腺癌小鼠区域性局部皮内和静脉注射^(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后瘤周淋巴结PET/CT成像的差异,评估^(18)F-FDG在肿瘤淋巴结微转移中的成像效果。方法:构建4T1原位乳腺癌淋巴结微转移模型,区域性局部皮内和次日静脉注射^(18)F-FDG,进行小动物PET/CT显像,对淋巴结摄取^(18)F-FDG较高者隔日再行瘤周局部皮内注射锝硫胶体(technetium sulfur colloid,99mTc-SC)后行小动物SPECT/CT成像。显像完成后,取淋巴结组织进行H-E染色,以及上皮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 5/6,CK5/6)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局部皮内注射时,有微转移的小鼠瘤周淋巴结摄取^(18)F-FDG异常增高,ID%/g值为19.2±2.0(n=2),显著高于对照(自身对照时对侧淋巴结;ID%/g值为6.8±0.4)和无转移小鼠(ID%/g值为7.2±0.4)相同位置淋巴结(P<0.001)。静脉注射时,未发现任何小鼠淋巴结摄取异常增高(ID%/g值为2.5±0.5;P=0.870)。局部皮内注射99mTc-SC时,可观测到多个腋淋巴结,其中1个瘤周淋巴结与^(18)F-FDG高摄取淋巴结位置相吻合。H-E染色和CK5/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18)F-FDG高摄取的淋巴结为发生微转移的淋巴结。结论:区域性局部皮内注射^(18)F-FDG能定性前哨淋巴结,比静脉注射法早期发现肿瘤微转移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结微转移 皮内注射 静脉注射 ^18F-脱氧葡萄糖PET/CT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