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试飞数据结果文件管理系统设计
1
作者 曹婉悦 《中国科技信息》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飞行试验是在真实飞行条件下,开展军工产品鉴定与评估的科学研究。飞行试验数据真实反映了飞行器及其机载系统在真实大气环境下的战技性能指标与综合作战性能,是型号设计定型、鉴定和航空科学探索最直接、最重要的依据。一次飞行试验在... 飞行试验是在真实飞行条件下,开展军工产品鉴定与评估的科学研究。飞行试验数据真实反映了飞行器及其机载系统在真实大气环境下的战技性能指标与综合作战性能,是型号设计定型、鉴定和航空科学探索最直接、最重要的依据。一次飞行试验在执行中的各项信息,记录在机载设备的数据文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件管理系统 数据文件 飞行试验 设计定型 机载系统 军工产品 科学研究 大气环境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登革热引发的急性肝衰竭
2
作者 曹婉悦 李蕾 +1 位作者 汪涛 徐军明 《肝脏》 2020年第1期19-19,23,共2页
登革热(DF)是全球最常见的蚊媒病毒性出血热,是由登革病毒(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世界上每年发生约25万例登革出血热,每年死亡人数约25000例,DF是热带、亚热带国家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 登革热(DF)是全球最常见的蚊媒病毒性出血热,是由登革病毒(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世界上每年发生约25万例登革出血热,每年死亡人数约25000例,DF是热带、亚热带国家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2、DENV-3和DENV-4),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DV感染后患者因年龄和免疫状态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肝脏受累损伤程度也表现不一,可从轻度损伤(转氨酶升高)到急性肝衰竭(ALF)[2]。登革热相关的ALF在成人中发生率很低,但具有致命性[3]。多种机制可能参与DF导致的肝功能障碍,包括病毒直接损伤、免疫损伤和休克期间肝脏灌注减少所致的低氧损伤。对于DF引起的ALF,原则上应按ALF常规处理[3]。最近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报道1例登革热引起ALF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登革出血热 肝功能障碍 病毒性出血热 轻度损伤 登革病毒 登革热 肝移植
下载PDF
单人直视下大鼠肝移植模型供肝获取不同灌注方式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蕾 李善宝 +3 位作者 汪涛 沃琪 曹婉悦 徐军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6-361,共6页
目的单人直视下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并探讨不同灌注方法对供肝质量的影响。方法在Kamada建立的"二袖套法"基础上改进手术细节,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根据不同的灌注方式将受体大鼠分为A(经腹主动脉灌注)、B(经门静脉灌注)两组... 目的单人直视下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并探讨不同灌注方法对供肝质量的影响。方法在Kamada建立的"二袖套法"基础上改进手术细节,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根据不同的灌注方式将受体大鼠分为A(经腹主动脉灌注)、B(经门静脉灌注)两组。比较两组的灌注效果、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肝功能、肝脏移植物病理学表现及生存情况等。结果灌注完成后,B组肝血窦内残留红细胞较A组多。A组在供肝灌注时间及供体手术时间上均较B组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B两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77%和71%。大鼠肝移植术后3 d,两组受体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水平均较正常值明显升高;术后7、30 d,与A组比较,B组ALT、AST、TB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0.05)。肝脏病理学检查提示B组肝脏炎症反应程度及肝组织破坏程度均较A组严重,但两组的术后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主动脉灌注大鼠肝移植模型虽稍延长了灌注时间及供体手术时间,但灌注效果更佳,可减轻术后肝组织损伤,使肝功能更快地恢复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肝灌注 经腹主动脉灌注 经门静脉灌注 大鼠肝移植 改良二袖套法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转氨酶 总胆红素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4
作者 宋方彬 曹婉悦 徐军明 《肝脏》 2022年第4期398-400,共3页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常发生于肝脏切除、肝移植等手术过程,可严重损害肝功能,影响患者预后。最近研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对HIRI具有重要保护作用。本文旨在阐述嗜酸性粒细胞在HIRI过程中的免疫调控作用,为探索临床HIRI的发病机制及...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常发生于肝脏切除、肝移植等手术过程,可严重损害肝功能,影响患者预后。最近研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对HIRI具有重要保护作用。本文旨在阐述嗜酸性粒细胞在HIRI过程中的免疫调控作用,为探索临床HIRI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脏 肝移植 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5
作者 宋方彬 曹婉悦 徐军明 《肝脏》 2022年第1期17-19,共3页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常发生于肝脏切除、肝移植等手术过程,可严重损伤肝功能,影响患者预后。最近研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对HIRI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本文旨在阐述嗜酸性粒细胞在HIRI过程中的免疫调控作用,为探索临床HIRI的发病机制...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常发生于肝脏切除、肝移植等手术过程,可严重损伤肝功能,影响患者预后。最近研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对HIRI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本文旨在阐述嗜酸性粒细胞在HIRI过程中的免疫调控作用,为探索临床HIRI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脏 肝移植 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芳香烃受体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联系
6
作者 曹婉悦 李蕾 +1 位作者 汪涛 徐军明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1年第3期220-223,共4页
芳香烃受体(AhR)是一种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不同的配体介导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作用。AhR配体种类以及来源多样,可以在细胞周期、机体生长发育、免疫细胞分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在肿瘤免疫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尤为突出。近年来,程序性... 芳香烃受体(AhR)是一种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不同的配体介导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作用。AhR配体种类以及来源多样,可以在细胞周期、机体生长发育、免疫细胞分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在肿瘤免疫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尤为突出。近年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其通过与配体1(PD-L1)结合启动PD-1/PD-L1信号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器官移植排斥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不同作用。AhR通过与配体结合调节淋巴细胞向不同方向分化,影响PD-1/PD-L1表达,从而调节免疫系统。本文对AhR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移植等所发挥的免疫学作用进行综述,并对AhR和PD-1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进行分析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烃受体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免疫调节 犬尿氨酸 肿瘤免疫 PD-1/PD-L1 移植免疫
原文传递
羟基类固醇17-β脱氢酶13的功能及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邱晨 李祖寅 +6 位作者 张鑫 晏滨 曹婉悦 张诚 马跃峰 王晓亮 杨玉龙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61-2364,共4页
随着世界范围内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的患病率正成比例增加。NAFLD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FL演变为NASH的患者的总死亡率和肝脏特异性死亡率均增加,并增加了肝硬化... 随着世界范围内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的患病率正成比例增加。NAFLD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FL演变为NASH的患者的总死亡率和肝脏特异性死亡率均增加,并增加了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HCC)的风险。最近,一种截短蛋白羟基类固醇17-β脱氢酶13(HSD17B13 rs72613567:T)突变体被证明可以保护个人免受慢性肝病的侵害以及与降低从肝炎向肝纤维化、肝癌的风险有关。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HSD17B13与NAFLD的相关的研究与可能涉及的遗传,危险因素,分子信号通路等可能的作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类固醇17-β脱氢酶13 单纯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肝纤维化
原文传递
芳香烃受体的激活在大鼠肝移植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8
作者 曹婉悦 陆晶 徐军明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2年第3期177-182,共6页
目的芳香烃受体(AhR)是一种配体激活性转录因子,可以影响T细胞分化,在多种免疫性疾病中发挥作用,本研究主要探索AhR在大鼠肝移植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以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同基因耐受模型和异基因排斥模型,术后1、3、7、14 d检测各... 目的芳香烃受体(AhR)是一种配体激活性转录因子,可以影响T细胞分化,在多种免疫性疾病中发挥作用,本研究主要探索AhR在大鼠肝移植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以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同基因耐受模型和异基因排斥模型,术后1、3、7、14 d检测各组AhR和程序性死亡(PD-1)表达量。对肝移植排斥模型进行不同处理并分组。A组:对照组,腹腔注射(i.p.)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1 ml;B组:200 mg·kg^(-1)·d^(-1)的3,4-DAA(i.p.);C组:10 mg·kg^(-1)·d^(-1)的CH223191(i.p.);D组:200 mg·kg^(-1)·d^(-1)的3,4-DAA和10 mg·kg^(-1)·d^(-1)的CH223191(i.p.)。7 d后采集受体外周血检测肝功能指标及CD4^(+)Foxp3^(+)T细胞和CD4^(+)PD-1^(+)T细胞占比,收集大鼠移植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Banff分级评估排斥活动指数(RAI),并通过免疫印迹法、qPCR检测移植肝组织AhR、PD-1的变化。结果在肝移植排斥模型中AhR和PD-1表达量随着时间逐渐降低,在肝移植耐受模型中逐渐增加。与A组相比,B组受体大鼠RAI降低,存活时间延长,移植排斥减轻;而C组肝功能指标明显上调,RAI升高,移植排斥反应加重;D组与A组差异不明显。AhR和PD-1表达以及CD4^(+)Foxp3^(+)T细胞、CD4^(+)PD-1^(+)T细胞占比在受体中呈现相同的趋势。结论随着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加重,AhR和PD-1表达降低,反之亦然。AhR激活可通过增加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和PD-1的表达,有效降低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AhR有可能成为临床肝移植术后排斥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移植 芳香烃受体 移植排斥反应 程序性死亡 调节性T细胞
原文传递
MiR-1-3p通过抑制CAPRIN1调控胰腺癌发生发展
9
作者 杨晴晴 曹婉悦 +2 位作者 赵秋燕 贾雪冰 陈立晓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8期3401-3407,共7页
目的:探讨miR-1-3p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方法:以MIA-PaCa-2,SW 1990为研究目标,通过qRT-PCR技术检测miR-1-3p的表达量,利用TargetScan和miRDB数据库预测miR-1-3p的下游靶基因及结合位点,并通过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进一步... 目的:探讨miR-1-3p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方法:以MIA-PaCa-2,SW 1990为研究目标,通过qRT-PCR技术检测miR-1-3p的表达量,利用TargetScan和miRDB数据库预测miR-1-3p的下游靶基因及结合位点,并通过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进一步确认miR-1-3p与靶基因的结合。利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过表达miR-1-3p及敲低CAPRIN1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利用流式检测细胞周期;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miR-1-3p对CAPRIN1及其下游基因的影响;通过流式来确认,过表达miR-1-3p及敲减CAPRIN1基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miR-1-3p在胰腺癌细胞MIA-PaCa-2,SW 1990中低表达;miR-1-3p直接与CAPRIN1的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结合;过表达miR-1-3p或抑制CAPRIN1基因的表达可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同时也产生细胞周期阻滞。结论:miR-1-3p通过抑制CAPRIN1基因表达,而产生细胞周期阻滞进而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P CAPRIN1 细胞周期 胰腺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