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品与临用前配制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致痛作用比较及机制分析
1
作者 王放 曹方引 +3 位作者 刘园 张弛 郭俊 陈重华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9期36-38,42,共4页
目的比较成品与临用前配制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的致痛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SPF级雄性昆明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K组及PK组各10只,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注射液、成品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NK注射液)及临用前配制氯化钾... 目的比较成品与临用前配制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的致痛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SPF级雄性昆明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K组及PK组各10只,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注射液、成品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NK注射液)及临用前配制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PK注射液)0.1 mL/10 g,观察15 min内出现扭体反应情况,ELISA法检测下丘脑组织中P物质(SP)、谷氨酸(Glu)含量;分组与用药同前,仅用药方法为足底皮下注射30μL/只,3 min内行疼痛行为学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L 4~L 6段组织中的SP、NK-1受体(NK1R)和Glu。结果PK组扭体反应发生率、疼痛评分,下丘脑组织中SP、Glu含量,以及脊髓组织中SP、NK1R、Glu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NK组(P均<0.05);NK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K注射液较PK注射液的致痛率和致痛程度降低,与其刺激所产生的中枢和外周疼痛神经递质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 疼痛 P物质 NK-1受体 谷氨酸
下载PDF
基于析因设计的佛手散防治帕金森病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方引 向菊芳 +5 位作者 唐大轩 邓勇 包旭 熊静悦 陈重华 谭正怀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59-1566,共8页
目的探讨佛手散防治帕金森病(PD)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内实验采用利血平模型,观察小鼠肛温和运动不能指标,考察当归挥发油和川芎挥发油及其联合应用的影响;体外实验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以犬尿胺为底物,检测人单胺氧化酶(hMAO)活性... 目的探讨佛手散防治帕金森病(PD)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内实验采用利血平模型,观察小鼠肛温和运动不能指标,考察当归挥发油和川芎挥发油及其联合应用的影响;体外实验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以犬尿胺为底物,检测人单胺氧化酶(hMAO)活性和抑制模式,在此基础上,采用2×4析因设计,探讨当归挥发油与川芎挥发油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利血平实验发现联合应用当归挥发油和川芎挥发油可显著改善模型小鼠肛温下降和运动不能;酶活性实验发现当归挥发油和川芎挥发油对h MAO-A和h MAO-B均为竞争性抑制作用,两者配伍使用时对h MAO-A和h MAO-B的活性均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结论佛手散中的当归、川芎在防治PD中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 MAO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散 当归挥发油 川芎挥发油 人单胺氧化酶 帕金森病 析因设计
原文传递
佛手散对MPTP诱导帕金森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曹方引 王强 +3 位作者 宋文豪 曾丝丝 李丽 谭正怀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佛手散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研究其神经保护作用相关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C_(57)BL/6C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佛手散100、300 mg/kg组和沙芬... 目的:探讨佛手散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研究其神经保护作用相关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C_(57)BL/6C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佛手散100、300 mg/kg组和沙芬酰胺50 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均每天腹腔注射30 mg/kg的MPTP,连续注射5 d。造模完成后连续给药3 w,于末次给药后1 h,进行行为学检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小鼠纹状体中多巴胺(DA)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细胞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黑质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小鼠纹状体中α-突触核蛋白(α-Syn)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在行为学中爬杆和横木行走时间显著延长、自主活动的纵向探索次数明显减少,纹状体中DA含量显著降低,小鼠多巴胺神经元明显损伤,黑质中TH免疫阳性细胞急剧下降,同时纹状体中α-Syn蛋白、COX-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黑质中代谢产物PGE2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佛手散100、300 mg/kg组能显著减少PD模型小鼠爬杆和横木行走时间、增加纵向探索次数,增加TH免疫阳性细胞,显著下调小鼠纹状体中α-Syn、COX-2蛋白表达,降低黑质中PGE2含量。结论:佛手散对PD的潜在治疗作用可能与其能够减少α-Syn生成,抑制MAO-B活性有关。其详细的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散 帕金森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行为学 神经保护
原文传递
川芎挥发油防治脂多糖致小鼠血管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周雪 李小清 +6 位作者 刘琪 熊静悦 向菊芳 曹方引 赵科 唐大轩 谭正怀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90-2397,共8页
目的探索川芎挥发油对脂多糖(LPS)引起小鼠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雄性C57BL/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美金刚(10mg/kg)组及川芎挥发油高、中、低剂量(30、15、7.5mg/kg)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14 d,于... 目的探索川芎挥发油对脂多糖(LPS)引起小鼠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雄性C57BL/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美金刚(10mg/kg)组及川芎挥发油高、中、低剂量(30、15、7.5mg/kg)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14 d,于第8天单侧icv LPS,第11天及第12天分别进行Y迷宫与跳台实验;末次给药后24 h断头处死小鼠,取脑组织测定其中单胺氧化酶(MAO)、乙酰胆碱酯酶(Ach E)、乙酰胆碱(Ach)水平;同时体外考察药物对电鳗AchE、大鼠脑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直接作用和对LPS损伤的小鼠小胶质瘤BV-2细胞的作用。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内MAO和AchE水平显著升高,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显著降低;川芎挥发油高、中剂量均能显著降低VCI小鼠脑内MAO水平,各剂量均能显著降低VCI小鼠脑内AchE水平;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川芎挥发油各剂量均能够显著增加VCI小鼠的在Y迷宫实验中自发交替反应次数,川芎挥发油中剂量能显著降低VCI小鼠在跳台实验中的潜伏期。体外实验发现,川芎挥发油质量浓度为1mg/m L时对电鳗AchE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川芎挥发油0.5μg/m L能显著抑制BV-2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NO水平的升高。结论川芎挥发油能够明显改善LPS致VCI小鼠的认知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内炎症反应、减轻对神经元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川芎挥发油 脂多糖 脑立体定位 单胺氧化酶 乙酰胆碱酯酶 乙酰胆碱
原文传递
当归辛温发散功效科学内涵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向菊芳 熊静悦 +5 位作者 赵科 曹方引 周雪 张秀 刘琪 谭正怀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3-78,共6页
目的:评价当归主要功效,探索其科学内涵。方法:以当归挥发油为研究对象,用酵母、LPS或2,4-二硝基酚等大鼠发热模型评价其解热作用;用冰醋酸扭体法、热板测定其镇痛作用;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评价其抗炎作... 目的:评价当归主要功效,探索其科学内涵。方法:以当归挥发油为研究对象,用酵母、LPS或2,4-二硝基酚等大鼠发热模型评价其解热作用;用冰醋酸扭体法、热板测定其镇痛作用;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评价其抗炎作用,采用Cayman法测定其对环氧化物酶(COXs)活性的影响。结果:灌胃给予当归挥发油300 mg/kg对酵母、LPS、2,4-二硝基酚致大鼠发热均有很好解热作用;显著升高小鼠热板法痛阈值;当归挥发油呈剂量依赖性减少冰醋酸致小鼠扭体的次数;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测得当归挥发油对COX-1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2.27g/mL,对COX-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 26g/mL。结论:当归挥发油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这些作用与其传统'辛温发散,活血止痛'功效密切相关,其作用机制部分与其能够抑制环氧化物酶的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挥发油 解热 镇痛 抗炎 环氧化物酶
原文传递
正交设计探讨一线抗结核药物致小鼠肝损伤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科 谭婉莹 +3 位作者 向菊芳 曹方引 张秀 谭正怀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机理不明,成为临床治疗结核病的主要障碍。方法:采用四因子2水平L_(16)(2^(15))正交设计,灌胃利福平(RIF)0.3 g/kg、异烟肼(INH)0.15 g/kg、吡嗪酰胺(PZA)0.63 g/kg以及乙胺丁醇(EMB)0.38 g/kg单一成分或组合... 目的: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机理不明,成为临床治疗结核病的主要障碍。方法:采用四因子2水平L_(16)(2^(15))正交设计,灌胃利福平(RIF)0.3 g/kg、异烟肼(INH)0.15 g/kg、吡嗪酰胺(PZA)0.63 g/kg以及乙胺丁醇(EMB)0.38 g/kg单一成分或组合物,1次/d,连续1 w后取血清测定相关生化指标,同时计算其肝脏指数。结果:利福平0.3 g/kg在升高小鼠血清ALT、AST、TBil、DBil、TBA含量或活力、HDL/VLDL比值、肝指数和降低血清TG、TC、HDL-C、LDL-C、VLDL含量等指标发挥着主要作用;异烟肼0.15 g/kg则在降低小鼠血清ALT、AST、TBA、TG、HDL-C、LDL-C活力或含量,升高TBil、DBil含量以及肝指数等指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吡嗪酰胺0.63 g/kg则在调节小鼠血脂含量以及肝指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乙胺丁醇0.38 g/kg则仅在调节小鼠血清HDL含量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福平0.3 g/kg和异烟肼0.15 g/kg联用时,两者在多个指标上均表现出明显的交互作用,包括肝功能、血脂水平。利福平0.3 g/kg和吡嗪酰胺0.63 g/kg联用时,主要在血清脂质表现出明显的交互作用。异烟肼0.15 g/kg和吡嗪酰胺0.63 g/kg联用时在调节小鼠血清脂质及肝脏指数等指标上发生明显的交互作用。异烟肼0.15 g/kg与乙胺丁醇0.38 g/kg联用则在调节小鼠血清DBil水平上发挥交互作用;利福平0.3 g/kg与乙胺丁醇0.38 g/kg联用,吡嗪酰胺0.63 g/kg与乙胺丁醇0.38 g/kg联用则无明显交互作用;利福平0.3 g/kg+异烟肼0.15 g/kg+吡嗪酰胺0.63 g/kg三者联用主要在调节小鼠血清脂质以及肝脏指数表现出明显的交互作用;利福平0.3 g/kg+异烟肼0.15 g/kg+乙胺丁醇0.38 g/kg三者联用主要在调节小鼠肝功能以及血脂部分指标上表现出明显的交互作用;异烟肼0.15 g/kg+吡嗪酰胺0.63 g/kg+乙胺丁醇0.38 g/kg则在调节小鼠血脂部分指标上表现出明显的交互作用,而利福平0.3 g/kg+吡嗪酰胺0.63 g/kg+乙胺丁醇0.38 g/kg联用以及四药联用均无明显的交互作用。结论:利福平0.3 g/kg、异烟肼0.15 g/kg、吡嗪酰胺0.63 g/kg以及乙胺丁醇0.38 g/kg之间组合使用,可显著改善部分药物所致肝功能及血脂异常指标,其内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明。在临床选择监测肝损伤指标时应注意排除干扰因素,以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异烟肼 吡嗪酰胺 乙胺丁醇 肝损伤 小鼠
原文传递
不同炮制工艺对附片毒性及功效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秀 黄伟 +5 位作者 赵科 向菊芳 刘琪 曹方引 周雪 谭正怀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炮制工艺的附片在功效以及毒性方面的异同。方法:选用黑顺片、炒附片、蒸附片3个附子炮制品种,采用急性毒性评价其毒性作用的差异;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小鼠冰醋酸扭体致痛法和角叉菜胶致小鼠尾部血栓试验,比较附... 目的:评价不同炮制工艺的附片在功效以及毒性方面的异同。方法:选用黑顺片、炒附片、蒸附片3个附子炮制品种,采用急性毒性评价其毒性作用的差异;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小鼠冰醋酸扭体致痛法和角叉菜胶致小鼠尾部血栓试验,比较附子不同炮制品的抗炎、镇痛、抗血栓的作用。结果:测得小鼠口服,炒附片的最大耐受量为170g原生药/kg、蒸附片的最大耐受量为268g原生药/kg、黑顺片LD_(50)为138.13g原生药/kg;药效学研究结果显示炒附片40g原生药/kg、蒸附片10g原生药/kg和40g原生药/kg可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炒附片10g原生药/kg和蒸附片40g原生药/kg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尾部血栓形成数量以及尾部血栓黑尾长度,但三种附子炮制品均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无明显影响。结论:三种不同炮制工艺可显著影响附子的急性毒性作用和药效学作用,其中炒附片、蒸附片的减毒、存性作用最好,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附片 蒸附片 黑附片 急性毒性 镇痛 血栓形成 抗炎
原文传递
析因设计优化利福平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科 向菊芳 +6 位作者 周雪 曹方引 张秀 刘琪 向晓雪 刘雪梅 谭正怀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4-148,166,共6页
目的:建立更接近临床实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为寻找能准确评价防治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提供有力工具。方法:采用析因设计进行研究,取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利福平300 mg/kg+脂多糖100μg/kg组、利福平300mg/kg组、利福... 目的:建立更接近临床实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为寻找能准确评价防治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提供有力工具。方法:采用析因设计进行研究,取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利福平300 mg/kg+脂多糖100μg/kg组、利福平300mg/kg组、利福平100 mg/kg+脂多糖100μg/kg组、利福平100 mg/kg组和对照组,每天灌胃利福平100 mg/kg、300mg/kg一次,连续7天,对照组则给以等体积的溶媒;末次灌胃给药1h后腹腔注射脂多糖100μg/k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注射后即开始禁食不禁水,在末次造模后第2、4、8、16h时取血测定生化指标,取肝组织称湿重后置于10%福尔马林中固定用于显微观察;以此模型评价双环醇的防治作用。结果:灌胃利福平或灌胃利福平+注射脂多糖均可引起小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水平以及肝指数显著升高,并可引起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析因分析结果显示:利福平是引起肝脏多个指标异常的关键因素,包括TBIL、DBIL、ALT、AKP、肝脏指数、肝脏湿重等指标;而脂多糖仅在部分时段对部分指标有作用,包括4h ALT活性,8h、16h的AKP酶活性,2h、4h以及8h的肝脏指数等指标,其中,仅在药后8h对肝湿重以及肝脏指数的作用表现出与利福平协同增强的作用,而对其他指标仅表现出与利福平简单的叠加效应。脂多糖可显著降低利福平小鼠血清AKP酶活性,这种作用在药后8h、16h表现最为明显。结论:连续一周灌胃给予不同剂量利福平可以引起小鼠发生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而腹腔注射脂多糖在某些方面可与利福平发生协同增强毒性的作用,其详细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脂多糖 肝损伤模型 药物性肝损伤 双环醇 肝毒性
原文传递
肝宝胶囊防治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作用机理初探
9
作者 宋文豪 赵科 +4 位作者 向菊芳 曹方引 周雪 华晓萍 谭正怀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0-176,共7页
目的:探讨肝宝胶囊对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在灌胃利福平300 mg/kg+吡嗪酰胺625 mg/kg引起大鼠肝损伤的同时灌胃肝宝胶囊以考察其预防肝损伤作用。小鼠在灌胃利福平300 mg/kg一周形成肝损伤模型后,再灌胃给... 目的:探讨肝宝胶囊对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在灌胃利福平300 mg/kg+吡嗪酰胺625 mg/kg引起大鼠肝损伤的同时灌胃肝宝胶囊以考察其预防肝损伤作用。小鼠在灌胃利福平300 mg/kg一周形成肝损伤模型后,再灌胃给予肝宝胶囊三周以评价其对肝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DBil、TBA水平及肝脏TC、TG水平均显著升高,其血清TP水平下降(P<0.01),肝脏组织出现明显的脂肪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中肝宝胶囊8 g/kg可以显著抑制利福平加吡嗪酰胺引起大鼠血清ALT、AST、TBil、DBil、TC以及TG水平的升高,升高血清HDL-C、TP以及Alb水平,降低血清LDL-C水平、肝脏TC以及TG含量(P<0.05或P<0.01),改善肝脏病理组织结构。结论:利福平可能通过影响肝脏脂质分布引起肝脏脂质堆积增加,诱导胆红素以及胆汁酸大量合成,导致肝功能受损;利福平与吡嗪酰胺联用后其肝脏脂质堆积程度得到减轻的原因可能与吡嗪酰胺能够减少TG向肝脏转运有关。肝宝胶囊能够调节血脂代谢,减少肝脏脂质堆积,从而减轻利福平、利福平与吡嗪酰胺联用所引起的肝损伤,其详细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宝胶囊 利福平 吡嗪酰胺 肝损伤 肝脏脂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