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RF和CGF提高行上颌窦外提升种植术患者成骨能力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曹白雨 林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6期2723-2726,共4页
目的:研究浓缩生长因子(CGF)和改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对进行上颌窦外提升种植术患者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到我院进行诊治的上颌磨牙缺失、进行上颌窦外提升种植术且RBH在2~4mm之间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APR... 目的:研究浓缩生长因子(CGF)和改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对进行上颌窦外提升种植术患者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到我院进行诊治的上颌磨牙缺失、进行上颌窦外提升种植术且RBH在2~4mm之间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APRF组和CGF组,每组1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上颌窦外提升种植术,APRF组患者将APRF层剪碎混合Bio-Oss骨粉填入提升后的上颌窦窦底和上颌窦黏膜的骨板之间,CGF组患者将CGF层剪碎混合Bio-Oss骨粉填入提升后的上颌窦窦底和上颌窦黏膜的骨板之间。对患者的骨密度值(HU)、种植体边缘骨水平变化和存留率进行表征。结果:治疗前,APRF组和CGF组患者的骨密度值相似(P>0.05);术后2个月,两组植骨区骨密度值相对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术后4个月,CGF组密度值高于APRF组,其中APRF组骨密度接近术前骨密度值(P>0.05);术后6个月,两组骨密度值相似(P>0.05),且APRF组与术前基本一致(P>0.05)。APRF组有1例患者种植体在2期修复时出现松动进行拔除,其余患者种植体均成功,APRF组种植体存留率为90%,CGF组种植体存留率为100%。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种植体近中和远中边缘骨水平相似(P>0.05);术后4个月和6个月,APRF组患者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水平小于CGF组(P<0.05)。术后即刻,两组患者骨高度相似(P>0.05);术后2个月和4个月,APRF组患者的骨高度低于CGF组(P<0.05);但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骨高度基本一致(P>0.05)。术后2个月和4个月,CGF组患者的ISQ优于APRF组(P<0.05);但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ISQ基本一致(P>0.05)。结论:APRF和CGF应用于上颌窦外种植提升术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成骨能力,其中CGF效果优于APR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高度 上颌窦外提升种植术 浓缩生长因子 改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骨组织再生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曹白雨 林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7期2429-2433,共5页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促进行上颌窦外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患者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骨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福建省立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行上颌窦外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患者40例(40颗)作为...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促进行上颌窦外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患者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骨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福建省立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行上颌窦外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患者40例(40颗)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9.28±2.63)岁,按照患者入院后的门诊编号,在随机数字的引导作用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Bio-oss骨粉进行填充,研究组患者采取Bio-oss骨粉混合PRF进行填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牙槽骨高度、种植体稳定性、龈沟液炎性因子之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即刻的牙槽骨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牙槽骨高度均高于对照组[(8.70±0.54)mm比(6.63±0.84)mm、(7.96±0.97)mm比(6.32±1.15)mm](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种植体稳定性均高于对照组[(55.55±5.37)比(50.52±5.75)、(73.56±2.65)比(71.66±2.99)](均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别为(30.42±3.21)ng/L、(25.03±3.18)ng/L,核因子κB(NF-κB)分别为(29.09±2.80)ng/L、(28.79±2.67)ng/L,对照组分别为(35.70±3.07)ng/L、(28.34±3.73)ng/L、(46.01±2.50)ng/L、(30.72±2.61)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发生局部肿胀以及渗血的风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行上颌窦外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患者中采取PRF进行治疗,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骨组织再生作用显著,种植体的新生骨高度以及稳定性较高,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种植体 骨缺损 骨组织再生
下载PDF
EDTA预处理对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粘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曹白雨 林毅 徐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57-760,共4页
目的:探讨EDTA预处理对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粘接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颗由于牙周病而拔除的具备代表性的楔状缺损无龋前磨分成4组(C1、C2、C3、C4),每组10颗,依次开展如下的3个实验:(a)①用不同浓度的EDTA(10%、15%、20%)对C1... 目的:探讨EDTA预处理对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粘接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颗由于牙周病而拔除的具备代表性的楔状缺损无龋前磨分成4组(C1、C2、C3、C4),每组10颗,依次开展如下的3个实验:(a)①用不同浓度的EDTA(10%、15%、20%)对C1、C2、C3组处理60s,用35%的磷酸处理C4组30s;②用EasyOne粘接剂粘接,分层充填树脂并光照,冷热循环5000次,观察分析各组粘接界面的断裂模式和粘接强度;(b)①同前;②溶有0.1%罗丹明B的EasyOne粘接剂粘接,分层充填树脂并光照;③CLSM观察分析各组混合层厚度和树脂突长度;(c)①同前;②EasyOne粘接剂粘接,分层充填树脂并光照;③浸泡于0.1%罗丹明B的50%酒精溶液中冷热循环5000次;④CLSM观察分析各组微渗漏长度。结果:EDTA浓度愈大,所达到的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cervicalscl erotic dentin,CSD)粘接效果愈为明显,混合层与树脂突的质量也愈高,树脂与CSD的结合更加地紧密,强化树脂对CSD的渗透,减少粘接界面微渗漏的发生,即不同组别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DTA可作为一种CSD表面预处理剂,大量应用于临床,降低CSD树脂粘接的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预处理 CSD 粘接效果
下载PDF
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牙周炎149例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曹白雨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1期2950-2951,共2页
目的观察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9名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浓替硝唑含漱液)和对照组(益口含漱液),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和牙周指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浓替硝唑含漱液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益口含漱液(P<0.05... 目的观察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9名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浓替硝唑含漱液)和对照组(益口含漱液),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和牙周指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浓替硝唑含漱液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益口含漱液(P<0.05)。结论浓替硝唑含漱液对牙周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优于益口含漱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替硝唑含漱液 牙周炎 益口含漱液
下载PDF
自酸蚀黏结剂预处理对窝沟封闭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曹白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自酸蚀粘结剂预处理对窝沟封闭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儿童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1例共75颗牙)和对照组(51例共75颗牙)。对照组采用传统磷酸酸蚀法对牙面处理后用窝沟封闭剂对... 目的观察自酸蚀粘结剂预处理对窝沟封闭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儿童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1例共75颗牙)和对照组(51例共75颗牙)。对照组采用传统磷酸酸蚀法对牙面处理后用窝沟封闭剂对窝沟进行PFS;观察组用磷酸酸蚀后先用自酸蚀粘结剂预处理,再用窝沟封闭剂行PFS。对比2组治疗后的脱落率、操作时间及龋病发生率等。结果 2组患者6个月后窝沟封闭剂部分脱落及完全脱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脱落率及总脱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FS一颗牙及全部牙的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窝沟封闭6个月后观察组龋病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1.33%(1/75)(P>0.05)。而窝沟封闭12个月后观察组龋病发生率为2.67%(2/75)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9/75)(P<0.05)。结论窝沟封闭前涂布自酸蚀粘结剂预处理虽然操作时间较长,但不仅能有效降低窝沟封闭剂脱落率,而且可达到减少龋病发生率、预防龋病发生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沟封闭 自酸蚀粘结剂 脱落率
原文传递
冷侧方加压与热牙胶垂直加压治疗根尖周炎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曹白雨 郑聆坚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9期22-23,共2页
目的比较冷侧方加压和热牙胶垂直加压治疗患者根尖周炎的疗效,为口腔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热牙胶垂直加... 目的比较冷侧方加压和热牙胶垂直加压治疗患者根尖周炎的疗效,为口腔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热牙胶垂直加压方式治疗;对照组施以冷侧方加压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经过不同方式治疗之后,观察组叩痛、根尖区压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63.64%(35/55),优良率为96.36%(53/5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18%(21/55)、74.55%(41/55)。观察组的填充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之后得到明显提升,提升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根尖周炎患者实施治疗时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叩痛和根尖区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侧方加压 热牙胶垂直加压 根尖周炎
下载PDF
iRoot SP冷侧压与热牙胶垂直加压对下颌第二磨牙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4
7
作者 曹白雨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第11期1128-1130,共3页
目的对比使用iRoot SP分别进行冷侧压与热牙胶垂直加压对下颌第二磨牙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3—2016-03某院收治的行下颌第二磨牙根管充填治疗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iRoot SP热... 目的对比使用iRoot SP分别进行冷侧压与热牙胶垂直加压对下颌第二磨牙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3—2016-03某院收治的行下颌第二磨牙根管充填治疗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iRoot SP热牙胶垂直加压进行根管充填,观察组采用iRoot SP冷侧压进行根管充填。分别对比两组患者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形态、根管充填效果、术后3个月疗效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C1型、C2型、C3型占比分别为14.63%(6/41)、58.54%(24/41)、24.39%(10/41),与对照组的12.20%(5/41)、56.10%(23/41)、29.27%(12/41)相比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恰填、超填、欠填以及术后疼痛发生情况分别为85.37%(35/41)、7.32%(3/41)、7.32%(3/41)、4.88%(2/41),与对照组的87.80%(36/41)、9.76%(4/41)、2.44%(1/41)、7.32%(3/41)对比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39/41)、92.68%(38/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56%(40/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7%(3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iRoot SP进行冷侧压与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对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相当,而iRoot SP冷侧压操作更为简便,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二磨牙 iRootSP 冷侧压 根管充填
下载PDF
茶多酚液与甲硝唑液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曹白雨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年第11期1496-1498,共3页
目的分析茶多酚液与甲硝唑液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茶多酚液组和甲硝唑液组。检测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一周后和停药一周三个时间点的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 目的分析茶多酚液与甲硝唑液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茶多酚液组和甲硝唑液组。检测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一周后和停药一周三个时间点的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AL)程度及龈沟液(GCF)的值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比两组结果后发现,PLI、SBI、GCF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指标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评价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多酚液与甲硝唑液在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上均有一定疗效,但茶多酚液为天然绿色药品,较甲硝唑液具有便宜、方便、无副作用等特点,值得作为治疗慢性牙周炎的辅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液 甲硝唑液 慢性牙周炎 菌斑
下载PDF
儿童乳磨牙龋源性根尖周病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
9
作者 曹白雨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10期1364-1366,共3页
目的研究我院儿童乳磨牙龋源性根尖周病的发病特点,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磨牙龋源性根尖周病儿童500例,共有患牙772颗。按照龋损累及牙面的不同分成面组212颗以及邻面组560颗。分别对两组儿童的... 目的研究我院儿童乳磨牙龋源性根尖周病的发病特点,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磨牙龋源性根尖周病儿童500例,共有患牙772颗。按照龋损累及牙面的不同分成面组212颗以及邻面组560颗。分别对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好发牙位以及患牙类型进行统计。同时进行乳牙根管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1)500例儿童中男276例,女224例;年龄<5岁人数为160例,5~7岁人数为258例,>7岁人数为82例。(2)面组年龄<5岁儿童患牙占比为71.70%(152/212),显著高于5~7岁以及>7岁儿童的16.04%(34/212)、12.26%(26/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乳磨牙患牙占比为72.64%(154/212),显著高于上颌乳磨牙的27.36%(58/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乳磨牙患牙占比为64.62%(137/212),显著高于第一乳磨牙的35.38%(75/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邻面组年龄5~7岁儿童患牙占比为54.46%(305/560),显著高于<5岁以及>7岁儿童的25.36%(142/560)、20.18%(113/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乳磨牙患牙占比为72.32%(405/560),显著高于第二乳磨牙的27.68%(155/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经根管治疗后,500例儿童患牙治疗成功率为90.03%(695/772)。结论儿童乳磨牙龋源性根尖周病具有发病低龄化特点,应积极进行根管治疗,并对患儿及其家长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定期复查,可降低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磨牙 龋源性根尖周病 根管治疗
下载PDF
负载氯己定的埃洛石纳米管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
10
作者 谢惠兰 陈江 +1 位作者 曹白雨 林毅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1-475,共5页
目的:探讨将负载氯己定的埃洛石纳米管掺入全酸蚀粘接剂ONE-STEP及自酸蚀粘接剂XENOⅤ后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将120颗离体牙分为10组,根据粘接剂XE、OS以及掺入负载氯己定(chlorhexidine,CHX)的埃洛石纳米管(halloysite nanotu... 目的:探讨将负载氯己定的埃洛石纳米管掺入全酸蚀粘接剂ONE-STEP及自酸蚀粘接剂XENOⅤ后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将120颗离体牙分为10组,根据粘接剂XE、OS以及掺入负载氯己定(chlorhexidine,CHX)的埃洛石纳米管(halloysite nanotube,HNT)质量体积比5%、10%、15%分组,分别为XE对照组(A1组)、XE实验对照组(A2组)、5%CHX/HNT-XE组(A3组)、10%CHX/HNT-XE组(A4组)、15%CHX/HNT-XE组(A5组)、OS对照组(B1组)、OS实验对照组(B2组)、5%CHX/HNT-OS组(B3组)、10%CHX/HNT-OS组(B4组)和15%CHX/HNT-OS组(B5组)。树脂充填24 h后,测试拉伸剪切强度(tensile shear strength,TSS)值。电镜扫描,观察粘结界面嵌合层的形态。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同一粘接剂各组以单因素方差分析TSS值,不同粘接剂及不同质量比各组以双因素方差分析TSS值。结果:自酸蚀XE多组中,5%CHX/HNT组的TSS值最高;全酸蚀OS组中,10%CHX/HNT组的TSS值最高(P<0.05)。不同品牌粘接剂对TSS无显著影响,而CHX/HNT质量体积比对TSS有显著影响。结论:将适合浓度的CHX/HNT掺入自酸蚀粘接剂XENOⅤ和全酸蚀粘接剂ONE-STEP中,可增加牙本质粘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洛石纳米管 氯己定 牙本质 拉伸剪切强度 嵌合层
原文传递
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与树脂嵌体修复大面积磨牙髓室底穿孔封闭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谢惠兰 许君武 +1 位作者 曹白雨 郑聆坚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评价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与树脂嵌体修复磨牙大面积髓室底穿孔的封闭性能。方法收集2013年3—6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口腔科新鲜拔除的人恒磨牙70颗,分为A、B、C组,其中A、B组各30颗,C组(作为对照)10颗。A、B组制备直径≥3 mm的髓室... 目的评价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与树脂嵌体修复磨牙大面积髓室底穿孔的封闭性能。方法收集2013年3—6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口腔科新鲜拔除的人恒磨牙70颗,分为A、B、C组,其中A、B组各30颗,C组(作为对照)10颗。A、B组制备直径≥3 mm的髓室底穿孔,其中A组采用MTA修复髓室底穿孔,B组采用树脂嵌体修复;C组只开髓不制备穿孔。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的根分叉形态,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蒽酮法检测各组的微渗漏情况,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A组修复髓室底穿孔的形态恢复优良率为36.7%,B组为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P<0.05);不同时间点A、B组的日均葡萄糖渗漏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树脂嵌体对磨牙大面积髓室底穿孔的修补效果优于MTA直接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室底穿孔 嵌体 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 封闭性能
原文传递
3种机用镍钛器械在重度弯曲根管预备中根管成形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谢惠兰 许君武 +1 位作者 徐洁 曹白雨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第9期522-524,共3页
目的:比较机用镍钛Protaper、K3、iRaCe在重度弯曲根管预备中的根管成形能力。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人恒磨牙60颗,要求其中一个根管的弯曲角度为25°~45°,分为Protaper组、K3组和iRaCe组,每组20颗。每颗牙分别在根管预备... 目的:比较机用镍钛Protaper、K3、iRaCe在重度弯曲根管预备中的根管成形能力。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人恒磨牙60颗,要求其中一个根管的弯曲角度为25°~45°,分为Protaper组、K3组和iRaCe组,每组20颗。每颗牙分别在根管预备前后拍摄标准化的平行投照片,通过影像分析来记录根管弯曲度的变化值和根尖偏移量,同时记录折断的器械和根管预备的时间。结果:实验过程中3个组均无器械折断。K3组、iRaCe组在根管预备后根管弯曲角度的变化小于Protape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3组和iRaCe组之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taper组、K3组的根尖偏移量大于iR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taper组和K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操作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aCe和K3在重度弯曲根管预备中的根管成形能力较Protaper要好,更适合用于重度弯曲根管预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弯曲根管 镍钛器械 根管预备 根管成形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