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汾酒不同称谓的起源考证
1
作者 曹福臣 宋彦延 贺天平 《晋阳学刊》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作为汾酒的基本文化符号,汾酒称谓是研究三晋大地酿制工艺和酿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历史时期内汾酒有汾清酒、干和酒、羊羔酒、汾酒等称谓。文章通过史料佐证和逻辑推理重新审度汾清酒、干和酒、羊羔酒、汾酒及汾酒的其他近亲同... 作为汾酒的基本文化符号,汾酒称谓是研究三晋大地酿制工艺和酿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历史时期内汾酒有汾清酒、干和酒、羊羔酒、汾酒等称谓。文章通过史料佐证和逻辑推理重新审度汾清酒、干和酒、羊羔酒、汾酒及汾酒的其他近亲同源酒之成名起源,规避了唯史料论缺乏逻辑推理和缺乏史料论证而简单猜想其成名起源的问题。研究表明,汾清酒并非起源于北魏的开国年550年而是应不晚于公元5世纪,为非蒸馏酒;干和酒为蒸馏酒的雏形,其名形成于坊间;羊羔酒成名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汉代而非现有研究指认的北宋,但现有羊羔酒的酿制技术源头确实起源于宋代;汾酒这一称谓形成于清代顺治至康熙年间而非明代,当时汾酒的部分酿制技艺已符合现代汾酒的酿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清酒 干和酒 羊羔酒 汾酒
下载PDF
《北山酒经》制曲工艺的科学性与进步性
2
作者 曹福臣 贺天平 《酿酒科技》 2023年第6期131-135,共5页
《北山酒经》是我国较早全面、系统地论述制曲工艺的酒类专著,在中国古代制曲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北山酒经制曲工艺在原料的选择和处理、中草药的添加、酒曲的形态和菌种的接引、制曲时间和用水管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性与科学性,对... 《北山酒经》是我国较早全面、系统地论述制曲工艺的酒类专著,在中国古代制曲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北山酒经制曲工艺在原料的选择和处理、中草药的添加、酒曲的形态和菌种的接引、制曲时间和用水管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性与科学性,对其制曲工艺加以数据化和系统化分析可为现代黄酒酒曲的制备工艺和发酵机理提供进一步的借鉴,也能深层次地剖析《北山酒经》的酿造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酒经》 制曲工艺 工艺科学性与进步性
下载PDF
药用曲的发展历史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曹福臣 贺天平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73-76,80,共5页
酒曲初始应用为酿酒,后我国先民发现酒曲可以用于治疗疾病便将其纳入方剂之中,方剂中的酒曲又逐渐演化成专供药用的药用曲。药用曲在我国古代各个时期具有鲜明的特征,在曲类药物的溯源研究中具有导向性作用。至1956年,《中药成药配制经... 酒曲初始应用为酿酒,后我国先民发现酒曲可以用于治疗疾病便将其纳入方剂之中,方剂中的酒曲又逐渐演化成专供药用的药用曲。药用曲在我国古代各个时期具有鲜明的特征,在曲类药物的溯源研究中具有导向性作用。至1956年,《中药成药配制经验介绍》正式提出“曲剂”的名词概念和相关标准,药用曲的完整内涵得以呈现。随着传统中医与西方现代医学的交流与融合,药用曲的工艺科学价值、医药文化价值和学术启示价值得以重塑,其当代价值和实用意义进一步被明确。药用曲的发展历史折射出了我国酒曲药用的深厚认知观念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曲 工艺科学价值 医药文化价值 学术启示价值
下载PDF
标准化工作流程在输电线路管理中的应用
4
作者 曹福臣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5年第29期30-30,共1页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传输电能不可缺少的过渡部分,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况对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输电线路广泛分布在荒地、田野及城镇之中,长期露置在大自然环境下运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既要承受各种自然灾...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传输电能不可缺少的过渡部分,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况对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输电线路广泛分布在荒地、田野及城镇之中,长期露置在大自然环境下运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既要承受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又有可能遭受其他外力的破坏,致使线路会出现各类缺陷。为使线路安全平稳运行,确保油田稳产,线路维护管理部门的岗位职工需要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和业务技能,且按工作性质熟悉各项工作内容和流程,以便在线路发生故障时,能够对线路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处理,从而,确保电网安全可靠供电和减少油田因事故停电造成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标准化 研究
下载PDF
靠改革内部分配制度提高经济效益
5
作者 孙虹 曹福臣 《辽宁经济》 1999年第12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内部分配制度 经济效益
下载PDF
SL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
6
作者 马燕楠 曹福臣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0年第17期163-164,167,共3页
论文以SL小额贷款公司第一期资产证券化项目为案例,首先介绍SL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证券化的动因和流程,接着分别从资产证券化的四大理论对其专项计划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最后在论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证券化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小额贷款公司 资产证券化 融资
下载PDF
《齐民要术》中神曲工艺及其催生因素的研析
7
作者 曹福臣 贺天平 《自然辩证法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7,共6页
《齐民要术》是我国首部详细记载制曲工艺的综合性农学著作,其中的神曲工艺以神曲独特的发酵和糖化能力被视为中国古代制曲技术的代表。神曲工艺流程涉及择时、选料、培育等方面的内容不但与现代制曲工艺的科学性相耦合,且其自身也是中... 《齐民要术》是我国首部详细记载制曲工艺的综合性农学著作,其中的神曲工艺以神曲独特的发酵和糖化能力被视为中国古代制曲技术的代表。神曲工艺流程涉及择时、选料、培育等方面的内容不但与现代制曲工艺的科学性相耦合,且其自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神曲工艺是中国古代制曲工艺与传统文化的综合体,深入分析其催生因素时,可以发现神曲工艺与其所处的社会的环境、技术和社会文化等密切相关。神曲工艺及其催生因素的综合分析揭示了传统技术与社会文化互动关系的新图式,促进了传统技术研究视角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民要术》 神曲工艺 科学性与文化内涵 催生因素
原文传递
钛元素的发现及其概念发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曹福臣 袁振东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50-1055,共6页
1791年,英国矿物学家格雷戈尔发现钛矿石并意识到一种新元素的存在。至1795年,普鲁士化学家克拉普罗特进一步预言了该元素,并将之正式命名为钛(Titanium)。1910年,美国化学家亨特制取了纯净的钛单质,钛元素的概念正式形成。20世纪20年... 1791年,英国矿物学家格雷戈尔发现钛矿石并意识到一种新元素的存在。至1795年,普鲁士化学家克拉普罗特进一步预言了该元素,并将之正式命名为钛(Titanium)。1910年,美国化学家亨特制取了纯净的钛单质,钛元素的概念正式形成。20世纪20年代以后,钛同位素的发现使人们对钛元素有了新认识,并逐渐形成现代钛元素概念。钛元素概念的发展使人们在科学认知上发生了转变,促进了化学元素观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钛 钛元素 钛同位素
原文传递
黑磷的发现及其制备和应用发展史 被引量:2
9
作者 曹福臣 袁振东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5-191,共7页
1914年,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无意间制得了黑磷并证明了这是磷的一种新的相变体,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20世纪中期以后,黑磷的制备方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至2014年,研究者成功制备了二维黑磷场效应晶体管,随... 1914年,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无意间制得了黑磷并证明了这是磷的一种新的相变体,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20世纪中期以后,黑磷的制备方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至2014年,研究者成功制备了二维黑磷场效应晶体管,随后人们发现黑磷在储能设备、光电子器件、光催化、生物传感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黑磷制备方法的发展和人们对黑磷认识的深入,黑磷的应用也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磷 二维材料 制备与应用
原文传递
磷单质概念的新发展
10
作者 曹福臣 贺天平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4-639,共6页
自白磷与红磷相继被发现后,磷单质的概念初步形成。20世纪初期,黑磷的发现突破了人们对磷单质的认识。随后,紫磷、蓝磷、二磷分子以及环状磷的出现,使磷单质的概念有了新的发展。几种新的磷单质的发现,建立了磷单质概念的新范式,科学家... 自白磷与红磷相继被发现后,磷单质的概念初步形成。20世纪初期,黑磷的发现突破了人们对磷单质的认识。随后,紫磷、蓝磷、二磷分子以及环状磷的出现,使磷单质的概念有了新的发展。几种新的磷单质的发现,建立了磷单质概念的新范式,科学家在探索磷单质概念多元化的道路上还将继续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单质 黑磷 紫磷 蓝磷 二磷分子 环状磷
原文传递
从理论模型到探究应用:二维材料锡烯的研发脉络
11
作者 曹福臣 贺天平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09-1015,共7页
透过二维锡烯的研发脉络发现,2011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姚裕贵等从理论上对二维锡进行了研究,为其理论研究开启了先河。受助于已有类石墨烯二维材料的现有理论研究,二维锡的理论研究发展迅速,至201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张首晟等基于锡... 透过二维锡烯的研发脉络发现,2011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姚裕贵等从理论上对二维锡进行了研究,为其理论研究开启了先河。受助于已有类石墨烯二维材料的现有理论研究,二维锡的理论研究发展迅速,至201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张首晟等基于锡的拉丁文stannum和二维烯材料2D-Xene后缀组合正式提出了锡烯(Stanene)的概念,锡烯概念的确定标志着其理论研究的建制化。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的贾金锋等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在Bi_(2)Te_(3)(111)衬底上首次成功地生长出了二维锡烯。二维锡烯的成功制备为锡烯的性质探究奠定了基础,随着锡烯的优异物化性质被逐步揭示,其在众多领域内都显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二维锡烯的研发脉络重新诠释了二维材料的发展机制,为新型二维材料的预测、制备与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锡烯 拓扑绝缘体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拓扑超导性
原文传递
硼烯:从理论模型到探究应用
12
作者 曹福臣 贺天平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84-890,共7页
1995年,德国科学家布斯塔尼通过理论计算提出了硼团簇的构造法则——“Aufbau原则”,为硼烯的理论模型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新的理论和计算方法不断提出的背景下,硼烯的理论模型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2014年,美国布朗大学的王来生正式提出... 1995年,德国科学家布斯塔尼通过理论计算提出了硼团簇的构造法则——“Aufbau原则”,为硼烯的理论模型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新的理论和计算方法不断提出的背景下,硼烯的理论模型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2014年,美国布朗大学的王来生正式提出“硼烯”这一概念,至此二维硼烯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确信。2015年,研究者首次报道在Ag(111)衬底上生成二维硼烯薄膜。随后,科学家们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硼烯在超导材料、电池电极材料、催化剂、储氢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硼烯的发展史揭示了理论和实验交互验证的新型科学发展模式,促进了二维材料发展观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烯 理论模型 实验制备 应用前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