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37通过靶向MCL1和谷氨酰胺转运SLC1A5调节肺癌细胞的铁死亡机制
1
作者 曹西迎 谢春发 +3 位作者 吴志诚 章祖雄 钟炜祥 黄明登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5-1140,共6页
目的 探讨miR-137通过靶向髓系白血病1蛋白(MCL1)和谷氨酰胺转运蛋白溶质载体家族A1成员(SLC1A)5调节肺癌细胞铁死亡的机制。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系A549从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获得。培养基均补充有10%胎牛血清(FBS),在37℃... 目的 探讨miR-137通过靶向髓系白血病1蛋白(MCL1)和谷氨酰胺转运蛋白溶质载体家族A1成员(SLC1A)5调节肺癌细胞铁死亡的机制。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系A549从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获得。培养基均补充有10%胎牛血清(FBS),在37℃的含5%CO_(2)的潮湿空气中孵育。培养细胞以进行miR-137载体转染,直至细胞融合度达到70%~80%。将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miR-137转染组和miR-137沉默组。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分析细胞MCL1和SLC1A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4 mRNA表达。通过双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miR-137与MCL1和SLC1A的靶向作用。通过铁测定试剂盒测量每个细胞系中的Fe2+浓度。通过线粒体超氧化物(MitoSOX)指示剂测量了细胞中MitoSOX的产生。通过相应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通过Transwell法测定miR-137对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结果 miR-137沉默组较miR-137转染组和对照组MCL1、GPX4和SLC1A5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miR-137转染组较对照组MCL1、SLC1A5和GPX4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miR-137转染组显著降低了用Wt-SLC1A5和Wt-MCL1载体共转染的NSCLC细胞中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而Mut-SLC1A5和Mut-MCL1模拟共转染荧光素酶活性酶无显著变化(P>0.05)。miR-137沉默组较miR-137转染组和对照组Fe2+浓度、MitoSOX浓度显著降低,线粒体相对膜电位显著升高(P<0.05),miR-137转染组较对照组Fe2+浓度、MitoSOX浓度显著升高,线粒体相对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miR-137沉默组较miR-137转染组和对照组ROS和MDA浓度显著降低,GSH浓度显著升高(P<0.05),miR-137转染组较对照组ROS和MDA浓度显著升高,GSH浓度显著降低(P<0.05)。24、48和72 h时,miR-137转染组较miR-137沉默组和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72 h时miR-137沉默组较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miR-137沉默组较miR-137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迁移、侵袭数量显著增多(P<0.05),miR-137转染组较对照组细胞迁移、侵袭数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miR-137可以靶向调控SLC1A5和MCL1,诱导肺癌细胞铁死亡,从而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7 髓系白血病1蛋白(MCL1) 蛋白溶质载体家族A1成员(SLC1A)5 肺癌细胞 铁死亡
下载PDF
新型纳米纤维支架的细胞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曹西迎 翁国星 +2 位作者 肖荣冬 刘海清 王江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834-3838,共5页
背景:高孔隙率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支架具有适合血管平滑肌细胞黏附、增殖的多级孔径结构,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目的:探讨高孔隙率聚己内酯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的细胞相容性。方法:根据支架的制作工艺不同分为传统支架组、新型... 背景:高孔隙率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支架具有适合血管平滑肌细胞黏附、增殖的多级孔径结构,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目的:探讨高孔隙率聚己内酯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的细胞相容性。方法:根据支架的制作工艺不同分为传统支架组、新型纳米纤维支架组两组,另设单纯细胞组为对照组。采用组织块贴壁法体外原代培养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进行传代,用3~6代细胞作为实验用种子细胞。应用WST-1法测定平滑肌细胞黏附率、增殖力,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评估支架的细胞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高孔隙率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支架对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新型支架上的种子细胞黏附、增殖及代谢活性情况较传统支架好。提示,高孔隙率聚己内酯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具有较高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生物材料 支架 组织工程 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小型猪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李敏 翁国星 +2 位作者 窦志 陈海宇 曹西迎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235-239,共5页
目的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CPB)方法建立小型猪低温CPB术后脑损伤模型。方法选用雄性小型猪11只。经正中开胸,20F主动脉管及28F右房单房管插管建立CPB。转流降温,流量1.2~1.4L.m-2.min-1,降温至26℃并转流1h,复温至37℃、并行30min后停... 目的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CPB)方法建立小型猪低温CPB术后脑损伤模型。方法选用雄性小型猪11只。经正中开胸,20F主动脉管及28F右房单房管插管建立CPB。转流降温,流量1.2~1.4L.m-2.min-1,降温至26℃并转流1h,复温至37℃、并行30min后停机拔管。分离右颈内动脉,向其远端缓慢推注微栓子(直径100~300μm)1mL。分别于术前,术后24,48和72h行传统颅脑MRI平扫(T1、T2)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观察动物运动功能。术后72h处死动物后取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9只动物建模成功,2只动物失败,建模成功率81.8%。9只建模成功动物术后72h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术前、术后24和48h常规颅脑MRI检查未发现阳性病灶;术后24h,5只小型猪DWI成像出现新发阳性病灶,术后48h9只小型猪DWI成像发现阳性病灶;术后72h传统颅脑MRI提示新发梗死病灶,病理结果提示存在脑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脑细胞水肿、小片状坏死。另2只实验动物术前、术后运动功能、传统颅脑MRI及DWI未见明显改变。结论运用小型猪进行中低温CPB并于术后颈内动脉注射微栓子建立中低温CPB术后脑损伤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对该范围低温CPB术后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的深入研究。DWI成像较传统MRI成像对CPB术后脑损伤诊断的敏感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脑损伤 心脏外科手术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组织工程血管高分子生物支架研究进展
4
作者 曹西迎 翁国星 《医学综述》 2011年第3期362-364,共3页
可替代自体血管的组织工程血管已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传统人工血管免疫排斥、吻合口增生、血栓等因素阻碍其临床应用与发展。随着组织工程血管技术的发展,高分子生物支架赋予人工血管再生潜能,即种子细胞的种植、黏附、增殖,随... 可替代自体血管的组织工程血管已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传统人工血管免疫排斥、吻合口增生、血栓等因素阻碍其临床应用与发展。随着组织工程血管技术的发展,高分子生物支架赋予人工血管再生潜能,即种子细胞的种植、黏附、增殖,随之支架适时降解,最终新血管形成。可见,组织工程血管的发展需要良好组织相容性高分子生物支架材料及新型支架制作技术。现就近年来组织工程血管高分子生物支架材料及制作工艺研究新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血管 高分子材料 支架
下载PDF
胸腔镜心脏手术中应用参麦注射液防治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罗志方 江美兰 +1 位作者 李章红 曹西迎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3期22-26,共5页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在体外循环(CPB)胸腔镜心脏手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在CPB下的胸腔镜心脏手术的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不给药,试验组给予参麦注射液(2 ml/kg心脏...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在体外循环(CPB)胸腔镜心脏手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在CPB下的胸腔镜心脏手术的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不给药,试验组给予参麦注射液(2 ml/kg心脏冷停搏液中添加入参麦注射液)。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心脏复跳后(T2)时间点测定样本中血清中以下指标的水平:肌钙蛋白T(c Tn T)、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和肌红蛋白(Mb),并测定心脏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两组血清中c Tn T、CK-MB和Mb的浓度都是在心脏复跳后与麻醉诱导后相比有明显的增加(P<0.05);在心脏复跳后时间点参麦注射液组的c Tn T、CK-MB和Mb明显低于对照组,而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以在CPB下胸腔镜心脏手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胸腔镜心脏手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体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曹西迎 李章红 +2 位作者 李树林 罗志方 熊健宪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4期47-49,53,共4页
目的探讨体表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与胸腔镜下修补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效果,分析手术优缺点,探讨最佳手术方式。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7年1月在我院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ASD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讨体表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与胸腔镜下修补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效果,分析手术优缺点,探讨最佳手术方式。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7年1月在我院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ASD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行体表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对照组行胸腔镜下修补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ICU入住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总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ASD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体表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经胸微创ASD封堵术无需体外循环,对患者创伤小,操作简便,临床效果显著,可在基层单位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封堵术 胸腔镜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图引导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对胸外科手术切除肺部小结节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章祖雄 古亮 +6 位作者 唐志贤 吴志诚 朱慎钰 曹西迎 钟炜祥 郭少鸣 谢春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20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对胸外科手术切除肺部小结节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42例肺部小结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胸腔镜肺部小结节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术前行CT检...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对胸外科手术切除肺部小结节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42例肺部小结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胸腔镜肺部小结节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术前行CT检查,在3D打印技术下采用胸腔镜肺部小结节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7 d肺功能和随访12个月后疾病复发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FVC、FEV1及MVV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和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技术用于肺部小结节患者胸外科手术治疗中能提高患者肺部功能,可减轻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降低远期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肺部小结节 胸外科手术 肺部功能 手术创伤 术后并发症 复发率
下载PDF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肺癌围术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章祖雄 古亮 +5 位作者 唐志贤 吴志诚 朱慎钰 曹西迎 吴彩霞 谢春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34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肺癌围术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2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围术期吸入异丙托溴铵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肺癌围术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2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围术期吸入异丙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指标、呼吸困难评分及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 d后,2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百分比(FEV_(1)%)及最大呼气量(PE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7 d后,2组血氧分压(PaO_(2))高于治疗前,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用于肺癌围术期患者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围术期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肺功能 血气指标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术前规划采用3D数字肺技术在多发肺内结节手术中的作用研究
9
作者 曹西迎 谢春发 +7 位作者 吴志诚 郭少鸣 钟炜祥 章祖雄 朱慎钰 古亮 黄明登 杨丽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29期9-12,共4页
目的:研究术前规划采用3D数字肺技术在多发肺内结节手术中的作用。方法: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9月采取3D数字肺技术联合胸腔镜进行手术治疗的肺多发结节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采取常规CT联合胸腔镜进行手术治疗肺多发结... 目的:研究术前规划采用3D数字肺技术在多发肺内结节手术中的作用。方法: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9月采取3D数字肺技术联合胸腔镜进行手术治疗的肺多发结节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采取常规CT联合胸腔镜进行手术治疗肺多发结节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解剖位置与影像位置的符合性、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36.664,P=0.000),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t=62.303,P=0.000);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3,P=0.688)。观察组患者的结节位置、结节与营养血管的位置关系、结节与支气管位置关系的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χ^(2)=8.658、9.600、11.168,P=0.003、0.002、0.001);观察组患者的胸管放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6.518、4.714,P=0.000、0.000),胸液总量少于对照组(t=3.370,P=0.001)。两组患者的术后心律失常、胸管延长漏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肺内结节患者采用3D数字肺技术进行术前规划,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小,手术时间、胸管放置时间缩短,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肺内结节 3D数字肺技术 三维重建
下载PDF
中药复方鲜竹沥防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10
作者 曹西迎 谢春发 +2 位作者 吴志诚 郭少鸣 钟炜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0286-0288,共3页
探讨中药复方鲜竹沥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肺叶切除术后肺部感染中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间我院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敏感抗生素治疗,试验组则加用... 探讨中药复方鲜竹沥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肺叶切除术后肺部感染中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间我院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敏感抗生素治疗,试验组则加用中药复方鲜竹沥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有效率及其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防治有效率64.58%,试验组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肺部感染后第一天SaO2、PaO2、PaC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后7天,两组各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且试验组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使用中药复方鲜竹沥,对于防治肺部感染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鲜竹沥 非小细胞肺癌 肺叶切除术后 肺部感染
下载PDF
腹膜透析治疗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曹西迎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9年第3期1-2,共2页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治疗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40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膜透析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尿量、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SV、LVEF、LVEDD、LVESD。结...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治疗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40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膜透析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尿量、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SV、LVEF、LVEDD、LVESD。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尿量上升,肺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下降,SV、LVEF增高,LVEDD、LVESD降低(P<0.05)。结论腹膜透析治疗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法洛四联症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