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五福 王涛 +16 位作者 王秉璋 张新远 谭运鸿 袁博武 王春涛 韩晓龙 金婷婷 郑英 曹锦山 王泰山 张焜 付长垒 陈健 刘建栋 李青 张启龙 陈丽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9,共12页
稀有、稀土元素由于其特殊的属性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碱性岩类相关的稀有、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近年来对其勘探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中段大格勒地区首次发现了稀有... 稀有、稀土元素由于其特殊的属性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碱性岩类相关的稀有、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近年来对其勘探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中段大格勒地区首次发现了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含尖晶石磷灰石蛇纹石化橄榄岩、含磷灰石金云母霞石单斜辉石岩、橄榄辉长岩、含磷灰石金云母角闪石岩、磁铁矿化含橄榄石磷灰石碳酸岩等,其中含矿岩石为碳酸岩、橄榄岩、辉石岩等。矿石矿物主要为烧绿石、铌钽铁矿、磷灰石、独居石、钛铁矿。现初步圈定Nb、P矿体一条,矿体厚3.8~56.56 m,Nb_(2)O_(5)品位最高6.9%,平均0.71%;P_(2)O_(5)品位最高14.5%,平均品位5.6%,Ta和REE也伴有矿化,显示了很好的含矿性。这一发现大大拓展了青藏高原稀有、稀土矿的找矿空间,为发现新的、优质的稀有稀土矿产提供重要启示,具有重要的找矿和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杂岩体 稀有金属 稀土矿 大格勒 东昆仑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富铌碳酸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泰山 李五福 +16 位作者 王秉璋 王涛 李积清 薛万文 李玉龙 林艳海 王春涛 张鑫利 曹锦山 袁博武 郑英 李青 张新远 赵志逸 金婷婷 马林 韩晓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13,共17页
大格勒碳酸岩是东昆仑地区新发现的火成碳酸岩,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对该碳酸岩开展了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研究,初步探讨其岩石成因。大格勒碳酸岩的化学组成以CaO和MgO为主,CaO含量为24.17%~30.40%,MgO含量为15.56%~18.91... 大格勒碳酸岩是东昆仑地区新发现的火成碳酸岩,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对该碳酸岩开展了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研究,初步探讨其岩石成因。大格勒碳酸岩的化学组成以CaO和MgO为主,CaO含量为24.17%~30.40%,MgO含量为15.56%~18.91%,SiO_(2)含量为0.61%~6.25%,CO_(2)含量为25.09%~36.09%,其CaO/(CaO+MgO+FeO^(T)+MnO)(CCMF)在0.41~0.51之间,属于镁质碳酸岩。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REE在515~1863μg/g之间,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Yb)N=284~589),无明显的Eu、Ce异常(δEu=0.89~1.23,平均1.01,δCe=0.96~1.11,平均1.05)。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样品明显富集Nb、Sr、Th、U、Pb、P,相对亏损Rb、K、Ti元素,Ba、Zr、Hf及HREE等元素接近原始地幔,Nb含量在126~5009μg/g之间(平均1568μg/g)。碳酸岩样品具有相对低的(^(87)Sr/^(86)Sr)i值(0.703718~0.703964)和低ε_(Nd)(t)值(-1.07~-0.33),δ^(13)CV-PDB值为-8.5‰~-5.7‰,δ^(18)OV-SMOW值为8.9‰~14.4‰,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其具有幔源特征,并在碳酸岩形成过程中受到了热液蚀变作用,可能与东昆仑早泥盆世碰撞后伸展作用导致的软流圈地幔上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SR-ND同位素 C-O同位素 地球化学 地幔源区特征 大格勒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碱性杂岩体中辉石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春涛 李五福 +12 位作者 王秉璋 王强 张新远 王涛 郑英 金婷婷 刘建栋 袁博武 韩晓龙 曹锦山 王泰山 谭运鸿 李玉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43,I0008-I0011,共23页
近年团队在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Nb、P矿化碱性杂岩体,并对杂岩体的岩石组合、岩石学特征及含矿性开展了研究,初步圈定了Nb、P矿化体,显示东昆仑具有寻找与碱性岩-碳酸岩型稀有稀土矿潜力。对碱性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矿物成... 近年团队在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Nb、P矿化碱性杂岩体,并对杂岩体的岩石组合、岩石学特征及含矿性开展了研究,初步圈定了Nb、P矿化体,显示东昆仑具有寻找与碱性岩-碳酸岩型稀有稀土矿潜力。对碱性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矿物成分以及形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不仅对重建东昆仑古构造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可推动东昆仑稀有金属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突破。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杂岩体中重要的含矿辉石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矿物电子探针原位分析、磷灰石和榍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东昆仑大格勒地区辉石岩的形成时代为418 Ma。辉石岩主要矿物中存在似长石(霞石)、碱性暗色矿物(富铁黑云母),单斜辉石为透辉石,角闪石为钙质角闪石(铁韭闪石),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和镁质黑云母。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辉石岩具有富K(K_(2)O>Na_(2)O)、CaO含量高、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不亏损Nb、Ta元素,亏损Zr、U、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全岩的(87Sr/86Sr)i为0.704058~0.704278,ε_(Nd)(t)为-0.4~-0.2。矿物组成、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大格勒辉石岩为钾质碱性岩,具有与OIB相似的特征,岩浆源区为EMⅠ型地幔端元。岩石的形成过程为母岩浆在相对较深的地幔源区经历了1%~3%较低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在上侵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微弱的同化混染作用,其形成时代为该地区岩浆活动最强烈的时期,可能与碰撞后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和岩石圈的强烈伸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石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大格勒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富铌碳酸岩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金婷婷 王秉璋 +9 位作者 王涛 李五福 刘建栋 袁博武 付长垒 李玉龙 张新远 韩晓龙 郑英 曹锦山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6,共15页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新发现一套碱性岩-碳酸岩杂岩体,具有很好的铌等稀有金属成矿潜力。本文在岩相学研究基础上,结合背散射电子图像,应用电子探针能谱半定量分析和波谱定量分析技术,对东昆仑大格勒富铌碳酸岩中的铌矿物进行了原位微区成...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新发现一套碱性岩-碳酸岩杂岩体,具有很好的铌等稀有金属成矿潜力。本文在岩相学研究基础上,结合背散射电子图像,应用电子探针能谱半定量分析和波谱定量分析技术,对东昆仑大格勒富铌碳酸岩中的铌矿物进行了原位微区成分分析。岩相学观察表明,铌矿物主要为铌铁矿族、铌钙矿、烧绿石、褐铈铌矿、铌易解石,含铌矿物为含铌钛铁矿、斜锆石。铌矿物嵌布粒度较细,嵌布关系紧密而复杂。其中,铌铁矿族常与磁铁矿、铌钙矿、褐铈铌矿和磷灰石紧密共生,多以细粒状集合体呈浸染状、星散型沿磁铁矿裂纹与边部进行交代。铌钙矿、烧绿石和褐铈铌矿常与铌铁矿、磁铁矿和磷灰石紧密共生,铌钙矿局部与铌铁矿呈不规则状接触分布,烧绿石呈不规则状沿铌铁矿边部分布,褐铈铌矿多以团块状沿铌铁矿边部分布。铌易解石与磁铁矿紧密共生,呈不规则状接触。初步推断铌矿物包括岩浆期形成的烧绿石和铌易解石,热液期形成的铌铁矿、铌钙矿、烧绿石和褐铈铌矿。矿物组合初步显示,大格勒富铌碳酸岩中的铌至少经过了岩浆和热液两个时期的富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主要铌矿物的Nb_(2)O_(5)平均含量分别为:铌铁矿族69.92%,铌钙矿59.55%,烧绿石59.14%,褐铈铌矿43.12%,铌易解石41.55%;含铌矿物的Nb_(2)O_(5)平均含量分别为:含铌钛铁矿1.33%,斜锆石1.22%。其中,铌铁矿族和铌钙矿、烧绿石为可选且具有工业价值的铌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铌矿物类型 电子探针 地球化学特征 大格勒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碱性杂岩体中辉石角闪石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五福 王强 +14 位作者 王秉璋 刘建栋 王春涛 周金胜 马林 王涛 张新远 刘金恒 李玉龙 袁博武 王泰山 曹锦山 金婷婷 韩晓龙 谭运鸿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62,I0012-I0016,共24页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以铌为主的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辉石角闪石岩构成了杂岩体的主体且有弱矿化显示。为了查明辉石角闪石岩的成岩时代和岩石成因、了解稀有和稀土矿的成矿背景,指导区域找矿突破,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野外地质...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以铌为主的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辉石角闪石岩构成了杂岩体的主体且有弱矿化显示。为了查明辉石角闪石岩的成岩时代和岩石成因、了解稀有和稀土矿的成矿背景,指导区域找矿突破,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年代学、矿物学、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辉石角闪石岩由角闪石、黑云母、少量辉石以及矿石矿物(易解石、褐帘石、磷灰石、含铌钛铁矿)等组成,其中角闪石主要为钙角闪石组中的镁绿钙闪石,少量为浅闪石和阳起石;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辉石为透辉石和普通辉石。辉石角闪石岩成岩年龄为418 Ma,岩石具有低硅(SiO_(2)=35.49%~42.62%)、高MgO(7.27%~16.04%)、CaO(11.94%~13.44%)、TiO_(2)(1.80%~6.13%)、P_(2)O_(5)(0.52%~2.79%)含量特征,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显示Nb、Ta正异常以及Pb负异常,与OIB特征类似。岩石具有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0444~0.705404,ε_(Nd)(t)=-0.4~0.9),落入OIB型富集地幔的范围。综合研究表明大格勒辉石角闪石岩可能源于OIB型软流圈地幔,源区Nb-Ta的富集及Pb和K的亏损主要与再循环脱水洋壳有关。大格勒辉石角闪石岩的形成时代稍晚于东昆仑高压变质带榴辉岩相的峰期变质时代,因此其产出的构造环境可能与陆-陆碰撞期间俯冲大洋岩石圈断离软流圈地幔上涌熔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石角闪石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大格勒 东昆仑
下载PDF
青海三江北段草陇(绿柱石‒)锂辉石花岗伟晶岩的发现及其Li-Be找矿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五福 李善平 +7 位作者 王秉璋 王春涛 刘金恒 张新远 曹锦山 许传兵 刘建栋 金婷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5-913,共19页
马尔康‒雅江‒喀喇昆仑巨型锂矿带是一条Li-Be-Ta稀有元素超常富集带。该成矿带西段西昆仑和东段川西地区均已发现伟晶岩型锂–铍–钽矿床,但其间仍未发现此类型矿床。本文对该成矿带中段新发现的青海三江北段草陇(绿柱石–)锂辉石花岗... 马尔康‒雅江‒喀喇昆仑巨型锂矿带是一条Li-Be-Ta稀有元素超常富集带。该成矿带西段西昆仑和东段川西地区均已发现伟晶岩型锂–铍–钽矿床,但其间仍未发现此类型矿床。本文对该成矿带中段新发现的青海三江北段草陇(绿柱石–)锂辉石花岗伟晶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伟晶岩Li2O和BeO品位分别为0.95%~3.8%和0.05%~1.48%,显示了良好的含矿性。伟晶岩具有高SiO_(2)含量(69.88%~79.77%)、低P2O5含量(0.05%~0.58%)、高分异指数(DI=93.7~97.5)以及低Fe、Mg、Ca、Ti含量等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K、Rb、Th、U、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Nb、Sr、Ce、Eu和Ti,Zr含量低(7.49×10^(-6)~55.6×10^(-6)),且Zr/Hf值(13~28)低和Rb/Sr值(2.4~76)高;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弱,发育Ce、Eu负异常,显示出岩浆演化晚期高度分异特性。由于锆石发生了蜕晶化,其206Pb/238U年龄在70~225 Ma之间;独居石U-Pb年龄介于200~204 Ma之间,表明花岗伟晶岩是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εHf(t)值为-13.6~-7.97,一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0.98~1.58 Ga,地壳模式年龄(tDMC)为1.58~1.94 Ga,源区可能为古老地壳。草陇(绿柱石‒)锂辉石花岗伟晶岩与西昆仑大红柳、白龙山和川西甲基卡、马尔康等晚三叠世含锂辉石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时代一致,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马尔康‒雅江‒喀喇昆仑巨型锂矿带印支期Li-Be-Ta稀有金属成矿带。草陇(绿柱石‒)锂辉石伟晶岩的发现,进一步说明马尔康‒雅江‒喀喇昆仑巨型锂矿带成矿潜力巨大,同时也拓展了青藏高原北部伟晶岩型Li-Be矿的找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绿柱石Li-Be-)锂辉石伟晶岩 Li-Be成矿 独居石年龄 HF同位素 草陇 三江北段
下载PDF
电子探针技术研究东昆仑大格勒角闪石岩中铌和稀土元素的含量和赋存状态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建栋 王秉璋 +6 位作者 李五福 金婷婷 张新远 王春涛 曹锦山 郑英 赵忠国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1-736,共16页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非常适合寻找铌、稀土等关键金属元素的赋存矿物以及分析其在矿物中的赋存形式。东昆仑大格勒地区首次发现了以铌为主的稀有和稀土矿化碳酸岩——碱性岩杂岩体,现有的工作仅局限于地表岩石组合及矿产特征调查。角闪...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非常适合寻找铌、稀土等关键金属元素的赋存矿物以及分析其在矿物中的赋存形式。东昆仑大格勒地区首次发现了以铌为主的稀有和稀土矿化碳酸岩——碱性岩杂岩体,现有的工作仅局限于地表岩石组合及矿产特征调查。角闪石岩作为杂岩体的主体岩性,有不同程度的铌、稀土矿化显示,但是角闪石岩中铌、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尚不明确。本文在光学显微镜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角闪石岩进行分析,主要对铌矿物和稀土矿物的类型、嵌布关系及化学成分等进行研究。应用偏光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角闪石岩主要由角闪石、辉石、金云母/黑云母、磷灰石等矿物组成,并含有少量易解石。电子探针研究表明:①角闪石岩中铌元素主要赋存于铌易解石和含铌钛铁矿中,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褐帘石和铌易解石中,且均是富集轻稀土元素;②铌易解石中Nb2O5含量达42.98%~51.96%,La_(2)O_(3)平均含量为4.63%,Ce_(2)O_(3)平均含量为12.16%,矿物颗粒直径15~90μm不等,包含于角闪石晶体或角闪石与金云母晶间,局部与角闪石相互交生,与褐帘石、磷灰石连生;③含铌钛铁矿中Nb2O5平均含量为2.01%;④褐帘石中Ce_(2)O_(3)平均含量为10.73%,La_(2)O_(3)平均含量为9.89%,矿物颗粒直径10~40μm不等,主要分布于磷灰石边缘港湾、裂隙中,与磷灰石连生,并有相互交生的特点;⑤铌易解石、褐帘石等矿石矿物均赋存于含磷灰石金云母角闪石岩中。上述研究结合全岩化学分析,本文认为岩石中的铌矿物和稀土矿物主要由后期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空间上越靠近全岩矿化碳酸岩、橄榄岩的角闪石岩受后期热液交代作用更强,含矿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角闪石岩 铌易解石 褐帘石 电子探针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早泥盆世“A”型花岗岩的确定——来自乌兰东地区都南哑合黑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8
作者 曹锦山 王国良 +1 位作者 刘建栋 李五福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67-177,共11页
都南哑合岩体位于东昆仑东段乌兰东呼德生地区,通过对岩体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进行研究,分析该岩体成因及构造背景。结果表明:都南哑合岩体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13.3±2.1)Ma,岩体结晶... 都南哑合岩体位于东昆仑东段乌兰东呼德生地区,通过对岩体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进行研究,分析该岩体成因及构造背景。结果表明:都南哑合岩体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13.3±2.1)Ma,岩体结晶年龄为早泥盆世;岩石属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高硅,SiO_(2)=71.13%~74.67%、富碱,Na_(2)O+K_(2)O=8.3%~9.26%,低铝,Al_(2)O_(3)=12.28%~13.56%、贫钛,0.15%~0.31%、贫镁,0.22%~0.34%及富钾特征。K_(2)O/Na_(2)O=0.69~1.64,平均1.36;稀土元素分布曲线呈强负铕,δEu=0.18~0.42,平均0.26,异常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Th,La,Ce,Nd。Ba相对亏损,Sr强亏损;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P,Ti,弱富集Nb,Ta,Sm,Zr,Hf,Y,Yb,整体具“A”型花岗岩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判别图解认为,都南哑合岩体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为中-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及后期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南哑合 黑云母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A”型花岗岩 后碰撞
下载PDF
青海省玛多县“5·22 M s7.4地震”地表破裂与次生灾害发育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周保 李五福 +8 位作者 董福辰 王秉璋 张新远 刘建栋 王春涛 曹锦山 宋泰忠 张琨 陈丽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91,共8页
2021年5月22日2时04分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为了查明此次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和伴生次生灾害发育特征,调查组采用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方式对地震影响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玛多-甘德断裂和昆仑山口-江错断... 2021年5月22日2时04分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为了查明此次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和伴生次生灾害发育特征,调查组采用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方式对地震影响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玛多-甘德断裂和昆仑山口-江错断裂之间形成了一条宽约75 km、长约230 km的活动断裂带,地表新发现地裂缝653条、砂土液化和喷砂冒水点1237个、地震鼓包97个、塌陷坑2个。地表破裂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自西向东出现马尾状分支的现象,东段与玛多-甘德断裂带以一定角度斜交,地裂缝整体走向与昆仑山口-江错断裂走向高度一致。地震地表破裂发育特征显示,此次玛多M s7.4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为昆仑山口-江错断裂,断面整体南倾,性质为左行走滑。此次大地震的发生是在印度板块向青藏高原挤压背景下,巴颜喀拉地块强烈向东挤出构造作用导致其北部走滑断裂发生左旋运动的结果。调查结果为地方政府关于灾区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及灾后重建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7.4级地震 昆仑山口-江错断裂 地表破裂 左旋走滑断层 次生灾害 青海
下载PDF
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段香卡日瓦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体年代学、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10
作者 张新远 李五福 +5 位作者 王秉璋 刘建栋 李善平 王春涛 李积清 曹锦山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61-778,共18页
笔者等以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段香卡日瓦岩体和珍秦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结果表明:香卡日瓦岩体和珍秦岩体岩性分别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 笔者等以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段香卡日瓦岩体和珍秦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结果表明:香卡日瓦岩体和珍秦岩体岩性分别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岩石SiO_(2)含量为65.45%~70.04%、Al_(2)O_(3)含量为15.30%~16.69%、K_(2)O/Na_(2)O为1.10~1.56,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1.04~1.11之间,显示弱过铝质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表现出相似的曲线特征,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负异常的“V”型右倾特征。岩石明显富集Cs、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两个岩体的锆石n(^(206)Pb)/n(^(238)U)加权平均年龄在217.9~216.3 Ma之间,指示为晚三叠世岩浆作用的产物;锆石Hf同位素初始值n(^(176)Hf)/n(^(177)Hf)为0.282453~0.282543,ε_(Hf)(t)值为-6.84~-3.50,相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48~1.69 Ga,暗示源区可能为古老地壳。综合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相关研究,认为香卡日瓦岩体和珍秦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后碰撞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造山带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晚三叠世
下载PDF
东昆仑拉陵高里河沟脑地区晚三叠世花岗闪长斑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特征
11
作者 刘建栋 张焜 +7 位作者 王秉璋 王春涛 李五福 张新远 曹锦山 袁锦鹏 李青 陈丽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5-1542,共18页
笔者等对东昆仑拉陵高里河沟脑花岗闪长斑岩开展详细的全岩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并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成岩构造背景。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31.1±1.2 Ma,... 笔者等对东昆仑拉陵高里河沟脑花岗闪长斑岩开展详细的全岩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并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成岩构造背景。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31.1±1.2 Ma,指示其侵位于晚三叠世早期。全岩K2O/Na2O值为0.69~0.71,Mg#值为40.5~41.6,里特曼指数σ为1.90~2.09,A/CNK=1.01~1.03,属弱过铝质中—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Yb)N值为19.54~25.52,具弱负Eu异常(δEu为0.96~0.97),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具有高的Sr含量(606.0×10^(-6)~647.9×10^(-6))和Sr/Y值(60.38~62.99),较低的Y(9.62×10^(-6)~10.66×10^(-6))和Yb(0.86-6~0.92×10^(-6))含量,显示Adakite(高锶低钇中酸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Hf同位素εHf(t)值介于-6.93~-2.94,地壳模式年龄(TDm^(2))范围为1.45~1.70 Ga。综合分析表明,拉陵高里河沟脑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东昆仑洋壳俯冲末期至局部碰撞的转换阶段,岩浆源于高压条件下的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高锶低钇中酸性岩 晚三叠世 Hf同位素 加厚地壳部分熔融
下载PDF
南祁连哈拉湖地区中奥陶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五福 张新远 +6 位作者 曹锦山 王国良 王春涛 王伟 乔国栋 刘建栋 陈丽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223,共9页
哈拉湖地区奥陶纪花岗岩相对富钠(Na2O>K2O),具有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特征,岩石类型以辉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岩石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均显示物质来源有地幔物质参与,构造环境判别图显示形成于大洋俯冲的环境。利用LAICP-MS进... 哈拉湖地区奥陶纪花岗岩相对富钠(Na2O>K2O),具有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特征,岩石类型以辉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岩石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均显示物质来源有地幔物质参与,构造环境判别图显示形成于大洋俯冲的环境。利用LAICP-MS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样品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66±4 Ma,限定该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中奥陶世,该时期北祁连洋发生双向扩张俯冲,南部中祁连陆块遭受俯冲挤压,导致地幔物质上涌,同时陆壳部分熔融,岩体为两者混合形成的产物,该岩体年龄的确定为祁连洋的多阶段俯冲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祁连 奥陶纪 岛弧 花岗岩
下载PDF
北-中祁连过渡带龙王山花岗岩体与花石峡钨钼矿关系讨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国良 陈发彬 +4 位作者 李五福 曹锦山 韩海臣 刘荣 保广普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7-243,共17页
花石峡钨钼矿位于青海省东部的互助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北祁连造山带南缘,为典型的矽卡岩型钨钼矿,其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花石峡钨钼矿区外围二长花岗岩体进行了年代学定年,获得(418.2±1.1)Ma U-P... 花石峡钨钼矿位于青海省东部的互助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北祁连造山带南缘,为典型的矽卡岩型钨钼矿,其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花石峡钨钼矿区外围二长花岗岩体进行了年代学定年,获得(418.2±1.1)Ma 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高钾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较亏损,δEu为0.50~0.88,具弱负Eu异常。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明显亏损高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龙王山花岗岩是板块碰撞期阶段的产物,属I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于下地壳。龙王山花岗岩同位素的获取,表明花石峡钨钼矿的成矿时代与岩浆侵入时间相近,为晚志留世。龙王山二长花岗岩为该矿提供了热源和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王山花岗岩 锆石测年 花石峡钨钼矿 地质特征 祁连地区
下载PDF
东昆仑没草沟蛇绿岩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国良 刘建栋 +4 位作者 杨雪松 刘荣 曹锦山 韩海臣 陈丽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3-591,共19页
重点介绍了没草沟蛇绿岩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等,并对该蛇绿岩构造背景进行了讨论。该蛇绿岩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构造上处于东昆仑复合造山带西段,岩石组合由变质基性玄武岩及少量辉绿岩、辉长岩、变质橄榄岩、辉橄岩等组成。岩石主... 重点介绍了没草沟蛇绿岩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等,并对该蛇绿岩构造背景进行了讨论。该蛇绿岩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构造上处于东昆仑复合造山带西段,岩石组合由变质基性玄武岩及少量辉绿岩、辉长岩、变质橄榄岩、辉橄岩等组成。岩石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该蛇绿岩与俯冲无关,属正常洋中脊型玄武岩。前人开展的地质调查表明,该蛇绿岩形成于晚奥陶世。通过对没草沟蛇绿岩中玄武岩和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别获得了488.2±2.1Ma和500.8±2.2 Ma的年龄数据,确定该蛇绿岩形成时代为中寒武世—早奥陶世。该同位素年龄的获得填补了该地区蛇绿岩无时代依据的空白,同时反映古特斯洋在本区的残留。综合区域地质特征认为,没草沟蛇绿岩早期为初始洋盆环境,晚期有洋脊扩张中心环境的玄武岩形成。寒武纪早期是洋盆发育的全盛期,奥陶纪晚期洋壳发生消减,于晚志留世洋盆基本闭合,后期伴有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草沟蛇绿岩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年龄 构造意义
下载PDF
北祁连东段柏木峡—门岗峡地区蛇绿岩的识别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建栋 李五福 +4 位作者 王国良 董进生 曹锦山 李红刚 赵忠国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4-258,共15页
为加强对北祁连早古生代多岛弧盆系蛇绿混杂岩的调查,选取柏木峡—门岗峡蛇绿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柏木峡—门岗峡蛇绿岩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构造上处于北祁连造山带中东段。由橄榄岩、辉长岩和基性火山岩组成较为... 为加强对北祁连早古生代多岛弧盆系蛇绿混杂岩的调查,选取柏木峡—门岗峡蛇绿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柏木峡—门岗峡蛇绿岩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构造上处于北祁连造山带中东段。由橄榄岩、辉长岩和基性火山岩组成较为完整的蛇绿岩单元。对辉长岩进行单颗粒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25.2±1.1)Ma(MSWD=0.06),代表了蛇绿岩的形成年龄,相当于早寒武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蛇绿岩中的基性火山岩属于拉斑系列,具有洋岛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玄武岩Th/Yb-Nb/Yb和TiO_(2)/Yb-Nb/Yb等构造环境判别图显示,该套蛇绿岩的形成环境与俯冲作用无关。结合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区域对比,认为该蛇绿岩代表早古生代北祁连洋壳,与玉石沟—川刺沟等蛇绿岩共同构成了达坂山—玉石沟蛇绿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带 柏木峡—门岗峡蛇绿岩 LA-ICP-MS锆石U-PB测年 洋岛玄武岩
下载PDF
中祁连东段乐都地区中酸性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锦山 李五福 +1 位作者 王国良 张新远 《地质与资源》 CAS 2019年第5期423-433,共11页
青海省中祁连东段乐都沈家峡-碱沟一带发育有中酸性侵入体.野外地质调查和和岩相学等研究表明,侵入体呈岩株状,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两者间呈脉动接触.对2件二长花岗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的加权平... 青海省中祁连东段乐都沈家峡-碱沟一带发育有中酸性侵入体.野外地质调查和和岩相学等研究表明,侵入体呈岩株状,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两者间呈脉动接触.对2件二长花岗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65.7±2.2 Ma(n=24,MSWD=0.031)、459±2 Ma(n=21,MSWD=0.76),表明侵入体时代为中奥陶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期侵入体属准铝质-过铝质中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La/Yb)N为10.57~23.126,δEu为0.47~0.69,稀土配分曲线具“V”型右倾特征;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K、La、Ce、Sm、Nd强富集,Zr、Hf弱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P、Ti强亏损;岩石具有岛弧型岩浆岩特征,其形成可能与北祁连洋向南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岛弧 北祁连洋 青海省
下载PDF
拉脊山东段峡门地区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新远 欧阳光文 +1 位作者 王春涛 曹锦山 《中国锰业》 2018年第5期85-88,共4页
在拉脊山东段峡门地区新发现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体,呈构造岩块分布于峡门(拉脊山)蛇绿构造混杂岩带。通过LA-ICP-MS方法测得花岗闪长岩锆石同位素年龄为821. 1 Ma±5. 6 Ma,侵位时代为新元古代。岩石SiO_2含量为72. 87%,Al_2O_3含量... 在拉脊山东段峡门地区新发现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体,呈构造岩块分布于峡门(拉脊山)蛇绿构造混杂岩带。通过LA-ICP-MS方法测得花岗闪长岩锆石同位素年龄为821. 1 Ma±5. 6 Ma,侵位时代为新元古代。岩石SiO_2含量为72. 87%,Al_2O_3含量为15. 02%,Al_2O_3含量为15. 02%,A/CNK值为1. 06,总体显示为弱过铝质钙碱性岩石。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微量元素中K、Rb、Ba、Th富集,Nb、Ta相对亏损。环境判别显示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体与大陆碰撞、地壳增厚密切相关,是形成于大陆碰撞构造背景之下的S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脊山东段 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 锆石U—Ph年龄
下载PDF
青海拉脊山东段峡门蛇绿混杂岩带的物质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18
作者 曹锦山 王伟 +2 位作者 李五福 张新远 缑明亮 《地质与资源》 CAS 2022年第6期716-728,共13页
在拉脊山东段青海省民和县峡门镇以南地区新识别出一条蛇绿混杂岩带,其物质组成复杂,构造岩块主要由蛇绿岩岩块、外来岩块、火山岩岩块以及变沉积岩岩块组成.基性火山熔岩和辉绿岩具轻稀土富集的“右倾”配分模式,大离子亲石元素Ba、Th... 在拉脊山东段青海省民和县峡门镇以南地区新识别出一条蛇绿混杂岩带,其物质组成复杂,构造岩块主要由蛇绿岩岩块、外来岩块、火山岩岩块以及变沉积岩岩块组成.基性火山熔岩和辉绿岩具轻稀土富集的“右倾”配分模式,大离子亲石元素Ba、Th、Sr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P、Ti、Nb相对亏损,总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岛弧拉斑玄武岩类似.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特征及区域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峡门蛇绿岩属与俯冲有关的SSZ型蛇绿岩,很可能是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的弧后小洋盆,属于弧后盆地扩张型蛇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脊山 蛇绿混杂岩 岩石地球化学 SSZ型蛇绿岩 构造环境 青海省
下载PDF
五龙沟金矿床成矿模式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缑明亮 曹锦山 +1 位作者 马炳春 周乐勋 《甘肃冶金》 2019年第3期84-87,共4页
青海省五龙沟金矿床是东昆仑成矿带大型矿集区之一,分析和研究五龙沟地区金矿床成矿机制及成矿模式对于确定该区成矿类型及进一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通过对五龙沟金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成矿机制的分析探讨,建立了... 青海省五龙沟金矿床是东昆仑成矿带大型矿集区之一,分析和研究五龙沟地区金矿床成矿机制及成矿模式对于确定该区成矿类型及进一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通过对五龙沟金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成矿机制的分析探讨,建立了金矿床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龙沟金矿 矿床地质特征 成矿机制 成矿模式
下载PDF
东昆仑—柴达木地区泥盆系划分对比
20
作者 才航加 刘建栋 +3 位作者 王春涛 李五福 赵忠国 曹锦山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3-361,共9页
东昆仑—柴达木地区泥盆系较为发育,均表现为陆相碎屑岩和火山岩沉积。前人将该地区泥盆系笼统地划归晚泥盆世牦牛山组,但其空间分布情况不详,划分与对比仍存争议。本文结合近些年在该地区开展的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相关的科研... 东昆仑—柴达木地区泥盆系较为发育,均表现为陆相碎屑岩和火山岩沉积。前人将该地区泥盆系笼统地划归晚泥盆世牦牛山组,但其空间分布情况不详,划分与对比仍存争议。本文结合近些年在该地区开展的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相关的科研成果等资料,重新厘定了东昆仑—柴达木地区泥盆系,将牦牛山组限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代表中—晚泥盆世陆相碎屑岩-火山岩沉积;重新启用契盖苏组,代表东昆北地区早泥盆世陆相碎屑岩-火山岩沉积;新建雪水河组代表万保沟地区早泥盆世陆相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山组 契盖苏组 雪水河组 泥盆纪 东昆仑—柴达木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