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IL-2、TNF-α的表达及注射该因子后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曾令兰 罗端德 +2 位作者 李淑莉 刘薇 贺永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0-152,153,共4页
目的 探讨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不同时期肝脏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及注射该因子后对肝纤维化的干预。方法 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后分3组,每组16只,其中2组于感染6wk后分别隔日注射(ip)IL-2和TNF-α连续4wk,... 目的 探讨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不同时期肝脏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及注射该因子后对肝纤维化的干预。方法 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后分3组,每组16只,其中2组于感染6wk后分别隔日注射(ip)IL-2和TNF-α连续4wk,另设未感染正常鼠为对照组,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动态观察相关因子活性。结果 感染未处理组小鼠肝脏中IL-2和TNF-α含量随感染时间(8、11、14、18wk)延长而缓慢下降,而感染6wk后经腹腔注射IL-2或TNF-α组小鼠则随着相应因子的补充而显著上升,末次注射后1~8wk,肝内IL-2或TNF-α水平明显高于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肝组织肉芽肿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减轻。结论 小鼠6wk后(成虫排卵后)给予外源性IL-2或TNF-α注射,能诱导相应细胞因子表达增强,并有减轻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感染 肝脏 IL-2 TNF-Α 表达 注射 肝纤维化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及骨髓中IL-4,IL-5和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曾令兰 罗端德 +2 位作者 刘薇 郭劲松 李淑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77-379,共3页
目的: 探讨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肝脏与骨髓产生Th2 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并用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 观察感染后第8、10 及第12 周小鼠肝脏及骨髓IL-4、IL-5 和IL-10 的变化。结果及结... 目的: 探讨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肝脏与骨髓产生Th2 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并用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 观察感染后第8、10 及第12 周小鼠肝脏及骨髓IL-4、IL-5 和IL-10 的变化。结果及结论: 在感染小鼠肝脏, IL-4, IL-5 和IL-10 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升高, 且以IL-4 最为明显。而在骨髓,IL-4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升高, 但在第10 及12 周时明显低于肝脏; IL-5在感染的第12 周内明显高于肝脏, IL-10在感染的10 w k 前呈增高趋势,但第12 周下降,并明显低于肝脏。小鼠的肝脏是感染日本血吸虫后机体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而在感染骨髓中, IL-5存在明显的自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白细胞介素4 IL-5 IL-10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体外感染正常人骨髓中3种细胞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曾令兰 熊开钧 +1 位作者 黄华芳 郭劲松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用乙型肝炎病毒(HBV)体外感染正常人骨髓中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从6h至3周的6个不同时期的动态观察发现:细胞内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阳性率表明3种细胞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但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 用乙型肝炎病毒(HBV)体外感染正常人骨髓中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从6h至3周的6个不同时期的动态观察发现:细胞内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阳性率表明3种细胞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但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最为敏感,其次为淋巴细胞,3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并发现病毒感染程度随细胞增殖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无吞噬能力的淋巴细胞亦是如此。透射电镜观察感染后的中性粒细胞,6h就出现线粒体和内质网的空泡变和髓样变性,24h细胞膜破裂,72h细胞表面重度破坏。表明病毒感染细胞有2种途径,其一为病毒主动侵犯细胞,其二为细胞吞噬病毒。在不同时期培养的上清液中均可较长时期检测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体外培养 骨髓细胞 PAP法
下载PDF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脾内T细胞亚群的定位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曾令兰 李祖进 +2 位作者 罗端德 刘薇 李淑莉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45-148,共4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22例晚期血吸虫病(下称晚血)患者肝内T细胞亚群,发现T细胞集中分布于虫卵肉芽肿外层,在非肉芽肿部位散在分布于虫卵附近,而广泛纤维化的区域内无T细胞浸润。肉芽辟和非内芽肿部位的T细胞均以CD8+细胞为...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22例晚期血吸虫病(下称晚血)患者肝内T细胞亚群,发现T细胞集中分布于虫卵肉芽肿外层,在非肉芽肿部位散在分布于虫卵附近,而广泛纤维化的区域内无T细胞浸润。肉芽辟和非内芽肿部位的T细胞均以CD8+细胞为主。19例患者脾脏内T细胞观察,发现脾脏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边缘区的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显著降低,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提高,而且由于脾脏纤维化,导致红素区T细胞稀疏,动脉周围淋巴鞘T细胞外移,本文讨论了以上结果在晚血免疫调控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 血吸虫病 T细胞亚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检测外周静脉血和末梢手指血白细胞中病毒抗原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曾令兰 王英 罗端德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09-210,共2页
本研究应用直接免疫金银染色法.检测32例HFRS患者外周静脉血白细胞中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率为87.5%,病程10天以内的19例患者,阳性率达100%,而对照组则全部阴性。说明直接免疫金银法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组化方法。为对比末梢手... 本研究应用直接免疫金银染色法.检测32例HFRS患者外周静脉血白细胞中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率为87.5%,病程10天以内的19例患者,阳性率达100%,而对照组则全部阴性。说明直接免疫金银法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组化方法。为对比末梢手指血白细胞中汉坦病毒抗原的结果,我们同步检测了静脉血和手指血。结果手指血阳性率达81.3%。10天以内患者达94.2%。两者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指采血制作简便,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肾综合症出血热 诊断 汉坦病毒
下载PDF
感染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脏、脾脏和结肠IL-4、IL-5和IL-10水平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曾令兰 李淑莉 +1 位作者 蔡淑清 罗端德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1999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为了解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小鼠不同脏器的免疫反应,我们观察了小鼠肝、脾、小肠Th2因子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ABC免疫组化法,并用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动态研究感染后8,10,12周IL-4、IL-5、IL-10的变化.结果:在... 目的:为了解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小鼠不同脏器的免疫反应,我们观察了小鼠肝、脾、小肠Th2因子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ABC免疫组化法,并用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动态研究感染后8,10,12周IL-4、IL-5、IL-10的变化.结果:在感染小鼠肝脏IL-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并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升高,IL-5和IL-10亦有相同变化,但IL-4最高,IL-10次之,IL-5居后;在感染小鼠的脾脏IL-4、IL-5、IL-10亦随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步缓慢升高,但IL-4在感染的第10周,IL-5在感染的第12周,IL-10从感染的第8周起与正常对照比较才有显著意义(P<0.05);在感染小鼠的小肠IL-4、IL-5、IL-10随感染时间延长呈缓慢升高趋势,从感染的第8周起与正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小鼠,肝脏是Th2因子免疫应答的主要器官,IL-4、IL-5和IL-10呈同步平行变化,以IL-4升高最明显;脾脏是调节免疫的器官,上述Th2因子的变化明显低于肝脏;而感染小鼠的小肠亦不是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其Th2因子的升高可能是整体反应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白细胞介素 结肠
下载PDF
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正常人骨髓细胞膜脂和酶生物活性的研究
7
作者 曾令兰 罗端德 +3 位作者 蔡淑清 刘薇 杨渝珍 郭劲松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6年第1期45-48,共4页
采用疏水性荧光探针DPH(1,6,-苯基-1,3;5-已三烯)标记感染了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正常人骨髓细胞的细胞膜,根据荧光偏振值的变化推导出膜脂流动性,同时通过细胞组化染色定量方法,测定细胞内酸性磷酸酶(ACP)和琥... 采用疏水性荧光探针DPH(1,6,-苯基-1,3;5-已三烯)标记感染了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正常人骨髓细胞的细胞膜,根据荧光偏振值的变化推导出膜脂流动性,同时通过细胞组化染色定量方法,测定细胞内酸性磷酸酶(ACP)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动态观察1、6、24、72h培养后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发现感染后细胞膜脂的流动性明显降低,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通过组化染色和显微分光光度计单细胞扫描定量认为:感染细胞在培养开始的72h内ACP、SDH升高,120h后明显下降,和正常相比亦有显著差异(P<0.05),这与病毒侵犯和细胞机能的受损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病毒 感染 骨髓细胞 膜脂 酶活性
下载PDF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脾脏内T细胞亚群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观察
8
作者 曾令兰 李祖进 罗端德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99-100,共2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位检测了19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脾脏内T细胞亚群。发现晚血患者脾脏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边缘区的CD4+T细胞(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抑制性/细胞毒T细胞)比值显著降低,CD8+T细胞百分...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位检测了19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脾脏内T细胞亚群。发现晚血患者脾脏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边缘区的CD4+T细胞(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抑制性/细胞毒T细胞)比值显著降低,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而且由于脾脏纤维化,导致红索区T细胞稀疏、动脉周围淋巴鞘T细胞外移。提示晚血患者脾脏内T细胞亚群的改变可能在晚血的免疫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血吸虫病 脾脏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汉滩病毒感染正常人骨髓细胞后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
9
作者 曾令兰 蔡淑清 +1 位作者 李淑莉 郭劲松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8年第5期269-270,共2页
为了解汉滩病毒(HTNV)感染正常人骨髓细胞后膜流动性改变,以疏水荧光DPH(1,6-二苯基-1,3,5-已三烯)为探针,标记于被检测的细胞膜上,根据荧光偏振值的变化推导出膜脂流动度。经动态观察:1h、6h、24h、72h培养后的淋巴细胞、... 为了解汉滩病毒(HTNV)感染正常人骨髓细胞后膜流动性改变,以疏水荧光DPH(1,6-二苯基-1,3,5-已三烯)为探针,标记于被检测的细胞膜上,根据荧光偏振值的变化推导出膜脂流动度。经动态观察:1h、6h、24h、72h培养后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发现感染后细胞与未感染细胞膜脂流动度的比值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步降低,其中中性粒细胞膜脂流动度比值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说明中性粒细胞是病毒感染的主要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感染 骨髓细胞 细胞膜流动性
下载PDF
发凝集试验快速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抗原的实验诊断
10
作者 曾令兰 田顺新 罗端德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78-179,共2页
应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单克隆抗体A25-1、A19和A5等量混合液标记活性炭,然后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陈株、湖北珠巨细胞病毒和呼吸合胞病毒作凝集试验。结果仅陈株和湖北株产生特异性凝集,而巨细胞病毒和呼吸合胞病毒不产生凝集。... 应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单克隆抗体A25-1、A19和A5等量混合液标记活性炭,然后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陈株、湖北珠巨细胞病毒和呼吸合胞病毒作凝集试验。结果仅陈株和湖北株产生特异性凝集,而巨细胞病毒和呼吸合胞病毒不产生凝集。阻断试验的结果为阴性,说明炭凝集试验.可以用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炭凝集试验
下载PDF
灌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11
作者 王永涛 魏荣磊 +2 位作者 朱尚白 曾令兰 雷薇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84-192,共9页
【目的】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分析贵州灌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路径,以湄江水库灌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为例,从水价形成、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工程运行管护机制和用水管理机制等方面,分析深化农业... 【目的】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分析贵州灌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路径,以湄江水库灌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为例,从水价形成、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工程运行管护机制和用水管理机制等方面,分析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经验做法。【结果】湄江水库灌区通过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灌溉面积、灌区骨干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节水方面等得到改善;农业年增粮食产量578.85万kg、年水利增收效益为848.53万元。【结论】湄江水库灌区通过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产品提质增效等方面,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对在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价形成 精准奖补 工程运行管护 农业用水管理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的基因变异、分型及基因诊断
12
作者 曾令兰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8-319,共2页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基因诊断 分子生物学 基因分型 基因变异 PCR
下载PDF
158例腹腔感染患者致病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易建华 曾令兰 +1 位作者 姜伟超 罗端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 研究腹腔感染患者致病菌感染谱和耐药性的变化。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对由腹腔感染患者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 ,并按 NCCL 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  1994年以来自腹腔感染患者分离致病菌 184株 ,肠球菌的构成增高显著 ,并具有... 目的 研究腹腔感染患者致病菌感染谱和耐药性的变化。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对由腹腔感染患者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 ,并按 NCCL 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  1994年以来自腹腔感染患者分离致病菌 184株 ,肠球菌的构成增高显著 ,并具有多重耐药特性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s)、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的出现 ;1994年以来大部分临床分离菌对过去常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上升明显。结论 细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产生了程度不等的耐药性 ,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应特别注意耐药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耐受性 细菌 腹腔感染
下载PDF
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1
14
作者 易建华 李伟 +3 位作者 熊英 曾令兰 翁志宏 蔡淑清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研究双环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双环醇治疗慢性乙肝患者20例,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血清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 目的研究双环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双环醇治疗慢性乙肝患者20例,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血清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肽(PⅢP)和透明质酸(HA)水平。同时经皮肝活检观察治疗前后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双环醇可以显著降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ALT和GGT水平,复常率分别达95%和70%,同时可以明显降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LN、CⅣ和PⅢP水平,尤其PⅢP和CⅣ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3和0.530,P<0.01)。结论双环醇可以减轻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和抑制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醇 肝纤维化 慢性乙肝 肝活检
下载PDF
吡喹酮治疗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熊莉娟 李淑莉 +1 位作者 罗端德 曾令兰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69-370,共2页
目的 研究吡喹酮治疗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前后血清 TNF-α,IFN -γ水平的变化。方法 制备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模型 ,应用 EL ISA方法检测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在吡喹酮治疗前后血清TNF-α,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 吡喹酮治疗组 TNF-α含... 目的 研究吡喹酮治疗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前后血清 TNF-α,IFN -γ水平的变化。方法 制备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模型 ,应用 EL ISA方法检测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在吡喹酮治疗前后血清TNF-α,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 吡喹酮治疗组 TNF-α含量较感染组显著降低 (P<0 .0 1) ,吡喹酮治疗组 IFN-γ含量较感染组显著增加 (P<0 .0 1)。结论 吡喹酮可通过降低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血清 TNF-α的含量 ,提高 IFN-γ的含量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喹酮 肝纤维化 血吸虫病 TNF-α IFN-Γ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血清TNF-α、IFN-γ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熊莉娟 李淑莉 +1 位作者 罗端德 曾令兰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00-301,共2页
目的 检测己酮可可碱 (PTX)抗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前后血清 TNF-α、IFN-γ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 ,应用 EL ISA方法检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在 PTX治疗前后血清 TNF-α、IFN-γ水平的变化。 ... 目的 检测己酮可可碱 (PTX)抗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前后血清 TNF-α、IFN-γ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 ,应用 EL ISA方法检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在 PTX治疗前后血清 TNF-α、IFN-γ水平的变化。 结果  PTX治疗可降低血清 TNF- α的含量 ,高剂量 PTX组与对照组相比 ,P<0 .0 1,而低剂量 PTX组与对照组相比 ,P<0 .0 5 ,高剂量 PTX组与低剂量 PTX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 ;PTX治疗后可提高 IFN- γ的含量 ,高剂量 PTX组和低剂量 PTX组与对照组相比 ,P<0 .0 1,高剂量 PTX组与低剂量 PTX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高剂量 PTX组与吡喹酮组相比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P>0 .0 5 )。 结论  PTX可明显降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血清 TNF-α水平 ,提高 IFN-γ的含量 ,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用与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 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小鼠 血清 TNF-Α IFN-Γ
下载PDF
各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自发性抑制性T细胞功能和T细胞亚群的改变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祖进 王心禾 +7 位作者 罗端德 曾令兰 李淑莉 刘薇 吴新星 李友志 杨业翔 李召华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7-30,共4页
对17例急性、14例慢性和25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自发性抑制性T细胞(STs)功能进行了检测,同时测定所有急血、慢血患者和15例晚血患者的T细胞亚群。急血患者的OKT_3+(全T细胞)、OKT_4+(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和OKT+_8(抑制性/细... 对17例急性、14例慢性和25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自发性抑制性T细胞(STs)功能进行了检测,同时测定所有急血、慢血患者和15例晚血患者的T细胞亚群。急血患者的OKT_3+(全T细胞)、OKT_4+(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和OKT+_8(抑制性/细胞毒T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升高,STs功能正常;慢血和晚血患者OKT_8+细胞百分比增高,OKT_3+细胞和OKT_4+/OKT_8+比值明显降低,STs功能显著增强。急血患者的OKT_8+细胞百分比与STs功能呈负相关,慢血和晚血患者的OKT_8+细胞百分比和OKT_4+/OKT_8+比值分别与STs功能呈正相关和负相关。提示急血患者细胞免疫反应增强,慢血和晚血患者的细胞免疫呈降低调节,抑制性T细胞和T细胞亚群在血吸虫病免疫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亚群 血吸虫病患者 晚期血吸虫病 血吸虫感染 免疫调控 虫卵肉芽肿 负相关 日本血吸虫病 抑制性 曼氏血吸虫病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对日本血吸虫病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贺永文 刘风超 +3 位作者 罗端德 曾令兰 李淑莉 刘薇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 E1 (PGE1 )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用免疫组化 SABC技术结合计算机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 ,定量检测并分析 PGE1 治疗前后 ,感染日本血吸虫大鼠肝内 、 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 E1 (PGE1 )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用免疫组化 SABC技术结合计算机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 ,定量检测并分析 PGE1 治疗前后 ,感染日本血吸虫大鼠肝内 、 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的变化。 结果  (1)感染组大鼠肝内 、 型胶原及 TGF- β1 均主要分布在虫卵肉芽肿内 ,呈密集片状着色。经 PGE1 治疗后 、 型胶原及 TGF- β1 的着色均明显减少。 (2 ) PGE1 治疗组 、 型胶原及 TGF- β1 的含量分别为 0 .2 5 71Sv± 0 .1939、0 .2 45 9Sv± 0 .1836和 0 .135 1Sv± 0 .0 941(Sv为面密度 )均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的 0 .475 9Sv± 0 .2 40 1、0 .46 12 Sv± 0 .1987和 0 .34 5 0 Sv± 0 .2 15 2 (P<0 .0 5 ) ;(3)在 PGE1 治疗组和感染对照组大鼠肝内 , 型胶原的含量均与 TGF- β1 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r=0 .96 36 ,P<0 .0 5 ;r=0 .86 6 7,P<0 .0 5 ) , 型胶原的含量亦均与 TGF- β1 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r=0 .96 36 ,P<0 .0 5 ;r=0 .92 72 ,P<0 .0 5 )。 结论  PGE1 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 PGE1 抑制 TGF- β1 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虫卵肉芽肿 前列腺素E1 转化生长因子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TGF- β1和 、 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熊莉娟 罗端德 +1 位作者 曾令兰 李淑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9-211,共3页
目的 研究己酮可可碱 (pentoxifylline,PTX)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 、 型胶原含量的影响。 方法  4 0只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均分 4组 ,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吡喹酮组 5 0 0mg/ (kg· d)治... 目的 研究己酮可可碱 (pentoxifylline,PTX)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 、 型胶原含量的影响。 方法  4 0只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均分 4组 ,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吡喹酮组 5 0 0mg/ (kg· d)治疗 2 d,高剂量 PTX组 36 0 mg/ (kg· d)治疗 8wk,低剂量 PTX组 180 mg/ (kg· d)治疗 8wk。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 ,观察不同剂量 PTX治疗前后肝脏 TGF-β1和 、 型胶原含量的变化。 结果  PTX对 TGF- β1和 、 型胶原含量的影响与治疗剂量有关 ,高剂量 PTX组 TGF- β1和 、 型胶原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而低剂量 PTX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高剂量 PTX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可显著降低其肝脏 TGF-β1和 、 型胶原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胶原 己酮可可碱 肝纤维化 日本血吸虫病 化生长因子β1 I型胶原
下载PDF
重组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对感染血吸虫小鼠肝纤维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华斌 曾令兰 贺永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81-98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对日本血吸虫小鼠肝纤维化作用. 方法 ABC免疫组化法,VG染色及多媒体图文分析,观察不同时期感染血吸虫小鼠肝脏IL-2、IFN-γ和胶原纤维变化以及分别注射重组IL-2、IFN-γ后小鼠肝脏I... 目的探讨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对日本血吸虫小鼠肝纤维化作用. 方法 ABC免疫组化法,VG染色及多媒体图文分析,观察不同时期感染血吸虫小鼠肝脏IL-2、IFN-γ和胶原纤维变化以及分别注射重组IL-2、IFN-γ后小鼠肝脏IL-2、IFN-γ和胶原纤维变化. 结果小鼠肝脏IL-2、IFN-γ水平随感染时间延长而缓慢下降,胶原纤维含量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渐上升;注射重组IL-2或IFN-γ组小鼠随着相应因子补充显著上升,胶原纤维含量逐渐下降,末次注射后1~6周,肝脏相应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和感染组P<0.01,胶原纤维含量明显低于感染组P<0.01. 结论重组IL-2和IFN-γ明显降低肝脏胶原纤维合成,延缓肝纤维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日本 重组IL-2 重组IFN-γ 胶原纤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