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culetin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神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曾尤超 姜芮 +1 位作者 刘涛 范瑞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99-3001,共3页
目的探讨Esculetin(ESC)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将大鼠模型均分为ESC处理组和模型组,其中ESC处理组大鼠通过灌胃给予ESC,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 目的探讨Esculetin(ESC)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将大鼠模型均分为ESC处理组和模型组,其中ESC处理组大鼠通过灌胃给予ESC,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显示梗死面积,观察ES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形态的改变;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脑组织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NF)-κB、胶质细胞源性生长因子(GDNF)表达;采用黄嘌呤氧化酶-羟胺法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对大鼠模型进行评分,其中1~3分视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率为89.41%。与模型组比较,ESC处理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显著降低,脑组织TLR4、NF-κB表达显著降低,MDA活性显著下降,而SOD活性及GDNF表达显著上升(均P<0.05)。结论 ESC可通过降低TLR4、NF-κB、MDA含量,升高GDNF表达及SOD活性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发挥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的降低及抗氧化能力的提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CULETIN 缺血性脑损伤 神经保护
下载PDF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尤超 徐永素 +1 位作者 刘涛 姚声涛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29期4096-4097,共2页
目的分析影响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97例,按照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分为无再狭窄组(66例)和再狭窄组(31例)。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包... 目的分析影响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97例,按照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分为无再狭窄组(66例)和再狭窄组(31例)。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包括年龄、性别,有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合并症,狭窄侧别、椎动脉原始内径、支架类型、支架长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在吸烟、高血压、椎动脉原始内径、支架类型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椎动脉原始内径、支架类型是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椎动脉原始内径越小,支架置入术后越容易出现再狭窄;药物支架可有效预防发生支架内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 支架置入术 再狭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自行血栓性闭塞一例报告
3
作者 曾尤超 姚声涛 +2 位作者 徐永素 韩冲 熊波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39-540,共2页
我科在2011年收治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在进行介入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手术过程中,瘤腔内还未填入弹簧圈,该动脉瘤自行闭塞。现将该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本例讨论复习有关文献。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自行 血栓性闭塞
下载PDF
脑血管支架置入后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被引量:4
4
作者 官昌伦 石国霰 +2 位作者 李琴 罗永梅 曾尤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81-1684,共4页
背景:分析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原因,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方式。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database(1989/2009)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09),由第一作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收集和质量评价。从脑血管支... 背景:分析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原因,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方式。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database(1989/2009)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09),由第一作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收集和质量评价。从脑血管支架置入的治疗进展,脑血管支架的种类及生物相容性,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3方面进行描述和整理,并对并发症的发生进行临床验证。结果:脑血管支架置入后的并发症主要有颈动脉窦反应、高灌注综合征、脑血管痉挛、穿刺部位出血、支架处血栓形成、其他部位再狭窄及脑缺血等。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发生虽然很难完全杜绝,但应尽量避免,要做到正解选择支架置入病例,提高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和纠正不良操作习惯,提高术者对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严格围手术期的管理,对出现的并发症要及时正确处理避免产生严重后果。在各种脑血管支架中,金属支架生物相容性较差,聚合物支架、涂层支架和药物支架生物相容性均好于金属支架,能有效的预防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结论: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可作为脑血管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脑血管支架中的药物支架,聚合物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较好;在治疗过程中只要进行充足的置入前准备,正确的操作与围绕手术期管理,则脑血管支架置入后的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支架 治疗 并发症 生物相容性 康复治疗
下载PDF
一级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官昌伦 李琴 +2 位作者 熊波 曹光宇 曾尤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81-82,共2页
目的评价一级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 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康复专业人员的康复训练指导,康复组从早期即开始进行系统的一级康复治疗,两组治... 目的评价一级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 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康复专业人员的康复训练指导,康复组从早期即开始进行系统的一级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康复组患者在治疗后Barthel指数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一级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综合医院及基层医院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康复 易化技术 评定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6
作者 焦松 衣希 +5 位作者 韩冲 夏湘平 曾尤超 肖华 刘锐 唐钧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7期48-50,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1日~2015年10月1日收治入院的1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外侧裂-...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1日~2015年10月1日收治入院的1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95%、80%≤血肿清除率〈95%、血肿清除率〈80%的百分比分别为75.00%、23.33%、1.67%,对照组为48.33%、28.33%、23.33%;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23.33%;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为(13.57±1.05)分,对照组为(10.87±2.34)分。观察组患者各项相关指标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超早期治疗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早期治疗效果更佳。应在早期积极给予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经颞叶皮层入路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术期患者精神状态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范瑞明 姚声涛 +6 位作者 李刚 焦松 曾尤超 韩冲 陈伟 陈仲琼 龚其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4-435,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致狭窄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精神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脑血管病患者80倒,均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为颈动脉狭窄、且达到支架置入治疗标准,均行颈动...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致狭窄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精神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脑血管病患者80倒,均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为颈动脉狭窄、且达到支架置入治疗标准,均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分别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0例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全部成功,无任何不良事件发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前患者的MMSE、SAS、SDS以及NIHSS评分分别为(21.20±3.72)分、(55.32±3.28)分、(53.94±3.31)分及(10.00±4.82)分;术后1个月,患者上述各项评分分别为(24.02±4.11)分、(48.15±3.57)分、(45.63±4.25)分和(5.00±3.05)分,与术前比较,MMSE评分明显增高,而SAS、SDS以及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及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手术期间 精神状态检查表
下载PDF
关于强化脑血管病专科规培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 被引量:9
8
作者 范瑞明 姚声涛 +5 位作者 李刚 曾尤超 焦松 夏湘平 韩冲 龚其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第2期108-109,共2页
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长期以来主要偏重于医学专业知识的教授和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忽略了规培医师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因脑血管病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面... 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长期以来主要偏重于医学专业知识的教授和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忽略了规培医师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因脑血管病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面对当前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有必要强化专科规培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如何引导和培养他们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已成为临床医学教育中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主要讨论在新形势下加强培养脑血管病专科规培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有效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规培医师 医学教育 医患沟通 策略
下载PDF
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80例的效果及预后 被引量:11
9
作者 焦松 姚声涛 +6 位作者 李刚 韩冲 夏湘平 曾尤超 肖华 唐钧 刘锐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4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对脑动脉瘤破裂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为今后脑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且均实施微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其中治疗组的40例患者...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对脑动脉瘤破裂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为今后脑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且均实施微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其中治疗组的40例患者在入院3d内进行介入治疗,而对照组的另外40例患者则在入院3d后进行介入治疗。术后进行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栓塞效果、并发症情况,并利用改良Rankin表(m RS)评分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完全栓塞率达85.0%,远超于对照组的62.5%;且治疗组的次全栓塞率和不完全栓塞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的m 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显示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5%,明显高于治疗组的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栓塞在脑动脉瘤破裂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介入栓塞 预后
下载PDF
临床路径教学方法在神经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焦松 韩冲 +2 位作者 刘衡 曾尤超 夏湘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实习教学中运用临床路径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实习生6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运用临床路径方式,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素质均高于... 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实习教学中运用临床路径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实习生6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运用临床路径方式,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素质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临床路径教学方法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实习教学 临床路径教学
下载PDF
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焦松 姚声涛 +6 位作者 李刚 韩冲 夏湘平 曾尤超 肖华 唐钧 刘锐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2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6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时间不同分为实验组(31例,发病6 h内进行手术)和对照组(30例,发病后7-72 h进行手术),两组均给予小骨窗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日常生活能... 目的探讨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6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时间不同分为实验组(31例,发病6 h内进行手术)和对照组(30例,发病后7-72 h进行手术),两组均给予小骨窗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治疗后1个月,实验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级Ⅰ-Ⅱ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后行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优于早期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 小骨窗手术 高血压 脑出血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下载PDF
3D-CTA与3D-DS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随访对比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华 姚声涛 +10 位作者 李刚 范瑞明 夏湘平 焦松 韩冲 曾尤超 刘锐 唐均 曹芳 吴海涛 孙晓川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01-505,共5页
目的通过与3D-DSA比较,探讨3D-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观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在显微镜下经翼点入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均接受3D-CTA和3D-DSA随访的患者。有41例患者随访,44个夹闭... 目的通过与3D-DSA比较,探讨3D-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观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在显微镜下经翼点入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均接受3D-CTA和3D-DSA随访的患者。有41例患者随访,44个夹闭动脉瘤纳入研究。以3D-DSA为参考标准,分别评价3D-CTA检查发现动脉瘤残留、复发,以及载瘤动脉狭窄、闭塞的灵敏性、特异性及阳性、阴性预测率。结果有1例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患者,3D-CTA及3D-DSA检查均发现动脉瘤残留,未发现动脉瘤复发病。另外有1例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患者,3D-CTA及3D-DSA检查均发现载瘤动脉闭塞,未发现载瘤动脉狭窄病例。3D-CTA评价动脉瘤残留及载瘤动脉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阴性、阳性预测率均为100%,准确性与3D-DSA一致。结论随着高分辨率CT的应用及软件技术的发展,3D-CTA能够作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的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术后随访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清MMP-9和TIMP-1对CVS的预测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刚 刘锐 +7 位作者 焦松 夏湘平 韩冲 肖华 唐钧 曾尤超 范瑞明 姚声涛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水平及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预测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作为实验组,分别于SAH后术前,术后第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水平及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预测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作为实验组,分别于SAH后术前,术后第1、3、7天及出院当天采血,检测血清中MMP-9和TIMP-1的水平,并与2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除SAH的CVS患者在第7天TIMP-1蛋白表达趋于正常外,CVS和非CVS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血清MMP-9和TIMP-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患者血浆MMP-9和TIMP-1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照组MMP-9和TIMP-1无显著相关性(P>0.05),且SAH的CVS患者较非CVS患者MMP-9在术后第3、7天,增高更明显,SAH术后第3天TIMP-1的表达在CVS和非CVS均明显增高,而在CVS患者在第7天蛋白表达趋于正常。结论 SAH的CVS和非CVS患者血清MMP-9和TIMP-1的蛋白均有显著增高,且CVS患者的TIMP-1蛋白表达时间与非CVS患者有差异,同时检测患者血清MMP-9和TIMP-1的蛋白表达量对预测SAH后CVS的发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MMP-9 TIMP-1
下载PDF
关于提高规培医师对脑血管疾病临床能力的探讨
14
作者 肖华 弋佳玉 +5 位作者 夏湘平 曹芳 焦松 韩冲 曾尤超 姚声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9期1-2,共2页
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致死致残率高,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具有急性起病,病情重,进展迅速,治疗方案多样化等特点,需作为一线的规培医师快速判断病情,明确诊断及治疗,尽可能控制病情,改善预... 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致死致残率高,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具有急性起病,病情重,进展迅速,治疗方案多样化等特点,需作为一线的规培医师快速判断病情,明确诊断及治疗,尽可能控制病情,改善预后。本文主要探讨提升规培医师对脑血管疾病的掌握及临床处理能力,提升处理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能力,需要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规培医师 临床能力
下载PDF
关于提高脑血管病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探讨
15
作者 范瑞明 姚声涛 +5 位作者 李刚 曾尤超 焦松 夏湘平 韩冲 龚其海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13期2055-2057,共3页
临床见习是医学教学的必要环节之一,可加深医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鉴于医学见习生处于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与临床实习之间的特殊阶段,尤其对于脑血管病科这种三级临床学科来讲,由于神经系统的抽象性及复杂性,见习时间又相对较短... 临床见习是医学教学的必要环节之一,可加深医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鉴于医学见习生处于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与临床实习之间的特殊阶段,尤其对于脑血管病科这种三级临床学科来讲,由于神经系统的抽象性及复杂性,见习时间又相对较短,主要以临床观摩为主,加之受患者欠合作及病种不全等制约,故教研室应制定详细、规范的见习计划,教师应全面掌握培养目标及每次见习课的目的与要求,充分发挥见习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改进脑血管病专业见习课教学方法,逐步培养见习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提升临床教学质量,同时,需注重培养其爱伤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医学 脑血管障碍 临床 见习生 教学质量
下载PDF
颅内外血管多发性狭窄多支架置入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锦 姚声涛 +6 位作者 韩冲 曾尤超 陈伟 李刚 范瑞明 王长明 付建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5-476,共2页
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可导致局部脑血流速度下降、组织灌流不足,造成梗死。文献[1]报道约20%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特别是颅内外多发性血管狭窄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更明显。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颅内外血管... 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可导致局部脑血流速度下降、组织灌流不足,造成梗死。文献[1]报道约20%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特别是颅内外多发性血管狭窄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更明显。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颅内外血管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脑血管狭窄有效的新方法”。但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颅内外血管迂曲、狭窄等,在支架介入治疗术后,伴随有各种并发症。在支架置人过程中,正确的术前评估,手术中正规操作,术后正规治疗及规范化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主要措施”。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多发性血管狭窄 支架置入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本海 刘海军 +3 位作者 曾尤超 左浩 潘永洁 詹剑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9期227-230,共4页
本文报道1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患者。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发病具有下肢无力、尿便困难、感觉障碍,早期临床症状常不典型,临床极易漏诊、误诊。本例患者既往有脑出血病史,经治疗后病情好转,仍遗留右侧肢体无力。8月前出现双下肢无力,... 本文报道1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患者。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发病具有下肢无力、尿便困难、感觉障碍,早期临床症状常不典型,临床极易漏诊、误诊。本例患者既往有脑出血病史,经治疗后病情好转,仍遗留右侧肢体无力。8月前出现双下肢无力,当地医院考虑脑血管病再发,未行脊髓相关检查,导致疾病在早期出现误诊。到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后结合病情行脊髓MRI检查发现脊髓病变、脊髓血管畸形。综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脊髓影像学表现,明确诊断: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通过本案例报道及复习文献,加深对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认识,提高医生对该疾病的诊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无力 排尿困难 脊髓MRI 脊髓硬脊膜 动静脉瘘
下载PDF
硫胺素缺乏导致的韦尼克脑病及类似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干性脚气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本海 刘海军 +4 位作者 周庆 唐青青 左浩 曾尤超 詹剑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48-252,共5页
韦尼克脑病(Wernicke encephalopathy,WE)是由于硫胺素(维生素B1)缺乏导致的急性神经系统急症,最常见的病因是酗酒,其他因素包括长期处于饥饿、长时间禁食、营养不良、妊娠剧吐、慢性呕吐、硫胺素前静脉输注射葡萄糖或长期静脉输注葡萄... 韦尼克脑病(Wernicke encephalopathy,WE)是由于硫胺素(维生素B1)缺乏导致的急性神经系统急症,最常见的病因是酗酒,其他因素包括长期处于饥饿、长时间禁食、营养不良、妊娠剧吐、慢性呕吐、硫胺素前静脉输注射葡萄糖或长期静脉输注葡萄糖、长期化疗(5-氟尿嘧啶、多氟尿嘧啶和异环磷酰胺)、慢性血液透析、艾滋病、神经性厌食症、慢性精神障碍、肠外营养、再喂养综合征、胃肠手术、胃肠道恶性肿瘤、急性胰腺炎、肝脏疾病、甲亢、消化功能不全和遗传性硫胺素转运障碍等[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尼克脑病 干性脚气病 吉兰-巴雷综合征 硫胺素
下载PDF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合并多发脑结核及脊髓结核1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本海 刘海军 +3 位作者 杨全凤 郭红 曾尤超 詹剑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年第5期313-317,共5页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hematogenous disseminated tuberculosis,HDT)是一种严重的结核感染,在所有结核病中,发病率为3%~7%,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儿童,高达25%[1]。其可通过血行播散导致全身器官受累,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其中30%的患者并发结...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hematogenous disseminated tuberculosis,HDT)是一种严重的结核感染,在所有结核病中,发病率为3%~7%,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儿童,高达25%[1]。其可通过血行播散导致全身器官受累,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其中30%的患者并发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TBM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累及脑实质、脑膜和脊髓[2]。TBM在发展中国家是亚急性和慢性脑膜炎常见的原因[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脊髓 影像学 脑脊液变化 综合治疗
下载PDF
以偏侧肢体肌张力增高为主的干燥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本海 刘海军 +4 位作者 左浩 郑前敏 杜文琪 曾尤超 詹剑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年第6期373-375,共3页
干燥综合征(sj 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外分泌腺,引起口干、眼干和唾液腺肿大。SS的患病率为43.69~77.94/10万[1]。在我国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33%~0.77%[2]。SS可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干燥综合征(sj 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外分泌腺,引起口干、眼干和唾液腺肿大。SS的患病率为43.69~77.94/10万[1]。在我国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33%~0.77%[2]。SS可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在吴小芳等[3]报道的SS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例并文献复习中多发生于女性(占91.5%),临床表现多样化,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占83%。但目前在临床上SS以帕金森综合征为首发起病的患者少见。目前国内外为个案报道。周志华等[4]报道的SS并发帕金森综合征1例,朱东胜等[5]报道的以运动迟缓、肌强直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SS 1例,此2例文献报道的SS征都是以帕金森症状起病为首发表现,血抗SSA、SSB阳性,唇腺活检明确诊断为SS,开始都误诊为帕金森病,以帕金森病治疗效果不佳,明确诊断后按SS治疗病情好转。笔者现报道1例以帕金森综合征形式起病的SS的诊治经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复习疾病的临床表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SS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的认识,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减少对该疾病的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帕金森综合征 羟氯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