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对脑小血管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脑微结构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曾慧鈃 李金标 +7 位作者 王猛 欧阳馥冰 禹雷 易铭 郭佳钰 倪瑞晨 崔立谦 范玉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5期502-513,共12页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方法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方法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的大脑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纳入于2018年9月—2020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CSVD患者,收集人口学信息、临床资料、认知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睡眠质量量表评分、CSVD常规影像学资料以及DTI、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参数等。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5次/小时为界,分为OSA组(AHI≥5次/小时)与不伴OSA组(AHI<5次/小时),通过TBSS方法计算大脑白质存在差异的区域及其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并对MD与睡眠监测参数、认知功能评分、CSVD影像标志物和CSVD负荷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CSVD患者39例,其中7例因缺乏MRI数据/参数不一致/图像质量差而被排除,最终纳入32例患者。OSA组21例,平均年龄为(64.14±11.57)岁,男性18例(85.7%);不伴OSA组11例,平均年龄为(67.64±8.95)岁,男性6例(54.5%)。TBSS分析显示,与不伴OSA组相比,OSA组在双侧丘脑前放射、双侧皮质脊髓束、双侧扣带回、双侧海马、大钳、小钳、双侧额枕下束、双侧上/下纵束、双侧钩束等部位的MD增加(P<0.001)。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发现,OSA组MD增加与脑白质高信号相对体积(r=0.646,P<0.05)和Fazekas 2~3级(r=0.458,P<0.05)呈正相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374,P<0.05),与MMSE评分、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亚量表评分、睡眠质量评估量表、AHI、PSG参数、其他CSVD影像标志物及CSVD负荷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CSVD合并OSA患者存在更为广泛的脑白质纤维损害,且大脑微结构广泛损害和脑白质高信号及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高信号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伴淡漠研究进展
2
作者 曾慧鈃 李浩 +2 位作者 李金标 崔立谦 范玉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3-178,共6页
淡漠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致残率增加、自杀率升高以及照顾者负担加重。然而,CSVD伴淡漠的诊治未被充分认识并且被严重低估。本文对CSVD伴淡漠的概念、流行病... 淡漠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致残率增加、自杀率升高以及照顾者负担加重。然而,CSVD伴淡漠的诊治未被充分认识并且被严重低估。本文对CSVD伴淡漠的概念、流行病学特征、神经影像机制、评估与诊断、与抑郁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治疗等进行综述。已有研究显示CSVD伴淡漠的发生机制可能涉及前额叶-基底神经节环路的白质纤维损害以及脑网络功能障碍;CSVD伴淡漠参与介导认知功能损害,而不是由抑郁介导,且淡漠可能增加痴呆的发生风险;多巴胺类药物及神经调控技术在CSVD伴淡漠的治疗中具备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淡漠 抑郁 神经影像 认知功能 多巴胺能药物 神经调节技术 重复经颅磁 刺激
下载PDF
老年男性,波动性肌无力并口干、眼干3个月——重症肌无力Lambert-Eaton叠加综合征
3
作者 陈艺聪 曾慧鈃 +2 位作者 刘刚 曾进胜 余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08-512,共5页
本文报告1例重症肌无力Lambert-Eaton叠加综合征。患者男,64岁,波动性四肢近端无力、吞咽费力和活动后呼吸困难3个月,呈晨轻暮重和病态疲劳,伴口干和眼干的自主神经受损表现,神经系统查体示四肢近端肌力约4级,四肢腱反射减退,新斯的明... 本文报告1例重症肌无力Lambert-Eaton叠加综合征。患者男,64岁,波动性四肢近端无力、吞咽费力和活动后呼吸困难3个月,呈晨轻暮重和病态疲劳,伴口干和眼干的自主神经受损表现,神经系统查体示四肢近端肌力约4级,四肢腱反射减退,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电生理显示多条神经静止时运动传导波幅减低(左正中、面和尺神经均≤5.0 mV),大力收缩15 s后波幅上升超过2倍,左面神经、双尺神经重复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低频(3 Hz、5 Hz)递减(17.4%~35.6%)、高频(15 Hz、20 Hz)递增(153%~328%),血清AChR-Ab和Titin-Ab阳性,VGCC-Ab阴性,合并胸腺瘤,最终诊断为重症肌无力Lambert-Eaton叠加综合征(myasthenia gravis Lambert-Eaton overlap syndrome,MLOS)。经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8~24 mg/d)抑制免疫联合胆碱酯酶抑制剂(溴比斯的明60 mg,2~4次/d)控制症状,病情好转后行胸腺瘤切除,肌无力症状明显改善、眼干消失。MLOS临床罕见,以波动性肌无力为主要表现时,容易忽略自主神经受累表现和遗漏检查,影响准确而全面的诊断。通过报告1例MLOS病例,以提高对MLOS诊断和治疗要点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性肌无力 自主神经受损 重症肌无力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 Lambert-Eaton叠加综合征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大脑类淋巴系统功能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崔立谦 曾慧鈃 +4 位作者 陈一欣 张一智 李金标 邓文皓 曹莉萍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0-405,共6页
目的:基于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e-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探讨双相情感障碍Ⅰ型(bipolar disorderⅠ,BD-Ⅰ)患者大脑类淋巴系统功能改变。方法:招募从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 目的:基于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e-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探讨双相情感障碍Ⅰ型(bipolar disorderⅠ,BD-Ⅰ)患者大脑类淋巴系统功能改变。方法:招募从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BD-Ⅰ型患者44例(BD-Ⅰ组),另外招募与其匹配的正常对照者30人(HC组)。采集受试者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e,DTI)数据并计算沿血管周围间隙(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ALPS)指数。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7)、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评估被试焦虑、抑郁、躁狂和社会功能。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t检验、Z检验、卡方检验,比较受试者临床资料和DTI-ALPS指数的组间差异,采用偏相关检验分析DTI-ALPS指数与HAMA、HAMD-17、YMRS、GAF评分的相关性。结果:BD-Ⅰ组受试者左脑、右脑及双侧平均DTI-ALPS指数[(1.69±0.17),(1.44±0.15),(1.56±0.15)]均比HC组的DTI-ALPS指数[(1.71±0.15),(1.46±0.13),(1.58±0.12)]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1,-0.545,-0.556,均P>0.05)。控制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后,右脑、双侧平均DTI-ALPS指数与HAMA躯体性焦虑因子评分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349,P=0.030;r=-0.334,P=0.038)。结论:BD-Ⅰ型患者大脑类淋巴系统功能障碍不明显,但患者焦虑情绪可能与大脑类淋巴功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类淋巴系统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脑小血管病伴发抑郁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金标 崔立谦 +2 位作者 李浩 曾慧鈃 范玉华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58-763,共6页
抑郁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常伴发的情绪症状,与认知功能的损害有一定关系,可显著增加CSVD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CVSD伴发抑郁的发生与心理应激关系不大,与大脑情感环路的受损有关。本文就近年CVSD影像学... 抑郁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常伴发的情绪症状,与认知功能的损害有一定关系,可显著增加CSVD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CVSD伴发抑郁的发生与心理应激关系不大,与大脑情感环路的受损有关。本文就近年CVSD影像学特征与抑郁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CVSD伴发抑郁神经影像学机制研究展开综述。较多文献显示深部白质病变、基底节区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是CSVD伴发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局部脑容积减小与抑郁有关;CSVD伴发抑郁的神经影像机制研究提示抑郁症状的发生与脑叶皮层-皮质下边缘区域的神经环路相关。这些研究结果为探索CVSD伴发抑郁的神经病理学机制及特定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抑郁 神经影像学 神经环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