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年龄大鼠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与衰老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8
1
作者 曾昭淳 马厚勋 曾繁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5-307,共3页
目的 探讨组织一氧化氮 (NO)含量与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变化规律 ,揭示其与衰老的关系。方法 采用铜离子活化镉还原法、硫代巴比妥酸染色法和血红蛋白氧化法测定组织 NO、丙二醛 (MDA)含量和 NOS的活性。结果 与青年鼠组 (4~ ... 目的 探讨组织一氧化氮 (NO)含量与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变化规律 ,揭示其与衰老的关系。方法 采用铜离子活化镉还原法、硫代巴比妥酸染色法和血红蛋白氧化法测定组织 NO、丙二醛 (MDA)含量和 NOS的活性。结果 与青年鼠组 (4~ 5月龄 )相比 ,老年鼠组 (2 0~ 2 2月龄 )心脑肾组织 NO降低差异显著性 (P<0 .0 1 ) ,而中年鼠组 (9~ 1 0月龄 )仅肾组织 NO含量降低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与中年鼠组比较 ,老年鼠组仅在心脏组织 NO含量降低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中年鼠组心脑组织 NOS活性较青年鼠组降低 (P<0 .0 5) ;而老年鼠组组织 NOS活性较中年鼠组增高 ,仅脑组织 NOS增高有显著差异 (P<0 .0 5)。与青年鼠对照组比较 ,老年鼠组组织 NOS活性降低 ,但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与青年鼠组比较 ,老年鼠组心肝脑肾组织 MDA增高 (P<0 .0 1 ) ,中年鼠组仅在肝组织有显著性 (P<0 .0 5)。老年鼠组心肝脑肾组织 MDA较中年鼠组增高 ,但仅在脑组织有显著性 (P<0 .0 5)。结论  NO与衰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丙二醛 衰老
下载PDF
Arresten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和鉴定 被引量:5
2
作者 曾昭淳 何爱彬 +1 位作者 马立新 廖飞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2-576,共5页
Arresten来自人Ⅳ型胶原α1 链非胶原末端 ,可抑制新血管生成。从人肝脏提取总RNA ,RT PCR扩增arres ten的cDNA ,T载体进一步扩增后与表达载体pPIC9连接 ,测序 ,确认后转入毕赤酵母 ,获得表达可溶性arresten的酵母细胞。表达产物经初步... Arresten来自人Ⅳ型胶原α1 链非胶原末端 ,可抑制新血管生成。从人肝脏提取总RNA ,RT PCR扩增arres ten的cDNA ,T载体进一步扩增后与表达载体pPIC9连接 ,测序 ,确认后转入毕赤酵母 ,获得表达可溶性arresten的酵母细胞。表达产物经初步纯化后 ,用SDS PAGE测定分子量为 2 6kD ,与理论计算值接近 ;表达产物对matrigel辅助的内皮细胞管化有明显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用毕赤酵母表达了有活性的arrest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RESTEN 毕赤酵母 表达 鉴定 血管生成
下载PDF
ACE基因多态性,血清水平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半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曾昭淳 蒋涛 汪恕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目的 我们在一组116例糖尿病及糖尿病伴高血压的重庆地区汉族人中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I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内含子插入/缺失(I/D)多态性,ACE血清水平及其与糖尿... 目的 我们在一组116例糖尿病及糖尿病伴高血压的重庆地区汉族人中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I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内含子插入/缺失(I/D)多态性,ACE血清水平及其与糖尿病及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关系。方法用PCR扩增ACE基因第16内含子I/D片段,用电泳法确定其多态性;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ACE的活性。结果 糖尿病伴高血压组D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63、糖尿病组0.51、健康对照组0.48。糖尿病伴高血压组D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和P<0.025)。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D等位基因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DD基因型的血ACE水平高下DI基因型和II基因型,在三种基因型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P=121.73,P<0.01)。糖尿病伴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血清ACE活性,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32.57,P<0.01)。结论 ACE活性与ACE基因第16内含子D等位基因的频率;高的血压和高的血清ACE活性有关。ACE的D等位基因可能是导致血清高ACE活性和高血压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高血压 基因多态性 ACE基因
下载PDF
浅析生化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曾昭淳 蒋晓秋 冯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0年第1期3-4,共2页
本文分析了大二医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时存在的问题。它们既可由生物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也可由教师和学生自己存在的问题引起;一些学生学习不够努力是当前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只有通过高校内部的体制改革来解决。
关键词 生物化学 教学问题 医学教育
下载PDF
肝性昏迷大白鼠组织锌含量及^(65)锌保留的测定
5
作者 曾昭淳 王征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72-274,共3页
本文测定了四氯化碳所致肝昏迷大白鼠组织的锌含量及~65Zn在其体内的保留,结果为肝昏迷大白鼠脑、肝组织锌含量显著下降(P<0.05)心、肾组织无显著变化,~65Zn的保留与对照一致。
关键词 肝昏迷 锌含量
下载PDF
肿瘤抑制基因
6
作者 曾昭淳 王征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70-174,共5页
1969年Heubner和Todaro提出了癌基因的假说.1970年mantin首先观察到癌基因的作用.癌基因是能转化正常细胞而诱发肿瘤的病毒或肿瘤细胞的DNA.在正常动物细胞中存在着癌基因的付本,即原癌基因.在适当的条件下原癌基因被激活、导致出现某... 1969年Heubner和Todaro提出了癌基因的假说.1970年mantin首先观察到癌基因的作用.癌基因是能转化正常细胞而诱发肿瘤的病毒或肿瘤细胞的DNA.在正常动物细胞中存在着癌基因的付本,即原癌基因.在适当的条件下原癌基因被激活、导致出现某些与肿瘤细胞有关的表型,引起肿瘤.八十年代另一类与肿瘤有关的基因已被发现,它们的产物有控制细胞增殖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抑制基因
下载PDF
紫外吸收碘量法测定微量维生素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 被引量:7
7
作者 廖飞 杨晓 +3 位作者 康格非 曾昭淳 程朝英 左渝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72-373,共2页
关键词 紫外吸收碘量法 测定 微量维生素C 还原型谷胱甘肽 光度法 药物分析
下载PDF
在高于米氏常数的底物浓度下用积分法测定尿酸酶活性 被引量:6
8
作者 廖飞 朱小云 +2 位作者 王咏梅 曾昭淳 左渝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1551-1554,共4页
目的 :以尿酸酶为模型 ,考察在底物浓度高于酶米氏常数 (Km)时用积分法测定酶活性 (Vm)的可靠性 .方法 :用 2 93nm光吸收记录尿酸酶反应曲线 .用以反应时间为自变量的积分速度方程 ,以尿酸酶Km 为常数而本底为非线性参数拟合尿酸酶反应... 目的 :以尿酸酶为模型 ,考察在底物浓度高于酶米氏常数 (Km)时用积分法测定酶活性 (Vm)的可靠性 .方法 :用 2 93nm光吸收记录尿酸酶反应曲线 .用以反应时间为自变量的积分速度方程 ,以尿酸酶Km 为常数而本底为非线性参数拟合尿酸酶反应曲线 ,搜寻对应最好拟合的Vm.结果 :此积分法测定Vm 主要受剩余底物浓度影响 ,本底基本没有干扰 .剩余底物低于 2 .5 μmol/L时用 1 0~ 70 μmol/L起始底物所得Vm 无差异 .用 2 5和 70 μmol/L起始底物浓度时初速度和Vm 都与酶量呈正比 .在此两种底物浓度下积分法的下限相同 ,且与初速度法下限无明显差异 .但用积分法测定酶活性的上限明显高于初速度法 ,而且起始底物浓度越低则差异越显著 .结论 :在积分法中使用以反应时间为自变量的积分速度方程拟合酶反应曲线 ,在高于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分法 初速度 尿酸酶 自变量 上限 底物浓度 酶活性测定
下载PDF
点样位置对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行为的改变 被引量:4
9
作者 廖飞 王咏梅 +2 位作者 左渝萍 何爱彬 曾昭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4年第4期17-18,23,共3页
血清蛋白室温下进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时,点样线靠近阳极端则有蛋白朝阴极运动,低温下移动方向相同而速度变慢。兰色葡聚糖和溴酚兰在对应条件下电泳表明,主要是薄膜表面溶剂蒸发,造成缓冲液由两端朝中部补充而流动,从而改变了部分低荷... 血清蛋白室温下进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时,点样线靠近阳极端则有蛋白朝阴极运动,低温下移动方向相同而速度变慢。兰色葡聚糖和溴酚兰在对应条件下电泳表明,主要是薄膜表面溶剂蒸发,造成缓冲液由两端朝中部补充而流动,从而改变了部分低荷质比血清蛋白的电泳行为。此异常现象证实缓冲液流动可改变蛋白质电泳行为,可用于验证电泳影响因素的设计性实验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样位置 血清蛋白 醋酸纤维薄膜 电泳行为 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专业
下载PDF
对氧磷酯酶-1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蒲霞 曾繁荣 +1 位作者 曾昭淳 刘万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T2DM)并发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血清PON1活性用酚乙酸酯为底物测定。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用ELISA法测定。结果老年单纯T2DM组PON1活性为(9608±3143)kU/L,比...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T2DM)并发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血清PON1活性用酚乙酸酯为底物测定。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用ELISA法测定。结果老年单纯T2DM组PON1活性为(9608±3143)kU/L,比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13028±1948)kU/L,P<001〕,T2DM并发DR组PON1活性(7453±1679)kU/L,比老年单纯T2DM组显著降低(P<001)。oxLDL浓度在老年单纯T2DM为(6996±841)μg/L,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4264±763)μg/L,P<001〕,老年人T2DM并发DR组oxLDL浓度为(8123±849)μg/L比老年单纯T2DM组显著升高(P<001)。PON1活性与oxLDL的浓度呈高度负相关(r=-08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ON1活性是T2DM并发DR的高度危险因素(P<001)。结论PON1活性在T2DM显著下降,且在并发T2DM患者下降更显著。PON1活性与oxLDL呈负相关。PON1活性降低是T2DM并发DR的高度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对氧磷酯酶-1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Amadori糖化白蛋白对牛视网膜血管二酯酰甘油——蛋白激酶C级联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波 汪恕萍 +2 位作者 蒋涛 汤为学 曾昭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 :探讨Amadori糖化血清白蛋白对牛视网膜血管二酯酰甘油 (DAG)———蛋白激酶C(PKC)信号级联的影响及d-α-生育酚的干预作用。方法 :体外制备的Amadori糖化的牛血清白蛋白 (AGSA)分别在生理浓度葡萄糖 (5 .5mmol/L)和高浓度葡萄糖 (... 目的 :探讨Amadori糖化血清白蛋白对牛视网膜血管二酯酰甘油 (DAG)———蛋白激酶C(PKC)信号级联的影响及d-α-生育酚的干预作用。方法 :体外制备的Amadori糖化的牛血清白蛋白 (AGSA)分别在生理浓度葡萄糖 (5 .5mmol/L)和高浓度葡萄糖 (2 0mmol/L)培养液中作用于新鲜牛视网膜血管。采用薄层层析和放射自显影法测定DAG含量和PKC活性 ;并检测d -α-生育酚预处理后DAG、PKC改变。结果 :在生理葡萄糖浓度下 ,牛视网膜血管暴露于AGSA2 4h或 72h后细胞内DAG含量、PKC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当AGSA和高葡萄糖同时作用于牛视网膜血管时 ,DAG -PKC级联显著激活 ,分别为正常葡萄糖组的 3.4 7倍和 4 .5 4倍 ;在正常血清培养液中 ,与 5 .5mmol/L的葡萄糖相比 ,2 0mmol/L高糖在 2 4h时并不刺激DAG含量增加 (P >0 .0 5 ) ,而 72h时则较对照组增加 4 5 % ,PKC活性较对照增加 5 6 % ,而d -α -生育酚可逆转上述生化改变。结论 :Amadori糖化血清白蛋白可在生理葡萄糖浓度下刺激DAG -PKC途径活化 ,从而影响血管一系列生理功能 ,而d -α-生育酚对血管生化改变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清蛋白 二酯酰甘油 蛋白激酶C 视网膜血管
下载PDF
生物医药基础学科探究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4
12
作者 廖飞 卜友泉 +1 位作者 曾昭淳 邓小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6年第7期827-828,863,共3页
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造意识。探究性实验教学内容覆盖基本实验技术、主要研究对象和常用研究方案。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由学生围绕研究对象参照常用研究方案自行拟定实验内容,从而构成探究性教学实验用于实践。通过介... 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造意识。探究性实验教学内容覆盖基本实验技术、主要研究对象和常用研究方案。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由学生围绕研究对象参照常用研究方案自行拟定实验内容,从而构成探究性教学实验用于实践。通过介绍本学科理论与技术在解决医药难题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创造力 创新意识 探究性教学实验
下载PDF
OLFM4^(GW112/hGC-1)、GRIM19及PIN1基因在12种人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轶 曾昭淳 +1 位作者 左渝萍 张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检测OLFM4GW112/hGC-1、GRIM19及PIN1基因在12种人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并探讨与肿瘤细胞凋亡与周期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半定量的方法检测GW112、GRIM19与PIN1三种基因在人12种肿瘤细胞株中转录水平。结果RT-PCR结果显示:12种人... 目的检测OLFM4GW112/hGC-1、GRIM19及PIN1基因在12种人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并探讨与肿瘤细胞凋亡与周期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半定量的方法检测GW112、GRIM19与PIN1三种基因在人12种肿瘤细胞株中转录水平。结果RT-PCR结果显示:12种人肿瘤细胞株中GW112、GRIM19与PIN1三种基因均有表达,未出现转录缺失。其中胃癌细胞SGC-7901与脑胶质瘤细胞CHG-5中的GW112表达明显强于GRIM19,而在其余十种细胞株中GW112表达却明显低于GRIM19。实验组细胞中,PIN1基因只在SGC-7901株与CHG-5株中表达较弱,其余表达均较强。结论GW112、GRIM19与PIN1在这些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状况很可能与它们的周期调控和细胞凋亡有关,对三种基因的表达研究可进一步对分析三种基因的功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FM4 GRIM19 PIN1 肿瘤细胞株 基因表达 RT-PCR
下载PDF
对氧磷酸酯酶-1Glu-Arg192位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万里 曾昭淳 +2 位作者 何全 张革 邓国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酸酯酶 - 1(PON- 1)基因 Glu- Arg192位多态性、血清 PON- 1活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用多聚酶链限制片段多态性反应技术对 12 3例冠心病 (CHD)患者 (CHD组 )及 110例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的PON- 1192位进行基因...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酸酯酶 - 1(PON- 1)基因 Glu- Arg192位多态性、血清 PON- 1活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用多聚酶链限制片段多态性反应技术对 12 3例冠心病 (CHD)患者 (CHD组 )及 110例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的PON- 1192位进行基因分型 ,用酚乙酸酯为底物测定血清 PON- 1活性。  结果 :重庆居民 PON- 1基因 192 A、B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对照组为 0 .43、0 .5 7,CHD组为 0 .40、0 .6 0。 CHD组的PON- 1AA、AB、BB基因型的构成比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正常对照组 3种基因型之间血脂无显著相关 (P>0 .0 5 ) ,CHD组的 PON- 1活性 (75 .6± 2 3.5 KU/ L )比正常对照组 (10 8.4± 18.3 KU/ L )显著下降 (P<0 .0 1)。  结论 :重庆居民 PON- 1192 B等位基因与 CHD无关 ,血清 PON- 1活性与 CHD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酸酯酶-1 冠心病 基因多态性 高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缺失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与心肌梗塞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刚 陈运贞 +7 位作者 柳青 曾昭淳 姚珍微 许炜 兰雁飞 凌红 罗开良 李增高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28-329,共2页
目的:探讨缺失型(D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5例心肌梗塞患者及47例附照组,用 PCR技术检测 ACE基因缺失/插入多态性。结果:心肌梗塞组 ACE DD、D基因频率分别为 0.8... 目的:探讨缺失型(D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5例心肌梗塞患者及47例附照组,用 PCR技术检测 ACE基因缺失/插入多态性。结果:心肌梗塞组 ACE DD、D基因频率分别为 0.80、0.87较对照组 0.83,0.83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失型ACE基因可能与冠心病发病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心肌梗塞 ACE
下载PDF
血管发生抑制因子restin的克隆表达及其抗血管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革 柯细松 +2 位作者 冯涛 周兰 曾昭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 :克隆人血管发生抑制因子restin(hRS) ,在E .coli中融合表达 ,并测定其抗血管活性。方法 :用RT PCR法从中国人胎盘组织中扩增hRS基因 ,重组入pGEM T载体中并测序鉴定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 hRS ,表达融合蛋白GST hRS。融合蛋白经... 目的 :克隆人血管发生抑制因子restin(hRS) ,在E .coli中融合表达 ,并测定其抗血管活性。方法 :用RT PCR法从中国人胎盘组织中扩增hRS基因 ,重组入pGEM T载体中并测序鉴定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 hRS ,表达融合蛋白GST hRS。融合蛋白经亲和纯化及凝血酶切后 ,采用鸡胚绒毛膜尿囊膜试验检测其抗血管生成活性。结果 :RT PCR产物为 5 64bp ,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胶原XV(COL15A1)的C端序列一致 ,但在 2 1位 (TCT→TCG)引起丝氨酸的同义突变 ,82位 (ACA→TCA)引起丝氨酸突变为苏氨酸。诱导表达的人GST hRS融合蛋白经凝血酶切后 ,分子量为 2 0kD ,具有抗血管生成活性。结论 :hRS的成功克隆、表达为抗血管生成治疗实体瘤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发生抑制因子 RESTIN 融合表达 抗血管生成活性 胎盘组织 基因克隆
下载PDF
PCR-LIS-SSCP检测大肠癌PTEN基因的点突变 被引量:13
17
作者 柯细松 曾昭淳 刘万里 《实用癌症杂志》 2002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PTEN基因突变在大肠癌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低离子强度 -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 ,对大肠癌及正常大肠石蜡包埋组织中PTEN的第 7、第 8个外显子进行点突变检测。结果 在 60例大肠癌组织中 ,第 7个外显子S... 目的 探讨PTEN基因突变在大肠癌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低离子强度 -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 ,对大肠癌及正常大肠石蜡包埋组织中PTEN的第 7、第 8个外显子进行点突变检测。结果 在 60例大肠癌组织中 ,第 7个外显子SSCP带型异常的有 2 8例 ,阳性率为 46.7% (χ2 =5 .0 81,P <0 .0 5 ) ,第 8个外显子未见阳性带。在 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 ,2个外显子均未见异常SSCP带型。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PTEN的第 7个外显子点突变的发生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基因 大肠癌 点突变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LIS-SSCP 发病机理
下载PDF
细胞死亡调控基因GRIM19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在恶性胶质瘤CHG-5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声涛 黄轶 +1 位作者 曾昭淳 唐文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194-2197,共4页
目的构建细胞死亡调控基因GRIM19(genes associated with retinoid-IFN-induced mortality 19)重组腺病毒载体,观察GRIM19对病毒包装细胞是否具有细胞毒作用,并验证其对脑胶质瘤CHG-5细胞的感染效率。方法采用PCR方法分别将GRIM19以及E... 目的构建细胞死亡调控基因GRIM19(genes associated with retinoid-IFN-induced mortality 19)重组腺病毒载体,观察GRIM19对病毒包装细胞是否具有细胞毒作用,并验证其对脑胶质瘤CHG-5细胞的感染效率。方法采用PCR方法分别将GRIM19以及EGFP基因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在BJ5183(pAdeasy)菌内同源重组,筛选阳性克隆,酶切测序鉴定,线性化后转染293T细胞进行包装、扩增、纯化,PCR检测病毒上清,TCID50法测定病毒滴度并感染CHG-5细胞后Western免疫印迹法验证GRIM19蛋白表达。结果连接重组后经酶切和测序法筛选出pAd-GRIM19;转染293T包装细胞,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GFP)明显表达,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未见明显细胞毒作用。Ad-GRIM19及Ad-EGFP初纯病毒经氯化铯梯度离心纯化最终获得约5×1010U/ml与8×1010U/ml滴度的重组病毒;将其体外感染胶质瘤CHG-5细胞,均能达到90%左右的感染率,Western免疫印迹法表明Ad-GRIM19感染组GRIM19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GRIM19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为体内外进一步研究GRIM19对脑胶质瘤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IM19 腺病毒 胶质瘤细胞 CHG-5
原文传递
Alzheimer Disease病因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飞 曾昭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0-512,共3页
关键词 ALZHEIMER 病因 神经退行性疾病 发生发展机制 脑胆碱能神经元 神经元纤维缠结 老年性痴呆症 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同工酶β、δ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波 汪恕萍 曾昭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1-123,137,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发病过程中视网膜血管蛋白激酶C(PKC)同工酶 β、δ表达变化及其与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组。采用渗透休克法获取大鼠视网膜血管。在成模后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发病过程中视网膜血管蛋白激酶C(PKC)同工酶 β、δ表达变化及其与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组。采用渗透休克法获取大鼠视网膜血管。在成模后 2周、2月、4月、6月 ,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视网膜血管PKC同工酶 β、δ表达情况。毛细血管床形态立体定量评估DR。结果 :PKC - β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 2周、2月、4月、6月时呈胞膜至胞浆部移位激活 ,而PKC -δ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 2周、2月、4月、6月时呈胞膜至胞浆部移位激活。成模 6月后 ,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呈现周细胞减少、基底膜增厚的特征性改变 ,而成模 4月时 ,电镜显示糖尿病大鼠深层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结论 :在DR发病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PKC同工酶 β、δ在视网膜血管的变化不同 ,对DR的发生、发展有着不同的调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同工酶 视网膜 糖尿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