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三尖杉酯碱防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作用机理的超微结构动态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曾水清 胡椿枝 +4 位作者 吕源淑 李俊平 魏厚仁 武忠弼 王慧君 《眼科研究》 CSCD 1991年第2期105-107,I005,I006,共5页
从细胞超微结构水平动态观察了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半合成性中药高三尖杉酯碱对体外培养的人眼结膜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初步结果表明,该药引起细胞损伤的主要特点是核膜内陷,染色质凝聚和边集以及胞浆的广泛空泡变性。此... 从细胞超微结构水平动态观察了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半合成性中药高三尖杉酯碱对体外培养的人眼结膜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初步结果表明,该药引起细胞损伤的主要特点是核膜内陷,染色质凝聚和边集以及胞浆的广泛空泡变性。此外,该药尚能抑制细胞分泌胶原纤维和合成细胞微丝的功能,故其为防治眼内纤维增生性病变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尖杉酯碱 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
下载PDF
兔眼玻璃体内注入脂质体的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曾水清 胡椿枝 +4 位作者 吕源淑 田秀华 杨今祥 云国杏 胡文倩 《眼科研究》 CSCD 1992年第1期23-25,I004,共4页
应用离心、加温和冷藏试验证实自制脂质体具有较良好的稳定性。经眼压、眼底镜、裂隙灯、眼电生理、光镜和电镜等检查,表明这种脂质体能安全用于眼内,是较为理想的眼内药物载体。
关键词 脂质体 药物载体 眼药
下载PDF
双目间接检眼镜在后段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曾水清 胡椿枝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23-225,共3页
本文介绍了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进行后段玻璃体手术的操作方法及其优点。对适应倒象观察环境后的医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玻璃体 外科手术 眼底镜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防治PVR作用机理的超微结构动态研究
4
作者 曾水清 胡椿枝 +4 位作者 吕源淑 李俊平 魏厚仁 武忠弼 王慧君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421-423,共3页
中药高三尖杉酯碱有明显抑制人眼结膜成纤维细胞(HFb)增生和防治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作用,其效果可与国外报道的5-氟尿嘧啶和正定霉素等相媲美,且毒性更低。为了探讨其作用机理,本文从超微结构水平研究了该药对HFb的影响。
关键词 超微结构 PVR 高三尖杉酯碱 作用机理 正定霉素 成纤维细胞 致死量 药物作用 空泡变性 眼结膜
下载PDF
角巩膜破裂伤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二期玻璃体手术
5
作者 曾水清 徐莉莉 +1 位作者 程扬 曾爱萍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5-366,共2页
目的 临床观察角巩膜破裂伤合并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二期玻璃体手术 (玻切 )治疗效果。方法 对 1996年至2 0 0 0年收治的 14例患者 (14眼 )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出院时视网膜解剖学复位 11例 ,失败 3例。视力增进 11例 ,不变 3例。结... 目的 临床观察角巩膜破裂伤合并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二期玻璃体手术 (玻切 )治疗效果。方法 对 1996年至2 0 0 0年收治的 14例患者 (14眼 )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出院时视网膜解剖学复位 11例 ,失败 3例。视力增进 11例 ,不变 3例。结论 二期玻切是治疗角巩膜破裂伤合并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角巩膜破裂伤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下载PDF
聚乳酸眼科植入材料的制备及其降解性能 被引量:34
6
作者 卓仁禧 尹超 +2 位作者 吴颖楠 祝磊 曾水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2-104,共3页
聚乳酸眼科植入材料的制备及其降解性能卓仁禧*尹超吴颖楠祝磊曾水清(武汉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2)(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关键词聚乳酸,制备,生物可降解性,眼科植入材料1996-08-18收稿,1997-01... 聚乳酸眼科植入材料的制备及其降解性能卓仁禧*尹超吴颖楠祝磊曾水清(武汉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2)(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关键词聚乳酸,制备,生物可降解性,眼科植入材料1996-08-18收稿,1997-01-17修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制备 眼科植入材料 生物降解
下载PDF
血管抑素体外对兔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抑制 被引量:4
7
作者 孙旭芳 曾水清 +2 位作者 王宇哲 李晓青 胡燕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3-575,578,共4页
目的 观察血管抑素对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ERK 1)活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L Lysine耦联的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从血浆中分离和纯化血管抑素。原代培养兔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 目的 观察血管抑素对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ERK 1)活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L Lysine耦联的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从血浆中分离和纯化血管抑素。原代培养兔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血管抑素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 ,Westernblot检测血管抑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刺激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ERK 1水平的影响。结果 血管抑素在体外能显著抑制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其ED50 约为 16 0 μg/ml。VEGF刺激兔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后 ,ERK 1被迅速激活 ,而血管抑素能使其表达量降低 35 6 %。结论 血管抑素有望成为极有临床价值的防治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抑素 微血管内皮细胞 视网膜 体外 ERK 增生 抑制作用 分离和纯化 表达量 原代培养
下载PDF
shRNA抑制人RPE细胞HIF-1α基因表达对VEGF及PED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吕明良 曾水清 +2 位作者 肖青 李敏 夏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88-691,共4页
目的利用小发卡环RNA(shRNA)使缺氧培养条件下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沉默,观察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影响。方法体外转录法合成对HIF-1αmRNA序列的两个靶点的shRNA,... 目的利用小发卡环RNA(shRNA)使缺氧培养条件下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沉默,观察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影响。方法体外转录法合成对HIF-1αmRNA序列的两个靶点的shRNA,对缺氧(150μmol/L CoCl2模拟)培养条件下人RPE细胞的HIF-1α进行干扰,使用RT-PCR检测HIF-1α、VEGF和PEDF mRNA的表达及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HIF-1α、VEGF和PEDF蛋白水平。结果HIF-1αmRNA的两种shRNA均能有效地抑制RPE细胞在缺氧条件下HIF-1α的表达,同时也有效地抑制VEGFmRNA和蛋白表达,并促进PEDF蛋白表达,但对PEDF mRNA的表达无影响。结论HIF-1αmRNA的shRNA能有效地使缺氧条件下RPE细胞HIF-1α基因沉默,进而有效地抑制缺氧对VEGF的上调作用,同时也促进PEDF表达。揭示了HIF-1与缺氧条件下PEDF翻译后的下调机制有关,是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最为关键的细胞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NA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缺氧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的C-myc反义寡核苷酸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分布和稳定性的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徐莉莉 陈建斌 曾水清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在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观察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的C-myc反义寡核苷酸转染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人工合成带有FAM... 目的在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观察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的C-myc反义寡核苷酸转染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人工合成带有FAM荧光标记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用脂质体包裹转染体外培养的RPE细胞,同时用无脂质体介导的裸AS-ODN作对比,在荧光显微镜下动态观察AS-ODN在RPE细胞内的分布和存留时间。结果与无脂质体介导的裸AS-ODN相比,脂质体介导的AS-ODN在细胞内、尤其在胞核的分布明显加强;不仅转染速度快,而且在细胞的存留时间延长1倍以上。结论脂质体能明显增强AS-ODN在RPE细胞内的转染效率,有望进一步用于防治PVR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反义寡核苷酸 脂质体 转染效率 C-myc 分布 PVR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稳定性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视网膜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岱 曾水清 +2 位作者 陈晓 易明望 管志华 《江苏中医药》 CAS 2003年第3期53-55,共3页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球后注射对缺血再灌注鼠视网膜的影响。方法 :应用前房灌注液体升高眼压的方法建立大鼠RIR模型 ,并随机分为防护组和对照组 ,防护组大鼠损伤前30min球后注射复方丹参 0 0 5ml,对照组球后注射生理盐水 0 0 5ml...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球后注射对缺血再灌注鼠视网膜的影响。方法 :应用前房灌注液体升高眼压的方法建立大鼠RIR模型 ,并随机分为防护组和对照组 ,防护组大鼠损伤前30min球后注射复方丹参 0 0 5ml,对照组球后注射生理盐水 0 0 5ml,两组均缺血 6 0min后 ,分别在恢复灌注 30min、2 4h和 72h后进行透射电镜 (TEM)和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表达的检测。结果 :再灌注 30min、2 4h、72h后防护组与对照组相比 ,病理组织学损害明显减轻 ,HSP70表达阴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缺血再灌注 复方丹参注射液 大鼠
下载PDF
高糖联合低氧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IF-1ɑ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吕明良 曾水清 +1 位作者 肖青 夏又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高糖及高糖联合低氧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l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 目的探讨高糖及高糖联合低氧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l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使用化学低氧诱导剂CoCl2模拟RPE细胞低氧环境,研究RPE细胞分别在5.56 mmol/L葡萄糖(对照组)5、.56 mmol/L葡萄糖+150μmol/L CoCl2(低氧组)、2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以及25 mmol/L葡萄糖+150μmol/L CoCl2(联合组)的培养条件下,通过反转录PCR检测HIF-1α及VEGF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检测HIF-1α及VEGF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RPE细胞HIF-1α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而高糖组可检测出微量的HIF-1α蛋白,对照组未能检测出HIF-1α蛋白;且高糖组VEGF 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均增加(均P<0.05)。与低氧组比较,联合组RPE细胞HIF-1α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但HIF-1α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低氧组(P<0.05);同时VEGF 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也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高糖对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HIF-1α的影响是促进蛋白的合成,且对HIF-1α蛋白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在联合低氧条件下高糖促进合成的HIF-1α蛋白更加稳定,同时也促进VEGF的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低氧 葡萄糖
下载PDF
缺氧条件下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旭芳 曾水清 +4 位作者 张虹 杨红 程阳 李小青 李贵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5-827,共3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微血管细胞在缺氧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视网膜微血管细胞(RECs)分别在正常氧、缺氧3h不同条件下培养后,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半定量测定HIF1α... 目的探讨视网膜微血管细胞在缺氧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视网膜微血管细胞(RECs)分别在正常氧、缺氧3h不同条件下培养后,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半定量测定HIF1α和VEGF基因的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缺氧组RECsHIF1基因的mRNA水平表达为对照组的4.6倍。同时缺氧组RECs细胞的VEGF基因的mRNA水平表达为对照组的3倍。结论缺氧能引起视网膜微血管细胞的HIF-1及VEGF基因mRNA水平高表达,提示缺氧可能通过HIF1基因的转录途径来诱发VEGF基因的高表达导致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缺氧诱导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粉防己碱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岱 曾水清 +1 位作者 陈晓 胡世兴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抗新生血管形成的药物效应。方法以脐带来源的脐静脉内皮细胞行原代及传代培养,以光镜、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SABC免疫细胞方法进行观察及鉴别。应用MTT法测定...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抗新生血管形成的药物效应。方法以脐带来源的脐静脉内皮细胞行原代及传代培养,以光镜、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SABC免疫细胞方法进行观察及鉴别。应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10-3、10-4、10-5、10-6mol/L)Tet对HUVEC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et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Tet能抑制HUVEC增殖且具有量效依赖关系。(2)流式细胞仪显示HUVEC经105mol/LTet处理后,G1期增加了19·69%,S期下降了12·31%,G2期下降了7·38%。结论Tet能抑制内皮细胞增殖,是一种潜在的新生血管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抑制作用 MTT 细胞周期
下载PDF
聚乳酸作为视网膜脱离手术可吸收性填充材料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祝磊 曾水清 +3 位作者 魏厚仁 程杨 卓仁禧 尹超 《眼科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研制可吸收性化学合成材料聚乳酸(polylacticacid,PLA)作为视网膜脱离手术填充物,以避免非吸收性合成材料引起的手术并发症。方法健康灰兔作视网膜脱离模型,应用可吸收化学合成材料聚乳酸作为填充物,行巩膜... 目的研制可吸收性化学合成材料聚乳酸(polylacticacid,PLA)作为视网膜脱离手术填充物,以避免非吸收性合成材料引起的手术并发症。方法健康灰兔作视网膜脱离模型,应用可吸收化学合成材料聚乳酸作为填充物,行巩膜外加压术,术后定期以B超检测巩膜嵴高度,相应时间取眼球作病理检查。观察聚乳酸在体内降解速度。结果巩膜嵴高度术后3个月内无明显变化,术后7个月下降30%。术后1个月填充物吸收5.6%,4个月为16.9%。组织学观察填充物未引起明显炎症反应,相邻巩膜、视网膜结构正常,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2周填充物为纤维膜包绕。结论聚乳酸是一种理想的巩膜外填充材料,不仅填压效果可靠,而且安全,无脱出和继发感染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视网膜脱离 巩膜外加压术 填充物
下载PDF
高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SP4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吕明良 李敏 +2 位作者 夏辉 曾水清 曾爱萍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58-860,共3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热休克蛋白47(HSP47)表达的影响。方法RPE细胞分别在5.56mmol/L葡萄糖(对照组)以及25mmol/L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条件下,通过RT-PCR检测HSP47mRNA的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检...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热休克蛋白47(HSP47)表达的影响。方法RPE细胞分别在5.56mmol/L葡萄糖(对照组)以及25mmol/L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条件下,通过RT-PCR检测HSP47mRNA的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水平。结果高糖条件下,HSP47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蛋白水平亦显著增加(P<0.05)。结论HSP47作为一种胶原特异的分子伴侣,在高糖条件下RPE细胞内表达的增加可能是导致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47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葡萄糖
下载PDF
单纯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9
16
作者 程扬 曾水清 +1 位作者 李小青 曾爱萍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211-212,共2页
目的 探讨单纯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2 1例 2 1眼 ,采用单纯巩膜扣带术 ,术中放出少许硅油调整至正常眼压。结果2 0眼视网膜复位 ,1... 目的 探讨单纯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2 1例 2 1眼 ,采用单纯巩膜扣带术 ,术中放出少许硅油调整至正常眼压。结果2 0眼视网膜复位 ,1眼 2月后视网膜脱离复发 ,行硅油取出、膜剥离再次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复位。 2 1例最终视力较术前提高 ,随访 3~ 2 4个月 ,视网膜复位好。结论 单纯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中的部分病例具有一定价值 ,特别是对未合并广泛前部和 (或 )后部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下方象限或周边部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扣带术 视网膜脱离 硅油
下载PDF
儿童过敏性结膜炎和过敏性鼻炎的关系 被引量:14
17
作者 马群 曾水清 +2 位作者 乔彤 胡义珍 向施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评价儿童过敏性结膜炎和过敏性鼻炎的关系。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来自武汉市儿童医院892患者,其中眼科门诊407例作为过敏性结膜炎组;五官科门诊485例为过敏性鼻炎组。记录其并发疾病、临床体征和症状、病史。479例检测患者... 目的评价儿童过敏性结膜炎和过敏性鼻炎的关系。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来自武汉市儿童医院892患者,其中眼科门诊407例作为过敏性结膜炎组;五官科门诊485例为过敏性鼻炎组。记录其并发疾病、临床体征和症状、病史。479例检测患者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88例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的进行眼结膜和鼻粘膜的刮片寻找嗜酸性粒细胞。结果在407例过敏性结膜炎组中302例(74%)、374例(92%)、116例(29%)同时患有湿疹、鼻炎和哮喘;485例过敏性鼻炎组中334例(69%)、430例(89%)、145例(30%)同时患有湿疹、鼻炎和哮喘。过敏性结膜炎合并过敏性鼻炎与过敏性鼻炎合并过敏性结膜炎无统计学差异(χ2=2.6,P>0.05);两者合并湿疹和哮喘也无统计学差异(χ2=3.08,χ2=0.21,P>0.05)。两种疾病的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平行,在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和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中,其鼻部的症状比眼部的症状严重(χ2=258.2,P<0.05),而在春季角结膜炎中则相反(χ2=66.5,P<0.05)。88例刮片中50例(57%)结膜刮片和58例(66%)鼻粘膜刮片中可以找到嗜酸性粒细胞,两者之间有差异性(χ2=1.5,P>0.05)。主要的食入性过敏原是鱼、虾、蟹;吸入性过敏原是尘螨、屋尘和真菌。结论两种疾病的相似性明显多于差异性,这提示防治过敏性结膜炎在未来预防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中应作为一项重要的纳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 结膜炎 鼻炎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培养的人RPE细胞MMP和TIMP-1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曾爱萍 曾水清 程扬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细胞MMP-2、MMP-9和TI M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hRPE细胞中MMP-2、MMP-9和TI MP-...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细胞MMP-2、MMP-9和TI M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hRPE细胞中MMP-2、MMP-9和TI MP-1的表达,及不同浓度TGF-β1(0.01μg·L-1、0.1μg·L-1、1μg·L-1、10μg·L-1)对hRPE细胞表达MMP-2、MMP-9和TI MP-1的影响。结果培养的人RPE细胞中MMP-2,MMP-9和TI MP-1的mRNA均有表达。TGF-β1能上调MMP-2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低浓度(0·01μg·L-1、0.1μg·L-1)TGF-β1处理RPE细胞后,可下调TI MP-1mRNA的表达,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1μg·L-1、10μg·L-1),TI MP-1mRNA的表达可轻微上调,但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GF-β1能上调培养的hRPE细胞中MMP-2mRNA的表达,引起MMP-TI MP平衡的直接改变,可能在玻璃体视网膜病理机制中有利于RPE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转化生长因子Β1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下载PDF
血管抑素抑制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旭芳 曾水清 +3 位作者 张虹 项楠 杨红 李小青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5-519,523,共6页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将30只小鼠分为5组:正常组;高氧对照组;实验I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150μg/μ...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将30只小鼠分为5组:正常组;高氧对照组;实验I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150μg/μL);实验II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200μg/μL);实验III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300μg/μL),前两组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2μL,后三组玻璃体内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血管抑素2μL。视网膜切片HE染色,计数各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并加以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切片VEGF的表达。于鼠龄17d取各组小鼠视网膜及前增生的血管膜,RT-PCR检测VEGFmRNA的表达。结果吸入高氧鼠不论是对照组还是血管抑素治疗组每只眼均可见突出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率为100%。高氧+血管抑素(浓度150μg/μL)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200μg/μL)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300μg/μL)组与高氧对照组相比新生血管细胞核数分别减少了41.96%(P<0.01)、57.40%(P<0.01)、81.73%(P<0.01),在血管抑素治疗的三组中,随着剂量的加大,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作用逐渐加强。与正常组相比,高氧对照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150μg/μL)组、高氧+血管抑素组(浓度200μg/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抑素 新生血管形成 高氧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曲安奈德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SP4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明良 李敏 +2 位作者 夏辉 曾水清 曾爱萍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TA)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热休克蛋白47(HSP47)表达的影响。方法研究RPE细胞分别在0、50、200μg/mLTA的培养条件下,通过RT-PCR检测HSP47 mRNA的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水平。结果与0μg/mLT...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TA)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热休克蛋白47(HSP47)表达的影响。方法研究RPE细胞分别在0、50、200μg/mLTA的培养条件下,通过RT-PCR检测HSP47 mRNA的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水平。结果与0μg/mLTA组比较,50μg/mL及200μg/mLTA组HSP47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蛋白水平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HSP47对胶原的成熟起着重要作用,TA能有效抑制人RPE细胞HSP47的表达,可能是其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及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热休克蛋白47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