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5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泸州地区大深度页岩气水力压裂电磁监测的应用
1
作者 曾波 徐尔斯 +5 位作者 杨扬 宋毅 陈珂 王怡亭 徐颖洁 李宁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电磁法在评估压裂液范围及裂缝形态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压裂监测中应用前景广泛。然而,对于川南地区的大深度页岩气水力压裂监测应用较少。为此,本文基于电磁监测理论,通过简化压裂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实验,在建立电磁监测技术的数据处理... 电磁法在评估压裂液范围及裂缝形态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压裂监测中应用前景广泛。然而,对于川南地区的大深度页岩气水力压裂监测应用较少。为此,本文基于电磁监测理论,通过简化压裂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实验,在建立电磁监测技术的数据处理流程基础上,结合现场试验,从压裂液波及范围、用液强度、加砂强度、重复改造面积等多方面分析了压裂监测效果,进一步分析了电磁法进行水力压裂裂缝监测的有效性。其中,压裂监测段共计13段,获得各段波及面积4700~24042 m 2,波及宽度36~182 m,平均波及长度207 m。应用实例表明,电磁监测技术能实时了解压裂波及范围与展布形态,对压裂效果评价与施工参数的优化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电磁监测 大深度 效果评价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影响机理
2
作者 曾波 冯宁鑫 +6 位作者 姚志广 杜雨柔 黎俊峰 郑健 衡德 唐煊赫 朱海燕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现有中浅层页岩气压裂取得的认识难以解释深层页岩气储层压裂过程中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机理。为了研究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机理,文中以泸州深层页岩气区LS1平台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水力压裂裂缝扩... 现有中浅层页岩气压裂取得的认识难以解释深层页岩气储层压裂过程中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机理。为了研究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机理,文中以泸州深层页岩气区LS1平台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数值模拟与分析。首先,根据泸州区块目标井区储层的地质概况,建立地质模型,明确地质力学属性;然后,基于微地震和蚂蚁体数据,建立符合真实储层构造特性的离散天然裂缝网络;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数据,建立了基于DFN的水力压裂复杂裂缝扩展模型,并基于微地震监测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还研究了4个单因素对储层改造体积的影响特点。研究结果对深层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复杂缝网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离散天然裂缝网络 DFN 复杂裂缝扩展 储层改造体积
下载PDF
内镜通道下手术与钻孔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比较
3
作者 曾波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期37-39,43,共4页
目的分析对比内镜通道下手术与钻孔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丰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室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钻孔引流治疗)和观察组(采用内镜通道下手... 目的分析对比内镜通道下手术与钻孔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丰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室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钻孔引流治疗)和观察组(采用内镜通道下手术治疗),各30例。比较分析2组围术期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水肿持续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较短,血肿清除率较高,术后Barthel指数(barthel,BI)评分较高(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较对照组的66.67%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在治疗脑室出血过程中,采用内镜通道下手术治疗的效果较钻孔引流更显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围术期指标,促进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通道下手术 钻孔引流 脑室出血
下载PDF
金沙江白鹤滩水库巧家淹没区维管植物资源及区系分析
4
作者 张小萍 傅睿 +5 位作者 张钊 罗娴 韩少丽 卢佳欣 叶晓敏 曾波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11,共16页
白鹤滩水电站是我国在金沙江修建的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电站竣工形成水库后,库区内金沙江原有河岸带及河岸带以上至825 m高程区域成为被水库蓄水淹没的淹没区,且在该淹没区内会形成落差达60 m的库岸水位消落区.为掌握白鹤滩水... 白鹤滩水电站是我国在金沙江修建的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电站竣工形成水库后,库区内金沙江原有河岸带及河岸带以上至825 m高程区域成为被水库蓄水淹没的淹没区,且在该淹没区内会形成落差达60 m的库岸水位消落区.为掌握白鹤滩水库淹没区内的本底维管植物资源,也为白鹤滩水库成库后形成消落区的生态演变、生态保护和治理修复工作中适宜植物的筛选提供基础数据,在2020年白鹤滩水库还未建成蓄水前对库区巧家段淹没区的本底维管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就其区系成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白鹤滩水库建成前金沙江巧家段淹没区本底维管植物有50科160属207种,其中河岸带有18科52属59种,河岸带以上至825 m高程区域有49科154属199种,二者共有17科46属51种;无论是在整个淹没区,还是在河岸带或河岸带以上至825 m高程区域均表现为禾本科(Gramineae)物种数量最多,菊科(Compositae)物种数量次之.②无论是在河岸带还是在河岸带以上至825 m高程区域中,草本植物均为本底维管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生长型;一年生植物和地上芽植物均为本底维管植物中的优势生活型.③金沙江巧家段淹没区本底维管植物区系成分具有明显的热带分布性质,属于热带分布类型的有28科118属,分别占淹没区总科数和总属数的56.0%和73.75%.其中,河岸带本底维管植物有50%的科和67.31%的属为热带区系类型;河岸带以上至825 m高程区域本底维管植物有55.1%的科和72.73%的属为热带区系类型.该研究对掌握白鹤滩水库巧家段淹没区本底维管植物组成和特征,预测白鹤滩水库消落区未来植物物种组成、植被演变、消落区生态保护和治理修复工作中适宜植物的选择具有特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白鹤滩水库 淹没区 维管植物组成 区系特征
原文传递
利用MPI实现点云SAC-IA并行配准
5
作者 崔家武 曾波 +2 位作者 李海军 甄兆聪 梁建青 《工程勘察》 2024年第4期61-67,共7页
采样一致性初始配准算法(SAC-IA)是点云的一种粗配准算法。针对大规模点云SAC-IA配准效率低、实时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利用消息传递接口MPI实现点云SAC-IA多进程并行配准,主要包括法向量并行估计、SPFH特征及FPFH特征并行计算和SAC-IA... 采样一致性初始配准算法(SAC-IA)是点云的一种粗配准算法。针对大规模点云SAC-IA配准效率低、实时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利用消息传递接口MPI实现点云SAC-IA多进程并行配准,主要包括法向量并行估计、SPFH特征及FPFH特征并行计算和SAC-IA并行配准。实验结果表明,MPI多进程并行算法可显著提高点云SAC-IA配准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C-IA MPI 法向量 SPFH特征 FPFH特征
原文传递
姜黄素加重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线粒体损伤和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6
作者 徐明亮 康清梅 +3 位作者 张顺涛 张雄 高敏娜 曾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0-275,共6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对细胞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给与不同浓度的姜黄素(5、10、20、30μmol/L)处理,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观察细胞...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对细胞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给与不同浓度的姜黄素(5、10、20、30μmol/L)处理,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观察细胞增殖的变化并筛选出最佳作用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改变。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电镜和Mito Tracker Deep Red染色观察细胞内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变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ATP和ROS的变化。分光光度计检测与凋亡密切相关的casppase-3和caspase-9活性变化。最后,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细胞内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姜黄素处理细胞株HCT-116细胞后,细胞的增殖水平受到抑制,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其半数最大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为13μmol/L。姜黄素不仅增加早期凋亡的结肠癌细胞的比例,还使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电镜结果显示姜黄素处理后,细胞内线粒体出现明显的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肿胀、消失、膜破裂和空泡等。Mito Tracker Deep Red染色后显示线粒体数量减少且呈碎片状。细胞内的ATP生产明显下降。另外,姜黄素还增加细胞内caspase-3和caspase-9酶活性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姜黄素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的凋亡,其机制与姜黄素加重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T-116细胞株 姜黄素 凋亡 线粒体
原文传递
针对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各种内镜预防措施:随机对照研究的网状Meta分析
7
作者 张顺涛 陈琪 +3 位作者 张园梦 李巧玉 邱烈旺 曾波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779-2794,共16页
背景:现有关于预防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研究存在局限性。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评估各种内镜措施预防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我们在数据库中检索了有关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内镜预防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 背景:现有关于预防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研究存在局限性。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评估各种内镜措施预防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我们在数据库中检索了有关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内镜预防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trials, RCTs),干预措施包括无预防、肾上腺素注射、器械套扎、金属夹封闭、血管热凝、不含器械联合法和含器械联合法。主要结局事件是息肉切除术后的出血。整个分析在频率学框架下进行。结果:共确定了24项研究(10,658名患者,18,454枚结直肠息肉)。肾上腺素注射、器械套扎和含器械联合法的术中出血(intraprocedural bleeding, IPB)和早期出血(early bleeding, EB)率比无预防低。含器械联合法和金属夹封闭的术后出血(postoperative bleeding, PPB)率比无预防低。所有内镜措施的晚期出血(late bleeding, LB)率与无预防相似。结论:对于结直肠息肉,肾上腺素注射,器械套扎和金属夹封闭可根据可行性被选择用于预防术后24小时内的出血。对10 mm以上的结直肠息肉,器械套扎和金属夹封闭可能更有效。尚未发现内镜预防术后24小时至30天内出血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结肠镜检查 内镜黏膜切除术 出血治疗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装配式槽钢组合梁中开孔钢板连接件力学性能
8
作者 周凌宇 范进凯 +5 位作者 方蛟鹏 李分规 戴超虎 曾波 徐增武 刘晓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7,共10页
为研究新型装配式双拼槽钢-混凝土组合梁中开孔钢板剪力连接件(PSP剪力连接件)的力学性能,设计7组标准试件并开展推出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参数PSP剪力连接件的受剪承载力和破坏模式。利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PSP剪力连接件的破坏模... 为研究新型装配式双拼槽钢-混凝土组合梁中开孔钢板剪力连接件(PSP剪力连接件)的力学性能,设计7组标准试件并开展推出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参数PSP剪力连接件的受剪承载力和破坏模式。利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PSP剪力连接件的破坏模式和受力机制进行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开孔钢板厚度、开孔直径、混凝土强度、穿孔钢筋及连接件间距对PSP剪力连接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10 mm厚度的PSP剪力连接件外,所有4 mm与6 mm厚度的PSP剪力连接件均发生明显弯曲变形,试件破坏时连接件周围混凝土均出现斜向裂缝;开孔直径和穿孔钢筋对受剪承载力和抗剪刚度影响较小,而增加开孔钢板厚度、混凝土强度能提高剪力连接件受剪承载力和抗剪刚度;对于双排PSP剪力连接件,增大连接件间距能够显著提高单排PSP剪力连接件平均承载力,当间距为250 mm时,单排平均承载力达到单个PSP剪力连接件的91.2%。根据试验及有限元荷载滑移曲线提出装配式双拼槽钢-混凝土组合梁中单个PSP连接件荷载滑移曲线计算公式,为装配式双拼槽钢混组合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组合梁 开孔钢板剪力连接件 受剪承载力 推出试验 有限元 荷载-滑移曲线
下载PDF
不同位置窖泥酶活力及其细菌群落结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曾波 蒲吉洲 +5 位作者 陈秋旭 饶家权 邹永芳 文静 黄治国 卫春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9,共8页
窖泥微生物对酒质的影响是通过多种酶促反应实现,目前对窖泥酶活的研究较少,缺乏关于窖泥中氮代谢功能酶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该研究分析不同位置的窖泥理化因子和酶活力,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窖泥细菌群落进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研究细... 窖泥微生物对酒质的影响是通过多种酶促反应实现,目前对窖泥酶活的研究较少,缺乏关于窖泥中氮代谢功能酶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该研究分析不同位置的窖泥理化因子和酶活力,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窖泥细菌群落进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研究细菌群落的空间分布特点,并标记窖泥微生物的基因序列预测参与氮代谢功能酶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铵态氮含量(1478.37 mg/kg)、过氧化氢酶活力[1.731 mg/(g·d)]、蛋白酶活力[1.107 mg/(g·d)]在窖底窖泥中最大,在窖池内自上而下呈增高趋势,而脱氢酶呈减小趋势。Firmicutes是窖泥的绝对优势菌门,Caproiciproduces、Lactobacillus、Fastidiosipila分别是窖底、窖壁中层和窖壁上层窖泥的第一优势菌属。铵态氮、蛋白酶与Aminobacterium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酸性磷酸酶与Lactobacillus呈显著负相关(P<0.05),脲酶与Syntrophaceticus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PICRUSt2功能预测中,参与氮代谢的功能酶在不同位置窖泥中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P<0.05)。酶活性影响窖泥物质循环,物质交换是微生物相互作用的重要驱动力,功能酶活力可以衡量氮代谢的强度,由此可见,窖泥位置对氮代谢酶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并影响着氮代谢,该研究为解析微生物参与窖泥中的物质循环过程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位置 窖泥 酶活力 细菌群落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灰色建模技术的中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能力测度及预测研究
10
作者 曾波 苟小义 龚英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的迅猛发展有效减少了废弃物后续处理导致的环境污染,科学预测其发展能力对改善我国环境质量及促进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价值。为此,文章首先构建了具有自适应特征的新型多变量灰色模型DWGM(1,N),该模型解决了...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的迅猛发展有效减少了废弃物后续处理导致的环境污染,科学预测其发展能力对改善我国环境质量及促进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价值。为此,文章首先构建了具有自适应特征的新型多变量灰色模型DWGM(1,N),该模型解决了传统GM(1,N)的机理缺陷、参数缺陷与结构缺陷,实现了对传统GM(1,N)和GM(1,1)模型的完全兼容。然后,建立了评价我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识别其影响因素。最后,应用DWGM(1,N)模型对中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能力进行建模,结果显示DWGM(1,N)平均相对模拟误差为0.2683%,优于传统GM(1,N)和GM(1,1)(分别为17.8382%和6.7515%)。应用DWGM(1,N)对2020—2025年该产业发展能力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25年该产业发展能力为其2013年1.5倍,表明该产业未来发展潜力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产业发展能力预测 PEST模型与波特钻石模型 DWGM(1 N)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及其与理化指标相关性
11
作者 曾波 饶家权 +3 位作者 邹永芳 文静 黄治国 邓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118,共8页
为明确浓香型白酒酒醅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替规律及其潜在功能,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酒醅微生物群落在发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分析不同发酵节点的微生物群落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并采用PICRUSt分析对酒醅中微生物群落的功能进行预测。... 为明确浓香型白酒酒醅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替规律及其潜在功能,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酒醅微生物群落在发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分析不同发酵节点的微生物群落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并采用PICRUSt分析对酒醅中微生物群落的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酒醅中的优势菌门,浓香型酒醅中微生物以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哈萨克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威克汉姆酵母属(Wickerhamomyces)、青霉属(Penicillium)、假丝酵母菌属(Candida)、曲霉属(Aspergillus)、季也蒙酵母属(Meyerozyma)和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为主,Lactobacillus、Kazachstania、Wickerhamomyces占绝对优势;相关性分析表明,还原糖、淀粉含量与8个细菌属呈显著正相关(P<0.05),酸度、水分含量与10个细菌属呈显著负相关(P<0.05),部分真菌与理化指标显著相关;PICRUSt分析表明,不同发酵节点的功能酶相对丰度差异显著,酒醅中的优势微生物参与糖酵解、酸代谢、乙醇合成形成完整的代谢链,说明酒醅微生物群落的演替是不同发酵节点代谢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分析了酒醅微生物的演替规律及其在发酵过程中参与的代谢,为白酒酿造微生物的代谢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酒醅 微生物群落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地表起伏对地下管线GPR探测的影响
12
作者 曾波 刘硕 +4 位作者 杨军 冯德山 袁忠明 柳杰 王珣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4-1070,共7页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重要设施,承担着能源输送、信息传递等功能,为城市生活提供了便利和保障。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作为一种高分辨率、高精度、非开挖、非破坏性的探测技术,在管线测量中具有巨大的优势。然而地表地形复...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重要设施,承担着能源输送、信息传递等功能,为城市生活提供了便利和保障。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作为一种高分辨率、高精度、非开挖、非破坏性的探测技术,在管线测量中具有巨大的优势。然而地表地形复杂,多有起伏,对于GPR探测地下管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地下管线探测进行了数值模拟,该方法可以与非结构网格结合,更好地拟合地表起伏地形;此外,介绍了如何进行高度校正,将所得剖面数据与地形相吻合,更容易分析异常体特征。最后开展了两个数值实验,分析了起伏地表对于不同埋深、不同间距、不同材质及不同填充物管线探测的影响,为GPR数据解释提供理论基础。实验结果表明,因地表起伏原因,波形和反射波能量将发生畸变,并不能作为判断管线信息的唯一依据。因此,需进行高度校正,利用双曲线的顶点来判断管线的埋深、材质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管线探测 地表起伏 有限单元法 高度校正
下载PDF
页岩气井间压裂窜扰机理及影响规律
13
作者 王文东 喻文锋 +5 位作者 高攀 曾波 苏玉亮 唐登济 黄浩勇 孙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地区)页岩气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过程中,受地质及工程等因素影响,水力裂缝易与单一方向大尺度天然裂缝沟通并过度扩展,从而诱导邻井压力快速上涨,最终导致压裂窜扰、套管变形等问题,直接影响页岩气单井产...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地区)页岩气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过程中,受地质及工程等因素影响,水力裂缝易与单一方向大尺度天然裂缝沟通并过度扩展,从而诱导邻井压力快速上涨,最终导致压裂窜扰、套管变形等问题,直接影响页岩气单井产量。为此,针对川南地区页岩气储层压裂窜扰模式多样、机制认识不清以及防控效果有限等问题,建立了全耦合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多簇同步扩展数值模拟模型,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压裂窜扰的影响规律,最后提出了有效治理压裂窜扰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天然裂缝发育的储层中,水平井裂缝易沿单一方向大尺度天然裂缝优势条带扩展,直接或间接对邻井产生影响,造成其压力涨幅异常;②页岩气水平井通过避免在风险段压裂或降低改造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压裂窜扰的影响;③压裂井附近存在衰竭邻井时,裂缝更易往邻井低应力区扩展产生压裂窜扰,窜扰程度与岩石孔隙弹性密切相关。结论认为,合理避开风险段射孔、控制压裂改造强度可有效降低页岩气水平井压裂窜扰的风险,该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国内外页岩气区块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开发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地区 页岩气 压裂窜扰模式 大尺度天然裂缝 全耦合数值模拟 压裂窜扰影响因素
下载PDF
智能告警装置在电力安全防误操作中的运用分析
14
作者 曾波 徐雪雷 《通讯世界》 2024年第3期102-104,共3页
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推进,用户用能需求更加多元,给电力系统的电力资源供给带来一定挑战,也对电力安全防误操作提出更高要求。为保障电力资源供应稳定安全,针对运维人员在倒闸等关键步骤中出现的误操作,提出智能告警装置的重要性。探讨... 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推进,用户用能需求更加多元,给电力系统的电力资源供给带来一定挑战,也对电力安全防误操作提出更高要求。为保障电力资源供应稳定安全,针对运维人员在倒闸等关键步骤中出现的误操作,提出智能告警装置的重要性。探讨智能告警装置的运行原理和整体架构,分析该装置在电力安全防误操作中后台程序功能和智能在线监测软件的具体运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警告装置 电力安全 防误操作
下载PDF
高压走廊数据处理系统的升级与完善
15
作者 曾波 张汉春 《城市勘测》 2023年第4期180-183,共4页
在对高压电力走廊进行竣工测量时,发现近年来高压铁塔的塔位增加了几种如π型杆、圆型钢管的杆塔,通过对塔杆的实地测量与研究,提出了一种高压铁塔及电力走廊数据自动识别及成果图自动绘制的新方法。通过在VBA中使用ActiveX对象与Excel... 在对高压电力走廊进行竣工测量时,发现近年来高压铁塔的塔位增加了几种如π型杆、圆型钢管的杆塔,通过对塔杆的实地测量与研究,提出了一种高压铁塔及电力走廊数据自动识别及成果图自动绘制的新方法。通过在VBA中使用ActiveX对象与Excel对象的通信技术,成功实现了Excel数据文件的读取;介绍了通过π型杆点、横梁点是否在塔位中心直线的右侧的计算,实现了高压走廊线路两侧边线、最低弧垂的连线点的自动生成的流程图;采用图形裁剪算法,实现了1∶2000图的自动分幅。该研究成果对电力基础设施、管线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信息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走廊 竣工测量 数据自动化处理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暴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彩霞 曾波 +2 位作者 董元昌 铁永波 范瑜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8期71-82,共12页
利用西南地区13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5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将贵州、云南、四川、重庆、西藏划分为高原区和非高原区并对其暴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西南大部暴雨主要发生在暖季,暴雨量约为100~300mm,暴雨日数约为1~4d,局部达... 利用西南地区13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5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将贵州、云南、四川、重庆、西藏划分为高原区和非高原区并对其暴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西南大部暴雨主要发生在暖季,暴雨量约为100~300mm,暴雨日数约为1~4d,局部达6d;暴雨强度在高原区为30mm/d左右,非高原区为60mm/d以上,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北部最强,达80mm/d以上.②西南地区暖季暴雨量占年降水量的比率在非高原区约为15%~25%,高原区则在10%以下;暖季暴雨日数占年降水日数最大值为4%左右,最小值不足1%.③50a来高原地区暖季和全年暴雨日数、暴雨量皆呈弱增加趋势,而年降水量在增加的同时降水日数却在减少,表明高原降水的极端性在增强;非高原地区暖季和全年暴雨日数、暴雨量也呈弱增加趋势但年降水量、降水日数皆减少,表明非高原地区暴雨降水虽有增加,但其他量级降水减少幅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年降水 暴雨 暖季 时空变化
下载PDF
灰色组合预测模型优化及科技人才需求预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晓颖 苟小义 曾波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107,共14页
科技人才需求预测是国家合理制订人才政策的重要依据。为此,本文基于科技人才需求的数据特征,构建适用于科技人才需求预测的新型离散灰色模型FODGM(r,1,kθ,u),该模型实现了系统发展灰信息非线性规律的较好反映以及累加阶数作用范围全... 科技人才需求预测是国家合理制订人才政策的重要依据。为此,本文基于科技人才需求的数据特征,构建适用于科技人才需求预测的新型离散灰色模型FODGM(r,1,kθ,u),该模型实现了系统发展灰信息非线性规律的较好反映以及累加阶数作用范围全实域拓展,缓解了原始序列中极值对模型性能的影响,能够有效模拟科技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与演变规律。应用该模型对我国科技人才需求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未来我国科技人才需求量呈逐步上升趋势,预计2026年我国科技人员全时当量将达729.258万人年,科技人才需求端压力较大。相关部门可以根据预测结果制定缓解我国科技人才需求端压力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才需求预测 离散灰色模型 模型结构 非线性修正项 参数组合优化
下载PDF
高粱两步法厌氧发酵产己酸研究
18
作者 邓星成 任志强 +4 位作者 曾波 卫春会 邓杰 谢军 黄治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6,共13页
研究以富含淀粉的高粱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厌氧发酵提高己酸生成效率,即第一步分别接种己酸复合菌液、接种嗜酸乳杆菌TYCA06、添加酿酒酵母制得丁酸发酵液、乳酸发酵液、乙醇发酵液,第二步将丁酸发酵液、乳酸发酵液、乙醇发酵液等3种发酵... 研究以富含淀粉的高粱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厌氧发酵提高己酸生成效率,即第一步分别接种己酸复合菌液、接种嗜酸乳杆菌TYCA06、添加酿酒酵母制得丁酸发酵液、乳酸发酵液、乙醇发酵液,第二步将丁酸发酵液、乳酸发酵液、乙醇发酵液等3种发酵液混合,并接种己酸复合菌液,厌氧发酵制得己酸。研究发现:通过优化丁酸发酵液、乳酸发酵液、乙醇发酵液的发酵工艺,丁酸发酵液中的丁酸、乙酸产量达到20.16 g/L和8.47 g/L,淀粉转化率达到76.02%;乳酸发酵液中的乳酸产量和乳酸产率分别达到11.41 g/L和42.48%;乙醇发酵液中的乙醇产率可达95.06%。继续优化己酸发酵工艺,发现当乙醇发酵液和乳酸发酵液同时作为电子供体时,己酸产量和产率均显著提升,分别达到4.15 g/L和75.2 mg/g,且当乙醇发酵液和乳酸发酵液中乙醇与乳酸添加的质量浓度比为2∶1时,己酸产量和产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6.65 g/L和99.78 mg/g。对己酸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与己酸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发酵过程中和己酸含量呈正相关的微生物有产己酸菌属(Caproiciproducens)、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Pseudoclavibacter。其中Caproiciproducens随着发酵进行不断富集,到发酵后期相对丰度达到37.81%,是己酸形成的主要贡献者。希望研究可为无外源电子供体添加条件下,实现高粱两步法厌氧发酵生产己酸提供理论基础,为拓展高粱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两步法厌氧发酵 己酸 微生物群落 产己酸菌属
下载PDF
近10年我国籼稻品种品质特征分析
19
作者 朱大伟 曾波 +3 位作者 邵雅芳 章林平 陈铭学 于永红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0-19,共10页
通过对南方稻区近10年籼稻品种品质分析,明确当前我国籼稻品种品质的现状特征,为今后籼稻优质育种和品质提升做支撑。分析南方稻区2011—2020年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2701份早籼、中籼和晚籼稻样品品质指标数据,按品种熟期和区域... 通过对南方稻区近10年籼稻品种品质分析,明确当前我国籼稻品种品质的现状特征,为今后籼稻优质育种和品质提升做支撑。分析南方稻区2011—2020年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2701份早籼、中籼和晚籼稻样品品质指标数据,按品种熟期和区域实验分组将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划分8小类,以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稻品种品质》NY/T 593为评价依据,比较分析籼稻品种近10年优质达标率与稻米品质指标发展趋势。得出以下结论:(1)近10年我国籼稻品种品质呈稳定上升趋势,尤其2017年后晚籼稻品质提升最为显著。晚籼组中华南感光晚籼组与晚籼中迟熟组品质优于晚籼早熟组,中籼组中长江中下游中籼稻组品质优于长江上游中籼稻组,早籼组中华南早籼稻组品质较优且近年来稳定提升。(2)品质指标中垩白度、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达标率近10年表现稳定上升,胶稠度与糙米率近10年保持较高达标率,整精米率与透明度的一等达标率年度间变幅较大且无明显提升趋势。因此,品质指标中需加强籼稻整精米率与透明度年度间稳定性的研究。品种类型中,中籼稻品种品质提升是未来我国籼稻整体品质提升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品种 品质 南方稻区 生育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