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马河沿岸次生林苔藓植物群落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1
作者 曾洪 陈辉琴 +3 位作者 纳足 钟礼宝 钟欣艺 郝建锋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0-259,共10页
为探索人为干扰对四川金马河沿岸次生林苔藓植物群落的影响,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干扰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区域苔藓植物的生态位、多样性、生活型、生长附着基质,研究苔藓植物群落特征和物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金马河沿岸次生林地12... 为探索人为干扰对四川金马河沿岸次生林苔藓植物群落的影响,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干扰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区域苔藓植物的生态位、多样性、生活型、生长附着基质,研究苔藓植物群落特征和物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金马河沿岸次生林地12块样地中共调查到苔藓植物15科23属34种,其中,苔类植物3科4属4种,藓类植物12科19属30种。优势科主要为青藓科和羽藓科,其中,细叶小羽藓具有最大的重要值和生态优势度,其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0.5368、2.4648、0.1169,占据重要生态位,台湾青藓次之。耐旱性强的丛集型苔藓植物种类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增强而增加,占比从30.43%逐渐增至40.91%,且其重要值在重度干扰区位于前列。重度干扰区苔藓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轻、中度干扰区(P<0.05),中度干扰区苔藓植物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干扰区(P<0.05)。重度干扰区苔藓植物附着在腐(枯)木的数量显著少于轻度干扰区(P<0.05),附着在树干的数量显著少于中度干扰区(P<0.05),且主要附着在土壤和岩石上,附着基质逐渐倾向于单一类型。金马河沿岸次生林重度干扰区的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0.05),过度干扰会导致林地内生态环境和苔藓植物群落结构遭受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苔藓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生态位 生活型 附着基质 金马河
下载PDF
基于眼动信号的感兴趣检测方法研究
2
作者 王新志 曾洪 +1 位作者 张华宇 宋爱国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7,共4页
为了使机器智能达到人类的识别能力,需要提供标注的难例样本。常用的键盘、鼠标等标注方式效率较低,基于眼动信号的标注方式无需手动操作,但目前研究多采用依赖特征工程的浅层模型实现感兴趣检测以标注样本。针对浅层模型存在的问题,基... 为了使机器智能达到人类的识别能力,需要提供标注的难例样本。常用的键盘、鼠标等标注方式效率较低,基于眼动信号的标注方式无需手动操作,但目前研究多采用依赖特征工程的浅层模型实现感兴趣检测以标注样本。针对浅层模型存在的问题,基于特征通道权重重分配多尺度残差网络模型对注视序列分类以实现感兴趣检测,并通过对比实验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多尺度残差网络模型分类精度达到96%,较现有基于浅层模型的方法和未改进的基于深层模型的方法,显著提升了感兴趣检测的精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线追踪 眼动事件检测 时间序列分类 多尺度残差网络 感兴趣检测
下载PDF
肌电控制虚拟现实游戏的腕部训练系统研究
3
作者 段银鑫 曾洪 宋爱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针对传统腕部康复训练方法训练内容枯燥、用户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低导致训练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肌电控制虚拟现实游戏的腕部训练系统.采集腕部运动时的表面肌电信号,并通过肌肉协同原理解码出腕关节运动意图,用于虚拟现实游戏的控制... 针对传统腕部康复训练方法训练内容枯燥、用户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低导致训练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肌电控制虚拟现实游戏的腕部训练系统.采集腕部运动时的表面肌电信号,并通过肌肉协同原理解码出腕关节运动意图,用于虚拟现实游戏的控制;在虚拟现实游戏中引入随机干扰力,通过阻抗控制的方式实现与虚拟现实环境的交互,使得用户可以探索不同的运动控制方式.通过模型标定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并且开展了训练实验,通过评估任务的完成时间以及路径效率评估训练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引入随机干扰力进行训练相对于无随机干扰力进行训练,任务的完成时间减少了24%,路径效率提升了26%,所设计的训练系统可以使得用户以更高效方法进行运动控制,提高了训练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虚拟现实游戏 肌肉协同 随机干扰力 阻抗控制
下载PDF
海上跨平台无人系统机动组网与智能控制技术
4
作者 张婷婷 邓志良 +4 位作者 刘云平 王聪 胡凯 曾洪 宋爱国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针对海况复杂、无通信基础设施的海洋环境,传统的海洋观测设备和方法缺乏灵活性和智能性的问题,分别在无人系统海洋自组网技术、无人系统智能控制理论、海上无人系统集群智能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海气界面水文气象参数追... 针对海况复杂、无通信基础设施的海洋环境,传统的海洋观测设备和方法缺乏灵活性和智能性的问题,分别在无人系统海洋自组网技术、无人系统智能控制理论、海上无人系统集群智能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海气界面水文气象参数追踪测量与快速机动组网观测系统的方案,通过无人系统自适应组网和多智能体协同探测技术,实现了海上自主接入快速组网和数据自动传输,并成功应用于海上探测案例中。开发了新一代异构多智能体快速机动协同组网海气界面观测系统,完成了海域跨平台无人系统机动组网与数据驱动的追踪探测任务,为海洋信息网络系统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探测 无人系统 机动组网 海气测量 海洋信息网络系统
下载PDF
基于眼动追踪和触觉反馈的人-多机器人班组交互系统
5
作者 翟佳佳 曾洪 +2 位作者 沈熠韬 徐晓英 孙燈峰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9-237,共9页
针对在动态复杂、非结构化的场景中缺乏自然、高效人机交互方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眼动追踪和触觉反馈的人多机器人班组交互系统,用于管理由多机器人和人组成的团队。该系统利用混合现实头盔在现实世界中叠加虚拟交互界面,操作员通... 针对在动态复杂、非结构化的场景中缺乏自然、高效人机交互方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眼动追踪和触觉反馈的人多机器人班组交互系统,用于管理由多机器人和人组成的团队。该系统利用混合现实头盔在现实世界中叠加虚拟交互界面,操作员通过基于凝视信号的非语言注意力感知的输入方法进行人机交互指令的输入,进而控制多机器人进行协同运动,同时操作员通过振动和挤压2种触觉反馈模态来感知多机器人系统编队队形的尺寸变化与编队完成状态。为了验证人机交互系统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设计了触觉反馈实验与人多机器人班组交互系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眼动追踪和触觉反馈的人机交互系统能有效控制多机器人系统进行编队,指令执行成功率达93.3%,与仅通过视觉反馈相比,在有触觉反馈的情况下操作员可以使用更少的时间完成多机器人状态感知,交互效率提高了14.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反馈 眼动追踪 人多机器人班组 人机交互 多机器人系统
下载PDF
华西雨屏带马尾松人工林林窗大小对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6
作者 曾洪 吴雨茹 +5 位作者 钟欣艺 许银 鱼舜尧 林静芸 魏俊德 郝建锋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5-192,202,共9页
【目的】旨在揭示马尾松人工林不同林窗大小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5年树龄的马尾松人工林内5种不同大小林窗(50~100、100~150、200~250、400~450、600~650 m^(2))为研究对象,以马尾松纯林为对照(CK),调查... 【目的】旨在揭示马尾松人工林不同林窗大小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5年树龄的马尾松人工林内5种不同大小林窗(50~100、100~150、200~250、400~450、600~650 m^(2))为研究对象,以马尾松纯林为对照(CK),调查分析不同林窗下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使用冗余分析(RDA)研究了土壤因子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结果】(1)不同林窗内枹栎、青榨槭、柃木和野桐等乡土树种的重要值均位于前列;随着林窗面积的增加,耐荫物种数呈上升趋势,半耐荫物种数趋势平稳且占据重要地位。(2)G4(400~450 m^(2))林窗面积下呈最高的物种多样性,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极强正相关关系。(3)在G4林窗下土壤全钾(45.41 mg/kg)、速效钾(191.29 mg/kg)和有机质(68.42 mg/kg)的含量达到最高,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余林窗(P<0.05);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是影响马尾松人工林林窗下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G4林窗(400~450 m^(2))最有利于此地区植物群落的更新组成和土壤养分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林窗大小 物种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优化的康复训练参与度自适应增强方法研究
7
作者 曾洪 陈晴晴 +2 位作者 李潇 张建喜 宋爱国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70-2779,共10页
针对现有的评估被试主动参与度指标建模复杂以及训练强度与被试运动能力及参与度不匹配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的挑战型力控制器自适应增强康复训练参与度的方法。首先使用基于表面肌电信号(sEMG)表征的肌肉激活度来评估被... 针对现有的评估被试主动参与度指标建模复杂以及训练强度与被试运动能力及参与度不匹配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的挑战型力控制器自适应增强康复训练参与度的方法。首先使用基于表面肌电信号(sEMG)表征的肌肉激活度来评估被试者的参与度,其次采用基于轨迹误差放大的抗阻训练模式进行上肢训练,并构建归一化急动度和肌肉激活度相结合的综合目标函数,然后采用贝叶斯优化方法在训练过程中更新挑战型力场的抗阻系数和死区宽度两个超参数,逐次优化该目标函数,以提高运动轨迹的顺滑度并保持被试者的训练参与度。最后,将16名健康被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以其非利手进行训练,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训练过程中实验组的肌肉激活度维持在高于对照组2.51%的水平;训练后实验组的运动能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59.8%vs 40.7%),验证了该文所提的自适应增强康复训练参与度策略比固定参数策略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抗阻训练 上肢康复 表面肌电信号 肌肉激活度 贝叶斯优化
下载PDF
基于sEMG和变刚度控制的虚拟假手交互系统
8
作者 余伟杰 曾洪 +1 位作者 金伟明 宋爱国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8-71,79,共5页
为使虚拟假手在交互时具有柔顺性,实现了一种基于表面肌电(sEMG)信号和变刚度控制的虚拟假手交互系统。首先,采集人体前臂的sEMG信号并从中估计人手的刚度水平和关节扭矩;然后,通过变刚度阻抗控制模型估计虚拟假手的关节角度;最后,使用... 为使虚拟假手在交互时具有柔顺性,实现了一种基于表面肌电(sEMG)信号和变刚度控制的虚拟假手交互系统。首先,采集人体前臂的sEMG信号并从中估计人手的刚度水平和关节扭矩;然后,通过变刚度阻抗控制模型估计虚拟假手的关节角度;最后,使用估计的关节角度控制虚拟假手与虚拟环境中的物体进行交互,交互过程中根据虚拟假手与物体的交互力对关节角度进行动态调节。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EMG和变刚度控制的虚拟假手在进行抓握物体的交互任务时能在成功抓握物体的前提下产生较小的交互力,从而实现柔顺的交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变刚度控制 MYO臂环 虚拟假手
下载PDF
复数循环神经网络解码运动参数的研究
9
作者 黄孝妍 曾洪 宋爱国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2,共4页
从脊柱损伤患者脑电(EEG)信号解码肢体运动参数以控制机器人辅助患者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但基于浅层机器学习方法从EEG信号解码运动参数需要人工设计特征,难以获取特定于任务的复杂抽象特征。而实数循环神经网络(RRNN)虽然能自动学习EEG... 从脊柱损伤患者脑电(EEG)信号解码肢体运动参数以控制机器人辅助患者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但基于浅层机器学习方法从EEG信号解码运动参数需要人工设计特征,难以获取特定于任务的复杂抽象特征。而实数循环神经网络(RRNN)虽然能自动学习EEG信号特征,但只能刻画幅值信息,无法获取相位信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复数循环神经网络(CRNN)从EEG信号解码手部运动参数的方法。首先,在网络模型的输入层对EEG信号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得到复数域表征;然后,利用复数网络自主学习复数特征并进一步解码手部运动参数。针对位置和速度参数解码任务,所提方法平均解码精度达到0.64和0.70,比RRNN和浅层机器学习代表性方法多元线性回归的解码性能提升超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复数循环神经网络 解码 脑电信号
下载PDF
川西林区常见灌木燃烧性状差异分析
10
作者 兰常军 向华 +7 位作者 古恬 秦贺伟 刘韩 吴富雨 郑江坤 崔兴雷 侯贵荣 曾洪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03-110,共8页
川西地区是森林火灾发生的高风险地区之一。研究川西地区常见灌木物种的燃烧性状,有利于评估不同灌木发生火灾的风险及强度,帮助筛选抗火物种用于生物防火。本研究选取川西地区常见的12个灌木物种,分别测定了灌木枝条的含水率、灰分、... 川西地区是森林火灾发生的高风险地区之一。研究川西地区常见灌木物种的燃烧性状,有利于评估不同灌木发生火灾的风险及强度,帮助筛选抗火物种用于生物防火。本研究选取川西地区常见的12个灌木物种,分别测定了灌木枝条的含水率、灰分、燃点、热值;利用主成分分析,评价了不同物种的燃烧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灰分、燃点、热值的差异显著,含水率的差异也较大。通过综合分析性状之间的差异,将灌木抗火性分为三类:较强抗火性、可抗火性、弱抗火性。其中西南木蓝、小叶栒子为较强抗火性灌木;鲜黄小檗、槲树(幼苗)、铁仔、忍冬、小叶蔷薇、散生栒子、滇榛为可抗火性灌木;大白杜鹃、微柔毛花椒、金露梅为弱抗火性灌木。本研究对川西地区常见灌木物种的燃烧性进行测定分析,为当地的火灾预防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林区 常见灌木 燃烧性状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雅安苍坪山公园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曾洪 陈聪琳 +4 位作者 喻静 向琳 孙一淼 胡明玥 郝建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3-261,共9页
【目的】揭示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对桉树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方法】以四川省雅安市苍坪山公园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设置12块20 m×20 m不同干扰程度的样地,对林内物种组成、物种多... 【目的】揭示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对桉树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方法】以四川省雅安市苍坪山公园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设置12块20 m×20 m不同干扰程度的样地,对林内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水平(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和植物层生物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共调查到维管植物87种,隶属55科82属,桉树人工林物种数随着干扰的加强而减少;乔木层与草本层D、H、H’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灌木层D、H、H’在中度干扰下达到最大值,乔木层的D、H变化差异显著(P<0.05)。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植物各层生物量呈不同变化趋势:中度干扰下乔木层蓄积量(12.01m^(3)·hm^(-2))最高;轻度干扰下灌木层生物量(394.533 kg·m^(-2))和草本层生物量(359.680 g·m^(-2))最高。乔木层D、草本层H’与草本层地上生物量和生物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草本层Jsw与草本层生物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适度的干扰会促使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增加;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关系受人为干扰和自然条件而改变,没有固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人为干扰 桉树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圆叶玉兰的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曾洪 陈小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0-226,共7页
【目的】研究极小种群圆叶玉兰(Oyama sinensis)的生态位特征,以期为圆叶玉兰野生资源的保护和种群扩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川镇圆叶玉兰分布区域的7个海拔梯度布设21个20 m×20 m的样地,进行群落调查,研究群落中主要种群的... 【目的】研究极小种群圆叶玉兰(Oyama sinensis)的生态位特征,以期为圆叶玉兰野生资源的保护和种群扩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川镇圆叶玉兰分布区域的7个海拔梯度布设21个20 m×20 m的样地,进行群落调查,研究群落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研究区内圆叶玉兰在各海拔分布均匀;贴毛箭竹(Fargesia adpressa)、圆叶玉兰、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蜡瓣花(Corylopsis sinensis)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907、1.870、1.778、1.746、1.697,在群落中具有种群优势;圆叶玉兰和领春木、贴毛箭竹、红花悬钩子(Rubus inopertus)等主要的伴生树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较高,生态位重叠值均在0.5~1之间。【结论】目前,圆叶玉兰生存状况良好,生态适应能力较强,在群落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玉兰 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基于完整似然最短信息长度准则的高斯混合模型聚类(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洪 卢伟 宋爱国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3年第1期43-47,共5页
针对数据真实的概率分布不符合事先假设的高斯混合模型的情形,提出了一种鲁棒的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聚类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选择准则,即完整似然最短信息长度准则.该准则不仅能衡量模型对数据的拟合优度,还能度量该模型对数据... 针对数据真实的概率分布不符合事先假设的高斯混合模型的情形,提出了一种鲁棒的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聚类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选择准则,即完整似然最短信息长度准则.该准则不仅能衡量模型对数据的拟合优度,还能度量该模型对数据分组的性能.然后,将该准则作为聚类的代价函数,提出了一种新的期望最大化算法来估计模型参数.与标准的期望最大化算法相比,新算法能较好地避免不理想的局部最优解.实验结果表明:当数据概率分布模型不符合假设的高斯混合模型时,所提方法可克服现有的基于高斯混合模型聚类方法过拟合的缺点,鲁棒地得到准确的聚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混合模型 非高斯分布 模型选择 期望最大化算法 完整似然最短信息长度准则
下载PDF
我国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13
14
作者 曾洪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5期20-21,共2页
对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归纳总结,探讨中国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从成功的案例中汲取相关的经验,总结出相应的对策。认为中国不合理用药现象十分严重,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医... 对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归纳总结,探讨中国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从成功的案例中汲取相关的经验,总结出相应的对策。认为中国不合理用药现象十分严重,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医院、医生、患者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以一个系统进行研究,结合多方面的观点、方法和技术,采用综合性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用药 对策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无定形二氧化硅在熔模精密铸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洪 何建 +5 位作者 伍林 张松泉 赵代银 杨照宏 巩秀芳 杨功显 《东方汽轮机》 2019年第1期55-57,共3页
文章研究了无定形二氧化硅在熔模精密铸造中的应用。主要通过热重-差热曲线和热膨胀曲线,结合相变规律,研究无定形二氧化硅在应用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用于指导陶瓷型芯和陶瓷型壳开发与生产。
关键词 熔模精密铸造 无定形二氧化硅 硅溶胶 熔融石英 陶瓷型芯 陶瓷型壳
下载PDF
熔模精密铸造用陶瓷型壳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曾洪 张松泉 +4 位作者 伍林 赵代银 杨照宏 巩秀芳 杨功显 《东方汽轮机》 2019年第3期39-41,46,共4页
文章介绍了熔模精密铸造用陶瓷型壳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陶瓷型壳裂纹修补方法和避免陶瓷型壳在脱蜡过程中产生裂纹的方法.
关键词 熔模精密铸造 陶瓷型壳 裂纹
下载PDF
重型燃机叶片熔模精密铸造陶瓷型芯开发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洪 何建 +2 位作者 伍林 杨照宏 杨功显 《东方汽轮机》 2015年第2期66-68,78,共4页
文章介绍了一种重型燃机叶片用硅基陶瓷型芯制备方法,测试了型芯显气孔率、吸水率、体积密度、抗弯强度和热变形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硅基陶瓷型芯显气孔率为32%~36%,吸水率为21%~24%,体积密度为1.48~1.56 g/cm^3,室温强度为15~25 ... 文章介绍了一种重型燃机叶片用硅基陶瓷型芯制备方法,测试了型芯显气孔率、吸水率、体积密度、抗弯强度和热变形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硅基陶瓷型芯显气孔率为32%~36%,吸水率为21%~24%,体积密度为1.48~1.56 g/cm^3,室温强度为15~25 MPa,1 450℃高温强度为18~26 MPa,热变形量小于0.3 mm,满足燃机叶片精密铸造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陶瓷型芯 气孔率 强度
下载PDF
“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洪 王爱民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5年第2期11-13,共3页
本文针对"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目前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重复过多、与工程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实践能力培养欠缺、理论和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开展突出重点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改革,采用培养工科思维的研究性教... 本文针对"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目前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重复过多、与工程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实践能力培养欠缺、理论和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开展突出重点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改革,采用培养工科思维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教学手段,构建综合设计性实验、工程实践、项目研学的多层次创新应用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下载PDF
熔模精密铸造用陶瓷型壳脱蜡开裂研究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洪 伍林 +3 位作者 张松泉 杨照宏 巩秀芳 杨功显 《东方汽轮机》 2017年第4期57-59,共3页
文章介绍了一种解决陶瓷型壳开裂的方法,包括采用陶瓷型壳制作工艺,制得一定厚度的陶瓷型壳;在陶瓷型壳容易出现裂纹部位的陶瓷型壳外表面沿常见裂纹方向覆盖一定厚度的蜡片;将陶瓷型壳放入脱蜡设备中,采用高温高压水蒸汽进行脱蜡。该... 文章介绍了一种解决陶瓷型壳开裂的方法,包括采用陶瓷型壳制作工艺,制得一定厚度的陶瓷型壳;在陶瓷型壳容易出现裂纹部位的陶瓷型壳外表面沿常见裂纹方向覆盖一定厚度的蜡片;将陶瓷型壳放入脱蜡设备中,采用高温高压水蒸汽进行脱蜡。该方法可以有效消除型壳在脱蜡过程中产生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模精密铸造 陶瓷型壳 开裂 蜡片
下载PDF
“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全英文课程教学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洪 王爱民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8年第3期3-5,共3页
本文针对"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全英文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抽象性和非母语的障碍、授课对象还未建立工科思维习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还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了若干降低课程抽象性和非母语障碍的尝试,采用培养工科思维的启发式教学... 本文针对"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全英文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抽象性和非母语的障碍、授课对象还未建立工科思维习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还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了若干降低课程抽象性和非母语障碍的尝试,采用培养工科思维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并进行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课堂教学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 全英文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