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小鼠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曾益军 杨恬 +1 位作者 宋川 罗正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2年第5期18-21,共4页
观察uPA在小鼠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作用,以及外源性应用uPA对损伤表皮创伤修复的超微结构变化。在创伤部位外源性应用uPA后,利用光镜及扫描电镜等方法,比较观察了不同时间及浓度的uPA对损伤表皮组织修复,尤其是基底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发现... 观察uPA在小鼠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作用,以及外源性应用uPA对损伤表皮创伤修复的超微结构变化。在创伤部位外源性应用uPA后,利用光镜及扫描电镜等方法,比较观察了不同时间及浓度的uPA对损伤表皮组织修复,尤其是基底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发现uPA浓度为100μg/mL及200μg/mL时,与对照组比较,基底细胞提前发生迁移,较对照组早1h。创伤部位外源性应用uPA,有利于表皮基底细胞的迁移,这种促进细胞迁移作用可能对于治疗皮肤创伤早期愈合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小鼠 皮肤创伤 创伤修复 表皮结构 扫描电镜观察
下载PDF
毛囊定位冰冻切片技术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曾益军 杨恬 高强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363-1364,共2页
目的 探索毛囊完整纵剖面定位冰冻切片技术。方法 根据毛发生长方向观察判断毛囊生长纵剖面 ,选择适当的切片温度 ,匀速切片。结果 能成功地制作完整的皮肤及毛囊纵剖面冰冻切片。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 ,要求条件低 ,易于掌握 ,值得推... 目的 探索毛囊完整纵剖面定位冰冻切片技术。方法 根据毛发生长方向观察判断毛囊生长纵剖面 ,选择适当的切片温度 ,匀速切片。结果 能成功地制作完整的皮肤及毛囊纵剖面冰冻切片。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 ,要求条件低 ,易于掌握 ,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定位冻冻切片技术 冻切片制作
下载PDF
人胚胎角膜上皮细胞系的建立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曾益军 严军 杨恬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587-590,共4页
为构建角膜基础研究的稳定载体和操作平台,通过合法渠道获得人胚胎,并对角膜上皮细胞进行了分离培养。经反复传代,初步建立了人胚胎角膜上皮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培养细胞具有较典型的上皮细胞特征。细胞生长较... 为构建角膜基础研究的稳定载体和操作平台,通过合法渠道获得人胚胎,并对角膜上皮细胞进行了分离培养。经反复传代,初步建立了人胚胎角膜上皮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培养细胞具有较典型的上皮细胞特征。细胞生长较快,最快时两天可传代一次。K19和PCNA在各代胚胎角膜细胞均有表达,K19的表达部位位于胞浆,而PCNA的表达部位位于胞核。处于细胞周期中S期的细胞比例大约为11% ̄23%。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各代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相似。因此,人胚胎角膜上皮细胞适合于建立相对稳定的细胞系。培养细胞具有分化上的幼稚性和较强且稳定的增殖能力,细胞生长状态良好,而且该细胞系的遗传特征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 角膜上皮细胞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实验课教学中的皮肤细胞原代培养技术 被引量:6
4
作者 曾益军 张放鸣 杨恬 《医学检验教育》 2000年第4期33-34,共2页
随着生物科学的迅速发展,细胞生物学的许多新理论和新技术正被广泛地引入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领域,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近年来,我校对医学细胞生物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对相关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作了大幅度的改革,我室... 随着生物科学的迅速发展,细胞生物学的许多新理论和新技术正被广泛地引入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领域,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近年来,我校对医学细胞生物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对相关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作了大幅度的改革,我室自1997年起为硕士研究生和军医本科学员新开设了以细胞培养为中心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较好地结合起来,对提高学员动手能力和完善知识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课程 实验课教学 皮肤细胞
下载PDF
皮肤细胞原代培养技术用于实验教学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曾益军 张放鸣 杨恬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1年第2期142-142,共1页
本文探讨了皮肤细胞原代培养技术应用于细胞培养实验课教学,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既可以使学生观察到上皮型和成纤维型两种形态的细胞,更有助于提高学员的实验技能.
关键词 皮肤原代培养 实验教学 方法
下载PDF
大鼠生后发育期皮肤和毛囊中角蛋白14的研究
6
作者 曾益军 宋川 杨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新生和幼年期的皮肤和毛囊中角蛋白 14的mRNA的分布和含量的变化。方法 生后第 1至 49天Wistar大鼠分为 3 2组 ,测定毛发周期 ,并用放射标记的原位杂交方法 (insituhybridization ,ISH)对皮肤和毛囊石蜡切片上角蛋白 14m... 目的 研究大鼠新生和幼年期的皮肤和毛囊中角蛋白 14的mRNA的分布和含量的变化。方法 生后第 1至 49天Wistar大鼠分为 3 2组 ,测定毛发周期 ,并用放射标记的原位杂交方法 (insituhybridization ,ISH)对皮肤和毛囊石蜡切片上角蛋白 14mRNA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大鼠的第 1毛发周期明显短于第 2周期 ,和小鼠同期相比也有差别 ;角蛋白 14mRNA主要见于表皮基底 基上层和毛囊上部外根鞘等部位的角质形成细胞及皮脂腺细胞等 ,其他区域及细胞无角蛋白 14mRNA阳性信号检见。结论 大鼠新生和幼年期皮肤和毛囊中角蛋白 14mRNA的表达与在成人和人胚胎皮肤中的规律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14 毛发周期 皮肤 大鼠 毛囊
下载PDF
小鼠生殖周期中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抑制因子的表达
7
作者 曾益军 季煜华 杨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89-691,共3页
目的 研究小鼠生后不同发育阶段生殖腺上皮中纤溶酶原激活系统的表达情况。方法 出生后第 9天至 6 0天小鼠72只 ,雌雄各半 ,按出生后第 9、1 5、2 0、2 5、32、4 0、4 5、50、6 0天分为 9组 ,每组 8只小鼠 ,雌雄各半 ,取小鼠的卵巢和... 目的 研究小鼠生后不同发育阶段生殖腺上皮中纤溶酶原激活系统的表达情况。方法 出生后第 9天至 6 0天小鼠72只 ,雌雄各半 ,按出生后第 9、1 5、2 0、2 5、32、4 0、4 5、50、6 0天分为 9组 ,每组 8只小鼠 ,雌雄各半 ,取小鼠的卵巢和睾丸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卵巢和睾丸石蜡切片上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抑制因子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出生后第 9~ 30天的小鼠卵巢和睾丸中没有检测出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抑制因子的表达 ,而在第 30~ 6 0天的小鼠卵巢中检测出uPA、uPAR表达 ,在第 30~ 6 0天的小鼠睾丸中检测出tPA的表达 ,并且表达量较强。结论 小鼠生殖周期中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抑制因子的表达与大鼠生殖腺中的规律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因子 生殖周期 小鼠
下载PDF
应用EpiLife培养角质形成细胞
8
作者 曾益军 杨恬 +1 位作者 宋川 余瑾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2年第2期57-58,43,共3页
用凸二次规划松弛方法研究
关键词 EpiLife 角质形成细胞 培养技术 培养基
下载PDF
uPA促进小鼠皮肤创伤愈合的超微结构研究
9
作者 曾益军 杨恬 +1 位作者 宋川 廖晓岗 《创伤外科杂志》 2002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 探讨外源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PA)对损伤表皮组织修复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在创伤部位外源性应用uPA ,利用透射电镜比较 ,观察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的uPA对损伤表皮组织修复尤其是基底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uPA能明显促... 目的 探讨外源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PA)对损伤表皮组织修复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在创伤部位外源性应用uPA ,利用透射电镜比较 ,观察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的uPA对损伤表皮组织修复尤其是基底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uPA能明显促进基底细胞的迁移提前发生 ,最佳浓度为 2 0 0 μg/ml。结论 外源性uPA可以促进表皮基底细胞的迁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面愈合 超微结构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应用LpLife^(TM)培养角质形成细胞
10
作者 曾益军 杨恬 +1 位作者 宋川 余瑾 《医学检验教育》 2001年第3期29-30,共2页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具有广泛的生物学特性,对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KC 是表皮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根据其不同的分化过程及细胞形态分为4层: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颗粒细胞层和角质层。1967年Briggaman 等人...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具有广泛的生物学特性,对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KC 是表皮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根据其不同的分化过程及细胞形态分为4层: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颗粒细胞层和角质层。1967年Briggaman 等人从人皮肤中成功地分离出 KC,至今体外培养 KC 技术已有30余年的历史。随着人们对 KC 的结构功能、生长状况及生物学特性的不断了解,培养技术日趋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形成细胞 表面细胞 LpLife^TM培养 细胞培养
下载PDF
GW3965在Raji细胞中对BLy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艳 黄刚 +5 位作者 胡长江 曾益军 许志臻 陈岺曦 何凤田 宋方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342-1345,共4页
目的探讨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的特异性激动剂GW3965在Raji细胞中对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GW3965(浓度分别为0.5、5、10μmol/L)对Raji细胞活性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的特异性激动剂GW3965在Raji细胞中对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GW3965(浓度分别为0.5、5、10μmol/L)对Raji细胞活性的影响,观察时间为加入GW3965共孵育后24 h。用LXR的特异性激动剂GW3965刺激人B细胞淋巴瘤株Raji细胞,经RT-PCR检测LXR特异性靶基因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1(ATP-binding cassette,ABCA1)mRNA的表达;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LyS的表达。结果对照组1‰DMSO D(492)为(0.632±0.055),0.5、5μmol/L和10μmol/L的GW3965 D(492)为(0.609±0.073)、(0.612±0.052)和(0.628±0.055)。LXR的特异性配体GW3965对细胞活性无影响(P>0.05)。GW3965作用于Raji细胞后,ABCA1 mRNA表达剂量依赖性上调,LXR活化后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剂量依赖性下调抑制BLyS的表达。结论 LXR在Raji细胞中可抑制BLyS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W3965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RAJI细胞
原文传递
Pol■与移行细胞癌发生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谦 杨劲 +7 位作者 金锡御 陈志文 宋波 曾益军 位全芳 季惠翔 李劲 周虎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10期1513-1516,共4页
目的:检测DNA聚合酶■(Pol■)在膀胱肿瘤细胞株及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ol■在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培养膀胱肿瘤细胞株BIU87细胞、T24细胞株,利用RT-PCR方法检测Pol■在膀胱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收集人膀胱粘膜正... 目的:检测DNA聚合酶■(Pol■)在膀胱肿瘤细胞株及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ol■在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培养膀胱肿瘤细胞株BIU87细胞、T24细胞株,利用RT-PCR方法检测Pol■在膀胱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收集人膀胱粘膜正常组织、临床膀胱肿瘤和肾盂癌的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利用RT-PCR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Pol■的表达。结果:Pol■在膀胱肿瘤细胞株中丰富表达,显著高于膀胱正常粘膜组织(P<0.01);Pol■在膀胱肿瘤及肾盂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膀胱正常粘膜组织的表达(P<0.01),且与移行细胞癌的分级相关。结论:Pol■在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为进一步研究Pol■在膀胱肿瘤中表达的意义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酶 Polι 移行细胞癌
下载PDF
皮肤创伤修复中uPA/uPAR的表达及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川 杨恬 曾益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396-1398,共3页
目的 探讨皮肤创伤修复中uPA/uPAR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细胞培养、ELISA等方法检测小鼠皮肤伤缘和培养的单层角质形成细胞创伤模型的uPA/uPAR的表达。结果 创伤后uPA/uPAR的表达增高 ,伤后 1 2~ 2 4h... 目的 探讨皮肤创伤修复中uPA/uPAR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细胞培养、ELISA等方法检测小鼠皮肤伤缘和培养的单层角质形成细胞创伤模型的uPA/uPAR的表达。结果 创伤后uPA/uPAR的表达增高 ,伤后 1 2~ 2 4h为uPA/uPAR的表达高峰。结论 创伤促进了uPA/uPAR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伤修复 UPA UPAR
下载PDF
Polι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株及肿瘤组织中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谦 曾益军 +7 位作者 杨劲 金锡御 陈志文 宋波 位全芳 季惠翔 李劲 周虎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305-1307,共3页
目的检测DNA聚合酶ι(Polymerase iota,Polι)在尿路上皮癌细胞株及肿瘤组织的表达,探讨Polι在尿路上皮癌组织表达的意义。方法培养尿路上皮癌细胞株BIU87、T24,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目的检测DNA聚合酶ι(Polymerase iota,Polι)在尿路上皮癌细胞株及肿瘤组织的表达,探讨Polι在尿路上皮癌组织表达的意义。方法培养尿路上皮癌细胞株BIU87、T24,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Polι在尿路上皮癌细胞株的表达;收集人膀胱黏膜正常组织及临床膀胱尿路上皮癌、肾盂尿路上皮癌组织标本,检测组织标本中Polι的表达。结果Polι在尿路上皮癌细胞株有丰富表达,显著高于膀胱正常黏膜组织;Polι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及肾盂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膀胱正常黏膜组织的表达(P<0.01),并与尿路上皮癌的分级有关。结论Polι在尿路上皮癌组织的高表达可能与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酶 POLL 尿路上皮癌
下载PDF
角蛋白14在胎儿表皮发育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川 杨恬 曾益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159-1161,共3页
目的 了解角蛋白 14 (K14 )在人胎儿表皮发育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早、中、晚期胎儿皮肤做冰冻切片 ,进行K14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Immunocytochemistry ,ICC)和原位杂交染色 (insituhybridization ,ISH) ,通过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分... 目的 了解角蛋白 14 (K14 )在人胎儿表皮发育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早、中、晚期胎儿皮肤做冰冻切片 ,进行K14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Immunocytochemistry ,ICC)和原位杂交染色 (insituhybridization ,ISH) ,通过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分析K14的变化及规律。结果 人胚胎 12周表皮已表达K14 ,中期表达量最高 ,晚期也有较高表达 ,但主要局限于表皮基底层细胞。结论 胎儿表皮基底层角朊细胞 (KC)表达K14 ,对维持KC形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14 人胚胎 角朊细胞 表皮发育
下载PDF
外排泵介导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申晓冬 曾益军 何凤田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2年第3期73-78,共6页
目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该菌外膜上外排泵过表达是导致其耐药性的重要机制。详尽地研究多药外排泵的机制以及寻找阻断其功能的外排泵抑制剂,将为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开辟新的路径。本文就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外... 目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该菌外膜上外排泵过表达是导致其耐药性的重要机制。详尽地研究多药外排泵的机制以及寻找阻断其功能的外排泵抑制剂,将为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开辟新的路径。本文就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着重描述多药外排泵RND家族的耐药谱特征及其表达调控机制,同时,还阐述了MFS和MATE家族外排泵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排泵 鲍曼不动杆菌 多耐药性 外排泵抑制剂
下载PDF
PAI-3在正常成人皮肤中的表达及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诚 杨恬 曾益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79-781,共3页
目的 探讨PAI 3在成人皮肤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AI 3在皮肤表皮增殖、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RT PCR检测PAI 3和uPA在成人皮肤中的表达。结果 检测到PAI 3mRNA及uPAmRNA的表达,PAI 3在正常成人... 目的 探讨PAI 3在成人皮肤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AI 3在皮肤表皮增殖、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RT PCR检测PAI 3和uPA在成人皮肤中的表达。结果 检测到PAI 3mRNA及uPAmRNA的表达,PAI 3在正常成人皮肤组织中主要位于表皮的基底层、颗粒层和棘层,在分化程度较高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KC)中,其表达增强,而uPA主要位于皮肤表皮的基底层。结论 PAI 3在正常成人皮肤中有表达并与表皮KC的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I-3 UPA 皮肤
下载PDF
Β-CATENIN和COX-2在大鼠毛囊隆突区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艺 王韵 +1 位作者 曾益军 杨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4-326,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Β-CATENIN和COX-2在体外培养的毛囊隆突区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对隆突区细胞增殖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在体外分离培养毛囊隆突区细胞的基础上,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时相Β-CATENIN和COX-2在毛囊隆突区细胞中... 目的通过观察Β-CATENIN和COX-2在体外培养的毛囊隆突区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对隆突区细胞增殖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在体外分离培养毛囊隆突区细胞的基础上,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时相Β-CATENIN和COX-2在毛囊隆突区细胞中的表达。结果Β-CATENIN和COX-2在毛囊隆突区细胞呈强表达,并表现出与培养时间的相关性;同时Β-CATENIN可见于细胞质与细胞核中,而COX-2仅见于细胞核。结论Β-CATENIN和COX-2对毛囊隆突区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COX-2可能是Β-CATENIN途径发挥作用的核内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连环蛋白 环氧合酶-2 毛囊 隆突区 增殖
下载PDF
pEGFPC1-uPAR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对细胞增殖和侵袭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强国 符刚 +1 位作者 曾益军 杨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928-1930,共3页
目的构建含人uPAR基因片断的真核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并进行初步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设计引物,利用PCR从原核表达质粒中扩增人全长uPAR基因,并导入真核表达载体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GFPC1中,测序确认后转染Pam212细胞,使之在细胞中表... 目的构建含人uPAR基因片断的真核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并进行初步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设计引物,利用PCR从原核表达质粒中扩增人全长uPAR基因,并导入真核表达载体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GFPC1中,测序确认后转染Pam212细胞,使之在细胞中表达,检测其细胞生长特性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测序证实构建的含uPAR的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其uPARcDNA阅读框完整,连接部位序列正确;转染Pam212细胞后,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并能增强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成功构建了含pEGFPC1-uPAR质粒,确认uPAR能促进Pam212细胞的生长和侵袭,为进一步在体定位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AR pEGFPC1 Pare 212细胞
下载PDF
β-catenin在大鼠毛囊损伤修复中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艺 杨恬 曾益军 《创伤外科杂志》 2004年第6期448-450,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毛囊损伤修复过程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触须毛囊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以及RT-PCR检测大鼠毛囊损伤前后β-catenin表达的变化,以及损伤后不同时期β-catenin mRNA水平的改变... 目的 探讨大鼠毛囊损伤修复过程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触须毛囊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以及RT-PCR检测大鼠毛囊损伤前后β-catenin表达的变化,以及损伤后不同时期β-catenin mRNA水平的改变。结果 正常大鼠毛囊中β-catenin仅有微弱表达,而损伤后毛囊外根鞘细胞中强表达β-catenin;RT-PCR结果表明β-catenin mRNA在毛囊损伤后5小时明显上升,在损伤24小时后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到72小时时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β-catenin在大鼠毛囊损伤前后表达明显改变,提示β-catenin在大鼠毛囊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大鼠毛囊生长、周期维持的重要调节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损伤修复 Β-CATEN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