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核素显像评价小儿肾瘢痕形成与膀胱输尿管返流 被引量:8
1
作者 曾纪骅 赵瑞芳 +2 位作者 季志英 吕孝妹 顾凡磊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 探讨膀胱输尿管返流 (VUR)与急性肾盂肾炎 (APN)后肾瘢痕形成的关系及评价小儿泌尿道感染 (UTI)核素显像方法。方法 研究对象为临床首次诊断为上尿路感染的患儿 4 8例 ,均经99Tcm 二巯基丁二酸 (DMSA)肾皮质显像确诊为APN。肾显... 目的 探讨膀胱输尿管返流 (VUR)与急性肾盂肾炎 (APN)后肾瘢痕形成的关系及评价小儿泌尿道感染 (UTI)核素显像方法。方法 研究对象为临床首次诊断为上尿路感染的患儿 4 8例 ,均经99Tcm 二巯基丁二酸 (DMSA)肾皮质显像确诊为APN。肾显像后 10d内行直接法放射性核素膀胱显像 (DRC)以评价VUR。结果 ①肾皮质显像示 2 9 2 % (14 4 8例 )患儿APN伴瘢痕形成。DRC示4 7 9% (2 3 4 8例 )患儿、4 4 8% (30 6 7个 )病变肾存在VUR。②伴瘢痕形成APN患儿 ,其VUR发生率为 85 7% ,明显高于无瘢痕者 (32 4 % ,P <0 0 1) ;伴瘢痕肾VUR发生率为 88 2 % ,明显高于无瘢痕肾(30 0 % ,P <0 0 1)。③有VUR的 30个肾中 ,重度VUR侧肾瘢痕发生率为 73 3% ,明显高于无VUR及轻、中度VUR侧肾 (11 5 % ,P <0 0 1)。结论 证实VUR是诱发APN后肾瘢痕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DRC为一辐射低、灵敏度高的评价VUR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小儿 肾瘢痕形成 膀胱输尿管返流 急性肾盂肾炎
下载PDF
利胆合剂和大黄片对肝损伤大鼠治疗效应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曾纪骅 俞健 +2 位作者 贾宏丽 季志英 时毓民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33-236,共4页
利胆合剂和大黄片对肝损伤大鼠治疗效应的初步观察曾纪骅,俞健,贾宏丽,季志英,时毓民(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同位素室,中西医研究室)我院应用利胆合剂和大黄片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IHS)及小儿肝炎在临床上已取得较好效果[1... 利胆合剂和大黄片对肝损伤大鼠治疗效应的初步观察曾纪骅,俞健,贾宏丽,季志英,时毓民(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同位素室,中西医研究室)我院应用利胆合剂和大黄片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IHS)及小儿肝炎在临床上已取得较好效果[1,2]。为了进一步观察及证实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胆合剂 大黄片 肝疾病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减低实验大鼠心钠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曾纪骅 陈思怡 +1 位作者 贾宏丽 季志英 《上海医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34-337,共4页
本文检测甲亢甲减实验大鼠血浆、心房心钠素(ANP),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并与正常大鼠进行比较。发现(1)甲亢大鼠血浆 ANP 显著升高,心房 ANP 显著低下,甲减大鼠两者呈相反变化:(2)血浆 ANP 和血清 T_4呈正相关,(3)... 本文检测甲亢甲减实验大鼠血浆、心房心钠素(ANP),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并与正常大鼠进行比较。发现(1)甲亢大鼠血浆 ANP 显著升高,心房 ANP 显著低下,甲减大鼠两者呈相反变化:(2)血浆 ANP 和血清 T_4呈正相关,(3)甲亢和甲减大鼠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分别呈明显升高和降低;醛固酮水平则无明显变化。上述结果提示甲亢时心房释放 ANP 增加,甲减时释放减少;异常甲状腺功能状态下,血浆 ANP 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互作用对维持体液平衡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钠素 肾素 血管紧张素 甲亢
下载PDF
儿科核医学若干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曾纪骅 赵瑞芳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1998年第2期82-86,共5页
随着核仪器及放射性药物等方面进展,儿科核医学得到迅速发展。本文阐述近10年来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小儿泌尿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及肿瘤等方面的应用及临床评价。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显像 儿科 诊断
下载PDF
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症新生儿胃肠道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68
5
作者 黄瑛 邵肖梅 +3 位作者 曾纪骅 赵瑞芳 季志英 袁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 在接受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中进行早期微量喂养 ,观察其对新生儿胃肠道动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 1998年 9月至 1999年 2月间 ,机械通气的 13例患儿 ,分早期喂养组 (6例 )和常规喂养组 (7例 )。早期微量喂养组平均在生后 2 .5d开始开... 目的 在接受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中进行早期微量喂养 ,观察其对新生儿胃肠道动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 1998年 9月至 1999年 2月间 ,机械通气的 13例患儿 ,分早期喂养组 (6例 )和常规喂养组 (7例 )。早期微量喂养组平均在生后 2 .5d开始开奶 (每 2小时 2ml/kg) ,常规喂养组为生后13 .6d ,两组均在生后第 3天开始静脉营养。当两组患儿病情稳定后 ,进行放射性核素胃食管显像和血胃泌素、胃动素测定。结果 早期微量喂养组的胃排空率 (32 .6± 12 .2 ) %快于常规喂养组 (16 .0± 5 .5 ) %、到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为 (17.5± 8.0 )d对 (34.9± 17.7)d以及拔胃管时间 (12 .2± 8.3)d对 (31± 11.2 )d均明显缩短 (P <0 .0 5 ) ,但两组在反流指数、血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不明显。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胃肠动力成熟 ,缩短到达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并早日建立经口喂养 ,减少喂养困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微量喂养 胃肠道动力 胃肠激素 新生儿
下载PDF
红霉素、西沙比利对喂养困难新生儿的干预治疗 被引量:15
6
作者 黄瑛 邵肖梅 +3 位作者 曾纪骅 赵瑞芳 季志英 袁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2-424,共3页
目的 观察红霉素、西沙比利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及其对新生儿喂养困难的改善情况。方法 收集 1997年 11月至 1999年 2月共 41例喂养困难的新生儿病例。分两组 ,分别用红霉素 (3~ 5mg/(kg·d)静脉点滴 )和0 .1%的西沙比利悬液 (0 .2... 目的 观察红霉素、西沙比利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及其对新生儿喂养困难的改善情况。方法 收集 1997年 11月至 1999年 2月共 41例喂养困难的新生儿病例。分两组 ,分别用红霉素 (3~ 5mg/(kg·d)静脉点滴 )和0 .1%的西沙比利悬液 (0 .2~ 0 .3mg/(kg·次 ) ,tid ,餐前口服 )进行干预治疗。通过用药前后胃食管显像和血胃肠激素的变化观察药物疗效。结果 红霉素干预组 (n =2 7)干预期 (7.8± 2 .2 )d ,用药后 6 0min胃排空率 (GE60 % )从(2 2 .9± 12 .6 ) %升至 (38.7± 17.1) % ,反流指数 (RI)从 16 .9± 9.4降至 8.1± 5 .7,P值均 <0 .0 0 1;血浆胃动素水平显著上升 ,从 (5 83.2± 2 5 3.1)升至 (90 7.5± 30 1.1) pg/ml(P <0 .0 0 1) ;血清胃泌素浓度变化不明显 [(5 2 .8± 12 .9)升至 (5 8.7± 2 0 .4) pg/ml,P >0 .0 5 ]。西沙比利组 (n =14)干预期 (9.4± 2 .7)d ,GE60 %从 (2 6 .2± 14.7) %升至 (40 .0±17.4) % ,RI从 17.3± 11.4降至 7.2± 3.5 ,P均 <0 .0 1;但血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 [分别是(5 3 .5± 13.7)对 (5 9.3± 13.5 ) pg/ml,(771.1± 2 32 .2 )对 (878.4± 2 5 3.3) pg/ml,P均 >0 .0 5 ]。两种药物在患儿完成奶量方面无显著差异 [(176 .2± 49.4)和 (197.5± 35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西沙比利 喂养困难 新生儿 促胃肠动力
下载PDF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S-100 NSE 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兴河 秦梅 +1 位作者 樊绍曾 曾纪骅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81-385,共5页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血和脑脊液中S-100蛋白(S—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细胞死亡数的相关性,并探讨这些蛋白质水平变化的机制。方法采用 7 d龄 SD大鼠HIBD模...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血和脑脊液中S-100蛋白(S—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细胞死亡数的相关性,并探讨这些蛋白质水平变化的机制。方法采用 7 d龄 SD大鼠HIBD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动态观察HIBD血液和脑脊液中S—100,NSE水平的变化,用RT-PCR的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动态观察 HIBD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 S— 100,NSE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 HI后血液中 24 h,48 h S- 100分别为(1. 205± 0 183)μg/L和( 1. 235± 0.097)μg/L, NSE分别为(3.97 ±0.228)ηg/ml和(3.76±0.234)ηg/ml,对照组S-100和NSE分别为(0.645±0.05)μg/L和(3.15±0.164)ηg/ml。脑脊液中 24 h,48 h S- 100分别为(1. 28± 0. 031)μg/L,(1. 32± 0. 097)μg/L,NSE分别为(7. 15± 0. 717)ηg/ml,(4. 29± 0.144)ηg/ml,对照组 S- 100和 NSE分别为(0. 68± 0.059) μg/L和(3.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S-100蛋白 新生儿 NSE
下载PDF
大黄片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时毓民 俞建 +4 位作者 傅美娣 曾纪骅 贾宏丽 季志英 陈思怡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432-433,共2页
大黄片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时毓民,俞建,傅美娣,曾纪骅,贾宏丽,季志英,陈思怡近年来我们试用大黄片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简称婴肝)取得较好疗效,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其疗效并初步探讨了药物... 大黄片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时毓民,俞建,傅美娣,曾纪骅,贾宏丽,季志英,陈思怡近年来我们试用大黄片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简称婴肝)取得较好疗效,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其疗效并初步探讨了药物作用机理。现报告如下。临床研究1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片 婴儿 肝炎综合征 药理
下载PDF
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对骨密度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施炳培 卜怀娣 +1 位作者 汪令 曾纪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1-52,共2页
观察37例患儿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2例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占865%。BMC从治疗前的0141±0054上升到0193±0078,BMC/BW从治疗前的0195±0084上升到0284±0094,P<0001。说明中医的肾与脑的关系密切,补肾能... 观察37例患儿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2例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占865%。BMC从治疗前的0141±0054上升到0193±0078,BMC/BW从治疗前的0195±0084上升到0284±0094,P<0001。说明中医的肾与脑的关系密切,补肾能起到益智和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骨密度 穴位注射疗法 儿童
下载PDF
^(99)Tc^m-DMSA肾显像在小儿泌尿道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瑞芳 曾纪骅 +2 位作者 徐虹 季志英 袁虹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探讨99Tcm 二巯基丁二酸 (DMSA)肾显像对鉴别小儿上、下尿路感染 (UTI)、判断肾瘢痕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近 5年来临床诊断UTI2 5 2例患儿99Tcm DMSA肾显像结果进行分析。其中男 94例 ,女 15 8例 ,年龄 1个月~ 14岁。... 目的 探讨99Tcm 二巯基丁二酸 (DMSA)肾显像对鉴别小儿上、下尿路感染 (UTI)、判断肾瘢痕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近 5年来临床诊断UTI2 5 2例患儿99Tcm DMSA肾显像结果进行分析。其中男 94例 ,女 15 8例 ,年龄 1个月~ 14岁。肾显像采用常规方法 ,并计算分肾功能。显像结果分为正常 [诊断为下尿路感染 (LUTI) ]和异常 [诊断为上尿路感染 (UUTI)或肾瘢痕 ]。结果 2 5 2例UTI患儿 ,110例显像正常 ,诊断为LUTI;142例显像结果异常 ,诊断为UUTI,其中 116例为急性肾盂肾炎 (APN) ,2 6例为肾瘢痕。LUTI者分肾功能为 46 %~ 5 4%。UUTI者单肾受累患者中 ,其受累肾脏分肾功能均低于 45 % (13%~ 44 % )。UUTI患儿中有 17例经正规抗感染治疗后再次显像 ,其中13例APN患儿 ,12例 6个月后随访 ,显像结果均转正常或明显好转 ,1例 4个月后随访无明显变化 ;4例肾瘢痕形成者 6个月后复查无明显变化。结论 99Tcm DMSA肾显像鉴别小儿UTI无创伤 ,简便易行 ,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Tc^m-DMSA肾显像 泌尿道感染 儿童 放射性核素显像 二巯基琥珀酸
下载PDF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 被引量:63
11
作者 黄瑛 邵肖梅 +1 位作者 曾纪骅 赵瑞芳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的关系。方法 通过99mTc DTPA胃食管显像方法测定从 1 997年 1 1月到 1 999年 2月共 77例相对正常新生儿的 6 0min胃排空率和胃食管反流指数 ,其中足月儿 46例 ,早产儿 31例 ,以此了解相对正常新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的关系。方法 通过99mTc DTPA胃食管显像方法测定从 1 997年 1 1月到 1 999年 2月共 77例相对正常新生儿的 6 0min胃排空率和胃食管反流指数 ,其中足月儿 46例 ,早产儿 31例 ,以此了解相对正常新生儿无症状反流的发生率 ,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的关系。结果 足月儿无症状胃食管反流率为 6 0 .9% (2 8/4 6 ) ,早产儿达 83.9% (2 6 /31 ) ,差异有显著性。无症状反流指数平均为 6 .7%。足月儿或早产儿组中 ,有反流或无反流者 ,其胃排空率没有差异。结论 新生儿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无症状胃食管反流 ,尤其是早产儿 ;未发现胃食管反流指数与胃排空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显像 胃食管反流 胃排空 新生儿
下载PDF
^(99)Tc^m-DMSA肾皮质显像诊断小儿肾发育不良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瑞芳 曾纪骅 +4 位作者 季志英 阮双岁 吕孝妹 顾凡磊 吴哈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5-236,共2页
目的 探讨99Tcm 二巯基丁二酸 (DMSA)肾皮质显像诊断小儿肾发育不良的价值。方法 疑为肾发育不良患儿 2 9例 ,行常规99Tcm DMSA肾皮质显像和腹部B超检查。图像分析 :将发育不良肾分为 0~ 4级。结果 99Tcm DMSA肾皮质显像示 2 9例患... 目的 探讨99Tcm 二巯基丁二酸 (DMSA)肾皮质显像诊断小儿肾发育不良的价值。方法 疑为肾发育不良患儿 2 9例 ,行常规99Tcm DMSA肾皮质显像和腹部B超检查。图像分析 :将发育不良肾分为 0~ 4级。结果 99Tcm DMSA肾皮质显像示 2 9例患儿中 2 4例为单侧肾发育不良 ,其中 11例 1级 ,7例 2级 ,6例 3级 ,余 5例患肾未显影为 0级 ,结合其他检查诊断为肾发育不良。患肾分肾功能为 0~ 2 4 .9% (平均 6 .3% )。 2 9例患儿中 2 4例患肾肾皮质显像诊断为肾发育不良 ,5例患肾未显影 ,由其他影像学方法确诊 ,诊断灵敏度为 82 .76 %。 2 9例中 19例经手术治疗 ,病理检查证实为肾发育不良。结论 99Tcm DMSA肾皮质显像诊断肾发育不良灵敏度高、可靠 ,可确定发育不良肾部位和判断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发育不良 小儿 诊断 ^99Tc^m—DMSA 肾皮质显像
下载PDF
心钠素、抗利尿激素在正常和缺氧新生儿水钠代谢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彬 邵肖梅 曾纪骅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500-503,共4页
为了阐明心钠素(ANP)和抗利尿激素(ADH)在正常和缺氧新生儿生后早期体液平衡中的作用,测定了44例正常新生儿和36例缺氧新生儿生后第1、3、7天血浆心钠素(PANP)、抗利尿激素(PADH)以及血、尿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正常新生儿生后... 为了阐明心钠素(ANP)和抗利尿激素(ADH)在正常和缺氧新生儿生后早期体液平衡中的作用,测定了44例正常新生儿和36例缺氧新生儿生后第1、3、7天血浆心钠素(PANP)、抗利尿激素(PADH)以及血、尿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正常新生儿生后第1天PANP和PADH都升高,两者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尿量、尿钠、尿渗透压和ANP呈正相关;缺氧新生儿的PANP和PADH均较正常儿升高,其第3天的尿量、尿钠和尿渗透压均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同期水平,提示ANP在新生儿早期水钠平衡中起主要作用,ANP通过明显的排钠利尿代偿了由ADH所致的水潴留,有助于缺氧新生儿肺功能的恢复和肺水肿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钠素 抗利尿激素 缺氧 新生儿
下载PDF
婴儿胆汁淤积症的辅助鉴别诊断 被引量:4
14
作者 怀有为 王岱明 曾纪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5年第1期50-52,共3页
本文用同位素99/TcMebrfin结合B超的方法,对35例持续性黄疸的婴儿检查结果,证实该方法有助于鉴别婴儿肝炎综合症和胆道闭锁。并发现临床黄疸消退时间与同位素肝脏清除指数呈正相关,(r=8.31,p<0.001)... 本文用同位素99/TcMebrfin结合B超的方法,对35例持续性黄疸的婴儿检查结果,证实该方法有助于鉴别婴儿肝炎综合症和胆道闭锁。并发现临床黄疸消退时间与同位素肝脏清除指数呈正相关,(r=8.31,p<0.001),因此对临床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肝炎 胆道闭锁 胆汁淤积症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窒息新生儿甲状旁腺素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决平 邵肖梅 曾纪骅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窒息新生儿 甲状旁腺素 临床意义 内分泌激素 血钙水平 新生儿窒息后 甲状旁腺激素 钙离子内流
下载PDF
血清甘胆酸测定在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的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岱明 曾纪骅 +1 位作者 顾新焕 赵国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67-168,共2页
肝脏疾患中血清结合胆酸的变化已受到注意,本文对103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儿进行了血清甘氨酸结合胆酸(甘胆酸)测定,以了解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对象观察组103例,年龄2~12岁。其中84.5%有黄疸,总胆红素最高为11mg/dl。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甘胆酸 血清 测定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胃食管显像检测新生儿胃排空和胃食管反流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瑛 曾纪骅 +1 位作者 邵肖梅 赵瑞芳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15-217,共3页
目的 采用放射性核素胃食管显像评价新生儿胃排空和胃食管反流情况。方法  77例处于疾病恢复期的新生儿患者 ,其中足月儿 46例、早产儿 31例。用胃食管显像测定 6 0min胃排空率 (GE6 0 % )和胃食管反流指数 (RI)。结果 所有患儿均未... 目的 采用放射性核素胃食管显像评价新生儿胃排空和胃食管反流情况。方法  77例处于疾病恢复期的新生儿患者 ,其中足月儿 46例、早产儿 31例。用胃食管显像测定 6 0min胃排空率 (GE6 0 % )和胃食管反流指数 (RI)。结果 所有患儿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早产儿的胃排空率 [(2 8 3± 7 7) % ]明显低于足月儿 [(4 9 2± 12 8) % ],P <0 0 0 1。胎龄与胃排空率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足月儿无症状反流率为 6 0 9% (2 8 46例 ) ,早产儿中高达 83 9% (2 6 31例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胃食管显像检测新生儿胃排空和胃食管反流是可行的 ;早产儿的胃排空率低于足月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胃排空 放射性核素显像 新生儿
下载PDF
首诊泌尿道感染患儿影像学检查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瑞芳 曾纪骅 +5 位作者 季志英 吕孝妹 吴哈 李益卫 顾凡磊 赵晓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通过对首次就诊的UTI患儿核素肾皮质显像、肾脏B超等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探讨小儿UTI影像学检查的策略.方法研究对象为224例首次就诊的UTI患儿,在1周内进行^99Tc^m-DMSA肾皮质显像及肾脏超声检查评价是否有肾实质感染,一... 目的通过对首次就诊的UTI患儿核素肾皮质显像、肾脏B超等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探讨小儿UTI影像学检查的策略.方法研究对象为224例首次就诊的UTI患儿,在1周内进行^99Tc^m-DMSA肾皮质显像及肾脏超声检查评价是否有肾实质感染,一到两周内进行膀胱输尿管显像以评价VUR.结果经DMSA显像证实121例(54%)存在肾实质感染,其中8人伴肾瘢痕形成;103例(46%)DMSA显像正常.以DMSA肾显像为诊断标准,B超检查评价肾实质感染的灵敏度为53.72%.在肾实质感染患儿中,41%存在膀胱输尿管返流.100个发生损害的肾脏,48%存在膀胱输尿管返流;而92个未发生损害的肾脏,有1个存在中度VUR.在有肾瘢痕的UTI患儿中,75%存在膀胱输尿管返流.对VUR分度及肾损害分级进行等级相关分析,发现肾损害分级程度越重,VUR分度越高.结论对首诊的UTI患儿,临床上怀疑肾实质感染者,应行DMSA显像以准确评价肾损害程度,B超检查可作为筛查及补充手段;DMSA显像提示肾损害或有反复尿路感染者,尤其是有瘢痕形成的UTI患儿,行VUR检测十分必要,并建议3~6个月后随访DMSA显像,以检测是否发生肾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道感染 小儿 肾实质损害 诊断显像
下载PDF
非Graves甲亢和Graves’病FT_3、FT_4、TSH、TGA、TPO-Ab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林娣 许长德 +5 位作者 徐火根 王蔚 张婕 聂淑芬 顾祯祺 曾纪骅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FT3、FT4、s-TSH(超灵敏)、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idglubu lin antibody,TGA)水平在甲亢疾病和G raves’病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非G rave... 目的:探讨FT3、FT4、s-TSH(超灵敏)、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idglubu lin antibody,TGA)水平在甲亢疾病和G raves’病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非G raves’病患者和29例G raves’病患者、40例正常人分别检测血清TF3、FT4、s-TSH、TPO-Ab、TGA的水平。结果:非G raves’病甲亢患者的FT3(15.01±11.01pg/m l)、FT4(38.30±19.82pg/m l)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分别为4.27±0.73pg/m l,16.16±2.58pg/m l,P<0.01),s-TSH(0.25±0.25m IU/L)明显低于正常人(2.24±1.26m IU/L,P<0.01),TPO-Ab(1319.74±1037.78 IU/m l)明显高于正常人(0.01±0.01,P<0.01)、TGA(33.39±22.43%)明显高于正常人(6.76±2.01,P<0.01)。G raves’病患者FT3(15.23±9.57pg/m l)、FT4(38.57±17.39pg/m l)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s-TSH(0.79±0.46m IU/L)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TPO-Ab(2023.24±621.00 IU/m l)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TGA(49.72±20.55)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甲亢患者和G raves’病患者FT3、FT4、s-TSH无明显差别,但TGA和TPO-Ab明显低于G raves’病患者(P<0.05)。结论:FT3、FT4、s-TSH(超灵敏)、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在判断甲亢和G raves’病患者中有重要的临床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 促甲状腺素(s-TSH)Graves’病
下载PDF
肺灌注显像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术后随访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景浩 张善通 +3 位作者 曾纪骅 贾宏丽 季志英 陈思怡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5-97,共3页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48例,其中伴肺动脉高压(PH)32例,应用99mTc标记大分子聚合白蛋白(MAA)行肺灌注显像,以右侧和左侧卧位时右肺与左肺放射性计数的比值rt/lt来随访术后肺动脉压力.结果表明rt/lt值能定性...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48例,其中伴肺动脉高压(PH)32例,应用99mTc标记大分子聚合白蛋白(MAA)行肺灌注显像,以右侧和左侧卧位时右肺与左肺放射性计数的比值rt/lt来随访术后肺动脉压力.结果表明rt/lt值能定性、定量地评价肺动脉压力,动物实验示该法重复性好,并提示术后恢复的一些影响因素,对选择手术时机及术后随访疗效颇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性高血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