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如何全面、安全、细致开展微创胸壁矫形手术的思考
1
作者 曾骐 陈诚豪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01-505,共5页
漏斗胸微创Nuss手术已广泛开展30余年,总体手术的安全性、手术技术的可行性以及远期效果的优良率都已得到普遍认可。Nuss手术已经不单纯是一种治疗漏斗胸的微创手术方式,更是一种不截骨内固定的微创手术理念,该理念已成为绝大部分胸壁... 漏斗胸微创Nuss手术已广泛开展30余年,总体手术的安全性、手术技术的可行性以及远期效果的优良率都已得到普遍认可。Nuss手术已经不单纯是一种治疗漏斗胸的微创手术方式,更是一种不截骨内固定的微创手术理念,该理念已成为绝大部分胸壁畸形的解决方案。本文结合近年来儿童胸壁畸形矫形手术领域的微创方法与进展进行述评,从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广度、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为小儿胸外科医师学习和应用微创手术技术治疗胸壁畸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胸壁 畸形 矫形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桥式连接技术在漏斗胸手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严冬 曾骐 +2 位作者 陈诚豪 张娜 于洁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747-750,共4页
目的总结桥式连接技术在漏斗胸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5例漏斗胸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4例;年龄10岁5个月至16岁9个月(平均年龄14岁4个月);Haller指数3.1... 目的总结桥式连接技术在漏斗胸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5例漏斗胸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4例;年龄10岁5个月至16岁9个月(平均年龄14岁4个月);Haller指数3.16~6.78(平均4.93);轻度1例(Haller指数<3.2),中度2例(Haller指数3.2~3.5),重度18例(Haller指数3.5~6),极重度4例(Haller指数﹥6)。患儿均在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并采用桥式连接技术进行固定,总结并分析所有患儿一般资料、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发生术中并发症。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双侧胸腔积液1例(1/25,4%),于B超定位下穿刺抽液后缓解;桥式连接片螺母螺钉脱离2例(2/25,8%),均为单侧单个固定片螺母脱落,支架未出现移位,胸壁外观未受影响,脱落螺母于取支架手术时同期取出。取支架后进行手术效果评估,优良率100%,无一例复发。结论桥式连接技术矫治儿童漏斗胸安全有效,可降低钢板移位风险,获得满意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矫形外科手术 胸腔镜检查 桥式连接技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非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预后病理分型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3
作者 黄程 苏雁 +6 位作者 张诗晗 蒋持怡 何乐健 曾骐 王焕民 马晓莉 倪鑫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6-109,共4页
背景神经母细胞瘤(NB)是最常见的儿童颅外实体肿瘤,临床表现及预后差异较大。目的 探讨非高危NB患儿不同预后病理分型的临床特点和预后。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7年3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 背景神经母细胞瘤(NB)是最常见的儿童颅外实体肿瘤,临床表现及预后差异较大。目的 探讨非高危NB患儿不同预后病理分型的临床特点和预后。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7年3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病房收治的初诊非高危NB患儿,根据INPC分类系统分为预后良好(FH)组和预后不良(UH)组,分析不同预后病理分型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主要结局指标3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结果 445例患儿纳入分析,FH组313例,<18月龄164例(52.4%),原发部位以纵隔最多见(52.7%),远处转移52例(16.6%);UH组132例,<18月龄25例(18.9%),原发部位以腹膜后最多见(49.2%),远处转移10例(7.6%)。两组年龄分布、原发瘤灶部位和远处转移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瘤灶最大直径和LD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34(0.16~166)月。FH组和UH组3年EFS分别为96.4%和92%,5年EFS分别为95.4%和8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63和4.75,P分别为0.046和0.029)。FH组和UH组3年OS分别为98.3%和98.4%,5年OS分别为98%和9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76和0.54,P分别为1.53和0.82)。结论 非高危NB患儿中,UH患儿较FH患儿发病年龄更大、原发瘤灶更多位于腹膜后、远处转移发生率更低。FH患儿较UH患儿有着更好的EFS,可考虑减轻化疗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病理分型 预后良好 预后不良 生存分析
下载PDF
基于胸壁压力值的鸡胸微创胸骨沉降术支架固定方式的初步探讨
4
作者 于洁 曾骐 +2 位作者 陈诚豪 张娜 吴宇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06-510,共5页
目的通过胸肋骨压力器测量鸡胸患儿前胸壁下压至正常所需压力值,探讨三种固定方式在鸡胸微创胸骨沉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行鸡胸微创胸骨沉降术的144... 目的通过胸肋骨压力器测量鸡胸患儿前胸壁下压至正常所需压力值,探讨三种固定方式在鸡胸微创胸骨沉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行鸡胸微创胸骨沉降术的14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于手术前行胸壁测压,根据压力值及鸡胸形态分型拟定支架固定方式:A为双侧钢丝固定;B为双侧固定片固定;C为一侧钢丝一侧固定片固定。对于对称型鸡胸中压力值<10 kg者采取A固定,>10 kg者采取C固定;对于不对称型鸡胸中压力值<7.5 kg者采取A固定,7.5~10 kg者采取B固定,>10 kg者采取C固定;总结并分析不同固定方式患儿的一般资料、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44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出现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包括气胸和钢丝断裂,其中气胸4例,均自行吸收;钢丝断裂共53例(53/144,36.81%),以A固定方式钢丝断裂发生率最高,占50.00%(40/80),B及C固定方式分别为13.64%(3/22)和23.81%(10/42)。由于胸壁外观均未受影响,断裂钢丝均于取支架时同期取出,无一例钢丝残留。取出支架后评估手术效果,三种固定方式优良率均为100%,无一例复发。结论基于胸壁压力值制定鸡胸微创胸骨沉降术固定方式,可简化手术操作,减少术中胸壁的操作性损伤,手术切口更小,外型更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胸 矫形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儿童
下载PDF
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凸的影像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侯昊 张学军 +5 位作者 曹隽 白云松 高荣轩 张瀚文 于洁 曾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11-516,共6页
目的探讨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PE)患儿中脊柱侧凸的发病情况及影像学特点,分析PE患儿合并脊柱侧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575例PE患儿一般情况和影像学资料,统计PE... 目的探讨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PE)患儿中脊柱侧凸的发病情况及影像学特点,分析PE患儿合并脊柱侧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575例PE患儿一般情况和影像学资料,统计PE患儿中脊柱侧凸的发病率及侧凸类型,采用两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存在脊柱侧凸的PE患儿与无脊柱侧凸PE患儿的一般情况及胸廓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E患儿发生脊柱侧凸的危险因素。结果575例PE患儿中,发生脊柱侧凸147例(147/575,25.6%),发生脊柱侧凸的PE患儿Cobb角为(14.50±4.01)°。70例(70/147,47.6%)存在单一胸弯,年龄较大(OR=1.894,P=0.003)和胸骨偏移中线程度较高(OR=1.728,P=0.034;OR=2.035,P=0.015)的患儿合并脊柱侧凸的风险更大。结论PE患儿脊柱侧凸的发病率较高,年龄及胸骨偏移程度较大的PE患儿易合并脊柱侧凸。临床工作中需要关注PE患儿的脊柱发育情况,必要时进行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脊柱侧凸 放射摄影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影像学危险因子在纵隔神经母细胞瘤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佩如 陈诚豪 +2 位作者 曾骐 张娜 于洁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神经母细胞瘤(NB)是儿童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远期预后差,是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健康的难治性疾病。既往的研究表明,纵隔NB整体预后相较腹部NB好。2009年,国际神经母细胞瘤风险组织(IN... 神经母细胞瘤(NB)是儿童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远期预后差,是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健康的难治性疾病。既往的研究表明,纵隔NB整体预后相较腹部NB好。2009年,国际神经母细胞瘤风险组织(INRG)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期系统,该系统根据影像学检查是否存在影像学危险因子(IDRFs)对NB进行分期。目前围绕IDRFs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开展,已有相关临床试验证明IDRFs可以指导患儿的治疗,预测NB手术并发症及预后。本文旨在介绍IDRFs,并重点阐述其在纵隔NB治疗、预测手术并发症及生存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危险因子 神经母细胞瘤 纵隔 肿瘤分期
下载PDF
两切口Nuss手术与传统Nuss手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曾骐 张娜 陈诚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791-793,共3页
目的探讨两切口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对比分析2005年10月~2007年10月103例传统三切口Nuss手术(Nuss组),与105例改良两切口Nuss手术(Nuss改良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术式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和手术效果。结果20... 目的探讨两切口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对比分析2005年10月~2007年10月103例传统三切口Nuss手术(Nuss组),与105例改良两切口Nuss手术(Nuss改良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术式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和手术效果。结果20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Nuss改良组手术优占94.3%与Nuss组88.3%无统计学差异(x^2=2.318,P=0.128)。Nuss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9.2±7.4)min、术后住院时间(6.3±0.7)d均显著短于Nuss组(45.4±9.2)min、(7.2±0.9)d(t=5.361,P=0.000;t=8.059,P=0.000)。Nuss改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2.8 mI,显著少于Nuss组3.0 ml(x^2=5.158,P=0.000)。2组发生并发症各5例(Nuss组:1例气胸、1例血胸、1例心包穿孔和2例膈肌及肝脏损伤;Nuss改良组:气胸4例、心包穿孔1例),无统计学差异(x^2=0.001,P=0.975)。随访3~30个月,无复发及远期并发症。结论改良两切口Nuss手术不但减少了一个切口,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传统三切口Nuss手术;而且更容易观察到对侧的情况,安全和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改良Nuss手术
下载PDF
胸腔镜在小儿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曾骐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18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小儿外科 内镜手术器械 北京儿童医院 结核空洞 首次报道 胸膜活检 微型摄像机 胸腔镜诊断 胸腔镜技术
下载PDF
田野考古报告的优秀之作——读《潜山薛家岗》
9
作者 曾骐 《南方文物》 2006年第4期105-107,共3页
关键词 考古报告 皖南山区 文化面貌 人类历史 文化内涵 潜山县 古遗址
下载PDF
利用CT及心脏超声评价漏斗胸患儿术后心脏受压改善程度的可行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记航 曾骐 +4 位作者 李静雅 田宏伟 陈诚豪 张玥 彭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22-1225,共4页
目的采用CT及心脏超声(UCG)检查评价漏斗胸(PE)患儿手术前后心脏形态的变化。方法选取于我院胸外科接受手术的PE患儿51例,术前、术后均行胸部CT检查,在胸骨凹陷最明显层面测量Haller指数(HI)、心脏指数(CCI)、心脏旋转角(CRA);同时行UC... 目的采用CT及心脏超声(UCG)检查评价漏斗胸(PE)患儿手术前后心脏形态的变化。方法选取于我院胸外科接受手术的PE患儿51例,术前、术后均行胸部CT检查,在胸骨凹陷最明显层面测量Haller指数(HI)、心脏指数(CCI)、心脏旋转角(CRA);同时行UCG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右心室前后径(RV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各测量和计算值术前、术后的变化及差异,并对各数据与HI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T的各项指标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术后下降值为32.78%,CCI下降32.03%,CRA下降14.81%;UCG的术前LVD和RVD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VD平均值增大8.19%,RVD增大10.35%。CCI和LVD的变化与HI呈正相关(r=0.81、0.33,P<0.05)。结论 CT及UCG均可评价漏斗胸患儿术后心脏形态的改善情况,其中CCI是较客观有效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心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测量3~13岁儿童胸部X线片正常胸廓数据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记航 彭芸 +3 位作者 曾骐 陈诚豪 韩忠龙 赵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9-392,共4页
目的通过胸部X线平片测量3~13岁儿童正常胸廓容积和形态的数据,得出测量值与年龄的相关量表,为诊断胸廓功能不全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北京地区3~13岁胸廓正常儿童422例,分别测量第1~10肋弓间距(C1~C10)、胸廓高度... 目的通过胸部X线平片测量3~13岁儿童正常胸廓容积和形态的数据,得出测量值与年龄的相关量表,为诊断胸廓功能不全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北京地区3~13岁胸廓正常儿童422例,分别测量第1~10肋弓间距(C1~C10)、胸廓高度(H)、胸廓宽度(W);观察各测量值随生长发育变化的趋势,比较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各测量值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各年龄组的C1~C10变化基本一致。结论利用X线平片测量胸廓体积可行,各测量值可以作为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容量测定 X线 胸廓功能不全综合征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对不同类型小儿肺隔离症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娜 曾骐 +2 位作者 陈诚豪 于洁 张旭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下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不同类型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的疗效及优缺点,为肺隔离症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至2017年10月由本院收治的肺隔离症患儿208例,其中男性138例,女...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下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不同类型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的疗效及优缺点,为肺隔离症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至2017年10月由本院收治的肺隔离症患儿208例,其中男性138例,女性70例,年龄1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19.70±48.82)个月;叶内型143例,叶外型62例,叶内叶外同时存在3例。将叶内、叶外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分别比较两型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留置胸腔引流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20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叶内型143例中,53例予开胸手术,90例予胸腔镜手术;叶外型62例中,10例予开胸手术,48例予胸腔镜手术,颈部手术2例,腹腔镜手术2例。叶内型病例中: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72.53±40.80)min,开胸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07.86±40.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P<0.001);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4.86±7.76)m L,开胸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36.53±38.40)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P<0.001);胸腔镜手术组平均胸腔闭式引流时间(5.12±2.46)d,开胸手术组平均胸腔闭式引流时间(5.67±0.8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P=0.59);胸腔镜手术组平均胸腔引流量(310.16±265.96)m L,开胸手术组平均胸腔引流量(315.50±120.92)m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P=0.98);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42±3.04)d,开胸手术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0.50±2.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叶外型病例: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39.28±20.06)min,开胸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57.50±15.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2.26±1.41)m L,开胸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9.13±7.38)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隔离症尤其叶外型隔离肺,较传统开胸手术伤口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胸腔镜手术在隔离肺的治疗上较传统开胸手术有更多优势,可作为肺隔离症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隔离症 外科手术 治疗 胸腔镜 儿童
下载PDF
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患儿合并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曹隽 张学军 +7 位作者 曾骐 陈诚豪 于洁 郭东 白云松 祁新禹 姚子明 冯磊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了解漏斗胸患儿合并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发病情况及经Nuss手术治疗后脊柱侧弯的改变情况。方法以2011至2013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71例漏斗胸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后行CT检查了解漏... 目的了解漏斗胸患儿合并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发病情况及经Nuss手术治疗后脊柱侧弯的改变情况。方法以2011至2013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71例漏斗胸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后行CT检查了解漏斗胸情况,并分别于Nuss手术前及取出钢板后行胸部及脊柱X线检查了解脊柱侧弯情况;对比脊柱侧弯与非侧弯患儿的胸骨旋转度、胸廓旋转度、Haller指数等指标,同期对比胸廓对称与非对称患儿的脊柱侧弯改变情况。结果171例漏斗胸患儿中合并脊柱侧弯的比例为21. 1%(36/171),平均Cobb角16. 9°;侧弯患儿与非侧弯患儿Haller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但胸骨旋转度及胸廓旋转度均显著大于非侧弯患儿(P <0. 05);侧弯患儿根据弯度给予相应治疗(侧弯<25°的患儿继续随诊观察,侧弯在25°~45°且骨骼发育未成熟的患儿要求佩戴支具,侧弯> 45°的患儿予以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35. 73个月,随访过程中,13例原脊柱正常患儿出现脊柱侧弯,14例患儿原脊柱侧弯消失;胸廓不对称患儿脊柱侧弯出现变化的比例显著高于胸廓对称的患儿(P <0. 05)。结论漏斗胸患儿易合并特发性脊柱侧弯,Nuss手术治疗后其脊柱侧弯程度可能发生改变,需要小儿胸外科医生与小儿骨科医生共同协作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漏斗胸 NUSS手术 特发性脊柱侧弯
下载PDF
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38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旭 曾骐 +2 位作者 张娜 陈诚豪 于洁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2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38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38例中... 目的探讨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2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38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38例中男18例,女20例;首诊诊断为非肿瘤性病变者占比47.4%(18/38),从出现症状到手术或化疗干预的时间范围为5~210 d;Ⅰ型4例(10.5%),中位诊断年龄22个月;Ⅱ型12例(31.6%),中位诊断年龄37个月;Ⅲ型22例(57.9%),中位诊断年龄39.5个月。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及化疗。术中见肿瘤最大直径为2~18 cm,手术时间25~210 min,术中出血量2~500 mL(1例出血500 mL病例于术中行胸膜剥脱术);化疗方案多采用IVADo(异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和IVA(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放线菌素)方案,5年无瘤生存率为69.2%。结论胸膜肺母细胞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儿童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预后较差,需要手术与化疗联合进行治疗。儿科医生应该充分认识到PPB的严重性,对于出现气胸、多发部位肺囊性病变、肺囊肿家族史、PPB家族史、DICER1家族性综合征的胸腔占位性病变患儿应警惕本病的可能,并做到严密监测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肺母细胞瘤 外科手术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芳 曾骐 +3 位作者 贾燕 吴冬芬 王旭 李仲智 《中国医院》 2013年第5期30-33,共4页
目的:以北京某儿科综合三甲医院为例,了解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方法,运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对北京市某儿科综合三甲医院进行测试,分析儿科医务人员中的高水平压力,即健康危险性压力(HRS... 目的:以北京某儿科综合三甲医院为例,了解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方法,运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对北京市某儿科综合三甲医院进行测试,分析儿科医务人员中的高水平压力,即健康危险性压力(HRS)的发生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其他变量,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样本中工作压力CPSS均值为25.07±5.85,HRS发生率为47.30%,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岗位、从医工龄、子女情况、家庭经济情况方面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医务人员HRS发生率与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是否患有慢性病、工作中医患诊疗、管理及人际关系有关。结论: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社会及医疗管理者关注;如果长期失衡,得不到有效地缓解则会影响到对患儿的医疗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医务人员 工作压力
下载PDF
漏斗胸术前CT肺容量测算结果与肺功能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于洁 张娜 +2 位作者 陈诚豪 曹隽 曾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698-701,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CT的肺容量测算结果与常规肺功能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评估CT测量肺容量法的可靠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入院治疗的共计49例漏斗胸患者,术前行肺功能检查和CT检查。应用手绘-分层测量... 目的通过对比CT的肺容量测算结果与常规肺功能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评估CT测量肺容量法的可靠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入院治疗的共计49例漏斗胸患者,术前行肺功能检查和CT检查。应用手绘-分层测量求和法测量患者肺容量并计算其与预计值之间比例。将结果与患者常规肺功能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基于CT肺容量结果平均值低于肺功能检查结果,但与常规肺功能结果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大肺活量(maximal ventilatory capacity,VCmax)(P<0.00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P<0.001)、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P<0.001);基于CT的肺容量实测值/预计值比例与肺功能结果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VCmax%(P<0.001)、FVC%(P<0.001)、TLC%(P<0.001)。结论 CT测算的肺容积结果与常规肺功能结果高度相关,CT肺容积测算法可作为临床评估漏斗胸患者肺脏容积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测量 CT 肺功能检查 漏斗胸
下载PDF
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6
17
作者 范茂槐 曾骐 +1 位作者 张娜 陈诚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4期1262-1263,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的病因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983—2006年共收治的25例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X线特点、病变累及的肺叶、手术情况、病理表现。结果25例均手术治疗,无术中死亡。其中1例因合... 目的探讨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的病因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983—2006年共收治的25例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X线特点、病变累及的肺叶、手术情况、病理表现。结果25例均手术治疗,无术中死亡。其中1例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术后2d家长放弃治疗。病变位于左上叶12例,右上叶8例,右中叶5例。12例行急诊手术患儿术后恢复良好。随访半年至13年均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及生长发育障碍,胸部X线片显示余肺膨胀良好,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婴幼儿期,有大叶性肺气肿症状且有加重趋势的患儿,一旦确诊须急诊或尽快手术治疗;无明显症状者,X线或CT检查如有严重的纵隔肺疝,压迫正常肺组织者也应手术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可降低病死率,早诊断,早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气肿 先天性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治疗非新生儿期先天性膈疝77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洁 张娜 +2 位作者 陈诚豪 刘芳 曾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新生儿期先天性膈疝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及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5月至2016年9月我们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77例先天性膈疝患儿(共80例次手术),其中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龄1个月至8岁,平均年龄1.66岁。左侧55例,右...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新生儿期先天性膈疝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及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5月至2016年9月我们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77例先天性膈疝患儿(共80例次手术),其中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龄1个月至8岁,平均年龄1.66岁。左侧55例,右侧25例。术前均经胸片、上消化道造影或胸部CT获得诊断,均择期行胸腔镜下膈肌修补术。结果 8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探查无疝囊11例,有疝囊69例,膈肌缺损范围2.5 cm×2cm至8 cm×5cm。手术时间30~125 min,平均66 min;术中出血量1~10 mL,平均1.8 mL。术闭均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术中中转开胸手术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4 d。7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随访期间复发3例,均于本院再次手术治愈。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非新生儿期先天性膈疝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检查 横膈/先天性 治疗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5例儿童纵隔恶性横纹肌样瘤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孔磊 杨深 +6 位作者 成海燕 伏利兵 马晓莉 曾骐 王焕民 彭芸 刘玥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199-204,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纵隔恶性横纹肌样瘤(MRT)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知。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5例纵隔MRT患儿病历资料,术前均行CT平扫,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1例行MRI平扫检查,总结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纵隔恶性横纹肌样瘤(MRT)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知。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5例纵隔MRT患儿病历资料,术前均行CT平扫,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1例行MRI平扫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5例患儿中,男1例、女4例;中位发病年龄5岁4个月(5个月~8岁4个月);肿瘤位于上纵隔3例、前纵隔1例、后纵隔1例;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物边界均欠清晰,与周围软组织分界不清;瘤体多较大,最大径范围(3.1~8.9)cm;CT扫描2例可见囊变,囊性部分与实性部分边界模糊,呈渐进性变化;2例有钙化;3例伴有大量胸腔积液;CT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实性部分不均匀持续性强化。1例MRI平扫,肿瘤表现为混杂信号肿块,以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为主。5例中4例为局限性肿瘤,另外1例伴有远处转移。本组5例纵隔MRT患儿,4例死亡,仅1例经过手术、化疗及放疗的综合性治疗已存活37个月。结论纵隔MRT是一种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极易复发及进展,影像学主要表现为纵隔内较大不均质肿块,可伴有囊变、钙化及胸腔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恶性横纹肌样瘤 临床特征 CT MRI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在小儿漏斗胸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段光琦 曾骐 周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2期1001-1002,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胸骨后钢板置入胸骨抬举法(Nuss技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价值.方法胸腔镜直视下Nuss技术治疗45例漏斗胸.术前,将特制钢板按胸廓自然弧度弯成'弓'状,亚甲蓝标记切口及凹陷最低点;术中,右胸腔置入电视胸腔镜,直视下...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胸骨后钢板置入胸骨抬举法(Nuss技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价值.方法胸腔镜直视下Nuss技术治疗45例漏斗胸.术前,将特制钢板按胸廓自然弧度弯成'弓'状,亚甲蓝标记切口及凹陷最低点;术中,右胸腔置入电视胸腔镜,直视下将'弓'形支架引入胸骨下,缝合固定.结果45例支架安全置入,手术时间35~80 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量<5 ml.术后住院4~10 d,平均7 d.40例随访3~30个月,平均16.5月.早期并发症2例,分别为气胸和肺炎.远期并发症3例,1例1年后因支架移位重新固定,2例术后胸骨持续疼痛,经口服及局部涂抹解热镇痛药,1年后症状消失.10例术后满2年取出钢板,胸廓塑形好.结论胸腔镜直视下Nuss技术治疗小儿漏斗胸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矫形满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治疗漏斗胸 小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