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来源于人胎肝干细胞的肝癌细胞系建立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朱争艳 杜智 +1 位作者 李涛 张金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9-780,共2页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探讨胎肝干细胞体外长期培养的变异归宿问题. 方法:原代分离培养人胎肝干细胞,从中筛选出一生长旺盛之集落,体外长期培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进行了细胞倍体分析;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探讨胎肝干细胞体外长期培养的变异归宿问题. 方法:原代分离培养人胎肝干细胞,从中筛选出一生长旺盛之集落,体外长期培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进行了细胞倍体分析;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细胞周期;在Scid鼠体内接种细胞进行成瘤性验证. 结果:从人胎肝组织中成功分离出一胎肝干细胞集落,在体外长期培养下可分化为肝癌细胞.其细胞增值核抗原指数高达100%;倍体分析常见多倍体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G1期细胞约占48%,G2期细胞约占18%,S期细胞约占34%.Scid鼠体内成瘤实验显示,接种细胞后2-3 wk 成瘤,具有100%的成瘤性.显微镜下所见细胞大小不一,异型性明显,核仁大,核分裂活跃. 结论:人胎肝中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原始细胞,确实可分化为肝癌细胞.从人胎肝干细胞中分离培养出肝癌细胞对于肝癌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肝干细胞 细胞系建立 流式细胞仪分析 步研究 体外长期培养 SCID鼠 肝癌细胞 原代分离培养 变化规律 发生发展 倍体分析 细胞周期 接种细胞 生物学特性 归宿问题 初步鉴定 细胞集落 抗原指数 细胞增值 成瘤实验 S期细胞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钙粘素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争艳 杜智 +2 位作者 王毅军 张文 孙保存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7期839-840,共2页
肝癌的侵袭转移是导致肝癌复发和死亡的重要原因[1-7],已有研究提示E-cadherin与肝癌的肝内播散有关[8];基质金属蛋白酶可以降解胶原,参与包括基膜在内的细胞外基质降解过程,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关键词 病理学 预后 金属蛋白酶类 钙粘着糖蛋白酶类 肝癌
下载PDF
矿物中药硇砂提取液抑制肝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朱争艳 杜智 +1 位作者 方淑昌 孙铭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04-206,共3页
制备一种能够替代无水乙醇的,毒性低、弥散性好、可使肿瘤坏死更完全的中药提取液。制备硇砂提取液,用于大鼠肝癌细胞系CBRH-7919和体内肝癌大鼠模型的实验性治疗。硇砂提取液有较好的体外杀伤癌细胞和体内抑瘤作用。体外条件下与无水... 制备一种能够替代无水乙醇的,毒性低、弥散性好、可使肿瘤坏死更完全的中药提取液。制备硇砂提取液,用于大鼠肝癌细胞系CBRH-7919和体内肝癌大鼠模型的实验性治疗。硇砂提取液有较好的体外杀伤癌细胞和体内抑瘤作用。体外条件下与无水乙醇比较,作用优于或相当于前者,并且表现出明显的药物量-效关系;体内实验表明:该提取液局部注射可使肿瘤体积显著缩小,甚至坏死,组间对照有显著性差异。初步毒性试验提示该提取液毒性较小,与无水乙醇相近,但局部刺激等毒副作用较小。该中药提取液整体抑制肿瘤效果优于后者,且弥散性好、作用相对彻底,有可能替代无水乙醇用于肝癌等恶性实体瘤的局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硇砂提取液 肝癌 局部注射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ras,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朱争艳 宫恩聪 吴秉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1-33,共3页
为了探讨原癌基因ras和肿瘤抑制基因P53在肝癌中的变化,我们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癌组织内ras P21、P53蛋白的过量表达,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技术分析了ras和P53基因部分外显子... 为了探讨原癌基因ras和肿瘤抑制基因P53在肝癌中的变化,我们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癌组织内ras P21、P53蛋白的过量表达,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技术分析了ras和P53基因部分外显子的单链构象多态性。 在25例活检手术外检标本中,免疫组化检测结果5例P21阳性,8例P53阳性,其中有3例为ras P21、P53同时阳性。对P21、P53免疫组化阳性的标本利用PCR-SSCP分析检测ras 12、13和59、61密码子,P53第5、6、7、8外显子的基因突变,发现3例在ras 59、61密码子有异常电泳带,4例在P53第7外显子,2例在第5外显子、第6外显子、第8外显子各1例有异常泳动带,其中有1例在第7、8外显子上均发现异常电泳带。实验表明:1.P53基因突变多发生在分化差的肿瘤中。2.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同时有原癌基因ras的激活和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灭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RAS基因 P53 基因突变
下载PDF
p16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肝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朱争艳 杜智 +2 位作者 孙铭 高英堂 齐之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53,共2页
研究p16基因对肝癌细胞的作用;构建pcDNA3.0/p16真核表达质粒转导到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中,对其p16基因的表达、细胞的生长抑制及机制进行分析;转染细胞p16蛋白免疫组化阳性,MTY法结果显示,50×103/cm2细胞经培养24h~96h后,每组... 研究p16基因对肝癌细胞的作用;构建pcDNA3.0/p16真核表达质粒转导到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中,对其p16基因的表达、细胞的生长抑制及机制进行分析;转染细胞p16蛋白免疫组化阳性,MTY法结果显示,50×103/cm2细胞经培养24h~96h后,每组细胞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经pcDNA3.0/p16转染的CBRH-7919细胞数比对照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比,细胞在24h,48h,72h和96h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9%,29%,40%和52%,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显示经pcDNA3.0/p16转染的CBRH-7919细胞有显著的细胞凋亡现象和G0/G1期阻滞。pcD-NA3.0/p16真核表达质粒转导到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中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p16基因可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G1期阻滞在肿瘤的基因治疗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CBRH-7919细胞 P16基因 基因表达 生长抑制作用 作用机制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肝癌中p53基因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朱争艳 宫恩聪 吴秉铨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9-41,共3页
肝癌中p53基因突变的检测朱争艳1宫恩聪2吴秉铨2关键词肝肿瘤基因,p53作者单位:1.天津第三中心医院(天津300170)2.北京医科大学病理系肝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的演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癌基因激活... 肝癌中p53基因突变的检测朱争艳1宫恩聪2吴秉铨2关键词肝肿瘤基因,p53作者单位:1.天津第三中心医院(天津300170)2.北京医科大学病理系肝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的演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的变化。p53基因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P53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人胎肝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朱争艳 杜智 +2 位作者 李涛 张金卷 马瑞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7-268,共2页
为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人胎肝干细胞 ,从原代分离培养人胎肝干细胞集落 ,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细胞集落分子标志物的表达 ;在体外特定细胞因子作用下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熟肝脏细胞 ,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从人胎肝组织... 为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人胎肝干细胞 ,从原代分离培养人胎肝干细胞集落 ,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细胞集落分子标志物的表达 ;在体外特定细胞因子作用下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熟肝脏细胞 ,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从人胎肝组织中成功分离表达AFP、Albumin、Cytokeratin等标志物的胎肝干细胞集落 ,在体外特定细胞因子作用下肝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成熟肝脏细胞。因此人胎肝中同样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原始细胞 ,体外可定向分化为成熟肝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肝 人胎 肝干细胞 集落 体外 定向分化 诱导分化 制备 分离 特性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长期培养及向肝样细胞的分化(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朱争艳 阎俊卿 +5 位作者 韩涛 杜智 骆莹 王鹏 高英堂 刘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9期9792-9796,共5页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长期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其向肝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脐带来源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的健康足月产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待细胞生长至80%~90%融合时传代。取传至第9代...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长期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其向肝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脐带来源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的健康足月产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待细胞生长至80%~90%融合时传代。取传至第9代细胞接种于12孔板内,调整细胞浓度为5×1010L-1,加入含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生长因子4、抑瘤素的DMEM培养基,诱导28d。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诱导后肝细胞特异表面标志物的表达,以及糖原染色结果。结果:从人脐带中分离得到的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形态类似于成纤维细胞,80%以上处于G0/G1期,具有良好的生长活性,可在体外稳定传代20次以上;CD29,CD90,CD105,Vimentin呈阳性表达,基本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34和内皮细胞标志CD31。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圆形细胞逐渐增多,形态似肝细胞;诱导1周时细胞开始表达肝细胞表面标志物甲胎蛋白、细胞胶蛋白18、细胞胶蛋白19;诱导3周时开始表达成熟肝细胞标志白蛋白;诱导4周时白蛋白表达增强,且诱导细胞糖原染色呈阳性。结论:从人脐带中可成功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实现体外长期培养,并可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肝样细胞 分化
下载PDF
CD15、CD44v6和CD54检测与肝癌复发转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争艳 杜智 +2 位作者 王毅军 张文 孙保存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4-245,共2页
探讨粘附因子CD15、CD44v6和CD5 4(ICAM— 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 5 1例肝癌手术切除石蜡包埋标本进行CD15、CD44V6、CD5 4的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 (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倾向 )进行分析。CD15... 探讨粘附因子CD15、CD44v6和CD5 4(ICAM— 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 5 1例肝癌手术切除石蜡包埋标本进行CD15、CD44V6、CD5 4的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 (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倾向 )进行分析。CD15、CD44v6和CD5 4在侵袭转移倾向高危组中分别为 40 %、45 %、5 5 % ,在低危组中分别为 13%、19%、19% ;CD15、CD44v6和CD5 4在HCCⅡ级中分别为 10 %、2 0 %、2 0 % ,在Ⅳ级中分别 30 %、5 0 %、5 0 %。结论 :CD15、CD44v6和CD5 4的异常表达与HCC分期和侵袭转移有关 ;利用CD15、CD44v6和CD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分子 肝癌 CD15 CD44V6 CD54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复发
下载PDF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分析肝细胞癌组织P21^(WAF1/CIP1)、PCNA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争艳 高英堂 +4 位作者 杜智 徐东波 齐之丽 景丽 张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5-246,共2页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P2 1WAF1/CIP1、PCNA与Ki - 6 7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初步探讨P2 11WAF1/CIP1、PCNA与Ki- 6 7在肝细胞癌发生机制以及预后评估方面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检测了 6 1例肝癌和 5 0例癌...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P2 1WAF1/CIP1、PCNA与Ki - 6 7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初步探讨P2 11WAF1/CIP1、PCNA与Ki- 6 7在肝细胞癌发生机制以及预后评估方面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检测了 6 1例肝癌和 5 0例癌旁组织的P2 1WAF1/CIP1、PCNA、Ki- 6 7的表达情况。PCNA和Ki- 6 7表达与肝癌的分化程度相关 ,PCNA与肝癌的侵袭转移潜力有关 (P <0 0 5 ) ,P2 1WAF1/CIP1在实验中未见有明显差异 ,但在表达程度与肝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之间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应用组织芯片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优点。P2 1WAF1/CIP1、PCNA与Ki-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芯片技术 分析 肝细胞癌组织 P21^WAF1/CIPI PCNA KI-67 表达
下载PDF
钙粘素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检测与肝癌预后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争艳 杜智 +2 位作者 王毅军 张文 孙保存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5-236,共2页
探讨钙粘素E(E -cadherin) ,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s)MMP - 2、MMP - 9在肝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利用免疫组化学染色对 6 8例肝癌手术切除石蜡包埋标本进行E -cadherin、MMP - 2、MMP - 9的检测 ,并结合临床病理... 探讨钙粘素E(E -cadherin) ,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s)MMP - 2、MMP - 9在肝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利用免疫组化学染色对 6 8例肝癌手术切除石蜡包埋标本进行E -cadherin、MMP - 2、MMP - 9的检测 ,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 (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倾向 )进行分析。E -cadherin、MMP - 9在侵袭转移倾向高危组和低危组中有显著性差异 ;E -cadherin在不同恶性程度肝癌组织中有显著性差异。E -cadherin、MMP - 9的异常表达与肝癌分期和侵袭转移有关。检测E -cadherin、MMP - 2、MMP - 9等可为临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预后 E-钙粘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 肿瘤浸润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转移
下载PDF
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争艳 宫恩聪 +1 位作者 吴秉铨 钱绍诚 《天津医药》 CAS 1996年第10期582-585,共4页
为了探讨HBV、HCV感染与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关系,及原癌基因ras和抑癌基因p53在肝癌中的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肝癌组织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以及ras p21、p53蛋白的过量... 为了探讨HBV、HCV感染与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关系,及原癌基因ras和抑癌基因p53在肝癌中的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肝癌组织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以及ras p21、p53蛋白的过量表达。利用PCR检测了肝癌及癌旁组织的HBV-DNA和HCV-RNA。结果表明,在25例手术外检标本和23例尸解标本中,分别检出24例(96.0%)和22例(95.7%)与HBV感染有关的标志,而HCV-RNA全部阴性。免疫组化检查手术标本中5例(20.0%)p21阴性、8例(32.0%)p53阳性,其中有3例ras p21、p53同时阳性。实验表明:现阶段我国肝癌患者绝大多数是由HBV感染引起;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同时有原癌基因ras的激活和抑癌基因p53的灭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胃癌p16和APC基因突变的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争艳 田欣 +1 位作者 王星 杨香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2期1418-1419,共2页
我们收集80例内镜活检胃粘膜组织标本,分析其 p16,APC 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免疫组化试剂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CR 引物由北京赛百盛生物技术公司合成;随机引物购自北京泰克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α-^(32)... 我们收集80例内镜活检胃粘膜组织标本,分析其 p16,APC 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免疫组化试剂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CR 引物由北京赛百盛生物技术公司合成;随机引物购自北京泰克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α-^(32)P-dCTP 购自北京亚辉生物医学工程公司;含有 p16 cDNA 序列的质粒 pBS 由北京医科大学张波教授惠赠;鲑鱼精 DNA,限制性内切酶购自华美生物技术公司.1.2 方法 p16免疫组化染色按常规进行.结果判定:阳性细胞数<25%为表达减少,无阳性细胞为表达缺失.p16斑点杂交及 Southern 杂交,按经典方法.p16 PCR-SS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理学 P16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LAK,A-LAK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的杀伤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争艳 付立 +1 位作者 周立波 丁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65-466,共2页
LAK/IL-2疗法是肿瘤生物治疗中常用的疗法,因其有局限性,故寻找高效低毒价廉的新型抗瘤免疫活性细胞成为目前生物治疗的新方向。A-LAK细胞(adherentLAKCels)是指在培养过程中能粘附塑料培养器皿表面的... LAK/IL-2疗法是肿瘤生物治疗中常用的疗法,因其有局限性,故寻找高效低毒价廉的新型抗瘤免疫活性细胞成为目前生物治疗的新方向。A-LAK细胞(adherentLAKCels)是指在培养过程中能粘附塑料培养器皿表面的一种以大颗粒淋巴细胞为主的一组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 A-LAK 肝癌细胞株 杀伤作用
下载PDF
硇砂提取液局部注射治疗小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争艳 杜智 +1 位作者 方淑昌 孙铭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54-355,共2页
目的:制备一种能够替代无水乙醇的,毒性低、弥散性好、可使肿瘤坏死更完全的硇砂提取液,并观察其对小鼠肝癌细胞系H22的作用。方法:60只昆明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右肢腋下接种小鼠肝癌H22 1∶4稀释后的腹水0.1ml。成瘤后分别给以生... 目的:制备一种能够替代无水乙醇的,毒性低、弥散性好、可使肿瘤坏死更完全的硇砂提取液,并观察其对小鼠肝癌细胞系H22的作用。方法:60只昆明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右肢腋下接种小鼠肝癌H22 1∶4稀释后的腹水0.1ml。成瘤后分别给以生理盐水(NS),硇砂提取液(N),无水乙醇(E)瘤内注射,1次/d,共4次。4天后处死小鼠,剥离肿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抑瘤率=(对照组瘤重-实验组瘤重)/对照组瘤重。取标本作病理检测,并作组织化学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染色及免疫组化(bcl-2,Bax,c-myc)染色。结果:硇砂提取液有较好的体内抑瘤作用,与无水乙醇比较,作用较优或相当;瘤内注射可使肿瘤体积显著缩小,甚至坏死,组间对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能够抑制与肝癌生长密切相关的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bcl-2,Bax,c-my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硇砂提取液与无水乙醇相比,有着更好的肿瘤抑制效果,更好的弥散性,能够直接杀灭肿瘤细胞,有可能替代无水乙醇用于肝癌等恶性实体瘤的局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硇砂提取液 肝癌 瘤内注射
下载PDF
双特异抗体介导的CD_3AK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争艳 阎桉 +2 位作者 肖琅 王德斌 李素芝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66-167,共2页
目的 :研究在双特异性抗体的介导下CD3AK细胞 (CD3单克隆性激活的杀伤细胞 )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LTEP sm1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用51Cr Na2 CrO4 释放试验检测单抗 (2D6、UCHT1)和双特异性抗体 (WST H7)与CD3AK共同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 目的 :研究在双特异性抗体的介导下CD3AK细胞 (CD3单克隆性激活的杀伤细胞 )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LTEP sm1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用51Cr Na2 CrO4 释放试验检测单抗 (2D6、UCHT1)和双特异性抗体 (WST H7)与CD3AK共同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 :双特异性抗体体外能明显增强CD3AK细胞对人小细胞肺细胞株LTEP sm1的杀伤活性。结论 :与单纯CD3AK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抗体 CD3AK细胞 小细胞肺部 细胞毒性
下载PDF
肝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争艳 宋继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4-136,共3页
关键词 肝癌 基因治疗 载体 基因转导方式
下载PDF
肝癌的病毒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争艳 宫恩聪 吴秉拴 《天津医药》 CAS 1997年第2期120-123,共4页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目前,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原发性肝癌的90%以上是肝细胞癌(HCC)。近年国内外学者对HCC病毒病因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业已发现病毒性肝炎与HC...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目前,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原发性肝癌的90%以上是肝细胞癌(HCC)。近年国内外学者对HCC病毒病因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业已发现病毒性肝炎与HCC有关系的涉及到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了型肝炎病毒(HDV)三种,其中主要是HBV、HCV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病毒 病因学
下载PDF
A-LAK,CD_3AK细胞体外细胞毒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朱争艳 付立 +1 位作者 周立波 丁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2-224,共3页
为了研究LAK,A- LAK,CD3 AK 细胞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BEL- 7402 的杀伤活性,我们利用脐带血制备LAK,A- LAK,CD3AK 细胞,观察其增殖,细胞表面IL- 2R 表达,细胞表型改变及对BEL- 74... 为了研究LAK,A- LAK,CD3 AK 细胞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BEL- 7402 的杀伤活性,我们利用脐带血制备LAK,A- LAK,CD3AK 细胞,观察其增殖,细胞表面IL- 2R 表达,细胞表型改变及对BEL- 7402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A- LAK,CD3AK 比LAK 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抗瘤活性,临床应用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疗法 实验 粘附LAK细胞 CD3McAb 肿瘤
下载PDF
A-LAK, CD_3AK细胞体外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的杀伤实验研究
20
作者 朱争艳 付立 +1 位作者 周立波 丁贤 《天津医药》 CAS 1999年第7期406-408,共3页
通过体外杀伤实验,比较 LAK,A-LAK,CD_AK细胞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 LEPT-sml的杀伤活性。方法:利用脐带血制备 LAK,A-LAK,CD_3AK细胞,观察其增殖、细胞表面 IL-2R表达、细胞表型改变及对... 通过体外杀伤实验,比较 LAK,A-LAK,CD_AK细胞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 LEPT-sml的杀伤活性。方法:利用脐带血制备 LAK,A-LAK,CD_3AK细胞,观察其增殖、细胞表面 IL-2R表达、细胞表型改变及对LEPT-sml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A-LAK,CD_3AK比LAK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抗瘤活性。结论:A-LAK,CD_3AK具有增殖能力和肿瘤杀伤能力强的优点,临床应用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AK细胞 肺肿瘤 小细胞肺癌 生物疗法 LAK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