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泰对18只黑猩猩短期重复化学保定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霍永腾 赵素芬 +13 位作者 陈海良 夏茂华 戴春阔 卢岩 李胜 雷英 焦思敏 朱云芸 范昕琳 韩俊武 杨明海 刘金鹏 普天春 张成林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47,共6页
为配合黑猩猩引进检疫和转运,本试验使用舒泰分别对18只(第1次)和15只(第2次)黑猩猩进行短期内2次化学保定,通过比较用药剂量及诱导期、麻醉期和恢复期的持续时间差异,探讨舒泰对不同年龄和性别黑猩猩的保定效果。结果显示:保定效果总... 为配合黑猩猩引进检疫和转运,本试验使用舒泰分别对18只(第1次)和15只(第2次)黑猩猩进行短期内2次化学保定,通过比较用药剂量及诱导期、麻醉期和恢复期的持续时间差异,探讨舒泰对不同年龄和性别黑猩猩的保定效果。结果显示:保定效果总体良好,黑猩猩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死亡,2次保定的用药剂量介于1.69~9.75 mg/(kg·bw),平均用药剂量为(4.90±2.02)mg/(kg·bw);诱导期黑猩猩四肢逐渐无力,对外部刺激逐渐失去反应;麻醉期生理状况平稳,肌松效果良好,睁眼,呼吸平稳通畅,翻正反射和痛觉消失;恢复期眼睑和前肢手指最先活动,随后肢体动作逐渐加大,至完全恢复正常;统计结果显示,成年组的平均用药剂量显著高于幼年组和老年组(P<0.05);恢复期时长存在年龄依赖性增长(P<0.05);雄性组的诱导期时长显著少于雌性组(P<0.05)。本试验结果可为临床使用舒泰对黑猩猩进行化学保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猩猩 舒泰 用药剂量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米切氏凤头鹦鹉喙部损伤修复
2
作者 朱云芸 郑梦君 +3 位作者 国欣欣 姜瑞婕 刘金鹏 普天春 《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1期135-137,共3页
鹦鹉喙部损伤是鹦鹉常见外科疾病之一,常见于因饲养密度、发情期争斗以及笼舍栖架摆放等造成鸟喙骨折。论文通过一例米切氏凤头鹦鹉喙部损伤病例,进行诊断和治疗,经临床检查,实验室各项检查后个体化分析,进行喙部修复。经光固化树脂对... 鹦鹉喙部损伤是鹦鹉常见外科疾病之一,常见于因饲养密度、发情期争斗以及笼舍栖架摆放等造成鸟喙骨折。论文通过一例米切氏凤头鹦鹉喙部损伤病例,进行诊断和治疗,经临床检查,实验室各项检查后个体化分析,进行喙部修复。经光固化树脂对喙部损伤进行修补,使喙部避免感染风险。修复2月后喙部损伤痊愈,树脂全部自然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切氏凤头鹦鹉 喙损伤 喙部修复 光固化复合树脂
下载PDF
凤头鹦鹉前胃扩张症伴脑积水的病例诊治
3
作者 丁楠 朱云芸 +4 位作者 普天春 冯妍 李菁 金艺鹏 唐国梁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6-128,共3页
鹦鹉的前胃扩张症(Proventricular dilatation disease,PDD)最早报道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洲出口到欧洲的金刚鹦鹉很多出现呕吐、嗉囊迟缓、排便中存在未消化的种子等异常表现,发病动物出现消瘦,最终大量死亡。该病最早被称为金刚鹦鹉瘦... 鹦鹉的前胃扩张症(Proventricular dilatation disease,PDD)最早报道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洲出口到欧洲的金刚鹦鹉很多出现呕吐、嗉囊迟缓、排便中存在未消化的种子等异常表现,发病动物出现消瘦,最终大量死亡。该病最早被称为金刚鹦鹉瘦病(Macaw waste dieases)[1],临床兽医和科研工作者尝试对该病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但始终没有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鹦鹉 临床兽医 发病动物 病原微生物 胃扩张 大量死亡 病例诊治 异常表现
下载PDF
北京动物园斑马蛔虫感染情况调查
4
作者 国欣欣 戴春阔 +6 位作者 李祥翔 郑梦君 朱云芸 范昕琳 李莹 普天春 王运盛 《四川畜牧兽医》 2023年第2期35-36,共2页
为了解北京动物园圈养斑马蛔虫感染情况,本试验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对12份斑马粪便样品进行蛔虫检测。结果显示:12份样品中有7份检出蛔虫卵囊,检出率为58.3%。本次调查不仅可以了解北京动物园内斑马蛔虫的流行情况,还可以为今后蛔虫病... 为了解北京动物园圈养斑马蛔虫感染情况,本试验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对12份斑马粪便样品进行蛔虫检测。结果显示:12份样品中有7份检出蛔虫卵囊,检出率为58.3%。本次调查不仅可以了解北京动物园内斑马蛔虫的流行情况,还可以为今后蛔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 蛔虫 圈养野生动物
下载PDF
野生动物笼舍环境中大肠埃希氏菌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抗性分析
5
作者 刘青 郭玲 +4 位作者 仉伟 赵国策 朱云芸 尹占龙 谢绪昌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8-694,共7页
为评价圈养野生动物笼舍环境中细菌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抗性,从大象馆、猛兽馆、鸣禽馆和猿猴馆舍中分离40株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作为指示菌,检测分离菌株对7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和4种消毒剂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对携带的抗性... 为评价圈养野生动物笼舍环境中细菌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抗性,从大象馆、猛兽馆、鸣禽馆和猿猴馆舍中分离40株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作为指示菌,检测分离菌株对7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和4种消毒剂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对携带的抗性基因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复方新诺明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0.0%和40.0%,其次为头孢噻肟7.5%,诺氟沙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率均为5.0%,对美罗培南敏感,主要耐药谱型为氨苄西林加复方新诺明。分离菌株对过氧乙酸消毒剂较敏感,MIC值≤1∶1600,低于推荐使用浓度。鸣禽馆菌株对消毒剂的敏感性高于其他馆舍。抗性基因共检测到mdf A、tet(A)、qnr S、dfr A、blaTEM、sug E、emr E、qac E和qac H等29种。研究结果可为探索野生动物耐药性的产生提供思考方向,为消毒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对改善笼舍环境卫生、保障动物健康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笼舍环境 大肠埃希氏菌 抗性基因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季节圈养褐马鸡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雷英 苏凯 +9 位作者 王运盛 李金邦 张成林 李雁 张丽霞 朱云芸 金修哲 任倩俐 刘金鹏 普天春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90-998,共9页
为提高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疾病防控能力和饲养管理水平,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肠道菌群进行多样性分析,探知其肠道菌群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并预测潜在致病的高发时间段,结果表明:门水平上,圈养褐马鸡的肠道优势菌群... 为提高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疾病防控能力和饲养管理水平,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肠道菌群进行多样性分析,探知其肠道菌群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并预测潜在致病的高发时间段,结果表明:门水平上,圈养褐马鸡的肠道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52.11%)、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8.20%)、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17.91%)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7.32%);属水平上,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为优势菌属(5.56%),其次是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5.47%)和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4.74%)。通过组间差异分析结合不同季节菌群变化规律,以春、夏、秋、冬四季依次排序,厚壁菌门呈递减趋势;拟杆菌门在春季组和夏季组较低,在秋季组和冬季组呈递增趋势,冬季组丰度为36.72%;变形菌门在夏季组丰度最高(34.81%),差异显著(P<0.05);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最为优势,春季组至夏季组呈递减趋势,秋、冬组逐渐升高,冬季组达到峰值,差异显著(P<0.05);链球菌属在夏季呈爆发式增长(21.84%),其他各组均低于0.05%,同时,潜在致病性预测也发现夏季组患病风险明显增加。综上,不同季节圈养褐马鸡的肠道菌群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夏季则是褐马鸡消化道疾病高发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马鸡 肠道菌群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一例非洲灰鹦鹉颅内出血死亡病理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云芸 李莹 +4 位作者 范昕琳 郑梦君 国欣欣 王立莹 吴秀山 《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第6期109-112,共4页
在动物园圈养鹦鹉饲养管理中,因种间争斗或是游客惊扰跌落摔伤偶有发生。因野生动物隐藏疼痛的行为特点,无外伤的情况下难以发觉。且现阶段,我国圈养鸟类颅内出血病理诊断相关信息资料的缺乏,使之在临床诊断中容易误诊。本论文以北京动... 在动物园圈养鹦鹉饲养管理中,因种间争斗或是游客惊扰跌落摔伤偶有发生。因野生动物隐藏疼痛的行为特点,无外伤的情况下难以发觉。且现阶段,我国圈养鸟类颅内出血病理诊断相关信息资料的缺乏,使之在临床诊断中容易误诊。本论文以北京动物园圈养非洲灰鹦鹉死亡病例为例,通过临床诊断与病理学技术相结合,病例确诊为脑硬膜外出血合并脑水肿。该病例为日后野生动物相关临床病例,病理学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灰鹦鹉 颅内出血 野生动物病理诊断
下载PDF
狍子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理学诊断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运盛 国欣欣 +5 位作者 赵素芬 朱云芸 李祥翔 范晰琳 普天春 张成林 《现代畜牧兽医》 2021年第5期60-63,共4页
文章以北京动物园1例死亡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液生理生化试验、病原菌分离培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临床病理变化及系统病理学观察等技术进行诊断。结果表明,狍子发病后,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降低,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提... 文章以北京动物园1例死亡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液生理生化试验、病原菌分离培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临床病理变化及系统病理学观察等技术进行诊断。结果表明,狍子发病后,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降低,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提示该狍子发生细菌感染。动物死后,剖检可见口腔溃烂、主要脏器发生坏死性病变。无菌取肺脏组织经细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组织病理学观察肺、肾呈明显的脓毒败血症症状,其余脏器呈菌血症症状。该病例在口腔溃烂后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随着病程发展,细菌并扩散至全身引发菌血症致动物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狍子 铜绿假单胞菌 菌血症
下载PDF
蓑羽鹤营养不良病理学观察
9
作者 王运盛 刘金鹏 +5 位作者 国欣欣 李祥翔 朱云芸 赵素芬 卢岩 张成林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第6期46-48,共3页
在野生动物的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中,由于致病因素、饲养管理不到位或动物自身问题,导致圈养条件下野生动物营养不良情况偶有发生,同时,由于野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的匮乏,现阶段还缺少专门针对野生动物营养不良的病理学资料,经常出现误诊... 在野生动物的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中,由于致病因素、饲养管理不到位或动物自身问题,导致圈养条件下野生动物营养不良情况偶有发生,同时,由于野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的匮乏,现阶段还缺少专门针对野生动物营养不良的病理学资料,经常出现误诊。北京动物园兽医院曾接收外单位死亡蓑羽鹤样本一例,通过临床诊断与病理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确诊为营养不良。此病例的完成,为今后相关野生动物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蓑羽鹤 营养不良 野生动物病理诊断
下载PDF
内窥镜在鸸鹋真菌性气管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0
作者 朱云芸 胥哲 +4 位作者 焦思敏 罗毅 丁楠 普天春 刘秉祺 《现代畜牧兽医》 2022年第7期36-39,共4页
圈养禽类呼吸道真菌感染病例进行明确诊断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文章以北京动物园1例患病鸸鹋为研究对象,在内窥镜引导下,使用纤支气管活检钳于气管深部至主支气管采集气管膜附着物,并对附着物进行真菌分离培养、基因测序。结果显示... 圈养禽类呼吸道真菌感染病例进行明确诊断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文章以北京动物园1例患病鸸鹋为研究对象,在内窥镜引导下,使用纤支气管活检钳于气管深部至主支气管采集气管膜附着物,并对附着物进行真菌分离培养、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原菌为阿萨希丝孢酵母菌及热带念珠菌。采用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与伊曲康唑联合用药,并配合雾化进行治疗。患病鸸鹋经治疗已痊愈。文章通过记录并分析患病鸸鹋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为禽类相关疾病诊断提供参考,并进一步完善园内禽类相关疾病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鸸鹋 内窥镜 真菌性气管炎 阿萨希丝孢酵母菌 热带念珠菌
下载PDF
一例气温突变导致斑马死亡的病理诊断报告
11
作者 王运盛 郑常明 +5 位作者 国欣欣 李祥翔 朱云芸 赵素芬 卢岩 张成林 《兽医导刊》 2021年第24期189-190,共2页
在野生动物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中,环境温度的变化与野生动物健康之间关系紧密。急剧的温差往往造成动物发病,甚至死亡。但由于野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的匮乏,现阶段还缺少此类疾病的病理学资料。本文以气温骤降导致北京动物园圈养斑马死... 在野生动物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中,环境温度的变化与野生动物健康之间关系紧密。急剧的温差往往造成动物发病,甚至死亡。但由于野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的匮乏,现阶段还缺少此类疾病的病理学资料。本文以气温骤降导致北京动物园圈养斑马死亡样本为例,通过病理学技术,结合临床诊断,为今后相关野生动物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 气温突变 野生动物病理诊断
下载PDF
X线与CT扫描技术在一例非洲灰鹦鹉方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12
作者 朱云芸 吴秀山 +4 位作者 郑梦君 李莹 国欣欣 王立莹 普天春 《湖南畜牧兽医》 2022年第4期34-36,共3页
动物园内圈养鹦鹉,因种间争斗、跌落等原因造成外伤为常见外科损伤。对一例非洲灰鹦鹉喙咬合异常,右面部肿胀的病例进行临床诊断,通过X线平片、CT扫描技术综合检查,诊断为头部右侧方骨骨折,对患病鹦鹉进行药物镇痛、保守治疗,提供小颗粒... 动物园内圈养鹦鹉,因种间争斗、跌落等原因造成外伤为常见外科损伤。对一例非洲灰鹦鹉喙咬合异常,右面部肿胀的病例进行临床诊断,通过X线平片、CT扫描技术综合检查,诊断为头部右侧方骨骨折,对患病鹦鹉进行药物镇痛、保守治疗,提供小颗粒粮,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灰鹦鹉 骨折 X线 CT扫描
下载PDF
Raf蛋白在犬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雅莉 姚华 +3 位作者 朱云芸 段芳 高天晓 张媛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2-55,共4页
目的:检测B-Raf和Raf1蛋白在犬乳腺肿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明确其在犬乳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理组织学技术对临床疑似肿瘤进行良恶性质鉴定,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犬乳腺肿瘤中Raf1和B-Raf蛋白的差异表达。结果:Raf1蛋白... 目的:检测B-Raf和Raf1蛋白在犬乳腺肿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明确其在犬乳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理组织学技术对临床疑似肿瘤进行良恶性质鉴定,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犬乳腺肿瘤中Raf1和B-Raf蛋白的差异表达。结果:R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94.74%(18/19),B-Ra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7.37%(9/19),两种蛋白在犬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呈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性质的犬乳腺肿瘤中Raf1表达未见显著性差异,恶性肿瘤中导管内癌和浸润性乳腺癌Raf1蛋白的表达呈边缘显著性差异(P=0.072)。结论:Raf1蛋白和B-Raf蛋白对犬乳腺肿瘤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Raf1蛋白发挥着更为广泛和重要的促进肿瘤恶性变的作用。Raf1可作为兽医临床潜在的肿瘤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f1 B-RAF 犬乳腺肿瘤 过表达 指标
下载PDF
治疗婆罗洲猩猩下肢运动神经性瘫痪的十九处穴位探测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争 朱云芸 +7 位作者 孟骅 张轶卓 夏茂华 刘斌 刘连贵 陈武 仇正英 张成林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0年第3期21-24,F0002,共5页
北京动物园圈养婆罗洲猩猩患下肢运动神经性瘫痪11年,经采用兽医针灸疗法,取得良好效果。为探讨治疗中使用的19处腧穴的定位和疗效,通过比较针灸学、解剖学比对和穴位体表电特性测定,首次测定出猩猩八髎穴(上髎穴、下髎穴、次髎穴、中髎... 北京动物园圈养婆罗洲猩猩患下肢运动神经性瘫痪11年,经采用兽医针灸疗法,取得良好效果。为探讨治疗中使用的19处腧穴的定位和疗效,通过比较针灸学、解剖学比对和穴位体表电特性测定,首次测定出猩猩八髎穴(上髎穴、下髎穴、次髎穴、中髎穴)、肾俞、曲恒穴、肩髎穴、膏盲穴、百会穴、大椎穴、内关穴、太阳穴、液门穴、断红穴、合谷穴、肩髃穴、手三里、足三里,郄门穴19处穴位。治疗中,使用经络检测激活仪刺激穴位,其导电性能及作用良好;治疗后患病动物四肢力量增强,情期恢复,活力明显提升,为兽医针灸治疗野生动物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野生动物 猩猩 中兽医 穴位
原文传递
圈养喜马拉雅塔尔羊粪便菌群结构及大肠杆菌耐药性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青 朱云芸 +3 位作者 张成林 李伟 仉伟 谢绪昌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1-55,共5页
为了解圈养塔尔羊肠道菌群结构以及种群耐药性流行情况,本试验以济南动物园内塔尔羊种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成年组与亚成体组新鲜粪便各6份,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组动物粪便菌群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塔尔羊粪便菌群在门水... 为了解圈养塔尔羊肠道菌群结构以及种群耐药性流行情况,本试验以济南动物园内塔尔羊种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成年组与亚成体组新鲜粪便各6份,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组动物粪便菌群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塔尔羊粪便菌群在门水平上厚壁菌(Firmicutes)和拟杆菌(Bacteroidetes)为两大优势菌门,成年组和亚成体组厚壁菌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0.35±1.71)%和(59.96±2.48)%,拟杆菌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95±2.80)%和(29.60±2.51)%,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属水平上,孢杆菌属(Sporobacter)含量成年组显著高于亚成体组(P<0.05)。从20份不同个体粪便样本中各分离出1株大肠杆菌,共计2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7大类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分离株对磺胺类和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均为5%,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多黏菌素类和酰胺醇类药物敏感,总耐药率为10%。本试验结果可为塔尔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尔羊 粪便菌群 耐药性
下载PDF
北京动物园灵长类动物结肠小袋虫感染情况调查
16
作者 国欣欣 李祥翔 +5 位作者 郑梦君 朱云芸 李莹 杨明海 张成林 王运盛 《贵州畜牧兽医》 2022年第2期49-50,共2页
为了解北京动物园圈养灵长类动物结肠小袋虫的感染情况,采集灵长类动物的粪便样品31份进行显微镜检查。结果:31份样品中有14份检出结肠小袋虫,平均感染率为45.2%。其中:猩猩、灰斑悬猴、山魈、长臂猿的感染率分别为33.3%、80%、75%、25... 为了解北京动物园圈养灵长类动物结肠小袋虫的感染情况,采集灵长类动物的粪便样品31份进行显微镜检查。结果:31份样品中有14份检出结肠小袋虫,平均感染率为45.2%。其中:猩猩、灰斑悬猴、山魈、长臂猿的感染率分别为33.3%、80%、75%、25%。结论:北京动物园灵长类动物的结肠小袋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驱虫和环境卫生清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动物园 灵长类动物 结肠小袋虫 感染调查
下载PDF
北京动物园禽组织滴虫感染调查
17
作者 国欣欣 李祥翔 +4 位作者 郑梦君 朱云芸 李莹 张成林 王运盛 《畜禽业》 2022年第1期10-11,共2页
为了解北京动物园圈养禽类组织滴虫感染情况,采用粪便镜下观察方法对57份禽类粪便样品进行组织滴虫检测。结果显示,在57份样品中,有23份检出组织滴虫,总检出率为40.3%。通过这次调查不仅可以了解北京动物园内禽类组织滴虫的流行情况,还... 为了解北京动物园圈养禽类组织滴虫感染情况,采用粪便镜下观察方法对57份禽类粪便样品进行组织滴虫检测。结果显示,在57份样品中,有23份检出组织滴虫,总检出率为40.3%。通过这次调查不仅可以了解北京动物园内禽类组织滴虫的流行情况,还可以为北京动物园滴虫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组织滴虫 寄生虫普查 圈养野生动物
下载PDF
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细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揭示多复制子抗性质粒介导广泛的抗性基因传播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雪 赵佳男 +13 位作者 刘智慧 张立敏 常晗 秦姣 朱云芸 胡国成 胡诗佳 阳建春 贾仲昕 李俊保 鞠厚斌 王承民 季芳 秦建华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54-2868,共15页
【目的】研究克雷伯氏菌与多复制子抗性质粒间的关系,分析细菌携带多复制子质粒对抗生素环境的响应机制。【方法】以2018-2020年分离的56株不同来源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分离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估其多重耐药表型,... 【目的】研究克雷伯氏菌与多复制子抗性质粒间的关系,分析细菌携带多复制子质粒对抗生素环境的响应机制。【方法】以2018-2020年分离的56株不同来源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分离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估其多重耐药表型,对分离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通过细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BGWAS)技术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深入解析多复制子抗性质粒形成的机制。【结果】耐药表型分析发现野生动物来源的菌株具有更广的耐药谱系,总体Klebsiella sp.对氨苄西林表现出很高的耐药率(80.36%),尤其是马来穿山甲来源菌株对头孢类抗生素高度耐受,同时对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耐受,基因组分析发现这些菌株携带了抗性质粒和更多的抗生素抗性基因。进一步对69个质粒序列分析,发现有28个质粒为多复制子质粒,主要携带bla_(CTX-M-15)、bla_(CTX-M-14)、bla_(CTX-M-55)、bla_(OXA-1)和bla_(TEM-1)等β-内酰胺酶基因。细菌携带质粒类型分析认为Klebsiella pneumoniae可能是多复制子质粒的重要宿主,质粒骨架与结构分析发现多复制子质粒多由2个或2个以上单个质粒融合而成,携带此类质粒的菌株不仅获得了更广的耐药表型,而且在全球传播扩散分布逐年增加,因此产生对抗生素环境更强的适应性。【结论】多重耐药性细菌呈现的表型与携带的多复制子质粒有关,相比较下多复制子质粒比非多复制子质粒有更强的抗性基因携带能力,或许是细菌在强大的抗生素压力下产生的重要响应机制。本研究对于未来探索细菌抗性基因的传播扩散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复制子质粒 克雷伯氏菌 抗生素抗性基因 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原文传递
北京动物园陆龟源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研究
19
作者 朱云芸 范昕琳 +3 位作者 郑梦君 乔轶伦 戴春阔 张成林 《当代畜牧》 2022年第3期33-36,共4页
为明确北京动物园内陆龟源性大肠杆菌耐药性流行情况,笔者从园内两栖爬行馆内采集9种50只陆龟的肛拭子样本,使用ECC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培养分离菌株,进行细菌培养菌落特征、革兰氏染色镜检、API20E生化鉴定和16S r RNA测序鉴定,并对分... 为明确北京动物园内陆龟源性大肠杆菌耐药性流行情况,笔者从园内两栖爬行馆内采集9种50只陆龟的肛拭子样本,使用ECC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培养分离菌株,进行细菌培养菌落特征、革兰氏染色镜检、API20E生化鉴定和16S r RNA测序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大肠杆菌,分离出的40株龟源性大肠杆菌在12种检测药物中,均仅对阿米卡星敏感,对其余药物不同程度耐药或中度敏感。提示用药前应进行药敏试验,以提高用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龟 分离鉴定 大肠杆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