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究中药体内代谢过程的内稳态
1
作者 欧阳辉 熊豪 +3 位作者 李军茂 何明珍 冯育林 朱卫丰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78-84,共7页
中药体内代谢过程是中药的系统性、复杂性和需要首先阐明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构建中药体内过程评价体系是中医药现代研究水平全面提升的关键所在。中药多组分在体内代谢过程十分复杂,即使是单味药也含有成千上万种难以追踪的化学成分,... 中药体内代谢过程是中药的系统性、复杂性和需要首先阐明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构建中药体内过程评价体系是中医药现代研究水平全面提升的关键所在。中药多组分在体内代谢过程十分复杂,即使是单味药也含有成千上万种难以追踪的化学成分,但对于中药代谢物之间自洽的协调和平衡关系尚不清楚,同时缺少中药体内代谢自洽与内稳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为全面揭示中药在体内代谢内稳态的整体逻辑性,现从机体中肝脏、肾脏、肠道及其微生物的生物酶-转运蛋白之间的内稳态调节机制出发,系统梳理体内中药代谢产物之间、外源性代谢产物与内源性代谢物之间、内源性代谢物与非共价结合的大分子蛋白之间的内稳态关系,旨在阐明中药体内代谢自洽作用与内稳态调节关系的科学内涵,以期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有效成分的体内动态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内稳态 多成分 自洽调节 体内分析
下载PDF
葛根、粉葛炮制前后多糖和微量元素含量研究
2
作者 邓延文 钟凌云 +3 位作者 黄艺 廖晶晶 朱卫丰 谌瑞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74-80,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切制规格及炮制方法对葛根、粉葛所含多糖、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UV以及ICP-MS检测方法,对葛的不同品种(葛根、粉葛)、不同规格(片、丁)、不同炮制方法(煨制、醋制)中所含多糖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多... 目的:探讨不同的切制规格及炮制方法对葛根、粉葛所含多糖、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UV以及ICP-MS检测方法,对葛的不同品种(葛根、粉葛)、不同规格(片、丁)、不同炮制方法(煨制、醋制)中所含多糖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多糖类含量粉葛远高于葛根;丁块型葛基本高于片型葛;葛根丁经过煨制、醋制后没有显著变化,葛根片煨制提高、醋制降低,粉葛丁经过煨制、醋制后提高,粉葛片经煨制、醋制后降低。微量元素含量,葛根中Fe、Cu、Zn、Mg、K、Mn含量均高于粉葛,但Ca含量明显低于粉葛;Fe的含量均是片大于丁,Zn、Ca含量则是丁大于片;葛根丁中微量元素含量经过煨制后变化较大、醋制变化较小,葛根片中Fe、Cu、Zn、Mg、Mn含量煨制降低、醋制提高,粉葛丁中Fe、Zn、Mg、K、Ca含量经过煨制、醋制后降低,粉葛片中Fe、Zn、Ca含量经过煨制、醋制后降低。结论:葛根、粉葛不同的切制规格及炮制方法对其多糖和微量元素含量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该变化可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葛的炮制作用机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粉葛 炮制 多糖 微量元素
下载PDF
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建设要素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卫丰 李永吉 +1 位作者 陈丽华 肖笑飞 《药学教育》 2023年第2期51-55,共5页
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是中药学类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结合教学团队实践及访谈,理性分析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重点难点、方法以及评价等关键要素,以期为当下中药药剂学专业课... 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是中药学类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结合教学团队实践及访谈,理性分析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重点难点、方法以及评价等关键要素,以期为当下中药药剂学专业课课程思政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剂学 课程思政 建设要素
下载PDF
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法律属性探析
4
作者 聂鹤云 宋浩伟 +2 位作者 朱卫丰 谢明 宋民宪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3-517,共5页
目的为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法律地位的明确以及《药品管理法》中“药品标准”法律表述的立法技术完善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我国药品地方标准法律渊源,对中药饮片国家药品标准构成要件以及现行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构成进行分析,同时基于... 目的为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法律地位的明确以及《药品管理法》中“药品标准”法律表述的立法技术完善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我国药品地方标准法律渊源,对中药饮片国家药品标准构成要件以及现行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构成进行分析,同时基于法律解释的方法,对《药品管理法》中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法律内涵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在药品监管实务中,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实质为地方药品标准,2019年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对药品标准进行了专门规定,但对于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药品标准法律属性并未作出规定,存在一定的立法技术瑕疵。建议在《药品管理法》修正时,对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药品标准法律属性予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省级 炮制规范 药品标准 法律属性
下载PDF
基于多靶点协同作用中药药效物质评价指数构建及其在葛根治疗糖尿病药效物质基础分析中应用
5
作者 翟兴英 李洋 +6 位作者 涂珺 姜丽 张启云 徐国良 刘荣华 李冰涛 朱卫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3-33,共1页
目的构建基于网络药理学药效物质评价指数,分析葛根治疗糖尿病物质基础。方法中药活性成分评价关键是构建体现中药活性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特点活性成分的亲和力分析方法。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构建药物治疗靶点网络,计算靶点的中心性,... 目的构建基于网络药理学药效物质评价指数,分析葛根治疗糖尿病物质基础。方法中药活性成分评价关键是构建体现中药活性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特点活性成分的亲和力分析方法。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构建药物治疗靶点网络,计算靶点的中心性,分析靶点之间协同关系;应用分子对接技术计算活性成分与靶点结合能,表征活性成分与靶点亲和力。基于靶点中心性对多靶点作用活性成分亲和力进行权重平均,构建基于多靶点协同作用活性成分评价指数,以特征性成分参照,分析中药治疗疾病相关物质基础。实验以葛根治疗糖尿病物质基础分析为研究对象,以葛根素为参照,分析其物质基础。结果发现葛根中Genistin、Glycitin、Daidzein等20个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亲和作用大于葛根素。文献证实Quercetin、Formononetin、Genistin、Glycitin、Glycitein等13个活性成分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结论结果表明基于网络药理学活性成分评价指数可以有效发现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亲和力 药效物质 葛根 糖尿病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多靶点协同作用活性成分效应指数构建及其在其葛根治疗糖尿病质量标志物分析中的应用
6
作者 翟兴英 李洋 +6 位作者 涂珺 姜丽 张启云 徐国良 刘荣华 李冰涛 朱卫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3-33,共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构建多靶点协同作用活性成分效应指数,分析葛根治疗糖尿病效应质量标志物。方法研究基于STRING构建靶点交互作用网络,分析靶点中心性;分子对接分析活性成分与靶点之间亲和作用;文献获取活性成分药材中含量;依据靶点...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构建多靶点协同作用活性成分效应指数,分析葛根治疗糖尿病效应质量标志物。方法研究基于STRING构建靶点交互作用网络,分析靶点中心性;分子对接分析活性成分与靶点之间亲和作用;文献获取活性成分药材中含量;依据靶点中心性对把多靶点作用活性成分的亲和作用进行权重平均,结合药材活性成分的含量,构建活性成分效应指数,以葛根为研究对象,基于效应指数分析葛根治疗糖尿病的质量标志物。结果发现PTGS2、EGFR、NOS3、MPO是葛根治疗糖尿病的关键靶点,其网络中心度值为18、13、13、12。葛根中11个黄酮类活性成分能够精确定量。效应指数最高成分是葛根素、染料木苷、黄豆黄苷、大豆苷元、刺芒柄花素,其效应指数分别为179.16、24.93、9.31、3.38、2.86。这些化合物均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可能是葛根治疗糖尿病的潜在质量标志物。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效应指数以受体理论为指导,中药活性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可以为中药质量标志物方法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效应指数 葛根 质量标志物
下载PDF
葛(葛根、粉葛)炮制前后黄酮类成分含量研究
7
作者 钟凌云 邓延文 +6 位作者 邓小燕 黄艺 廖晶晶 朱卫丰 于欢 周世成 谌瑞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6,I0016,I0017,共10页
目的 探讨不同的切制规格及炮制方法对葛根、粉葛中所含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HPLC检测方法,对葛的不同品种(葛根、粉葛)、不同规格(片、丁)、不同炮制方法(煨制、醋制)中所含黄酮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黄酮类成分,葛根... 目的 探讨不同的切制规格及炮制方法对葛根、粉葛中所含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HPLC检测方法,对葛的不同品种(葛根、粉葛)、不同规格(片、丁)、不同炮制方法(煨制、醋制)中所含黄酮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黄酮类成分,葛根无论是不同规格还是不同炮制品均高于粉葛;葛根片的黄酮类成分含量明显高于丁,粉葛片和丁含量则无明显差异;煨制或醋制后,葛根片的3’-羟基葛根素、大豆苷元和3’-甲氧基葛根素含量下降,但大豆苷和葛根素含量增加;葛根丁和粉葛片煨制后葛根素含量也增加;粉葛片醋制后大豆苷含量下降;其余炮制品与生品相比5种黄酮类成分变化不明显。结论 葛根、粉葛不同的切制规格及炮制方法对其黄酮类成分含量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变化可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葛的炮制作用机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粉葛 炮制 黄酮类
原文传递
以淀粉为主成分的食药物质中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能、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梅 管咏梅 +5 位作者 董欢欢 陈丽华 朱卫丰 段炫彤 王胜宇 邹家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6-495,共10页
抗性淀粉因具有抗消化性和益生功能性,在维护肠道生态、调节糖脂代谢及防护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显现出较大的优势。葛根、莲子、山药等富含抗性淀粉的食药物质逐渐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本文综述了食药物质中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能及生理功... 抗性淀粉因具有抗消化性和益生功能性,在维护肠道生态、调节糖脂代谢及防护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显现出较大的优势。葛根、莲子、山药等富含抗性淀粉的食药物质逐渐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本文综述了食药物质中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能及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加工适应性及作为食品加工原料的应用场景进行了论述。食药物质中的抗性淀粉因其良好的理化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能够提高食品品质,同时对疾病防治有着积极影响,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屏障、调节炎症因子及机体糖代谢、抑制脂肪堆积等生理功能,能够有效促进机体健康。不同来源的抗性淀粉其理化性能、生理功能及应用场景有明显差异,其内在机制的异同以及是否包裹、携带食药物质特有的功能成分而发挥特定的生理功能都有待深入探究。本文可为以淀粉为主成分的食药物质中抗性淀粉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药物质 抗性淀粉 理化性能 生理功能 应用
下载PDF
高校在线教学实践与探索——以《中药药剂学》为例
9
作者 陈丽华 杨琳 +1 位作者 朱卫丰 李永吉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02-104,共3页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开展大规模线上教学的背景下,《中药药剂学》课程联盟在调研和召开视频研讨会的基础上,对36所联盟高校《中药药剂学》课程的在线教学基本情况、经验与特色、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保障情况、面临的困难...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开展大规模线上教学的背景下,《中药药剂学》课程联盟在调研和召开视频研讨会的基础上,对36所联盟高校《中药药剂学》课程的在线教学基本情况、经验与特色、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保障情况、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行分析研讨,以期为《中药药剂学》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教与学变革配套机制建设等提供指导性建议,为全面提高课程建设水平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教学 中药药剂学 课程联盟 疫情防控
下载PDF
苦参-黄柏药对的提取工艺研究
10
作者 管咏梅 陶颖 +5 位作者 邹成玉 臧振中 陈丽华 刘丽丽 陈丽梅 朱卫丰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3-800,共8页
目的研究苦参-黄柏药对的提取工艺,为治疗肛肠疾病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苦参总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盐酸小檗碱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系数,结合Box-Behnken设计-... 目的研究苦参-黄柏药对的提取工艺,为治疗肛肠疾病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苦参总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盐酸小檗碱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系数,结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研究苦参-黄柏药对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苦参-黄柏药对的最优提取工艺为以12倍量58%乙醇浸泡30 min后提取2次,每次120 min。验证实验结果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88%。结论所得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苦参-黄柏药对的进一步应用与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黄柏 药对 BOX-BEHNKEN设计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痔疮
下载PDF
粉葛多糖改善金黄地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权 刘睿颖 +5 位作者 李琼 欧阳辉 张华 侯恒威 黄璐琦 朱卫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4-281,共8页
目的研究粉葛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金黄地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的改善作用及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金黄地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高脂模型组、粉葛多糖高剂量组(100 mg/kg)、粉葛多糖低剂量组(50 mg/kg)... 目的研究粉葛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金黄地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的改善作用及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金黄地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高脂模型组、粉葛多糖高剂量组(100 mg/kg)、粉葛多糖低剂量组(50 mg/kg)。15周后,测定肝脏质量、肝指数、血脂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水平,肝脏及结肠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结肠内容物16S rRNA测序。结果与高脂模型组相比,粉葛多糖显著降低了肝脏质量及肝指数,改善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及LPS水平显著降低,可改善肠道屏障损伤及肝脏脂肪变性;在肠道菌群门水平上,粉葛多糖能降低肠源性LPS主要来源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至0.05%,在属水平上,粉葛多糖能促进与肥胖呈负相关的Parabacteroides及与肠道黏膜修复相关的Lachnospiraceae NK4A136 group富集。结论粉葛多糖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金黄地鼠NAF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葛多糖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肠道菌群 高脂饮食 脂多糖 金黄地鼠
原文传递
川芎挥发油对雷公藤甲素体外透皮性能及细胞毒性的影响
12
作者 蒋成 臧振中 +6 位作者 陈丽华 朱海婷 傅世华 朱卫丰 吴文婷 施韡 管咏梅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究川芎挥发油对雷公藤甲素体外透皮性能和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离KM小鼠下腹皮肤,分为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甲素配伍川芎挥发油1∶10、1∶50、1∶100组(以下简称“配伍1... 目的探究川芎挥发油对雷公藤甲素体外透皮性能和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离KM小鼠下腹皮肤,分为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甲素配伍川芎挥发油1∶10、1∶50、1∶100组(以下简称“配伍1∶10“”配伍1∶50”“配伍1∶100”组),将各组小鼠皮肤与相应乳膏各0.2 g充分接触24 h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接收液中雷公藤甲素的累计透皮量(Q_(n)),并计算透皮吸收速率(J_(ss));再以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为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川芎挥发油和雷公藤甲素配伍前后的细胞存活率。结果共鉴定出62个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包括Z-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β-瑟林烯等。与雷公藤甲素组比较,配伍1∶10组和配伍1∶50组24 h内雷公藤甲素的Q_(n)(P<0.01)和J_(ss)有所升高,而配伍1∶100组的Q_(n)(P<0.05)和J_(ss)有所下降。与雷公藤甲素组比较,雷公藤甲素浓度在36、72、144 ng/mL时,配伍1∶10组和配伍1∶50组可以显著提高HaCat细胞的存活率(P<0.05或P<0.01),而配伍1∶100组细胞的存活率反而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与川芎挥发油在配伍比例为1∶10和1∶50时可以促进雷公藤甲素的透皮吸收,且可降低雷公藤甲素对HaCat细胞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挥发油 雷公藤甲素 透皮吸收 配伍 增效减毒 细胞毒性
下载PDF
葛根素对小白菜镉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13
作者 胡远锋 张明 +3 位作者 范淑英 葛菲 朱卫丰 肖旭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4-431,共8页
为探究葛根素(PUE)对小白菜镉(Cd)损伤的保护效果,采取外源添加不同葛根素处理,将小白菜植株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CK)、PUE30组(葛根素30μmol·L^(-1))、Cd4组(镉4 mg·L^(-1))、Cd与PUE共处理组(4+15、4+30、4+45、4+60)。处... 为探究葛根素(PUE)对小白菜镉(Cd)损伤的保护效果,采取外源添加不同葛根素处理,将小白菜植株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CK)、PUE30组(葛根素30μmol·L^(-1))、Cd4组(镉4 mg·L^(-1))、Cd与PUE共处理组(4+15、4+30、4+45、4+60)。处理30 d后,观察小白菜植株生长状况、测定Cd富集量及抗胁迫生理活性物质,包括叶绿素、抗氧化酶(SOD、APX、CAT、POD)活性及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Vc、可溶性蛋白含量,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抗氧化酶基因(SOD、POD、APX及CAT)表达量。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Cd4组小白菜根中Cd含量、H_(2)O_(2)和MDA含量显著升高,而地下部鲜重、地上部鲜重、抗氧化酶(SOD、POD和APX)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整体显著降低(P<0.05)。与Cd4组相比,Cd+PUE共处理组小白菜氧化损伤程度减轻,H_(2)O_(2)和MDA含量显著降低,叶绿素、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4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整体显著升高(P<0.05);适宜浓度的PUE可以缓解Cd对小白菜地下地上部生长的抑制,并降低镉的吸收量。另外,Cd+PUE共处理组中Cu/Zn-SOD、POD、APX和CAT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Cd4组,其中Cu/Zn-SOD、POD和CAT表达变幅呈先升后降变化,而APX基因则呈先降后升变化。综上,适当剂量的葛根素对小白菜Cd胁迫下的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葛根素在Cd污染防治和提高蔬菜产量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镉损伤 小白菜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管咏梅 蒋成 +5 位作者 臧振中 吴文婷 朱卫丰 金晨 吴璇 陈丽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3-880,共8页
川芎挥发油作为川芎发挥药效的主要活性部位,包括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丁烯基苯酞、丁基苯酞、松油烯-4-醇等成分,在抗氧化、神经保护、调节血管稳态、抗炎、抑菌等药理作用上效果显著,同时,川芎挥发油还在促渗、保护软骨细胞、止痛... 川芎挥发油作为川芎发挥药效的主要活性部位,包括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丁烯基苯酞、丁基苯酞、松油烯-4-醇等成分,在抗氧化、神经保护、调节血管稳态、抗炎、抑菌等药理作用上效果显著,同时,川芎挥发油还在促渗、保护软骨细胞、止痛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临床研究上主要集中在治疗偏头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节滑膜炎等。本文对近10年国内外有关川芎挥发油研究报道进行归纳总结,对不同产地、部位、提取方法的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并对其后续研究进行展望,旨在为川芎及其挥发油的开发利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挥发油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DIA LC-MS的高淀粉型与低淀粉型粉葛叶片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差异
15
作者 黄琦 程建峰 +7 位作者 朱卫丰 褚怀亮 赵文峰 葛菲 吴波 丁立军 张建华 余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4期168-177,共10页
[目的]寻求粉葛生长发育的蛋白调控机制。[方法]以高淀粉型赣葛1号(鲜葛根含淀粉20%,干葛根含淀粉35%)和低淀粉型赣葛2号(鲜葛根含淀粉14%,干葛根含淀粉25%)为材料,采用基于全扫描数据非依赖性采集高分辨率色谱-质谱(DIA LC-MS)的定量... [目的]寻求粉葛生长发育的蛋白调控机制。[方法]以高淀粉型赣葛1号(鲜葛根含淀粉20%,干葛根含淀粉35%)和低淀粉型赣葛2号(鲜葛根含淀粉14%,干葛根含淀粉25%)为材料,采用基于全扫描数据非依赖性采集高分辨率色谱-质谱(DIA LC-MS)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得到差异蛋白质,并对差异蛋白进行GO富集、KEGG通路和KOG分析。[结果]2个不同粉葛叶片中有178个蛋白(101个上调和77个下调)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涉及分子功能,但|log2(FC)|>5.0的差异蛋白仅占11.2%。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代谢过程、催化活性、水解酶活性、细胞部分、细胞内部分、细胞质部分和细胞内细胞器类别。KEEG富集代谢途径集中在苯丙氨酸生物合成、植物体内的MAPK信号通路、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KOG分析显示,差异蛋白功能主要归为核苷酸转运和代谢、核糖体结构和生物发生、能量产生和转换、信号转导以及翻译后蛋白修饰、周转和伴侣机制。差异程度极大的蛋白依次为上调的类LHCⅡ型1叶绿素a-b结合蛋白、kunitz家族胰蛋白酶和蛋白酶抑制剂前体、凝集素类蛋白和几丁质酶同源物及下调的类溶酶体Pro-X羧肽酶、预测的类dCTP焦磷酸酶1、富含半胱氨酸的受体类蛋白激酶25和色氨酸转氨酶相关蛋白4。[结论]研究结果为粉葛的生长发育、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的合成及调控、遗传改良及分子育种等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葛 高淀粉型 低淀粉型 定量蛋白组学 差异蛋白 DIA LC-MS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多糖结构与性味的关联分析
16
作者 侯恒威 李琼 +4 位作者 欧阳辉 聂斌 杜玉文 陈丽华 朱卫丰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从中药多糖的结构(分子量、单糖组成及链接方式)出发,挖掘其与中药性味之间的潜在联系,以此加深对中药多糖的认识,为中药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收集整理中药多糖结构,使用PyCharm软件、Python语言对中药多糖结构... 目的:从中药多糖的结构(分子量、单糖组成及链接方式)出发,挖掘其与中药性味之间的潜在联系,以此加深对中药多糖的认识,为中药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收集整理中药多糖结构,使用PyCharm软件、Python语言对中药多糖结构与性味进行数据关联分析(支持度和置信度)。结果:中药多糖结构与中药性味有一定的关联规律,中药多糖结构与四气中的“寒”、五味中的“甘”关联性更高,此外,单糖组成相对单一的中药多糖结构与中药性味更容易挖掘出相关性。结论:中药多糖结构与中药性味的关联分析为中药多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为开展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多糖 鉴定 结构 性味 关联分析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葛根素改性壳聚糖纳米粒的处方与工艺研究
17
作者 李思慧 李娜 +5 位作者 关志宇 徐鹏飞 姜晟 范瑾慧 钟凌云 朱卫丰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73-79,共7页
目的:筛选葛根素改性壳聚糖纳米粒的最优处方与工艺。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葛根素改性壳聚糖纳米粒制备工艺,以改性壳聚糖(SA-CS)质量浓度、壳聚糖pH值、TPP质量浓度、PEG 2000加入量、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为考察因素,以... 目的:筛选葛根素改性壳聚糖纳米粒的最优处方与工艺。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葛根素改性壳聚糖纳米粒制备工艺,以改性壳聚糖(SA-CS)质量浓度、壳聚糖pH值、TPP质量浓度、PEG 2000加入量、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粒径、多分散指数(PDI)、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察。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最优处方。选取常用冻干保护剂甘露醇、蔗糖、乳糖和葡萄糖对葛根素改性壳聚糖纳米粒的冻干保护进行考察。结果:优化后离子凝胶化法最优的处方为SA-CS浓度为2.5 mg/mL,SA-CS的pH为6.05,TPP浓度为0.50 mg/mL,PEG的浓度为5%,为了方便实验操作,将最优处方和工艺定为SA-CS浓度为2.5 mg/mL,SA-CS的p H为6.00,TPP浓度为0.50 mg/mL,PEG的浓度为5%。冻干保护结果显示质量分数为5%甘露醇对SA-CS-Pur-NPs的保护最佳。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得到葛根素改性壳聚糖纳米粒的处方,通过甘露醇进行冻干得到的纳米粒外观饱满,复溶性好,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纳米粒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葛根素
下载PDF
葛根质量标志物(Q-marker)探讨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朱卫丰 邹斌 +4 位作者 管咏梅 刘荣华 黄丽萍 查青林 赵宇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5-777,共3页
以葛根为主药的中药制剂临床疗效显著,但是葛根素口服吸收差,消除快,生物利用度低,若以葛根素为质量控制指标,无法完全反映葛根为主药的中药制剂疗效。基于刘昌孝院士提出的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新概念,从成分特有性、传统功效、传... 以葛根为主药的中药制剂临床疗效显著,但是葛根素口服吸收差,消除快,生物利用度低,若以葛根素为质量控制指标,无法完全反映葛根为主药的中药制剂疗效。基于刘昌孝院士提出的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新概念,从成分特有性、传统功效、传统药性、成分可测性、中药配伍环境(药对配伍、复方配伍、经典方配伍)、成分有效性等几个方面对葛根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探讨分析,为葛根及其制剂质量评价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葛根素 网络药理学 质量标志物
原文传递
肉桂酸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朱卫丰 张亚红 +3 位作者 刘红宁 徐莲英 杨武亮 谢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3-445,共3页
目的 :研究肉桂酸透皮吸收及一些常用助渗剂、pH值对其透皮特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K C扩散池进行体外扩散实验 ,选择离体小鼠皮肤为渗透屏障 ,从接收池取样 ,用HPLC检测法测定样品中肉桂酸的含量。结果 :肉桂酸可以透过离体小鼠皮肤 ;... 目的 :研究肉桂酸透皮吸收及一些常用助渗剂、pH值对其透皮特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K C扩散池进行体外扩散实验 ,选择离体小鼠皮肤为渗透屏障 ,从接收池取样 ,用HPLC检测法测定样品中肉桂酸的含量。结果 :肉桂酸可以透过离体小鼠皮肤 ;其渗透系数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加 ;2 0 %乙醇、3 0 %乙醇、3 %氮酮对肉桂酸有显著促渗透作用。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酸 透皮吸收 氮酮 小鼠
下载PDF
2个淀粉含量差异显著粉葛品种叶片的比较转录组学分析
20
作者 黄琦 程建峰 +7 位作者 朱卫丰 褚怀亮 赵文峰 葛菲 吴波 丁立军 张建华 余聪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6期60-70,74,共12页
粉葛是豆科葛属植物,其块根富含淀粉,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不同粉葛品种的淀粉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为揭示粉葛淀粉合成调控的相关基因,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个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赣葛1号(高淀粉含量,鲜葛根含淀粉20%,干葛根... 粉葛是豆科葛属植物,其块根富含淀粉,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不同粉葛品种的淀粉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为揭示粉葛淀粉合成调控的相关基因,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个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赣葛1号(高淀粉含量,鲜葛根含淀粉20%,干葛根含淀粉35%)和赣葛2号(低淀粉含量,鲜葛根含淀粉14%,干葛根含淀粉25%)的叶片进行转录组学测序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获得228740426条高质量测序数据,拼接组装成71910条单基因,43978条单基因获得蛋白序列而被注释(占61.12%),在Nr、KEGG、KOG和SwissProt四大数据库中均被注释的单基因有20110条,其中差异表达基因4267个。GO富集分析显示,上调和下调最多的基因富集在生物学过程中的新陈代谢和细胞过程功能中。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通路显著富集在前位的是核糖体、蛋白质在内质网中的加工过程、氧化磷酸化、植物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差异表达基因中,赣葛1号中的上调(2143个)和下调(2124个)基因相差不大,|log2(FC)|>5.0的表达上调(593个)和下调(402个)的表达基因数差异较大,|log2(FC)|>10.0的表达上调(368个)和下调(146个)的表达基因数差异巨大;未能被归入KEEG A类的差异表达基因数(3512个)是被归入KEEG A类(755个)的4.65倍,占总差异表达基因数的82.31%;未能被功能描述的差异表达基因数(840个)分别占未能被归入KEEG A类的和总差异表达基因数的23.92%和16.69%。在被归入KEEG A类中,差异表达基因数最多的是代谢,其次是遗传信息处理,而环境信息处理、生物系统和细胞过程的较少。上调位列前5位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涉及几丁质酶同源物、FERONIA亚型X2类受体激酶、异黄酮-7-O-甲基转移酶9、FERONIA类受体激酶和Kunitz家族胰蛋白酶及蛋白酶抑制剂前体合成,下调位列前5位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涉及叶绿体DCL同源蛋白合成、假定蛋白VIGAN_02061800、假定蛋白Lal_00008628、可能的NAD(P)H脱氢酶(醌)FQR1和17.6 kDⅠ类热休克蛋白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葛 转录组 基因 RNA测序 淀粉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