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1
作者 陈清瑞 刘雨林 +2 位作者 苏长生 朱国绍 李顺元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接诊的103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R2组(n=51)、R4组(n=5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接诊的103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R2组(n=51)、R4组(n=52)。R2组术中给予2μg/(kg·min)瑞马唑仑复合罗哌卡因,R4组术中给予4μg/(kg·min)瑞马唑仑复合罗哌卡因。比较两组术中镇静深度[脑电双频指数(BIS)、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术后疼痛评分、镇静起效时间、镇静补救次数、苏醒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MOAA/S评分、BIS、MAP、SpO_(2)、HR组间、时间点及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后5 min、20 min、45 min,R2组BIS、MOAA/S评分、MAP、SpO_(2)、HR均高于R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2组镇静起效时间长于R4组,苏醒时间短于R4组,镇静补救次数多于R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组间、时间点及交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两组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9.61%,低于R4组的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但选用小剂量麻醉患者苏醒时间更短,既能满足镇静深度,又能保证术中安全性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且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 瑞马唑仑 罗哌卡因 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术后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国绍 康振明 +2 位作者 陈英勒 曾景阳 李顺元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3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组(S组)、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术后静脉自控...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3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组(S组)、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组(T组),每组30例。两组神经阻滞局麻药均为0.33%罗哌卡因20 ml。S组与T组分别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后诱导。分别记录术后2、6、12、24 h 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24 h自控静脉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中镇痛药的用量;记录阻滞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T组比较,S组术后12、24 h VAS疼痛评分较高(P<0.05);S组与T组术后24 h自控静脉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镇痛药使用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均可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术后良好的镇痛,加速患者的康复,但胸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持续时间更久,镇痛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下载PDF
意识指数监测不同麻醉深度对肠癌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康振明 朱国绍 +3 位作者 李顺元 曾景阳 谢文钦 谢文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0期3336-3338,共3页
目的:探讨意识指数(IoC)监测不同麻醉深度对肠癌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拟行全身麻醉腹腔镜肠癌根治术患者115例,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23例,术中均监测IoC指数,使A组麻醉深度维持在D0级、... 目的:探讨意识指数(IoC)监测不同麻醉深度对肠癌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拟行全身麻醉腹腔镜肠癌根治术患者115例,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23例,术中均监测IoC指数,使A组麻醉深度维持在D0级、B组在D1级、C组在D2级、D组在E0级、E组在E1级。比较5组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及认知功能。结果:A、B组术毕、术后1d的血清皮质醇(Cor)水平明显上升(P<0.05),且明显高于C、D、E组(P<0.05);C、D、E组术毕、术后1d的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A、B组(P<0.05)。D、E组术毕、术后1d的CD3^+、CD4^+及NK水平明显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A、B、C组(P<0.05)。A、B组词语流畅性测验结果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C、D、E组(P<0.05);C、D、E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明显上升(P<0.05),且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在IoC监测下维持麻醉深度为D2水平既能显著降低肠癌患者围术期应激程度,还可有效减少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指数 麻醉深度 肠癌 围术期 应激反应 免疫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国绍 康振明 +2 位作者 曾景阳 陈英勒 李顺元 《实用医技杂志》 2021年第1期78-79,共2页
胫骨平台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可累及膝关节负重面,易导致膝关节力线改变、关节畸形等,影响患者生活。虽然术后康复训练可有效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但是术后并发症较多,而术中运用有效的麻醉方案可降低机体应激反应,保证手术顺利进行[1]... 胫骨平台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可累及膝关节负重面,易导致膝关节力线改变、关节畸形等,影响患者生活。虽然术后康复训练可有效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但是术后并发症较多,而术中运用有效的麻醉方案可降低机体应激反应,保证手术顺利进行[1]。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近年来运用较广,可降低血药浓度及应激作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机体应激反应 应激作用 关节畸形 股神经 关节内骨折 麻醉方案 苏醒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