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机氮对土壤中有机碳矿化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29
1
作者 朱培立 王志明 +2 位作者 黄东迈 余晓鹤 严少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7-463,共7页
采用1 4 C同位素示踪恒温密闭培养法 ,研究了秸秆和化肥配合施用体系中 ,无机氮对1 4 C秸秆碳矿化的影响 ,培养期一年。结果表明 ,在非石灰性土壤中 ,无机氮的施用促进了1 4 C秸秆碳的矿化 ,相对增加了土壤固有碳 ( 1 2 C)的固持 ,两者... 采用1 4 C同位素示踪恒温密闭培养法 ,研究了秸秆和化肥配合施用体系中 ,无机氮对1 4 C秸秆碳矿化的影响 ,培养期一年。结果表明 ,在非石灰性土壤中 ,无机氮的施用促进了1 4 C秸秆碳的矿化 ,相对增加了土壤固有碳 ( 1 2 C)的固持 ,两者间的互补显示无机氮对土壤总碳矿化的影响不大 ;淹水土壤中的1 4 C秸秆碳年矿化率比旱地高 ,发现无机氮对1 4 C秸秆碳年矿化率的增加不论在旱地或水田状况是近似的。在石灰性土壤中 ,无机氮对1 4 C秸秆碳、土壤固有碳的矿化均起到抑制作用 ,没有发现无机氮对有机碳矿化的促进。对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体系中 ,化学氮肥对土壤有机碳转化影响 ,以及化学氮肥在土壤有机碳内循环中的作用功能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秸秆 无机氮 矿化 淹水土壤 旱地土壤 秸秆碳矿化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稻麦轮作制中的钾肥运筹效益 被引量:8
2
作者 朱培立 黄东迈 +3 位作者 余晓鹤 王家骧 储国良 顾志权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5-110,共6页
在江苏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制地区的淋溶土和新成土上 ,连续两年进行钾肥运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钾肥无论在稻季或麦季施用 ,均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小麦的增产幅度大于水稻 ;钾肥的残留效应较大 ,可与当季增产效果类比 ,残效氮和残效钾之... 在江苏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制地区的淋溶土和新成土上 ,连续两年进行钾肥运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钾肥无论在稻季或麦季施用 ,均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小麦的增产幅度大于水稻 ;钾肥的残留效应较大 ,可与当季增产效果类比 ,残效氮和残效钾之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 ;在稻麦轮作制中 ,钾肥麦季施用稻季不施用的运筹方式 ,钾肥的当季肥效、后季残效、年总产、钾素生产力及产 /投值均高于钾肥稻季施用麦季不施用的运筹方式。指出以水稻为主的稻麦两熟地区 ,评价钾肥效益应以轮作周期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钾肥残效 钾肥效益 轮作周期
下载PDF
磷、钾肥对薄荷产量的影响及其残留效应 被引量:5
3
作者 朱培立 王志明 +5 位作者 黄东迈 曹凤进 朱建桦 王志进 王振林 陆建石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8-50,共3页
长江下游灰潮土上进行的薄荷NPK 三要素田间试验结果表明,NPK 平衡施肥处理薄荷鲜草产量最高,氮、磷、钾肥的增产效果大小顺序为K> N> P。每千克K2 O 对头刀薄荷鲜草产量增产率最高,为64 .5kg 。钾肥提高产量的... 长江下游灰潮土上进行的薄荷NPK 三要素田间试验结果表明,NPK 平衡施肥处理薄荷鲜草产量最高,氮、磷、钾肥的增产效果大小顺序为K> N> P。每千克K2 O 对头刀薄荷鲜草产量增产率最高,为64 .5kg 。钾肥提高产量的机理主要是提高薄荷的总叶节数、存叶重和降低落叶率。磷、钾肥均有较大的残留效应,钾肥残效可使二刀薄荷鲜草增产20 % 以上,磷肥则可增产1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平衡施肥 残留效应 磷肥 钾肥 产量
下载PDF
稻田土壤表层管理对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培立 黄东迈 +2 位作者 张振华 朱宗武 张仁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91-295,301,共6页
在变性土性水稻土上,利用^(15)N同位素研究了在稻麦轮作并长期实行免耕或耕作的条件下,晒垡及粘闭等措施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 稻田 土壤 表层 管理 氮素 水稻
下载PDF
砂姜黑土不同耕作管理对稻后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培立 李庆康 +7 位作者 黄东迈 余晓鹤 于杰 蔡志良 孙行斌 宋文斌 徐振云 朱振才 《土壤肥料》 CSCD 1995年第4期21-25,共5页
本文探讨和比较了砂姜黑土稻麦轮作条件下。
关键词 免少耕 秸秆盖田 砂姜黑土 水稻 小麦 轮作 产量
下载PDF
怎样引导高校学生讲奉献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培立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5-37,共3页
在高校这块德育阵地和播种奉献精神的园地 ,怎样引导和培养当代大学生做新世纪忠诚无私的奉献者 ,是当前德育工作的一项中心课题。为此 ,要帮助高校学生对奉献有全面正确的理解 。
关键词 高校 德育 奉献精神
下载PDF
视频切换的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培立 何海浪 《广东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2004年第2期7-9,共3页
本文原创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路监控视频与电视节目自动切换的电视监控系统的技术思路,并基于本设计思路实现了对学生公寓的防盗与管理电视监控系统的技术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 电视监控 视频切换 对象探测 摄像功能 报警
下载PDF
水引射制冷机及其机理初探
8
作者 朱培立 刘禄江 李建军 《企业技术开发》 2004年第7期6-8,13,共4页
文章简要阐述了制冷基本原理及现有制冷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蒸喷制冷技术与溴化锂抽排气装置的分析,提出液态水引射制冷的可能性,并设计出水引射制冷机,阐述了其运行原理与结构。最后,利用流体力学与分子运动学原理,对引射制冷机... 文章简要阐述了制冷基本原理及现有制冷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蒸喷制冷技术与溴化锂抽排气装置的分析,提出液态水引射制冷的可能性,并设计出水引射制冷机,阐述了其运行原理与结构。最后,利用流体力学与分子运动学原理,对引射制冷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引射制冷机 蒸喷制冷 溴化锂抽排气装置 分子间引力程 节能 环保
下载PDF
浅谈企业新产品开发
9
作者 朱培立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51-152,共2页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须从自身能力与特点出发,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开发新产品不仅是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主要途径,是我国多数企业面对市场激烈竞争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企业 新产品 研究开发 商业分析
下载PDF
稻麦轮作条件下长期不同土壤管理对氮素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41
10
作者 高亚军 黄东迈 +2 位作者 朱培立 王志明 李生秀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56-463,共8页
通过十二年的耕作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表明,苏南太湖稻麦轮作地区,长期休闲的农田0~5cm土层最高含氮量可达2.89%,休闲田结合每季耕翻,全氮含量下降,只及最高含氮量的70%,保持在2%左右。无论免耕与否,不施肥土... 通过十二年的耕作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表明,苏南太湖稻麦轮作地区,长期休闲的农田0~5cm土层最高含氮量可达2.89%,休闲田结合每季耕翻,全氮含量下降,只及最高含氮量的70%,保持在2%左右。无论免耕与否,不施肥土壤(0~5cm)全氮含量为最高含氮量的50%左右,单施化肥时为52%~56%,猪粪+化肥为63%,秸秆十化肥为63%~70%。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全氮、氮素矿化势、生物量氮和矿质氮在土层中的分布及含量有明显的影响。施肥,特别是配施有机肥对土壤全氮和土壤供氮容量的影响大于耕作对其的影响。固定态铵的含量不仅与土壤中的粘土矿物有关,施肥对其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耕作方式 培肥制度 氮素肥力 土壤管理 生态农业
下载PDF
秸秆碳的田间原位分解和微生物量碳的周转特征 被引量:82
11
作者 王志明 朱培立 +1 位作者 黄东迈 刘海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46-453,共8页
应用14 C示踪技术研究了杂交狼尾草秸秆在稻麦轮作田中为期 1年的原位分解。结果表明 :秸秆用量对其分解率影响甚微 ,1年后秸秆C分解了 72 %左右 ,分解速率常数为 2 7× 1 0 - 3d- 1,但秸秆用量的多少与土壤原有碳的分解和土壤有... 应用14 C示踪技术研究了杂交狼尾草秸秆在稻麦轮作田中为期 1年的原位分解。结果表明 :秸秆用量对其分解率影响甚微 ,1年后秸秆C分解了 72 %左右 ,分解速率常数为 2 7× 1 0 - 3d- 1,但秸秆用量的多少与土壤原有碳的分解和土壤有机碳平衡密切相关。黄棕壤原有C年分解率为 5 4 5 %~ 6 0 7% ,分解速率常数在 1 0 4× 1 0 - 4~ 1 1 8× 1 0 - 4d- 1之间。随秸秆用量增加 ,黄棕壤原有C分解率和分解量均增加 ,土壤有机碳的亏缺减少。微生物量14 C占加入秸秆14 C的 3 79%~ 1 0 63% ,占土壤残留14 C的 1 2 2 7%~1 7 4 3% ,其大小变化及减少程度均较微生物量12 C显著。微生物量12 C约为微生物量14 C的 0 74~ 3 85倍 ,说明大多数情况下 ,土壤原有C仍是土壤微生物活动所需能量和养分的主要来源。微生物量14 C的周转率在 1 1 0~ 1 1 8a- 1之间 ,微生物量12 C的周转率在 0 97~ 1 0 6a- 1之间。增加秸秆用量可加快土壤微生物量C的周转速度 ,反过来微生物量C周转速度的加快又加速了秸秆C和土壤原有C的分解。土壤原有C和秸秆C的分解进程与微生物量12 C和微生物量14 C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 ,说明有机碳分解的快慢是土壤微生物活动强弱的外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碳 原位分解 微生物量碳 周转特征 土壤 养分
下载PDF
家用型水源热泵地温空调系统的开发
12
作者 朱培立 李建军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0-43,共4页
简要介绍了热泵技术及地温空调基本原理、发展近况、分类方法,分析了其在家用系统开发存在的问题,描述了一种家用水源热泵地温空调开发的总体思路、结构原理及主要特点,并举实施例说明其节能、环保及利于家用推广的优势.
关键词 水源热泵 地温空调 家用系统开发 技术特点 实施
下载PDF
水旱轮作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及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周转特征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志明 朱培立 +1 位作者 黄东迈 刘海琴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33-36,共4页
 于1998年11月,用砂滤管法研究了水旱轮作条件下黄棕壤加入杂交狼尾草秸秆后有机碳(土壤原有碳+秸秆碳)的分解状况和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为期1年。结果表明,有机碳的分解前期较快,7d时有机碳的分解量即占到年分解总量的37%~41%,以...  于1998年11月,用砂滤管法研究了水旱轮作条件下黄棕壤加入杂交狼尾草秸秆后有机碳(土壤原有碳+秸秆碳)的分解状况和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为期1年。结果表明,有机碳的分解前期较快,7d时有机碳的分解量即占到年分解总量的37%~41%,以后逐渐变慢;淹水种稻后又有一个小的分解高峰,随后分解速率再次逐步降低,1年后有机碳被分解了5 45%~17 32%。有机碳的分解量随秸秆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施加秸秆在加速有机碳分解的同时也弥补了土壤原有碳的损失。试验开始后土壤微生物量碳迅速上升,接着随时间延长而减少,种稻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再次上升,随后又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土壤有机碳的微生物利用率为0 96%~3 38%,增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利用率。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周转率为1 00~1 13a-1,增施秸秆可使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其周转率增加,从而提高土壤的保肥和供肥性能。有机碳的分解进程与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有机碳分解的快慢是土壤微生物活动强弱的外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转特征 土壤有机碳 分解 水旱轮作 土壤微生物量碳 砂滤管法
下载PDF
淹水土壤中秸秆氮素的转化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志明 朱培立 +2 位作者 黄东迈 刘海琴 姜泠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236-240,共5页
采用15N示踪技术和密闭培养法研究水稻和玉米秸秆15N在淹水土壤中的转化过程。结果表明 :土壤中秸秆15N的各转化过程相互制约 ,每个过程中15N含量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秸秆种类和土壤类型对土壤矿质15N含量的影响随时间延长逐渐变小 ,培... 采用15N示踪技术和密闭培养法研究水稻和玉米秸秆15N在淹水土壤中的转化过程。结果表明 :土壤中秸秆15N的各转化过程相互制约 ,每个过程中15N含量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秸秆种类和土壤类型对土壤矿质15N含量的影响随时间延长逐渐变小 ,培养 112d后土壤中矿质15N含量仅占加入秸秆15N的 0 96 %~ 1 6 8%。秸秆15N有 2 0 3%~ 4 2 5 %被微生物固持 ,0 2 3%~ 14 16 %被粘土矿物固定。粘土矿物类型影响土壤对秸秆15N的固定 ,变性土中固定态15NH+ 4含量明显高于红壤。秸秆15N的固定使其以气态形式损失的量减少 ,这在农业生产中将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整个培养过程中秸秆15N的损失率为 2 9 70 %~ 46 30 %。 112d后秸秆15N实际矿化了 47 72 %~5 1 74% ,仍有 5 0 %左右的秸秆15N残留于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土壤 转化 秸杆氮素 秸杆还田 水旱轮作区
下载PDF
稻麦轮作条件下长期不同土壤管理对磷、钾和pH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高亚军 朱培立 +2 位作者 王志明 黄东迈 李生秀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57-261,共5页
免耕土壤速效磷含量在整个剖面均低于耕翻土壤 ;0~ 5cm土壤生物量磷含量免耕高于耕翻 ,5~ 15cm免耕低于耕翻 ;施肥和休闲土壤均维持了较高的有效磷和生物量磷水平。种植作物的免耕土壤缓效钾含量与耕翻土壤没有显著差异 ,0~ 5cm速效... 免耕土壤速效磷含量在整个剖面均低于耕翻土壤 ;0~ 5cm土壤生物量磷含量免耕高于耕翻 ,5~ 15cm免耕低于耕翻 ;施肥和休闲土壤均维持了较高的有效磷和生物量磷水平。种植作物的免耕土壤缓效钾含量与耕翻土壤没有显著差异 ,0~ 5cm速效钾含量呈免耕高于耕翻的趋势 ,休闲的免耕土壤整个剖面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都高于耕翻 ;免耕土壤缓效钾的分布无明显的层次性 ,速效钾则相反 ;施肥明显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 ,但对缓效钾的影响不大。长期免耕没有导致土壤酸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培肥制度 PH 土壤肥力
下载PDF
稻麦轮作条件下长期不同土壤管理对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 被引量:82
16
作者 高亚军 朱培立 +2 位作者 黄东迈 王志明 李生秀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1期27-30,共4页
通过25季种植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稻麦轮作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和培肥制度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的影响。免耕土壤0~5 cm土层的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稍高于耕翻土壤; 5~15 cm的则有低于耕翻的趋势; 15~30 ... 通过25季种植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稻麦轮作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和培肥制度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的影响。免耕土壤0~5 cm土层的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稍高于耕翻土壤; 5~15 cm的则有低于耕翻的趋势; 15~30 cm的无明显规律。长期休闲的土壤在整个耕层有明显的有机质和氨素累积,其中碳的累积快于氮的累积,免耕条件下比耕翻条件下累积量更大。 0~5 cm和5~15 cm土层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的处理,其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但均低于休闲处理; 15~30 cm土层各培肥处理则无明显差异;单施化肥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高于不施肥处理,但这种差异只在表层( 0~5 cm)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耕作方式 剖肥制度 有机质 全氮
下载PDF
旱地和水田有机碳分解速率的探讨与质疑 被引量:84
17
作者 黄东迈 朱培立 +1 位作者 王志明 余晓鹤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82-492,共11页
14C标记的羊粪、杂交狼尾草(象草)及其根部分别施于淋溶土中,在30℃培养365天。土壤保持旱地(70%WHC)和淹水两种状态,进行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的对比试验。另一组试验采用14C标记的水稻秸和玉米秸,分别施于老成土和变性土中,在... 14C标记的羊粪、杂交狼尾草(象草)及其根部分别施于淋溶土中,在30℃培养365天。土壤保持旱地(70%WHC)和淹水两种状态,进行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的对比试验。另一组试验采用14C标记的水稻秸和玉米秸,分别施于老成土和变性土中,在上述相同的水分条件下于30℃培养112天进行对比。所有加入的不同有机物料。不论是在何种土壤,其在淹水土壤中的有机碳分解速率均快于旱地土壤,而前者的残留率却明显低于后者。淹水处理中各种不同有机物料的分解半衰期约为旱地相应处理的1.4—2.0倍。这和有关有机质在旱地和水田土壤中分解速率的传统概念相反。作者认为如果旱地和水田的土壤条件均适宜于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水田土壤中不论是有机碳的分解速率还是分解量实质上均大于旱地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分解 旱地 水田 土壤有机物质
下载PDF
^(14)C标记秸秆碳素在淹水土壤中的转化与平衡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志明 朱培立 黄东迈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应用密闭培养法,于30℃恒温箱中对14C标记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在淹水红壤及变性土中14C与12C间的转化与平衡进行了示踪研究。培养期为112天。结果表明:秸秆碳和土壤原有碳的分解以前期为快(尤其是淹水后3~7天),以... 应用密闭培养法,于30℃恒温箱中对14C标记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在淹水红壤及变性土中14C与12C间的转化与平衡进行了示踪研究。培养期为112天。结果表明:秸秆碳和土壤原有碳的分解以前期为快(尤其是淹水后3~7天),以后逐渐减慢,至112天时,秸秆碳在土壤中的分解达54.20%~55.40%,分解速率常数为6.69×10-3d-1~7.06×10-3d-1,半衰期为98~104天。不同秸秆碳在不同土壤中的分解差异不大,显示土壤类型和秸秆种类对秸秆的分解状况影响不明显。土壤原有碳矿化特征表明变性土中12CO2释放量始终大于红壤,虽然加秸秆处理土壤中存在着微弱的正激发和负激发(激发率小于5%),但这些处理都出现了秸秆碳的净积累。至112天时,土壤原有碳仅分解6.76%~8.33%,分解速率常数为(5.88~7.37)×10-4d-1,半衰期为2.58~3.2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秸秆 淹水土壤 碳素转化
下载PDF
施加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周转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海琴 王志明 +1 位作者 朱培立 黄东迈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9-70,共2页
用砂滤等法研究了有机肥对黄棕壤中微生物量C周年动态变化及其周转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壤生物量C随时间延长呈减少趋势 ,其周转率在 1.0 3~ 1.19a- 1 之间 ,且两者均随有机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可见 ,增施有机肥不但能增加土壤微生物... 用砂滤等法研究了有机肥对黄棕壤中微生物量C周年动态变化及其周转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壤生物量C随时间延长呈减少趋势 ,其周转率在 1.0 3~ 1.19a- 1 之间 ,且两者均随有机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可见 ,增施有机肥不但能增加土壤微生物量C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土壤 微生物量 周转
下载PDF
水旱轮作地区土壤长期休闲与耕种的肥力效应 被引量:7
20
作者 高亚军 朱培立 +2 位作者 黄东迈 王志明 李生秀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67-69,共3页
长期定位试验水旱轮作地区土壤长期休闲和耕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休闲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显著高于连续种植作物的土壤,其差异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休闲地15cm以上土层土壤N素矿化势高于耕种地;耕种土壤连续施入猪粪... 长期定位试验水旱轮作地区土壤长期休闲和耕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休闲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显著高于连续种植作物的土壤,其差异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休闲地15cm以上土层土壤N素矿化势高于耕种地;耕种土壤连续施入猪粪、作物秸秆等有机肥可保持与休闲土壤相当或远高于休闲土壤的有效磷水平,单施化肥或不施肥料的耕种土壤有效磷均低于休闲土壤;休闲和耕种对15~30cm土层土壤缓效钾含量无影响,15cm以上土层土壤缓效钾含量休闲高于耕种;休闲土壤速效钾含量在整个耕作层(30cm)均高于耕种土壤;休闲土壤pH值略低于耕种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休闲与耕种 肥力效应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