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Ni掺杂W_(18)O_(49)/ITO-PET电致变色薄膜性能研究
1
作者
朱多银
金志浩
+2 位作者
岳君容
张建岭
崔彦斌
《光电子技术》
CAS
2021年第4期289-294,314,共7页
以WCl_(6)和NiCl_(2)·6H_(2)O为钨源和镍源、PVP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得到非化学计量比的W_(18)O_(49)和Ni掺杂W_(18)O_(49)纳米线(Ni-W_(18)O_(49)),并利用雾化沉积法将W_(18)O_(49)和Ni-W_(18)O_(49)...
以WCl_(6)和NiCl_(2)·6H_(2)O为钨源和镍源、PVP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得到非化学计量比的W_(18)O_(49)和Ni掺杂W_(18)O_(49)纳米线(Ni-W_(18)O_(49)),并利用雾化沉积法将W_(18)O_(49)和Ni-W_(18)O_(49)纳米线喷涂在柔性ITO-PET透明导电基底得到W_(18)O_(49)/ITO-PET和NiW_(18)O_(49)/ITO-PET电致变色薄膜。测试结果表明,Ni掺杂使W_(18)O_(49)/ITO-PET电致变色薄膜着色/褪色响应时间由16.5 s/8.2 s减小为10 s/5.8 s,着色效率由56 cm^(2)·C^(-1)增至74 cm^(2)·C^(-1)。Ni-W_(18)O_(49)/ITO-PET电致变色薄膜经1500次充放电后容量保持率仍为70%。Ni掺杂W_(18)O_(49)使W;和氧空位含量增加,降低电荷转移阻力,从而改善电致变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掺杂
氧化钨
电致变色薄膜
溶剂热法
柔性基底
原文传递
PB/ITO-PET柔性电致变色薄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朱多银
金志浩
+3 位作者
李文丽
汪前雨
武荣成
崔彦斌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6-185,共10页
柔性电致变色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弯曲等优点,在可穿戴设备、曲面显示器、节能及自适应伪装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本工作以铁氰化钾、氯化钾、无水氯化铁为原料,采用电沉积方法在ITO-PET柔性基底上沉积普鲁士蓝(PB)制得PB/ITO...
柔性电致变色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弯曲等优点,在可穿戴设备、曲面显示器、节能及自适应伪装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本工作以铁氰化钾、氯化钾、无水氯化铁为原料,采用电沉积方法在ITO-PET柔性基底上沉积普鲁士蓝(PB)制得PB/ITO-PET电致变色薄膜,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光谱仪、电化学工作站对PB/ITO-PET电致变色薄膜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电沉积时间为200 s时得到的PB/ITO-PET电致变色薄膜在700 nm波长处光吸收率达到0.755,且PB/ITO-PET电致变色薄膜可在较低电压(0.6 V/-0.3 V)下实现着色和褪色。其光调制范围为68%,着色/褪色响应时间分别为9 s/8 s,着色效率为108 cm^(2)/C。PB/ITO-PET电致变色薄膜经1000次着色-褪色循环后光调制范围为68%,着色效率为100.3 cm^(2)/C。PB/ITO-PET电致变色薄膜500次弯曲,着色效率为105.5 cm^(2)/C,并经1000次着色-褪色循环后着色效率为91cm^(2)/C,光调制范围为65%。利用ITO-PET为离子存储层(对电极)、凝胶电解质和PB/ITO-PET为工作电极组装得到柔性电致变色器件,其光调制范围为53%,着色/褪色响应时间分别为13 s/18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普鲁士蓝
柔性基底
电致变色薄膜
电致变色器件
原文传递
高导热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复合材料制备及导热性能
被引量:
2
3
作者
贾富华
龚斌
+2 位作者
汪前雨
朱多银
崔彦斌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82-1090,共9页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为墨粉主要组分,其导热性能提升可显著提高墨粉导热性能,进而延长打印、复印机使用寿命。通过在苯乙烯丙烯酸树脂中添加碳纳米管、石墨烯高导热单一或复合填料,在苯乙烯丙烯酸树脂构建连通导热网络以提高其导热性能。...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为墨粉主要组分,其导热性能提升可显著提高墨粉导热性能,进而延长打印、复印机使用寿命。通过在苯乙烯丙烯酸树脂中添加碳纳米管、石墨烯高导热单一或复合填料,在苯乙烯丙烯酸树脂构建连通导热网络以提高其导热性能。当苯乙烯丙烯酸树脂中添加0.75wt%多壁碳纳米管时,其导热系数可提高至0.1644 W/(m·K),增幅为31.31%;添加1.0wt%羧基改性多壁碳纳米管时,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导热系数可提高至0.1751 W/(m·K),增幅为39.86%;在苯乙烯丙烯酸树脂添加多壁羧基改性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混合填料时,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导热系数可提升至0.2093 W/(m·K),增幅达到67.17%。表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混合填料可在苯乙烯丙烯酸树脂中形成有效的导热网络,从而显著提高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导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
墨粉
碳纳米管
石墨烯
导热系数
原文传递
题名
Ni掺杂W_(18)O_(49)/ITO-PET电致变色薄膜性能研究
1
作者
朱多银
金志浩
岳君容
张建岭
崔彦斌
机构
沈阳化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光电子技术》
CAS
2021年第4期289-294,314,共7页
文摘
以WCl_(6)和NiCl_(2)·6H_(2)O为钨源和镍源、PVP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得到非化学计量比的W_(18)O_(49)和Ni掺杂W_(18)O_(49)纳米线(Ni-W_(18)O_(49)),并利用雾化沉积法将W_(18)O_(49)和Ni-W_(18)O_(49)纳米线喷涂在柔性ITO-PET透明导电基底得到W_(18)O_(49)/ITO-PET和NiW_(18)O_(49)/ITO-PET电致变色薄膜。测试结果表明,Ni掺杂使W_(18)O_(49)/ITO-PET电致变色薄膜着色/褪色响应时间由16.5 s/8.2 s减小为10 s/5.8 s,着色效率由56 cm^(2)·C^(-1)增至74 cm^(2)·C^(-1)。Ni-W_(18)O_(49)/ITO-PET电致变色薄膜经1500次充放电后容量保持率仍为70%。Ni掺杂W_(18)O_(49)使W;和氧空位含量增加,降低电荷转移阻力,从而改善电致变色性能。
关键词
镍掺杂
氧化钨
电致变色薄膜
溶剂热法
柔性基底
Keywords
Ni-doping
W_(18)O_(49)
electrochromic film
Solvothermal method
flexible substrate
分类号
TN389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TB331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PB/ITO-PET柔性电致变色薄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朱多银
金志浩
李文丽
汪前雨
武荣成
崔彦斌
机构
沈阳化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6-185,共10页
文摘
柔性电致变色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弯曲等优点,在可穿戴设备、曲面显示器、节能及自适应伪装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本工作以铁氰化钾、氯化钾、无水氯化铁为原料,采用电沉积方法在ITO-PET柔性基底上沉积普鲁士蓝(PB)制得PB/ITO-PET电致变色薄膜,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光谱仪、电化学工作站对PB/ITO-PET电致变色薄膜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电沉积时间为200 s时得到的PB/ITO-PET电致变色薄膜在700 nm波长处光吸收率达到0.755,且PB/ITO-PET电致变色薄膜可在较低电压(0.6 V/-0.3 V)下实现着色和褪色。其光调制范围为68%,着色/褪色响应时间分别为9 s/8 s,着色效率为108 cm^(2)/C。PB/ITO-PET电致变色薄膜经1000次着色-褪色循环后光调制范围为68%,着色效率为100.3 cm^(2)/C。PB/ITO-PET电致变色薄膜500次弯曲,着色效率为105.5 cm^(2)/C,并经1000次着色-褪色循环后着色效率为91cm^(2)/C,光调制范围为65%。利用ITO-PET为离子存储层(对电极)、凝胶电解质和PB/ITO-PET为工作电极组装得到柔性电致变色器件,其光调制范围为53%,着色/褪色响应时间分别为13 s/18 s。
关键词
电沉积
普鲁士蓝
柔性基底
电致变色薄膜
电致变色器件
Keywords
electrodeposition
Prussian blue
flexible substrate
electrochromic films
electrochromic device
分类号
TB38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高导热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复合材料制备及导热性能
被引量:
2
3
作者
贾富华
龚斌
汪前雨
朱多银
崔彦斌
机构
沈阳化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82-1090,共9页
文摘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为墨粉主要组分,其导热性能提升可显著提高墨粉导热性能,进而延长打印、复印机使用寿命。通过在苯乙烯丙烯酸树脂中添加碳纳米管、石墨烯高导热单一或复合填料,在苯乙烯丙烯酸树脂构建连通导热网络以提高其导热性能。当苯乙烯丙烯酸树脂中添加0.75wt%多壁碳纳米管时,其导热系数可提高至0.1644 W/(m·K),增幅为31.31%;添加1.0wt%羧基改性多壁碳纳米管时,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导热系数可提高至0.1751 W/(m·K),增幅为39.86%;在苯乙烯丙烯酸树脂添加多壁羧基改性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混合填料时,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导热系数可提升至0.2093 W/(m·K),增幅达到67.17%。表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混合填料可在苯乙烯丙烯酸树脂中形成有效的导热网络,从而显著提高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导热性能。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
墨粉
碳纳米管
石墨烯
导热系数
Keywords
styrene acrylic resin
toner
carbon nanotubes
graphene
thermal conductivity
分类号
TB3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Ni掺杂W_(18)O_(49)/ITO-PET电致变色薄膜性能研究
朱多银
金志浩
岳君容
张建岭
崔彦斌
《光电子技术》
CAS
2021
0
原文传递
2
PB/ITO-PET柔性电致变色薄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朱多银
金志浩
李文丽
汪前雨
武荣成
崔彦斌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3
高导热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复合材料制备及导热性能
贾富华
龚斌
汪前雨
朱多银
崔彦斌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