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溶氧条件下NO_2^--N和NH_3-N对青虾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5
1
作者 朱大世 罗静波 吴宇略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0年第3期40-42,共3页
研究了正常溶氧(5.5~6.0mg/L)和充氧(9.0~11.0mg/L)条件下NO2--N和NH3-N对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正常溶氧条件下,NO2--N和NH3-N对青虾的48hLC50分别为68.64mg/L和1.62mg/L,96hLC50分别为41.85mg/L... 研究了正常溶氧(5.5~6.0mg/L)和充氧(9.0~11.0mg/L)条件下NO2--N和NH3-N对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正常溶氧条件下,NO2--N和NH3-N对青虾的48hLC50分别为68.64mg/L和1.62mg/L,96hLC50分别为41.85mg/L和1.02mg/L,安全浓度分别为4.185mg/L和0.102mg/L;充氧条件下,NO2--N和NH3-N对青虾的48hLC50值分别为93.51mg/L和2.71mg/L,96hLC50值分别为62.85mg/L和1.24mg/L,安全浓度分别为6.285mg/L和0.124mg/L。由此可见,在正常溶氧以及充氧条件下,NO2--N和NH3-N对青虾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在充氧条件下,两者的毒性都降低;在正常溶氧以及充氧条件下,NH3-N对青虾的毒性都大于NO2--N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亚硝酸盐 非离子氨 急性毒性 溶氧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大口鲇胚胎耗氧率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大世 温小波 谢奇宁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12S期131-131,136,共2页
应用密闭定容装置,对大口鲇胚胎耗氧率进行了研究。对受精24h时期胚胎,在不同水温条件下耗氧率测定结果表明,随水温的升高胚胎耗氧率有上升的趋势。18℃时大口鲇胚胎耗氧率为0.36mg/100eggs·h,22℃时耗氧率为0.41mg/100eggs·h... 应用密闭定容装置,对大口鲇胚胎耗氧率进行了研究。对受精24h时期胚胎,在不同水温条件下耗氧率测定结果表明,随水温的升高胚胎耗氧率有上升的趋势。18℃时大口鲇胚胎耗氧率为0.36mg/100eggs·h,22℃时耗氧率为0.41mg/100eggs·h,26℃时耗氧率为0.49mg/100eggs·h。同时大口鲇胚胎耗氧率有昼夜变化规律,白天的耗氧率高于夜间的耗氧率,但昼夜变化不是非常明显,幅度约为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鲇 胚胎 耗氧率 温度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大口鲇仔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大世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20期163-164,共2页
应用密闭定容装置,测定了20℃、24℃、28℃时大口鲇仔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大口鲇仔鱼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有上升的趋势,耗氧率与温度之间有极显著关系;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3种温度耗氧高峰均出现在傍晚17~19时,低谷出现... 应用密闭定容装置,测定了20℃、24℃、28℃时大口鲇仔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大口鲇仔鱼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有上升的趋势,耗氧率与温度之间有极显著关系;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3种温度耗氧高峰均出现在傍晚17~19时,低谷出现在清晨5~7时;窒息点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略有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鲇 仔鱼 耗氧率 窒息点
下载PDF
不同脂肪源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和脂肪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伟国 温小波 朱大世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0年第4期34-37,共4页
通过为期28d的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脂肪源(猪油、豆油和鱼油)和不同鱼油水平(2%、4%、6%和8%鱼油)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和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脂肪源比较,猪油组与豆油组获得较大增重率... 通过为期28d的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脂肪源(猪油、豆油和鱼油)和不同鱼油水平(2%、4%、6%和8%鱼油)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和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脂肪源比较,猪油组与豆油组获得较大增重率,显著高于脱脂组和6%鱼油组;不同鱼油水平比较,4%鱼油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2)不同脂肪源和不同鱼油水平对幼蟹肝胰腺和肌肉中FAS活性的影响有显著差异。不同脂肪源比较,6%鱼油组显著低于脱脂组、猪油组和豆油组,猪油组显著高于脱脂组,猪油组和豆油组差异不显著。不同鱼油水平比较,2%鱼油组和4%鱼油组显著高于6%鱼油组和8%鱼油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脂肪 生长 脂肪酸合成酶
下载PDF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冯颂杰 朱大世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9期327-327,330,共2页
介绍了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阐述了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中草药在鱼病防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期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草药 鱼病防治 应用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前景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网箱养殖长吻鮠幼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潘贞礼 朱大世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9期299-299,共1页
不同投喂频率对网箱养殖长吻鮠幼鱼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投喂频率范围内,随着投喂频率的提高,投喂频率显著地影响长吻鮠幼鱼生长率和摄食率。饱食投喂条件下,长吻鮠鱼幼鱼的养殖中,每天投喂3次为适宜的投喂频率。
关键词 网箱养殖 长吻鮠 投喂频率 生长
下载PDF
不同水温条件下日本沼虾饥饿致死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唐雄祖 朱大世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3期266-266,269,共2页
研究了不同饲养水温条件下日本沼虾的饥饿致死时间。结果表明:19℃、22℃、25℃和28℃水温条件下的50%致死时间分别为饥饿23d、20d、14d和11d;100%致死时间分别为41d、38d、29d和27d。
关键词 饥饿 致死时间 日本沼虾
下载PDF
不同开口饵料对丁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宏伟 朱大世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4期204-204,222,共2页
研究了投喂不同饵料对丁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经过21d的试验,投喂水蚯蚓+配合饲料组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最高,而投喂蛋黄+配合饲料组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最低。丁仔鱼的最适饵料是水蚯蚓+配合饲料。
关键词 饵料 生长速度 成活率 丁[鱼岁]仔鱼
下载PDF
温度和饥饿对中华鳑鲏耗氧率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沈阳 朱大世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9期260-260,262,共2页
探讨了中华鳑鲏在不同温度和饥饿时间下的耗氧率的变化。试验表明:中华鳑鲏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9∶00、19∶00时耗氧率达到低峰,而高峰则出现在23∶00,温度越高其耗氧率变化越大,在温度为26℃时耗氧率最高;中华鳑鲏耗氧率... 探讨了中华鳑鲏在不同温度和饥饿时间下的耗氧率的变化。试验表明:中华鳑鲏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9∶00、19∶00时耗氧率达到低峰,而高峰则出现在23∶00,温度越高其耗氧率变化越大,在温度为26℃时耗氧率最高;中华鳑鲏耗氧率随着饥饿天数的增加耗氧率变化的幅度也相应的变小,耗氧率最大值从第2天的0.160 1mg/kg.L下降到第17天的0.049 8mg/kg.L,但是其最小值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鳑鮍 温度 饥饿 耗氧率
下载PDF
饥饿对泥鳅糖代谢的影响
10
作者 王长江 朱大世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9期278-278,280,共2页
研究泥鳅在饥饿条件下血糖浓度、肌肉和肝胰脏糖原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饥饿条件下,泥鳅血糖含量在饥饿第3天和第5天表现升高,饥饿第9天后血糖含量(2.51mg/100mL)则呈下降趋势;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均逐渐下降,因此可预测泥鳅在长时间... 研究泥鳅在饥饿条件下血糖浓度、肌肉和肝胰脏糖原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饥饿条件下,泥鳅血糖含量在饥饿第3天和第5天表现升高,饥饿第9天后血糖含量(2.51mg/100mL)则呈下降趋势;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均逐渐下降,因此可预测泥鳅在长时间饥饿后,其肝糖原和肌糖原都有较明显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饥饿 糖代谢
下载PDF
Effects of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of Ulva pertusa and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 enzymes on gut microbiota of Siganus canaliculatus 被引量:1
11
作者 ZHANG Xinxu WU Huijuan +5 位作者 LI Zhongzhen LI Yuanyou WANG Shuqi ZHU Dashi WEN Xiaobo LI Shengkang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38-449,共12页
Fishes represent the highest diversity of vertebrates; howev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ositions and functions of their gut microbiota is limited. In this study, we provided the first insight into the gut microbi... Fishes represent the highest diversity of vertebrates; howev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ositions and functions of their gut microbiota is limited. In this study, we provided the first insight into the gut microbiota of the herbivorous fish Siganus eanalieulatus by using three molecular ecology techniques based on the 16S rRNA genes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clone library construction, and high- throughput Illumina sequencing), and the Illumina sequencing technique is suggested here due to its higher overall coverage of the total 16S rRNA genes. A core gut microbiota of 29 bacterial groups, covering 〉99.9% of the total bacterial community, was found to be dominated by Proteobacteria and Firmicutes in fish fed three different diets with/without the supplementation of Ulva pertusa and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 (NSP) enzymes (cellulase, xylanase, and [3-glucanase). Diverse potential NSP-degrading bacteria and probiotics (e.g., Ruminococcus, Clostridium and Lachnospiraceae) were detected in the intestine of the fish fed U. pertusa, suggesting that these microorganisms likely participated in the degradation of NSPs derived from U. pertusa. This study supports our previous conclusion that U. pertusa-based diets are suita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S. eanaliculatus with lower costs without compromising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CULTURE gut microbiota Siganus canaliculatus 16S rRNA gene Ulvapertus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