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肘管综合征的成因和神经学检查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天岳 孙相如 +1 位作者 袁毓 曹永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19-21,共3页
肘管综合征是常见的周围神经嵌压症之一。我院1990年12月—1995年12月共收治该症22例,均经严格的神经学检查和病因学分析后确诊,治疗全部行尺神经前移术。术后随访20例,平均随访2年5月,12例恢复正常,6例明显好转,2例较差。作者认为,当... 肘管综合征是常见的周围神经嵌压症之一。我院1990年12月—1995年12月共收治该症22例,均经严格的神经学检查和病因学分析后确诊,治疗全部行尺神经前移术。术后随访20例,平均随访2年5月,12例恢复正常,6例明显好转,2例较差。作者认为,当手部感觉改变和运动障碍为单纯尺神经损伤引起,肌电图提示尺神经传导速度在肘管部减慢,肘管内或外可找到神经受损原因,肘管综合征即可确诊;当肌电提示尺神经传导在肘管部减慢,而肘管内或外找不到神经受损原因,应高度疑诊肘管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病因 神经病学检查
下载PDF
舒尔芬镇痛效果临床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天岳 卢海霖 施学东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440-441,共2页
舒尔芬镇痛效果临床评价朱天岳卢海霖施学东(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100034)舒尔芬(氯芬待因片)是山西省太原晋阳制药厂研制的复方镇痛药,每片含双氯芬酸钠25mg,磷酸可待因15mg,具有抗炎和镇痛双重功效。我科... 舒尔芬镇痛效果临床评价朱天岳卢海霖施学东(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100034)舒尔芬(氯芬待因片)是山西省太原晋阳制药厂研制的复方镇痛药,每片含双氯芬酸钠25mg,磷酸可待因15mg,具有抗炎和镇痛双重功效。我科共完成80例术后疼痛和肿瘤骨转移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尔芬 药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治疗中度术后疼痛的Ⅱ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258
3
作者 徐国柱 李晓玲 +7 位作者 段砺瑕 朱天岳 谢启伟 周应芳 王冰 邓艳萍 沈黎阳 袁旭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46-848,共3页
目的:考察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对中度术后疼痛患者的止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试验药和对照药分别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和安慰剂。选骨科、普通外科和妇科术后中度疼痛(疼痛强度4-6)... 目的:考察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对中度术后疼痛患者的止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试验药和对照药分别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和安慰剂。选骨科、普通外科和妇科术后中度疼痛(疼痛强度4-6)的受试者197例,试验组99例,对照组98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单次给药,缓慢静脉注射1支(5mL)。用药前及用药后6h内评价疼痛强度(PI)、疼痛强度差(PID)、疼痛缓解率(PAR)和有效率。结果:试验组单次用药后6h的PI,PID和PAR分别为1.3,4.1,98.0%,显效率为89.9%;对照组则分别为3.3,1.7,43.9%,25.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安慰剂。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是安全有效的中等强度靶向镇痛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 靶向镇痛药 中度术后疼痛 脂微球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 被引量:43
4
作者 李军 朱天岳 +3 位作者 马忠泰 柴卫兵 卢宏章 刘震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6期1223-1225,共3页
目的 :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 1993年 1月~ 2 0 0 3年 9月实行的 2 0 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分为两组 ,其中抗凝组 10 9人 ,手术后12~ 18h开始 ,每日用 0... 目的 :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 1993年 1月~ 2 0 0 3年 9月实行的 2 0 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分为两组 ,其中抗凝组 10 9人 ,手术后12~ 18h开始 ,每日用 0 .4~ 0 .6ml低分子肝素钙 (Fraxiparine)腹壁皮下注射 ,共 7d ;非抗凝组 96人 ,术后未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两组的手术方法及其它术后处理相同。观察出血并发症 ,记录输血量和伤口引流量 ,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抗凝组伤口引流量和输血量分别为 ( 3 42 .4± 2 3 1.6)ml和 ( 777.9± 5 83 .9)ml ;非抗凝组 ( 2 88.2± 14 1.6)m1和 ( 63 0 .0± 44 4.6)ml,两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抗凝组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危险没有增加。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 12~ 18h开始 ,每天注射一次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可以导致出血量和输血量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髋关节 人工假体置换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被引量:59
5
作者 叶一林 柴卫兵 +3 位作者 朱天岳 卢宏章 李军 刘宪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90-892,共3页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Gamma钉、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产生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总结2000~2004年用DHS和髓内固定系统治疗的共9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对6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病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94...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Gamma钉、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产生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总结2000~2004年用DHS和髓内固定系统治疗的共9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对6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病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94例患者中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种类包括6类术后股骨干骨折;内固定物股骨头颈内切割;髋内翻;股骨头坏死;头颈螺钉穿入髋关节;骨折不愈合。结论内固定物选择不当是发生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原因,而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骨折复位不良、头颈螺钉位置不良都将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并发症
下载PDF
泰勒宁胶囊用于镇痛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47
6
作者 徐国柱 刘丽京 +1 位作者 朱天岳 刘锐克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68-771,共4页
目的 :考察泰勒宁胶囊对术后疼痛及癌症疼痛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试验。共完成 10 2例 ,其中治疗组 72例予泰勒宁 ,单次 1粒或每次 1粒 ,tid ,疗程 1d ;对照组 30例予泰诺因 3号片 ,每次 1片 ,tid ... 目的 :考察泰勒宁胶囊对术后疼痛及癌症疼痛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试验。共完成 10 2例 ,其中治疗组 72例予泰勒宁 ,单次 1粒或每次 1粒 ,tid ,疗程 1d ;对照组 30例予泰诺因 3号片 ,每次 1片 ,tid ,疗程 1d。结果 :泰勒宁对于手术后或晚期癌症引起的中度或中重度急慢性疼痛总有效率可达 10 0 %。服药后泰勒宁组的疼痛强度差 (PID)均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泰勒宁为中强度镇痛药 ,对于手术后或晚期癌症引起的中、重度疼痛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勒宁 泰诺因3号片 疼痛强度差 中强度镇痛药
下载PDF
解剖型胫骨髁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道俭 朱天岳 +5 位作者 柴卫兵 卢宏章 曹永平 李军 刘震宁 叶一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542-1544,共3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的方法,评估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本科2000~2006年收治的22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采用德国LINK解剖型髁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33.3...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的方法,评估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本科2000~2006年收治的22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采用德国LINK解剖型髁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33.3个月,骨折均于3个月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关节活动度、疼痛、关节稳定性进行HSS评分,平均89.5分。[结论]解剖型胫骨髁钢板可很好的治疗各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满意,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良好的内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型胫骨髁钢板 胫骨平台 骨折
下载PDF
老年踝关节旋后外旋型骨折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方式及内固定物选择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军 柴卫兵 +3 位作者 卢宏章 刘震宁 刘宪义 朱天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4907-4910,共4页
背景:为了恢复关节的功能,移位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常常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老年人由于存在骨质疏松,实施内固定存在一定困难,而且容易出现伤口并发症。目的:探讨老年移位的踝关节旋后外旋骨折手术治疗方式及内固定物的选择。方法:... 背景:为了恢复关节的功能,移位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常常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老年人由于存在骨质疏松,实施内固定存在一定困难,而且容易出现伤口并发症。目的:探讨老年移位的踝关节旋后外旋骨折手术治疗方式及内固定物的选择。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移位踝关节旋后外旋型骨折患者128例,其中单纯外踝骨折29例,双踝骨折52例,三踝骨折47例。外踝选用前外侧切口98例,后外侧切口30例;后侧防滑接骨板固定6例,加压螺钉与中和接骨板固定122例(其中1/3管状接骨板98例,锁定接骨板24例);内踝骨折均使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后踝骨折通过后外侧切口复位固定24例。术后根据骨折稳定情况,选择是否使用石膏外固定。随访时,根据X射线平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采用OlerudandMolander评分系统进行评定。结果与结论:1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骨折均愈合。外踝伤口延迟愈合5例(4%),其中锁定接骨板固定者3例、1/3管状板2例,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深部感染发生。骨折愈合后关节功能评分优55例,良61例,可10例,差2例,优良率91%。骨折愈合后,因局部不适取出内固定物31例,其中管状接骨板19例,锁定接骨板12例,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取出的12例锁定接骨板中,2例(17%)发生螺钉与接骨板间的"冷焊接"。1例防滑接骨板固定后出现腓骨肌腱炎,保守治疗后疼痛缓解。提示针对老年人移位的踝关节旋后外旋型骨折,合理选用手术入路和内固定物有利于减少伤口的并发症,解剖复位和良好的内固定有利于骨折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内固定 并发症 植入物
下载PDF
体重指数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8
9
作者 林景荣 吕传勇 +3 位作者 朱天岳 贾颖 李静 李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8期107-108,共2页
目的分析体重指数BMI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对2395例腰椎前后位和髋部骨密度检查结果的T值与体重指数进行统计学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无论总体分析或按年龄组分析都显示骨密度T值与体重指数呈线性正相关。低体重指数者(BMI≤20)骨密度T值... 目的分析体重指数BMI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对2395例腰椎前后位和髋部骨密度检查结果的T值与体重指数进行统计学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无论总体分析或按年龄组分析都显示骨密度T值与体重指数呈线性正相关。低体重指数者(BMI≤20)骨密度T值低于较高体重指数者(BMI>20),差异具有显著性。骨密度T值随体重指数变化在髋部较脊柱更明显。结论体重指数与骨密度T值呈正相关,低体重指数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卢宏章 朱天岳 +4 位作者 柴卫兵 文立成 曹永平 李军 刘震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361-1363,共3页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接受翻修手术的病例,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期失败的原因和特点。[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05年6月间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接受翻修手术的病例78例。其中全髋置换术后翻修42例,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36...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接受翻修手术的病例,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期失败的原因和特点。[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05年6月间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接受翻修手术的病例78例。其中全髋置换术后翻修42例,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36例。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以内翻修的共36例,5年以上翻修的42例。[结果]在早期失败(5年以内)的病例中,失败原因主要是感染(16例),其次是假体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和机械性失败。在晚期失败(5年以上)的病例中,失败原因主要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结论]感染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松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原因是晚期无菌性松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 翻修术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卢海霖 王宇 +6 位作者 邑晓东 李淳德 曹永平 米川 施学东 王冰 朱天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788-791,共4页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9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6例,PVP治疗20例,PKP治疗1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月使用VAS及SF...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9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6例,PVP治疗20例,PKP治疗1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月使用VAS及SF-36评分系统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Cobb角矫正程度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t检验及Oneway ANOVA(P<0.05)。结果3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PVP组出现8例椎旁静脉骨水泥栓塞及2例肺栓塞,PKP组出现6例椎旁静脉骨水泥栓塞及1例肺栓塞,两组骨水泥栓塞出现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478)。1例PKP组肺栓塞患者出现呼吸困难,5 d后缓解,其他患者无明显相关症状。无论是PVP组还是PKP组,所有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6月的VAS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评分明显改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3),术后6月评分较术后1周评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587)。VAS及SF-36评分术后6月与术前评分的差值,PKP组与PV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423)。Cobb角方面,PVP组和PKP组,术后1周及术后6月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31),术后6月较术后1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637)。Cobb角术后6月与术前的差值,PKP组与PV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535)。结论PVP与PKP均可显著缓解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有效纠正后凸畸形,骨水泥渗漏常见,但有临床症状者极少。在疼痛缓解、后凸矫正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PKP比PVP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症 骨水泥
下载PDF
可注射硫酸钙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宇 邑晓东 +4 位作者 李淳德 卢海霖 施学东 王冰 朱天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8,I0002,共6页
目的:评估可注射硫酸钙用于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15只110±5kg的成年雌性猪随机分为即刻组、6周组、12周组,三组均行L1~L5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术,L1左侧与L5右侧直接拧入螺钉作为空白对照,L1右侧与L5左... 目的:评估可注射硫酸钙用于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15只110±5kg的成年雌性猪随机分为即刻组、6周组、12周组,三组均行L1~L5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术,L1左侧与L5右侧直接拧入螺钉作为空白对照,L1右侧与L5左侧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强化作为PMMA对照,L2~L4双侧椎弓根螺钉均用可注射硫酸钙强化。至指定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材,所有腰椎均行正侧位X线拍片及骨密度检查。每只实验动物的L2、L4、L5用于最大拔出力实验;L1及L3经塑料包埋及切片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并测量螺钉周围骨组织层的厚度。统计学方法使用OnewayANOVA。结果:正侧位X线片显示椎弓根螺钉位置理想,定位准确。大体观察无感染,无异常骨反应。各组椎体的骨密度经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即刻空白组最大拔出力为1.03±0.16kN,硫酸钙组为1.92±0.27kN,PMMA组为3.63±0.55kN;6周时空白组为1.26±0.09kN,硫酸钙组为1.85±0.28kN,PMMA组为3.75±0.56kN;12周时空白组为1.32±0.10kN,硫酸钙组为2.04±0.34kN,PMMA组为3.72±0.61kN,各时间点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扫描电镜下测量螺钉周围骨组织层的厚度,即刻空白组为231±33μm,硫酸钙组为244±28μm,PMMA组为255±25μm,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54);6周时空白组为256±24μm,PMMA组为267±37μm,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69),硫酸钙组边界不清,无法测量;12周时空白组为244±44μm,PMMA组为253±29μ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12周硫酸钙组为972±62μm,显著大于空白组及PMMA组(P〈0.002,P〈0.001),也显著大于即刻硫酸钙组(P〈0.001),硫酸钙完全被吸收。结论:可注射硫酸钙可有效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强度,其强化作用不随时间推移而降低,且在12周内可完全被自体骨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硫酸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蝎毒注射液镇痛效果及安全性临床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邓艳萍 徐国柱 +9 位作者 王伟 沈小珩 陈清棠 高慧珍 潘以正 朱天岳 诸杜明 周羡梅 刘亚利 蔡志基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9-462,共4页
目的 评价蝎毒注射液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和开放试验 ,对照药丁丙诺啡、曲马多和安慰剂 ,用于手术后疼痛、神经疼痛和癌症疼痛等中度疼痛患者。全部试验完成 46 6例 ,其中试验药 315例 ,对照药15 ... 目的 评价蝎毒注射液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和开放试验 ,对照药丁丙诺啡、曲马多和安慰剂 ,用于手术后疼痛、神经疼痛和癌症疼痛等中度疼痛患者。全部试验完成 46 6例 ,其中试验药 315例 ,对照药15 1例。试验分组为单次给药、3d给药和 1~ 2周给药 ,每次剂量为 10~ 2 0 μg。 结果 蝎毒具有确切的镇痛效果 ,镇痛强度中等偏下。注射后 15~ 30min起效 ,达峰时间 2h左右 ,持续时间 4~ 6h。不良反应有头晕、胃不适、恶心、便秘和皮肤搔痒等 ,发生率很低 ;对呼吸、血压、心率无影响 ,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注射液 镇痛效果 安全性 临床评价
下载PDF
严重畸形和不稳定膝关节的初次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 被引量:7
14
作者 卢宏章 朱天岳 +3 位作者 柴卫兵 李军 刘震宁 王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825-827,共3页
目的 :探讨初次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非肿瘤病变的适应证、并发症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 1999~ 2 0 0 3年间使用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进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合并严重畸形和不稳定的病例 ,共 15例 2 0膝。平均年龄 67 9... 目的 :探讨初次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非肿瘤病变的适应证、并发症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 1999~ 2 0 0 3年间使用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进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合并严重畸形和不稳定的病例 ,共 15例 2 0膝。平均年龄 67 9岁 ( 60~ 77岁 )。原发疾病分别为骨关节病合并严重的膝内翻、膝外翻畸形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膝关节不稳定和骨缺损 ,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合并膝关节骨缺损和不稳等。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平均 89 0°( 10~ 14 0°) ,合并屈曲挛缩畸形者 16膝 ,平均 15 0° ( 5~ 60°)。术前膝关节HSS评分平均 44 8分 ( 2 1~ 63分 )。平均随访 3 4 8个月 ( 6~ 5 2个月 )。结果 :所有病例疼痛明显缓解 ,行走、上下楼梯等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HSS评分从术前的 44 8分增加到术后的平均 90分 ( 80~ 98分 )。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 114 2° ( 90~ 13 0°)。髌股关节并发症最常见 ,3例出现髌股排列异常 ,并有轻度的前膝痛和伸膝力弱。结论 :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早期效果满意 ,但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最好只用于活动量要求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病 关节假体 置换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6
15
作者 毛兆光 巫庆新 +2 位作者 祝介明 李淳德 朱天岳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1期860-862,共3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适应证患者经后路椎间融合器或后外侧融合结合椎弓根系统固定的治疗效果。男18例,女14例;年龄49~75岁,平均56.8岁;腰椎前凸基本未变者15例,腰椎侧...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适应证患者经后路椎间融合器或后外侧融合结合椎弓根系统固定的治疗效果。男18例,女14例;年龄49~75岁,平均56.8岁;腰椎前凸基本未变者15例,腰椎侧弯伴有椎体半脱位和腰前凸丢失严重者17例。术后测量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矫正效果、观察腰腿疼痛改善率、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6~49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平均侧弯矫正率为58.0%,疼痛改善率为(80.2±5.8)%(P<0.05),硬脊膜囊撕裂2例,神经根损伤2例,假关节形成1例。随访期间矫正度数、椎间隙高度无丢失,融合器无移位,内固定物融合良好,植骨融合率96.9%。结论:后路椎间融合器或后外侧融合结合经椎弓根系统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应重视矫正腰椎侧弯畸形、改善腰椎力学平衡,以提高术后中远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髌骨半脱位的病因探讨和疗效观察(附61例报告) 被引量:12
16
作者 柴卫兵 朱天岳 卢宏章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6-308,共3页
目的 探讨髌骨半脱位的病因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6 1例 110膝髌骨半脱位患者髌骨的形态均为WibergⅡ、Ⅲ型 ,伴有外侧髌股关节骨关节病者 5 2例 98膝 ;高位髌骨 4 7例 94膝 ;外伤后股四头肌内侧头肌张力不良 5例 8膝。Q角 2 0°... 目的 探讨髌骨半脱位的病因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6 1例 110膝髌骨半脱位患者髌骨的形态均为WibergⅡ、Ⅲ型 ,伴有外侧髌股关节骨关节病者 5 2例 98膝 ;高位髌骨 4 7例 94膝 ;外伤后股四头肌内侧头肌张力不良 5例 8膝。Q角 2 0°~ 35°。手术方式包括 :髌骨外侧支持带充分松解 (110膝 ) ;髌骨内侧支持带紧缩、股内侧肌头移位至髌骨前内侧 (8膝 ) ;髌骨外侧部分切除 (5 6膝 ) ;软骨成型、软骨下骨外露区域密集钻孔 (110膝 ) ;胫骨结节前、内侧移位 (98膝 ) :平均内移 1.0cm、前移 1.2cm。术中见全部病例髌骨外侧支持带均明显增厚。术后第 3日用每分钟次数 (CPM)开始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术后 1年局麻下取出内固定螺钉。结果  6 1例均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 2 .5年。 5 3例 98膝 (89% )效果优良 :上、下楼梯和下蹲、站立时前膝痛症状消失或有明显的减轻 ,膝关节屈伸功能正常 ,能正常进行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8例 12膝 (11% )效果较差 ,全部为髌股关节软骨严重磨损者 ,表现为前膝痛仍然明显。结论 髌骨半脱位病因主要与高位髌骨、过大的Q角、外侧支持带的挛缩肥厚、髌骨的发育类型以及股四头肌内侧头肌张力不良有关。根据病因及病理改变选择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股内侧肌头移位、髌骨外侧部分切除、胫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半脱位 病因 疗效观察 膝关节
原文传递
关节置换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迟发感染的抗生素使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军 朱天岳 +3 位作者 柴卫兵 文立成 卢宏章 刘震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434-1437,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迟发感染治疗中的抗生素使用策略。[方法]Ⅱ期翻修治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迟发感染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40~86岁,平均67.2岁。初次手术包括髋关节置换术5例,膝关...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迟发感染治疗中的抗生素使用策略。[方法]Ⅱ期翻修治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迟发感染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40~86岁,平均67.2岁。初次手术包括髋关节置换术5例,膝关节置换术4例,发生感染距离初次手术的时间为2~96个月。术前及术中取关节液培养,Ⅰ期取出内植物彻底清创,然后用临时间隔器(包括万古霉素骨水泥7例、可灌洗间隔器2例)填充缺损区域,术后引流液万古霉素药物浓度测定。根据药敏结果,静脉用抗生素3~6周。清创术后3周~1年,Ⅱ期关节置换重建8例;1例因全身情况欠佳,局部旷置。采取接触隔离方式预防感染的院内播散。每2周检查肝、肾功能。[结果]细菌培养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2例,所有菌株均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吩、苯唑西林、青霉素等均高度耐药,对万古霉素敏感9例,利福平敏感7例,克林霉素敏感5例,复方磺胺敏感4例,左旋氧氟沙星敏感4例,庆大霉素敏感3例。治疗后感染均得以控制,肝功能短暂升高1例。随访25.5~108个月,平均50.9个月,未见感染复发,亦未在病区内播散。[结论]造成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但对万古霉素敏感;彻底清创手术后,全身和局部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根据条件行Ⅱ期成形手术相对安全;严格的接触隔离措施可以预防感染的院内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感染
下载PDF
eFilm影像工作站辅助PVP及PKP术前计划及术中定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宇 邑晓东 +5 位作者 吴志峰 李淳德 卢海霖 施学东 王冰 朱天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25-428,共4页
目的:评估eFilm影像工作站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前计划及术中定位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对行PVP或PKP治疗的20例患者在术前使用eFilm影像工作站辅助术前计划及术中定位。术... 目的:评估eFilm影像工作站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前计划及术中定位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对行PVP或PKP治疗的20例患者在术前使用eFilm影像工作站辅助术前计划及术中定位。术前先用eFilm影像工作站设计出预定的进针通路,记录进针点、进针角度及进针深度,术中直接按上述参数进针。术前记录预定针尖位置距椎体中线及椎体前壁的距离,再与术中正侧位X线透视所测得的实际针尖距椎体中轴线及椎体前壁的距离做比较,计算差值,取差值最大的一个参与最终评价,差值5mm以下为优,5~10mm为良,10mm以上为差。结果:2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骨水泥渗漏发生。针尖距椎体中线的距离与术前预测值的差值为0~6mm,平均为3±1mm。针尖距椎体前壁的距离与术前预测值的差值为0~8mm,平均为4±1mm。最终评价优15例,良5例,差0例。结论:eFilm影像工作站可为PVP及PKP手术提供准确可靠的进针点、进针角度及进针深度等参数,术中依上述参数操作可使骨穿针到达预定位置。eFilm影像工作站应用于PVP及PKP的术前计划及术中定位可行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eFilm影像工作站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在骨疾患诊断中的应用和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施学东 米川 +2 位作者 王冰 朱天岳 李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88-490,共3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骨组织穿刺活检术的实用性和对疾病诊治的意义。[方法]对CT引导下骨组织穿刺活检术137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病灶刺中率100%,穿刺活检病理结果122例获得明确诊断,15例诊断不明确或误诊。穿刺活检总的诊断准确率8...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骨组织穿刺活检术的实用性和对疾病诊治的意义。[方法]对CT引导下骨组织穿刺活检术137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病灶刺中率100%,穿刺活检病理结果122例获得明确诊断,15例诊断不明确或误诊。穿刺活检总的诊断准确率89.0%,其中转移癌、原发恶性肿瘤和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8%、85.7%和85.1%。[结论]CT引导下经皮骨组织穿刺活检术,创伤小、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对软骨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昕 曹永平 +1 位作者 文立成 朱天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71-673,共3页
内质网应激是一种各种理化因素引起的亚细胞的病理状态,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有关。目前,软骨细胞内质网应激的研究处于起始阶段,可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病等的发病过程有影响。有研究证实内质网应激能影响软骨细胞的分化,同时也抑... 内质网应激是一种各种理化因素引起的亚细胞的病理状态,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有关。目前,软骨细胞内质网应激的研究处于起始阶段,可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病等的发病过程有影响。有研究证实内质网应激能影响软骨细胞的分化,同时也抑制了软骨细胞的合成功能,减少异常蛋白的合成,减轻应激对细胞的损害。过度的内质网应激反应可以导致软骨细胞的凋亡,这是独立于Fas途径和NO途径的细胞凋亡途径。内质网应激有三条信号通路:ATF-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6)、Ire1(inositol-requiring1)和PERK(PKR-like ER kinase)。三条通路可以通过TRAF-2(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2)和GADD153(growth arrest and DNA-damage-inducible gene153)启动细胞凋亡基因,使软骨细胞凋亡。因此,内质网应激可能通过影响软骨细胞的功能和存活状态导致疾病的发生,但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 应激 软骨细胞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