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情与反人情之争——《伊坦·弗洛美》悲剧主题认知新论
1
作者 朱妤双 胡作友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3期11-21,共11页
自出版之日起,《伊坦·弗洛美》的悲剧主题和阴郁情感基调一直是评论界最大的争议点。虽然当代研究陆续提出作者伊迪斯·华顿彼时的情感道德矛盾对此的影响,但对于其具体的互动过程尚缺乏策略性、系统性和认知性的探究。结合认... 自出版之日起,《伊坦·弗洛美》的悲剧主题和阴郁情感基调一直是评论界最大的争议点。虽然当代研究陆续提出作者伊迪斯·华顿彼时的情感道德矛盾对此的影响,但对于其具体的互动过程尚缺乏策略性、系统性和认知性的探究。结合认知和人格系统理论看这本小说,它叙写了华顿的自我认知失调与救赎历程。她把源于人格矛盾的冲突性认知投射成相应的人物角色、不和谐的叙事声音和冷漠的文化现状,以缓解痛苦。可由于这些调节机制和情感认知经不起群体理性认知的质疑,不能被合法化,导致她逃不掉理性的罪与罚。真实的关系人情需求、反人情的现实历史文化与群体理性的三方博弈未能协调她内在的认知失调,也导致了故事的阴郁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坦·弗洛美》 伊迪斯·华顿 人情 理性 认知失调 投射
下载PDF
身体·性别·缺乏——论《我的光辉生涯》中的女性自卑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妤双 许庆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8-63,共6页
文章结合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自卑情结"与女性主义理论,解读迈尔斯·弗兰克林和其代表作《我的光辉生涯》中的女主人公西比拉·梅尔文反抗父权背后的深层心理动因,说明了她们的叛逆和反抗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因在外貌... 文章结合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自卑情结"与女性主义理论,解读迈尔斯·弗兰克林和其代表作《我的光辉生涯》中的女主人公西比拉·梅尔文反抗父权背后的深层心理动因,说明了她们的叛逆和反抗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因在外貌、性别和缺乏关爱及教育等方面的劣势而产生的自卑感密切相关。正是为了补偿自卑感而追求成功的努力成就了此小说,而过分追求优越的情结也造成了西比拉的过度敏感和矛盾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光辉生涯》 西比拉·梅尔文 自卑感 女性主义
下载PDF
从人格理论看《黄色糊墙纸》的创作及叙述人疯癫的心理动因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妤双 许庆红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49-52,共4页
从卡伦.霍妮的人格理论来解读《黄色糊墙纸》中的女权主义思想,可以看出,吉尔曼诟病父权社会的动因与她童年时期因为缺乏关爱而形成的基本焦虑息息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基本焦虑造成吉尔曼对男性极其敏感、忧虑,并驱动她走向反抗父权之... 从卡伦.霍妮的人格理论来解读《黄色糊墙纸》中的女权主义思想,可以看出,吉尔曼诟病父权社会的动因与她童年时期因为缺乏关爱而形成的基本焦虑息息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基本焦虑造成吉尔曼对男性极其敏感、忧虑,并驱动她走向反抗父权之路来合理化内心焦虑。在某种程度上,小说中的叙述人也对建立亲密关系感到焦虑,她靠过度压抑自己来获得安宁,却让愤怒爆发,最终只能借想象性的胜利抗争来保护自己,从而走入疯癫。这可能就是小说创作以及叙述人最终疯癫的深层心理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糊墙纸》 创作 疯癫 卡伦·霍妮 人格理论 心理动因
下载PDF
菲利普·福雷诺的革命诗和抒情诗艺术特色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妤双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1-74,共4页
菲利普·福雷诺是美国18世纪著名诗人。在独立战争期间以他为代表的"康涅狄格才子诗人"所写的爱国主义革命诗歌成为一支有效的宣传革命,鼓舞士气的思想武器,他也因此被称为"美国革命诗人"。此外他颇有独创地把... 菲利普·福雷诺是美国18世纪著名诗人。在独立战争期间以他为代表的"康涅狄格才子诗人"所写的爱国主义革命诗歌成为一支有效的宣传革命,鼓舞士气的思想武器,他也因此被称为"美国革命诗人"。此外他颇有独创地把传统的英诗创作模式运用到讴歌北美大陆特有的土著居民和花卉鸟兽中,使他的诗歌充满浓郁的美洲泥土的芬芳,由此开创了美国诗歌的优秀传统而被誉为"美国诗歌之父"。文章分析了福雷诺的革命诗和抒情诗的艺术特色和影响,指出弗雷诺的诗歌具有英国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福雷诺 抒情诗 革命诗 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下载PDF
论《黑暗的心》中的空间美学
5
作者 朱妤双 许庆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92-95,共4页
约瑟夫·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的心》自问世以来,因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新颖独特的叙事技巧一直高居文学经典之位。文章从约瑟夫·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论切入此小说,说明了通过巧妙地凝固叙事时间、并置以及采用印象主义手... 约瑟夫·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的心》自问世以来,因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新颖独特的叙事技巧一直高居文学经典之位。文章从约瑟夫·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论切入此小说,说明了通过巧妙地凝固叙事时间、并置以及采用印象主义手法来融合读者的感知等叙事技巧,康拉德成功地赋予了小说鲜明的空间感这一问题。文章最后指出,康拉德独具匠心的空间叙事不仅提高了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含蓄性和作品题旨的多义性而且增强了小说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的心》 空间形式 叙事 美学
下载PDF
迈尔斯·弗兰克林:人格冲突与女性困境
6
作者 许庆红 朱妤双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81-85,共5页
迈尔斯·弗兰克林是澳大利亚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本文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聚焦其作品中凸显的人格冲突与女性困境。以其著名小说《我的光辉生涯》为研究案例,分析小说中西比拉、母亲和外祖母三位女性的人格结构,尤... 迈尔斯·弗兰克林是澳大利亚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本文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聚焦其作品中凸显的人格冲突与女性困境。以其著名小说《我的光辉生涯》为研究案例,分析小说中西比拉、母亲和外祖母三位女性的人格结构,尤其是女主人公西比拉的自我人格从产生、强大到最终受阻的整个过程。西比拉的独立自我意识在澳洲丛林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她矛盾的婚姻观显示了女性内在人格的交锋,而她最终的迷惘孤独则与外界的超我对女性自我的压制密不可分。弗兰克林笔下的女性核心人物在人格冲突中的最终受挫反映了父权社会下女性自我存在的困境,是作家对世纪之交澳洲社会女性的普遍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尔斯·弗兰克林 《我的光辉生涯》 人格冲突 女性困境
下载PDF
情感、认知与身份:怀旧的图式化重构 被引量:29
7
作者 戚涛 朱妤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70,共11页
由于怀旧现象复杂、含混的特性,虽然当代理解已远远超越"对过去的思念"这一狭隘范围,但仍存在系统性、深度不足的问题。借助认知图式理论和系统论构建一个怀旧图式系统模型,有助于整合、深化现有认知。在认知系统视角下,怀旧... 由于怀旧现象复杂、含混的特性,虽然当代理解已远远超越"对过去的思念"这一狭隘范围,但仍存在系统性、深度不足的问题。借助认知图式理论和系统论构建一个怀旧图式系统模型,有助于整合、深化现有认知。在认知系统视角下,怀旧可被理解为由个体依恋倾向和归属感缺失触发的自适应系统。它能帮助个体借助疏离、理想化、认同等策略,在远离现实的时空,想象性建构出与一个理想化客体以及与这个客体之间和谐、包容的纽带关系,来间接满足个体对归属感和另类意义的需求,达到调节情绪、增进自我认同和幸福感的功效。这些发现揭示了怀旧现象的图式性、系统性,为深入研究怀旧的认知心理过程,怀旧性话语、身份、象征,及怀旧的功能等,提供了一个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旧 图式 认知 系统 情感 重构
下载PDF
艾德里安娜·里奇作品中的政治书写与暴力批判
8
作者 许庆红 朱妤双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2期7-17,共11页
以知识分子身份理论为视角,通过分析艾德里安娜·里奇不同时期的一些代表性的诗歌与批评论文,探讨她作为公共知识分子而进行的社会政治与暴力等问题上的文学话语建构,以及这一话语身份背后的成因。通过关注公众议题、代言边缘政治,... 以知识分子身份理论为视角,通过分析艾德里安娜·里奇不同时期的一些代表性的诗歌与批评论文,探讨她作为公共知识分子而进行的社会政治与暴力等问题上的文学话语建构,以及这一话语身份背后的成因。通过关注公众议题、代言边缘政治,以及解构强势话语体系的各种文学实践,里奇确立了其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该立场形成是里奇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宏观语境、其本人内在的自由主义思想以及她多重身份合力作用的结果。这一发现不仅对理解里奇的重要文学主题提供参考,也能引发人们对现实中的社会和政治公正等问题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德里安娜·里奇 政治 暴力批判 公共知识分子立场
下载PDF
难以为继——张爱玲小说中怀旧 书写的退变
9
作者 朱妤双 戚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01-110,F0003,共11页
学界对张爱玲的怀旧问题不置可否,对其怀旧意义、身份和原因问题的解释也语焉不详。结合当代怀旧理论和认知图式视角重新审视其创作生涯,即便怀旧不是她最重要的主题,也是无法忽视的重要存在。其怀旧易被忽视,与其发育不全、又经历了一... 学界对张爱玲的怀旧问题不置可否,对其怀旧意义、身份和原因问题的解释也语焉不详。结合当代怀旧理论和认知图式视角重新审视其创作生涯,即便怀旧不是她最重要的主题,也是无法忽视的重要存在。其怀旧易被忽视,与其发育不全、又经历了一个由朦胧理想、到破碎鸡肋,再到碎片化的退变过程有关。环境和处境不利是其怀旧逐步退变的外因,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她内在人格之间的彼此相克。由于前者,她不断遭遇各种断裂,建无可建;由于后者,她大部分时间的防御需求大于补偿需求,导致怀旧策略难以为继。因为发育不全,她的怀旧所建构出来的另类价值,或无法满足她的贵族审美品位,或无法通过现实的检验,所以提供不了一种可接受的理想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怀旧书写 认知图式 退变 原因 身份
下载PDF
建构失落的精神共和国——怀旧认知图式下《欢乐之家》再解读
10
作者 朱妤双 戚涛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27-35,共9页
借助怀旧认知图式,通过分析主人公莉莉·芭特在话语暴力下抗拒现实、疏离现实以及人际归属建构策略的使用,说明《欢乐之家》的怀旧主题及其对华顿的身份意义。作为没落旧贵族,莉莉在上流社会圈内受精英主义和文雅传统的束缚,圈外遭... 借助怀旧认知图式,通过分析主人公莉莉·芭特在话语暴力下抗拒现实、疏离现实以及人际归属建构策略的使用,说明《欢乐之家》的怀旧主题及其对华顿的身份意义。作为没落旧贵族,莉莉在上流社会圈内受精英主义和文雅传统的束缚,圈外遭物质主义、实用主义等话语的排斥;为防御这些现实威胁,她采用怀旧策略,通过疏离现实、建构一个理想化的地方,来补偿自我的缺损以及归属感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欢乐之家》 怀旧图式 莉莉·芭特 自我归属感 伊迪斯·华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