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内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
1
作者 李军 胡泽平 朱学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714,共7页
目的探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及评价。方法该研究纳入诊断为DCM的88例合并心内血栓患者和544例无心内血栓患者,并将研究对象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单因... 目的探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及评价。方法该研究纳入诊断为DCM的88例合并心内血栓患者和544例无心内血栓患者,并将研究对象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DCM患者心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借助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及评价。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房颤动(房颤)、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脑钠肽(BNP)和β受体阻滞剂与DCM患者心内血栓形成独立相关。基于此5项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3(95%CI:0.760~0.887)、0.803(95%CI:0.705~0.901),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校准曲线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分别为^(χ2)=6.679、P=0.572和^(χ2)=2.588、P=0.958,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阈值在0.05~0.92区间内,临床净获益较高。结论基于年龄、房颤、LVEDD、BNP和β受体阻滞剂5项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校准能力和临床获益,能有效指导临床医师进行早期危险因素干预,降低心内血栓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内血栓 列线图 危险因素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脑钠肽 Β受体阻滞剂
下载PDF
快速葡萄糖测定仪的质量管理 被引量:9
2
作者 朱学涛 史沛芹 +1 位作者 张树敏 李国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快速葡萄糖测定仪 质量管理 家庭自我监测 血糖仪 测定结果 实验室人员 操作者 医学发展
下载PDF
血沉自动化分析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学涛 杨海燕 史沛芹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83-84,共2页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测定的经典方法是Westergren法.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血沉自动化分析仪已相当普及,血沉自动化分析虽避免了人为主观误差,可完整记录红细胞沉降的全过程,但结果的准确性却受许多因素影响,对仪器的校正、操作正确与...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测定的经典方法是Westergren法.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血沉自动化分析仪已相当普及,血沉自动化分析虽避免了人为主观误差,可完整记录红细胞沉降的全过程,但结果的准确性却受许多因素影响,对仪器的校正、操作正确与否等因素都会影响自动化分析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操作步骤的标准化和质控品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另外,目前使用的血沉仪既有进口产品,也有国产产品,为了有所比对,有所溯源,血沉检测的标准化和质量管理也成为紧迫的任务之一.笔者从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环节对血沉自动化分析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沉 自动化分析 红细胞沉降率 质控品 检验医学 影响 测定结果 经典方法 记录 普及
下载PDF
长期饮酒者血液红细胞MCV、MCH、MCHC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学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5-125,共1页
关键词 饮酒 血液 红细胞 MCV MCH MCHC 乙醇 慢性肝病
下载PDF
视频压缩标准纵横谈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学涛 向健勇 张志伟 《中国有线电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7-20,共4页
介绍H .2 6x和MPEG及其他几种最新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 ,就它们的清晰度、码率以及应用等进行比较 ,并且指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演化进程。
关键词 视频压缩标准 视频压缩编码 码率 H.26X MPEG 清晰度 进程 演化
下载PDF
一种快速DCT变换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学涛 张志伟 《电子科技》 2004年第9期31-33,共3页
对用查表法实现DCT变换的方法进行了优化,将有用的余弦乘积值简化至71个,从而缩小了系数表的规模,加快了变换速度,并详细给出了实现的过程。
关键词 DCT变换 查表法 余弦乘积值 系数表 多媒体压缩
下载PDF
粪便中形态结构相近有形成分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学涛 李国生 +1 位作者 张树敏 史沛芹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2719-2719,共1页
关键词 粪便/细胞学 粪便/化学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尿β痕迹蛋白与肌酐比值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8
作者 朱学涛 郑萍 +3 位作者 赵绍林 杨晋 杨新玲 吴惠毅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87-589,共3页
目的探讨尿β痕迹蛋白(BTP)/Cr是否存在性别、年龄差异。方法选择51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59例,年龄22--78岁,女252例,年龄21--77岁。按照性别、年龄进行分组。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尿BTP,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 目的探讨尿β痕迹蛋白(BTP)/Cr是否存在性别、年龄差异。方法选择51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59例,年龄22--78岁,女252例,年龄21--77岁。按照性别、年龄进行分组。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尿BTP,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结果以BTP/Cr表示。结果尿BTP/Cr结果呈非正态分布。男性尿BTP/Cr中位数(四分位数)为2.78(1.74,4.01)mg/g,女性尿BTP/Cr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50(0.94,2.48)mg/g,男性结果高于女性(P〈0.01)。按年龄分组,男性尿BTP/Cr随年龄增加而降低,20~29岁组与30~39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0~39岁组与40~49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以上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尿BTP/Cr变化随年龄增加而降低,20~29岁组高于其他4组(P〈0.01);而其他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第95百分位数作为参考区间上限,男性20~39岁、〉40岁和女性20~29岁、〉30岁年龄组尿BTP/Cr分别为7.84、5.23、4.38、3.86 mg/g。结论尿BTP/Cr存在年龄、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痕迹蛋白 肌酐 年龄 性别 尿液
下载PDF
尿液中变形红细胞与酵母样真菌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学涛 《临床误诊误治》 2004年第6期443-444,共2页
关键词 尿液 变形红细胞 酵母样真菌 尿检测
下载PDF
酶法乳糜定性试验的快速检测与临床应用
10
作者 朱学涛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538-539,共2页
目的用酶法实现乳糜定性试验的快速检测和临床应用。方法以尿液、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作为标本,用临床生化酶法测三酰甘油,和样品在滤纸片上化学反应,并与阴性空白进行对照比较判别结果。同时用传统的乙醚抽提后经苏丹Ⅲ染色法进行乳糜... 目的用酶法实现乳糜定性试验的快速检测和临床应用。方法以尿液、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作为标本,用临床生化酶法测三酰甘油,和样品在滤纸片上化学反应,并与阴性空白进行对照比较判别结果。同时用传统的乙醚抽提后经苏丹Ⅲ染色法进行乳糜定性试验。结果乳糜试验阳性标本在白色滤纸片上呈现出红色,与阴性空白比较判断对比结果。32例胸腔积液及22例腹腔积液,酶法和乙醚抽提染色乳糜定性试验阴阳性结果完全一致;624例尿液酶法和乙醚抽提染色乳糜定性试验结果选用Kappa一致度系数κ评价,κ=0.9953,表明酶法和乙醚抽提染色乳糜定性试验结果间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结论酶法乳糜定性试验与传统的乙醚抽提后经苏丹Ⅲ染色法进行乳糜定性试验结果间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并且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等优点,适用于临床上的尿液、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等样本的检测,便于在社区基层医院和诊所开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法 乳糜定性试验 乙醚 三酰甘油
下载PDF
尿液病理性混浊的分析诊断
11
作者 朱学涛 李国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5387-5388,共2页
关键词 尿/化学
下载PDF
尿液乳酸脱氢酶测定与泌尿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
12
作者 朱学涛 杨海燕 《陕西医学检验》 2000年第1期48-49,共2页
确定正常人群尿液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的参考值 ,并对尿液LDH活性的变化与泌尿系统疾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和尿路感染患者尿LDH活性增高有极显著意义(P <0 0 1 ) ,肾性高血压和糖尿病肾损伤患者尿LD... 确定正常人群尿液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的参考值 ,并对尿液LDH活性的变化与泌尿系统疾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和尿路感染患者尿LDH活性增高有极显著意义(P <0 0 1 ) ,肾性高血压和糖尿病肾损伤患者尿LDH增高有显著意义 (P <0 0 5) ,肾移植术患者尿LDH活性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因此尿LDH检测可作为泌尿系统病变的辅助诊断检查项目之一 ,对肾移植存活的观察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酶 泌尿系统疾病 测定
下载PDF
尿液常规自动化分析的质量管理
13
作者 朱学涛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9年第2期118-118,共1页
尿液常规自动化分析已相当普及,为了使结果准确可靠,建立高效率的质量管理已刻不容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检测过程中的科学管理性能价格比良好的仪器和试带条,以及工作环境、仪器维修、水电安全的管理都非常重要。尿液试带条尽... 尿液常规自动化分析已相当普及,为了使结果准确可靠,建立高效率的质量管理已刻不容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检测过程中的科学管理性能价格比良好的仪器和试带条,以及工作环境、仪器维修、水电安全的管理都非常重要。尿液试带条尽量要与仪器配套,具有抗维生素C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常规 自动化分析 质量管理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电刺激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徐蓓 王蓓 +2 位作者 朱永刚 杨茹 朱学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3857-3859,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电刺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T)患者的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76例ACT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采用HBO联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电刺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T)患者的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76例ACT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采用HBO联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及椎动脉(VA)舒张期末流速(Vd)、阻力指数(RI)、收缩峰流速(Vs)、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等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MCA与VA的Vs、Vd、Vm值均显著上升、PI及RI值均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研究组有效率(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71.05%;χ~2=4.07,P=0.03)。结论 ACT患者采用HBO联合电刺激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缺血区脑部血流循环,促进脑部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高压氧 电刺激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乳糜血样对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结果的影响及消除 被引量:10
15
作者 左春磊 汪海清 +3 位作者 孙召东 刘波 蒋红周 朱学涛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乳糜血样的脂浊程度对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Hb)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分析,对乳糜血样采取血浆置换的方法,使血液分析仪能够准确测定血红蛋白。方法健康体检者75例并随机分成3组,每组25例,血浆置换等量的25μl,50μl,75μl脂肪乳... 目的探讨乳糜血样的脂浊程度对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Hb)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分析,对乳糜血样采取血浆置换的方法,使血液分析仪能够准确测定血红蛋白。方法健康体检者75例并随机分成3组,每组25例,血浆置换等量的25μl,50μl,75μl脂肪乳,模拟不同程度的乳糜标本,观察脂肪乳对血液分析仪测定Hb的影响;临床输入脂肪乳住院患者乳糜血样70例,分别直接上机测定和低速离心后进行血浆置换后上机测定,观察血浆置换等量生理盐水的方法,消除乳糜因素对血液分析仪测定Hb的影响。结果本次实验中75例健康体检者加入不同量的脂肪乳后引起Hb假性增高,置换后增加比为3.77%、6.41%、10.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脂肪乳含量的增加,对Hb的影响也增大。70例乳糜血样患者,低速离心进行血浆置换前后检测Hb,降低比例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分析仪测定乳糜血样血红蛋白假性增高,随着脂肪乳含量的增加对Hb的影响也增大,可用生理盐水置换等量血浆的方法消除脂浊影响,保证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血样 血液分析仪 血红蛋白 消除
下载PDF
不同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APTT结果的一致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召东 朱学涛 +2 位作者 王益松 王然 左春磊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3-494,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血凝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按照EP-2A方案,以ACL-Ad-vance仪及配套ACL试剂检测40例枸橼酸钠抗凝标本APTT结果为Y,CA-7000仪及CA试剂检测APTT结果为X1,CA-7000仪及ACL试剂检测APTT结果为X2...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血凝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按照EP-2A方案,以ACL-Ad-vance仪及配套ACL试剂检测40例枸橼酸钠抗凝标本APTT结果为Y,CA-7000仪及CA试剂检测APTT结果为X1,CA-7000仪及ACL试剂检测APTT结果为X2,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判断两个医学决定水平(25 s、50 s)处的临床可接受性。用ACL-Advance仪(ACL试剂)和CA-7000仪(ACL试剂)检测80例不同肝素浓度标本及20例用肝素抗凝治疗患者标本的APTT,并比较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Y=0.843 5X1-0.318 5,r2=0.928 0;Y=0.984 6X2+0.333 9,r2=0.989 5;各仪器均使用ACL试剂时APTT结果临床均可接受。两台仪器统一使用ACL试剂检测不同肝素浓度标本及临床肝素抗凝治疗患者标本APTT,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科室不同血凝仪应使用相同APTT试剂,以保证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肝素 一致性 自动血凝分析仪
下载PDF
MEVVA源强流Ti离子注入纯铜表面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国安 梁昌林 +1 位作者 朱学涛 郑瑞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6-379,共4页
采用金属蒸气真空弧(MEVVA)离子源技术对强流Ti离子束注入到纯铜表面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材料表面层的机械性能测试表明:强流Ti离子注入纯铜后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均有提高,相对于纯铜基体,5×1017cm-2注量注入可以... 采用金属蒸气真空弧(MEVVA)离子源技术对强流Ti离子束注入到纯铜表面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材料表面层的机械性能测试表明:强流Ti离子注入纯铜后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均有提高,相对于纯铜基体,5×1017cm-2注量注入可以使材料表面硬度提高2.3倍,使表面摩擦因数下降14%.注入层的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金属离子注入后,在纯铜表面注入层中析出了合金相,合金相的析出是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提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离子注入 显微结构 机械性能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清IL-8、IL-18和TNF-α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丙超 何明利 朱学涛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3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清IL-8、IL-18和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RIA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第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清IL-8、IL-18和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RIA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第1、2、3、5、7天的血清IL-8、IL-18和TNF-α浓度;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血清IL-8、IL-18和TNF-α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1、2、3、5、7天,观察组血清IL-8、IL-18和TNF-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抑制脑梗死患者缺血脑组织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其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8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沛芹 王文婷 +2 位作者 朱学涛 汪海清 杨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遗传学特征。方法对61例MM患者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骨髓24 h短期培养和R显带技术对其中31例MM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10例患者采用间期FISH方法检测IgH基因。结果61例患者骨髓涂片中骨...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遗传学特征。方法对61例MM患者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骨髓24 h短期培养和R显带技术对其中31例MM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10例患者采用间期FISH方法检测IgH基因。结果61例患者骨髓涂片中骨髓瘤细胞比例0.19-0.94。31例患者中有25例具有足够可供分析的中期分裂象,19例(71.3%)检出异常克隆,其中14q32为最具特征的结构异常,8q24,11q13,13q14和17p13为重要的结构异常;6例检测到IgH基因断裂重排。结论骨髓形态学涂片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查指标可诊断 MM,而染色体核型检测有助于深入了解MM的发病机制,从而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染色体异常 IGH基因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病情与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丙超 何明利 +2 位作者 张广慧 朱学涛 籍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7期1-3,共3页
目的探索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病情程度和梗死体积之间的关系,阐明其对急性脑梗死病情与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根据NIHSS评分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NIHSS≤8组和NIHSS>8组,并根据梗死体积分为大梗死组(梗死体积≥... 目的探索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病情程度和梗死体积之间的关系,阐明其对急性脑梗死病情与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根据NIHSS评分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NIHSS≤8组和NIHSS>8组,并根据梗死体积分为大梗死组(梗死体积≥10cm3)、中梗死组(10cm3>梗死体积>4cm3)和小梗死组(梗死体积≤4cm3),于发病7d、14d及28d进行血浆D-D含量测定,分析D-D水平与病情、梗死体积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各时段血浆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NIHSS>8组各时段D-D含量均高于NIHSS≤8组(均P<0.05),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浆D-D含量与梗死体积、NIHSS积分和NIHSS恢复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D-D水平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纤溶系统紊乱程度、判断脑梗死病情和预后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D-二聚体 NIHSS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