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的脂蛋白(a)及其它相关危险因素(194例)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朱宗成 惠杰 +3 位作者 宋建平 蒋彬 程绪杰 邹操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80-281,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Lp(a)〕与总胆固醇(TC)、血糖(GLU)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患者共194例,其中心绞痛73例,男性37例,女性36例;急性心肌梗死121例,男性61例,女性60例。测定194例冠心病患者Lp(a...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Lp(a)〕与总胆固醇(TC)、血糖(GLU)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患者共194例,其中心绞痛73例,男性37例,女性36例;急性心肌梗死121例,男性61例,女性60例。测定194例冠心病患者Lp(a)与TC、GLU及LDL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的Lp(a)与TC及LDL之间具有正相关(r=0.440,P=0.009;r=0.314,P=0.01);而与GLU呈负相关(根据散点图有负相关趋势,但未达到显著差异(r=-0.044,P=0.321),其中更多急性心肌梗死者Lp(a)升高更明显较正常患者发生例数高,2组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a)是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检测指标之一,联合测定其它危险因素指标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预测、诊断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绞痛 脂蛋白(a)
下载PDF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预处理干细胞用于心肌梗死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朱宗成 惠杰 +4 位作者 沈振亚 盛晓东 周建龙 范韬 金骁琦 《心脏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specific molecule 1,ESM-1)预处理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植入心肌梗死(MI)大鼠后,是否能增加干细胞的存活,改善MI大鼠的心功...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specific molecule 1,ESM-1)预处理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植入心肌梗死(MI)大鼠后,是否能增加干细胞的存活,改善MI大鼠的心功能。方法:将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标记的BM-MSCs与ESM-1孵育预处理后,以注射器自心外膜注入SD大鼠梗死心肌周围组织。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对照组及预处理组,每组10只大鼠(n=10)。于MI后4周、干细胞移植后4周分别检测各组的超声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T);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脑钠尿肽(BNP)的分泌以及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干细胞移植后4周,预处理组大鼠心脏超声检测提示LVESD、LVEDD缩小、LVEF提高,BNP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细胞移植后4周,预处理组梗死周围心肌组织Brd U+的细胞数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ESM-1与BM-MSCs共孵育可活化BM-MSCs,促进其增殖、分化,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心功能 大鼠
原文传递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在冠心病非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宗成 金骁琦 +2 位作者 郑冠群 陈志贤 金静 《临床荟萃》 CAS 2019年第7期626-628,共3页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在冠心病非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40例冠心病非心肌梗死患为观察组,4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血清中的ESM-1和冠心病相关炎性因子水平。探讨ESM-...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在冠心病非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40例冠心病非心肌梗死患为观察组,4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血清中的ESM-1和冠心病相关炎性因子水平。探讨ESM-1含量和炎性因子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两组血清中的ESM-1含量和冠心病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SM-1与炎性因子VCAM-1、TNF-α、IL-8呈明显的正相关(P<0.001)。结论冠心病非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ESM-1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升高对冠心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类
下载PDF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预处理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宗成 惠杰 +4 位作者 沈振亚 盛晓东 周建龙 范韬 金骁琦 《心脏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孵育预处理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干细胞移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培养及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细胞数及浓度固定的初级培养液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分为两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孵育预处理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干细胞移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培养及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细胞数及浓度固定的初级培养液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分为两组:对照组(不进行预处理)及3个浓度(0.05μg/ml、0.1μg/ml、0.15μg/ml)的ESM-1预处理组。每组设4个复孔,每孔均处理60 min。收集每孔中的条件培养液,检测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结果:ESM-1孵育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其存活率明显增加,而凋亡率显著下降,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随着ESM-1预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凋亡率却呈相反的下降趋势。ESM-1预处理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VEGF、ALP的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ESM-I浓度的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VEGF、ALP的水平也相应增加。ESM-1孵育预处理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形态一致,生长及分化速度加快。结论:ESM-1孵育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仅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降低其凋亡,而且可增加VEGF、ALP的分泌。ESM-1通过活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高细胞本身的潜能,继而提高其存活、增殖的能力,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小鼠
原文传递
脉冲宽度对除颤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宗成 惠杰 +2 位作者 邬小玫 盛晓东 周建龙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22期1961-1963,共3页
脉冲宽度是除颤效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目前除颤器的脉冲宽度大部分为10ms(正、负脉冲各5ms),但这是否是最佳宽度,还有待证实。本研究采用不同脉宽的除颤实验,
关键词 心室颤动 除颤器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ESM-1改善小鼠MSCs生物学特性的机制研究
6
作者 朱宗成 盛晓东 +2 位作者 周建龙 范韬 金骁琦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3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specific molecule 1,ESM-1)预处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后改善其生物学特性的机制。方法通过不同浓度的ESM-1,对MSCs进行预处理,分...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specific molecule 1,ESM-1)预处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后改善其生物学特性的机制。方法通过不同浓度的ESM-1,对MSCs进行预处理,分析其分泌的细胞凋亡相关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和干细胞生长相关因子:缺氧诱导因子(HI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等细胞因子含量的改变情况,以明确ESM-1预处理MSCs改善其生物学特性的机制。结果通过不同浓度的ESM-1干预MSCs后,各浓度组TNF-α、TNF-β、HIF、TGF-β1含量随着ESM-1干预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ESM-1预处理MSCs可提高与炎性反应、细胞凋亡和细胞生长分化相关的多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可能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通路改善MSCs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小鼠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胸导联ST段变化对心功能及冠脉狭窄程度的预测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宗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686-68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时胸导联ST段变化对急性期心功能及冠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对89例胸导联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STEAMI)患者进行体表18导联心电图(ECG)同步记录、心超检查及冠脉造影检查,对心肌梗塞急性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时胸导联ST段变化对急性期心功能及冠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对89例胸导联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STEAMI)患者进行体表18导联心电图(ECG)同步记录、心超检查及冠脉造影检查,对心肌梗塞急性期胸导联ST段抬高的程度与心超心功能(EF值)及冠脉狭窄程度进行测定。结果 STEAMI急性期胸前V4导联ST段抬高的程度与心超心功能(EF值)及冠脉狭窄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胸前V3-V5导联ST段抬高的程度与冠脉狭窄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胸导联心电图变化有助于预测STEAMI患者急性期的心功能及冠脉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电描记术 心室功能
下载PDF
经皮肾去交感神经术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盛晓东 金骁琦 朱宗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2-595,共4页
目的对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行经皮肾去交感神经术(RSD),观察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连续难治性老年高血压患者20例,行经皮RSD,观察术前和术后1、3、6个月随访时的诊室血压变化;术前和术后动态血压、血清肌酐、估算的肾小... 目的对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行经皮肾去交感神经术(RSD),观察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连续难治性老年高血压患者20例,行经皮RSD,观察术前和术后1、3、6个月随访时的诊室血压变化;术前和术后动态血压、血清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变化;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RSD前比较,患者RSD后1、3、6个月随访时诊室血压分别下降了16.9/11.9、24.8/17.1、29.1/20.5mm Hg(1mm Hg=0.133kPa,P<0.01),术后动态血压下降了24.2/17.2mm Hg(P<0.01),肌酐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无显著变化(P>0.05),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显著下降(P<0.05);1例患者发生股动脉血肿。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经皮RSD可能安全、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交感神经切除术 肾小球滤过率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导管消融术 ANGIOTENSIN
下载PDF
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江 程博琳 +3 位作者 朱宗成 王小娟 陈希 王小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2期161-163,共3页
为满足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要求,构建了适合教学的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数据库依托WAMP开发平台,利用PHP+MySQL动态网页开发技术,数据模型采用的是关系模型。同时对数据库进行二次开发,分别建立野外实习专题和以直观的校园地图进行植物... 为满足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要求,构建了适合教学的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数据库依托WAMP开发平台,利用PHP+MySQL动态网页开发技术,数据模型采用的是关系模型。同时对数据库进行二次开发,分别建立野外实习专题和以直观的校园地图进行植物检索的系统,系统与植物资源数据库相连通,最终建立起药用植物学资源教学网站,给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教学带来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 药用植物资源 数据库 野外实习 校园地图
下载PDF
不同起搏部位的选择对起搏器植入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建龙 朱天哲 +3 位作者 盛晓东 范韬 金骁琦 朱宗成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右室间隔部(RVS)起搏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49例因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导致的缓慢型心律失常行起搏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RVA起搏组(简称RVA组)147例,采用被动... 目的探讨右室间隔部(RVS)起搏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49例因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导致的缓慢型心律失常行起搏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RVA起搏组(简称RVA组)147例,采用被动固定翼状电极行RVA起搏;RVS起搏组(简称RVS组)102例,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RVS起搏。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年超声参数:包括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期(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术后3年内新发房颤情况、因心力衰竭住院情况等。结果 RVA组与RVS组比较,术后3年LAD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组LVEDD、LVESD较RVS组明显扩大,LVEF则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S起搏与RVA起搏相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为临床更为接近生理性的起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间隔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心律失常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志贤 朱宗成 盛晓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8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AMI行PCI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2组...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AMI行PCI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2组生化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功能参数[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6、9、12个月的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9、12个月的hs-CRP、IL-6、TNF-α、NT-proBNP、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支架内再狭窄和新发冠状动脉病变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可有效降低AMI患者的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依折麦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左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闭塞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6
12
作者 金骁琦 朱宗成 +2 位作者 盛晓东 周建龙 范韬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5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右冠状动脉闭塞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右冠状动脉闭塞致急性下壁心肌... 目的探讨右冠状动脉闭塞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右冠状动脉闭塞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的患者共120例。根据PCI治疗后靶病变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分为两组:TIMI≤2级为无复流组,TIMI血流3级为复流正常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资料,包括发病至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时间、PCI治疗时间、血管长度、血管成角、后扩张次数、支架数量、血栓负荷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患者进行手术资料对比发现,发病至CAG时间、PCI治疗时间、血管长度、血管成角、后扩张次数、支架数量、血栓负荷均可影响患者无复流的发生率,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术中使用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无复流的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因素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干预前TIMI血流分级、血管长度、支架数量、使用抽吸导管、血栓负荷均可影响患者无复流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影响无复流的因素较多,使用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可减少血栓负荷,减少微血管损害,有助于减少无复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无复流
下载PDF
替格瑞洛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高炎症反应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志贤 朱宗成 +1 位作者 盛晓东 金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68-72,76,共6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高炎症反应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行急诊PCI术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且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服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PCI术后予以氯吡格...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高炎症反应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行急诊PCI术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且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服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PCI术后予以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观察组PCI术后予以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比较2组术前和术后1个月血清炎症因子含量;PCI术后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超声,观察支架内再狭窄和新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占比。结果术后,2组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新发右侧冠状动脉病变和其他新发冠状动脉病变占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冠状动脉病变与PCI术后1个月hs-CRP、IL-6、TNF-α和AGEs水平显著相关(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可有效降低急诊PCI术后高炎症反应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减少远期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多功能心脏电生理刺激记录仪的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3
14
作者 惠杰 朱宗成 +3 位作者 刘明 董苏 方祖祥 蒋文平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第5期23-25,共3页
设计了一种多功能心脏电生理刺激记录仪,该设备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前端电路包含除颤电压保护电路和静电防护电路,高压电路采用变压器耦合单端他激式MOS开关升压电路及高压稳压电路,用达林顿光耦开关进行脉冲控制,保证了脉冲输出波形的... 设计了一种多功能心脏电生理刺激记录仪,该设备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前端电路包含除颤电压保护电路和静电防护电路,高压电路采用变压器耦合单端他激式MOS开关升压电路及高压稳压电路,用达林顿光耦开关进行脉冲控制,保证了脉冲输出波形的平稳。该设备可通过USB接口与计算机联机,同步实时采集并显示、存储体表十二导联及食管导联心电图;还集成了临床医师惯用的众多操作分析功能,有效优化了心脏电生理检查及记录工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电生理刺激 心电描记法 嵌入式系统 光耦开关
下载PDF
体外自动除颤器的研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惠杰 朱宗成 +3 位作者 谷云飞 邬小玫 方祖祥 蒋文平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第7期20-23,共4页
自主设计和研制体外自动除颤器(AED),并通过动物实验评价该AED对室速/室颤(VT/VF)识别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除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设备具有较高的识别敏感性、特异性和除颤效果,且便于携带、操作快捷和工作精确的优点。
关键词 体外自动除颤器 心室颤动 监护仪 心电信号
下载PDF
不同起搏方式及右室起搏比例不同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新发房颤影响的随访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建龙 朱宗成 +3 位作者 朱天哲 盛晓东 范韬 金骁琦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0期2975-297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起搏方式及右室起搏比例不同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新发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心内科过去5年间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按照起搏模式不同分为VVI、DDD组,根据右室起搏比例(Cum%VP)不同分为:DDD... 目的探讨不同起搏方式及右室起搏比例不同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新发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心内科过去5年间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按照起搏模式不同分为VVI、DDD组,根据右室起搏比例(Cum%VP)不同分为:DDD1组(Cum%VP≥50%)和DDD2组(Cum%VP<50%)两个亚组。随访内容包括起搏器植入术前、术后3年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AF发生情况,超声心动图参数。结果符合入选标准且完成随访的患者共计147例,新发AF病例VVI组14例(24.14%),DDD1组5例(11.11%),DDD2组3例(6.82%)。DDD2组与VV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5)。术后3年超声参数比较,DDD2组与VVI组、DDD1组相比,LAD、LVED明显缩小,LVEF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D起搏模式加低右室起搏比例与VVI模式相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减少AF的发生,DDD起搏模式加最优右室起搏管理应用于临床可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D起搏 VVI起搏 心律失常
下载PDF
CRT和药物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静 朱宗成 +3 位作者 盛晓东 周建龙 范韬 金骁琦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与药物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 edcardio myopathy,DCM)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1998年2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DCM伴有慢性心力衰竭患...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与药物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 edcardio myopathy,DCM)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1998年2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DCM伴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在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心衰仍不能纠正,且符合CRT治疗指征行CRT起搏治疗;对照组20例,为同期住院的DCM伴有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包括ARB、ACEI类改善心肌重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6月、治疗后(术后)12月心脏超声参数: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脑钠肽(BNP)含量,以评价治疗后心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术后)6月LAD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DD、LVESD较对照组明显缩小,LVEF则明显提高,BNP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术后)12月两组比较LAD、LVEDD、LVESD无明显差异,BNP未见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T起搏治疗可改善DCM伴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但长期CRT起搏治疗并不优于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仍是DCM伴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同步化起搏 扩张型心肌病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下载PDF
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与右室高位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骁琦 盛晓东 +3 位作者 周建龙 范韬 季勇 朱宗成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与右室高位间隔部起搏因起搏部位不同是否对心功能产生不同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因高度房室阻滞行双腔起搏器置入术的患者,共148例。随机分为高位室间隔组及中位室间隔组,随访术后18个... 目的探讨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与右室高位间隔部起搏因起搏部位不同是否对心功能产生不同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因高度房室阻滞行双腔起搏器置入术的患者,共148例。随机分为高位室间隔组及中位室间隔组,随访术后18个月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Tei指数,并测定NTpro-BNP浓度。结果术后18个月中位室间隔组与高位室间隔组比较,LVEF明显提高,LVEDD则明显缩小;中位室间隔组NTpro-BNP和Tei指数明显低于高位室间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位室间隔组术后与术前比较,LVEF有降低趋势,LVEDD有增大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室间隔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同样LVEF有降低趋势,LVEDD有增大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间隔部中位起搏较右室间隔部高位起搏可明显减少对心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阻滞 间隔部起搏 心力衰竭
下载PDF
普通电极与球囊漂浮电极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志贤 朱宗成 +3 位作者 盛晓东 周建龙 范韬 金骁琦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484-485,共2页
目的:探讨普通电极与球囊漂浮电极在临时起搏应用中的临床差异。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因缓慢性心律失常行临时起搏治疗的患者,共312例。其中,男160例,女152例,年龄24~93岁,平均(62&#177;8.5)岁。根据植入... 目的:探讨普通电极与球囊漂浮电极在临时起搏应用中的临床差异。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因缓慢性心律失常行临时起搏治疗的患者,共312例。其中,男160例,女152例,年龄24~93岁,平均(62&#177;8.5)岁。根据植入临时电极不同,分成两组,普通电极组和漂浮电极组。对比两组电极操作时间、以及所测试的起搏参数(阈值、感知)、电极起搏位置和电极移位发生率。结果球囊漂浮电极组与普通电极组比较,起搏参数包括阈值、感知以及电极移位发生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电极操作时间和电极到位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漂浮电极与普通电极比较,具有相同的起搏的阈值、感知和电极移位发生率,以及相近的电极操作时间。为临床安全有效的临时起搏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漂浮电极 普通电极 床旁临时起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