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芽期耐高温评价方法构建及耐高温种质资源筛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佳佳 龙群 +12 位作者 朱尚尚 单雅敬 吴美燕 鲁云 支现管 廖威 陈浩然 赵振邦 苗龙 高慧慧 李英慧 王晓波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863-2875,共13页
极端高温事件频增导致大豆生产接连遭受高温热害,严重影响其产量构成和品质性状。种子在发芽阶段对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敏感,温度升高及伴随而来的干旱等现象会影响大豆种子出苗。建立一套科学的大豆芽期耐高温评价方法,可以为早期耐高温... 极端高温事件频增导致大豆生产接连遭受高温热害,严重影响其产量构成和品质性状。种子在发芽阶段对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敏感,温度升高及伴随而来的干旱等现象会影响大豆种子出苗。建立一套科学的大豆芽期耐高温评价方法,可以为早期耐高温鉴定、耐高温种质选育以及遗传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385份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培养箱创造高温环境,于芽期进行高温处理3 d(40℃,8 h光照/16 h黑暗)。相较于对照(25℃,8 h光照/16 h黑暗),高温处理后大豆芽期下胚轴长显著下降10.9%(P<0.05);根鲜重、根干重和根冠比等指标分别极显著增加了13.10%、22.20%和16.90%(P<0.01),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会显著影响大豆芽期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的分布。对各性状耐高温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将11个指标转换成3个主成分因子,进一步通过隶属函数标准化分析计算获得大豆响应高温胁迫综合评价值(H),并基于H值对参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将385份种质资源芽期耐高温特性划分为5个等级,即:Ⅰ级(耐高温型)、Ⅱ级(较耐高温型)、Ⅲ级(中间型)、Ⅳ级(高温较敏感型)和Ⅴ级(高温敏感型),综合试验中具体表现,筛选出4个芽期耐高温型大豆品种(H245、H070、H268和H216)。对各项指标逐步回归分析后,建立大豆芽期耐高温综合评价(H值)预测模型:H=0.191+0.017X_(1)–0.007X_(2)+0.013X_(7)+0.027X_(8)–0.009X_(10)(R^(2)=0.9752),筛选出下胚轴长(X_(1))、主根长(X_(2))、下胚轴干重(X_(7))、根鲜重(X_(8))和简化活力指数(X_(10))5个指标可以作为大豆芽期耐高温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芽期 高温处理 种质资源 耐高温性评价
下载PDF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国内法规制之法律分析
2
作者 朱尚尚 丛大林 《中国外资》 2011年第14期40-41,共2页
中国对境内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法律规定仍十分单薄,本文从程序与实体角度进行分析,同时给出完善立法建议。
关键词 海外并购 审批 程序法 实体法
下载PDF
从人民币汇率的视角看国家货币主权问题
3
作者 丛大林 朱尚尚 《中国外资》 2011年第14期45-46,共2页
评论和攻击别国的汇率政策,是否意味着国家货币主权的内容已经发生改变?本文借以人民币汇率的焦点问题为视角,对国家货币主权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货币主权 中国
下载PDF
大豆耐密植品种评价方法的建立及耐密种质的筛选 被引量:4
4
作者 金武 万明月 +9 位作者 李俊 吕锟 朱尚尚 龙群 陈林英 苗龙 高慧慧 李佳佳 邱丽娟 王晓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4-1015,共12页
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提高产量已成为大豆增产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关于大豆种质资源耐密特性的综合评价体系尚未系统化。本研究旨在运用多年数据构建一套大豆耐密植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不同品种耐密特性进行评价,进而筛选耐密型资源... 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提高产量已成为大豆增产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关于大豆种质资源耐密特性的综合评价体系尚未系统化。本研究旨在运用多年数据构建一套大豆耐密植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不同品种耐密特性进行评价,进而筛选耐密型资源。选择77份适宜于黄淮海生态区的大豆种质资源,分为高密度(株距8.0 cm,约31.5万株/hm^(2))与常规密度(株距13.0 cm,约19.5万株/hm^(2))播种。通过获取2019年和2020年9个相关性状指标进行耐密特性综合评价。与常规种植密度相比,高密度条件下大豆植株重心高度、底荚高度和小区产量呈极显著增加(P<0.01),株高显著性增加(P<0.05);有效分枝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性下降(P<0.01)。根据显著相关系数,进行主成分和隶属函数标准化分析,估算大豆耐密性综合评价值,并根据大豆耐密性综合评价值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再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将参试品种耐密性划分为5个等级,即:Ⅰ级(不耐密植型),Ⅱ级(较不耐密植型),Ⅲ级(中间型),Ⅳ级(较耐密植型)和Ⅴ级(耐密植型)。根据该方法初步筛选出3个耐密植大豆品种(五星1号、Motte*和高作选1号),为进一步开展大豆耐密植生理机制研究及耐密植新品种选育奠定了方法和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密植 评价方法 高密度种植 常规密度种植
原文传递
利用宁粳1号/R254的CSSL群体定位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尚尚 刘晓丽 +6 位作者 刘二宝 赵凯铭 朱长丰 刘强明 胡肖肖 李大露 洪德林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2-61,共10页
为进一步提高宁粳1号的产量潜力和定位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的准确性,利用粳稻恢复系R254为供体亲本、粳稻品种宁粳1号为受体亲本,构建了以宁粳1号为基因组背景的R254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NR-CSSL。利用QTL IciMapping4.1软件中CSL程序对... 为进一步提高宁粳1号的产量潜力和定位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的准确性,利用粳稻恢复系R254为供体亲本、粳稻品种宁粳1号为受体亲本,构建了以宁粳1号为基因组背景的R254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NR-CSSL。利用QTL IciMapping4.1软件中CSL程序对NR-CSSL群体产量相关性状采用基于逐步回归分析的极大似然比检测方法进行了QTL检测,共检测到9个产量相关性状的39个QTL。这些QTL分布在第1~11号染色体上,其中有12个在2 a中重复地被检测到。它们是2个抽穗期QTL、2个株高QTL、2个穗长QTL、1个每穗总粒数QTL、1个每穗实粒数QTL、3个单穗重QTL和1个单位面积稻谷产量QTL。研究发现,qHD-3、qHD-5b和qSPW-3为3个新检测到的QTL。研究还获得了2个优良的置换系材料R-26和R-39。R-26含有来自R254控制每穗实粒数的qGPP-2 QTL增效片段;R-39含有来自R254控制每穗总粒数的qSPP-10、控制每穗实粒数的qGPP-2和qGPP-10以及控制单穗重的qSPW-10等QTL增效片段。R-26和R-39比宁粳1号分别增产4%和10%。研究表明,从单产差异不显著的供体亲本中发掘和置换优异等位基因改良受体亲本产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产量相关性状 QTL
原文传递
农业试验数据智能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6
作者 李俊 朱尚尚 +4 位作者 童毅 任前程 黄婕 胡宇 李佳佳 《中国农业信息》 2022年第5期40-53,共14页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获取农业科研试验中具有体量大、种类繁多且复杂、可变性大、对真实性有严格要求等特点的田间植株表型数据。【方法】文章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构建了一个农业试验中大数据采集应用系统,用于辅助人工进行试验数...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获取农业科研试验中具有体量大、种类繁多且复杂、可变性大、对真实性有严格要求等特点的田间植株表型数据。【方法】文章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构建了一个农业试验中大数据采集应用系统,用于辅助人工进行试验数据采集与应用。数据采集方法有基于NodeMcu开发板结合传感器获取环境数据、通过树莓派连接摄像头对试验区域进行图像采集并利用物联网设备上传至数据库、网络爬虫、通过终端设备记录作物单株形态等。获得数据后对不同来源数据进行清洗与处理,将原始数据与清洗处理后的数据分别存储至不同数据区域中并固化,通过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读写操作,最后利用数据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监控与处理,将结果以图像、表格和视频等形式提交到前端交互网站。【结果】基于构建的大数据采集系统获得了5 450幅大豆叶片图像,然后利用yolov5的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最终实现了大豆叶形分类识别;利用株高测量设备获取了1 306株大豆株高数据,结果较为可靠。【结论】研究表明,该系统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高、用途广泛、构建成本低和可拓展性强等特点,将多种技术运用于农业试验的数据获取中,规范化试验流程与数据保存,提高数据获取的广度和数据利用的深度,为更深层次的农业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试验 田间植株表型 大数据采集 HADOO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