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湖北省耕地利用转型时空分异特征
1
作者 朱庆莹 王玉琳 +1 位作者 陈坤 陈银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22-232,共11页
明晰不同主体功能区耕地利用转型时空分异特征对耕地资源可持续管理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基于要素诱致性替代理论阐述耕地利用转型机理的基础上,以湖北省所有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经济、自然地理、农业生产等数据对1995—2... 明晰不同主体功能区耕地利用转型时空分异特征对耕地资源可持续管理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基于要素诱致性替代理论阐述耕地利用转型机理的基础上,以湖北省所有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经济、自然地理、农业生产等数据对1995—2019年间不同主体功能区耕地利用转型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耕地功能转型随时间主要呈倒“V”型变化特征,各主体功能区早中期主要发生负转型,后期主要发生正转型;空间上呈现鄂西山区及武汉城市圈少数地区转型程度较为剧烈,其余地区相对平缓;生态功能区转型最为剧烈,而重点发展区转型最缓和。2)湖北省耕地空间转型随时间呈“N”型变化特征,各主体功能区随时间正负转型交错;空间上呈现江汉平原及武汉城市圈的部分地区转型较剧烈而鄂西等山区转型较弱的特征,农产品主产区转型最剧烈,重点发展区次之,生态功能区最平缓;3)湖北省耕地利用总转型随时间呈M”型变化特征,各主体功能区早中期主要发生负转型,后期主要发生正转型;空间上表现为江汉平原及武汉城市圈的部分地区转型剧烈程度强于鄂西等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强于重点发展区和生态功能区。不同主体功能区在社会经济条件、耕地资源禀赋等方面异质性明显,应采取差异化的政策设计引导耕地利用转型,服务湖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利用转型 功能转型 空间转型 时空分异 主体功能区
下载PDF
水稻机械化作业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2
作者 朱庆莹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10期31-34,共4页
水稻是世界上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据主导地位。通过机械化作业,可以实现水稻生产全程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推动水稻种植更加智能化、现代化。该文探讨了水稻机械化作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水稻... 水稻是世界上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据主导地位。通过机械化作业,可以实现水稻生产全程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推动水稻种植更加智能化、现代化。该文探讨了水稻机械化作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水稻机械化作业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可以节省人力资源、提高作业效率、减少生产成本,结合实证模型对水稻机械化作业与农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得出了相关结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以期进一步理解水稻机械化作业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机械化作业 农业生产效率 生产成本 实证模型 定量分析 展望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柯钦华 周俏薇 +3 位作者 孙传谆 李景刚 李灿 朱庆莹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26-1439,共14页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视角表征土地利用冲突空间范围和强度,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进行区域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 201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变化较为剧烈,其中耕地面积减少了1 440.90 km2(减幅为8.20%),而城镇用地面积增加了1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视角表征土地利用冲突空间范围和强度,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进行区域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 201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变化较为剧烈,其中耕地面积减少了1 440.90 km2(减幅为8.20%),而城镇用地面积增加了1 649.92 km2(增幅为28.01%)。2)研究期间区域碳固定、土壤保持和产水量服务呈上升趋势,而食物供给和生境质量服务则呈下降趋势。其中,粮食供给和碳固定的高增益区以及产水量与土壤保持的高减损区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南部和西北部。3)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冲突指数为1.05,土地利用冲突较强。主要原因是研究区权衡服务类型较多,且权衡关系较强。各分区的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由强到弱依次是自然或半自然区域(1.10)>半自然-半人工区域(0.97)>人工区域(0.77)>半自然区域(0.45)。4)空间分布特征方面,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空间分布范围以弱冲突和中等冲突区域为主,但局部区域土地利用冲突较为剧烈。冲突等级从研究区外围到中部整体呈中等—弱—中等的空间分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冲突识别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 生态系统服务梯度效应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社会资本、耕地价值认知与农户耕地保护支付意愿——基于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 被引量:60
4
作者 朱庆莹 陈银蓉 +2 位作者 胡伟艳 梅昀 袁凯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0-131,共12页
我国经济尚处于转轨时期,农村市场体制还不完善,正式制度的建设和发展相对滞后,社会资本在农村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鉴于此,本文探讨了社会资本、耕地价值认知与农户耕地保护支付意愿之间相互作用关系,以期为完善耕地... 我国经济尚处于转轨时期,农村市场体制还不完善,正式制度的建设和发展相对滞后,社会资本在农村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鉴于此,本文探讨了社会资本、耕地价值认知与农户耕地保护支付意愿之间相互作用关系,以期为完善耕地保护机制,进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团结提供依据。文章在对社会资本、耕地价值认知和农户耕地保护支付意愿之间关系进行文献综述并提出研究假设基础上,利用武汉"1+8"城市圈483份农户调研数据,在测度农户社会资本和耕地价值认知的基础上,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①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内在的激励机制,对农户耕地保护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资本每增加一个单位,其耕地保护支付意愿程度增加3. 695个单位。②社会资本正向影响农户耕地价值认知,农户耕地价值认知正向促进农户耕地保护支付意愿,表明社会资本对耕地保护支付意愿的影响可通过影响耕地价值认知这一路径进行传导,耕地价值认知起到中介变量的作用。③收入水平在农户耕地价值认知对其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中起到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其影响系数为0. 266,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研究认为,要从加强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方面来增强农户社会资本禀赋的积累;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农户对耕地价值认知水平;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大相关农业补贴和减少非强制性支出来提升农户收入水平;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重视对农户的相关农业技能培训和政策引导;通过工程技术提升耕地总体质量等;共同促进农户耕地保护支付意愿的增强,更好的保护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耕地价值认知 农户耕地保护支付意愿 中介效应模型 武汉“1+8”城市圈
下载PDF
中国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 被引量:39
5
作者 朱庆莹 陈银蓉 +1 位作者 胡伟艳 梅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4-243,共10页
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发展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该文采用熵权法和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分别评价了2004—2016年中国284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区域生态效率;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耦合协调... 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发展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该文采用熵权法和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分别评价了2004—2016年中国284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区域生态效率;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两者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关联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生态效率协调性整体处于轻度失调阶段,但耦合协调度随时间呈逐步增强态势。协调度空间分布整体呈现“东部和中部高,西部低”的格局,且随时间推移发生较小改变。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且随时间推移关联程度先增强后减弱。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正相关类型高高集聚(HH)与负相关类型低高集聚(LH)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而正相关类型低低集聚(LL)和负相关类型高低集聚(HL)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其中,HH、LH和LL型主要以“组团”形式出现,聚集性强,HL型则散乱分布。随时间推移,除HL型外,其余类型空间分布的整体格局较为稳定。应制定科学的环境经济和环境技术政策,加强对城市的差异化监控与管理,合理进行分区管控并推进市域之间的技术与创新合作等来增强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生态效率的协调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 耦合协调度 时空格局 空间关联格局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效率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朱庆莹 涂涛 +5 位作者 陈银蓉 陈坤 梅昀 张逸凡 李岳琦 刘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35-246,共12页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发展对科学化城市管理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在测算2006—2018年产业结构合理化(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发展对科学化城市管理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在测算2006—2018年产业结构合理化(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ISR)、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Industrial Structure Advanced level,ISA)以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Land Use Efficiency,LUE)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城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性的时空格局及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度(DRE)整体处于勉强协调阶段且随时间协调度呈现上升态势;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与土地利用效率协调性(DAE)处于勉强协调向初级协调转变阶段。2)DRE和DAE整体上都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分布格局,区域之间的协调度差异随时间推移有所减小。3)全局自相关结果表明:DRE和DAE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DRE的空间自相关性随时间逐渐减弱,而DAE则变化不明显。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DRE的HH类型区主要在苏浙皖交界区域小范围集聚,L-L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四川东部、贵州西部及云南西南部的部分城市,L-H聚集区零星分布长江中下游各区域的交界地区,H-L聚集区几乎不出现;DAE的H-H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江苏和浙江境内,L-L集聚区零星分布在上游地区、安徽北部及期与江西交界地区,L-H聚集区分布在江苏淮安、浙江舟山和安徽宣城市,H-L聚集区个别年份出现个别城市。研究认为,要针对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效率中低耦合协调度匹配类型,从解决“低水平陷阱”入手,实施差异化的土地与产业调控政策;除此之外,也要充分考虑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土地利用效率联动发展的空间关联性,因地制宜的实施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产业结构 耦合协调度 时空特征 空间关联特征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参照依赖、公平感知与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 被引量:4
7
作者 朱庆莹 陈银蓉 +2 位作者 胡伟艳 梅昀 袁凯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4-92,共9页
研究目的:探讨参照依赖、公平感知与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自我参照和他人参照是影响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两个重要心理参照点,相比于期望和亲戚、朋友的农地转出... 研究目的:探讨参照依赖、公平感知与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自我参照和他人参照是影响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两个重要心理参照点,相比于期望和亲戚、朋友的农地转出状况,自身实际转出状况越好,农地转出满意度越高;他人参照中,与朋友农地转出状况参照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效应最大。(2)公平感知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在参照依赖对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农地转出主导方(政府或村集体)在农地转出前要与农户充分地沟通与交流,了解农户各方面合理诉求和心理预期;要保持农地转出实践中相关政策空间上的平衡与统一;加强农地转出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给与农户更多的人文关怀等提升农户公平感知度;发挥好参照依赖和公平感知的叠加效应;除此之外,也要为农户提供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完善农地转出租金管理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农地转出效益相关政策宣传等;共同增强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参照依赖 公平感知 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 中介效应模型
下载PDF
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增长的EKC验证及特征分解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33
8
作者 袁凯华 甘臣林 +3 位作者 杨慧琳 刘晔 陈银蓉 朱庆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4,共9页
研究目的:量化碳排放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关系特征,对建设用地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研究方法:EKC假说、KAYA恒等式、LMDI分解。研究结果:(1)建设用地总量与工业用地的碳排放EKC关系为倒U型,公共商服与交通用地为N型,居住用地则为U... 研究目的:量化碳排放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关系特征,对建设用地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研究方法:EKC假说、KAYA恒等式、LMDI分解。研究结果:(1)建设用地总量与工业用地的碳排放EKC关系为倒U型,公共商服与交通用地为N型,居住用地则为U型;(2)地均GDP产出和产业用地规模对产业碳排放增长具有正向作用,而单位GDP产业能耗对产业排放增长具有负向效应,其他因素影响较弱;(3)人均GDP和居住用地规模对生活碳排放具有正向效应,而单位GDP生活能耗、单位能耗排放和居住人口密度具有负向效应;(4)交通出行结构、地均出行人口数和交通用地规模对交通碳排放具有正向效应,单位能耗排放和人均能耗强度对交通碳排放具有负向效应。研究结论:各类建设用地扩张均未达到碳排放增长拐点,工业用地扩张的碳排放边际速率降低使得武汉市碳排放增长趋缓,但居住、公共商服和交通碳排放在城市扩张中具备更快的增长趋势,是控制土地利用碳排放的重点;承载功能差异使得驱动建设用地碳排放增长的因素各异,需结合两者增长的耦合关系和不同因素碳效应探讨建设用地低碳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减排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LMDI分解法 建设用地 武汉
下载PDF
总量与结构视角耕地多功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21
9
作者 胡伟艳 朱庆莹 +2 位作者 张安录 George Ayea Karnwie 李景旺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70,共9页
研究目的:从总量与结构视角探讨湖北省耕地多功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方法:熵权法和扩展C-D生产函数分析法。研究结果:(1)总量视角耕地多功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统计上显著为正,结构视角统计上显著为负;(2)本文分为2000—2007... 研究目的:从总量与结构视角探讨湖北省耕地多功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方法:熵权法和扩展C-D生产函数分析法。研究结果:(1)总量视角耕地多功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统计上显著为正,结构视角统计上显著为负;(2)本文分为2000—2007年和2007—2014年两个时段,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4年总量视角耕地多功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大于2000—2007年的正向影响,结构视角的负向影响在两个时段的差异特征与总量视角相同;(3)将研究区分为重点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的研究结果表明,总量视角耕地多功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表现为:重点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而结构视角的负向影响表现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发展区>生态功能区。研究结论:研究区耕地多功能的总量效应比较明显,而多功能之间的多样化协同效应还未得到发挥;不同主体功能区需实施差异化的耕地多功能利用与管理策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与培训,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耕地多功能 农业经济增长 熵权法 扩展C-D生产函数模型
下载PDF
中国省域生态效率时空格局变化及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涂涛 朱庆莹 +1 位作者 梅昀 陈银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0-388,共9页
为了深入研究不同区域生态效率的优化路径,采用Malmquist-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5—2016年中国省域生态效率和Malmquist指数及其构成,并结合要素投入产出松弛率分析探讨了效率低效成因,再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揭示了区域生态效率空间关... 为了深入研究不同区域生态效率的优化路径,采用Malmquist-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5—2016年中国省域生态效率和Malmquist指数及其构成,并结合要素投入产出松弛率分析探讨了效率低效成因,再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揭示了区域生态效率空间关联格局的时空动态特征,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区域生态效率改进策略。结果表明:(1)区域生态效率整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梯度分布格局;随时间推移,除北京、上海、湖南和重庆外,绝大多数省(市)生态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从Malmquist指数分解情况看,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对区域生态效率整体提升作用不明显。但四川、云南、青海、新疆4个西部区域省市的技术效率变化对生态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且北京、贵州的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进步均对生态效率有正向效应。(3)从投入产出要素冗余度看,生态效率低下是由于劳动力、能源、土地和水资源投入冗余以及非期望产出过量,其情况在西部最为严重,中部次之,东部最小。(4)区域生态效率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其空间关联格局随时间推移整体较为稳定,但存在局部变化。各省市投入产出要素存在不同方面和程度的改进空间,可以从加强管理与科技创新、优化投入产出结构、分区协同治理等方面出发,优化区域生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效率 Malmquist-超效率SBM模型 投入产出松弛率 空间自相关 优化策略
下载PDF
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11
作者 朱庆莹 《现代营销(下)》 2013年第5期192-192,共1页
随着事业单位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会计处理实践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影响了固定资产核算的精确性和准确性。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资料扼要分析了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 随着事业单位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会计处理实践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影响了固定资产核算的精确性和准确性。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资料扼要分析了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有效性,完善计处理实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处理 问题 措施 固定资产
下载PDF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12
作者 朱庆莹 《现代商业》 2011年第21期104-105,共2页
伴随着十二五期间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逐渐展开,有关如何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问题也不断被提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探索与思考,将涉及到在固定资产使用中,对其机会成本的估量。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固然需要承担其社会服务功... 伴随着十二五期间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逐渐展开,有关如何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问题也不断被提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探索与思考,将涉及到在固定资产使用中,对其机会成本的估量。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固然需要承担其社会服务功能,为此,固定资产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应根据社会功能目标导向来进行;同时,在满足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内在需求下,还应在市场经济框架内实现其经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创新 探索与思考
下载PDF
国内农地经营规模研究热点与前沿——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伟艳 朱庆莹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8年第4期24-38,共15页
农地经营规模研究对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以CNKI数据库为文献搜索引擎,运用CiteSpace这款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全面梳理1978—2018年国内农地经营规模研究热点与前沿演进情况,为农地经营规模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提... 农地经营规模研究对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以CNKI数据库为文献搜索引擎,运用CiteSpace这款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全面梳理1978—2018年国内农地经营规模研究热点与前沿演进情况,为农地经营规模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借鉴。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农地经营规模的研究主要存在四大核心聚类:规模经营与经营规模"适度"、最佳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地经营规模考虑的政策目标及评价标准和形成适度经营规模的主要途径——土地流转;研究前沿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传承性、拓展性和综合性特征。未来可从多功能视角开展农地经营规模的多尺度动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经营规模 共现图谱 研究热点 前沿演进 CITESPACE
下载PDF
功能与空间形态视角下不同主体功能区耕地利用时空分异特征
14
作者 朱庆莹 何耿毅 +2 位作者 陈坤 陈银蓉 王玉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2024年第11期375-390,共16页
明晰不同主体功能区耕地利用功能与空间形态时空分异特征可为耕地可持续管理与利用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北省所有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经济、自然地理等数据对1995—2019年不同主体功能区耕地利用功能与... 明晰不同主体功能区耕地利用功能与空间形态时空分异特征可为耕地可持续管理与利用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北省所有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经济、自然地理等数据对1995—2019年不同主体功能区耕地利用功能与空间形态开展评价并分析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995—2019年耕地利用生产、社会、生态、总功能分别呈倒“N”形、“W”形、“V”形和“V”形的变化特征;生产、生态、总功能表现为鄂中强于鄂西与鄂东地区,社会功能空间分异较小;生产功能在重点发展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相差不大,却显著强于生态功能区,社会功能在生态功能区最强而重点发展区最弱,生态功能和总功能在农产品主产区最强而在生态功能区最弱。1995—2019年间耕地利用数量、景观格局和空间形态分别呈倒“N”形、“V”形和“N”形变化特征;鄂中地区数量形态值高于鄂西与鄂东地区,而鄂西与鄂东之间差异不大;景观格局、空间形态值呈现鄂中地区最高而鄂西地区最低的分异格局;数量形态值在重点发展区和农产品主产区较高,景观格局形态值和空间形态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发展区、生态功能区且十分显著。1995—2019年耕地利用总形态值呈“V”形变化态势;在功能和空间形态的叠加影响下,整体呈现出鄂中地区较高,而鄂东和鄂西地区较低的分异格局;主体功能区上由大到小依次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发展区、生态功能区。不同主体功能区在社会经济条件、功能定位、耕地资源禀赋等方面异质性明显,应采取差异化的调控政策,优化耕地利用的功能与空间形态,服务于湖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形态 时空分异 病态指数分析法 主体功能区 湖北省
下载PDF
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时空格局的动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78
15
作者 朱庆莹 胡伟艳 赵志尚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3-153,共11页
以湖北省为例,利用2000、2005、2010和2013年的社会经济、土壤和气象等数据,运用Spearman秩相关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揭示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的时空格局及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物质产出、净固碳、景观美学功能一直处于增加态势,其... 以湖北省为例,利用2000、2005、2010和2013年的社会经济、土壤和气象等数据,运用Spearman秩相关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揭示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的时空格局及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物质产出、净固碳、景观美学功能一直处于增加态势,其中物质产出功能增长较快,景观美学功能增长较慢;水源涵养功能变化平稳,劳动力承载功能不断减弱。(2)耕地功能之间主要表现为协同关系;随时间推移,部分功能之间由协同转为权衡,并且协同程度逐渐减弱而权衡程度逐步增强。(3)空间尺度上,相同耕地功能的协同类型多以'组团'形式出现,聚集性较强,权衡类型无明显聚集区域,大多零星分布在协同类型的周围,水源涵养和景观美学功能的权衡与协同格局比较稳定,剩余三种功能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不同耕地功能之间的协同类型既有明显的'组团区',又有零星分布区,权衡类型也有类似特点,其中,净固碳与水源涵养、物质产出与景观美学、物质产出与水源涵养、景观美学与水源涵养的权衡与协同格局随时间推移较稳定,其余功能之间权衡与协同格局发生不同程度变化。研究认为,在改善耕地本底质量,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向和发展观光农业的同时,应加强县域内各部门之间以及县际之间的合作,科学划定耕地保护与利用区;共同促进耕地多功能的协同利用,增强耕地多功能的总体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权衡与协同 生态功能 景观美学功能 Spearman秩相关 空间自相关 湖北省
原文传递
资本禀赋与农户耕地保护支付意愿关系——基于城镇近郊区与城镇远郊区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庆莹 陈银蓉 +2 位作者 袁凯华 王晓妹 甘臣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85-1895,共11页
在对资本禀赋与农户耕地保护支付意愿的关系进行文献综述并提出研究假说的基础上,基于武汉"1+8"城市圈483份农户调研数据,利用order 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有33.5%的农户愿意每月支付20元左右资... 在对资本禀赋与农户耕地保护支付意愿的关系进行文献综述并提出研究假说的基础上,基于武汉"1+8"城市圈483份农户调研数据,利用order 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有33.5%的农户愿意每月支付20元左右资金来保护耕地,整体水平偏低;城镇远郊区农户有更强的耕地生计依赖,相比于城镇近郊区,支付意愿更强。(2)从各个模型中的显著型变量来看,除经济资本中的家庭年总收入外,其余资本禀赋对耕地保护支付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3)整体上,相比于经济和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户耕地保护支付意愿的影响效应更强。(4)城镇近郊区和城镇远郊区农户资本禀赋对耕地保护支付意愿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相比城镇远郊区,除与亲朋邻里关系状况外,城镇近郊区其余农户资本影响效应较大;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资本中的家庭年总收入、家庭劳动力总人数以及社会资本中在群众会议中的发言情况只对城镇近郊区农户影响效应显著;对村集体信任程度等村庄型和与亲朋邻里关系程度邻里型社会资本都对城镇远郊区农户耕地保护支付意愿产生重要影响,而城镇近郊区仅是与亲朋邻里关系程度邻里型社会资本产生效应。应积极组建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升农户储蓄水平;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社会集体活动组织以加强农户之间、农户与村干部之间的交流;尤其加强城镇远郊区农村集体组织建设等来加强农户资本禀赋积累;进一步加强农户农业生产补贴;以此增强农户耕地保护支付意愿,促进更好的保护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禀赋 农户耕地保护支付意愿 order logistic模型 武汉“1+8”城市圈
原文传递
基于碳减排目标的省域碳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袁凯华 张苗 +3 位作者 甘臣林 陈银蓉 朱庆莹 杨慧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9,共9页
基于低碳社会背景和碳减排目标,通过构建生态补偿理论框架,设定补偿模式、衡量准则、标准和补偿系数,建立了省域横向碳生态补偿模型,并对各省份进行了量化实证。结果表明:(1) 2015年,各省(除云南外)碳排放均大于碳吸收量,净碳排放总量达... 基于低碳社会背景和碳减排目标,通过构建生态补偿理论框架,设定补偿模式、衡量准则、标准和补偿系数,建立了省域横向碳生态补偿模型,并对各省份进行了量化实证。结果表明:(1) 2015年,各省(除云南外)碳排放均大于碳吸收量,净碳排放总量达274. 60×103万t;(2)碳排放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呈从东至西递减的态势,而各省碳汇是造成地均碳排放和建设用地地均碳排放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3)区内14省超出生态补偿阈值2 635. 30万t,以最适补偿水平需支付163. 00亿元,16省未达到生态补偿阈值,可获补偿91. 11亿元;(4)受经济发展水平、生态资源本底、碳排放目标强度等因素影响,生态补偿结果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空间同质,整体呈"东付西补"的分布状态。最后从构建以中央为主导的生态补偿模式、建立碳收支账户和完善多样化补偿方式等角度对省域横向碳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设提出了建议,以求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生态补偿 土地利用 低碳经济 省域 碳减排目标
原文传递
农户分化、城镇住房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杨慧琳 袁凯华 +1 位作者 朱庆莹 陈银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4-53,共10页
通过对武汉城市圈9市10个乡镇16个行政村483名农户的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法,深入分析农户分化、城镇住房对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分化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促进作用,且随着农... 通过对武汉城市圈9市10个乡镇16个行政村483名农户的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法,深入分析农户分化、城镇住房对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分化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促进作用,且随着农户分化程度深化,其影响效果逐步加强;(2)城镇住房居住效应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财富效应表现为负向影响,总效应为正向促进作用;(3)城镇住房对不同分化程度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由纯农型农户向非农型农户转型过程中,城镇住房促进作用逐步加强,但在部分特征样本群中其影响效果存在"瓶颈期"。鉴于此,为促进农户参与宅基地有偿退出,应继续推进农村非农经济发展,提升农户非农就业水平,同时将住房保障政策与宅基地退出制度安排长期有效匹配,在通过社会整体制度安排为农户家庭提供非农经济基础与社会保障条件的基础上,有序开展和推进宅基地退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退出 农户分化 城镇住房 财富效应 居住效应
原文传递
农户生计资本异质对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以江汉平原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银蓉 张蓓 朱庆莹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73-2085,共13页
研究农户生计资本异质对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对促进农地流转、优化农地流转绩效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1017户农户家庭为实证,在对农户生计资本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计资... 研究农户生计资本异质对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对促进农地流转、优化农地流转绩效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1017户农户家庭为实证,在对农户生计资本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异质对流转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地区的农户社会资本水平较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水平较高;农户的金融资本不影响农户的农地流转决策,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鄂西圈农户的农地质量、承包地面积、固定资产种类数、家庭劳动力占比、非农劳动力人数、家庭年人情支出对农地转入或转出有正向影响,农地灌溉条件和家庭劳动力最高学历对该地农地转入或转出有负向影响,江汉平原地区农户的承包地面积、固定资产种类数、家庭牲畜种类数和家庭年人情支出对农地转入或转出均有正向影响。因此,两区域都应做好农地保护工作,提高农户自然资本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农户劳动力资本水平;江汉平原应鼓励有条件的农户饲养一定数量牲畜,加强金融支持;鄂西圈应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便捷度,提升村民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地区经济,提升农户的金融资本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资本 农地流转决策 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 江汉平原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