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联合研究助力长江经济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1
作者 聂冲 王丽婧 +2 位作者 杨鹊平 周娟 朱延忠 《世界环境》 2024年第4期56-57,共2页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牢牢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根本问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牢牢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根本问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当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新质生产力强力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持力,且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其“质优”很大程度就体现在绿色发展上。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战略定位 绿色生产力 战略导向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优先 高质量发展 质态
下载PDF
基于叶绿素荧光遥感的长江流域植被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气候驱动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聂冲 陈星安 +4 位作者 杨鹊平 朱延忠 徐睿 邓陈宁 周娟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00-2209,共10页
植被生产力反映了陆地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碳量.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由于区域尺度植被生产力估算不够精准,导致了目前长江流域植被生产力现状及演变规律不清、关键驱动因子... 植被生产力反映了陆地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碳量.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由于区域尺度植被生产力估算不够精准,导致了目前长江流域植被生产力现状及演变规律不清、关键驱动因子研究不充分的问题.本研究选取最新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数据来表征长江流域植被生产力,基于全球陆地数据同化系统(GLDAS v.5)数据集,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系统辨识了长江流域SIF的时空演变规律,解析了SIF对降水、温度、净辐射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①2001−2020年,长江流域SIF年均值为(0.25±0.08)mW/(m^(2)·nm·sr),SIF随着纬度的增加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随着经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汉江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SIF均相对较高,金沙江石鼓以上流域和金沙江石鼓以下流域SIF均相对较低.②2001−2020年长江流域SIF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增加速率为0.002 mW/(m^(2)·nm·sr·a),乌江流域、宜宾至宜昌段长江干流区间和鄱阳湖流域的SIF增长率均较高,30.34%的金沙江石鼓以上流域和47.21%的太湖流域SIF存在减少趋势.③降水、温度和净辐射对长江流域SIF变化的贡献度分别为16.41%±9.59%、49.29%±10.79%和34.30%±14.99%.研究显示,2001−2020年长江流域植被生产力有显著增加的趋势,温度对长江流域植被生产力变化起着主导作用.本研究可提高对长江流域植被气候变化适应性的认识,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增汇减排政策的制定及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植被生产力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
下载PDF
春季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浮游动物空间分布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7
3
作者 朱延忠 刘录三 +1 位作者 郑丙辉 王瑜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5,共7页
于2009年4月15-23日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32个站位的浮游动物生态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并利用PRIMER生物统计学软件中的PCA、BIOENV和RELATE程序分析了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 于2009年4月15-23日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32个站位的浮游动物生态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并利用PRIMER生物统计学软件中的PCA、BIOENV和RELATE程序分析了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发现浮游动物成体72种,浮游幼虫9种,合计种类数为81。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和拿卡箭虫(Sagitta nagae)为主要优势种。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可分为河口半咸水类群、近岸低盐类群、广盐类群和外海高温高盐类群4大类。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100.1个/m3,平均生物量为154.1 mg/m^3。丰度和生物量都是长江口外过渡区最高,杭州湾最低,经统计分析,影响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的环境因子是盐度、温度和ch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丰度 生物量 空间分布 长江口
下载PDF
福建沙埕港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13
4
作者 朱延忠 陈洪举 刘光兴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3-950,共8页
根据沙埕港2006年1月和4月冬、春季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和生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并利用PRIMER统计软件中的PCA、BIOENV和RELATE程序探讨了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经鉴定共有浮游动物77个种类(... 根据沙埕港2006年1月和4月冬、春季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和生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并利用PRIMER统计软件中的PCA、BIOENV和RELATE程序探讨了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经鉴定共有浮游动物77个种类(含浮游幼虫15类)。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是2个航次共有的优势种,桡足幼体在2个航次中也都占优势。与1990年调查相比,浮游动物丰度大幅下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已发生了较大改变。沙埕港的浮游动物大致可分为河口型类群、沿岸型类群和近海型类群。冬季航次浮游动物的平均总丰度为20.6 ind/m3,春季航次为92.2 ind/m3,低于福清湾浮游动物同期调查结果。浮游动物总丰度分布均为由湾口向湾顶递减的趋势。春季的浮游动物总丰度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冬季,冬季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呈现湾中、西部高,湾口、湾顶低的趋势,而春季浮游动物多样性分布比较均匀。经统计分析,影响冬季和春季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盐度、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埕港 浮游动物 群落特征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基于MCI的厦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健康状况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朱延忠 周娟 +3 位作者 林岿璇 刘静 蔡文倩 刘录三 《广西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549-557,共9页
[目的]对厦门湾的底栖动物群落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构建合适的评价方法,并据此判断厦门湾的底栖生态质量状况。[方法]以2011年3月、6月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以及M-AMBI(Multivari... [目的]对厦门湾的底栖动物群落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构建合适的评价方法,并据此判断厦门湾的底栖生态质量状况。[方法]以2011年3月、6月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以及M-AMBI(Multivariate-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作为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指数(macrozoobenthos community index,MCI)的指标,在等权重加和的基础上获得MCI值。[结果]3月份厦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质量差于6月份,且以同安湾的质量最差,东部和西部海域的则最好;九龙江口河口区的群落质量状况呈现明显的空间梯度,沿河口向外、向北部逐渐变好。[结论]厦门湾底栖动物群落之间的时空差异与多种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有关,而MCI能够较为敏感地响应这种时空变化,适用于评价厦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质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Shannon-Wiener 生物多样性指数 Margalef丰富度指数 M-AMBI MCI 厦门湾
下载PDF
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6
作者 邹天森 杨鹊平 +2 位作者 申璐 朱延忠 《地图》 2024年第1期16-31,共16页
长江经济带因长江而生、因长江而兴。保护长江不仅是生态课题,更是发展课题如何在长江经济带上答好“生态答卷”,需要笃行不怠,久久为功。保护好长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无尽的潜力和后劲,更好地支掌和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 长江经济带因长江而生、因长江而兴。保护长江不仅是生态课题,更是发展课题如何在长江经济带上答好“生态答卷”,需要笃行不怠,久久为功。保护好长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无尽的潜力和后劲,更好地支掌和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 高水平
下载PDF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与建议 被引量:5
7
作者 朱延忠 周娟 +3 位作者 赵艳民 聂冲 任颖 矫旭东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2年第17期24-26,共3页
长江流域生态地位突出。本文重点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长江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如下建议: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系统谋划“十四五”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聚焦突出问题... 长江流域生态地位突出。本文重点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长江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如下建议: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系统谋划“十四五”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聚焦突出问题,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加快形成长江流域绿色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生态 水环境 水资源 长江大保护
下载PDF
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被引量:59
8
作者 王瑜 刘录三 +3 位作者 舒俭民 刘存歧 朱延忠 田志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5-580,共6页
为掌握白洋淀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对白洋淀8个典型采样点进行了采样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133种(属),群落组成以绿藻、硅藻和蓝藻为主;春季以绿藻和硅藻为优势门类,小球藻、尖尾蓝隐藻、不定微囊藻为优势种(属),浮游植物的密度... 为掌握白洋淀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对白洋淀8个典型采样点进行了采样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133种(属),群落组成以绿藻、硅藻和蓝藻为主;春季以绿藻和硅藻为优势门类,小球藻、尖尾蓝隐藻、不定微囊藻为优势种(属),浮游植物的密度在496×104-6256×104cells/L之间,平均密度为2384×104cells/L;夏季以绿藻和蓝藻为优势门类,小球藻、粗状细鞘丝藻、肾形藻为优势种(属),浮游植物的密度在318×104-4630×104cells/L之间,平均密度为1785×104cells/L,与2005年以来对白洋淀进行的2次浮游植物生态调查结果比较表明,浮游植物密度出现显著上升.应用修正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和优势种评价法对白洋淀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白洋淀多数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下载PDF
渤海湾近岸海域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48
9
作者 王瑜 刘录三 +2 位作者 刘存歧 朱延忠 徐海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0-436,共7页
2008年4月下旬在渤海湾近岸海域进行了21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99种,其中包括多毛类24科45种,软体动物15科19种,棘皮动物3科3种,甲壳动物18科25种,其他类群7种. 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现象不明显,优... 2008年4月下旬在渤海湾近岸海域进行了21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99种,其中包括多毛类24科45种,软体动物15科19种,棘皮动物3科3种,甲壳动物18科25种,其他类群7种. 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现象不明显,优势度指数大于1%的物种仅有7种,分别为黄海埃刺梳鳞虫、深钩毛虫、不倒翁虫、豆形胡桃蛤、长尾虫、绒毛细足蟹、纽虫. 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总栖息密度平均值为228.81 m^-2,总生物量平均值为36.03 g/m^2;其中多毛类的平均栖息密度为71.43 m^-2,生物量为2.95 g/m^2;软体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76.19 m^-2,生物量为8.28 g/m^2;棘皮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6.90 m^-2,生物量为16.69 g/m^2;甲壳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53.10 m^-2,生物量为4.53 g/m^2. 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为0-4.18,平均值为2.99;丰富度指数为0-2.97,平均值为1.71;均匀度指数为0.51-1,平均值为0.84. 与1959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的渤海底栖生物调查结果比较表明,近半个世纪以来渤海湾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显著升高,群落结构有所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大型底栖动物 近岸海域 群落特征
下载PDF
三峡水库支流营养状态评价方法 被引量:43
10
作者 许秋瑾 郑丙辉 +2 位作者 朱延忠 李涵 蒋丽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综合应用国内外湖库营养控制标准的制订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综合营养指数校验法,并对三峡库区支流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结果显示,调查期间,30条支流中,19条支流的平均营养状态指数为富营养化水平,11条支流的平均营养... 综合应用国内外湖库营养控制标准的制订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综合营养指数校验法,并对三峡库区支流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结果显示,调查期间,30条支流中,19条支流的平均营养状态指数为富营养化水平,11条支流的平均营养状态指数为中营养水平.4~9月各支流的平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值均达到富营养化水平,8月份出现最大值(55.43),显示春、夏季节库区支流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较高,应为控制库区富营养化发生的敏感时期.与目前国内传统的由"七五"期间调查的26个湖泊总结得出的"湖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的评价方法相比,综合营养指数校验法的评价结果比较符合三峡水库支流的实际水质状况,适用于三峡水库支流的富营养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营养状态
下载PDF
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光兴 陈洪举 +1 位作者 朱延忠 齐衍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9-794,共6页
长江三峡工程自2003年6月1日-10日进行一期蓄水。为研究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对长江口环境的影响,在一期蓄水后组织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环境的综合调查。根据采集的大中型和中小型浮游生物样品的分析数据,结合环境参数,对长江河口及邻近海... 长江三峡工程自2003年6月1日-10日进行一期蓄水。为研究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对长江口环境的影响,在一期蓄水后组织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环境的综合调查。根据采集的大中型和中小型浮游生物样品的分析数据,结合环境参数,对长江河口及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多元分析,研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浮游动物种类数为289个(含31种浮游幼虫)。据各站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丰度,用聚类分析法可将该水域的浮游动物分为4个群落。整个调查海区,中华哲水蚤最占优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夏季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三峡工程 长江口 群落结构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镜泊湖浮游藻类功能群的演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2
作者 林岿璇 汪星 +4 位作者 王瑜 周娟 刘录三 朱延忠 夏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0-528,共9页
2013年5月、9月及10月采集了镜泊湖26个位点的浮游藻类,并对所采集的藻类进行了功能群划分.结果显示:镜泊湖的浮游藻类可以分为21个功能群,即C、D、F、G、H1、J、L_O、M、MP、N、P、S1、S2、S_N、T、W1、W2、X1、X2、X3、Y[限于篇幅,各... 2013年5月、9月及10月采集了镜泊湖26个位点的浮游藻类,并对所采集的藻类进行了功能群划分.结果显示:镜泊湖的浮游藻类可以分为21个功能群,即C、D、F、G、H1、J、L_O、M、MP、N、P、S1、S2、S_N、T、W1、W2、X1、X2、X3、Y[限于篇幅,各功能群的代表性属(种)和生境特征见表1].不同时期调查的藻类优势功能群存在明显差异,其中,D(适宜较浑浊的浅水水体)、J(适宜混合型高富营养浅水水体)、MP(适宜扰动频繁的浑浊型浅水水体)、X1(适宜混合程度较高的富营养浅水水体)在三次调查中的优势度均>0.02,成为镜泊湖的绝对优势功能群,镜泊湖藻类优势功能群不同时期的演替规律为5月的D+MP+X1+X2经9月的X1+P+MP+LO+J转变成10月的X1+P+MP.CCA分析结果显示,镜泊湖藻类功能群分布受水环境因子影响较为明显.整体上,水温、ρ(DO)、SD、EC、ρ(COD_(Mn))及ρ(NH_3-N)是影响镜泊湖藻类功能群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泊湖 藻类功能群 优势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河流生态系统指示生物与生物监测:概念、方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黎 王瑜 +2 位作者 林岿璇 朱延忠 刘录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36,共11页
综述了河流生物监测的概念、常用指示生物与监测指标、国外相对完善的技术体系及发展趋势。大型底栖动物、着生藻类、鱼类是河流生物监测中最常使用的指示生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详述了这些类群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及... 综述了河流生物监测的概念、常用指示生物与监测指标、国外相对完善的技术体系及发展趋势。大型底栖动物、着生藻类、鱼类是河流生物监测中最常使用的指示生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详述了这些类群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及用于生物监测的优点。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指数、多参数指数、多变量指数及功能性指数。许多国家和地区(如英国、美国、欧盟等)都已经将生物监测纳入水环境管理系统,并开发出自己的技术体系。未来的河流生物监测中,功能性指数的应用会越来越多,分子技术的介入也会为提高分类辨识度和检测遗传多样性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最后,思考并总结了国内河流生物监测的现状及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系统 生物监测 指示生物 综述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构建及其适用性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瑜 李黎 +3 位作者 林岿璇 朱延忠 夏阳 刘录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30,共11页
利用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河流健康状态,对于水环境管理决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大型底栖动物构建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并评价松花江流域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在松花江主要干支流设定37个采样点,分别于2016年6、9月进行环境因子... 利用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河流健康状态,对于水环境管理决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大型底栖动物构建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并评价松花江流域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在松花江主要干支流设定37个采样点,分别于2016年6、9月进行环境因子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最终从28个候选参数中确定了种类总数、摇蚊种类数、敏感种百分比、Hilsenhoff指数、Marglef指数作为核心参数构建B-IBI。通过0~10赋分法,计算得到了松花江流域全部采样点的生物完整性评价得分。结果显示,松花江流域内60%区域生物状态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另外,B-IBI能够综合反映松花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生境质量、理化水质等,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系统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健康评价 松花江
下载PDF
北黄海浮游桡足类分类学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刘光兴 姜强 +1 位作者 朱延忠 陈洪举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9-96,共8页
根据2006—2007年在北黄海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浮游动物生态调查,结合1959年至今该海域的主要历史资料,建立了较全面的北黄海浮游桡足类主名录,计算了该海域浮游桡足类的分类学多样性指数,研究了分类学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及平面分布,并根据... 根据2006—2007年在北黄海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浮游动物生态调查,结合1959年至今该海域的主要历史资料,建立了较全面的北黄海浮游桡足类主名录,计算了该海域浮游桡足类的分类学多样性指数,研究了分类学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及平面分布,并根据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对北黄海浮游桡足类群落稳定性进行了判断。结果显示,北黄海浮游桡足类共记录44种,隶属于4目、14科、21属;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的理论平均值分别为82.2和334.4;调查期间4个航次浮游桡足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均高于北黄海总体桡足类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分类多样性指数(Δ)冬季最高,秋季略高于春季,夏季最低;分类差异指数(Δ*)秋季最高,冬季次之,春季最低;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夏、春季高于秋、冬季;各调查站位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分布不均匀,这与黄海暖流以及黄海冷水团的存在有关;调查海区4个航次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值均落在北黄海总体桡足类的95%置信漏斗曲线内,北黄海浮游桡足类群落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黄海 浮游桡足类 分类学多样性 分类学差异
下载PDF
福建罗源湾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5
16
作者 齐衍萍 陈洪举 +1 位作者 朱延忠 刘光兴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6,共8页
根据2005年9月和2006年5月在福建罗源湾13个站位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结合环境参数对罗源湾秋季、春季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多元分析,探讨了罗源湾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2航次共鉴定浮游动物70种,浮游幼虫20类。... 根据2005年9月和2006年5月在福建罗源湾13个站位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结合环境参数对罗源湾秋季、春季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多元分析,探讨了罗源湾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2航次共鉴定浮游动物70种,浮游幼虫20类。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和丰度与1980年代相比大幅度下降,反映出种类组成已发生很大变化。根据各站位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丰度,用聚类分析法将浮游动物划分为2个群落。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秋季和春季罗源湾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分别为盐度和叶绿素a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源湾 浮游动物 群落 聚类分析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富营养化指标原因变量参照状态的确定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郑丙辉 周娟 +2 位作者 刘录三 林岿璇 朱延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780-2789,共10页
河口区参照状态的确定是营养盐基准制定的核心步骤。采用参照点或观测点指标频数分布曲线法,利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1992—2010年的调查数据,针对长江口外海区及舟山海区富营养化指标的原因变量,即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进行参照状态值的确... 河口区参照状态的确定是营养盐基准制定的核心步骤。采用参照点或观测点指标频数分布曲线法,利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1992—2010年的调查数据,针对长江口外海区及舟山海区富营养化指标的原因变量,即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进行参照状态值的确定。经分析,长江口外海区无机氮各季节参照状态可确定如下:春季为0.317mg/L、夏季为0.273 mg/L、秋季为0.211mg/L,活性磷酸盐各季节参照状态:春季为0.014mg/L、夏季为0.009 mg/L、秋季为0.018 mg/L;舟山海区无机氮各季节参照状态确定如下:春季为0.372mg/L、夏季为0.273 mg/L、秋季为0.441 mg/L,活性磷酸盐各季节参照状态:春季为0.020mg/L、夏季为0.018 mg/L、秋季为0.029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照状态 富营养化指标 无机氮 活性磷酸盐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
下载PDF
我国东部与云贵湖区富营养化控制标准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许秋瑾 朱延忠 +1 位作者 郑丙辉 赵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46-2051,共6页
以我国东部湖区及云贵湖区主要湖泊2005~2008年的监测数据和国际公认的湖泊富营养化叶绿素a含量分级为基础,通过频率统计方法,对叶绿素a、总氮(TN)、总磷(TP)、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根据反退化原则,计算... 以我国东部湖区及云贵湖区主要湖泊2005~2008年的监测数据和国际公认的湖泊富营养化叶绿素a含量分级为基础,通过频率统计方法,对叶绿素a、总氮(TN)、总磷(TP)、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根据反退化原则,计算了两湖区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的建议值.结果表明,东部湖区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标准的建议值为TN:1.65mg/L,TP:0.100mg/L,SD:0.45m,CODMn:4.50mg/L;云贵湖区为TN:1.00 mg/L,TP:0.045 mg/L,SD:1.10m,CODMn:4.00mg/L.云贵高原湖区氮磷营养盐控制指标值绝对值低,相应控制标准比东部平原湖区严,主要原因是东部平原湖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目前的水环境总体质量劣于云贵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湖区 云贵湖区 富营养化 标准 频率统计
下载PDF
环渤海潮间带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海博 蔡文倩 +3 位作者 林岿璇 刘录三 朱延忠 周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39-1345,共7页
对2008年9月在环渤海11个潮间带进行生态调查所获得的30个生物样品,以及对现场测定的温度,pH和ρ(DO)与沉积物样品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环渤海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共发现... 对2008年9月在环渤海11个潮间带进行生态调查所获得的30个生物样品,以及对现场测定的温度,pH和ρ(DO)与沉积物样品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环渤海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76种,其中多毛类动物25种,软体动物24种,甲壳动物19种,其他类动物8种.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67.40±187.30)m-2与(100.90±56.40)g/m2.数据分析显示,环渤海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种不明显,优势度大于1%的仅有4种,分别为托氏昌螺、四角蛤蜊、哈氏美人虾和中华近方蟹.物种多样性指数则以位于渤海口的莱州湾最高,为1.909.11个采样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总体较低,相似系数约为20%.相关分析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与底质类型显著相关,而与温度,pH和ρ(DO)无明显的对应关系.与历史资料相比,过去的30 a,环渤海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因周围生存环境的变化以及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而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群落特征 环渤海
下载PDF
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构建及生物基准的确定 被引量:8
20
作者 蔡文倩 朱延忠 +2 位作者 林岿璇 夏阳 刘录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91-2799,共9页
基于2009~2013年7个航次渤海湾天津段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水质、沉积物环境数据,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果,首次尝试采用AZTI海洋生物指数以及水质和沉积物质量确定参考点,同时采取标准化方法筛选生物指标,确定各指标的阈值分级标准,从而... 基于2009~2013年7个航次渤海湾天津段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水质、沉积物环境数据,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果,首次尝试采用AZTI海洋生物指数以及水质和沉积物质量确定参考点,同时采取标准化方法筛选生物指标,确定各指标的阈值分级标准,从而构建出生物完整性指数.取参考点生物完整性指数值的90%分位数作为基准值,得出该海域生物基准值为5.适用性验证结果表明,生物完整性指数能够较好地指示研究区受干扰的生态质量状况,较为敏感地响应营养盐及重金属压力,也适用于评价该区域的底栖生态质量状况.因此,采用生物完整性指数法来确定生物基准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生物基准 渤海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