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降解地膜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傅玺豪 朱建强 +4 位作者 范先鹏 闫仁凯 张志毅 王玲 倪承凡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为明确不同材质生物可降解地膜对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生长发育的影响,选用聚乙烯地膜(PE)、天然产物类(PM1、PM2)、合成聚合物类降解膜[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等](PM3、PM4、PM5)进行田间试验,观... 为明确不同材质生物可降解地膜对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生长发育的影响,选用聚乙烯地膜(PE)、天然产物类(PM1、PM2)、合成聚合物类降解膜[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等](PM3、PM4、PM5)进行田间试验,观察不同地膜的增温作用、降解性能和不同地膜覆盖下辣椒的生长性状。结果表明,辣椒生育前期(覆膜后0~52 d)是地膜增温的主要时期,覆膜种植主要提高该时期0~5 cm和5~10 cm土层各时间段土壤温度。其中,PM5的增温效果与PE相近,5~10 cm和10~15 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比CK(露地种植)提高了2℃以上。地膜覆盖使辣椒株高在覆膜后24~47 d得到明显生长,平均增长了20.28 cm,在覆膜后39 d,PM5比CK提高了8.2 cm;不同覆膜处理的辣椒叶绿素SPAD在覆膜后23 d存在显著差异,PM5和PE显著高于CK,分别提高了5.67和3.70。地膜覆盖对辣椒产量的影响表现为PM3、PM4、PM5处理的辣椒总产量均显著高于CK,分别提高了4 123、4 445、5 552 kg/hm^(2),其增产效果接近或优于PE,其中PM5对辣椒产量提升的效果最明显。因此,辣椒露天栽培推荐使用厚度为0.01 mm,主要成分为PBAT、PHA的可降解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地膜 降解材质 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旱涝急转对玉米叶片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漆栋良 朱建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147,共7页
为研究旱涝急转对玉米叶片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春玉米“宜丹629”为供试材料,2021年在测坑条件下,设置拔节期旱(drought,D)、涝(waterlogging,W)、旱急转轻涝(drought-light waterlogging,D-LW)、旱急转中涝(drought-moderate water... 为研究旱涝急转对玉米叶片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春玉米“宜丹629”为供试材料,2021年在测坑条件下,设置拔节期旱(drought,D)、涝(waterlogging,W)、旱急转轻涝(drought-light waterlogging,D-LW)、旱急转中涝(drought-moderate waterlogging,D-MW)、旱急转重涝(drought-heave waterlogging,D-HW)、和正常供水(control,CK)6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组合下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灌浆期叶片叶绿素仪(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_(n)),成熟期籽粒产量及其构成。结果表明,与CK相比,D-LW处理抽雄期和灌浆期玉米叶片的SPAD值、SOD、POD、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P_(n)和成熟期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差异不显著,其籽粒产量维持在较高水平(7 810.3kg/hm~2),说明旱急转轻涝不会加速玉米叶片的衰老,从而稳定籽粒产量。而其他水分胁迫处理显著降低各监测时期玉米叶片SPAD值、SOD、POD、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_(n),明显提高MDA含量,使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减少,最终显著降低产量(较CK下降13.3%~72.7%)。整体上,D-MW和D-HW处理明显加速玉米叶片衰老,严重抑制籽粒产量。综上,拔节期旱后急转轻涝对玉米叶片SPAD值、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_(n)有补偿作用,从而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研究结果为玉米应对旱涝急转灾害和灌排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光合作用 旱涝急转 抗氧化酶活性 玉米
下载PDF
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提升土壤肥力、养分利用和玉米产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凯 杜延全 +3 位作者 张西兴 王明伟 李延锋 朱建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2,共7页
为探究不同有机物料的施肥效应,指导有机物料合理利用,促进作物高产稳产。进行了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试验,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单施化肥(CK)、羊粪+化肥(AF)、木薯渣+化肥(PF)、木本泥炭+化肥(MF)、味精废浆料+化肥(IF)... 为探究不同有机物料的施肥效应,指导有机物料合理利用,促进作物高产稳产。进行了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试验,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单施化肥(CK)、羊粪+化肥(AF)、木薯渣+化肥(PF)、木本泥炭+化肥(MF)、味精废浆料+化肥(IF),研究了等有机物料与化肥用量条件下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AF、PF、MF和IF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升了8.96%、18.60%、7.93%和24.67%,且各处理提升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MF处理降低了土壤电导率,除AF处理外,其他处理均降低了土壤pH;其中,IF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PF处理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最高,AF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施用有机物料增加了玉米植株的养分含量和积累量,提高了玉米产量;其中,IF处理玉米茎叶的氮和钾含量与积累量均最高,籽粒的钾积累量也最高;AF处理玉米茎叶的磷含量和积累量最高,籽粒的钾含量也最高;PF处理玉米籽粒的磷含量和积累量最高。施用有机物料提高了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其中,MF处理玉米穗粒数最多,PF处理玉米穗重最高,IF处理玉米百粒重最高;相比CK,AF、PF、MF和IF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9.97%、16.22%、7.65%和17.03%,其中,IF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可见,不同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均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玉米养分吸收利用,提高玉米产量,但不同有机物料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土壤肥力 养分吸收 产量 玉米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的影响
4
作者 张露 朱建强 +4 位作者 李滔 章叶飞 万肖 刘章勇 杨军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91-99,共9页
为改善稻田养殖水体水质,2019年3月—5月,在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农业科技园稻虾种养模式试验基地(30°22'12"N,112°4'12"E)的3块稻田中分别施用芽孢杆菌(YB)、光合菌(GH)和不施菌剂(CK),每块1100 m^(2),并... 为改善稻田养殖水体水质,2019年3月—5月,在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农业科技园稻虾种养模式试验基地(30°22'12"N,112°4'12"E)的3块稻田中分别施用芽孢杆菌(YB)、光合菌(GH)和不施菌剂(CK),每块1100 m^(2),并以不透水围隔分隔为4个重复小田块,研究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的幼体期、成体期和成熟期施用微生物菌剂对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影响。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06种,其中YB(85种)>CK(82种)>GH(80种),不同处理浮游植物种类数在不同养殖期不同,各处理组主要优势种为拟菱形弓形藻(Schroederia nitzschioides)、假鱼腥藻属(Pseudanabaena sp.)、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和具尾蓝隐藻(Chroomonas caudata)。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10×10^(6)~20.45×10^(6)cells·L^(-1)和1.40~8.22 mg·L^(-1),均以绿藻、蓝藻和隐藻占优势。浮游植物丰度总体表现为YB>GH>CK,幼体期和成体期浮游植物生物量总体表现为YB>GH>CK,成熟期表现为CK>YB>GH。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YB和GH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高于CK,稻田水体水质整体为清洁-中污染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水温、溶解氧和营养盐是影响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综上所述,在稻田养殖水体中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和改善稻田水体水质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但改善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微生物菌剂 稻田 克氏原螯虾
下载PDF
不同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杨凯 杜延全 +3 位作者 张西兴 王明伟 李延锋 朱建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228,共7页
为减少土壤土传病害,保障农田土壤健康,指导有机物料合理利用,在有机物料用量和化肥用量一致的基础上,设置单施化肥(CK)、羊粪+化肥(A)、木薯渣+化肥(P)、木本泥炭+化肥(M)、味精废浆料+化肥(I)5个处理,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进行了有机物料... 为减少土壤土传病害,保障农田土壤健康,指导有机物料合理利用,在有机物料用量和化肥用量一致的基础上,设置单施化肥(CK)、羊粪+化肥(A)、木薯渣+化肥(P)、木本泥炭+化肥(M)、味精废浆料+化肥(I)5个处理,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进行了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试验,观察了不同处理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降低了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但提高了真菌群落丰富度,其中味精废浆料配施化肥处理的真菌群落丰富度最高,各处理土壤中优势真菌门类均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孢菌门。施用有机物料后,木薯渣、木本泥炭和味精废浆料处理的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均增加,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均降低;而羊粪处理表现出相反趋势,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是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其次为有机质、电导率和速效钾,而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影响较小。另外,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可以提高腐生营养型和共生营养型真菌的比例,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其中以木本泥炭与化肥配施的效果更显著,这有利于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为作物生产提供健康的土壤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真菌 群落结构 生态功能 土壤健康
下载PDF
一株草莓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6
作者 王梦园 杜延全 +3 位作者 闫加力 汪丹 张阳阳 朱建强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3期113-120,共8页
为明确山东省临沂市草莓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ZHG01,经形态学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研究不同培养环境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探究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ZH-G01平皿菌落正... 为明确山东省临沂市草莓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ZHG01,经形态学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研究不同培养环境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探究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ZH-G01平皿菌落正面呈白色丝绒状,未产生色素;背面略微发黄,分生孢子5个细胞,纺锤状,中心3个褐色异色胞,顶部具有3~4根附属丝;菌株ZH-G01 ITS序列与GenBank中新棒状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相似性达99%以上,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将菌株ZH-G01鉴定为新棒状拟盘多毛孢(登录号为MN559410)。菌株ZH-G01伤根接种后30 d草莓植株地上部萎蔫,中柱中心和不定根呈褐色,根部病组织可再次分离菌株ZH-G01。该菌株在25℃、pH 4.0~10.0条件下,培养于PDA、胡萝卜琼脂培养基中长势较好;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对木糖醇利用效果最差;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对尿素的利用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根腐病 新棒状拟盘多毛孢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培养环境 菌丝生长
原文传递
SINAMICS S120控制系统在磨床升级改造中的应用
7
作者 朱建强 刘志远 梁启文 《变频器世界》 2023年第4期106-108,共3页
本文结合SINAMICS S120控制系统在磨床伺服驱动系统SIM0TIC611升级改造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原SIEMENS 840D-PL系统替换为新一代SINUMRINK840D-SL系统,做到了系统换代升级设备利旧的新旧控制系统无缝衔接应用的过程。
关键词 数控磨床 伺服驱动系统 SINAMICSS120升级
下载PDF
国产变频器在热轧带钢高压浊环水系统的应用
8
作者 朱建强 张胜 廖永贵 《变频器世界》 2023年第7期91-93,共3页
本文结合日照钢铁有限公司1580热轧带钢高压浊环水系统改造中对汇川变频器的应用,重点介绍了汇川变频器在高压浊环水系统如何根据系统的流量和压力来进行变频调速控制,以保证高压浊环水系统的稳定运行,提升电机节电空间,创造了较好的经... 本文结合日照钢铁有限公司1580热轧带钢高压浊环水系统改造中对汇川变频器的应用,重点介绍了汇川变频器在高压浊环水系统如何根据系统的流量和压力来进行变频调速控制,以保证高压浊环水系统的稳定运行,提升电机节电空间,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变频器 应用
下载PDF
七贤加压站管道供水次氯酸钠投加系统设计
9
作者 朱建强 赵晓旻 李恒成 《山东水利》 2024年第5期31-33,共3页
结合济南市七贤加压站供水工艺对次氯酸钠投加系统展开研究。通过两种供水行业次氯酸钠投加方式的对比分析,分析七贤加压站新型节能供水工艺流程下次氯酸钠投加系统的新结构、新模式,达到自动控制调节余氯的目的,提升加压泵站次氯酸钠... 结合济南市七贤加压站供水工艺对次氯酸钠投加系统展开研究。通过两种供水行业次氯酸钠投加方式的对比分析,分析七贤加压站新型节能供水工艺流程下次氯酸钠投加系统的新结构、新模式,达到自动控制调节余氯的目的,提升加压泵站次氯酸钠消毒的有效性,保证了系统管网末梢余氯值达到国标值,保障用户用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市 加压泵站 次氯酸钠 管道供水
下载PDF
不同滴灌量对酒泉市浅埋滴灌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朱建强 刘有民 +3 位作者 郭世乾 葛承暄 贾蕊鸿 张燕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4期15-18,共4页
为确定酒泉市浅埋滴灌春小麦全生育期适宜滴灌量,在金塔县西坝镇金马村开展田间试验,探究2100m^(3)·hm^(-2)、2700m^(3)·hm^(-2)、3300m^(3)·hm^(-2)、3900m^(3)·hm^(-2)不同滴灌量处理对春小麦品种“酒春12号”生... 为确定酒泉市浅埋滴灌春小麦全生育期适宜滴灌量,在金塔县西坝镇金马村开展田间试验,探究2100m^(3)·hm^(-2)、2700m^(3)·hm^(-2)、3300m^(3)·hm^(-2)、3900m^(3)·hm^(-2)不同滴灌量处理对春小麦品种“酒春12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小麦全生育期有所延长,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指标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滴灌量超过一定范围不利于小麦株高、叶片、穗部的生长和高产的形成。综合来看,以3300m^(3)·hm^(-2)滴灌量下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表现最好,为研究区浅埋滴灌春小麦的最适滴灌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泉市 浅埋滴灌 小麦 滴灌量
下载PDF
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再生稻稻田土壤容重、pH和碳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姜硕琛 张海维 +5 位作者 杨迪 胡丰琴 邹宇傲 杜斌 吴启侠 朱建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53-1066,共14页
再生稻模式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再生稻稻田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可为土壤肥力维持和再生稻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大田试验于2020—2021年进行,各试验处理磷(P2O5)、钾(K2O)养分施用量分别为75 kg∙hm^(... 再生稻模式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再生稻稻田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可为土壤肥力维持和再生稻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大田试验于2020—2021年进行,各试验处理磷(P2O5)、钾(K2O)养分施用量分别为75 kg∙hm^(-2)和150 kg∙hm^(-2),氮(N)施用量200 kg∙hm^(-2)(不包括不施氮处理N0)。按化肥与有机肥施用情况分为5种基肥处理:不施氮肥(N0);基肥氮(N 75 kg∙hm^(-2))全部来自常规尿素(CK);两种物料配施时,基肥氮由2种物料各提供一半,两种物料配施包括缓释尿素与常规尿素(T1)、生物炭与常规尿素(T2)、畜牧粪便与常规尿素(T3)。T2处理区在2021年不再施入生物炭,施肥与CK处理相同。结果表明:T2和T3处理均可降低土壤容重,以T2处理效果更佳;T2处理第1年,土壤pH、有机碳和总氮显著提高;在第1年头季稻分蘖期、抽穗期和再生稻抽穗期,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以CK、T1和T3处理最高;T3和T2处理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其中在头季稻拔节期前T2处理的效果较好,拔节期后以T3处理的效果较好。此外,在T3处理下,β-葡萄糖苷酶和脲酶活性较高。比较而言,T3处理在降低土壤容重、提高有机碳和总氮的效果上次于T2处理,在提高无机氮、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上效果优于T2处理,因此,建议基肥采用畜牧粪便与化肥配施,由畜牧粪便取代其中50%的化肥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化肥与有机肥配施 土壤容重 碳氮代谢 再生稻模式
下载PDF
不同氮肥运筹对直播稻田氮素损失与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瑞雪 朱建强 +5 位作者 吴启侠 乔月 周乾顺 范楚江 段小丽 杨利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1-659,共9页
为探讨不同类型氮肥按不同基蘖肥比例配施对直播稻田径流氮流失、氨挥发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7个施氮处理,即不施氮肥的空白对照(CK)、普通复合肥(基肥)与尿素(分蘖肥)基蘖肥配比4∶6(U_(40))和6∶4(U_(6... 为探讨不同类型氮肥按不同基蘖肥比例配施对直播稻田径流氮流失、氨挥发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7个施氮处理,即不施氮肥的空白对照(CK)、普通复合肥(基肥)与尿素(分蘖肥)基蘖肥配比4∶6(U_(40))和6∶4(U_(60))、控释掺混肥(基肥)与尿素(分蘖肥)基蘖肥配比7∶3(C_(70))和10∶0(C_(100))、海藻多糖尿素基蘖肥配比4∶6(H40)和6∶4(H60),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结果表明:径流氮流失量主要集中在基肥施入后,以铵态氮(NH_(4)^(+)-N)为主,与U60处理相比,C_(100)、H_(60)、U_(40)、C_(70)和H_(40)处理总氮流失量分别减少了7.20%、13.36%、24.30%、26.41%和35.92%;不同氮肥之间的氨挥发损失量和损失率呈现出普通复合肥与尿素配施处理>海藻多糖尿素处理>控释掺混肥与尿素配施处理;与U60处理相比,U_(40)、H_(60)、H_(40)、C_(70)和C_(100)处理的氨挥发总损失量分别降低了7.89%、20.81%、27.84%、42.08%和47.00%,C_(70)、C_(100)处理降低效果显著(P<0.05);与U_(60)、C_(100)和H_(60)处理相比,U40、C70和H40处理径流的总氮流失量分别降低了24.30%、20.70%和26.04%。氮肥后移的U40、C_(70)和H_(40)处理的径流氮流失及氨挥发损失均有所降低,且不影响产量;C70处理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均为最高,分别为9 116.67 kg·hm^(-2)和29.64 kg·kg^(-1),且氮肥表观利用率为41.99%。研究表明,C_(70)和C_(100)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稻田径流氮流失,减少氨挥发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直播稻产量。综合考虑产量及环境影响,以控释掺混肥(基肥)与尿素(分蘖肥)按基蘖肥比7∶3配施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控释掺混肥 氮损失 氮肥利用率 产量
下载PDF
酒泉戈壁日光温室口感型番茄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
13
作者 刘有民 朱建强 +3 位作者 张国森 马维成 魏丹阳 刘妤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55-158,共4页
为满足市场对口感型番茄的需求,戈壁日光温室口感型番茄的栽培面积也逐年扩大,其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已较为成熟,现从温室育苗管理、定植前准备、定植及后期管理、技术应用效果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酒泉戈壁日光温室口感型番茄水肥一体... 为满足市场对口感型番茄的需求,戈壁日光温室口感型番茄的栽培面积也逐年扩大,其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已较为成熟,现从温室育苗管理、定植前准备、定植及后期管理、技术应用效果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酒泉戈壁日光温室口感型番茄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日光温室 口感型番茄 水肥一体化 栽培技术
原文传递
控制排水条件下施氮水平对棉花生长、吸氮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倩 吴启侠 +3 位作者 邓超 刘凯文 漆栋良 朱建强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38,共7页
【目的】探究控制排水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棉花生长、吸氮量和产量的影响,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棉花稳产、增收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晶华棉112”为供试作物,设置2种控制排水模式(控制排水和非控制排水,分别记为KS和FKS)和5个施氮水... 【目的】探究控制排水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棉花生长、吸氮量和产量的影响,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棉花稳产、增收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晶华棉112”为供试作物,设置2种控制排水模式(控制排水和非控制排水,分别记为KS和FKS)和5个施氮水平(0、90、180、270、360 kg/hm^(2),分别记为N0、N1、N2、N3、N4),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不同处理下的棉花关键生育期叶片SPAD、盛花期株高和成熟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吸氮量,籽棉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结果】与FKS排水模式下相比,KS排水模式下减氮处理(N1、N2和N3)的棉花蕾期—吐絮期叶片SPAD、盛花期株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吸氮量、单株铃数、单铃质量及衣分显著增加,进而促进了籽棉产量提升。与农民习惯施氮水平(N4)相比,FKS排水模式下的N1、N2、N3处理的籽棉产量显著下降,而KS排水模式下仅有N1处理和N2处理的籽棉产量显著下降。KSN3处理下的籽棉产量与KSN4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但蕾花铃的干物质量及吸氮量占总干物质量及总吸氮量的比例显著提高。【结论】控制排水条件下减氮25%有利于维持棉花生长,并促进干物质量积累和氮素吸收,有利于干物质量与氮素向棉花生殖器官的分配,从而获得较高的籽棉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排水 施氮 棉花产量 干物质 水氮耦合
下载PDF
湖北长湖蓝藻季节动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滔 章叶飞 +7 位作者 王海艳 熊勤学 张露 习小杰 陈如 刘章勇 朱建强 杨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1,共8页
长湖是调控长江中游地区生态平衡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了解长湖蓝藻季节动态并进一步探究蓝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根据其湖形特征设置5个采样点,于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对长湖蓝藻及水环境进行了逐月采样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调查... 长湖是调控长江中游地区生态平衡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了解长湖蓝藻季节动态并进一步探究蓝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根据其湖形特征设置5个采样点,于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对长湖蓝藻及水环境进行了逐月采样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检出蓝藻18种(属),主要优势种为棒胶藻属(Rhabdogloea sp.)、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和假鱼腥藻属(Pseudanabaena sp.)。二维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显示,长湖蓝藻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5、6、8月的蓝藻生物量较高,为6.88~15.50 mg/L,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24.0%~43.8%;冬季和初春较低,为0.13~0.29 mg/L,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0.5%~2.8%。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气温、气压、总磷、降雨量和溶解氧是影响蓝藻的重要因子,共解释了蓝藻生物量变化的70.0%。结构方程模型展示了环境因子与蓝藻生物量的关系,气温和溶解氧的上升可促进蓝藻生长,而气压、总磷和降雨量正好相反,环境因子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改变湖泊的湖沼学特征影响蓝藻生物量。研究结果可为长湖蓝藻水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湖 蓝藻 季节动态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长江流域典型单季稻田间水文及氮素流失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耿芳 刘连华 +1 位作者 欧阳威 朱建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41,共10页
为探究稻田水文和氮素流失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我国三大水稻主产区之一的长江流域稻作区典型单季稻田为对象,开展田间尺度多因子水分与氮素流失原位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田面水位高度主要受降雨和灌溉的影响,田间水肥管理是不同深... 为探究稻田水文和氮素流失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我国三大水稻主产区之一的长江流域稻作区典型单季稻田为对象,开展田间尺度多因子水分与氮素流失原位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田面水位高度主要受降雨和灌溉的影响,田间水肥管理是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田面水和土壤水中氮素浓度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地表径流流失是平水年稻田氮素流失的主要途径,整个生育期内流失量为8.70 kg·hm^(-2);渗漏流失是枯水年稻田氮素流失的主要途径,整个生育期内流失量为4.86 kg·hm^(-2)。返青期是氮素渗漏流失的关键生育期,平水年和枯水年该时期渗漏流失量分别为1.73 kg·hm^(-2)和2.14 kg·hm^(-2);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是氮素地表径流流失的关键生育期,平水年和枯水年这两个时期地表径流流失量分别为7.10 kg·hm^(-2)和1.26 kg·hm^(-2)。稻田水文与氮素流失之间密切相关,田面水位动态变化可以影响稻田渗漏水量和地表径流水量,进而影响稻田氮素流失量。研究表明,应该避免水稻生育前期(返青期、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特别是施肥后一周内田面水的外排;合理提高稻田排水水位,增加稻田水容量,从而减少氮素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面源污染 氮素流失 水文特征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调节春季小龙虾养殖期稻田水质的田间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丁月 杨亚珍 +1 位作者 方明棵 朱建强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0,共6页
2019年春夏季在湖北省荆州市太湖农场长江大学稻虾种养基地(30°24’49"N,111°59’55"E)随机选取3个分设进、排水口的660 m^(2)相同种养单元进行了田间试验。养殖沟(环沟)占地180 m^(2),进水口底部高于田面30 cm,排... 2019年春夏季在湖北省荆州市太湖农场长江大学稻虾种养基地(30°24’49"N,111°59’55"E)随机选取3个分设进、排水口的660 m^(2)相同种养单元进行了田间试验。养殖沟(环沟)占地180 m^(2),进水口底部高于田面30 cm,排水口底部低于田面80 cm。4月6日开始,在养殖期设置3个处理:(1)施有机肥(OF),剂量为150kg/hm^(2)/10d;(2)有机肥(等量)配施自制芽孢杆菌(OF+YB),剂量为30 L/hm^(2)/10d;(3)有机肥(等量)配施自制光合细菌(OF+GH),剂量为30 L/hm^(2)/10d,4月19日投放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苗,密度为375 kg/hm^(2),研究芽孢杆菌与光合细菌对养虾稻田水质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春季小龙虾养殖期以有机肥为底肥,配施光合细菌可有效改善水质,在养殖中后期可显著降低水体氨氮与亚硝态氮浓度;与单施有机肥相比,有机肥与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配施均可提高小龙虾体质量24%和36%,有机肥与光合细菌配施可显著提高小龙虾体长以及捕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稻田 小龙虾养殖期 微生物 水质调节 试验研究
下载PDF
生物炭复配天然矿物对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傅玺豪 朱建强 +4 位作者 范先鹏 张志毅 何绍华 倪承凡 吴茂前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5-84,共10页
为探究秸秆还田后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变化和生物炭复配天然矿物对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削减效果,将玉米秸秆生物炭(BⅠ)、烟草秸秆生物炭(BⅡ)与天然矿物(S)按不同比值组合成调理剂,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其对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 为探究秸秆还田后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变化和生物炭复配天然矿物对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削减效果,将玉米秸秆生物炭(BⅠ)、烟草秸秆生物炭(BⅡ)与天然矿物(S)按不同比值组合成调理剂,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其对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亚铁离子(Fe^(2+))、亚锰离子(Mn^(2+))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苗期—分蘖期,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还原性物质含量,RS处理(秸秆还田)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和Fe^(2+)含量平均值分别比CK(秸秆不还田)提高1.18 cmol/kg、1.83cmol/kg、194.22 mg/kg。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土壤还原性物质降低效果优于烟草秸秆生物炭。其中,S_(5)BⅠ5(S∶BⅠ=5∶5)、S_(3)BⅠ_(7)(S∶BⅠ=3∶7)、S_(0)BⅠ_(10)(S∶BⅠ=0∶10)还原性物质总量和活性还原性物质含量平均值分别比RS降低0.13~0.20、0.23~0.60 cmol/kg;S_(3)BⅠ_(7)的Fe^(2+)平均含量比RS处理降低110.41 mg/kg;除S_(3)BⅡ_(7)(S∶BⅡ=3∶7)外,玉米秸秆生物炭和烟草秸秆生物炭及其与天然矿物复配比RS处理水稻根系附近土壤溶液Fe^(2+)含量降低幅度在29.78~54.60、8.58~33.57μg/kg。不同复配调理剂处理土壤溶液平均p H值比RS处理提高了0.06~0.29。S_(3)BⅠ_(7)处理有效穗数和实粒质量比RS提高了4.0个/穴、12.4 g/穴。综上所述,秸秆还田会提高水稻生育前期土壤还原性物质含量,生物质炭与天然矿物复配可以有效降低土壤还原性物质含量和Fe^(2+)产生速率,改善土壤溶液酸碱度,最终提高水稻有效穗数和产量。其中玉米秸秆生物炭改善效果优于烟草秸秆生物炭,并且玉米秸秆生物炭与天然矿物以7∶3复配具有最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生物炭 调理剂 秸秆还田 还原性物质
下载PDF
孕穗期杂交中稻对淹涝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邹宇傲 吴启侠 +2 位作者 周乾顺 朱建强 晏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2-656,共15页
【目的】为分析水稻孕穗期对淹涝胁迫的响应,减少淹涝胁迫导致的水稻产量损失。【方法】于2017和2018年在中稻丰两优香1号孕穗期设计了不同淹涝时间(3 d、6 d和9 d)和淹涝深度[淹1/4(水深达试验开始时水稻株高的25%)、淹1/2、3/4和淹4/4... 【目的】为分析水稻孕穗期对淹涝胁迫的响应,减少淹涝胁迫导致的水稻产量损失。【方法】于2017和2018年在中稻丰两优香1号孕穗期设计了不同淹涝时间(3 d、6 d和9 d)和淹涝深度[淹1/4(水深达试验开始时水稻株高的25%)、淹1/2、3/4和淹4/4]交互试验。【结果】水稻孕穗期受淹涝胁迫后,株高显著增高,其主要是第4节间显著增长,单穗干质量显著降低。水稻剑叶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随着淹涝持续时间和淹涝深度的增加不断下降;胞间CO_(2)浓度随着淹涝深度的增加不断下降,但在全淹涝条件下浓度出现回升。水稻剑叶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淹涝深度的增加而增高,剑叶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淹涝深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淹涝3 d时,水稻剑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根系MDA含量和SOD活性随淹涝深度的增加而升高;随着淹涝持续时间的延长,水稻剑叶SOD活性、根系MDA含量和SOD活性随淹涝深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根系POD活性在淹涝3 d和6 d时随淹涝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在淹涝9 d时随淹涝深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淹涝深度的加深,水稻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实际产量均降低。水稻淹涝持续时间超过6 d或淹涝深度超过植株1/2时,水稻减产均超过25%,水稻实际产量与淹涝天数和淹涝深度拟合呈二元一次关系,且淹涝深度的影响大于淹涝持续时间。【结论】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与水稻实际产量的相关性最高,灰色关联系数均大于0.6,可作为水稻孕穗期受淹涝后的指标,确定其受淹及减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淹涝 形态指标 生理指标 产量
下载PDF
浅埋滴灌模式下春小麦品种引进筛选试验
20
作者 张燕 刘有民 +3 位作者 朱建强 葛承暄 张立勤 雒兴刚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为筛选出浅埋滴灌模式下适宜酒泉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春小麦新品种,2023年以宁春4号为对照,对近年来通过省级审定的7个春小麦品种开展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酒春12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生育期较短,生长整齐一致,成熟度好,可作为当地春小麦主推品... 为筛选出浅埋滴灌模式下适宜酒泉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春小麦新品种,2023年以宁春4号为对照,对近年来通过省级审定的7个春小麦品种开展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酒春12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生育期较短,生长整齐一致,成熟度好,可作为当地春小麦主推品种;武春11、甘春33、甘春36各方面表现较好,可适度种植;甘育8号抗性表现较好,可进一步挖掘其丰产潜力;甘育4号产量不稳定,建议继续开展该品种的种植试验;甘育5号产量表现较差,应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浅埋滴灌 酒泉市 引种筛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