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路辅助上方关节囊入路全髋关节置换对髋臼假体位置及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乔高山 顾英骏 +3 位作者 朱乐银 朱成栋 胡天胜 朱守雷 《骨科》 CAS 2023年第6期517-522,共6页
目的探讨前路经皮辅助上方关节囊入路(Anterior SuperPATH)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髋臼假体位置及早期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行THA的7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38例采... 目的探讨前路经皮辅助上方关节囊入路(Anterior SuperPATH)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髋臼假体位置及早期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行THA的7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38例采用前路经皮辅助上方关节囊入路的病人纳入前路通道组,37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的病人纳入后外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后1周、1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拍摄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假体的外展角与前倾角,并与Lewinnek安全区(髋臼外展角40°±10°、髋臼前倾角15°±10°)进行比较,评估放置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结果病人随访8~21个月,平均为12.1个月。所有病人术后6个月均未见脱位。前路通道组手术时间长于后外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后外侧组,术后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后外侧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低于后外侧组,术后1周、1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后外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通道组的外展角和前倾角分别为42.78°±4.98°、15.29°±4.97°,二者均在安全区域的比例为84.2%(32/38);后外侧组的外展角和前倾角分别为41.49°±5.50°、13.58°±4.74°,二者均在安全区域的比例为83.8%(31/37);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路经皮辅助上方关节囊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THA,髋臼假体位置无明显差异。虽然前路经皮辅助上方关节囊入路手术时间更长,但能明显减少手术出血,缓解手术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加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前路辅助上方关节囊入路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髋臼假体位置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植骨内固定与支架外固定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2
作者 朱成栋 乔高山 +2 位作者 朱乐银 夏建忠 印文彩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比较斜T型钢板结合植骨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1月~2014年12月分别采用斜T型钢板配合植骨(内固定组)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外固定组)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病例... 目的比较斜T型钢板结合植骨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1月~2014年12月分别采用斜T型钢板配合植骨(内固定组)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外固定组)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病例共55例,其中内固定组23例,外固定组32例。比较两组术后影像学指标、功能指标,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术后6~18个月(平均10.6个月)随访,内外固定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12周(平均8.3周)、7~16周(平均9.9周)。两组术后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6个月内固定组掌倾角(11.56±4.49)°、桡骨高度(11.21±2.67)mm明显优于外固定组[(7.66±3.73)°、(6.78±2.9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外固定组尺偏角[(18.73±5.23)°、(16.02±3.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末次随访两组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及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优良率分别为91.3%(21/23)、78.1%(25/3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4%(1/23)、9.38%(3/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选择植骨内固定能达到理想复位,能有效防止骨折复位丢失和再移位,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骨板
下载PDF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 被引量:8
3
作者 朱成栋 乔高山 +2 位作者 朱乐银 夏建忠 印文彩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且获随访的4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18例,女24例;年龄47~86岁,平均66.5岁.致伤原因:骑车摔伤12例,不慎跌伤9例,高处坠落伤7...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且获随访的4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18例,女24例;年龄47~86岁,平均66.5岁.致伤原因:骑车摔伤12例,不慎跌伤9例,高处坠落伤7例,车祸交通伤14例.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OTA)分型:A1型12例,A2型19例,A3型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2天,平均5.8天.所有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结果 42例患者术后均获6~18个月随访,平均12.2个月.本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3~13个月,平均5.6个月.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0例,良18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0.5% (38/42).术后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老年患者发生褥疮,并发症发生率为4.76% (2/42).本组无死亡病例,无螺钉松动、断钉、髋内翻及肢体短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及能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解剖型锁定钢板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掌侧入路2.4mm万向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O-C型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朱成栋 胡天胜 +3 位作者 朱乐银 乔高山 夏建忠 印文彩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52-54,59,共4页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2.4 mm万向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O-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采用掌侧入路2.4 mm万向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O-C型骨折27例,男17例,女10例;左侧11例,右侧16例。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2.4 mm万向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O-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采用掌侧入路2.4 mm万向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O-C型骨折27例,男17例,女10例;左侧11例,右侧16例。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OTA)分型:AO-C1型6例,AO-C2型9例,AOC3型12例。比较术后1周、术后8周及术后16周影像学指标,术后逐渐进行功能锻炼,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12个月(平均7.6个月)随访。术后1周、术后8周及术后16周分别测量掌倾角[(12.17±3.57)°、(11.86±3.63)°、(11.77±4.37)°]、尺偏角[(20.25±5.17)°、(20.01±4.93)°、(19.89±5.17)°]、桡骨高度[(11.25±6.23)mm、(11.20±7.05)mm、(11.11±6.79)mm],术后1周、术后8周及术后16周分别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其中优11例,良15例,可1例,优良率为96.3%(26/27);并发症发生率为3.70%(1/27)。结论掌侧入路2.4mm万向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O-C型骨折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能有效防止骨折复位丢失和再移位,术中牢靠的固定、充分的植骨及术后早期的康复才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锁定接骨板
下载PDF
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配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成栋 朱乐银 +2 位作者 乔高山 印文彩 夏建忠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配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12月采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配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26例,男16例,女10例;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OTA)分型:C1型3例,C2型10例,C3... 目的探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配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12月采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配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26例,男16例,女10例;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OTA)分型:C1型3例,C2型10例,C3型13例。比较术后影像学指标、功能指标,术后8~12周拆除外固定支架并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按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对术后腕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18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术后1周、术后8周分别测量掌倾角[(12.02±3.57)°、(11.99±3.59)°]、尺偏角[(20.34±4.31)°、(20.31±4.29)°]、桡骨高度[(12.39±6.81)mm、(12.38±6.79)mm],术后1周、术后8周分别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周与术后8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6月腕关节功能评定结果:优10例,良11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80.8%(21/26);并发症发生率为15.4%(4/26)。结论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配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且固定牢靠,能有效防止骨折复位丢失和再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结合植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成栋 朱乐银 +2 位作者 乔高山 夏建忠 印文彩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与支架外固定结合植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分别采用钢板内固定(内固定组)与支架外固定(外固定组)结合植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病例共57例。其中内固定组32例,...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与支架外固定结合植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分别采用钢板内固定(内固定组)与支架外固定(外固定组)结合植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病例共57例。其中内固定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5-78岁,平均46.8岁;左14例,右18例。按AO/OTA分型:C1型7例,C2型13例,C3型12例。外固定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35-76岁,平均49.9岁;左11例,右14例。按AO/OTA分型:C1型6例,C2型8例,C3型11例。比较两组术后影像学指标、功能指标,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12-24个月随访,平均15.8个月。内外固定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6-12周(平均7.8周)、7-13周(平均8.2周)。两组术后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旋前、旋后及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优良率分别为90.6%、88.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3%和4.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钢板内固定或支架外固定结合植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都能达到理想疗效,术中充分植骨能有效防止骨折复位丢失和再移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影像学结果稍好,可早期功能锻炼,对手术技术熟练者而言,可作为治疗的优先选择;支架外固定具有手术操作简便、费用低、无需二次手术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骨板
下载PDF
连翘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朱成栋 玄振玉 《中国药师》 CAS 2012年第11期1526-1528,共3页
目的:研究木犀科植物连翘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AB-8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和RP18反向柱色谱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光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连翘叶水提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Forsythenside... 目的:研究木犀科植物连翘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AB-8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和RP18反向柱色谱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光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连翘叶水提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Forsythenside F(Ⅰ),Forsythoside I(Ⅱ),Calcelarioside D(Ⅲ),Calcelarioside C(Ⅳ),(+)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Ⅴ),SuspensasideA(Ⅵ)。结论:其中化合物Ⅲ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叶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成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34期5402-5404,共3页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 中医药治疗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成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25期4036-4038,共3页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冠心病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成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1613-1614,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H.pylori相关性咽喉炎73例
11
作者 朱成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396-397,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H.PYLORI 咽喉炎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63例
12
作者 朱成栋 《医学综述》 2007年第23期1884-1885,共2页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病情迁延,缓慢进展,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自2004年5月至2007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63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病情迁延,缓慢进展,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自2004年5月至2007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63例,疗效满意,现于同道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下载PDF
朱砂叶螨为害对木薯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成栋 陈青 李开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1-926,共6页
为了探讨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为害损失理论基础,从叶绿素含量与光合特性相关的保护酶活性2个层次探讨朱砂叶螨为害对木薯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深入开展木薯螨害损失机理和及时监测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 为了探讨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为害损失理论基础,从叶绿素含量与光合特性相关的保护酶活性2个层次探讨朱砂叶螨为害对木薯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深入开展木薯螨害损失机理和及时监测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朱砂叶螨为害显著降低木薯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但对不同的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木薯叶片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随着为害程度(每叶接螨数量)的增加和为害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当每叶接45、55头朱砂叶螨时,其活性随着为害程度(每叶接螨数量)的增加和为害时间的延长先显著上升后显著下降;朱砂叶螨为害显著降低了木薯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和酯酶(α-NA EST/β-NA EST)的活性,但对木薯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影响。上述结果为及时有效防控朱砂叶螨的发生、为害及为害损失机理的深入探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叶螨 木薯 光合特性 保护酶活性
下载PDF
SuperPATH微创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24
14
作者 谢成 朱成栋 +6 位作者 乔高山 胡天胜 朱乐银 黄华 钱俊 夏正荣 顾英俊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SuperPATH微创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6月期间采用SuperPATH微创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5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0例,女31例;左髋19例,右髋32例;... 目的探讨SuperPATH微创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6月期间采用SuperPATH微创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5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0例,女31例;左髋19例,右髋32例;平均年龄为(75.6±9.7)岁。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情况。评价术前、术后3 d、6个月及12个月患髋Harris评分。结果51例患者均获12~18个月随访。手术切口长度(6.5±1.7)cm,手术时间(40.9±12.6)min,住院时间(6.5±1.8)d,术中出血量(138.7±30.5)m L,下地行走时间(1.6±0.8)d。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DVT、关节脱位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 d与术前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67.3±6.3)分,(12.1±4.3)分]比较;术后6个月与术后3 d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84.7±4.5)分,(67.3±6.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perPATH微创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早期疗效明显;不仅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还能降低术后关节脱位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PATH入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微创 小切口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SuperPATH微创与常规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5
作者 乔高山 朱成栋 +2 位作者 朱乐银 印文彩 万春宝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比较SuperPATH入路与常规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的临床资料,SuperPATH入路组、常规入路组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 目的比较SuperPATH入路与常规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的临床资料,SuperPATH入路组、常规入路组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臼杯外展角、前倾角、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6月Haris评分。结果与常规组相比,SuperPATH组切口较短、术后24 h VAS评分较低、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较少。两组的置换时间、髋臼角测量、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小、疼痛轻、出血少,可快速康复。但SuperPATH入路存在安装假体难度相对较大,易致假体位置不佳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PATH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 微创 假体置入
下载PDF
同期与分期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乔高山 朱乐银 +3 位作者 朱成栋 印文彩 夏建忠 黄华 《骨科》 CAS 2016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比较同期与分期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行双侧THA的患者55例(110髋),同期行双侧THA的25例纳入同期组,分期行双侧THA的30例纳入分... 目的比较同期与分期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行双侧THA的患者55例(110髋),同期行双侧THA的25例纳入同期组,分期行双侧THA的30例纳入分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肢长差异等。结果 55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0年,平均1.8年。两组在总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P=0.035;t=-2.39,P=0.041);同期组和分期组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期组2例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分期组1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7,P=0.023;t=4.213,P=0.019);同期组和分期组术后肢长差异分别为(0.16±0.34)cm、(0.47±0.3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P=0.023)。结论严格把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假体,同期与分期行双侧THA都是可行的,但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肢长差异方面,同期双侧THA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同期 分期 安全性
下载PDF
经皮辅助关节囊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和学习体会 被引量:4
17
作者 乔高山 顾英骏 +3 位作者 朱成栋 朱乐银 万春宝 印文彩 《骨科》 CAS 2020年第5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辅助关节囊(SuperPATH)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和学习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病人20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SuperPATH组(102例)和常规组(103例)... 目的探讨经皮辅助关节囊(SuperPATH)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和学习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病人20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SuperPATH组(102例)和常规组(103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并用手术时间来评价学习曲线。结果病人随访6~25个月,平均12.3个月。SuperPATH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uperPATH组出现脱位1例、假体周围骨折1例,常规组出现脱位3例、假体周围骨折4例、深静脉血栓1例、感染1例,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96%vs.8.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7,P<0.001)。整体上看,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但SuperPATH组手术在累积到30例后平均手术时间明显下降,累积到60例后依然持续下降。结论SuperPATH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但SuperPATH有一定的学习曲线,手术医师应循序渐进,选择适当的适应证,熟练手术操作,不断提高手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PATH入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微创 学习曲线 手术技巧
下载PDF
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7
18
作者 乔高山 朱乐银 +2 位作者 朱成栋 印文彩 万春宝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SuperPATH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早期疗效和术中处理策略。方法将70例行THA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SuperPATH组(采用SuperPATH入路,35例)和常规组(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35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SuperPATH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早期疗效和术中处理策略。方法将70例行THA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SuperPATH组(采用SuperPATH入路,35例)和常规组(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35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下床活动时间、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SuperPATH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均小(少)于常规组(P<0.01);手术时间、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perPATH入路THA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假体位置可,置换后功能锻炼早且好,但必须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并熟练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PATH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前路经皮辅助关节囊上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乔高山 顾英骏 +3 位作者 朱成栋 朱乐银 万春宝 刘宝玉 《骨科》 CAS 2022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前路经皮辅助关节囊上方入路(Anterior 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手术技术和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行THA的4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23例采用前路经皮辅助关节囊上... 目的探讨前路经皮辅助关节囊上方入路(Anterior 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手术技术和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行THA的4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23例采用前路经皮辅助关节囊上方入路者纳入Anterior SuperPATH组,25例采用经皮辅助通道上方关节囊入路者纳入SuperPATH组,记录并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髋臼杯位置、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病人随访6~25个月,平均为12.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24 h VAS评分、髋臼假体外展角、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terior SuperPATH组髋臼前倾角位置比SuperPATH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terior SuperPATH组大腿外侧麻木1例,SuperPATH组脱位1例、股骨大转子骨折2例。结论与SuperPATH组比较,Anterior SuperPATH组显示出相似的近期效果。前路经皮通道能够避免股骨的遮挡,直视化下操作,同轴髋臼侧处理,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髋臼假体放置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辅助通道上方关节囊入路 直接前方入路 通道技术 前路辅助通道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经皮辅助关节囊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学习曲线
20
作者 朱乐银 顾英骏 +2 位作者 朱成栋 乔高山 胡天胜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辅助关节囊微创(supercapsalar percutaneously assisted total hip,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疗效、学习曲线。方法:选择102例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SuperPATH-THA治疗,记录手术情况... 目的:探讨经皮辅助关节囊微创(supercapsalar percutaneously assisted total hip,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疗效、学习曲线。方法:选择102例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SuperPATH-THA治疗,记录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臼杯外展角和前倾角、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术后第7天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通过分析前后手术病例的相关指标,评价该术式的学习曲线。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5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在完成36例SuperPATH-THA后明显下降,趋于稳定。以36例为界,分为学习期(36髋)和稳定期(66髋)。SuperPATH-THA稳定期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学习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uperPATH-THA学习期与稳定期在手术切口长度、臼杯外展角和前倾角、术后24 h VAS评分及术后第7天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期内发生假体脱位1例,假体周围骨折1例。结论:SuperPATH-THA具有符合微创和快速康复理念、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SuperPATH-THA学习曲线为36例左右,度过学习曲线后,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PATH入路 微创 全髋关节置换术 学习曲线 关节成形术 假体置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