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国杜虎符小议 被引量:5
1
作者 朱捷元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53-55,共3页
秦国杜虎符,系一九七三年西安南郊山门口公社北沈家桥村社员平整土地时发现,后入藏于陕西省博物馆。自此以后,虎符即引起国内各方面的重视,先后发表了几篇关于此符的研究文章,提出了一些精辟的见解。但也有一些错讹及可商榷之处。首先,... 秦国杜虎符,系一九七三年西安南郊山门口公社北沈家桥村社员平整土地时发现,后入藏于陕西省博物馆。自此以后,虎符即引起国内各方面的重视,先后发表了几篇关于此符的研究文章,提出了一些精辟的见解。但也有一些错讹及可商榷之处。首先,关于杜虎符出土的地点和时间,有的论著由于传闻之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国 铭文 西安南郊 平整土地 省博物馆 入藏 出土 十三年 秦始皇 商榷
下载PDF
清代著名学者张澍的一批遗稿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捷元 穆海亭 《人文杂志》 1983年第3期87-92,共6页
张澍(1781—1847)字百瀹,号介侯,甘肃武威人,清代著名的史地学者。他于嘉庆四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屏山及江西永新等县知县。后辞官定居陕西长安,病逝后葬于长安县姜村。冯国瑞的《张介侯先生年谱》述其生平颇详。
关键词 清稿本 姓氏 遗稿 格纸 省博物馆 文集 五凉 凉州 五字 著名学者
下载PDF
关于“两诏秦椭量”的定名及其它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捷元 《文博》 1988年第4期39-40,共2页
《文博》1987年第2期发表了《陕西发现一件两诏秦椭量》一文,把一件极为罕见而且具有一定历史和科学价值的战国时期北私府半斗铜量详细地介绍出来,已引起我国有关学者的重视。这件量器是研究我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的一件珍贵的实物资料。... 《文博》1987年第2期发表了《陕西发现一件两诏秦椭量》一文,把一件极为罕见而且具有一定历史和科学价值的战国时期北私府半斗铜量详细地介绍出来,已引起我国有关学者的重视。这件量器是研究我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的一件珍贵的实物资料。但将此量器定名为“两诏秦椭量”,我经过反复的思考,认为应该定名为“北私府铜量”。其理由如下: 一件器物的定名,一般的说来,是按照该器物的铸造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量衡制度 战国时期 实物资料 铜量 文博 此器 秦官 高奴铜石权 百官公卿 西周金文
下载PDF
关于唐“东市库”银饼及税银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捷元 《文博》 1987年第6期49-52,88,共5页
卢兆荫同志撰写的《从考古发掘看唐代的金银“进奉”之风》一文,对唐代的金银“进奉”弊政的发生、发展及其危害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读后很受启发。联想到唐代银锭、银饼中还有一些问题,如“东市库”银饼的性质问题,至今未有... 卢兆荫同志撰写的《从考古发掘看唐代的金银“进奉”之风》一文,对唐代的金银“进奉”弊政的发生、发展及其危害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读后很受启发。联想到唐代银锭、银饼中还有一些问题,如“东市库”银饼的性质问题,至今未有人进行探讨;还有属于赋税银如“庸调”银饼、“税口”银饼,“采丁课”银铤、“窟课”银铤、“税商”银铤等,以及唐代是否用银来交纳赋税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可能很不成熟,恳请有识之士予以批评赐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饼 岭南道 考古发掘 食货志 庄宅使 旧唐书 司士参军 课役 《唐六典》 市舶使
下载PDF
唐代金银器、银铤与衡量制度的关系问题
5
作者 朱捷元 《文博》 1986年第2期44-48,共5页
关于唐代衡量制度的问题,我国不少学者如吴大澂、吴承恪、罗福颐、傅振伦等都作过论述或专著。胡戟《唐代度量衡与亩里制度》及杨东晨、卢建国《唐代衡制小识》等文,都作了比较详细和系统的论述与研究,对我们很有启发。本文拟就根据已... 关于唐代衡量制度的问题,我国不少学者如吴大澂、吴承恪、罗福颐、傅振伦等都作过论述或专著。胡戟《唐代度量衡与亩里制度》及杨东晨、卢建国《唐代衡制小识》等文,都作了比较详细和系统的论述与研究,对我们很有启发。本文拟就根据已发现的唐代金银器、银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器 银饼 杨东晨 何家村窖藏 酒注 开元通宝 平康坊 乾封泉宝 宣城郡 岭南道
下载PDF
关于唐代白银地金的形制问题
6
作者 朱捷元 《文博》 1984年第3期50-53,共4页
唐代以前,白银已具有价值尺度、支付或储藏手段等职能。因此,具有一定的形式是毫无疑问的。《汉书·武帝纪》载:“元狩四年冬,……有司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这可能是中国以银为货币的最早文字记录。
关键词 皮币 元狩 银饼 储藏手段 武帝纪 何家村窖藏 内库使 员外同正 加藤繁 春秋战国时期
下载PDF
新发现的西周王室重器五祀盙钟考 被引量:13
7
作者 穆海亭 朱捷元 《人文杂志》 1983年第2期118-121,共4页
1982年10月,陕西省博物馆征集到一件罕见的西周王室重器西周铜编钟一件,即五祀(害夫)钟(见封底图片)。它是1981年2月扶风县白家村农民在村外北壕内挖土时发现的。此钟通高二十八厘米,甬长十厘米,铣间十五厘米,鼓间十一厘米,舞修十三点... 1982年10月,陕西省博物馆征集到一件罕见的西周王室重器西周铜编钟一件,即五祀(害夫)钟(见封底图片)。它是1981年2月扶风县白家村农民在村外北壕内挖土时发现的。此钟通高二十八厘米,甬长十厘米,铣间十五厘米,鼓间十一厘米,舞修十三点五厘米,舞广九点三厘米。重五点七公斤。钟的截面呈椭圆形,口扁圆,鼓腹,甬作长圆柱形,平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祀 周王室 重器 先王 文王 文人 大命 新发现 不廷方 鼓部
下载PDF
郑成功铸造的永曆乙未年铜炮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捷元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96-101,共6页
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南明时铸造的铜炮。此炮原放置在陕西省临潼县城的楼上,1953年由临潼县人民政府送交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炮系青铜所铸,身长210厘米,后膛大而前膛小,尾有球冠。炮身上有五处小箍,后膛有引火小孔。炮身有双耳,双鋬... 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南明时铸造的铜炮。此炮原放置在陕西省临潼县城的楼上,1953年由临潼县人民政府送交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炮系青铜所铸,身长210厘米,后膛大而前膛小,尾有球冠。炮身上有五处小箍,后膛有引火小孔。炮身有双耳,双鋬。鋬前的炮筒上,有细花嘉禾纹两道。炮口直径21厘米,弹膛口径11厘米,口沿壁厚5厘米。口沿边唇有弦纹三道。双鋬均高12厘米,长18厘米。弹膛中部已为砂石所锈堵。炮身后部有阳文款识三行,共三十二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成功收复台湾 陕西省 永历政权 嘉禾 孙可望 清军 荷兰人 红夷大炮 赐姓 郑氏
下载PDF
唐李贤墓出土的鸟兽纹铜镜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捷元 《文物》 1983年第7期37-37,共1页
1972年在陕西乾县发掘的唐乾陵陪葬墓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一件有铭文的鸟兽纹铜镜,该墓的发掘简报中未作报道。镜厚胎平缘,半球形钮,钮座双线方格内饰莲瓣纹,主要纹饰为鸾鸟、凤凰、龙、麟组成的鸟兽纹。其外有楷书铭文一周:"鉴若止... 1972年在陕西乾县发掘的唐乾陵陪葬墓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一件有铭文的鸟兽纹铜镜,该墓的发掘简报中未作报道。镜厚胎平缘,半球形钮,钮座双线方格内饰莲瓣纹,主要纹饰为鸾鸟、凤凰、龙、麟组成的鸟兽纹。其外有楷书铭文一周:"鉴若止水,光如电耀,仙客来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兽 铜镜 章怀太子 陪葬墓 铭文 仙客来 出土 发掘简报 半球形 陕西
原文传递
陕西永寿孟村发现隋代铜镜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捷元 《文物》 1982年第3期94-94,共1页
1978年5月陕西永寿县永太公社孟村大队二队社员在该村附近平整土地时,发现鎏金铜钵一件、铜盆一件和隋代铜镜三面,随即送交陕西省博物馆收藏。据反映,这五件器物是一起出土的,铜镜、铜钵均放置在铜盆内。兹介绍于下。一、鎏金铜钵一件... 1978年5月陕西永寿县永太公社孟村大队二队社员在该村附近平整土地时,发现鎏金铜钵一件、铜盆一件和隋代铜镜三面,随即送交陕西省博物馆收藏。据反映,这五件器物是一起出土的,铜镜、铜钵均放置在铜盆内。兹介绍于下。一、鎏金铜钵一件。圆形,深腹,口内敛,圜底,腹内底部有同心圆纹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镜 隋代 陕西 平整土地 同心圆纹 十二生肖 省博物馆 永寿县 发现 纹饰
原文传递
明末郑成功所造铜炮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捷元 《文物》 1981年第1期80-80,共1页
1953年,监潼县人民政府将放在原城楼上的一件南明铜炮送交陕西省博物馆。炮系青铜所铸,长2.10米。尾有球冠,通体有五处小箍。炮口直径21、弹膛口径11、口沿厚5厘米。双鋬高12、长8厘米(图一、二)。弹膛中部为砂石堵塞并生锈。炮身后部... 1953年,监潼县人民政府将放在原城楼上的一件南明铜炮送交陕西省博物馆。炮系青铜所铸,长2.10米。尾有球冠,通体有五处小箍。炮口直径21、弹膛口径11、口沿厚5厘米。双鋬高12、长8厘米(图一、二)。弹膛中部为砂石堵塞并生锈。炮身后部铸铭文三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成功 省博物馆 造铜 明末 陕西 人民政府 弹膛 炮身 铭文 总统
原文传递
绥德县出土的明五彩饕餮纹瓷方鼎
12
作者 朱捷元 《文物》 1984年第6期23-23,共1页
1973在绥德县城北2公里处温家原落雁砭山顶,当地群众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清康熙年间马如龙夫妇合葬墓,出土器物较为丰富。其中有一件五彩饕餮纹瓷方鼎,是很少见的珍品,现由陕西省博物馆收藏。这件五彩饕餮纹瓷方鼎呈长方形,高12.8、口径... 1973在绥德县城北2公里处温家原落雁砭山顶,当地群众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清康熙年间马如龙夫妇合葬墓,出土器物较为丰富。其中有一件五彩饕餮纹瓷方鼎,是很少见的珍品,现由陕西省博物馆收藏。这件五彩饕餮纹瓷方鼎呈长方形,高12.8、口径15.9×12.8厘米。平沿方唇,两侧口沿上有竖耳一对,四圆柱形足。口沿下饰兽纹一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饕餮纹 绥德县 平整土地 出土器物 省博物馆 康熙年间 合葬墓 很少见 圆柱形 长方形
原文传递
汉茂陵出土的西汉“中私官”铜钟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最长 朱捷元 《文物》 1980年第7期93-94,共2页
陕西省博物馆收藏西汉"太初二年"(前103年)铸造的"中私官"铜钟贰件,是1953年在陕西兴平汉武帝茂陵附近出土的。这两件铜钟,除陈直先生在《汉书新证》一书中曾简略地提过"1953年5月茂陵附近出土‘中私官’铜钟... 陕西省博物馆收藏西汉"太初二年"(前103年)铸造的"中私官"铜钟贰件,是1953年在陕西兴平汉武帝茂陵附近出土的。这两件铜钟,除陈直先生在《汉书新证》一书中曾简略地提过"1953年5月茂陵附近出土‘中私官’铜钟,太初二年造"外,对此器尚未有过详细的介绍。这两件铜钟对研究西汉历史、官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钟 西汉历史 汉武帝 出土 太初 省博物馆 冶金工艺 陕西 度量衡 铜器铭文
原文传递
陕西长安和耀县发现的波斯萨珊朝银币 被引量:37
14
作者 朱捷元 秦波 《考古》 1974年第2期126-132,141,共8页
一、陕西西安在隋唐时是全国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集中地。所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这里多次发现过隋唐时遗存下来的波斯萨珊朝银币,这是古代中国和波斯友好往来的实物证据之一。近几年,在陕西长安、耀县又出土了两批波斯... 一、陕西西安在隋唐时是全国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集中地。所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这里多次发现过隋唐时遗存下来的波斯萨珊朝银币,这是古代中国和波斯友好往来的实物证据之一。近几年,在陕西长安、耀县又出土了两批波斯银币。现报导如下:1965年12月,在长安县王家庄公社天子峪国清禅寺附近的残舍利塔内发现一件白瓷钵,高13、口径14.5厘米(图版拾,5),内装骨灰和大小套装的二个银盒及一个小金盒。较大的银盒高5、口径5.5厘米(图一,3),内装小银盒和七枚波斯萨珊朝银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币 波斯 舍利塔 耀县 长安 出土 陕西 古代中国 友好往来 发现
原文传递
陕西省兴平县念流寨和临潼县武家屯出土古代金饼 被引量:15
15
作者 朱捷元 黑光 《文物》 1964年第7期35-38,共4页
陕西省博物馆最近征集到兴平县念流寨和临潼县武家屯出土的古代金饼,并和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共同派人实地调查研究。兹分述如下:
关键词 陕西省 出土 兴平 管理委员会 战国晚期 铜釜 瓦当 古城 临潼 东南
原文传递
陕西省博物馆新近征集的几件西周铜器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捷元 黑光 《文物》 1965年第7期17-22,5-6+15-16,共10页
陕西省博物馆新近征集到一批西周铜器。计有白宾父(?)两件,白考父盘一件,□作父盂一件,铜钟两件,琱生鬲一件,膳夫山鼎一件,共计八件。这批器物是乾县李培乾同志捐献的。其来源据说是解放前在麟游、扶风、永寿交界处(即在扶风北岐山一带... 陕西省博物馆新近征集到一批西周铜器。计有白宾父(?)两件,白考父盘一件,□作父盂一件,铜钟两件,琱生鬲一件,膳夫山鼎一件,共计八件。这批器物是乾县李培乾同志捐献的。其来源据说是解放前在麟游、扶风、永寿交界处(即在扶风北岐山一带)的某沟出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博物馆 西周 铜器群 陕西地区 铭文 郭沫若 出土 图版 形制 永寿
原文传递
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的几件砚台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捷元 黑光 《文物》 1965年第7期48-52,共5页
陕西省博物馆几年来,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和收集了不少汉唐以来的砚台(其中一件为长安县文化馆收藏),对古代砚的发展历史,提供了一些资料,现选几件介绍于下,供研究参考。一、蹲蛙三熊足石砚(图二、四)
关键词 考古发掘 发展历史 砚台 省博物馆 农业机械学 陕西省 出土 收藏 文化馆 长安
原文传递
“神平三年”杨伏生造鎏金弥勒铜像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捷元 《文物》 1979年第7期80-81,共2页
陕西省博物馆收藏一件"神平三年"杨伏生造鎏金弥勒铜像。此像造型优美,在其台座的后背刻有铸造的年代、造像者的姓名等发愿文。 "神平三年"鎏金弥勒铜像是解放前在西安西关机场工地发现的,1952年时归陕西省博物馆... 陕西省博物馆收藏一件"神平三年"杨伏生造鎏金弥勒铜像。此像造型优美,在其台座的后背刻有铸造的年代、造像者的姓名等发愿文。 "神平三年"鎏金弥勒铜像是解放前在西安西关机场工地发现的,1952年时归陕西省博物馆收藏。弥勒脸型清癯,眉眼细长,鼻高通于额际,戴花冠,垂宝缯,内着"僧祇支",外披褒衣博带式方领袈裟,胸饰璎珞,下著裙,盘腿交足坐于束腰复莲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生 弥勒 甘肃省博物馆 造像 发愿文 陕西彬县 鎏金 机场 墓志 收藏
原文传递
西安南郊出土一批银锭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捷元 黑光 《文物》 1966年第1期51-52,共2页
1955年在西安南郊大学东路出土了船形银锭两件(图一,列表编号中的9、10),后由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送交陕西省博物馆收藏。1960年7月。
关键词 陕西省博物馆 盐钞 文物管理 权三司使 雍熙 船形 熙宁五年 交引 神宗 薛向
原文传递
金贞祐三年拾贯文交钞铜版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捷元 《文物》 1977年第7期74-76,共3页
陕西省博物馆藏有金贞祐三年(1215年)拾贯文交钞铜版一件。该版是1965年在西安附近出土的,高21、宽11,厚1厘米。钞版的背面有四个钉柱,右边的两个已残缺。正面四周以莲花、莲叶纹为栏,版头有"壹拾贯"三字;左栏外有"每纸... 陕西省博物馆藏有金贞祐三年(1215年)拾贯文交钞铜版一件。该版是1965年在西安附近出土的,高21、宽11,厚1厘米。钞版的背面有四个钉柱,右边的两个已残缺。正面四周以莲花、莲叶纹为栏,版头有"壹拾贯"三字;左栏外有"每纸工墨钱捌文足,纳旧换新减半"字一行。栏内又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中间为金额"壹拾贯八十足陌";右边为"字号",左边为"字料","字料"二字上有一方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版 陕西 食货志 省博物馆 金代 纸币 换新 出土 发行 范成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