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龄级瑞香狼毒影响微尺度高寒草甸群落结构
1
作者 朱文琰 杨畅 +3 位作者 许明圆 王娅琳 徐世晓 孙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1,共9页
通过样圆法群落调查探究不同龄级狼毒对微尺度草地群落结构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狼毒能显著降低微尺度草地的群落盖度、群落加权平均高度、植物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等指标,且影响程度随着狼毒龄级的增加而增大。(2)狼毒... 通过样圆法群落调查探究不同龄级狼毒对微尺度草地群落结构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狼毒能显著降低微尺度草地的群落盖度、群落加权平均高度、植物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等指标,且影响程度随着狼毒龄级的增加而增大。(2)狼毒显著改变了草地的群落结构,降低了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优势度,增加了杂草植物的优势度,随着狼毒龄级的增加,杂草的优势度逐渐增加。(3)狼毒的生长增加了退化草地物种多样性,但当狼毒龄级达到Ⅴ龄时,草地物种多样性逐渐降低。(4)随着狼毒龄级的增加,土壤全碳含量、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而碳磷比和氮磷比呈显著上升趋势。总之,狼毒对微尺度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有显著影响,且与龄级有关,建议在修复狼毒型退化草地时,应及时进行人工干预,尤其在狼毒龄级达到Ⅴ龄之前,采取围栏封育、施氮肥和补播豆科优良牧草等措施,加强退化草地的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狼毒 重要值 物种多样性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高寒草甸3种牧草叶片性状对不同放牧模式的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文琰 许明圆 +3 位作者 朱若琳 王娅琳 徐世晓 孙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88,95,I0006,I0007,共13页
以青海省贵南县高寒草甸为例,通过设置不同放牧模式的试验,研究了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青海薹草(Carex qinghaiensis)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e)叶片结构性状和功能性状对放牧的响应。结果表明:重度放牧导致青海薹草叶... 以青海省贵南县高寒草甸为例,通过设置不同放牧模式的试验,研究了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青海薹草(Carex qinghaiensis)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e)叶片结构性状和功能性状对放牧的响应。结果表明:重度放牧导致青海薹草叶片干物质含量显著下降,对冷地早熟禾和鹅绒委陵菜没有影响;放牧导致青海薹草和鹅绒委陵菜的比叶面积显著升高;放牧导致3种牧草叶片碳含量显著降低,氮含量和磷含量显著升高,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也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叶片性状对放牧响应的可塑性不同,叶片磷含量可塑性较强,是敏感性状,而叶片碳含量可塑性系数最低,为惰性性状,叶片干物质含量和比叶面积的变异性最大。总之,3种牧草叶片性状对放牧的响应模式不同,且与放牧模式有关。叶片表型性状的非对称变化是性状之间权衡的结果,可能是对放牧活动的一种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状 功能性状 高寒草甸 放牧模式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3
作者 许明圆 朱文琰 +4 位作者 杨畅 王娅琳 徐世晓 赵凌平 孙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61-1471,共11页
以青海省贵南县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地上植被调查和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放牧条件下地上植被、土壤种子库和土壤理化性质三者的联系,拟为高寒地区的植被... 以青海省贵南县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地上植被调查和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放牧条件下地上植被、土壤种子库和土壤理化性质三者的联系,拟为高寒地区的植被恢复和草地管理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种子库密度呈现出“单驼峰”型趋势。2)无论是禁牧还是放牧样地,种子主要集中于0-5 cm表层土壤,且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3)高寒草甸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整体较低,在中度放牧样地中杂类草占主导地位,群落物种多样性增加,相似性相对较高;在禁牧样地中种群趋于平衡且枯落层较厚,相似性最低。4)放牧干扰后,植物群落高度整体降低,地上植被盖度增加,种子库的密度增大;且较低的磷含量有利于种子的储存。综上,高寒草甸适度的放牧干扰有利于维持草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种子库种子的储存,从而促进地上植被的更新建植,进而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梯度 高寒草甸 土壤种子库密度 植物功能群 物种多样性 相似性指数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海拔梯度对伏牛山北坡槲栎功能性状的影响
4
作者 丁明利 李萌 +3 位作者 丁福明 周源 朱文琰 李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45,共6页
为了探明海拔梯度对南北过渡带槲栎(Quercus aliena)功能性状的影响,以河南伏牛山区为研究区域,于2019年7月份在研究区内沿每个海拔梯度(1000、1200、1400、1600、1800、2000 m)分别随机设置3个20 m×20 m的调查样方,采集槲栎叶片... 为了探明海拔梯度对南北过渡带槲栎(Quercus aliena)功能性状的影响,以河南伏牛山区为研究区域,于2019年7月份在研究区内沿每个海拔梯度(1000、1200、1400、1600、1800、2000 m)分别随机设置3个20 m×20 m的调查样方,采集槲栎叶片、根系等样品;通过钼锑抗比色法、凯氏定氮法等方法测定槲栎叶片、根系功能性状等11个指标,分析其在海拔1000~2000 m的变化。结果表明:(1)槲栎叶干物质质量分数与木材密度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比叶面积、比根长、胸径树高比均随海拔升高而升高;(2)槲栎叶片氮、磷质量分数与根磷质量分数均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而根氮质量分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3)槲栎根磷质量分数、木材密度、比根长、根氮质量分数与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相关性较弱或不相关,而叶干物质质量分数、叶片氮、磷养分质量分数与各土层氮、磷养分质量分数相关性较强;(4)槲栎根磷质量分数与木材密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胸径树高比、叶片氮质量分数、比根长、叶片磷质量分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海拔梯度对槲栎功能性状的影响显著,根磷质量分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槲栎功能性状在南北过渡带随海拔升高的适应特征。通过揭示不同海拔梯度对槲栎功能性状的影响,明确槲栎在南北过渡带随海拔变化的适应特征,为探明南北过渡带植被对环境和气候的适应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栎 功能性状 南北过渡带 海拔梯度
下载PDF
机场鸟害防治的生态学措施 被引量:8
5
作者 朱文琰 孙平 +1 位作者 王占彬 程相朝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8-149,共2页
机场附近的飞鸟严重威胁着飞机的飞行安全,为此,世界各地出现了种类繁多的驱鸟方法,如物理学和仿生学方法等,但效果不佳。随着对生态学的认识逐步加深,目前国际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以生态学手段防治机场周围鸟害的方法。本文从生态学的... 机场附近的飞鸟严重威胁着飞机的飞行安全,为此,世界各地出现了种类繁多的驱鸟方法,如物理学和仿生学方法等,但效果不佳。随着对生态学的认识逐步加深,目前国际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以生态学手段防治机场周围鸟害的方法。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综述了防治机场鸟害的一些方法,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 鸟害 生态学 飞行安全
下载PDF
不同放牧模式对贵南县高寒草甸优势种羊茅叶属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文琰 王娅琳 +4 位作者 杨畅 赵娜 赵新全 徐世晓 孙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75,共7页
以青海省贵南县高寒草甸的不同放牧管理模式(适度放牧、重度放牧、季节性休牧及封育)草地为对象,通过对不同放牧模式下高寒草甸优势种羊茅8个叶属性的定量分析,研究不同放牧模式对高寒草甸优质牧草羊茅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适度放牧样地... 以青海省贵南县高寒草甸的不同放牧管理模式(适度放牧、重度放牧、季节性休牧及封育)草地为对象,通过对不同放牧模式下高寒草甸优势种羊茅8个叶属性的定量分析,研究不同放牧模式对高寒草甸优质牧草羊茅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适度放牧样地相比,羊茅比叶面积在重度放牧后显著升高(P<0.05),封育后显著下降(P<0.05),叶干物质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放牧使羊茅叶N、P含量表现出增加趋势,N/P表现出降低趋势,在重度放牧样地中表现最为明显(P<0.05)。各样地均有较高N/P,说明P元素是限制羊茅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主成分分析表明,季节性休牧模式下羊茅生长状况较好,重度放牧模式下羊茅生长状况最差。因此,从羊茅叶属性看,应提高休牧模式在草地利用中的比重,降低草地放牧强度,以保证草地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叶属性 主成分分析 羊茅
下载PDF
基于正则表达式构建学习的网页信息抽取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朱文琰 郑肖雄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7年第2期14-19,79,共7页
正则表达式作为信息抽取领域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多年。然而构建高质量并且复杂度较高的正则表达式通常需要耗费大量人工成本,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正则表达式状态转换的算法来学习复杂正则表达式的构建过程。该算法需要给定输... 正则表达式作为信息抽取领域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多年。然而构建高质量并且复杂度较高的正则表达式通常需要耗费大量人工成本,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正则表达式状态转换的算法来学习复杂正则表达式的构建过程。该算法需要给定输入初始正则以及正反例样本,初始正则表达式在经过析取分离与合并交叉两大类正则表达式状态转换之后,得到候选正则表达式集合,利用F值评估候选项的信息抽取效果,通过贪心的启发式策略选择一个最优正则表达式作为输出。在多种数据集上对算法进行测评。实验表明,该算法性能与准确度均优于常规的机器学习方法。尤其在较小规模训练集和跨数据集上依然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则表达式构建 状态转换 WEB信息抽取
下载PDF
环境雌激素与人类健康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文琰 孙平 《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第6期115-116,共2页
文章介绍了环境雌激素的定义、分类及作用途径,重点综述了近年来环境雌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 环境雌激素 人类健康 作用途径
下载PDF
生态学知识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应用
9
作者 朱文琰 张光勤 +2 位作者 熊建利 张纪亮 孙平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3年第11期48-50,共3页
随着独生子女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其许多内容可以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从适应性、竞争、合作以及牺牲精神等方面,结合生态学知识与学生教育管理进行论述,... 随着独生子女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其许多内容可以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从适应性、竞争、合作以及牺牲精神等方面,结合生态学知识与学生教育管理进行论述,以期为高等教育中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学生管理 高等教育
下载PDF
不同海拔珠芽蓼抗氧化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周党卫 朱文琰 +3 位作者 腾中华 师生波 刘健全 韩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89-492,共4页
对生长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地区的多年生高山植物珠芽蓼 (PolygonumviviparumL .)的抗氧化系统进行了测试 ,以探讨高山植物对于高寒环境的适应机理 .结果表明 :随着海拔的升高 ,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含量明显下降 ,chla/chlb增... 对生长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地区的多年生高山植物珠芽蓼 (PolygonumviviparumL .)的抗氧化系统进行了测试 ,以探讨高山植物对于高寒环境的适应机理 .结果表明 :随着海拔的升高 ,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含量明显下降 ,chla/chlb增大 ,珠芽蓼叶和根细胞的膜脂过氧化均加剧 ,丙二醛 (MDA)含量明显增加 .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受到明显影响 ,其中叶片中过氧化物酶 (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随海拔升高而活性降低 ,而均与根中的变化趋势相反 .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随海拔升高呈增强的趋势 ,且叶片中活性较根中变化明显 .抗坏血酸 (AsA)随海拔的升高 ,含量呈明显增加 .膜脂过氧化与抗氧化物酶的变化具有不一致性 ,这可能表明两种抗氧化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特别是高含量的抗坏血酸 ,可能在高山植物适应高寒环境的胁迫方面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图 5表 1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芽蓼 抗氧化系统 海拔 适应性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UV-B辐射增强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及植物的相关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64
11
作者 周党卫 韩发 +2 位作者 滕中华 朱文琰 师生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004-1010,共7页
综述了 UV- B辐射增强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植物对光破坏的响应与适应性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许多研究表明 UV- B辐射增强对植物具有破坏作用且能引起植物光抑制、光氧化和光损伤 。
关键词 UV-B辐射增强 植物 光合作用 相关适应性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不同海拔矮嵩草抗氧化系统的比较 被引量:25
12
作者 韩发 周党卫 +2 位作者 滕中华 朱文琰 师生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491-1496,共6页
对生长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自然生境下的多年生典型抗寒植物—矮嵩草 Kobresiahumilis 的抗氧化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矮嵩草的叶组织中,非酶抗氧化系统物质脯氨酸 Pro 和抗坏血酸 AsA ,随着海拔升高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在抗氧化... 对生长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自然生境下的多年生典型抗寒植物—矮嵩草 Kobresiahumilis 的抗氧化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矮嵩草的叶组织中,非酶抗氧化系统物质脯氨酸 Pro 和抗坏血酸 AsA ,随着海拔升高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在抗氧化酶系统中,过氧化物酶 POD 和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均随海拔的升高,而明显增强.但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随着海拔的升高,其活性有下降趋势,三者变化趋势并不一致.高海拔矮嵩草的植株与低海拔的植株相比,叶细胞内的膜脂过氧化加剧,丙二醛 MDA 含量明显增加.细胞可溶性蛋白也随海拔升高显著增加.根中的抗氧化系统变化与叶中的有所不同.根中AsA含量随海拔而显著升高,且较叶中的增加明显,但Pro含量则有所减少.根中的CAT和POD活性变化与叶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根中的CAT活性较叶中的变化更为明显.而根中的SOD活性变化不如叶中明显,MDA含量随海拔增高,其变化趋势比叶中的小.可见,青藏高原典型抗寒植物矮嵩草体内的两类抗氧化系统,在不同海拔条件下可能存在互补协同的调节作用,这可能是矮嵩草适应或抵抗高原极端高寒低温和强UV-B辐射等环境胁迫的重要生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矮嵩草 抗氧化系统 海拔
下载PDF
评土地利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平 赵新全 +1 位作者 徐世晓 朱文琰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0-45,共6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可再生资源。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尤其是荒地开垦、化肥的大量使用等土地利用活动的加剧,以及大规模砍伐森林和栖息地破碎化等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严重破坏了自然景观,改变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使生态...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可再生资源。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尤其是荒地开垦、化肥的大量使用等土地利用活动的加剧,以及大规模砍伐森林和栖息地破碎化等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严重破坏了自然景观,改变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使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并最终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变动 大规模 发展 可再生资源 化肥 生物多样性 砍伐 森林 破碎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常见植物叶属性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颖 林笠 +2 位作者 朱文琰 张振华 贺金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5-544,共10页
基于海北站氮磷添加实验平台,研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常见植物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和叶片碳、氮、磷含量(LC,LN,LP)属性对N添加、P添加和NP同时添加的响应。从10个物种总体来看,N添加使LN显著增加9.4%。P添加使LP显著增加... 基于海北站氮磷添加实验平台,研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常见植物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和叶片碳、氮、磷含量(LC,LN,LP)属性对N添加、P添加和NP同时添加的响应。从10个物种总体来看,N添加使LN显著增加9.4%。P添加使LP显著增加81.8%。N添加和P添加对LDMC和SLA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无N添加条件下,P添加使LDMC减小2.3%,SLA增加3.5%;在N添加条件下,P添加使LDMC减小10.1%,SLA增加15.3%。N添加和P添加对基于叶经济谱的物种排序无显著影响,而NP同时添加显著改变了基于叶经济谱的物种排序。结果表明,通过提高SLA和叶片NP含量,使高寒草地植物对光、土壤可利用性N和P的获取与利用能力增强。NP同时添加可以显著改变叶属性的种间变异,进而导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常见植物在叶经济谱上形成新的分布格局。因此,在利用叶属性预测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对NP同时添加的响应时,应该考虑物种的特异性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经济谱 N添加 P添加 属性可塑性 资源竞争策略
下载PDF
濒危植物珙桐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雪萍 郑雪 +2 位作者 朱文琰 贺春玲 高水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123,共3页
采用10条ISSR引物对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的6个天然居群和2个人工居群的229份材料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27个分子量在200~2 000 bp之间的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93.81%;各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在40.21%~76.29%之间,平均... 采用10条ISSR引物对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的6个天然居群和2个人工居群的229份材料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27个分子量在200~2 000 bp之间的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93.81%;各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在40.21%~76.29%之间,平均为58.64%。物种水平上,珙桐的Nei’s基因多样性Hs=0.3013,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0.4566。居群水平上,各居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介于0.1491~0.2690之间,各居群的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s=0.2191,各居群的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介于0.2200~0.4028之间,平均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0.3232。居群间基因间分化度(Gst)为26.27%,基因流Nm为1.4。结果显示珙桐的遗传多样性较高,8个居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动,但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居群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ISSR 遗传多样性 居群 遗传分化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珙桐与其变种光叶珙桐的差异初探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雪萍 朱文琰 +2 位作者 贺春玲 高水平 李在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9期1-5,共5页
为系统鉴定珙桐与其变种光叶珙桐的差别,从形态学观察的层面,结合ISSR、AFLP2种分子标记技术,综合分析珙桐和光叶珙桐的差别。结果表明,在形态学层面,该种与其变种的叶片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但花、果等器官未见不同;以52个珙桐个体和60... 为系统鉴定珙桐与其变种光叶珙桐的差别,从形态学观察的层面,结合ISSR、AFLP2种分子标记技术,综合分析珙桐和光叶珙桐的差别。结果表明,在形态学层面,该种与其变种的叶片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但花、果等器官未见不同;以52个珙桐个体和60个光叶珙桐个体为材料,10条ISSR引物、7组EcoRI/MseI引物的AFLP检测未筛选到两者的差异标记,UPGMA聚类分析亦不能将其彼此分离;本研究显示珙桐与光叶珙桐的差别仅在其叶片的形态特征方面,分子层面是否存在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光叶珙桐 叶片 ISSR AFLP 差异
下载PDF
试验增温和放牧对门源草原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曹慧 朱文琰 赵新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8-272,共5页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域之一,门源草原毛虫作为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甸的主要害虫之一,虫害爆发时造成牧草短缺,引发家畜口膜炎甚至死亡。因此,未来持续增温情况下,门源草原毛虫的表现对当地畜牧业生产安全至关重要。通过野...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域之一,门源草原毛虫作为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甸的主要害虫之一,虫害爆发时造成牧草短缺,引发家畜口膜炎甚至死亡。因此,未来持续增温情况下,门源草原毛虫的表现对当地畜牧业生产安全至关重要。通过野外控制试验,探讨增温(日增温1.2℃/夜增温1.7℃)和放牧对草原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显著提高了幼虫生长速率和蛹重,雌蛹增重比率约为雄蛹的2倍。增温显著缩短了草原毛虫幼虫期(雌性幼虫4.4d、雄性幼虫7.0d)和蛹期(雌蛹3.6d、雄蛹4.6d),而且引发雄性先熟,即雄成虫羽化时间较雌成虫早5.0d。增温放牧处理下,草原毛虫的生长速率提高9%、雌蛹增重26%。可见,未来持续增温的高寒草甸牧场,门源草原毛虫适合度升高,对当地草场和家畜的威胁加大,需加强害虫的监控和防治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放牧 草原毛虫
下载PDF
濒危植物珙桐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雪萍 贺春玲 +2 位作者 朱文琰 高水平 李在留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31-834,共4页
为研究不同生境下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的遗传多样性,以珙桐叶片为材料优化建立珙桐的AFLP反应体系。对酶切与连接中DNA的浓度、预扩增的引物、选择扩增中Mg2+和dNTPs的浓度进行梯度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酶切与连接过程中DN... 为研究不同生境下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的遗传多样性,以珙桐叶片为材料优化建立珙桐的AFLP反应体系。对酶切与连接中DNA的浓度、预扩增的引物、选择扩增中Mg2+和dNTPs的浓度进行梯度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酶切与连接过程中DNA的浓度变化对结果影响不大,预扩增的引物是否带有选择碱基对结果影响明显,选择扩增中dNTPs浓度的变化对最终谱带影响不大,而Mg2+浓度变化会对最终谱带产生影响,以1.75 mmol/L为宜。采用优化后的体系,从12对Mse I、EcoR I引物的144组AFLP选择扩增引物组合中筛选出能够得到清晰扩增谱带的7组引物组合,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 AFLP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下载PDF
机场飞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平 王国永 朱文琰 《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第9期33-34,共2页
本文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等学科的角度,综合介绍了国内外常见的多种机场驱鸟方法,并针对其效果较差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同时对机场驱鸟这一国际上的难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机场 飞鸟 防治技术 飞行安全
下载PDF
啮齿动物基于气味线索的亲属识别研究进展Ⅰ:进化和行为生态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平 朱文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3-719,共7页
亲属识别是指生物体对同种其他个体亲属关系加以区分并产生亲属偏向的激素、神经和行为以及心理过程,是社会性动物的重要属性之一,与利亲行为和配偶选择密切相关。对亲属识别的理解,为解释物种间在亲属模式、配偶选择以及近交回避等方... 亲属识别是指生物体对同种其他个体亲属关系加以区分并产生亲属偏向的激素、神经和行为以及心理过程,是社会性动物的重要属性之一,与利亲行为和配偶选择密切相关。对亲属识别的理解,为解释物种间在亲属模式、配偶选择以及近交回避等方面的变异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嗅觉通讯是啮齿动物社交识别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气味源的种类及功能、信息素的功能、亲属识别能力以及机制4个方面综述了当前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亲属识别 气味 信息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