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小光斑点阵CO_(2)激光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
1
作者 赵天奇 于然 +1 位作者 王余海 朱明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64-68,共5页
目的:探究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小光斑点阵CO_(2)激光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6月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30例面部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以患者面部矢状线为界,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的双侧面... 目的:探究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小光斑点阵CO_(2)激光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6月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30例面部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以患者面部矢状线为界,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的双侧面部随机分为对照侧和观察侧。对照侧(n=30),给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每4周治疗1次);观察侧(n=30),给予小光斑点阵CO_(2)激光治疗后即刻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每4周治疗1次)。通过拍照、皮肤检测仪、皮损计数和痤疮综合分级系统(The global acne grading system,GAGS)评分等评估治疗的有效性;通过皮损清除率判定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以评估安全性。治疗结束后12周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观察侧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侧(P<0.05);观察侧的皮损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对照侧(P<0.001);观察侧的GAG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侧(P<0.001)。治疗期间两侧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小光斑点阵CO_(2)激光疗法对清除轻中度痤疮皮损优于30%超分子水杨酸单一治疗,具有见效快、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且不增加患者相关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30%超分子水杨酸 点阵CO_(2)激光 小光斑 复发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膜包载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热作用抑制皮脂分泌
2
作者 赵天奇 于然 +1 位作者 王余海 朱明姬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探究间充质干细胞膜包载5-氨基酮戊酸(ALA@STCM)介导的光热作用对金黄地鼠皮脂腺斑皮脂分泌的影响。方法培养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提取MSC膜,制备ALA@STCM。首先,通过CCK-8实验对比5-氨基酮戊酸(ALA)和ALA@STCM对皮脂腺细... 目的探究间充质干细胞膜包载5-氨基酮戊酸(ALA@STCM)介导的光热作用对金黄地鼠皮脂腺斑皮脂分泌的影响。方法培养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提取MSC膜,制备ALA@STCM。首先,通过CCK-8实验对比5-氨基酮戊酸(ALA)和ALA@STCM对皮脂腺细胞活力的影响。其次,建立金黄地鼠痤疮动物模型,通过组织学分析对比ALA和ALA@STCM对皮脂分泌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表明,相较于ALA,使用MSC膜包载ALA未明显增加细胞毒性,证明了MSC膜作为载药工具的安全性。组织学分析结果表明,给予光照后,ALA和ALA@STCM均能不同程度地缩小皮脂腺斑面积和抑制皮脂分泌,但是我们发现ALA@STCM的缩小皮脂腺斑的作用和抑制皮脂分泌作用明显优于ALA。结论ALA@STCM介导的光热作用可缩小金黄地鼠的皮脂腺斑、抑制皮脂分泌,并且显著优于A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5-氨基酮戊酸 间充质干细胞 光热作用
下载PDF
神经鞘氨醇磷酸胆碱对原代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DNA合成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明姬 蒋忠民 +3 位作者 丛宪玲 丛建军 李增勋 陈远耀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4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 观察神经鞘氨醇磷酸胆碱 (Sphingosylphosphorylcholine ,SPC)对原代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DNA合成的影响。方法 利用儿童包皮组织行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采用不同浓度SPC处理培养的细胞 ,测定3H TdR掺入量。结果 SPC浓度... 目的 观察神经鞘氨醇磷酸胆碱 (Sphingosylphosphorylcholine ,SPC)对原代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DNA合成的影响。方法 利用儿童包皮组织行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采用不同浓度SPC处理培养的细胞 ,测定3H TdR掺入量。结果 SPC浓度为 2 μM时 ,3H TdR掺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5 μM时3H TdR掺入量达高峰 ,而后逐渐降低 ,2 0 μM时3H TdR掺入量为最低。结论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SPC能明显促进原代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DNA的合成 ,在人类皮肤创伤愈合的治疗领域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氨醇磷酸胆碱 SPC 真皮成纤维细胞 DNA合成 细胞培养 原代培养
下载PDF
神经鞘氨醇磷酸胆碱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明姬 朴永君 姜日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97-399,共3页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神经鞘氨醇磷酸胆碱(SPC)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从基因水平探讨其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从经SPC处理和未处理的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抽提总RNA,制备cDNA芯片探针,与基因芯片进行杂...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神经鞘氨醇磷酸胆碱(SPC)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从基因水平探讨其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从经SPC处理和未处理的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抽提总RNA,制备cDNA芯片探针,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扫描仪扫描芯片,扫描信号用GenPix pro3.0软件分析,利用CLASTER操作系统分析结果,TREEVIEW操作系统显示其结果,查阅SOURCE功能数据库进行每个基因的功能分析。结果基因芯片的8096个基因中有意义的信号位点为194个,按功能分为11类,表达增加1倍以上的基因为52个,表达减少50%以下的基因为49个,其中表达水平最高的基因为CTGF,其次为CYR61,IL-6等,均与创伤愈合有关。结论SPC可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使成纤维细胞分泌一系列与皮肤创伤愈合有关的细胞因子,调控其增殖,从而促进创伤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氨醇磷酸胆碱 成纤维细胞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湿疹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明姬 李景华 姜秀英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3期7-7,共1页
随着环境污染和工业食品生产中添加剂的过度使用,儿童皮炎等疾病发病率大量增加。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城市参加的一项调查证实,我国有3%的0~6岁婴幼儿饱受反复发作、瘙痒难耐的皮炎困扰。本专题特邀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皮肤科专家... 随着环境污染和工业食品生产中添加剂的过度使用,儿童皮炎等疾病发病率大量增加。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城市参加的一项调查证实,我国有3%的0~6岁婴幼儿饱受反复发作、瘙痒难耐的皮炎困扰。本专题特邀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皮肤科专家,将小儿皮肤病系统介绍,希望能够对基层医师的诊疗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炎症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 皮肤病
下载PDF
老年皮肤瘙痒症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明姬 李景华 李晓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22期9-9,共1页
病因及发病机制 内因 全身性瘙痒症的内因多与某些内部疾病相关,如神经衰弱、大脑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贫血、白血病、霍奇金病、蕈样肉芽肿、淋巴肉瘤、肾炎、膀胱炎、习惯性便秘及肝胆疾病等。阻塞性黄疸引起的瘙痒... 病因及发病机制 内因 全身性瘙痒症的内因多与某些内部疾病相关,如神经衰弱、大脑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贫血、白血病、霍奇金病、蕈样肉芽肿、淋巴肉瘤、肾炎、膀胱炎、习惯性便秘及肝胆疾病等。阻塞性黄疸引起的瘙痒,其剧烈程度有时与皮肤中所含的胆盐浓度相平行。尿毒症患者的皮肤瘙痒,也常为全身性难以忍受的剧痒,可能与尿毒症时某些代谢失调有关。其他如吸烟、饮酒、吃辛辣食物等均有可能成为全身性瘙痒症的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皮肤瘙痒症 全身性瘙痒症 甲状腺功能异常 尿毒症患者 脑动脉硬化 蕈样肉芽肿 习惯性便秘 阻塞性黄疸
下载PDF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明姬 高艳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02年第15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流行病学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神经鞘氨醇磷酸胆碱对原代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DNA合成影响
8
作者 朱明姬 夏建新 +1 位作者 孙晶 姜日花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48-1149,共2页
目的观察神经鞘氨醇磷酸胆碱(Sphingosylphosphorylcholine,SPC)对原代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DNA合成影响,并选择最适浓度。方法原代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SPC,之后测定3H-TdR掺入量。结果SPC的深度为2μM时,3H-TdR掺入量最... 目的观察神经鞘氨醇磷酸胆碱(Sphingosylphosphorylcholine,SPC)对原代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DNA合成影响,并选择最适浓度。方法原代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SPC,之后测定3H-TdR掺入量。结果SPC的深度为2μM时,3H-TdR掺入量最高,当SPC的浓度超过2μM时3H-TdR掺入量有下降趋势,但SPC的浓度5μM时3H-TdR掺入量仍然很高。SPC的浓度为20μM时3H-TdR掺入量降到最低点。结论SPC浓度为2μM时促进原代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DNA合成能力最强,但浓度超过20μM时显示有细胞毒性。SPC在促进创伤愈合的治疗中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氨醇磷酸胆碱 角质形成细胞 原代细胞培养
下载PDF
丘疹性荨麻疹
9
作者 朱明姬 李景华 姜秀英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3期9-9,共1页
关键词 丘疹性荨麻疹 农村儿童 荨麻疹样 夏秋季节 皮肤病 婴幼儿 多发生 苔藓
下载PDF
血管性水肿
10
作者 朱明姬 李景华 姜秀英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3期9-9,共1页
关键词 血管性水肿 常见皮肤病 荨麻疹 遗传性 获得性
下载PDF
药疹
11
作者 朱明姬 李景华 姜秀英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3期8-9,共2页
关键词 药疹 药物性皮炎 皮肤黏膜 呼吸道吸入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婴儿湿疹
12
作者 朱明姬 李景华 姜秀英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3期7-7,共1页
随着环境污染和工业食品生产中添加剂的过度使用,儿童皮炎等疾病发病率大量增加。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城市参加的一项调查证实,我国有3%的0~6岁婴幼儿饱受反复发作、瘙痒难耐的皮炎困扰。本专题特邀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皮肤科专家... 随着环境污染和工业食品生产中添加剂的过度使用,儿童皮炎等疾病发病率大量增加。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城市参加的一项调查证实,我国有3%的0~6岁婴幼儿饱受反复发作、瘙痒难耐的皮炎困扰。本专题特邀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皮肤科专家,将小儿皮肤病系统介绍,希望能够对基层医师的诊疗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湿疹 炎症性病变 亚急性 头面部 哺乳期
下载PDF
红蓝光照射联合西黄胶囊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劲然 王连有 +3 位作者 王震 孙铭徽 朱明姬 贾玉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3-806,共4页
目的:采用红蓝光照射联合西黄胶囊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西黄胶囊组(对照组)和红蓝光照射联合西黄胶囊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西黄胶囊,每次1.5g,每日2次;观察组患者... 目的:采用红蓝光照射联合西黄胶囊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西黄胶囊组(对照组)和红蓝光照射联合西黄胶囊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西黄胶囊,每次1.5g,每日2次;观察组患者采用红蓝光照射治疗,每次20min,每周2次,同时口服西黄胶囊,每次1.5g,每日2次;治疗时间均为4周。治疗后2和4周各随访1次,观察患者皮损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7.5%,对照组为5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消退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2和P=0.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消退数目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和P=0.001)。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仅有2例患者在红光照射治疗后有轻度头痛及恶心症状,下调照射剂量后症状消失。结论:红蓝光照射联合西黄胶囊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具有见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蓝光 西黄胶囊 痤疮 寻常 疗效
下载PDF
A型肉毒素联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 被引量:20
14
作者 周明伟 王连有 +2 位作者 姜日花 朱明姬 陈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6-390,I0004,共6页
目的:比较A型肉毒素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及透明质酸外用与单纯得宝松局部注射及透明质酸外用对瘢痕疙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瘢痕疙瘩患者58例,分为A型肉毒素联合得宝松(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及透明质酸外用组(联合治疗组... 目的:比较A型肉毒素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及透明质酸外用与单纯得宝松局部注射及透明质酸外用对瘢痕疙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瘢痕疙瘩患者58例,分为A型肉毒素联合得宝松(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及透明质酸外用组(联合治疗组)28例和单纯得宝松局部注射及透明质酸外用组(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局部注射得宝松,每4周1次,连续3次,每日外用透明质酸。联合治疗组患者在第1次得宝松注射后皮损周边注射1次A型肉毒素。收集入组病例每次治疗前后参数数据、不良反应观察指标和每次治疗前后临床照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次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皮损外观改善更好。对照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时痛痒感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下降,但在2和3个月时又逐渐上升;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内VAS值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在2和3个月时VA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内,联合治疗组患者皮损厚度逐渐下降,而对照组降低幅度不明显;治疗3个月时,联合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痛痒症状及皮损厚度在每次注射2周后出现反跳,而联合治疗组无反跳。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联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2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素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及透明质酸外用治疗瘢痕疙瘩与单纯得宝松局部注射及透明质酸外用相比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A型肉毒素 倍他米松 疼痛测定
下载PDF
580例梅毒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1
15
作者 丛宪玲 姜日花 +2 位作者 朱明姬 蒋忠民 孙晶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3期264-265,共2页
目的 对 5 80例梅毒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分析 ,探讨梅毒血清学试验对梅毒各期患者的诊断评价。方法 采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 ,对 5... 目的 对 5 80例梅毒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分析 ,探讨梅毒血清学试验对梅毒各期患者的诊断评价。方法 采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 ,对 5 80例早期梅毒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 ,并采用RPR追踪观察驱梅药物的疗效。结果 Ⅰ期梅毒患者血RPR滴度为 1∶4者最多 6 2例 (2 3.6 % ) ,Ⅱ期梅毒患者血RPR滴度为 1∶32者最多 77例 (31.0 % ) ,潜伏梅毒患者血RPR滴度为 1∶16者最多 13例 (33.3% )。 5 80例梅毒患者TPPA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TPPA及RPR实验对于梅毒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实验室检测 诊断 评价 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下载PDF
CO_2点阵激光不同能量参数治疗面部皮肤老化的疗效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岚 贾玉玺 +5 位作者 王振 杨诗瑶 李香兰 徐雅琴 姜日花 朱明姬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96-2497,共2页
目的观察国产CO2点阵激光不同能量参数治疗皮肤老化的疗效及受试者的满意度。方法招募9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50 m J/8%覆盖率组、50 m J/4%覆盖率组30 m J/8%覆盖率组和30 m J/4%覆盖率组每组参与人数24或25名。治疗前及治疗后医生与... 目的观察国产CO2点阵激光不同能量参数治疗皮肤老化的疗效及受试者的满意度。方法招募9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50 m J/8%覆盖率组、50 m J/4%覆盖率组30 m J/8%覆盖率组和30 m J/4%覆盖率组每组参与人数24或25名。治疗前及治疗后医生与受试者分别进行皱纹、色素、光泽度、总体改善度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四组一次治疗3个月后都有改善,其中50 m J/8%覆盖率组各种疗效均优于其他各组。50 m J/8%覆盖率组受试者满意度最高;四组人群大多数受试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满意,其中50 m J/8%覆盖率组各种疗效均优于其他组,其次为50 m J/4%覆盖率组、30 m J/8%覆盖率组和30 m J/4%覆盖率组。结论国产CO2点阵激光四种不同能量对面部皮肤光老化的皮肤重塑均安全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点阵激光 面部皮肤老化
下载PDF
早期梅毒6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丛宪玲 姜日花 +2 位作者 蒋忠民 朱明姬 孙晶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23-424,共2页
目的 探讨梅毒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点,提高梅毒诊治水平。方法 对610例早期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0例梅毒患者男女比例为1.5:1,Ⅰ、Ⅱ期梅毒各占45.1%和43.0%;职业以个体、服务业人员居多;年龄以21~40岁组为最多;... 目的 探讨梅毒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点,提高梅毒诊治水平。方法 对610例早期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0例梅毒患者男女比例为1.5:1,Ⅰ、Ⅱ期梅毒各占45.1%和43.0%;职业以个体、服务业人员居多;年龄以21~40岁组为最多;梅毒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被误诊;Ⅰ期梅毒患者血清RPR 滴度为1:4者最多,Ⅱ期梅毒患者血清RPR滴度为1:32者最多;各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均为100%。结论 梅毒患者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点;TPPA,RPR有助于梅毒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病学 血清学
下载PDF
花斑癣
18
作者 朱明姬 曹树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04年第12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花斑癣 皮肤角质层真菌感染 病因 实验室检查 治疗
下载PDF
多形性日光疹
19
作者 朱明姬 《中国社区医师》 2003年第21期10-10,共1页
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常见的、特发性、获得性,因光线照射诱发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关键词 多形性日光疹 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病因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下载PDF
176例儿童过敏性紫癜过敏原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检测 被引量:15
20
作者 高微 李景华 +2 位作者 姜日花 蒋忠民 朱明姬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9期1199-1200,共2页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方法采用德国敏筛过敏原定量检测系统,检测17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结果17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者78例,占44.3%,血...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方法采用德国敏筛过敏原定量检测系统,检测17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结果17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者78例,占44.3%,血清总IgE>100者31例,占17.6%。吸入组过敏原阳性率依次为户尘螨粉尘螨、点青霉分枝孢霉曲霉交链孢霉、矮豚草蒿、柏榆梧桐柳三角叶杨、蟑螂、猫毛皮屑狗毛皮屑、草;食物组阳性率依次为鱼虾蟹、鸡蛋白鸡蛋黄、牛奶、牛肉羊肉、腰果花生黄豆、芒果、小麦。结论吸入物和食物过敏原诱导的变态反应是导致过敏性紫癜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变应原 特异性IGE 总I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