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烯掺杂补强天然橡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史载锋 李邦森 +9 位作者 刘金瑞 石建军 孙天一 张大帅 张小朋 张妍 易国辉 宋军军 朱林华 王向辉 《橡胶工业》 CAS 2023年第7期551-557,共7页
概述石墨烯掺杂补强天然橡胶(NR)的研究进展。石墨烯添加到NR中,可以提高NR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导电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石墨烯在NR中的分散性及与NR的界面相互作用是影响其补强效果的关键因素;石墨烯与NR化学结合对提高其补强作用非常重... 概述石墨烯掺杂补强天然橡胶(NR)的研究进展。石墨烯添加到NR中,可以提高NR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导电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石墨烯在NR中的分散性及与NR的界面相互作用是影响其补强效果的关键因素;石墨烯与NR化学结合对提高其补强作用非常重要;氧化石墨烯(GO)表面具有含氧活性基团,NR在紫外光老化或自然老化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活性基团,在适合的条件下GO与NR之间直接发生接枝聚合反应,最大程度地增大二者的界面作用,因而GO/NR复合材料具有老化自修复功能;光催化剂调控的“多样化”可控自由基聚合可以调控拓扑结构超分子聚合物网络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刺激响应性、自修复性和形状记忆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石墨烯 复合材料 掺杂 补强
下载PDF
烯丙基咪唑基磷钼钒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氧化脱硫性能的研究
2
作者 任卓一 罗雯月 +6 位作者 段锐奇 董文龙 黄博 周明泊 唐成龙 史载锋 朱林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2-725,共4页
以磷钼钒杂多酸与烯丙基咪唑为原料,通过一步法合成了一系列烯丙基咪唑基磷钼钒杂多酸催化剂,并进行了脱硫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HPMoV-AIM-1在80 min,50℃和O/S=5的条件下,脱硫效果可达86.77%,同时进一步探究了脱硫过程的反应机理。
关键词 氧化脱硫 磷钼钒杂多酸 烯丙基咪唑
下载PDF
基于肿瘤乏氧微环境的纳米药物载体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俊安 蒋晓芸 +4 位作者 罗雯月 周明泊 黄博 朱林华 戴春燕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230-236,共7页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内部环境,伴随着乏氧、微酸、间隙压升高、免疫耐受等一系列非正常组织的特征,与肿瘤的产生、发展以及转移等现象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被用于肿瘤的治疗。本文综...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内部环境,伴随着乏氧、微酸、间隙压升高、免疫耐受等一系列非正常组织的特征,与肿瘤的产生、发展以及转移等现象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被用于肿瘤的治疗。本文综述了肿瘤乏氧微环境的特征,从外源性与内源性两方面改善肿瘤乏氧的纳米材料,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乏氧 纳米材料 氧气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杂化磷钨酸氧化脱硫研究
4
作者 周明泊 朱林华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6期16-18,共3页
本文以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作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制备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此基础上加入磷钨酸合成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杂化磷钨酸材料。以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_(4))为萃取剂,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杂化磷钨... 本文以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作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制备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此基础上加入磷钨酸合成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杂化磷钨酸材料。以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_(4))为萃取剂,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杂化磷钨酸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当n(H_(2)O_(2))∶n(BT)=10∶1时,脱硫率可达到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水凝胶 磷钨酸 过氧化氢 催化氧化脱硫
下载PDF
仿真实验实践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为例
5
作者 周明泊 朱林华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3年第11期84-86,共3页
科技时代不仅要求大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时代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亟须大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在虚拟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将仿真化学实验和... 科技时代不仅要求大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时代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亟须大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在虚拟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将仿真化学实验和实操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实行分层培养模式,改变以往统一培养大学生的教育模式,构建由“仿真化学+实操实验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兴趣”组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以切实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 仿真化学
下载PDF
CO_2-环氧丙烷-邻苯二甲酸酐共聚物的合成及热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林华 黄活阳 +4 位作者 郭智芳 朱雨晴 罗怡 林强 王向辉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24,共4页
利用Zn-Fe(III)双金属催化剂(DMC)催化合成了CO2、环氧丙烷(PO)和邻苯二甲酸酐(PA)三元共聚物(PPCPA)。研究结果表明:PA参与了三元共聚反应,并且共聚物中CO2的含量为54.27%;PPCPA的降解分2个阶段进行,在升温速率分别为5、10、15、20 K/... 利用Zn-Fe(III)双金属催化剂(DMC)催化合成了CO2、环氧丙烷(PO)和邻苯二甲酸酐(PA)三元共聚物(PPCPA)。研究结果表明:PA参与了三元共聚反应,并且共聚物中CO2的含量为54.27%;PPCPA的降解分2个阶段进行,在升温速率分别为5、10、15、20 K/min的条件下,其第1阶段最快降解温度分别为240.9、256.3、264.1、268.3℃,第2阶段最快降解温度分别为309.9、319.6、325.8、328.5℃;通过Kissinger方程可计算出PPCPA热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其第1阶段、第2阶段热降解反应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05.801、201.907 kJ/mol,指前因子分别为1.319×1010、1.574×109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环氧丙烷 邻苯二甲酸酐 聚碳酸酯 三元共聚物 热性能
原文传递
对-叔丁基杯[6]芳烃对LLDPE热氧稳定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林华 许凯 +1 位作者 郑秋 陈鸣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3-174,共2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失重分析仪(TGA)研究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对叔丁基杯[6]芳烃共混物的热性能。DSC结果显示,在空气氛围中,纯LLDPE和LLDPE/对叔丁基杯[6]芳烃共混物的热降解温度分别是205℃和250℃。TGA研究表明,对叔丁...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失重分析仪(TGA)研究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对叔丁基杯[6]芳烃共混物的热性能。DSC结果显示,在空气氛围中,纯LLDPE和LLDPE/对叔丁基杯[6]芳烃共混物的热降解温度分别是205℃和250℃。TGA研究表明,对叔丁基杯[6]芳烃使LLDPE的热氧化降解温度提高30℃。上述结果说明,对叔丁基杯[6]芳烃能大大提高LLDPE的热性能,这主要是由于对叔丁基杯[6]芳烃能够提供-OH反应性基团,其氢原子具有相当的活性,能够与LLDPE热分解生成的活性游离基反应生成氢过氧化物,而自身生成了较为稳定的游离基,从而终止了游离基链的传递和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6]芳烃 LLDPE 对叔丁基 热氧稳定性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游离基反应 差示扫描量热 降解温度
下载PDF
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十二硫酯的合成及其对聚丙烯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朱林华 陈鸣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5-147,共3页
以3,5-二基-4-羟基苯甲酸和十二硫醇为原料,采用酯化反应,合成了抗氧剂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十二硫酯(DMB)分子内复合抗氧剂,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同时,制备了抗氧剂DMB和聚丙烯的共混体系,通过... 以3,5-二基-4-羟基苯甲酸和十二硫醇为原料,采用酯化反应,合成了抗氧剂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十二硫酯(DMB)分子内复合抗氧剂,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同时,制备了抗氧剂DMB和聚丙烯的共混体系,通过差热扫描量热法和烘箱老化试验评价了DMB对聚丙烯树脂的热氧化降解行为。差热扫描量热法结果表明DMB能明显提高PP的耐热氧老化性能。烘箱老化研究显示,PP-DMB试样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在老化5~6d内保持率很好,6d后,迅速下降。熔体流动速率研究表明,PP-DMB试样在烘箱老化5d后,其熔体流动速率开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十二硫酯 分子内复合抗氧剂 聚丙烯 抗氧化
原文传递
大学生对麻风病康复者认知态度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林华 何冰 +3 位作者 李嘉芮 谭效良 陈细醒 邹宇华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通过调查大学生对麻风病康复者的认知态度,探讨如何进一步引起社会对弱势群体的重视。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问卷,调查380名在校大学生对麻风病的认知情况,建立Excel文档录入数据、利用SAS软件导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对... 目的通过调查大学生对麻风病康复者的认知态度,探讨如何进一步引起社会对弱势群体的重视。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问卷,调查380名在校大学生对麻风病的认知情况,建立Excel文档录入数据、利用SAS软件导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对麻风病的总体知晓率为94.21%,不同专业的学生间有显著差异(χ2=20.1506,P<0.01),95.53%的学生认为康复者是需要关心的。结论大学生对麻风病康复者的认知态度需要提高,尤其是在行动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麻风病康复者 态度
下载PDF
安徽省高校体育资源配置现状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林华 李和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57-60,共4页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分类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就安徽省重点与非重点普通高校体育资源配置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非重点普通高校相比,安徽省重点高校聚集了大量的体育人力资源,体育经费优势明显,体育场馆资...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分类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就安徽省重点与非重点普通高校体育资源配置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非重点普通高校相比,安徽省重点高校聚集了大量的体育人力资源,体育经费优势明显,体育场馆资源较为丰富,体育教师拥有大量余暇时间,体育教师有很强的科研能力。重点普通高校体育资源存量较大,配置也相对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资源 资源配置 现状
下载PDF
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正丁酯的合成及其对HDPE的热氧老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林华 李东旭 +4 位作者 陈嘉 许林利 连肖南 许凯 陈鸣才 《化学建材》 CAS 2009年第6期1-2,33,共3页
以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和正丁醇为原料,采用酯化反应,合成了抗氧剂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正丁酯,并通过测定熔点、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制备了抗氧剂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正丁酯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 以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和正丁醇为原料,采用酯化反应,合成了抗氧剂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正丁酯,并通过测定熔点、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制备了抗氧剂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正丁酯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共混体系,通过差热扫描量热法,评价了抗氧剂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正丁酯对HDPE树脂的热氧化降解行为。结果表明,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正丁酯能明显提高HDPE的耐热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正丁酯 抗氧剂 HDPE 热氧化降解
下载PDF
以主动学习为导向的药物化学网络教学探索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林华 戴春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51期328-329,共2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化,网络教学平台资源日益丰富,功能强大,越来越多被运用于高校教学。药物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知识点多,专业性强,学习难度大。文章探索课前学生自主预习、课中师生交互混合、课后实践巩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化,网络教学平台资源日益丰富,功能强大,越来越多被运用于高校教学。药物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知识点多,专业性强,学习难度大。文章探索课前学生自主预习、课中师生交互混合、课后实践巩固的药物化学网络教学模式。结果表明,药物化学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网络教学 主动学习
下载PDF
南药大果榕抗骨质疏松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林华 戴春燕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0期61-62,共2页
目的:对南药大果榕的化学成分及抗骨质疏松研究进行探讨。方法:查阅近年来的有关文献。结果:榕属植物种类较多,资源丰富,目前国内外对榕属植物大果榕化学成分的报道较多。结构类型主要包括三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生物活性研究显示... 目的:对南药大果榕的化学成分及抗骨质疏松研究进行探讨。方法:查阅近年来的有关文献。结果:榕属植物种类较多,资源丰富,目前国内外对榕属植物大果榕化学成分的报道较多。结构类型主要包括三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生物活性研究显示,大果榕具有抗骨质疏松和抗氧化等作用。结论:南药大果榕对抗骨质疏松有显著作用,对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榕 骨质疏松 活性 药理
下载PDF
基于情境教学模式下“高分子材料学”教学实践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林华 戴春燕 《高教学刊》 2020年第29期111-113,117,共4页
情境教学法通过将教学内容引入到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过程中,使抽象难懂的知识场景化,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了解相关理论知识。“高分子材料学”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普遍开设的核心课程,其专业性和实践性强,学习难度大。文章以“高分... 情境教学法通过将教学内容引入到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过程中,使抽象难懂的知识场景化,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了解相关理论知识。“高分子材料学”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普遍开设的核心课程,其专业性和实践性强,学习难度大。文章以“高分子材料学”课程为例,讨论了基于参与式、实验式、生活式和仿真式“高分子材料学”情境化教学,该方法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教学 高分子材料学 教学手段
下载PDF
大学高分子化学实验中苯乙烯乳液聚合实验的改进
15
作者 朱林华 王向辉 +3 位作者 李小宝 孙丽丽 杨慧 戴春燕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14期226-226,217,共2页
选用苯乙烯和少量的丙烯酸为聚合反应单体,以十二烷基磺酸钠,OP-10,油酸钾为乳化剂,进行乳液聚合反应。与目前普遍选用的以苯乙烯为聚合单体,十二烷基磺酸钠和OP-10为乳化剂的乳液聚合反应相比,改进后的乳液聚合不会出现凝胶,实验成功率... 选用苯乙烯和少量的丙烯酸为聚合反应单体,以十二烷基磺酸钠,OP-10,油酸钾为乳化剂,进行乳液聚合反应。与目前普遍选用的以苯乙烯为聚合单体,十二烷基磺酸钠和OP-10为乳化剂的乳液聚合反应相比,改进后的乳液聚合不会出现凝胶,实验成功率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可代替原有的乳液聚合反应实验,作为大学高分子化学实验的教学课程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改进 苯乙烯
下载PDF
海南山苍子挥发油GC-MS分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于长江 宋小平 +2 位作者 张鑫 韩长日 朱林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49-1852,共4页
利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技术提取海南山苍子挥发油,GC-MS对其成份进行分析,鉴定出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65%。通过分子蒸馏分离山苍子油,测试各组分的活性。实验结果显示海南山苍子挥发油以及分子蒸馏分离的各组份均具有抗肿瘤活性... 利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技术提取海南山苍子挥发油,GC-MS对其成份进行分析,鉴定出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65%。通过分子蒸馏分离山苍子油,测试各组分的活性。实验结果显示海南山苍子挥发油以及分子蒸馏分离的各组份均具有抗肿瘤活性。海南山苍子挥发油对人胃癌细胞的抑制活性最好,IC50为6.29μg/m L。组份D1、R1、D2、R2对人白血病细胞抑制活性最好,IC50分别为16.6、7.76、6.73、5.97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挥发油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分子量对β-PP/纳米CaCO_3复合物冲击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林利 许凯 +3 位作者 朱林华 陈嘉 刘欢 陈鸣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1,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冲击试验和扫描电镜研究了不同分子量β晶型聚丙烯(β-PP)/纳米CaCO_3复合物在不同成核剂含量下的晶体含量和冲击强度。结果表明,随着成核剂含量的升高,不同分子量的复合物样品的冲击强度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冲击试验和扫描电镜研究了不同分子量β晶型聚丙烯(β-PP)/纳米CaCO_3复合物在不同成核剂含量下的晶体含量和冲击强度。结果表明,随着成核剂含量的升高,不同分子量的复合物样品的冲击强度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0.1%(质量分数,下同)时都出现峰值,由低分子量PP为基体的样品冲击强度从3.5 kJ/m^2上升至9.1 kJ/m^2,提高幅度达160%,由高分子量PP为基体的样品从8.2 kJ/m^2上升至41.3 kJ/m^2,提高幅度达500%。β晶体含量对复合物冲击强度的贡献不大,但明显取决于PP的分子量及β晶体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β-成核剂 纳米碳酸钙 冲击强度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丙烯酸的合成及溶液性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怀平 许凯 +3 位作者 陈德宏 郑秋闿 朱林华 陈鸣才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663-2667,共5页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中,通过自由基沉淀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不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OS)、丙烯酸十八酯(ODA)含量的丙烯酸疏水缔合丙烯酸聚合物。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滴定法和旋转黏度计对共聚物的形貌、组成及溶液性质进行...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中,通过自由基沉淀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不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OS)、丙烯酸十八酯(ODA)含量的丙烯酸疏水缔合丙烯酸聚合物。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滴定法和旋转黏度计对共聚物的形貌、组成及溶液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形貌是由直径小于1μm左右的球形颗粒组成。在疏水单体含量小于1%(mol)时,VTEOS疏水改性聚合物的黏度大于ODA疏水改性聚合物的黏度。在VTEOS含量为0.2%(mol)时,通过硅氧烷间化学反应,硅氧烷改性丙烯酸聚合物溶液黏度达到2400m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疏水缔合聚合物 疏水缔合作用 表观黏度
下载PDF
辣根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向辉 邵艳东 +4 位作者 谢灵杰 谷茂然 门睿 林强 朱林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62-1866,共5页
本文选用1,3-二溴丙烷、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硫脲、二硫化碳及取代溴苄为原料,经5步反应合成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辣根素类化合物,通过核磁氢谱、碳谱及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选取大肠杆菌(DH5a)、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白色葡萄球... 本文选用1,3-二溴丙烷、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硫脲、二硫化碳及取代溴苄为原料,经5步反应合成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辣根素类化合物,通过核磁氢谱、碳谱及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选取大肠杆菌(DH5a)、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白色葡萄球菌(ATCC8799)、藤黄八叠球菌(ACCC11001)、枯草芽孢杆菌(ATCC6633)、蜡状芽孢杆菌(ACCC11077)及四联球菌(ATCC35098)测试室内杀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其中6a对藤黄八叠球菌的最小杀灭浓度仅为4μg·m 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根素 杀菌活性 取代溴苄
下载PDF
交联剂和助交联剂对ABS/PP/CaCO_3反应性共混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邬润德 徐亮成 +2 位作者 童筱莉 谢新萍 朱林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1-904,共4页
为提高ABS/PP/CaCO3复合材料相容性,采用转矩流变仪观察了ABS/PP/CaCO3三元复合物反应性共混后的扭矩,考察了不同的助交联剂蓖麻油(CO)、异氰脲酸三烯丙酯(TAIC)、松香酯(JS-1)、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GD)以及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 为提高ABS/PP/CaCO3复合材料相容性,采用转矩流变仪观察了ABS/PP/CaCO3三元复合物反应性共混后的扭矩,考察了不同的助交联剂蓖麻油(CO)、异氰脲酸三烯丙酯(TAIC)、松香酯(JS-1)、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GD)以及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用量对共混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交联剂DCP为0.2%(wt)时,助交联剂GD比CO、TAIC、JS-1对ABS/PP/CaCO3体系有更好反应共混效果;反应共混超过2.5min后,随DCP量增加,复合材料将发生严重的降解。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流变特性,结果显示用DCP/GD交联体系反应共混的ABS/PP/CaCO3复合材料的剪切黏度,随温度、剪切速率的增加而下降,比较同一剪切速率下的非牛顿指数,说明其流动性能优于纯ABS。力学性能测试数据说明,用DCP/GD交联的ABS/PP/CaCO3复合材料比未交联的有较高的弯曲强度和模量。电镜观察揭示了用DCP/GD动态交联的ABS/PP/CaCO3复合材料有更好的界面相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聚丙烯 反应共混 流变性能 交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