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胱抑素C与冠心病患者房颤易感性的关系
1
作者 朱桢燕 王卫明 +2 位作者 程亚敏 钱四辈 杨玲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罹患房颤的相关性,并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住院确诊的稳定型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患者75例,同时人选年龄、性别匹配的冠心病非房颤患者90例,采集人选患者的临床病史、血压、心脏彩超检查结果,肾功...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罹患房颤的相关性,并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住院确诊的稳定型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患者75例,同时人选年龄、性别匹配的冠心病非房颤患者90例,采集人选患者的临床病史、血压、心脏彩超检查结果,肾功能检查结果、血脂、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1)房颤组中尿素氮(P<0.0001)、肌酐(P<0.0001)、尿酸水平(P=0.04)、左房内径(P<0.0001)、左室舒张末内径(P<0.0001)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P<0.0001)均较非房颤组显著升高,而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1)。(2)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经校正性别、年龄、血压、吸烟史、尿素氮、肌酐、尿酸、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射血分数后,左房内径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为冠心病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血清胱抑素C及左房内径对冠心病患者罹患房颤均具有评估价值(P<0.0001),当胱抑素C水平>0.88mg/L及左房内径>40.5mm时,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2.0%及68.0%。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及左房内径与冠心病患者房颤易感性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提示血清胱抑素C对冠心病患者罹患房颤的评估价值比左房内径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胱抑素C 冠心病 房颤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朱桢燕 孙建辉 +1 位作者 柯海 杨晓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与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9例,检测血清Cys-C、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根据Cys-C四分位间距将患者分为Q1...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与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9例,检测血清Cys-C、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根据Cys-C四分位间距将患者分为Q1组54例、Q2组57例、Q3组63例、Q4组57例,对各组行冠脉造影、Gensini评分及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研究(GRACE)评分,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GRACE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ACS患者Gensini评分、院内及出院6个月GRACE评分、NT-pro BNP、LVDD均随血清Cys-C水平增加而增加。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ys-C水平、Gensini评分与院内、出院6个月GRACE评分无相关性(β分别为0.24、0.15、0.07、0.09,P均>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ys-C水平、Gensini评分为院内、出院6个月GRACE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β分别为0.27、0.23、0.42、0.27,P均<0.05)。结论血清Cys-C可反映ACS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有效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胱抑素C 预后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桢燕 孙建辉 +3 位作者 柯海 杨晓宇 陈勇峻 毛庆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7期138-139,共2页
冠心病(CAD)是严重影响大众健康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高,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早期的风险评估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近年来,已有众多研究表明血清胱抑素C与众多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研究血清胱抑素C与... 冠心病(CAD)是严重影响大众健康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高,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早期的风险评估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近年来,已有众多研究表明血清胱抑素C与众多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研究血清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胱抑素C对冠脉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胱抑素C 冠心病 GENSINI评分 ROC曲线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朱桢燕 孙建辉 柯海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410-413,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及对心衰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入选住院心衰患者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各64例,完成病史采集、超声心动图检查,测血压、心率,检测肾功能指标、血清胱抑素C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浓度(NT-proB...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及对心衰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入选住院心衰患者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各64例,完成病史采集、超声心动图检查,测血压、心率,检测肾功能指标、血清胱抑素C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浓度(NT-proBNP,pg/ml).结果 ①心衰组血压、心率、肾功能指标、左房室结构参数、NT-proBNP及血清胱抑素C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②心衰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与年龄、尿素氮、肌酐、尿酸、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③心衰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血清胱抑素C为NT-proBNP、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射血分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④心衰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血清胱抑素C及肌酐对中、重度临床心衰症状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0.844和0.672,当血清胱抑素C>0.89 mg/L或肌酐>86.7 μmol/L时,就有可能伴有较重的临床症状.结论 血清胱抑素C与心衰患者心功能和心脏结构密切相关,并且是比血清肌酐更为可靠的评估心衰程度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慢性心力衰竭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血清尿酸水平及性别差异与血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桢燕 孙建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血清尿酸水平与血压的关系,探讨性别对二者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体检人群979例进行问卷、人体测量,测定血清尿酸浓度,并按四分位间距分为Q1~Q4组。结果①总人群及女性人群中,尿酸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显著相关(P〈0.05... 目的观察血清尿酸水平与血压的关系,探讨性别对二者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体检人群979例进行问卷、人体测量,测定血清尿酸浓度,并按四分位间距分为Q1~Q4组。结果①总人群及女性人群中,尿酸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显著相关(P〈0.05),与舒张压、脉压差无关(P〉0.05);男性人群中,尿酸与各血压值均无关(P〉0.05);②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04组高血压患病较Q1组增高58.5%(P〉0.05),总人群04组高血压患病较01组增高56.3%(P〉0.05),在男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及高血压患病率相关,且具有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尿酸 血压 性别
下载PDF
不同血压水平对动脉顺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海锋 李新立 +3 位作者 周艳丽 朱桢燕 曹克将 黄峻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水平对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的影响。方法:入选理想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人群共953例,使用动脉脉搏波分析仪测量C1、C2。使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血压水平C1、C2的差异,使用多元逐步回...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水平对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的影响。方法:入选理想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人群共953例,使用动脉脉搏波分析仪测量C1、C2。使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血压水平C1、C2的差异,使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C1、C2的主要因素。结果: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C1、C2逐步降低(P<0.0001)。随着年龄、收缩压、脉率的增加,C1、C2均降低;男性C1、C2高于女性;吸烟者C2低于不吸烟者。结论:C1、C2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降低,正常血压与正常高值血压者C1、C2较理想血压者已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顺应性 小动脉顺应性 血压
原文传递
生长分化因子-15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及动脉僵硬度的关系
7
作者 田明玉 朱桢燕 +3 位作者 张海锋 夏耘 许迪 李新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在中年体检人群中,探讨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及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于我院体检中心收集178名中年人进行横断面研究,使用标准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测量血压并测定血清空腹生化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在中年体检人群中,探讨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及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于我院体检中心收集178名中年人进行横断面研究,使用标准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测量血压并测定血清空腹生化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浆GDF-15水平,并将受试者的血浆GDF-15按三分位数分组:一分位组(<103.96 pg/ml)、二分位组(103.96 pg/ml~121.56 pg/ml)、三分位组(>121.56 pg/ml)。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构指标;应用VP-1000动脉硬化分析仪测定受试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①随着血浆GDF-15水平的升高,舒张早期心肌血流速度峰值(E)和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比值(E/A)、舒张早期心肌运动速度峰值(E’)均呈逐步下降(P<0.05),而E/E’与baPWV均呈逐步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logGDF-15和年龄均是baPWV与E’、E/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③偏相关分析:调整年龄、性别等后,baPWV与E’呈负相关(P<0.05),与E/E’呈正相关(P<0.01);按血浆GDF-15水平三分位数分组后,在三分位组中仍可得到相似的结果(P<0.05)。结论:在中年体检人群中,GDF-15分别是动脉僵硬度增加和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GDF-15水平的升高可能影响动脉弹性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舒张功能 动脉僵硬度 生长分化因子-15
下载PDF
大株红景天联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疗效及RDW、GDF-15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田明玉 过晶 +4 位作者 陈彩萍 高长征 过云峰 王芬 朱桢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联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疗效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联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疗效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入院后,根据病情病程给予患者常规的对症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治疗效果展开评估,对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主要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DW和GDF-15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101,P=0.003);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值相比于对照组明显增高,但是观察组LVESD,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GDF-15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DW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联用曲美他嗪可有效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并能有效降低RDW和GDF-15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株红景天 曲美他嗪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红细胞分布宽度 生长分化因子15
下载PDF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仇永亮 朱桢燕 +4 位作者 张海锋 姚文明 徐芳 龚磊 李新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30-1435,共6页
目的:探讨自然人群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在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随机入选609名18~74岁农村居民,使用标准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空腹抽血常规生化检查,免疫比浊法测量hsCRP。根据2004年国... 目的:探讨自然人群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在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随机入选609名18~74岁农村居民,使用标准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空腹抽血常规生化检查,免疫比浊法测量hsCRP。根据2004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推荐的有关中国人代谢综合征(MS)的诊断标准诊断。结果: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的聚集,男性与女性的hsCRP均有显著升高(校正后男性P=0.043,女性P=0.003)。校正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服药史及心率后,logistic回归提示男性与女性hsCRP均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独立相关(男性P=0.002,女性P=0.001),总人群进一步调整性别后,关系仍显著(P<0.0 1)。校正类似的变量后,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总人群及各性别亚组中,腰围和甘油三酯均与hsCRP相关,而收缩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仅在总人群及男性组中与hsCRP相关。结论:hsCRP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及其患病风险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代谢综合征 自然人群
原文传递
江苏高邮市农村居民心房颤动流行现况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海锋 朱桢燕 +7 位作者 姚文明 徐芳 龚磊 吴志军 殷志建 曹克将 黄峻 李新立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73-775,共3页
目的:研究江苏高邮农村居民心房颤动流行现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在江苏省高邮市八桥镇常住人口中按年龄、性别分层随机共调查了3898例,使用标准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并测量血压,记录心电图,空腹抽血查常规生化检查。结果:本研究... 目的:研究江苏高邮农村居民心房颤动流行现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在江苏省高邮市八桥镇常住人口中按年龄、性别分层随机共调查了3898例,使用标准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并测量血压,记录心电图,空腹抽血查常规生化检查。结果:本研究共发现34例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患病率为0.87%,标化患病率为0.44%,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情况不理想。心房颤动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高尿酸及低TG。结论:江苏高邮农村地区心房颤动患病率与国内其他地区相似,但治疗情况不理想,心房颤动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高尿酸及低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人群研究 患病率 尿酸
原文传递
心率变异性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田明玉 朱桢燕 +3 位作者 张海锋 夏耘 许迪 李新立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中年人群心率变异性(HRV)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2010-06-12,采用单纯随机方法收集我院体检中心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中年人138例,年龄(48.1±8.2)岁,对其进行统一的心血管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测量血压并测定血清空腹生化... 目的探讨中年人群心率变异性(HRV)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2010-06-12,采用单纯随机方法收集我院体检中心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中年人138例,年龄(48.1±8.2)岁,对其进行统一的心血管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测量血压并测定血清空腹生化指标;用ELISA测定血浆氨基末端前体脑钠尿肽(NT-proBNP);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常规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并按舒张功能分级标准分为舒张功能正常组(n=74)、舒张功能减退组(n=36)和假性正常化组(n=28);24h动态心电图检测HRV的时域和频域指标。结果随着舒张功能减退程度,lgNT-proBNP增加[(1.8±0.2),(1.9±0.2),(2.0±0.2)ng/L,P<0.01],低频功率降低[(21.0±5.2),(18.5±5.4),(17.8±6.3)ms2,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差>50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高频功率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呈负相关(r=-0.210,-0.194,-0.212),与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比值(E/A)呈正相关(r=0.189,0.189,0.175,均P<0.05);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与E峰减速时间(EDT)呈正相关(r=0.265,0.194,P<0.05),与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呈负相关(r=-0.174,-0.173,P<0.05),与lgNT-proBNP呈负相关(r=-0.315,-0.34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峰是pNN50%的独立影响因素(β=-0.200,P=0.012),E/E'和lgNT-proBNP是低频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β=-0.178,P=0.023;β=-0.165,P=0.019),而E/E'和EDT是VLF的独立影响因素(β=-0.170,P=0.021;β=0.177,P=0.015)。结论在中年人群中,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与自主神经功能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左心室舒张功能 自主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尿钠排泄量与动脉弹性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海锋 李新立 +5 位作者 周艳丽 朱桢燕 徐芳 李静 曹克将 黄峻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尿钠排泄量与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C2)的关系。方法入选体检人群397例(男性195例,女性202例),年龄(53.4±15.1)岁。通过24 h尿钠排泄量测定钠盐摄入量,将入选人群分为低盐组(n=99),低中盐组(n=100),中高盐组(n=99),高盐组(n... 目的探讨尿钠排泄量与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C2)的关系。方法入选体检人群397例(男性195例,女性202例),年龄(53.4±15.1)岁。通过24 h尿钠排泄量测定钠盐摄入量,将入选人群分为低盐组(n=99),低中盐组(n=100),中高盐组(n=99),高盐组(n=99)。C1、C2采用CVProfilor Do-2020动脉脉搏波分析仪测量。使用广义线性模型比较24 h尿钠排泄量与C1、C2的关系,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C1、C2的主要因素。结果随着24 h尿钠排泄量的增多,C1、C2逐步降低,其中高盐组较低盐组C1、C2显著降低。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24 h尿钠排泄量增高是C1、C2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随着24 h尿钠排泄量的增加,反映动脉弹性的指标C1、C2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弹性指数 小动脉弹性指数 钠盐
原文传递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海锋 朱桢燕 +11 位作者 姚文明 徐芳 梁宁霞 龚磊 赵国祥 姚学仁 殷志建 吴志军 陈福宽 孙大勤 李新立 曹克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93-997,共5页
目的 探讨自然人群中C反应蛋白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在江苏省高邮市八桥镇随机人选了3889名18~74岁农村居民,使用标准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并测量血压,空腹抽血常规生化检查,免疫比浊法测量高敏C反应蛋白(hCRP).按hCBP四分位间距将... 目的 探讨自然人群中C反应蛋白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在江苏省高邮市八桥镇随机人选了3889名18~74岁农村居民,使用标准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并测量血压,空腹抽血常规生化检查,免疫比浊法测量高敏C反应蛋白(hCRP).按hCBP四分位间距将男性与女性分别分为4组:Q1组(男性hCRP<2.04 mg/L;女性hCRP<1.80 mg/L);Q2组(男性2.04 mg/L≤hCRP<3.01mg/L;女性1. 80 mg/L≤hCRP<2.76 mg/L);Q3组(男性3.01 mg/L≤hCRP<4.14 mg/L;女性2.76mg/L≤hCRP<3.84 mg/L);Q4组(男性hCRP≥4.14 mg/L;女性hCRP≥3.84 mg/L).结果 男性的收缩压(调整后P=0.016)与脉压(调整后P=0.003)、女性脉压(调整后P=0.002)随CRP浓度增高而增高,而舒张压与CRP无显著相关.多元回归提示logCRP增高与男性收缩压及男女脉压升高独立相关.调整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吸烟史、饮酒史等变量,hCRP与男性高血压发病独立相关,男性Q4组高血压患病风险较Q1组增高40.4%(95%可信区间:4.9%~87.9%).结论 hCRP增高与男性与女性脉压增高,及男性收缩压增高与高血压发病的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江苏高邮农村18~74岁汉族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徐芳 张海锋 +8 位作者 朱桢燕 姚文明 李静 郭静 周艳丽 杨涛 龚磊 曹克将 李新立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9-335,共7页
目的了解江苏高邮农村代谢综合征(MS)患病分布情况。方法 2009-12-2010-05,对江苏高邮农村18~74岁汉族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包括标准化的问卷调查,测量血压、腰围、臀围及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等体格指标并采血进行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检验... 目的了解江苏高邮农村代谢综合征(MS)患病分布情况。方法 2009-12-2010-05,对江苏高邮农村18~74岁汉族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包括标准化的问卷调查,测量血压、腰围、臀围及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等体格指标并采血进行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检验,共对4493份资料进行分析。对入选居民分别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推荐的有关中国人MS的诊断标准和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教育组Ⅲ(NCEP-ATPⅢ)亚洲人群修订标准诊断MS,计算MS患病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MS患病率相关因素。结果江苏高邮农村18~74岁汉族居民,MS患病粗率:IDF标准为27.0%(男性为20.5%,女性为32.7%,P<0.01),NCEP-ATPⅢ标准为16.2%(男性为15.6%,女性为16.8%,P=0.296);根据中国人口年龄进行标化后,MS患病率:IDF标准为16.3%(男性为16.0%,女性为18.0%);NCEP-ATPⅢ标准为9.4%(男性为11.0%,女性为9.1%)。两种诊断标准有较好的符合率(87.7%)。45岁以前,MS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5岁以后,MS患病率女性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而男性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S患病率与性别、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教育程度、体力活动、脉压、静息心率、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等因素相关。结论江苏高邮农村18~74岁汉族居民MS患病率略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MS发生率。IDF标准和NCEP-ATPⅢ诊断符合率较好,但IDF标准更适用于中国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患病率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