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1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记的教育价值——朱永新与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艾伦•麦克法兰教授的对话
1
作者 朱永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6,共8页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记不仅是教育生活的记录方式,它也在历史研究和文化塑造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有关日记在个人成长、家庭传承、历史研究等方面的教育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本文通过朱永新与剑桥大学社会人类...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记不仅是教育生活的记录方式,它也在历史研究和文化塑造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有关日记在个人成长、家庭传承、历史研究等方面的教育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本文通过朱永新与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教授艾伦·麦克法兰进行的对话,重申了日记在作为教育生活的记录方式、作为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作为促进师生成长的行动路径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教育价值,并解释了撰写日记的主要原因以及介绍了周记、月记、书信等日记的其他补充形式,最后结合新教育实验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理念提出了共同体写作的日记写作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 教育价值 社会人类学 共同体写作
下载PDF
朱永新:新教育是什么?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永新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第1期5-8,共4页
这个问题,80多年前,陈独秀曾经回答过。他说:"旧教育的主义是要受教育者依照教育者的理想,做成伟大的个人,为圣贤,为仙佛,为豪杰,为大学者,新教育不是这样,新教育是注重在改良社会,不专在造成个人的伟大。"与他同时代的蔡元培、陶行... 这个问题,80多年前,陈独秀曾经回答过。他说:"旧教育的主义是要受教育者依照教育者的理想,做成伟大的个人,为圣贤,为仙佛,为豪杰,为大学者,新教育不是这样,新教育是注重在改良社会,不专在造成个人的伟大。"与他同时代的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等也都回答过这个问题。80多年后,新教育是什么?在许多新教育人看来,新教育首先是一个变革的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育 改良社会 朱永新 教育生活 教育大学 中国传统教育 你我 陈鹤琴 这个世界 杨东平
下载PDF
朱永新:5G将改变未来教育形态(二)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永新 《中国农村教育》 2019年第24期I0001-I0001,共1页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计算机开始出现的时候,就有学者想用机器教学替代人的教学,甚至还有人提出了"学校消亡论"。但是,一直到今天,教育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据说,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生前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乔布斯之...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计算机开始出现的时候,就有学者想用机器教学替代人的教学,甚至还有人提出了"学校消亡论"。但是,一直到今天,教育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据说,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生前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形态 朱永新 机器教学 苹果公司 乔布斯 计算机 消亡论 (二)
下载PDF
朱永新:研发卓越课程
4
作者 朱永新 沙培宁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9-49,共1页
什么是课程? 课程理论层出不穷。在国外,课程(Curriculum)一词是从拉丁词“Currere”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或“道路”,也有“沿着跑道奔跑”的意思。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路线”或“学习的进程”,简称... 什么是课程? 课程理论层出不穷。在国外,课程(Curriculum)一词是从拉丁词“Currere”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或“道路”,也有“沿着跑道奔跑”的意思。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路线”或“学习的进程”,简称学程。我们比较喜欢课程这个最本初的比喻。如果把此刻的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那么“教育目的”就是一个终点或阶段性终点。在起点与目的地之间的这段道路和历程,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只是,我们强调这段道路两旁的风景,也是道路的一部分,并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这段道路的意义,绝不仅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行走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指向未来(目的地),同时也指向当下(风景)。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下的每一步也是目的地。课程最本质的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生命体验,而不是一堆知识的罗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理论 朱永新 教育目的 目的地 生命体验 道路 跑道 学习
原文传递
朱永新:教育始于家庭
5
作者 朱永新 《教育家》 2015年第7期10-11,共2页
家庭对人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家庭这个港湾出发的。人的一生,有四个最重要的场所:第一个就是在母亲的子宫里,通过母亲来感受外部世界的变化。可以说,家庭教育实际上从母亲的子宫里就开始了;第二个就是家庭。来到世界... 家庭对人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家庭这个港湾出发的。人的一生,有四个最重要的场所:第一个就是在母亲的子宫里,通过母亲来感受外部世界的变化。可以说,家庭教育实际上从母亲的子宫里就开始了;第二个就是家庭。来到世界的第一声啼哭,这是人生的第一个独立宣言,这个时候他和外部世界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家庭、父母来进行的;第三个就是教室。在教室里有没有亲密的人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声 朱永新 外部世界 教育基础 儿童宪章 成友 中国教育 妇学 学校教育 蒙养
下载PDF
朱永新:好老师就是生命的英雄
6
作者 朱永新 《教育家》 2015年第2期13-15,共3页
我则一直坚持,教育的关键在人。真正决定教育品质的,永远取决于讲台上的那个人。其他一切,无论制度、经费、技术等等还是其他,真正的目标都应该是创造条件,更好地为人服务,为教师服务。
关键词 教育品质 朱永新 新教育实验 中国教育 大爱精神 人物简介 衣食无忧 实践途径 发现美 教育智慧
下载PDF
朱永新:你的胸怀决定着教室的大小
7
作者 朱永新 《师资建设(双月刊)》 2016年第4期10-10,共1页
教育不光是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我们经常埋怨社会,这也不是,那也不好,我们诅咒腐败,诅咒专制,诅咒独裁,诅咒关系,诅咒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是... 教育不光是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我们经常埋怨社会,这也不是,那也不好,我们诅咒腐败,诅咒专制,诅咒独裁,诅咒关系,诅咒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是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所诅咒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所塑造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教育与病态社会之间,互为根源,所以教师不能逃避属于自身的责任.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痛恨黑暗,却又不知不觉成为黑暗的一部分.比如我们痛恨不公,但自己有机会不公平地占据优势时,又很难放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永新 教室 胸怀 生活状态 病态社会 人生态度 现实生活 诅咒
下载PDF
重新定义教育:未来学习中心的形态构建与实践畅想——朱永新教授专访 被引量:21
8
作者 朱永新 杨帆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83-91,共9页
未来学习中心是整合优秀教师和卓越课程后形成的人性化、自由化、多样化、定制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共同体。朱永新教授在其新作«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中提出“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学习中心取代”,并对未来学习中心的基... 未来学习中心是整合优秀教师和卓越课程后形成的人性化、自由化、多样化、定制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共同体。朱永新教授在其新作«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中提出“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学习中心取代”,并对未来学习中心的基本形态和实践路径进行了构想。未来学习中心坚持“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以及“能者为师”的教师定位,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组织管理的运作模式,使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将学习评价交由“学分银行”等可以专门管理、授证并认证学习成果的组织机构来执行。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国家网络云课堂”等云教学实践为推动现代学校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也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未来学习中心构想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学习中心 形态构建 实践畅想 教育改革
下载PDF
技术如何释放终身学习者的潜能?——朱永新与约翰 库奇关于未来教育与学习升级的对话 被引量:14
9
作者 朱永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5,共15页
如何运用技术解锁未来教育与学习?如何运用网络为数字原住民升级当前教育系统,使之从原有的项目制学习过渡到当下的挑战式学习?这是中美两国学界共同关心的未来教育话题。通过对中美两国教育改革历史追溯与现实困惑的比较发现:中美文化... 如何运用技术解锁未来教育与学习?如何运用网络为数字原住民升级当前教育系统,使之从原有的项目制学习过渡到当下的挑战式学习?这是中美两国学界共同关心的未来教育话题。通过对中美两国教育改革历史追溯与现实困惑的比较发现:中美文化与政策制度差异是两国教育改革形态不同的主要原因,但即便如此,两国社会与教育的关注点正从“教”转向“学”,教育变革对人的依赖性正越来越强,未来教育将共同向教育生态系统升级、校内外教育资源融合、构建多元学习中心构建等目标发展。不断完善现代学习内容并寻找最佳学习效应点,对促进我国未来教育与学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解锁 网络升级 中美比较 未来教育 未来学习
下载PDF
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推荐 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一)
10
作者 朱永新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8-58,共1页
不久前,由公益研究机构"新阅读研究所"组织专家研制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在京正式发布。该书目包含30本基础阅读书目和70种推荐阅读书目。其中既有一批文学名著,也有一批人文和科学图书。我刊在本期介绍30本基础阅读书目,下... 不久前,由公益研究机构"新阅读研究所"组织专家研制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在京正式发布。该书目包含30本基础阅读书目和70种推荐阅读书目。其中既有一批文学名著,也有一批人文和科学图书。我刊在本期介绍30本基础阅读书目,下期介绍70种推荐阅读书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会 阅读书目 学生基础 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 副会长 研究机构 文学名著
原文传递
乌托邦精神:中国基础教育变革的内在力量——朱永新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洪涛 朱永新 《基础教育》 2006年第5期10-14,共5页
“新教育实验”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不是以分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科学的发展,是人的和谐发展,而“新教育实验”追寻理想、超越自我,正在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的观点,可以说“新教育实验”是素质教育的行动化、... “新教育实验”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不是以分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科学的发展,是人的和谐发展,而“新教育实验”追寻理想、超越自我,正在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的观点,可以说“新教育实验”是素质教育的行动化、具体化、系列化、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精神 教育变革 “新教育实验” 访谈录 朱永新 素质教育 教授 中国 以人为本 基础教育
下载PDF
朱永新:愿阅读的光辉,朗照每个孩子前行的脚步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妍妍 朱永新 《教育家》 2020年第31期32-35,共4页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总有一些伴随着我们前行的书籍,这些书,就像一轮太阳或者夜晚的明月,让我们不再胆怯、不再孤单,坚定地行走着、跋涉着。"很喜欢朱永新书中的这句话,看到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从2003年起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到...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总有一些伴随着我们前行的书籍,这些书,就像一轮太阳或者夜晚的明月,让我们不再胆怯、不再孤单,坚定地行走着、跋涉着。"很喜欢朱永新书中的这句话,看到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从2003年起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到现在参政议政17年间,朱永新围绕"全民阅读"话题,提出了近40个提案。回顾走过的路,有过苦涩,有过甘甜,也曾碰壁,也曾疑惑,唯一不变的是那份初心以及心底对教育的热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永新 全民阅读 为之动容 参政议政
下载PDF
乌托邦精神:中国基础教育变革的内在力量——朱永新教授访谈录
13
作者 赵洪涛 朱永新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6年第5期21-26,共6页
在2005年12月24日-25日召开的“北国之春——全国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研讨会”上,记者与“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负责人、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首次会面。由于会务繁忙,他只抽出了短短10分... 在2005年12月24日-25日召开的“北国之春——全国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研讨会”上,记者与“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负责人、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首次会面。由于会务繁忙,他只抽出了短短10分钟与记者交谈,未能触及中国基础教育及“新教育实验”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殊为憾事。但他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对“新教育实验”的满腔热忱,以及雷厉风行的工作方式,在这短短的10分钟内表露无遗,给记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2006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这位穿行于政府官员和著名学者之间的教育理想者和实践者,在百忙之中再一次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永新 乌托邦精神 教育变革 “新教育实验” 教授 中国 访谈录 教师专业化成长 基础教育
下载PDF
朱永新与初三学生的对话
14
作者 李鸿宇 朱永新 《今日教育》 2013年第9期48-49,共2页
北京顺义牛栏山一中分校初三学生李鸿宇跟随朱永新参加“教之道——2012教育高峰论坛”.如愿以偿与教育改革家朱永新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为了准备这次交流,李鸿宇做了好几页纸的“采访提纲”,并且很早就等待在会场里。参加教育... 北京顺义牛栏山一中分校初三学生李鸿宇跟随朱永新参加“教之道——2012教育高峰论坛”.如愿以偿与教育改革家朱永新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为了准备这次交流,李鸿宇做了好几页纸的“采访提纲”,并且很早就等待在会场里。参加教育论坛对李鸿宇来说还是个新鲜事儿.包括朱永新在内的几位嘉宾的演讲和讨论.都让李鸿宇感到非常开眼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三学生 朱永新 教育改革家 对话 高峰论坛 采访提纲 教育论坛 面对面
下载PDF
朱永新:大写一个“人”
15
作者 吴澔瀚 朱永新 《华人时刊》 2008年第1期18-31,共14页
秉持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纯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大抱负。
关键词 朱永新 新教育实验 民进苏州市委 《新世纪教育文库》
下载PDF
朱永新:缔造完美教室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永新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1-51,共1页
从物理视角讲,一所学校是由一间间教室组成的;从社会学角度看,每一间教室都是一所小学校、一个小社会。一所学校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间间教室的品质决定的。
关键词 教室 朱永新 社会学角度 缔造 小学校 品质 物理
原文传递
朱永新:成为专业阅读者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悦 朱永新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6年第4期4-7,共4页
专业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引擎。阅读对语文教师的精神形塑意义深远,专业阅读帮助教师建构合宜的大脑,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阅读都会经历从浪漫到精确再到综合的历程。专业阅读和教师教学实践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热爱阅读的... 专业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引擎。阅读对语文教师的精神形塑意义深远,专业阅读帮助教师建构合宜的大脑,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阅读都会经历从浪漫到精确再到综合的历程。专业阅读和教师教学实践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阅读的学生,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阅读 语文生活 社会转型
下载PDF
朱永新:满堂灌、缺乏阅读等是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永新 《成才之路》 2011年第15期I0005-I0005,共1页
我一直在思考中国人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也是全世界最勤奋的人,我们经常把中国人和犹太人相比,说这两个民族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民族。
关键词 中国教育 满堂灌 朱永新 阅读 世界 中国人 犹太人 民族
下载PDF
教育应该让人幸福——朱永新对话冯骥才(之一)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永新 冯骥才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2020年第6期6-9,共4页
朱永新先生与冯骥才先生,一位是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一位是著名的作家、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他们是多年的老朋友,都是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者和富有行动精神的学者。2019年12月,两位先生相约在苏州、无锡和杭州考察访问... 朱永新先生与冯骥才先生,一位是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一位是著名的作家、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他们是多年的老朋友,都是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者和富有行动精神的学者。2019年12月,两位先生相约在苏州、无锡和杭州考察访问,就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永新 冯骥才 文化遗产保护 学会副会长 充满激情 理想主义者 教育家
下载PDF
阅读的高度,决定一个人的精神高度——朱永新对话冯骥才(之五)
20
作者 朱永新 冯骥才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2020年第11期11-13,共3页
朱永新:上一次,我们谈到了阅读书目的研制问题。为什么读什么很重要呢?因为阅读的高度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高度。现在不一定是开卷有益了,糟糕的书太多了,把有限的生命花在无聊的书上毫无意义。你只能选最好的书去读,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 朱永新:上一次,我们谈到了阅读书目的研制问题。为什么读什么很重要呢?因为阅读的高度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高度。现在不一定是开卷有益了,糟糕的书太多了,把有限的生命花在无聊的书上毫无意义。你只能选最好的书去读,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眼光选好书。很多人批评我说:"朱老师,你管人家读什么书?读书是人家个人的事情。"我说读书绝对不完全是个人的事情,只有那些真正的专家才知道自己需要读什么书,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永新 阅读书目 冯骥才 毫无意义 朱老师 开卷有益 读什么书 人的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